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中考二轮复习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484.00 KB
- 文档页数:26
中考二轮复习化学推断题5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一、中考化学推断题1.A、B、C、D、E、F、G分别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铜、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中的一种.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图中相连的两个方框表示相应物质间能发生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B、E分别为_____、_____.(2)A与D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_.(3)F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答案】二氧化碳稀硫酸产生白色沉淀 CuO+COΔCu+CO2【解析】【分析】A、B、C、D、E、F、G分别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铜、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中的一种,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所以B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钡反应,所以C是氢氧化钡,氢氧化钡会与稀硫酸、碳酸钠反应,D如果是碳酸钠,碳酸钠除了会与氢氧化钡、稀硫酸反应,不会与气体物质反应,所以A是氯化钡,E是稀硫酸,稀硫酸会与氧化铜反应,所以F是氧化铜,G是一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1)所以B是二氧化碳,E是稀硫酸;(2)A与D的反应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所以实验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3)F与G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uO+COΔCu+CO2.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稀硫酸;(2)产生白色沉淀;(3)CuO+COΔCu+CO2.2.某白色固体可能由CuSO4、Na2CO3、Na2SO4、BaCl2、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某同学完成探究,探究流程如图:(1)该白色固体中一定没有___,可能有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答案】CuSO4、Na2SO4 NaCl BaCl2+Na2CO3=BaCO3↓+2NaCl BaCO3+2HNO3=Ba(NO3)2+H2O+CO2↑【解析】【分析】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能溶于稀硝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硫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会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氯化银沉淀。
徐州中考二轮复习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一、中考化学推断题1.已知A 、B 、C 、D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种物质。
图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经省略),而A 、B 、C 、D 均含有一种相同元素,其中C 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B 的化学式:B 为_____。
(2)写出D→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2Ca(OH) 2232Ca(OH)CO CaCO H O +=↓+【解析】【分析】C 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故C 是碳酸钙,A 能生成B ,B 能生成碳酸钙,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A 可能是水,B 可能是氢氧化钙,C 与D 能相互转化,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D 是二氧化碳,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1)B 是氢氧化钙,化学式为:2Ca(OH);(2)D A →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32Ca(OH)CO CaCO H O +=↓+。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下列图示中A 为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C 为胃酸的主要成分,G 为蓝色沉淀,各物质间的反应均在溶液中进行,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请回答以下问题:B溶液中的阴离子是_______(填名称),I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___;(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生成G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3)①②③④四个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D物质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答案】氢氧根离子氯化亚铁 Fe+CuCl2=FeCl2+Cu CuCl2+2NaOH=Cu(OH)2↓+2NaCl③④ +2【解析】【分析】A为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则A为铁;C为胃酸的主要成分,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所以C为盐酸;G为蓝色沉淀,则G为氢氧化铜;氢氧化铜(G)一般由氢氧化钠与可溶性的铜盐溶液反应生成,所以B、D分别为氢氧化钠或铜盐中的一种,C(盐酸)能与B 反应生成E和F,B与D反应生成F和G(氢氧化铜),所以B为氢氧化钠,E为水,F 为氯化钠,则D为氯化铜;A(铁)与C(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A与D(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所以H为氢气,I为氯化亚铁,J为铜。
徐州中考二轮复习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一、中考化学推断题1.现欲探究一固体物质A 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FeCl 3、CuCl 2、NaCl 、Ba (NO 3)2中的一种或多种。
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1)白色沉淀B 的化学式为______,白色沉淀F 的化学式为______。
(2)溶液C 中肯定存在的酸根阴离子是______(写离子符号)。
(3)滤液G 中共存在______种溶质。
(4)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5)固体物质A 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__(写化学式)。
