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的角法区分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1
机械三视图的第三角法和第一角法划分三视图的第三角法和第一角法划分:一、第一角投影法1.凡将物体置於第一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物体」→「投影面」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一角法。
亦称第一象限法。
,2.第一角投影箱之展开方向,以观察者而言,为由近而远之方向翻转展开。
3.第一角法展开后之视图排列如下,以常用之三视图(前视、俯视、右侧视图)而言,其右侧视图位於前视图之左侧,俯视固则位於前视图之正下方。
二.、第三角投影法1.凡将物体置於第三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投影面」→「物体」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三角法。
亦称第三象限法。
2.第三角投影箱之展开方向,以观察者而言,为由远而近之方向翻转展开。
3.第三角法展开后之六个视固排列如下,以常用之三视图而言,其右侧视图位於前视图之右侧,而俯视图则位於前视图之正上方。
CNS 相关规定CNS中国国家标准之象限投影符号,系将一截头圆锥之前视图与左侧视图,依投影之排列而得。
主要之区别为第一角法符号(左侧视图排在右边),而第三角法符号(左侧视图位在左边)。
对於正投影方法之使用,CNS规定第一角法或第三角法同等适用。
但在同一张图纸上不可混合使用,且须在标题概内或其他明显处绘制符号或加注「第一角法」或「第三角法」字样。
以作为读图之识别。
由於第二象限投影与第四象限投影因水平投影面旋转后与直立投影面重叠,致使投影视图线条混淆不清,增加绘固及识图不便,故不予采用。
欧洲各国盛行第一角法投影制,所以第一角法投影亦有「欧式投影制」之称呼。
例如德国(DIN)、瑞士(VSM)、法国(NF).挪威(NS)等国家使用之。
美国采用第三角投影制,故有「美式投影制」之称呼。
除美国(ANSI)外,尚盛行於美洲地区。
而中华民国(CNS)、国际标准化机构(ISO)与日本[JIS]则采第一角法及第三角两制并行。
视图之排列,应依投影原理上下左右对齐排列,不得任意更换或未依据投影方式排置。
一、机械制图投影法
依据投影原理表示物体的形状,可将物体置于任何象限内,一般将物体置于第一限象而得到投影视
图的方法称为第一角投影法,因此同理可得第二、三、四角投影法。
空间的四个象限
欧洲机械图纸使用第一角法,美国、日本使用第三角法,它们有什么区别?
物体与四个象限
第二角投影法与第四角投影法所得视图重迭,制图与读图不易,所以不适用。
二、第一角与第三角法的区别
第一角法:物体置放于第一象限时,得到的投影视图的方法,称之。
主从关系:观察者→物体→投
影面
第一角法
第三角法:物体置放于第三象限时,得到的投影视图的方法,称之。
主从关系:观察者→投影面→
物体
第三角法
第一角法:大部份使用于欧洲国家(如英国、德国、瑞士等);
第三角法:与我们观看物体位置的方向相同,因此美国、日本等国,使用此种投影法;
中国国家标准CNSB1001规定,第一角法与第三角法皆适用,但同一张图中,不得同时采用。
机械图纸中一般要用如下图示注明所用投影法:
投影法的表示。
第三角与第一角投影的区分机械三视图的第三角法和第一角法划分一、第一角投影法1.凡将物体置於第一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物体」→「投影面」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一角法。
亦称第一象限法。
,2.第一角投影箱之展开方向,以观察者而言,为由近而远之方向翻转展开。
3.第一角法展开后之视图排列如下,以常用之三视图(前视、俯视、右侧视图)而言,其右侧视图位於前视图之左侧,俯视固则位於前视图之正下方。
二.、第三角投影法1.凡将物体置於第三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投影面」→「物体」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三角法。
亦称第三象限法。
2.第三角投影箱之展开方向,以观察者而言,为由远而近之方向翻转展开。
3.第三角法展开后之六个视固排列如下,以常用之三视图而言,其右侧视图位於前视图之右侧,而俯视图则位於前视图之正上方。
CNS 相关规定CNS中国国家标准之象限投影符号,系将一截头圆锥之前视图与左侧视图,依投影之排列而得。
主要之区别为第一角法符号(左侧视图排在右边),而第三角法符号(左侧视图位在左边)。
对於正投影方法之使用,CNS规定第一角法或第三角法同等适用。
但在同一张图纸上不可混合使用,且须在标题概内或其他明显处绘制符号或加注「第一角法」或「第三角法」字样。
