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赏析第一讲
- 格式:ppt
- 大小:20.62 MB
- 文档页数:83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豫园坐落于上海市市区南部旧城的东北角,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面与上海城隍庙和豫园商城毗邻,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和游览胜地,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豫园原来是明代四川布政使上海人潘允端为了侍奉他的父亲——明嘉靖年间的尚书潘恩而建造的,取“豫悦老亲”之意,故名为“豫园”。
豫园从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年)开始兴建,至明神宗万历五年(公元年)完成,前后共用了18年时间。
占地70余亩。
17世纪中叶,潘氏的后裔逐渐衰落,园林也逐渐荒废。
到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年),由该地的人士集资购得豫园的一部分,并重新进行整理。
清道光年间(公元-年)豫园因年久失修,当时的地方官通令各同业公所分管并作为议事的地方,共有21个行业各占一区,自行修葺。
道光二十二年(公元年)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入侵上海,盘踞在城隍庙5日,园林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咸丰十年(公元年),清政府勾结帝国主义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英法军队又侵入城隍庙,造成了更大的破坏。
新中国成立以后,自年起开始整修,恢复了30多亩园景。
现在的豫园可以分为六大景区,每个景区都存有其独有的景色。
入园没多久就可以看见一座大型假山,层峦叠嶂,清泉飞瀑,回去若真景。
假山以武康黄石扎成,出自于江南知名的砌山家张南阳之手,拥有“江南假山之并列”美誉。
“萃秀堂”就是骗人山区的主要建筑物,坐落于假山的东麓,面山而筑城。
自萃秀堂绕开花廊,进山路,存有明代祝枝山所书的“溪山清赏”石刻。
抵达山顶时存有一个平台,于此洞庭,全园景物,一览无余。
从鱼禾榭到万花楼一带,有游廊、溪流、山石等景物,多庭院小景,极具玩味。
点春堂景区,园亭相套,轩廊相连,花木葱茏,泉水潺潺,包括有和煦堂、藏宝楼等建筑。
清咸丰三年(公元年)上海小刀会领袖刘丽川等,曾在点春堂设立指挥部。
玉华堂前的石峰——玉玲珑,是豫园的镇园之宝,被誉为江南三大名石之首,具“皱、漏、瘦、透”之美。
据说是移自乌泥径朱尚书园,潘允端认为它是宋徽宗时搜罗的花石纲遗物。
“学为主线,课堂达标”六环节教学法课时备课学科:美术主备人:时间:年 6月日课题1、中国古典园林欣赏课型新授二次备课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种类,基本要素和造景手法。
领会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之美、空间之美、人文之美。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及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学会欣赏中国古典园林。
教法学法六环节教学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板书设计一、欣赏作品二、分析作品三、练习作品四、展示作品教学反思本课以“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为何营建中国古典园林”明轩为问题引入教学,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中将园林的种类、基本要素、造景手法等知识环节依次展开,总结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
学生能积极思考,达到自由地表述。
最后由学生解答关于明轩的提问,总结本课。
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环节自主学习一、教师出示PPT1、问题一:你们看到了什么?2、问题二:这些亭子、山石、芭蕉构成了什么?3、这个庭院是哪个国家的?教师提问:大都会博物馆为什么要将中国庭院收入其中?中国古典园林究竟魅力何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到中国古典园林的赏析之中。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1、今天,我们一起了解苏州园林之美。
在欣赏的时候,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看。
(出现ppt) 有什么样的特点?由哪些景观构成?2、(要素)播放视频(苏州园林)解说:拙政园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全园以水为中心,占园区一半以上,其中莲花摇曳,绿树成荫,怪石嶙峋,亭台楼阁,使人如在画中。
学生回答学生分析、感受,回答问题。
由系列问题导出主题交流展示留园与拙政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被称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四大名园。
网师,是渔夫,渔人的意思,因为园林主人多为士大夫阶层,许多人都向往归隐的生活。
环秀山庄与狮子林假山著名,多而不乱,变化繁复,美轮美奂,取自自然却高于自然,使人感到虽在城市,如在山野之中的乐趣。
⑴、提问苏州园林的特点:对照皇家园林的特点来看宏大严整堂皇浓丽小巧自由精致淡雅⑵、提问由哪些景观构成(元素)答: 山石,水,建筑,植物⑶、如何运用?举个例子,同学们去逛新世纪,排除钱的问题,让你来打扮自己,挑选衣物,你选择的时候,时候要看衣服的布料,样式,花纹,再看时候合身,在一起时候协调?那我们在园林中运用这些元素也是一样的道理。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中国古典园林现存的著名古典园林数量不少,多数是明、清代的遗物。
前者有着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评论。
中国的建筑业也认为,长江以南的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提取物主要在苏州,园林的数量、大小、园林艺术的精华,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地方都看不到的。