(6)写出过程②中生成蓝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BaSO 4 AgCl 3NO -、Cl - 4 氯化铁 加入氢氧化钠后会生成蓝色沉淀 CuCl 2、Ba (NO 3)2 22CuCl +2NaOH=Cu OH 2NaCl ()↓+【解析】【分析】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氢氧根离子和铜离子会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和铁离子会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会生成氯化银沉淀;据此进行分析【详解】(1)固体混合物A 中加入稀硫酸会生成白色沉淀B ,所以A 中一定含有硝酸钡,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所以C 中含有硝酸;向溶液C 、D 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生成的白色沉淀为氯化银;所以白色沉淀B 的化学式为BaSO 4,白色沉淀F 的化学式为AgCl ;(2)由以上分析可知溶液C 中肯定有硝酸和氯离子存在,所以溶液C 中肯定存在的酸根阴离子是3NO -、Cl -;(3)固体混合物A 中加入氢氧化钠会生成蓝色沉淀E ,所以A 中一定含有氯化铜,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所以D 中含有氯化钠;结合以上分析可知A 中肯定含有氯化铜和硝酸钡;所以A 物质经过①反应,C 溶液中有硝酸和氯化铜;A 物质经过②反应,D 溶液中有氯化钠和硝酸钡;C 、D 再经过③反应,G 溶液中有硝酸钠、硝酸钡、硝酸铜、硝酸,所以滤液G 中共存在4种溶质;(4)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氯化铁,理由是:加入氢氧化钠后会生成蓝色沉淀; (5)固体物质A 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CuCl 2、Ba (NO 3)2;(6)过程②中生成蓝色沉淀的反应是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22CuCl +2NaOH=Cu OH 2NaCl ()↓+。
中考二轮复习化学推断题8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一、中考化学推断题1.现有一包不纯的K2CO3固体,可能含有Fe(NO3)3、CaCO3、KCl、BaCl2、Na2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现做如下实验:(1)取固体试样溶于足量水,得无色溶液A,则原固体一定不含______。
(2)向溶液A中加入足量Ba(NO3)2溶液,过滤得白色固体B和无色滤液C.加入Ba(NO3)2溶液时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向固体B中加入足量稀HNO3,固体完全溶解,则原固体一定不含______。
(4)取少量滤液C,先滴加过量稀HNO3,再滴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原固体一定含有______。
(5)若所取固体试样为13.8g,实验(2)中得到白色固体B的质量为19.7g,则原固体中一定______(选填“不含”或“含”)Na2CO3。
【答案】Fe(NO3)3、CaCO3、BaCl2 K2CO3+Ba(NO3)2=BaCO3↓+2KNO3 Na2SO4 KCl 含【解析】【分析】硝酸铁溶于水,溶液显黄色,碳酸钙难溶于水,硝酸钡和碳酸钾反应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钡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也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
【详解】(1)取固体试样溶于足量水,得无色溶液A,所以原固体一定不含Fe(NO3)3、CaCO3、BaCl2;(2)向溶液A中加入足量Ba(NO3)2溶液,过滤得白色固体B和无色滤液C,加入Ba(NO3)2溶液时一定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钾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钾,化学方程式是:K2CO3+Ba(NO3)2=BaCO3↓+2KNO3;(3)向固体B中加入足量稀HNO3,固体完全溶解,所以原固体一定不含Na2SO4;(4)取少量滤液C,先滴加过量稀HNO3,再滴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原固体一定含有KCl;(5) K2CO3+Ba(NO3)2=BaCO3↓+2KNO3,138 19713.8g 19.7gNa2CO3+Ba(NO3)2=BaCO3↓+2NaNO3,106 19710.6g 19.7g13.8g的碳酸钾会生成19.7g的碳酸钡沉淀,10.6g的碳酸钠会生成19.7g的碳酸钡沉淀,原固体一定含有KCl,所以若所取固体试样为13.8g,实验(2)中得到白色固体B的质量为19.7g,所以原固体中一定含Na2CO3。
徐州中考二轮复习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一、中考化学推断题1.甲、乙、丙、丁是常见的化合物,它们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已略去),甲是实验室常用燃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6的有机物;乙是最常见的溶剂;丁是白色难溶固体,可做补钙剂。
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试剂A中溶质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
【答案】C2H5OH CaCO3+2HCl=CaCl2+H2O+CO2↑改良酸性土壤【解析】【分析】甲、乙、丙、丁是常见的化合物,甲是实验室常用燃料,相对分子质量为46的有机物,所以甲是酒精,酒精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乙是最常见的溶剂,所以乙是水,丙是二氧化碳,丁是白色难溶固体,可做补钙剂,所以丁是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A是氢氧化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B是盐酸。
将猜想代入框图进行检验,猜想成立。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是酒精,化学式为:C2H5OH,反应③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试剂A中溶质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改良酸性土壤。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A、D均是氧化物且反应①有红色物质生成,C是胃液的主要成分,B是密度最小的气体,E可用作补钙剂。
则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E→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置换反应 CuO+2HCl =CuCl 2+H 2O CaCO 3+2HCl =CaCl 2+H 2O+CO 2↑(或CaCO 3CaO+CO 2↑)【解析】【分析】根据A ~E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 、D 均是氧化物且反应①有红色物质生成,C 是胃液的主要成分,B 是密度最小的气体,E 可用作补钙剂,所以C 是盐酸,B 是氢气,E 是碳酸钙,碳酸钙和D 可以相互转化,所以D 是二氧化碳,氢气会与A 反应,A 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所以A 是氧化铜。
中考二轮复习化学推断题8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一、中考化学推断题1.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物质,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1)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2)A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其反应基本类型属于___________;B转化为H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写出物质F和H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aCl2Fe+2HCl=FeCl2+H2↑置换反应Ca(OH)2+CO2=CaCO3↓+H2O供给呼吸重要的建筑材料【解析】【分析】A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物质,那么A是稀盐酸;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B是熟石灰氢氧化钙;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根据反应条件可知C是水,D是氯化钙;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稀盐酸能转化为E,故E是氢气,那么F是氧气;氯化钙能与碳酸钠等物质反应生成碳酸钙,即白色沉淀物是碳酸钙。
【详解】(1)D是氯化钙,D的化学式为CaCl2。
(2)A是稀盐酸,E是氢气,A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其反应基本类型属于置换反应;B是熟石灰,H是碳酸钙,故B转化为H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3)物质F是氧气,氧气可以供给呼吸,H是碳酸钙,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考点:物质的推断2.某同学将mgZn加入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仍为mg。
