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
- 格式:doc
- 大小:200.0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新课标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课型新授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学会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3)初步学会看血常规化验单,了解血常规化验数据。
2.能力目标:(1)通过教师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看血常规化验单,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情感目标:(1)通过对课堂学习目标的共同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产生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三、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四、课前准备教师:加入抗凝剂已分层的血液、化验单、课件、显微镜、人血的永久涂片。
学生:收集有关血液方面的材料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首先,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三个动作:1、用右手用力握住左手手腕,将左手握紧,立刻松开,观察手面发生的变化。
2、摸摸自己的脉搏,体会感觉。
3、两手手心相对,来回用力搓动。
生:感受到血液是流动的,并且了解到血液流动加速能使体温升高。
师:血液对我们来说,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今天我们就来重新认识血液,感受生命的跳动。
(二)学习新知自主学习一:血液的成分师:请同学们观察血液图(课件展示),这是加入抗凝剂(常用的抗凝剂是柠檬酸钠)后,静止了一段时间后的血液,观察后完成讨论的三个题目。
1、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者静止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的现象?分成了几层?2、综合上面的资料,你认为血液可能是哪几部分组成的?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分别应在什么层位?3、为什么把血液称做“流动的组织”?生:观察后得出答案:1、血液中含有不同的物质,它们的质量不一样,所以,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静止一段时间后,就会逐渐分成上下两层以及中间一薄层白色物质。
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2.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动手操作能力。
(2)解读血常规化验单,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对学习目标的共同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体验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流动的组织—血液》是在了解了《人体的营养》和《人体的呼吸》之后,对人体内物质运输的深入学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主要依靠血液来完成,本节课是学习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血液形成一个形象而全面的认识,为后续学习血液的循环和物质的运输奠定了基础。
它不仅在教材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在探索人体运行机制奥秘的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七年级学生大多处在一个比较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的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但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
七年级学生几乎都有过流血、抽血、验血的经历,但是学生大都不知道血液里到底含有哪些成分以及每种成分各有什么功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把识记血细胞各组成成分的结构特点和功能作为学习的重点,把尝试解读血液化验单,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作为学习的难点。
在学生理解掌握重点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习惯。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成分的主要功能。
2.教学难点: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并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教学过程【导入】联系旧知,导入新知【师】复习人体的营养和人体的呼吸的有关知识。
引导学生产生疑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空气中的氧被吸收后,怎样被运输到全身各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如何被运离细胞?【生】回忆所学知识,积极思考,提出新问题。
初一下生物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组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初一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1.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血液的组成。
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组成的,血细胞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血液的功能。
①运输的功能。
血液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②防御保护的功能。
③调节体温的功能。
【例1】血液的组成包括。
A.血清和血细胞B.血浆和血小板c.血浆和血细胞 D.血浆和红细胞解析:A×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而血细胞中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清是血液自然凝固后形成的,属于血浆的成分。
Bc√D×答案:c2.血浆组成。
血浆是血液的液体成分,是由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物质组成的。
功能。
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
