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智能物件网络中的RPL路由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319.62 KB
- 文档页数:4
• 16•近年来,物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物联网设备数量飞速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伴随商业化5G 落地,物联网应用将会进入爆发性增长的阶段。
然而,由于物联网设备的资源有限,导致RPL 协议面临许多的安全威胁。
本文将对针对RPL 协议的安全攻击进行探讨,主要包括DODAG 不一致攻击、黑灰洞攻击、虫洞攻击、sinkhole 攻击、基于身份的攻击、版本号攻击等。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物联网设备数量飞速增长。
伴随商业化5G 落地,物联网应用将会进入爆发性增长的阶段。
6LoWPAN (Kush-alnagar N,Montenegro G,and Schum-acher C.IPv6 over Low-Power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s(6LoWPANs)O v e r v i e w,A s s u m p t i o n s ,P r o b l e m Statement,and Goals:RFC 4919)标准基于IEEE802.15.4(IEEE802.15.4-2011:IEEE Standard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Part.15.4:Wireless Medium Access Control(MAC)and Physi-cal Layer(PHY)Specifications for Low-Rate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s(LR-WPANs))之上运行轻量级IPv6协议栈,实现了物联网节点无缝接入下一代互联网,为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传统的路由协议都不适合低功耗有损的物联网网络,IETF 的ROLL 工作组制定了RPL (Winter T,Thubert P,Brandt A,et al.RPL:IPv6 Rout-ing Protocol for Low-Power and Lossy Networks:RFC 6550)协议,以满足低功耗、低速率、链路动态变化等低功耗有损网络的路由需求。
深度解读pCell技术有人说pCell技术是无线产业的一次颠覆,也有人说,它是5G技术的替代。
甚至,有人说,它突破了香农极限!好吧,那我们就从香农理论说起。
香农理论是这样描述的:C <= B log2 (1 + S/N)C=信道容量(bit每秒)B=带宽(HZ)S/N=信号和噪声比(SNR)信道越好,SNR就越高。
举个例子,当SNR为20DB,log2 (1 + 100) = 6.6。
也就是说,SNR越高,信道容量越高;反之亦然。
通信技术一直受限于香农极限,直到像MU-MIMO这样的多用户传输技术出现。
说到多用户传输技术,我们先来理解一下MIMO。
提升频谱效率,这是通信宅们矢志不渝的终极目标。
直到有一天,他们发现采用大量天线可以提升频谱效率,于是,MIMO技术(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就诞生了。
什么是MIMO技术?MIMO是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采用空间分集的方法使不同的信号在相同的频率下同时传送。
采用多天线的MIMO技术可以提升系统容量,提高频谱效率。
如下图所示,MIMO技术是利用了无线电波在传输路径中受建筑物或地面反射的特点。
广义上讲,MIMO技术分为三种类型:全向传送(a)、赋形波束(Beamforming)传送(b)和多用户MIMO(Multiuser MIMO,MU-MIMO)(c),如下图所示:全向传送型(a)是最基本的MIMO方法,其需要在接收端移除干扰,需要终端采用复杂的信号处理机制来提升性能。
赋形波束传送(b),天线方向由赋形波束控制,减少了终端负担,这种类型MIMO的重点是如何有效完成波束赋形。
最后一种类型是MU-MIMO(Multiuser MIMO,多用户MIMO)。
区别于多用户MIMO,我们通常把前面两种类型统称为SU-MIMO(单用户MIMO)。
MU-MIMO可以将多个终端联合起来进行空间复用,不但可以有效提升系统容量,还能保持终端处理简单化。