以作为读图之识别。
由於第二象限投影与第四象限投影因水平投影面旋转后与直立投影面重叠,致使投影视图线条混淆不清,增加绘固及识图不便,故不予采用。
欧洲各国盛行第一角法投影制,所以第一角法投影亦有「欧式投影制」之称呼。
例如德国(DIN)、瑞士(VSM)、法国(NF).挪威(NS)等国家使用之。
美国采用第三角投影制,故有「美式投影制」之称呼。
除美国(ANSI)外,尚盛行於美洲地区。
而中华民国(CNS)、国际标准化机构(ISO)与日本[JIS]则采第一角法及第三角两制并行。
视图之排列,应依投影原理上下左右对齐排列,不得任意更换或未依据投影方式排置。
六种视图中最常用之三视图组合为:前视图、上视圆及右侧视图,一般均以L字形或逆向L字形之方式排列於图纸上。
机械制图:三视图的第一角法和第三角法划分2009-05-10 1:29三视图的第一角法和第三角法划分:一、第一角投影法1.凡将物体置於第一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物体」→「投影面」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一角法。
亦称第一象限法。
,2.第一角投影箱之展开方向,以观察者而言,为由近而远之方向翻转展开。
3.第一角法展开后之视图排列如下,以常用之三视图(前视、俯视、右侧视图)而言,其右侧视图位於前视图之左侧,俯视固则位於前视图之正下方。
二.、第三角投影法1.凡将物体置於第三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投影面」→「物体」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三角法。
亦称第三象限法。
2.第三角投影箱之展开方向,以观察者而言,为由远而近之方向翻转展开。
3.第三角法展开后之六个视固排列如下,以常用之三视图而言,其右侧视图位於前视图之右侧,而俯视图则位於前视图之正上方。
中华民国(CNS)相关规定CNS中国国家标准之象限投影符号,系将一截头圆锥之前视图与左侧视图,依投影之排列而得。
主要之区别为第一角法符号(左侧视图排在右边),而第三角法符号(左侧视图位在左边)。
对於正投影方法之使用,CNS规定第一角法或第三角法同等适用。
但在同一张图纸上不可混合使用,且须在标题概内或其他明显处绘制符号或加注「第一角法」或「第三角法」字样。
以作为读图之识别。
由於第二象限投影与第四象限投影因水平投影面旋转后与直立投影面重叠,致使投影视图线条混淆不清,增加绘固及识图不便,故不予采用。
欧洲各国盛行第一角法投影制,所以第一角法投影亦有「欧式投影制」之称呼。
例如德国(DIN)、瑞士(VSM)、法国(NF).挪威(NS)等国家使用之。
美国采用第三角投影制,故有「美式投影制」之称呼。
除美国(ANSI)外,尚盛行於美洲地区。
而中华民国(CNS)、国际标准化机构(ISO)与日本[JIS]则采第一角法及第三角两制并行。
视图之排列,应依投影原理上下左右对齐排列,不得任意更换或未依据投影方式排置。
GB是第一视角画法。
我也是到了深圳才开始用第三角画法使用第一角投影的国家有---- 中国德国法国前苏联使用第三角投影的国家有----- 美国英国日本GB和ISO标准一般用第一视角法,日本,台湾等习惯用第三角法。
第三角法俯视图放在主视图上,左视图放在主视图左边,依次类推,与第一角法刚好相反,所以一开始会不大习惯。
因为第三角法视图放的位置与第一角法不一样,特别是大图纸A1、A0,第三角法更合理一点。
第一角投影法:常称欧洲方法或E法.我国机械制图标准中采用的投影法与此相同.第三角投影法:常称美国方法或A法.第三角投影法是假想将物体置于透明的玻璃盒之中,玻璃盒的每一侧面作为投影面,按人(观察者)-面(投影面)-物(机件)的相对位置关系,作正投影所得图形的方法.(见图2-1)在ISO国际标准中第一角投影方法规定用图a所示图形符号表示.第三角投影法规定用图b所示的图形符号表示(见图2-2)第三角投影法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将空间分为八个分角,分别称为第Ⅰ角、第Ⅱ角、第Ⅲ角……,如附图所示。
第一角画法是将机件置于第Ⅰ角内,使机件处于观察者与投影面之间(即保持人→物→面的位置关系)而得到正投影的方法。
我们以前讨论的投影画法都是第一角画法。
第三角画法是将机件置于第Ⅲ角内,使投影面处于观察者与机件之间(即保持人→面→物的位置关系)而得到正投影的方法,如图所示。
从图可以看出,这种画法是把投影面假想成透明的来处理的。
顶视图是从机件的上方往下看所得的视图,把所得的视图就画在机件上方的投影面(水平面)上。
前视图是从机件的前方往后看所得的视图,把所得的视图就画在机件前方的投影面(正平面)上。
如何区分第一视角和第三视角,应该是第一角画法与第三角画法的区别。
四分角的旋转方法,V面不动,H面的前半部分向下旋转与V面下半部分重合,H面的后面部分向上旋转与V面的上半部分重合。
下面是个小例子,希望可以讲的清楚些同一个零件,主视图也相同,分别用第一视角和第三视角表达,发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就是左边和右边的视图交换位置了。