则:(1)写出溶液中发生的任意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滤渣中一定含有②_____。
(2)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滤渣成分和与滤渣成分对应的滤液中溶质成分,写出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及结论。
_____【答案】()332=Z Zn+2AgNO NO n +2Ag (或()2332)=Zn Zn+Cu(NO NO +Cu ) 硝酸锌【解析】【分析】根据锌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将Zn 加入一定质量的AgNO 3和Cu (NO 3)2的混合溶液中时,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后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进行分析。
中考二轮复习化学推断题5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一、中考化学推断题1.A~F 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
(1)写出 A 的化学式________,其常见用途为________(写一条)。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反应②的现象为____________。
(4)反应③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5)反应④是工业上生产漂白粉的原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CO2灭火或做气体肥料或制碳酸饮料等(合理即可) H2CO3 + Ca(OH)2 = CaCO3↓+ 2H2O 复分解反应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出现黑色物质放热 2Ca(OH)2 + 2Cl2 = Ca(ClO)2 + CaCl2 + 2H2O【解析】【分析】A能与H2O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则A为二氧化碳;碳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则B为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则C为氧化钙;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与二氧化碳,则D为碳,E为一氧化碳,F为铁。
将猜想代入框图验证,猜想正确。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1)写出 A 的化学式CO2,其常见用途为灭火或做气体肥料或制碳酸饮料等;(2)反应①是碳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 +Ca(OH)2 = CaCO3↓+ 2H2O,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3)反应②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现象为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出现黑色物质;(4)反应③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5)反应④是工业上生产漂白粉的原理,根据流程图可知,氢氧化钙与氯气反应生成CaCl2、Ca(Cl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H)2 + 2Cl2 = Ca(ClO)2 + CaCl2 + 2H2O。
中考二轮复习化学推断题5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一、中考化学推断题1.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钾、氯化钡、硫酸铜和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如下操作:(1)把白色固体放入水中,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2)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无色气体生成,将气体通入澄清水灰水中,澄清水灰水变浑浊;(3)向操作(2)后的无色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这包粉末一定有_、__,一定没有__、_____,可能有_____。
【答案】碳酸钠氯化钡硫酸铜硫酸钾氯化钠【解析】【分析】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
【详解】(1)把白色固体放入水中,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所以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硫酸铜,一定含有氯化钡,可能含有碳酸钠和硫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2)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无色气体生成,将气体通入澄清水灰水中,澄清水灰水变浑浊,所以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一定不含硫酸钾;(3)向操作(2)后的无色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钡中含有氯离子,所以不能确定白色固体中是否含有氯化钠,所以这包粉末一定有碳酸钠、氯化钡,故填碳酸钠、氯化钡;一定没有硫酸铜、硫酸钾,故填硫酸铜、硫酸钾;可能有氯化钠,故填氯化钠。
2.在一次化学课堂活动中,老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游戏,要求五位同学分别佩戴下列铭牌:铝、氧气、二氧化碳、硫酸铜、氢氧化钠,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的位置(图中“一”表示相的两位置代表的“同学”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位置代表的“同学存在转化关系)。
其中A的溶液显蓝色,D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请回答下列问题:(1)D的化学式为______。
(2)写出C的一种用途:______。
(3)A-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下列四位佩戴铭牌的同学为候选人员按游戏规则,只有一人能从原五位同学中找到替代对象完成游戏,这位同学佩戴的铭牌是______(填序号)。
徐州中考二轮复习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一、中考化学推断题1.A →I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 、B 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为液体,C 、D 、E 为无色气体,E 为温室气体之一,H 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D_____;F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H 2 C 2H 2O 22MnO 2H 2O +O 2↑ 分解反应 Ca (OH )2+CO 2═CaCO 3↓+H 2O【解析】【分析】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根据“H 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则推测H 为碳酸钙;结合图框:B 通电生成D 、C ,则B 为水,D 为氢气,C 为氧气;A 分解生成C 、F ,则为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等知识,则F 为碳,E 为二氧化碳,G 为氢氧化钙,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详解】(1)D 氢气,化学式为H 2;F 为碳,化学式为C ;(2)反应①为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 2O 22MnO 2H 2O +O 2↑;其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3)反应②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 (OH )2+CO 2═CaCO 3↓+H 2O 。
【点睛】首先根据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找出突破口,然后结合题中的反应和转化图推出其他的物质即可。