浅析智能物件网络中的RPL路由技术宋菲;侯乐青【期刊名称】《电信网技术》【年(卷),期】2011(000)009【摘要】The connectivity between the routers and nodes in smart objects networks are constrained,therefore,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rt object networks,the ROLL working group of 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drafted a routing program for low-power lossy network(LLN),designing a routing protocol called RPL.This article will be to RPL routing protocol to research,analysis of the comment of protocol,including the design principle,topology structure,the create of routing,etc,in the end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RPL routing.%在智能物件网络中路由器以及节点之间的连通性都受到约束,所以根据智能物件网络的特点,IETF(互联网工作任务组)中的ROLL工作组为低功耗有损网络(LLN)制定路由方案,设计了一个叫做RPL的路由协议。
本文将对RPL路由协议进行研究,分析其协议内容,包括设计原则、拓扑结构、路由创建等,总结出RPL路由的特点。
【总页数】4页(P23-26)【作者】宋菲;侯乐青【作者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武警青海总队网管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9.5【相关文献】1.智能光网络的路由技术 [J], 郑伟;蔡祥宝2.基于GMPLS的智能光网络路由技术研究 [J], 毛艳芳;李腊元3.星地融合网络智能路由技术综述 [J], 曹素芝;孙雪;王厚鹏;韩佳蓉;潘思妍;闫蕾4.星地融合网络智能路由技术综述 [J], 曹素芝;孙雪;王厚鹏;韩佳蓉;潘思妍;闫蕾5.面向确定性网络的按需智能路由技术 [J], 伍仲丽;曹园园;黄文睿;戴彬;莫益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lc路由器原理PLC(Power Line Communication)路由器原理PLC(Power Line Communication)是指通过电力线传输数据的通信技术。
PLC 路由器是基于PLC技术的网络设备,其作用是将电力线转换为网络信号,实现电力线下的网络连接和数据传输。
本文将详细介绍PLC路由器的原理和工作过程。
PLC路由器的原理主要包括信号传输、调制解调、数据加密、路由选择和网络协议等方面。
首先是信号传输。
PLC路由器利用电力线传输数据,依靠电力线提供的信道进行数据传输。
电力线作为一条传输介质,具有广泛的覆盖范围和较好的穿透能力,可以在大范围内实现网络连接。
其次是调制解调。
PLC路由器通过调制解调技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然后通过电力线传输。
在发送端,PLC路由器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通过电力线传输到接收端。
在接收端,PLC路由器将模拟信号解调为数字信号,以便对数据进行处理。
数据加密也是PLC路由器的重要原理之一。
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PLC 路由器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
主要是通过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非法获取和篡改。
另一个重要的原理是路由选择。
PLC路由器通过路由选择算法来选择最佳的传输路径。
在网络中,有多条传输路径可供选择,PLC路由器会根据网络拓扑、传输质量和传输延迟等指标进行计算和判断,选择最佳路径进行数据传输,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
最后是网络协议。
PLC路由器需要支持各种网络协议,以实现与其他设备的通信和交互。
常见的网络协议有TCP/IP、UDP、HTTP、FTP等。
PLC路由器可以通过这些网络协议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
在PLC路由器的工作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设备配置。
PLC路由器需要获取网络配置信息,如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
然后进行连接建立,PLC路由器会通过调制解调将连接请求信号发送到对应的设备,并等待对方设备的响应。
物流管理中的智能路由技术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物流管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智能路由技术作为物流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高效性和灵活性在物流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智能路由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其对物流行业带来的影响。
1. 智能路由技术的定义与原理智能路由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根据不同的货物属性、运输限制和实时交通数据等因素,通过智能算法和优化模型,确定货物的最佳路径和运输方式的一种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优化算法等技术手段,实现对货物物流过程中各种因素的智能分析和决策,从而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和准确性。