第三角与第一角投影的区分机械三视图的第三角法和第一角法划分三视图的第三角法和第一角法划分:一、第一角投影法1.凡将物体置於第一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物体」→「投影面」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一角法。
亦称第一象限法。
,2.第一角投影箱之展开方向,以观察者而言,为由近而远之方向翻转展开。
3.第一角法展开后之视图排列如下,以常用之三视图(前视、俯视、右侧视图)而言,其右侧视图位於前视图之左侧,俯视固则位於前视图之正下方。
二.、第三角投影法1.凡将物体置於第三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投影面」→「物体」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三角法。
亦称第三象限法。
2.第三角投影箱之展开方向,以观察者而言,为由远而近之方向翻转展开。
3.第三角法展开后之六个视固排列如下,以常用之三视图而言,其右侧视图位於前视图之右侧,而俯视图则位於前视图之正上方。
CNS 相关规定CNS中国国家标准之象限投影符号,系将一截头圆锥之前视图与左侧视图,依投影之排列而得。
主要之区别为第一角法符号(左侧视图排在右边),而第三角法符号(左侧视图位在左边)。
对於正投影方法之使用,CNS规定第一角法或第三角法同等适用。
但在同一张图纸上不可混合使用,且须在标题概内或其他明显处绘制符号或加注「第一角法」或「第三角法」字样。
以作为读图之识别。
由於第二象限投影与第四象限投影因水平投影面旋转后与直立投影面重叠,致使投影视图线条混淆不清,增加绘固及识图不便,故不予采用。
欧洲各国盛行第一角法投影制,所以第一角法投影亦有「欧式投影制」之称呼。
例如德国(DIN)、瑞士(VSM)、法国(NF).挪威(NS)等国家使用之。
美国采用第三角投影制,故有「美式投影制」之称呼。
除美国(ANSI)外,尚盛行於美洲地区。
而中华民国(CNS)、国际标准化机构(ISO)与日本[JIS]则采第一角法及第三角两制并行。
视图之排列,应依投影原理上下左右对齐排列,不得任意更换或未依据投影方式排置。
三视图的第三角法和第一角法划分:
一、第一角投影法
1.凡将物体置於第一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物体」→「投影面」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一角法。
亦称第一象限法。
,
2.第一角投影箱之展开方向,以观察者而言,为由近而远之方向翻转展开。
3.第一角法展开后之视图排列如下,以常用之三视图(前视、俯视、右侧视图)而言,其右侧视图位於前视图之左侧,俯视固则位於前视图之正下方。
二.、第三角投影法
1.凡将物体置於第三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投影面」→「物体」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三角法。
亦称第三象限法。
2.第三角投影箱之展开方向,以观察者而言,为由远而近之方向翻转展开。
3.第三角法展开后之六个视固排列如下,以常用之三视图而言,其右侧视图位於前视图之右侧,而俯视图则位於前视图之正上方。
CNS 相关规定
CNS中国国家标准之象限投影符号,系将一截头圆锥之前视图与左侧视图,依投影之排列而得。
主要之区别为第一角法符号(左侧视图排在右边),而第三角法符号(左侧视图位在左边)。
对於正投影方法之使用,CNS规定第一角法或第三角法同等适用。
但在同一张图纸上不可混合使用,且须在标题概内或其他明显处绘制符号或加注「第一角法」或「第三角法」字样。
以作为读图之识别。
由於第二象限投影与第四象限投影因水平投影面旋转后与直立投影面重叠,致使投影视图线条混淆不清,增加绘固及识图不便,故不予采用。
欧洲各国盛行第一角法投影制,所以第一角法投影亦有「欧式投影制」之称呼。
例如德国(DIN)、瑞士(VSM)、法国(NF).挪威(NS)等国家使用之。
美国采用第三角投影制,故有「美式投影制」之称呼。
除美国(ANSI)外,尚盛行於美洲地区。
而中华民国(CNS)、国际标准化机构(ISO)与日本[JIS]则采第一角法及第三角两制并行。
视图之排列,应依投影原理上下左右对齐排列,不得任意更换或未依据投影方式排置。
六种视图中最常用之三视图组合为:前视图、上视圆及右侧视图,一般均以L字形或逆向L字形之方式排列於图纸上。
我们国内用的是第一角画法,国外用第三角画法的比较多
第一角画法和第三角画法的区别是视图放的位置
第一角画法:左视图放右边,右视图放左边,上视图放下面,依此类推
第三角画法:左视图放左边,右视图放右边,上视图放上面,依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