2.A ~F 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经略去)已知A 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B 是A 的最高价金属氧化物,D 是胃酸的主要成分;C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其水溶液呈蓝色,常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E属于碱;F 属于盐。
则:①C的化学式为_____。
②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其反应类型_____。
中考二轮复习化学推断题10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一、中考化学推断题1.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Cu、Fe2O3、CuSO4、NaCl、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根据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判断:(1)固体D的化学式是_____,红褐色沉淀H的化学式是_____。
(2)a、b、c表示同一操作,其名称是_____。
(3)无色溶液C中一定含有的酸根离子是_____,无色溶液I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
(4)写出过程③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
(5)固体粉末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
(6)固体粉末A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_____。
原因是_____。
【答案】Cu Fe(OH)3过滤硫酸根离子钠离子 Na2SO4+Ba(OH)2=BaSO4↓+2NaOH Cu、Fe2O3、Na2SO4 CuSO4溶液C是无色的【解析】【分析】固体粉末A加入足量水,过滤,得到固体物质B和无色溶液C,硫酸铜显蓝色,则A中不含硫酸铜,黄色溶液E和无色溶液F会生成红褐色沉淀H,所以H是氢氧化铁沉淀,F中含有氢氧根,E是B中加入盐酸生成的,所以E中含有氯化铁,铜和氧化铁都难溶于水,所以B中含有氧化铁和铜,D是铜,C和氢氧化钡反应会生产白色沉淀,所以C中含有硫酸钠,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F是氢氧化钠,G是硫酸钡,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所以I中一定含有氯化钠,A中含有氧化铁、铜、硫酸钠。
【详解】(1)E是B中加入盐酸生成的,所以E中含有氯化铁,铜和氧化铁都难溶于水,所以B中含有氧化铁和铜,D是铜,固体D的化学式是Cu;黄色溶液E和无色溶液F会生成红褐Fe OH。
色沉淀H,所以H是氢氧化铁沉淀,红褐色沉淀H的化学式是()3(2)a 、b 、c 表示同一操作,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其名称是过滤。
中考二轮复习化学推断题8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一、中考化学推断题1.已知A﹣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A常用于建筑业,F为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请回答问题。
(1)写出化学式:A是_____,单质甲是_____;(2)写出C→E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反应;(3)化合物乙在农业生产中可促进_____的生长。
【答案】CaCO3 C CaO+H2O=Ca(OH)2,化合作物茎叶【解析】【分析】已知A﹣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A常用于建筑业,F为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结合图框,则推测A为碳酸钙,C为氧化钙,B为二氧化碳,单质D为碳,E为氢氧化钙,化合物乙为硝酸铵,F为氨气,据此解答。
已知A﹣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A常用于建筑业,F为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结合图框,则推测A为CaCO3,C为CaO,B为CO2,单质D为碳,E为Ca(OH)2,化合物乙为NH4NO3,F为NH3,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详解】(1)根据分析,A是CaCO3,单质甲是C;(2)反应C→E,即氧化钙与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3)化合物乙为硝酸铵,是一种氮肥,在农业生产中可促进作物茎叶的生长。
故答案为:(1)CaCO3,C,(2)CaO+H2O=Ca(OH)2,化合,(3)作物茎叶。
2.现有铁、氧化铁、稀盐酸、氢氧化钠、碳酸钠等五种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相互反应和转化关系(“﹣”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回答下列问题(1)C的化学式是_____,C与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要实现A转化为B,需要的另一种反应物是_____,B与C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3)D转化为铁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答案】HCl Fe+2HCl═FeCl2+H2↑二氧化碳复分解反应 Fe2O3+3CO 高温2Fe+3CO2【解析】【分析】根据“现有铁、氧化铁、稀盐酸、氢氧化钠、碳酸钠等五种物质”,结合图,能与其它四种物质反应的物质为稀盐酸,而氧化铁可以转化为铁,氢氧化钠可以转化为碳酸钠,故推测A为氢氧化钠,B为碳酸钠,D为氧化铁,代入检验。
中考二轮复习化学推断题5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一、中考化学推断题1.已知某固体混合物A中含有CuSO4、FeCl3、NaNO3、BaCl2、CaCO3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下述步骤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分析推理。
(假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Ⅰ.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混合物A放入一洁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搅拌,待烧杯中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红褐色沉淀B和滤液CⅡ.另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混合物A放入另一洁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适量H2SO4溶液,搅拌,待烧杯中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白色沉淀D和滤液EⅢ.将所得溶液C和溶液E充分混合,再向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AgNO3溶液,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白色沉淀F和滤液GⅣ.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相应的推理,填写以下空白:(1)在混合物A里,上述五种物质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_____。
(2)在固体混合物A里,上述五种物质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_____。
(3)写出步骤Ⅲ中生成白色沉淀F的1个化学方程式:_____。
(4)在滤液G中肯定存在的阴离子是_____。
【答案】CuSO4、CaCO3 FeCl3、BaCl2 NaCl+AgNO3=AgCl↓+NaNO3或HC1+AgNO3=AgC1↓+HNO3 NO3﹣【解析】【分析】碳酸钙难溶于水,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会生成蓝色沉淀,氯化铁和氢氧化钠会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氯化钡和硫酸反应会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白色的氯化银沉淀。