2. 智能路由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2.1 实时路况监控智能路由技术可以通过实时监控交通流量、道路堵塞情况等信息,对货物运输路线进行实时调整。
当交通拥堵或意外事件发生时,系统能够通过分析交通数据,快速提供替代路径,以确保货物按时到达目的地。
2.2 运输路径规划智能路由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货物属性和运输要求,结合实时交通数据和运输成本等因素,确定最佳的运输路径。
通过优化模型和AI算法,系统能够快速计算出多个备选方案,帮助物流企业选择最经济、最高效的运输路径。
2.3 货物追踪与监控智能路由技术可以通过与GPS定位系统和物联网技术的结合,实时追踪货物的位置和运输状态。
物流企业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或网络平台,随时掌握货物的实时位置和状态,提前做好物流调度和配送工作,减少货物丢失和运输延误的风险。
2.4 运输成本控制智能路由技术可以对不同的运输方案进行成本分析和比较,帮助物流企业在降低运输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之间寻找平衡点。
通过优化路线和运输方式,物流企业可以降低燃料消耗、减少人力成本,并提高配送效率,从而实现运输成本的控制与降低。
3. 智能路由技术的影响与挑战3.1 提高物流效率与服务质量智能路由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减少货物运输时间和成本,提高货物配送的准确性,物流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求,提供更快捷、更可靠的物流服务。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RPL路由协议性能研究张宏新;孙懋珩【摘要】RPL,the Routing Protocol for Low power and Lossy Networks,protocol is a routing protocol speciifcally designed for Low power and Lossy Networks.RPL supports three communication patterns adapting to different applications.In this paper,we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of two communication patterns, multipoint-to-point and point-to-multipoint,according to three properties in terms of packet loss radio,packet delay and control packet overhead.The results are obtained by several experimentations conducted in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in a real-life scenario. The results clearly show that RPL plays a rewarding role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But we found that further research is required to optimize the downward routing of RPL.%RPL路由协议是专门设计用于低功耗有损网络的IPv6路由协议。
RPL支持3种通信模式,适用于多种应用。
文章针对RPL的2种信息流模式MP2P(Multipoint to Point)和P2MP(Point to Multipoint),从丢包率、时延、控制消息开销3个方面对RPL进行了分析。
plc路由器原理
PLC路由器主要是应用在工业控制领域的一种特殊路由器,其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
PLC路由器作为互联网的枢纽,起到连接局域网、广域网的作用。
它会根据信道的情况,自动选择和设定路由,以最佳路径,按先后顺序发送数据。
在OSI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PLC路由器提供了路由与转发两种重要机制。
在控制层面,PLC路由器决定数据包从来源端到目的端所经过的路由路径(Host到Host的最佳传输路径)。
在数据层面,PLC 路由器将路由器输入端的数据包移送至适当的路由器输出端(在路由器内部进行)。
为了完成上述操作,每台PLC路由器必须维护一个路由表。
把对应不同目的地的最佳路径存放在路由表中,这就是路由策略(Routing Policy)问题。
路由表反映网络的拓扑结构,一般一条表项应该包含数据报的目的IF地址(通常是目的主机所在网络的地址)、下一跳路由器的地址和相应的网络接口等,在网络拓扑发生变化的时候,路由表也应该做相应的变动。
所以PLC路由器必须能够生成并更新路由表。
选路机制实际上就是如何查找路由表,通过查询路由表来决定向哪
个方向转发数据。
