2017-2018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1.1 声音是什么 (共44张PPT)
- 格式:ppt
- 大小:8.00 MB
- 文档页数:44
目录科学之旅 ..................................................................................... 2第一章机械运动.............................................................................. 5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5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9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13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17第二章声现象.............................................................................. 20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0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30第三节声的利用............................................................................ 37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40复习课复习和应用.......................................................................... 45第三章物态变化............................................................................ 48第一节温度................................................................................ 48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54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59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66复习课复习和应用.......................................................................... 69第四章光现象.............................................................................. 72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 72第二节光的反射............................................................................ 77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84第四节光的折射............................................................................ 92第五节光的色散............................................................................ 97复习课复习和应用........................................................................ 105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112第一节透镜.............................................................................. 112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117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22第四节眼睛和眼镜........................................................................ 128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133复习课复习和应用........................................................................ 138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140第一节质量............................................................................ 140第三节密度............................................................................... 143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146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148复习课质量与密度复习..................................................................... 151科学之旅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初步了解一些物理现象2.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有所理解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第一章声现象》基本概念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介质;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4、声音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它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体内小石,这些都表明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声能。
声音既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听诊器)。
5、重点实验:证明振动发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的实验必须用到转化法(或称为放大法)即将微小物体与声源接触(如泡沫小球悬挂在音叉旁边;鼓皮上放小纸屑);证明声音具有能量的实验必须使小物体如烛焰离开声源才能说明是由于声音的能量使烛焰跳动的。
6、反映声音特性的三个物理量是响度、音调、音色,人们通常将它们称为声音的三要素。
7、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频率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8、声源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
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为赫,符号为Hz。
例如:某人的心跳的频率是1.2Hz,其意义是:某人的心脏每秒跳动1.2次9、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振幅指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试验中如果增大敲击乐器的力度,则可以增大振幅从而增大响度。
10、人们听到的声音的大小不仅跟振幅有关还与距声源的距离有关。
除此之外,影响响度的另两个次要因素是声音的分散程度和传声介质的性能。
11、音调高的声音其响度不一定大,同理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也不一定高。
12、弦乐器(弦振动)弦越短、越细、越紧其音调越高(即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是弦的长短、粗细、松紧);管乐器(空气柱振动)中的空气柱越短越细其音调越高(即影响管乐器音调的因素是空气柱的长短和粗细)。
13、即使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分辨出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靠的是音色。