【详解】Ⅰ、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混合物A放入一洁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搅拌,待烧杯中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红褐色沉淀B和滤液C,所以混合物中含有氯化铁,一定不含硫酸铜和碳酸钙,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所以B是氢氧化铁,C中含有氯化钠;Ⅱ、另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混合物A放入另一洁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适量H2SO4溶液,搅拌,待烧杯中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白色沉淀D和滤液E,硫酸和氯化钡会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所以D是硫酸钡沉淀,E是盐酸,Ⅲ、将所得溶液C和溶液E充分混合,再向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AgNO3溶液,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白色沉淀F和滤液G,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所以F是氯化银,G中含有硝酸和硝酸钠,所以:(1)通过推导可知,在混合物A里,上述五种物质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CuSO4、CaCO3,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Ⅰ中只有红褐色沉淀;(2)通过推导可知,在固体混合物A里,上述五种物质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FeCl3、BaCl2;(3)步骤Ⅲ中生成白色沉淀F的反应是氯化钠或稀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或硝酸,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AgCl↓+NaNO3或HCl+AgNO3=AgC1↓+HNO3;(4)通过推导可知,滤液C应为:NaCl、BaCl2;滤液E应为:FeCl3、HCl;混合后应为四者混合物,这四种物质均可与硝酸银反应,反应后会生成NaNO3、Ba(NO3)2、Fe(NO3)3、HNO3,所以含有的金属阳离子共有3种,该滤液中肯定存在的酸根阴离子是:NO3-。
中考二轮复习化学推断题8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一、中考化学推断题1.现有一包不纯的K2CO3固体,可能含有Fe(NO3)3、CaCO3、KCl、BaCl2、Na2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现做如下实验:(1)取固体试样溶于足量水,得无色溶液A,则原固体一定不含______。
(2)向溶液A中加入足量Ba(NO3)2溶液,过滤得白色固体B和无色滤液C.加入Ba(NO3)2溶液时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向固体B中加入足量稀HNO3,固体完全溶解,则原固体一定不含______。
(4)取少量滤液C,先滴加过量稀HNO3,再滴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原固体一定含有______。
(5)若所取固体试样为13.8g,实验(2)中得到白色固体B的质量为19.7g,则原固体中一定______(选填“不含”或“含”)Na2CO3。
【答案】Fe(NO3)3、CaCO3、BaCl2 K2CO3+Ba(NO3)2=BaCO3↓+2KNO3 Na2SO4 KCl 含【解析】【分析】硝酸铁溶于水,溶液显黄色,碳酸钙难溶于水,硝酸钡和碳酸钾反应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钡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也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
【详解】(1)取固体试样溶于足量水,得无色溶液A,所以原固体一定不含Fe(NO3)3、CaCO3、BaCl2;(2)向溶液A中加入足量Ba(NO3)2溶液,过滤得白色固体B和无色滤液C,加入Ba(NO3)2溶液时一定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钾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钾,化学方程式是:K2CO3+Ba(NO3)2=BaCO3↓+2KNO3;(3)向固体B中加入足量稀HNO3,固体完全溶解,所以原固体一定不含Na2SO4;(4)取少量滤液C,先滴加过量稀HNO3,再滴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原固体一定含有KCl;(5) K2CO3+Ba(NO3)2=BaCO3↓+2KNO3,138 19713.8g 19.7gNa2CO3+Ba(NO3)2=BaCO3↓+2NaNO3,106 19710.6g 19.7g13.8g的碳酸钾会生成19.7g的碳酸钡沉淀,10.6g的碳酸钠会生成19.7g的碳酸钡沉淀,原固体一定含有KCl,所以若所取固体试样为13.8g,实验(2)中得到白色固体B的质量为19.7g,所以原固体中一定含Na2CO3。
中考二轮复习化学推断题10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一、中考化学推断题1.除去难溶性杂质后的食盐中往往含有少量的Na 2SO 4、MgCl 2、CaCl 2等杂质,为了将这些杂质除去,可向食盐溶液中依次加入过量的①NaOH 、②BaCl 2、③Na 2CO 3溶液,然后过滤除去沉淀,再加入盐酸调至溶液pH=7,最后蒸发得到精盐.加入NaOH 溶液后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不能将BaCl 2、Na 2CO 3溶液的加入顺序颠倒的原因是_______,证明过滤后加入盐酸前所得的溶液中含有NaOH 溶液的方法是_____。
【答案】()22MgCl + 2NaOH= Mg OH + 2NaCl ↓ 碳酸钠中的碳酸根离子会与钡离子和钙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碳酸钙沉淀,加入碳酸钠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钙、钡离子,所添加223BaCl Na CO 、溶液的顺序不能颠倒 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碳酸钠跟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过滤后,在剩下的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有氢氧化钠溶液存在。
【解析】【分析】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碳酸钠反应会除去剩余的氯化钡,如果加反了,过量的钡离子就不能除去,离子沉淀完全过滤,最后加盐酸,除去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除去氯化钙用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必须放在氯化钡之后,过滤后加入盐酸前所得的溶液中含有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检验氢氧化钠的存在就应该先排除碳酸钠的的影响,即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过滤后,在剩下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有氢氧化钠溶液存在。
【详解】加入NaOH 溶液,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2MgCl + 2NaOH= Mg OH + 2NaCl ↓。
徐州中考二轮复习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一、中考化学推断题1.有一包固体X ,可能由硫酸铵、氧化铁、氢氧化钠、硫酸钾、碳酸钙、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
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Ⅰ.取少量固体X 按图甲所示实验。
Ⅱ.取少量白色沉淀B 于烧杯按图乙所示实验。
Ⅲ.取一定量无色溶液A 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有白色沉淀D 产生。
根据以上实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a 是______(2)原固体一定不含有上述物质中的______(3)白色沉淀D 在物质分类上属于(______)A 化合物B 盐C 碳酸盐D 硫酸盐E 钡盐F 钙盐(4)白色沉淀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5)无色溶液A 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答案】过滤 氧化铁 ABCE 333222CaCO +2HNO =Ca(NO )+CO +H O ↑ 2+Ba 、-3NO 、2-4SO 、+Na 、-OH 、+K【解析】【分析】根据图甲,固体X 加足量的水后,有无色溶液A 和白色沉淀B ,据此可知固体中一定没有氧化铁;根据图乙,加入稀硝酸后,固体质量先减少后不变,说明沉淀B 中一定有3CaCO 和4BaSO ;根据“Ⅲ.取一定量无色溶液A 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有白色沉淀D 产生”,说明无色溶液A 中含有NaOH 。