一般来说,PLC路由器首先搜索匹配的主机地址;如果没有,再搜索匹配的网络地址;最后搜索默认路由。
一旦查到匹配的表项,PLC路由器就会把数据从相应的接口发送出去。
基于RPL的蓝牙组网技术在智能家居的应用宋丽华;张泽;李也白【摘要】由于传统蓝牙组网过程繁琐,造成其不能很好应用于智能家居网络中,针对此问题提出-种基于低功耗有损网络路由协议的蓝牙组网技术(routing protocol for LLN in Bluetooth networking,RPL-BN).将基于RPL的蓝牙组网应用到智能家居网络中,通过IPv6实现通信.蓝牙网络和互联网之间的通信通过网关来完成,该网关中包含发起组网的蓝牙根节点并支持IPv4和IPv6协议的转换.实验结果表明,该蓝牙网络在丢包率、组网延时、鲁棒性方面较传统蓝牙网络有明显优势,当网络拓扑结构发生变化的时候,能快速进行应对.%The process of traditional Bluetooth networking is cumbersome,and it cannot be well applied in the smart home network.For resolving this problem,a kind of technology based on routing protocol for LLN in Bluetooth networking was proposed.The RPL-based Bluetooth networking was applied to the smart home network,and the Bluetooth devices communicated through IPv6.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Bluetooth network and the Internet was accomplished through a gateway,which comprised a Bluetooth root node initiating a network and supporting the conversion between the IPv4 and IPv6 protocols.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 show that the RPL-based Bluetooth network has obvious advantages in terms of packet loss rate,network delay and robustness,and it can quickly respond to the changes of the network topology.【期刊名称】《计算机工程与设计》【年(卷),期】2017(038)010【总页数】8页(P2850-2857)【关键词】蓝牙4.0;低功耗有损网络路由协议;网关;智能家居;蓝牙组网【作者】宋丽华;张泽;李也白【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北京100144;北方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北京100144;北方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北京1001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3随着蓝牙4.0[1]规范的推出,使低功耗蓝牙设备应用到智能家居网络[2]中成为可能。
1引言智能物件(Smart Object)可以定义为装备了传感器或制动器、微处理器、通信装置和电源的设备,它和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Web of Objects,Web of Things)、协同物件(Cooperating Objects)均表示相同的技术。
智能物件网络与其他通信网络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使得其路由研究极具挑战性。
由于智能物件网络中的传感器节点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感知、采集数据,并不像传统Ad hoc网络中的节点一样快速移动,因此没有必要花费很大的代价频繁地更新路由表信息。
由智能物件组成的网络明显有别于传统IP网络,主要区别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因为智能物件网络中存在的链路不稳定性、低功耗以及有限的存储资源等问题,传统网络中的路由协议(如RIP,OSPF)以及Ad hoc网络路由协议(如ADOV,DSR,DSDV)都不适用于智能物件网络,智能物件网络需要设计新的路由协议。
2传统网络路由协议目前在Internet网络中常用的内部网关协议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基于距离矢量的路由协议,如RIP协议。
在该协议中,每个路由器都维护一张距离向量表,表中记录着本路由器到每个目的地的最佳路由。
并通过与相邻路由器交换距离信息来更新路由表的信息。
另一种是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如OSPF协议。
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不同的是,在该协议中,所有路由器不必以分布方式计算“最短路由”,而是通过可靠地发布链路状态分组来维护一张完整的网络拓扑结构图,并按照该拓扑结构计算出至目的节点的最短路由。