14、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用形容词如震耳欲聋、引吭高歌、高(大)声喧哗、低声细语、窃窃私语形容的是声音的响度大小;声音尖细、脆如银铃、女高音,男低音等形容的是音调的高低;悦耳动听、模仿电子琴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等形容的都是音色。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考试八年级物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D B C B C B D A B D 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13.__振动____,____音色____,___噪声_______。
14._____汽化____,____吸收_____,____液化_______。
15._____红外线_____,______紫外线_______,。
16.____热胀冷缩___,甲,____乙_________酒精______,______酒精沸点低于100℃______。
17.____声源___、__次____。
18._____吸收__,____反射___。
19.__漫反射___,___镜面反射___,___光的反射__。
20.______变大__,___不变__ 。
21.______蒸发___。
22. _____压缩体积____,______升华__ ,______凝华__。
23. ____汽化_____,_____吸收______。
三、作图题(12分)略28.(1) _____色散______;_______牛顿_____。
(2) ______不是____。
(3) ___红外取暖器____。
(4) _____100元纸币____。
29.(1) _____自下而上___。
(2) ___甲___。
(3) ______吸____;_____不变____。
(4) ___降低_____;_____液化__。
(5) ____相同_____;______不同______;___水的多少不同___。
30.(1) ___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______;___入射角和反射角_____。
(2) ____不发生____。
31.(1) ______左_______。
(2) ______0℃_____;_____100℃___。
1.1 声音是什么1.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
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A. 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B. 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来C.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 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2.以下实验不能阐述声音产生条件的是()A.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音叉能激起水花B. 将纸屑放在发声的喇叭上,看到纸屑在“跳舞”C.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近悬挂的小球,小球被弹开D. 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逐渐抽掉里面的空气发现声音越来越小,直至几乎听不见3.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
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 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铃声C. 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D. 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4.如图所示,号称“天下第一鼓”的山西威风锣鼓队正在表演。
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时,鼓声就消失了,其主要原因是()A. 手不能传播声B. 手吸收了声波C. 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D. 手把声音反射回去了5.下列实验活动,能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是A. 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B. 把一台正在发声的小收音机用塑料袋密封后浸没在水中,仍能听到播音C. 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些纸片在纸盆上,看到纸片不断跳动D. 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6.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A. 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B. 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C. 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D. 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7.如图所示为北京天坛公园里堪称声学建筑奇观之一的圜丘。
1.1 声音是什么教案 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第1.1节“声音是什么”。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以及声音的特性,如音调、响度和音色。
具体教学章节和内容如下:1. 声音的产生: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通过实例说明不同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特点。
2. 声音的传播:介绍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以及传播速度的变化。
强调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
3. 声音的接收:讲解人耳如何接收声音,包括耳廓、耳膜、听小骨、听觉神经等部位的作用。
4. 声音的特性:介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定义和区别。
通过实例说明不同特性对声音的影响。
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区分它们。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声音现象,提高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声音的三个特性。
难点:声音传播速度的变化,声音特性的理解和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音叉、鼓、锣等)、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敲击不同的乐器,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不同特点,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声音的产生: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通过实验演示不同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特点。
2. 声音的传播:介绍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以及传播速度的变化。
强调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
3. 声音的接收:讲解人耳如何接收声音,包括耳廓、耳膜、听小骨、听觉神经等部位的作用。
4. 声音的特性:介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定义和区别。
通过实例说明不同特性对声音的影响。
三、课堂练习(10分钟)随堂练习: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育红初级中学问题链分层导学课堂教学设计模板(参考)年级:八年级学科:物理执教教师:
了,此现象表明空气、、能传声。
B层3、吹笛子时能发出优美的乐曲,其中声音来自()
A. 手指的振动
B. 嘴唇的振动
C.笛子的振动 D笛子内
空气柱的振动
4.如图所示,玻璃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用抽气机将空气抽出,铃声变弱最后消失,这说明声音要依靠__来传播。