【详解】(1)将固液混合物分离的操作是过滤,故答案:过滤。
(2)氧化铁是红色固体,因此一定不存在,故答案:氧化铁。
(3)白色沉淀D 是4BaSO ,其物质分类,由多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由其构成的离子,又属于钡盐和硫酸盐,故答案:ABCE 。
(4)白色沉淀是3CaCO 和4BaSO 的混合物,硫酸钡不与稀硝酸反应,故答案:333222CaCO +2HNO =Ca(NO )+CO +H O ↑。
(5)由于加稀硝酸后,有部分沉淀不溶解,说明有4BaSO ,2+Ba 的来源是硝酸钡,因此2+Ba 、-3NO 一定存在,2-4SO 可能来自硫酸铵或者硫酸钡,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产生白色沉淀,说明通入二氧化碳后产生了2-3CO ,则氢氧化钠一定存在,因此硫酸铵不存在,因为铵盐和碱会反应,故答案:2+Ba 、-3NO 、2-4SO 、+Na 、-OH 、+K 。
徐州中考二轮复习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一、中考化学推断题1.A~H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E是一种常见的干燥剂,H是一种补钙剂。
请回答:(1)写出A、C的化学式:A__________; C__________;(2)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H4 H2O Ca(OH)2+Na2CO3=CaCO3↓+2NaOH【解析】【分析】根据A~H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所以A是甲烷,甲烷和氧气点燃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B是氧气,D会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D是二氧化碳,C是水;根据E是一种常见的干燥剂,E和水会发生反应,所以E是氧化钙,F是氢氧化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G是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白色沉淀H是碳酸钙,H是一种补钙剂,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详解】(1)已知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则A是甲烷,化学式为CH4;C为水,化学式为H2O;(2)反应④氢氧化钙和碳酸钠的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符合复分解反应,所以“内项结合,外项结合”,所以此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2.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且A、B、C、D、E属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表示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
已知A物质中含有三种元素;B是单质,其组成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四;物质C的溶液呈蓝色;反应①②的现象相同,都产生白色沉淀;D、G两种物质类别相同,且都易溶于水。
试回答:(1)写出A、B、G的化学式:A_____、B_____、G_____。
(2)物质C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
(3)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中考二轮复习化学推断题5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一、中考化学推断题1.A 、B 、C 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有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A 为黑色固体,A 、B 、C 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且B 与C 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则C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B→C 的反应类型_________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2)若A 、B 、C 为三种不同物质类别的化合物,且C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写出A→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若A 、B 、C 是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都含有同一种元素,且组成元素分别为三种、两种和一种,常温下C 为气态,则B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答案】CO 2 不一定 32CaCO CaO+CO ↑高温 H 2O 【解析】【详解】(1)若A 为黑色固体,A 、B 、C 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且B 与C 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碳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A 是碳,B 是一氧化碳,C 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 2;B →C 的反应是一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可以是与氧气反应,也可以是与氧化铜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2)若A 、B 、C 为三种不同物质类别的化合物,且C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C 为氢氧化钙,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则A 为碳酸钙,B 为氧化钙, A →B 的反应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CaCO CaO+CO ↑高温;(3)A 、B 、C 是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都含有同一种元素,且组成元素分别为三种、两种、一种,常温下C 为气态,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水通电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则A 可以是硫酸(或氢氧化钠等可溶性碱或碳酸盐等,合理即可),B 可以是水,C 可以是氢气(或氧气,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水通电分解生成氧气),B 的化学式为 H 2O 。
中考二轮复习化学推断题5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一、中考化学推断题1.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已知A俗称生石灰,C是最常用的溶剂,C与F元素组成相同。
其相互反应情况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能一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1)A的化学式为_____。
(2)写出D的一种用途_____。