【例2】血液中含水量最多并且与体内的物质运输有关的成分是。
A.血浆B.白细胞c.血小板 D.红细胞解析:A√血浆约占血液的55%,其中含水量达到91%~92%,是血液中含水最多的成分。
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B×红细胞也有运输功能,但含水量不是最多的。
c×血小板和白细胞与运输没有直接关系。
D×答案:A3.红细胞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直径为7~微米,中央较薄,周缘较厚,呈两面凹的圆盘状。
正常成年男子红细胞数量约为×1012个/升,女子约为×1012个/升。
红细胞一般能存活120天,主要依靠骨的红骨髓产生新的红细胞来补充。
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
数量: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含铁的蛋白质,约占红细胞重量的33%。
成年男子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为120~160克/升,成年女性约为110~150克/升。
特性: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血样标本,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知道血液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通过血常规化验单的测定值与正常参考值的比较,学会认识血常规化验单,并能初步预示某些疾病,增强学以致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血液成分和功能的学习及对化验单的解读,充分认识生命的物质性及生物与自然的统一性,增强热爱自然、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血常规化验单的测定值与正常参考值的比较,学会认识血常规化验单,并能初步预示某些疾病,增强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血液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 课前准备新鲜的血液,放入抗凝剂,静置数小时,留待上课观察2、作课件辅助教学2.收集整理数份血液常规化验单,供学生分析。
3.血常规化验单及我国成年人血常规正常参考值(教参上有)。
学生准备:1.有条件的同学准备血常规化验单。
2.网上查阅血液的有关知识。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众所周知,长江、黄河养育了亿万中华儿女。
同样,在我们体内也有一条生命之河,那就是血液。
它能及时将养料运输给细胞,又能及时运走体内的废物。
这条运输线就是遍布在全身的血管,血管里流动着血液。
那么,血液由哪些成分组成?各成分又有何功能呢?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第一课时)一、血液的分层现象二、血液的凝固现象三、血常规化验单:正常值:红细胞(RBC ):男性(4.0~5.5)×1012个/升;女性(3.5~5.0)×1012个/升;白细胞(WBC ):(4~10)×109个/升;血小板(PLT ):(100~300)×109个/升;血红蛋白(Hb ):男性(120~160)克/升,女性(110~150)克/升。
自主学习:1. 血液是由 和 组成的.2、加入 的血液,离心或静止一段时间后,血液出现了 现象。
上层 色的 液体是血浆,下层呈红色的是 ,两层交界处呈 色是 和 。
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广州白云广雅实验学校杨韶帅
1.血液的组成是
A.血浆、血小板
B.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C.血浆、血细胞
D.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水
2.血浆的主要作用包括
A.运载血细胞 B. 运载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C. 运载人体产生的废物
D. 以上答案都正确
3.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核的一组是
A.血小板和红细胞 B.血小板和白细胞
C. 红细胞和白细胞
D.血细胞和红细胞
4.将内加入抗凝剂柠檬酸钠的新鲜哺乳动物的血液分别装在A、B、C、D四支试管中,静止一段时间,出现的结果正确的是图2中的
5.右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人血涂片视野,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①个体最小,能穿透血管壁
B.②数量最多,能够吞噬病菌
C.③的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D.①②③三种细胞中只有③没有细胞核
6.在显微镜低倍视野中观察到的物像如下图1,要将图甲转换成图2,正确的操作是
A. 把玻片向右上方移动
B. 把玻片向右上方移动,转换高倍镜。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第一课时)
教案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血样标本,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知道血液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
通过血常规化验单的测定值与正常参考值的比较,学会认识血常规化验单,并能初步预示某些疾病,增强学以致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血液成分和功能的学习及对化验单的解读,充分认识生命的物质性及生物与自然的统一性,增强热爱自然、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案重点
血常规化验单的测定值与正常参考值的比较,学会认识血常规化验单,并能初步预示某些疾病,增强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案难点
运用所学的血液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 课前准备新鲜的血液,放入抗凝剂,静置数小时,留待上课观察2、作课件辅助教案
2.收集整理数份血液常规化验单,供学生分析。
3.血常规化验单及我国成年人血常规正常参考值(教参上有)。
学生准备:
1.有条件的同学准备血常规化验单。
2.网上查阅血液的有关知识。
教案流程
创设情境:
众所周知,长江、黄河养育了亿万中华儿女。
同样,在我们体内也有一条生命之河,那就是血液。
它能及时将养料运输给细胞,又能及时运走体内的废物。
这条运输线就是遍布在全身的血管,血管里流动着血液。
那么,血液由哪些成分组成?各成分又有何功能呢?
教案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第一课时)
一、血液的分层现象
二、血液的凝固现象
三、血常规化验单:
正常值:红细胞(RBC):男性(4.0~5.5)×1012个/升;女性(3.5~5.0)×1012个
/升;白细胞(WBC):(4~10)×109个/升;血小板(PLT):(100~300)×
109个/升;血红蛋白(Hb):男性(120~160)克/升,女性(110~150)克/
升。
自主学习:
1. 血液是由和组成的.