在Ad hoc网络中,由于节点的移动以及无线信道的衰减、干扰等原因造成了网络结构的频繁变化,同时考虑到单向信道问题以及无线传输信道带宽等因素,其路由为题与固定网络相比要复杂的多。
根据发现路由的驱动模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表驱动路由协议和按需路由协议。
Ad hoc网络中的表驱动路由继承传统IP路由方浅析智能物件网络中的RPL路由技术宋菲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工程师侯乐青武警青海总队网管中心工程师摘要在智能物件网络中路由器以及节点之间的连通性都受到约束,所以根据智能物件网络的特点,IETF(互联网工作任务组)中的ROLL工作组为低功耗有损网络(LLN)制定路由方案,设计了一个叫做RPL的路由协议。
rpir工艺RPir工艺简介什么是RPir工艺?RPir工艺是一种创新的制造技术,它结合了Raspberry Pi(树莓派)和人工智能技术,用于开发和制造各种智能设备和系统。
RPir工艺的特点RPir工艺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低成本:RPir工艺使用Raspberry Pi作为核心控制单元,它价格低廉,为各种创新项目提供了经济实惠的解决方案。
•高可定制性:RPir工艺支持灵活的编程,使得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创意进行个性化定制,打造独一无二的产品。
•强大的性能:Raspberry Pi作为一款功能强大的微型计算机,具备出色的处理能力和丰富的外设接口,使得RPir工艺能够实现复杂的功能和任务。
•丰富的资源:RPir工艺得益于Raspberry Pi社区的支持,拥有众多的开源资源和社区项目,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和支持。
RPir工艺的应用领域RPir工艺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1.智能家居:通过RPir工艺,可以实现智能家居的自动化控制,包括温度调控、灯光控制、安防设备等。
2.物联网:RPir工艺是构建物联网系统的利器,能够与各类传感器、设备进行连接和数据交互,实现远程监控和智能化管理。
3.教育和科研:RPir工艺为教育和科研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帮助学生和研究人员进行科学实验和创新项目的开发。
4.创客和DIY:RPir工艺的开放性和可定制性,使得它成为创客和DIY爱好者的首选,可以用于制作各类有趣的创作和艺术品。
RPir工艺的未来发展RPir工艺在不断演进和创新中,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强大的性能:Raspberry Pi不断进化,未来的版本将会具备更强大的处理能力和更丰富的外设接口,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更广泛的应用场景:随着智能化的进一步普及和需求的不断增长,RPir工艺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乐趣。
•更丰富的资源和社区:RPir工艺所倚重的Raspberry Pi社区将继续成长壮大,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开源资源和支持,促进技术共享和交流。
节点移动处理的高效RPL路由协议徐会彬【摘要】针对低功耗有损网络(low-power and lossy network,LLN)的节点移动问题,提出基于博弈论自适应调整传输速率的移动RPL路由(GT-mRPL).GT-mRPL 路由通过博弈论传输速率,进而获取高的数据分组传递率和吞吐量.在移动环境中,将节点竞争发送数据过程设计成一个游戏.将通过增加传输率所获取的增益(效用函数)与因节点移动而产生的成本(移动函数)的比值看成收益函数.同时,考虑能耗对收益函数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移动环境下,提出的GT-mRPL路由降低了数据分组丢失率,提高了吞吐量.【期刊名称】《电信科学》【年(卷),期】2019(035)008【总页数】8页(P120-127)【关键词】低功耗有损网络;RPL;移动;博弈论;收益函数【作者】徐会彬【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浙江湖州31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39.5作为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的特例[1],低功耗有损网络(low-power lossy network,LLN)[2]已在健康医疗、城市交通和环境监测等领域使用,其相关研究也得到广泛关注。
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LLN也面临技术挑战。
节点移动性是LLN必须解决的技术挑战[3]。
例如,在医院网络内,安装在病人身上的设备(传感节点)需连接到网络[4],而病人具有移动性,因此,这些传感节点表现出移动性。
目前,研究人员已对LLN的能效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如IPv6路由[5]、ORPL[6]。