第3题第4题第5题C层5、如右上图所示,当敲击右边音叉时,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靠在左边音叉的小球能弹起,说
明,这是由于将右边音叉的震动传
给了左边音叉的缘故。
6、在一根正在输水的长水管的一端用力敲一下,在远处的另一
端会听到次声音,最先听到的声音从中传来,最
后听到声音从传来。
教师点拨疑点并评价完成情况。
四、【课堂小结,归纳方法】
想一想: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附:育红中学问题链分层导学教学课堂诊断检测题(标明ABC等不同层次检测要求)
预习检测答案:
1:振动2:振动声源3:固体液体气体真空4:声波5:340米/秒快快
分层训练诊断反馈
1:振动声源2:鱼缸水3:D 4: 介质
5:振动左边的音叉在振动空气
6:3 水管空气。
2019—2020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检测与简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把头埋在水缸中说话,听到声音是“嗡嗡”的这是因为()A.水缸振动发声B.耳朵振动发声C.听到了回声D.听清了回声2.电影院放映厅的墙壁上都被装修成坑坑洼洼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为了()A.防止声音发生振动B.减弱回声C.增强回声D.为了装饰剧场3.根据图中所给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1000Hz的声音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C.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大D.15Hz的声音只要响度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4.下列事实中应用了次声的是()A.用声呐装置测潜水艇的位置B.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C.用探伤仪探测金属内部是否有缺陷D.监测地震、台风和核爆炸5.古代行军打仗,侦察兵经常将耳朵贴在地面上,通过声音可以判断视力不及的地方、敌军是步兵还是骑兵、军队规模等,以便提前做好防备。
这里判断是骑兵还是步兵,是利用了声音的()A.响度B.音色C.振幅D.音调6.春晚上,小沈阳模仿的刀郎的声音模仿得很像,他主要是模仿了刀郎的声音的()A.音色B.音调C.响度D.频率7.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音调相同的只有图甲和图乙B.响度相同的有图甲、乙、丙C.图甲与图丁的声音可能是同一乐器发出的D.图甲与丙的音色相同8.学习了声音部分后老师指导同学们制作小乐器。
如图是小华制作的可以吹奏的水瓶琴。
以恰当的角度吹不同的瓶口会发出“do”“re”“mi”“fa”“so”的声音来。
关于水瓶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吹奏水瓶琴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瓶子里的水产生的B.发出的“do”“re”“mi”“fa”“so”…的声音是声音的响度不同C.水瓶琴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D.饶有兴趣演奏发出的声音对于上无声自习的同学不是噪声9.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下列关于乐音和噪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但有时也会成为噪声B.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C.波形有规律的声音都是乐音D.乐音是指40dB以下的声音,噪声是指40dB以上的声音10.对“0dB”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 dB说明物体不振动B.0 dB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弱音C.0 dB说明频率低于20 Hz D.0 dB说明频率高于20 000 Hz11.为了保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应控制环境声音不超过()A.50dB B.70dB C.90dB D.110dB12.北岳恒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山西浑源县境内。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1.1、声音是什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概念和特点;2.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3.掌握声音的基本性质和测量方法;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教具:音叉、响板、弹簧、音频设备等;3.实验器材:空瓶子、电吹风等;4.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导入1.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自然界中不同声音的声音片段,让学生感受不同声音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探究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实验一:使用音叉和弹簧进行实验。
–步骤:a.学生手持音叉的一端,将其在响板上敲击;b.观察响板的震动和声音的产生;c.将音叉的另一端贴近耳朵,观察声音的传播。
•实验二:利用空瓶子和电吹风进行实验。
–步骤:a.将空瓶子的口部对准电吹风的出风口;b.打开电吹风,调节不同的风速;c.观察空瓶子的瓶口是否产生声音。
知识讲解1.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并由此引入声音的概念和特征。
•什么是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在空气等介质中传播而能够使人听觉器官产生听觉感觉的物理现象。
•声音的特征:–高低音调:与声音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高则声音高,频率低则声音低;–响度:声音的强弱程度,与声音振幅有关;–音色:声音的独特特征,由声音的谐波构成。
2.介绍声音的传播方式。
•机械振动传播:声音通过物体的振动传播,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空气中的声音传播:声音是通过空气分子的振动产生的,因此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空气中的声音速度约为343米/秒。
实践应用1.针对声音的特性和传播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个人交流:声音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种方式,如语言、电话等;•音乐及演出:声音是音乐和演出的基本元素,如乐器演奏、演唱会等;•震耳欲聋声音:如火车喇叭、汽车喇叭等警示声音;•音响系统:声音通过扩音器、喇叭等设备放大和传播;•声纳及雷达:声音传播的原理可应用于声纳和雷达等技术。
金戈铁骑制作金戈铁骑制作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考试八年级物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D B C B C B D A B D 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13.__振动____,____音色____,___噪声_______。
14._____汽化____,____吸收_____,____液化_______。
15._____红外线_____,______紫外线_______,。
16.____热胀冷缩___,甲,____乙_________酒精______,______酒精沸点低于100℃______。
17.____声源___、__次____。
18._____吸收__,____反射___。
19.__漫反射___,___镜面反射___,___光的反射__。
20.______变大__,___不变__ 。
21.______蒸发___。
22. _____压缩体积____,______升华__ ,______凝华__。
23. ____汽化_____,_____吸收______。
三、作图题(12分)略28.(1) _____色散______;_______牛顿_____。
(2) ______不是____。
(3) ___红外取暖器____。
(4) _____100元纸币____。
29.(1) _____自下而上___。
(2) ___甲___。
(3) ______吸____;_____不变____。
(4) ___降低_____;_____液化__。
(5) ____相同_____;______不同______;___水的多少不同___。
30.(1) ___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______;___入射角和反射角_____。