(3)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CaO 做建筑材料 CaO+H2O=Ca(OH)2【解析】【分析】根据A~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俗称生石灰,所以A是CaO,C是最常用的溶剂,所以C是H2O,C与F元素组成相同,F会转化成C,所以F是H2O2,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E是O2,氧气和水可以互相转化,D会转化成水、氧化钙,所以D是CaCO3,氧化钙会转化成的B会转化成水,所以B是Ca(OH)2,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1)根据推断A是CaO;(2)D是CaCO3,它的一种用途是:做建筑材料;(3)A生成B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关系如图:“﹣”表示相互之间可以反应,“→”表示可以转化生成,其中A是年产量最多的金属,C是一种常见的碱,B和C反应生成的一种物质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调味品,D是一种气体,D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1)写出D的化学式_____,C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放入B的溶液中,可以观察到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类型(填基本反应类型).(4)D导致温室效应,从而威胁人类生存,我们应该倡导“低碳生活”,下列做法哪些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___________(填序号).A 尽量少用一次性杯筷B 提倡步行上下学,乘坐公交车上下班C 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 D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答案】CO2氢氧化钠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及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 Fe+2HCl═FeCl2+H2↑ NaOH+HCl=NaCl+H2O 复分解反应 ABCD【解析】【分析】A是年产量最多的金属,则A是铁,B和C反应生成的一种物质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调味品,C是一种常见的碱,则C是氢氧化钠,B是盐酸,D是一种气体,D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则D是二氧化碳。
中考二轮复习化学推断题10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一、中考化学推断题1.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
D固体俗称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它们之间的转化和反应关系如图。
(“→”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1)D的化学式为_____。
(2)A所属的物质类别是_____。
(3)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
【答案】CO2酸 K2CO3+Ca(OH)2=CaCO3↓+2NaOH或Na2CO3+Ba(OH)2=BaCO3↓+2NaOH 复分解反应【解析】【分析】根据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D固体俗称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所以D是二氧化碳,C和二氧化碳会相互转化,所以C可以是碳酸钠或碳酸钾,A 会转化成二氧化碳,可以和碳酸钠或碳酸钾反应,所以A可以是盐酸,B会与盐酸、碳酸钠反应,所以B是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验证,正确。
【详解】(1)经过分析可知,D为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2)A所属的物质类别是酸;(3)由上分析可知B与C的反应可以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或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化学方程式是:K2CO3+Ca(OH)2=CaCO3↓+2KOH(合理即可),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2.A~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通过一步反应直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B 是胃酸的主要成分;C水溶液呈蓝色,常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D属于碱:E属于盐。
(1)则C的化学式为______。
(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E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徐州中考二轮复习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一、中考化学推断题1.在下面关系图中,A 、B 、C 、D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单质,甲、乙分别是酒精燃烧时一定会产生的两种物质,丁是常用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G 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紫色石蕊变蓝,J 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
(1)写出化学式:甲是_____,丁是_____,G 是_____;(2)写出A 与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3)写出E→F 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H 2O CaCO 3 NH 3 2222H +O 2H O 点燃 22CaO+H O Ca(OH)═ 【解析】【分析】丁是常用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所以丁是碳酸钙;G 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紫色石蕊变蓝,所以G 是氨气;J 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所以J 是氧化铁;甲、乙分别是酒精燃烧时一定会产生的两种物质,甲可能是水,乙可能是二氧化碳;丙是碳酸;碳酸和F 反应生成碳酸钙,则F 可能是氢氧化钙;E 和水生成氢氧化钙,E 是氧化钙;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硫,所以乙是二氧化碳;A 、B 、C 都是单质,A 和B 点燃生成水,B 和C 点燃生成二氧化碳,所以A 是氢气;B 是氧气;C 是碳;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H ,H 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D 是单质,D 是铁,把以上各物质代入框图进行验证,符合要求。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甲是水,化学式是H 2O ,丁是碳酸钙,化学式是CaCO 3,G 是氨气,化学式是 NH 3;(2)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222H +O 2H O 点燃; (3)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22CaO+H O Ca(OH)═。
2.首届进口博览会的吉样物“进宝”为手持的四叶草的“国宝”大熊猫,代表幸运幸福。
化学物质世界也迎来了一只手持四叶草的“进宝”物质X ,如图所示。
四叶草的叶子由A 、B 、C 、D 四种物质构成,且相邻两叶片之间会发生反应;其中C 、D 是黑色固体,B 、C 为单质,A 、D 为氧化物。
(1)物质C 为_____;物质B 在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2)A 和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或_____;(3)手持四叶草的“进宝”物质X 需满足:A 、B 、C 、D 分别通过一步反应能直接转化为X ,则物质X 是_____。
【答案】碳(或C ) 支持燃烧或急救病人等 CO+CuO Δ Cu+CO 2Fe 3O 4+4CO高温3Fe+4CO 2 二氧化碳或CO 2【解析】【分析】 四叶草的叶子由 A 、B 、C 、D 四种物质构成,且相邻两叶片之间会发生反应;其中 C 、D 是黑色固体,B 、C 为单质,A 、D 为氧化物;黑色的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因此 A 是一氧化碳,B 是氧气,C 是碳。
【详解】(1)四叶草的叶子由 A 、B 、C 、D 四种物质构成,且相邻两叶片之间会发生反应;其中 C 、D 是黑色固体,B 、C 为单质,A 、D 为氧化物;黑色的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A 是一氧化碳,B 是氧气,C 是碳;氧气的用途是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