这些路由协议在时延、能量消耗和可靠性方面的性能均优于LLN的路由协议(routing protocol for LLN, RPL)。
然而,这些协议不能有效地应对具有移动性的LLN,它们并没有对移动节点有针对性地操作,也没有讨论如何识别移动节点[7-9]。
pir数字中继技术指标PIR数字中继技术是指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中继技术,通过将数据通过无线信号传输到接收端,实现信号的扩展和传输。
PIR数字中继技术主要应用于物联网、网络覆盖不到的地方以及无线电信号传输等方面。
下面将从技术原理、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PIR数字中继技术的核心原理是利用无线电信号传输数据。
它采用红外线和无线射频技术,将待传输的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通过无线信号传输到接收端。
在传输过程中,PIR数字中继设备可以利用多径传输技术和信号衰减等手段增强信号的传输距离和可靠性。
同时,PIR数字中继技术还采用了频率调制和解调、编码和解码等多种技术,以提高传输效率和数据传输精度。
其次,PIR数字中继技术在物联网、网络覆盖不到的地方以及无线电信号传输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物联网领域,PIR数字中继技术可以用于数据采集装置和云端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能够方便地实现物联网设备的远程监测和控制。
在网络覆盖不到的地方,如偏远地区或山区,PIR数字中继技术可以提供可靠的通信手段,解决通信困难问题。
在无线电信号传输方面,PIR数字中继技术可以实现无线电信号的扩展,提高信号的传输距离和传输速率。
最后,PIR数字中继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于数据传输和通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PIR数字中继技术能够提供高效可靠的通信手段,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支持。
此外,PIR数字中继技术还可以与其他无线通信技术结合使用,如LoRa、NB-IoT等,进一步提升通信能力。
同时,随着无线电频谱资源的日益紧张,PIR数字中继技术在频谱利用效率方面的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PIR数字中继技术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总结起来,PIR数字中继技术是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中继技术,通过采用红外线和无线射频技术,将数据通过无线信号传输到接收端,实现信号的扩展和传输。
该技术在物联网、网络覆盖不到的地方以及无线电信号传输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RPL路由协议范文RPL(Routing Protocol for Low-Power and Lossy Networks)是一种用于低功耗和丢包网络的路由协议。
它是IETF(InternetEngineering Task Force)的一个工作组于2024年开始制定的。
RPL旨在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等低功耗和丢包网络中的路由问题,特别适用于大量节点和有限资源的网络环境。
RPL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算法,但针对低功耗和丢包网络做了一些修改和优化。
这些优化旨在减小路由开销、降低能耗,并提供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现在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RPL路由协议的相关特点和机制:1. 网络拓扑管理:RPL使用DODAG(Destination-OrientedDirected Acyclic Graph)来管理网络拓扑。
DODAG是一个无环的有向无权图,它由根节点作为起点,到其他节点的一条或多条路径。
每个节点可以成为DODAG的子节点或父节点,根据自身的位置和拓扑结构来选择路径。
2. 父子选择过程:RPL使用一种被称为OF(Objective Function)的方法来选择父节点。
OF根据一组度量标准(如距离、延迟、能耗等)计算出一个称为Rank的值,用于评估节点作为父节点的适合度。
节点会选择Rank值最小的父节点。
这种机制能够动态地适应网络环境的变化,实现更好的负载平衡和能源管理。
3. 路由信息传播:RPL使用DAO(Destination Advertisement Object)机制来传播路由信息。
每个节点都可以向其父节点发送DAO消息,用于向上级节点报告自身的信息和路径。
这些消息会沿着DODAG的拓扑结构从下到上传播,直到达到根节点。
根据DAO消息,上级节点可以更新路由表,根据最新的网络拓扑信息进行数据转发。
4.维护拓扑稳定性:RPL通过周期性地发送HELLO消息来维护拓扑的稳定性。
HELLO消息用于检测邻居节点的连通性和可用性。