(2) ____不发生____。
31.(1) ______左_______。
(2) ______0℃_____;_____100℃___。
1.1声音是什么一、单选题1.正在发声的物体是声源,关于声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源只能是固体B.声源只能是液体C.声源只能是固体和气体D.固体、液体、气体都能成为声源2.如图所示,用发声音叉触及面颊,发现音叉在振动;一段时间后,音叉停止振动,声音便立即消失。
此现象说明声音()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能够通过空气传播C.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是具有能量的疏密波3.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时,鼓声就消失了,其主要原因是()A.手不能传播声音B.手吸收了声波C.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了4.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音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C.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5.敲门时,会发出声音,在此过程中()A.只有门在振动B.只有门周围的空气在振动C.门和它周围的空气都在振动D.门和它周围的空气都没振动6.如图所示,用橡皮锤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
此现象可以说明()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C.声音传播不需要时间D.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7.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A.拨动张紧的橡皮筋B.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C.敲击水瓶琴D.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8.已知声音在铁、空气中传播速度分别为5200m/s、340m/s,人耳能分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需大于0.1s。
有一段长18m的铁管,将你的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请人在另端敲击一下,请通过计算后判断你能听到击声的次数是()A.1次B.2次C.3次D.4次9.在教室里听不到说话的回声,原因是()A.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B.回声被学生挡住C.教室里没有回声D.声音分散传出去,回声太小听不见10.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全章教学设计前言在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中,第一章《声现象》是学生们接触到的第一个物理章节。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能够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规律,以及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本文将依据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大纲,设计一套全章教学方案,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懂得声音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现象;3.理解声音的强度和音调概念,并能够通过实验测量和比较它们;4.了解声音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1 声音的产生1.1.1 声音的定义和特点 - 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对声音进行定义和特点的总结; - 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能够传播到人耳并产生听觉感受。
1.1.2 声音的产生实验 -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声音产生实验,例如用橡皮球拍打空气,用各种乐器演奏等; - 结合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原理。
1.2 声音的传播1.2.1 声音的传播方式 - 通过图示和实验,向学生介绍声音的传播方式为机械波; - 引导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的差异。
1.2.2 声音传播速度 - 通过实验和计算,让学生测量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 引导学生发现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并且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1.3 声音的强度和音调1.3.1 声音的强度 - 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测量声音的强度,并引导学生探索强度与声波振幅和距离的关系; -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强度单位分贝(dB),并能够应用分贝进行声音的比较。
1.3.2 声音的音调 - 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测量声音的音调,并引导学生探索音调与声波频率的关系; - 通过比较不同频率的声音,让学生了解高音和低音的声音特点。
1.4 声音的应用1.4.1 声音在通信中的应用 - 引导学生了解声音在电话、广播和电视等通信工具中的应用; - 让学生了解信号的传输、接收和转换原理,以及声音在通信中的重要性。
2019—2020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培优试题与简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B.“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高”、“低”是指声音的响度C.演奏二胡时,手指不停地在弦上不同位置按下或松升,这是在改变声音的音色D.敲鼓时,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是为了改变鼓声的音调2.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记时员,他听到起跑的枪声后立即开始记时,测得李明同学的百米赛跑时间为14s,当时气温约15℃,则李明百米赛跑的真实成绩应该是()A.14s B.大于14s C.小于14s D.无法确定3.如图是童谣“小蜜蜂”的歌词与乐谱,在小萍唱到“大家一齐”这四个字的期间,声波的音调逐渐升高。
此期间声波音调逐渐升高,主要是因为下列何种变化?()A.声波的振幅逐渐增加B.声波的频率逐渐变高C.小萍声带来回振动一次的时间逐渐增加D.小萍声带每秒来回振动的次数逐渐减少4.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
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B.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C.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大D.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5.如图所示,小红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实验说明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C.实验说明响度跟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D.这个实验探究的是音调与频率之间的关系6.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发生的B.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音调很高C.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D.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m/s7.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