2、加入的血液,离心或静止一段时间后,血液出现了现象。
上层色的液体是血浆,下层呈红色的是,两层交界处呈色是和。
同步训练:
1. 观察血液分层实验时,向刚抽出的血液中加入少量柠檬酸钠的目的是()
A.稀释血液 B.保护红细胞 C.防止血液凝固 D.破坏红细胞
2. 血液的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
A.血浆 B.白细胞 C.红细胞 D.血小板
3. 血液的成分组成包括()
A.血清和血细胞 B.血浆和血细胞 C.血浆、红细胞和白细胞 D.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4.玲玲在医院进行了血常规的化验,医生看了化验单后,说她身体的某个部位可能有炎症,医生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 ( )
A.白细胞减少
B.白细胞增多
C.红细胞增多 D.血小板减少
5.下面是某人血常规化验单:
(1)根据上面的数据,判断张××的各项数值是否正常?如果你是一名医生,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根据上面的数据,判断一下张××应该表现出的症状是什么? 。
(3)假设张××的PLT的值为60×109个/升,而且他的皮肤上发现有许多暗红色的斑点,请说明该人皮肤上出现斑点的可能的原因。
课时作业:
1.将一定量的人的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的试管中,静止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明显的血液分层现象,中间的一层薄薄的白色物质是:()
A.血浆
B.白细胞
C.红细胞和血小板
D.白细胞和血小板
2.从家兔体内抽出15毫升血,放入了少量抗凝剂的试管内,静止一段时将后,可分出三层,由上往下正确的分层情况是()
A.血小板和白细胞、红细胞、血浆
B.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和白细胞
C. 血浆、血小板和白细胞、红细胞
D. 血浆、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
3. 血液是属于一种( )
A.体液
B.腺体分泌物
C.组织
D.器官
4. 将A、B、C、D四支试管加等量的新鲜的家兔血,其中向A、B中加入等量的抗凝剂,向C、D中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静置一段时间,下列结果是正确的是( )
A B C
D
5. 识图题
某人将新鲜的猪血分别装入甲、乙两个试管中:向甲试管中添加柠檬酸钠,乙
试管中什么也不添加,然后放置一段时间。
据图判断,A,B试管中哪一支装的是甲试管内的血液?为什么?。
6. 血液中的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离子缺乏则血液不能凝固,草酸钾溶液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发生反应,形成草酸钙沉淀,起抗凝作用。
请根据提供的材料和用具,验证钙离子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
实验材料和用具:家兔、生理盐水、酒精棉、适宜浓度的草酸钾溶液、适宜浓度的氯化钙溶液、试管、注射管(针头、针管)
根据下列实验流程图表,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1)①中向B试管内应加入。
(2)描述③的实验操作:。
(3)经过一段时间后,A、B两试管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一;A 试管;B试管。
(4)为提高实验结论的可靠性,需设计第二次对照实验④,④应如何操作?观察到什么现象?
操作:。
现象二:A试管; B试管。
(5)设置B试管的目的是。
7. 下面是一张医院的血常规化验报告单,请结合课文中讲述的内容,阅读这张“化验单”(重点看“工程”和“测定值”这两栏)。
(1)根据你所学说说化验单上测定值哪一项不正常?,该患者可能患有病,从饮食上应如何进行辅助治疗?。
(2)从方便患者了解自我病情的角度考虑,请你拿出一张纸,对化验单进行改进。
答案部分:
自主学习:
1.血浆;血细胞
2、抗凝剂(柠檬酸钠);分层;淡黄色;半透明;红细胞;白;白细胞;血小板
同步训练:
1.C
2.A
3.B
4.B
5.(1)该人的红细胞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值;该人的贫血现象严重。
(2)患者会表现出精神不振、头晕疲劳、面色苍白等症状。
课时作业:
1.D
2.C
3.C
4.A
5. A试管;因为柠檬酸钠是一种防止血液凝固的药品。
6. (1)2毫升生理盐水(2)立即将等量的鲜血分别放入A、B试管内 (3)不凝固;凝固
(4)将等量的氯化钙溶液分别加入到A、B两个试管中;凝固;仍凝固
(5)作为A试管的对照
7. (1)红细胞数量过少;贫血;多吃含蛋白质和铁丰富的食物
(2)略(提示:在化验单的右侧增设两项,一项是中文名称,一项是正常参考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