1引言智能物件(Smart Object)可以定义为装备了传感器或制动器、微处理器、通信装置和电源的设备,它和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Web of Objects,Web of Things)、协同物件(Cooperating Objects)均表示相同的技术。
智能物件网络与其他通信网络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使得其路由研究极具挑战性。
由于智能物件网络中的传感器节点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感知、采集数据,并不像传统Ad hoc网络中的节点一样快速移动,因此没有必要花费很大的代价频繁地更新路由表信息。
由智能物件组成的网络明显有别于传统IP网络,主要区别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因为智能物件网络中存在的链路不稳定性、低功耗以及有限的存储资源等问题,传统网络中的路由协议(如RIP,OSPF)以及Ad hoc网络路由协议(如ADOV,DSR,DSDV)都不适用于智能物件网络,智能物件网络需要设计新的路由协议。
2传统网络路由协议目前在Internet网络中常用的内部网关协议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基于距离矢量的路由协议,如RIP协议。
在该协议中,每个路由器都维护一张距离向量表,表中记录着本路由器到每个目的地的最佳路由。
并通过与相邻路由器交换距离信息来更新路由表的信息。
另一种是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如OSPF协议。
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不同的是,在该协议中,所有路由器不必以分布方式计算“最短路由”,而是通过可靠地发布链路状态分组来维护一张完整的网络拓扑结构图,并按照该拓扑结构计算出至目的节点的最短路由。
在Ad hoc网络中,由于节点的移动以及无线信道的衰减、干扰等原因造成了网络结构的频繁变化,同时考虑到单向信道问题以及无线传输信道带宽等因素,其路由为题与固定网络相比要复杂的多。
根据发现路由的驱动模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表驱动路由协议和按需路由协议。
Ad hoc网络中的表驱动路由继承传统IP路由方浅析智能物件网络中的RPL路由技术宋菲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工程师侯乐青武警青海总队网管中心工程师摘要在智能物件网络中路由器以及节点之间的连通性都受到约束,所以根据智能物件网络的特点,IETF(互联网工作任务组)中的ROLL工作组为低功耗有损网络(LLN)制定路由方案,设计了一个叫做RPL的路由协议。
本文将对RPL路由协议进行研究,分析其协议内容,包括设计原则、拓扑结构、路由创建等,总结出RPL路由的特点。
关键词RPL智能物件网络DAG图1智能物件网络路由与“传统”IP路由对比式,如DSDV,其差别只在于所需要的路由表数量与其更新方式。
在基于表驱动的路由协议中,节点实时地维护着网络拓扑信息,因此当节点有数据发送时,能够根据路由表迅速地找到到达目的节点的路径,即分组的发送时延小。
在按需路由协议中,如DSR,AODV,只有在需要一条路径时才开始建立。
如果节点在发送分组时没有到达目的节点的路由时,需要启动相应的路由发现机制搜寻路由,这样将会产生一定的时延,不利于实时业务的传输。
3RPL协议不同于传统网络路由协议,针对低功耗有损网络中的路由问题,IETF的ROLL工作组定义了RPL (Routing Protocol for LLN)路由协议,目前该协议还在设计之中。
考虑到在特定应用的文档中列出的广泛需求,RPL被设计成高度模块化。
主要目标是设计一个高度模块化的协议,其路由协议的核心满足特定应用的路由需求的交集,而对于特定的需求,可以通过添加附加模块的方式满足。
RPL是一个距离向量协议,它创建一个DODAG,其中路径从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到DODAG根。
使用距离向量路由协议而不是链路状态协议,这是有很多原因的。
其中主要原因是低功耗有损网络中节点资源受限的性质。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更强大,但是需要大量的资源,例如内存和用于同步LSDB的控制流量。
参考文献1定义了一些RPL使用的术语,主要介绍如下:3.1一些术语(1)DAG(Directed AcyclicGraph):有向非循环图。
一个所有边缘以没有循环存在的方式的有向图。
(2)DAG Root:DAG根节点。
DAG内没有外出边缘的节点。
因为图是非循环的,所以按照定义所有的DAGs必须有至少一个DAG根,并且所有路径终止于一个根节点。
(3)DODAG(Destination Ori-ented DAG):面向目的地的有向非循环图。
以单独一个目的地生根的DAG。
(4)DODAG Root:一个DODAG的DAG根节点。
它可能会在DODAG内部担当一个边界路由器,尤其是可能在DODAG内部聚合路由,并重新分配DODAG路由到其他路由协议内。
(5)Rank:等级。
一个节点的等级定义了该节点相对于其他节点关于一个DODAG根节点的惟一位置。
(6)OF(Objective Function):目标函数。
定义了路由度量,最佳目的,以及相关函数如何被用来计算出Rank值。
此外,OF指出了在DODAG内如何选择父节点从而形成DODAG。