(2)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 ΔCO CuO C u CO ++或342 Fe O 4CO 3Fe 4CO ++高温。
(3)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故 X 是二氧化碳。
【点睛】C 、D 是黑色固体,B 、C 为单质,A 、D 为氧化物;黑色的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3.甲、乙、丙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它们由H、C、O、Cl、Ca五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物质间存在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
(1)若甲、丙组成元素相同,甲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乙是______,其主要用途有______(写一点)。
(2)若乙、丙组成元素相同,甲是一种黑色固体,常温下很稳定。
丙转化成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若甲、乙、丙均含有金属元素,丙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甲转化为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O2(氧气)支持燃烧或供给呼吸 2CO+O2点燃2CO2或2CO2+C高温2COCaO+2HCl=CaCl2+H2O【解析】【详解】(1)若甲、丙组成元素相同,甲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水与过氧化氢组成元素相同,其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能制取氧气,则甲为过氧化氢,丙为氧气,甲与丙都能产生乙,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通电能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则乙是O2(氧气),其主要用途有支持燃烧或供给呼吸;(2)甲是一种黑色固体,常温下很稳定,则甲可能是碳,乙、丙组成元素相同,甲能转化为乙、丙,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丙转化成乙,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则丙是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乙是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丙转化成乙的反是化学方程式是2CO+O2点燃2CO2或2CO2+C高温2CO;(3)丙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则丙为氢氧化钙,甲、乙、丙均含有金属元素,甲能转化为丙、乙,氧化钙与水生成氢氧化钙,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甲是氧化钙,乙为氯化钙。
甲转化为乙的化学方程式为:CaO+2HCl=CaCl2+H2O。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4.从盐酸、硫酸、石灰水、烧碱、氢氧化钡、纯碱、硝酸钠、氯化钡(均为溶液)八种物质中选出四种,使得各线条相连的物质均能发生反应且生成难溶物。
(1)写出①②③④的化学式: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2)写出连线(2)(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答案】Ba (OH )2 H 2SO 4 BaCl 2 Na 2CO 3 2424H SO +BaCl BaSO +2HCl ↓═ 2233Ba OH +Na CO B ()aCO +2NaOH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间的变化规律,判断出①②③④各物质分别是谁,八种物质中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会产生沉淀,所以符合题意的酸为硫酸,碱是氢氧化钡;硫酸与氯化钡反应有沉淀生成,所以③是氯化钡;氢氧化钡与纯碱反应有沉淀生成,所以④是纯碱。
从而写出这四种物质的化学式和(2)(3)的化学方程式。
【详解】(1)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会产生沉淀,故①是氢氧化钡,②是硫酸硫酸与氯化钡反应有沉淀生成,故③是氯化钡氢氧化钡与纯碱反应有沉淀生成,故④是纯碱(2)是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反应方程式为:2424H SO +BaCl BaSO +2HCl ↓═;(3)是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为:2233Ba OH +Na CO B ()aCO +2NaOH ↓═。
5.在如图有关物质转化关系中,各物质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 为红色金属单质,B 能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C 、D 为黑色粉末,F 为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G 为难溶性物质,H 为难溶性蓝色物质(图中部分生成物已省略).()1用化学式表示:D______ G______()2写出E 与F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光合作用生成的淀粉在人体内变成葡萄糖()6126C H O ,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同时放出热量,写出葡萄糖发生缓慢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答案】C 4BaSO 2424Ca(OH)CuSO Cu(OH)CaSO +=↓+6126222C H O 6O 6CO 6H O ++酶【解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 为红色金属单质,A 是铜,B 能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B 是二氧化碳,C 、D 为黑色粉末,C 是氧化铜,D 是碳,E 是硫酸铜,F 为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F 是氢氧化钙,G 为难溶性物质,G 是硫酸钡,H 为难溶性蓝色物质,H 是氢氧化铜。
()1用化学式表示:D 是C ,G 是BaSO 4。
()2E 与F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424Ca(OH)CuSO Cu(OH)CaSO +=↓+。
()3 葡萄糖发生缓慢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6126222C H O 6O 6CO 6H O ++酶。
6.如图所示,A 是氧化物,可作干燥剂;D 是一种盐,用于制造玻璃,洗涤剂等,它们之间发生如图变化,请你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作出推断:(1)写出化学式:A ,D ;(2)贝壳高温煅烧的化学方程式 ;(3)B→F 的化学方程式 ;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答案】(1)CaO ,Na 2CO 3; (2)CaCO 3高温CaO+CO 2↑;(3)CO 2+C 高温2CO ,化合反应【解析】试题分析:贝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A是氧化物,可作干燥剂,则A为CaO,B为CO2;A与水作用生成C即C为Ca(OH)2;D是一种盐,用于制造玻璃,洗涤剂等,D为Na2CO3;E为NaOH;B高温生成F,F为CO;G为Cu;H为Cu(NO3)2考点:物质的推断。
7.下图所示是有关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已知常温下B、C为气体,D、F均为无色液体,E为黑色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得到蓝色溶液(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根据关系图回答:(1)F的化学式为,化学反应①的方程式为(2)若A为一种盐,则A可能是,若A为一种氧化物,则反应②的方程式是:。
【答案】(1)H2O22H2O2H2↑ +O2↑(2) Na2CO3或CaCO3 CO2+C2CO【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中的叙述可知,E为氧化铜,F为过氧化氢、D为水、C为氧气;故(1)F的化学式为H2O2,化学反应①的方程式为2H2O2H2↑ +O2↑;(2)若A为一种盐,则A可能是碳酸盐,故Na2CO3或CaCO3若A为一种氧化物,则反应②的方程式是:CO2+C2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