二、院落布局不管是南方的自然式园林还是北方的宏观园林,也不论是封建帝王的皇家宫苑还是私家贵族的小家园囿,尽管由于在政治、经济上所处的地位不尽相同,而在园林方面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但是在园林布置和造景的艺术手法上也有许多共同之处。
1、人工艺术模仿自然景色利用人工修建的自然风光,打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中国园林的性质决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中国的古典造园,除了满足自身的住房需求,更重要的是对优美的山区景色的追求,为了在城市实现可以享受乐趣的山林。
2、善于利用民族风格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构筑物中国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廊、榭、轩、舫、馆、桥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景。
1)廊廊虽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建筑物,但造型很丰富,艺术造型很强。
从廊的形式分,大致可分为直廊、曲廊、回廊、波形廊等,从廊的总体造型及其与地形、环境结合的角度来考虑,又可分为沿墙走廊、空廊、楼廊、爬山廊、水廊、花廊、复廊等。
2)桥桥也称桥梁,它在很多地方都能见到,尤其是园林中更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桥。
桥原本是为了通行而建,所以具有交通的实用功能,但是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有吸引力,引人流连。
园林中建桥,既有分割水面与造景的作用,又有连接、导游的功能。
在宽阔的水面上用体形高大、曲线优美的拱桥或用廊桥,借水生景,虚实相接,倒影如画。
然而在重岩复岭的假山之间,却要用质朴自然的石梁,高高飞架在峭壁之上,才能创造出一种天堑变通途,白浪如山信步过的雄伟意境。
三、空间突破即为将造园的美景藏于四周的围墙之内。
此外,除了少数的皇家园林,其它私家园林的面积相对较小。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园林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
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又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园林大都是文人、画家与匠人合作的结晶。
园林概念首次出现在明代,计成在其造园巨著《园治》一书中所述:“大凡造园,不分市村城郊,地段以僻静为胜……景物可因借随机……”。
其意思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或对天然山水进行利用改造,或人力兴造山水地貌,结合景载与植载,并安插布局相适宜的建筑,从而构成一个兼具游览、居住、观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三大要素,即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建筑。
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是智慧和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
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
花草树木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和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
园路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
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和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和观景的建筑。
建筑和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一)按所有者身份分类1、皇家园林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古典园林赏析系部:经管系班级:财会1023班姓名:李绍菊学号:20105102321黄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比较皇家园林大气,占地面积大,风格多样,多分布于北方,风格上比较气派、庄重、大气,以圆明园为代表。
私家园林秀气,典雅,建筑风格小巧别致多在江南一带。
(一)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手法,比较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异同。
在中国园林中。
皇家地位的尊贵是不可动摇的,在园林建造手法上,可以说是专横跋扈的,于是,在园林中表现为淋漓尽致的施展和无限的追求。
在中国园林中。
皇家地位的尊贵是不可动摇的,在园林建造手法上,可以说是专横跋扈的,于是,在园林中表现为淋漓尽致的施展和无限的追求。
在风水选址上,中国的皇家园林是占尽了风水宝地。
如承德的避暑山庄。
东北来水。
东南积水,东南流去,西北高山。
山是昆仑的代表,是玄武的象征,水是青龙和朱雀的象征。
在园林内部,也是仿照风水的格局。
进行东,南。
西,北的四围山的堆叠。
前为案山。
后为座山。
东为左辅,西为右弼。
四围山之中是地势低下的盆地。
于是,在盐地中积水为池,以像朱雀。
在山水格局上,中国皇家园林采用的是山型的山水园风格。
以山为主,以水为辅。
讲究智水与仁山的结合。
以仁为主,以智为辅,也是中国人的道德观。
所以园林中必有堆山。
山体高大,以山上的主体建筑为视觉中心,以水中的小岛为构图中心,采用两心合一。
在轴线,对称和中心上,皇家园林是坚定不移地走轴线与对称的道路。
如颐和园,从后山的北宫门到风景中心的佛香阁,以至昆明湖的凤凰墩,是一条明显的轴线。
同时采用轴线与对称的有坤宁宫后面的御花园,慈宁宫花园,宁寿宫花园等。
在分景与围合上,中国皇家园林采用实墙厚景和高墙的形式。
如北京皇城内园林,每座园林都有高高的城墙围护,承德避暑山庄也是如此。
这样的围合是把墙当作安全的城墙来设计的,体现了当时帝王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统治地位特点。
在框景,对景和漏景上,中国皇家园林运用得非常多。
框景一般用窗框来实现:对景—般是用山水之隔来实现;漏景一般是用回廊或游廊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