(7)RPLInstanceID:一个网络的惟一标识。
具有相同RPLInstanceID的DODAG共享相同的OF。
(8)RPL Instance:RPL实例。
共享同一个RPL InstanceID的一个或者多个DODAG的一个集合。
3.2拓扑结构RPL中规定,一个DODAG时一系列由有向边连接的顶点,之间没有直接的环路。
RPL通过构造从每个叶节点到DODAG根的路径集合来创建DODAG。
与树形拓扑相比,DODAG提供了多余的路径。
在使用RPL路由协议的网络中,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RPL Instance。
在每个RPL Instance中会存在多个DODAG,每个DODAG都有一个不同的Root。
一个节点可以加入不同的RPL Instanace,但是在一个Instance内只能属于一个DODAG。
图2显示了使用RPL构造的网络拓扑图。
RPL规定了3种消息,即DODAG信息对象图2RPL网络拓扑图(DIO),DODAG目的地通告对象(DAO),DODAG信息请求(DIS)。
DIO消息是由RPL节点发送的,来通告DODAG和它的特征,因此DIO用于DODAG发现、构成和维护。
DIO通过增加选项携带了一些命令性的信息。
DAO消息用于在DODAG中向上传播目的地消息,以填充祖先节点的路由表来支持P2MP和P2P流量。
DIS消息与IPv6路由请求消息相似,用于发现附近的DODAG和从附近的RPL节点请求DIO消息。
DIS消息没有附加的消息体。
3.3路由建立当一个节点发现多个DODAG邻居时(可能是父节点或兄弟节点),它会使用多种规则来决定是否加入该DODAG。
一旦一个节点加入到一个DODAG中,它就会拥有到DODAG根的路由(可能是默认路由)。
在DODAG中,数据路由传输分为向上路由和向下路由。
向上路由指的是数据从叶子节点传送到根节点,可以支持MP2P(多点到点)的传输;向下路由指的是数据从根节点传送到叶子节点,可以支持P2MP(点到多点)和P2P(点到点)传输。
P2P传输先通过向上路由到一个能到达目的地的祖先节点,然后再进行向下路由传输。
对于不需要进行P2MP和P2P传输的网络来说,向下路由不需要建立。
向上路由建立通过DIS和DIO消息来完成。
每个已经加入到DAG的节点会定时地发送多播地址的DIO消息,DIO中包含了DAG的基本信息。
新节点加入DAG时,会收到邻居节点发送的DIO消息,节点根据每个DIO中的Rank值,选择一个邻居节点作为最佳的父节点,然后根据OF计算出自己在DAG中的Rank值。
节点加入到DAG后,也会定时地发送DIO 消息。
另外,节点也可以通过发送DIS消息,让其它节点回应DIO消息。
向下路由建立通过DAO和DAO-ACK消息来完成。
DAG中的节点会定时向父节点发送DAO消息,里面包含了该节点使用的前缀信息。
父节点收到DAO消息后,会缓存子节点的前缀信息,并回应DAO-ACK。
这样在进行路由时,通过前缀匹配就可以把数据包路由到目的地。
3.4回路避免和回路检测机制与传统网络不同,在智能物件网络中由于低速率流量和网络不稳定性的特点,回路可能存在。
RPL不能从根本上保证消除回路,这意味着要在控制层面上使用开销很大的机制,并且这可能不太适合有损耗的和不稳定的环境。
RPL使用通过数据路径验证的回路检测机制作为替代,尽量避免回路。
RPL中两条基本的回路避免规则:(1)如果一个节点的邻节点的级别大于它的级别和DAGMaxRankIncrease的和,那这个节点不允许被选作邻节点的父节点。
(2)一个节点不允许是贪婪的并试着在DODAG 中移动到更深的位置,以增加DODAG父节点的选择,这样可能造成回路和不稳定性。
RPL中的路由检测机制通过在数据包的包头设定标志位来附带路由控制数据。
携带这些标志位的确切位置还没有定义(如流标签)。
主要思想是在包头里设定标志位,以验证正在转发的包是用于检测回路的,还是用于检测DODAG不一致性的。
3.5修复机制RPL规定了两种互补的修复机制:全局修复技术和本地修复技术。
也有很多其它的路由协议使用本地修复策略来快速发现替代路径,推迟整个拓扑上的全局修复。
下面是RPL采用的方法:当一条路径被认为是不可用的而必须寻找替代路径时,节点触发一次本地修复以快速寻找一条替代路径,即使替代路径不是最优的。
为网络上的所有节点重建DODAG,这一过程可能被推迟。
另外,RPL定义了另外一种被称为“下毒”的机制,在执行本地修复同时需要避免回路时很有用。
3.6RPL定时器管理RPL使用的DIO定时器依赖于参考文献2中提出的细流算法,并且其它RPL定时器在未来也可能会使用相同的算法。
细流算法使用一个适应性的机制来控制层面发送速率,以使节点在不同情况下都能监听到足够的包以保持一致性。
网络发生改变时,节点会发送更多的协议控制包,然后当网络开始稳定,控制流的速率会减小。
细流算法不需要在网络中有复杂的代码和状态。
考虑到节点上受限的资源,这是一个重要的特性。
RPL把DODAG的创建看作是一个持续性问题,会利用细流计时器决定什么时候多播DIO消□□□□□□□□□□□□□□□□□□□□□□□□□□□□□□□□□□□□□□□□□□□□□□□□□□□□□□□□□息。
当检测到不一致性时,RPL 消息会发送的更频繁,随着网络的稳定,RPL 消息会逐渐减少发送。
3.7其他RPL 支持3种安全模式,即不安全模式、预置安装模式和授权模式。
实施的复杂性和规格是低功耗有损网络核心关注的问题,例如一条RPL 的实现中可能是由于经济的或者物理原因的不可能性而包含复杂的安全条款。
更多的是,许多的调度能利用链路层或者其他安全机制来满足他们的安全要求,而不需要使用RPL 中的安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