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4 古代诗歌四首
- 格式:doc
- 大小:101.50 KB
- 文档页数:4
4《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班别:姓名:学号:《观沧海》一、常识填空1、《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观沧海》的作者是,字,末年家、家、。
他的诗以见称。
二、用/ 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3、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4、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四、探究提高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2、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下面的诗句中,“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这首诗开头一句写景除了点明时令外还有什么作用?2;首句有哪些意象?3最后两句运用了_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__。
4;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王昌龄被贬之地偏远?5;赏析;(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是代诗人。
二、用/ 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四、探究提高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天净沙秋思》一、常识填空1、从诗歌的体裁看,《天净沙秋思》是一首。
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一、基础运用(共5题;共12分)1.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 这首元曲描写的秋天黄昏天涯游子奔走他乡景象。
B. 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温馨明净的生活情景,反衬了游子的思乡之悲。
C. 夕阳西下,渲染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为游子行走他乡创设了场景。
D. 这首元曲都在写景,没有一句抒情的句子。
2.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的写景诗,在春夏之交作者泊舟北固山下,眼望长江两岸的风景,抒发思乡的愁绪,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B. 开头两句点明题意,“客路”与“行舟”暗含着诗人旅居在外、神驰故里的漂泊情思,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C.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其中“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写出春潮涌涨、江水浩荡的壮观景象,为下联描写作了铺垫。
D. 颈联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拟人化语言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感,蕴含一种自然的理趣。
3.下面是对散曲《天净沙·秋思》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B. 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C. 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
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
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 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无思乡之情。
4.《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照要求填空。
《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1.正确答案为B,应为téng。
2.正确答案为C,应为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1)“丛生”;(2)“海日生残夜,___入旧年”;(3)“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4)“落日熔金,一树如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4.正确答案为A,应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诗中的描写之一,不是全诗的重点。
5.诗人写了___尽和子规啼的景物,渲染了凄凉、萧瑟的气氛。
6.诗人表达了思念和离别的情感。
7.天净沙是地名,秋思是诗名,被誉为元曲中的代表作。
8.这些词语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秋景。
9.这首小令表达了思念之情,离别之苦。
10.诗人描写了船行经___的景象,融入了自然元素,表现了作者的情感。
11.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
5.描述了杨花和子规鸟,渲染出了无限悲凉和感伤的气氛。
6.诗人听闻友人将左迁龙标,感到惆怅和恋恋不舍。
7.这首曲子的名字是《秋思之祖》。
8.这幅画描绘了深秋晚景。
9.表达了游子在天涯漂泊时的孤独和思念家乡的情感。
10.描述了船行得很快,让人感到急切、好奇和惊喜。
11.这个场景让人感到急切、好奇和惊喜。
12.描述了千嶂之外的长烟和落日,以及孤城的闭合。
《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2《古代诗歌四首》,回答下列问题。
一、《观沧海》第一部分:1、曹操是末年接触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在文学史上,曹操以四言诗著称,是继《诗经》以后四言诗的又一高峰。
曹操与其子曹丕、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三曹”。
2、《观沧海》的题目是后人加的,原是《》的第一章,选自《》。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
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一次重要战争。
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
3、给下面的加横线字注音。
⑴东临碣石()⑵ft岛竦峙()4、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⑴水何澹澹⑵秋风萧瑟5、《观沧海》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歌,开头以“”字统领以下的十句写景句,其中前六句写,后四句写。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
6、有人说诗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7、《观沧海》诗中描写沧海镜像的诗句中,写动景诗句是,写静景的诗句是。
8、对《观沧海》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诗人先写ft岛风光,再描绘海绵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ft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写实景,再写虚景,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D、诗人先全景式地展开大海景象,在描绘ft岛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怀。
9、在《三国演义》中和在民间故事中,曹操是一个反面人物,是一个奸雄。
显然那是一种误解,是文学形象。
请你结合《观沧海》一诗和自己对曹操的了解,说说历史上的曹操是什么样的?《观沧海》第二部分:1、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ft)和目的(观沧海),“观沧海”是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B、“水何⑵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ft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4 古代诗歌四首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汉字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jié)水何淡淡B.山岛竦峙.(shì)左迁龙标C.秋风萧瑟.(sè)夕阳西下D.子规啼.(tí)枯籐老树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歌以咏.志(用)风正一帆悬.(挂)B.乡书何处达.(送到)老树昏.鸦(傍晚)C.星.汉灿烂(星星)海日生.残夜(升起来)D.次.北固山下(停宿)古道西风..(秋风)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C.杨花落尽/子规/啼D.枯藤/老树/昏鸦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观沧海》是曹操写的一首乐府诗。
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观海望天,气势恢宏,表达了自己吞吐日月、包蕴万物的宽广胸怀和统一中原的伟大抱负。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开头便选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气氛。
C.《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虽然通篇写景,但是怀乡之情却贯串始终。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的六种景物都是秋天所特有的,美丽的秋景衬托着“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的描写,更加突出了秋天风和日丽的景色和作者急欲归家的欢快的心情。
5.根据要求默写。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勃勃生机的诗句是:,;展现大海的壮丽景象和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 ,。
(2)崔颢在《黄鹤楼》中写道“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而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也有两句与此意境相似的句子:,。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描写涨潮时水面宽阔的句子是:,;表达乡愁的句子是:?。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明月以抒发思念家乡、怀念朋友的感情的名句是:,。
6.(2016·内蒙古呼和浩特)金秋十月,学校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达标(共6题;共24分)1.对下列诗歌分析正确的是()A. 《观沧海》——背景:北征乌桓失败。
诗歌特征:悲凉。
B. 《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表现出诗人感觉旅途的顺利。
C. 《钱塘湖春行》的作者白居易是宋代诗人。
D.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词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乡愁。
2.对以下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和豪迈气魄。
B.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句中的“阔”字用得生动传神。
它写出春潮涌涨,江水浩渺,使人的视野随之开阔,将诗歌的意境表现得恢宏壮阔。
C.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归隐后洁身自好,漠视名利,自得其乐的处世态度与志向情趣。
“悠然”指的是幽深的南山,含蓄写出诗人所向往的“地偏”之处。
D.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的艺术形象。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京沪高铁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将建的众多铁路专线中最主要的一条,以后京广、京哈、沈达、陇海线也将相继建设。
B. 意想不到的微笑,在童老师的眼底一闪:“好,问得好,这说明你们已经掌握这些知识了。
”C.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D. 人生百年,是为个人的名利而苦苦钻营?还是为国家振兴、民族强盛而不懈奋斗?这是每个人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4.默写。
(1)《观沧海》中表现作者伟大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
《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观沧海》一、常识填空1、《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2、《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四、探究提高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本诗作者描写了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
2、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描写大海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静景,表现了岛上的勃勃生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动景,表现了大海的磅礴气势。
3、下面的诗句中,“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像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或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次北固山下》一、常识填空1、《次北固山下》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五言律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王湾,是唐代诗人。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练习(共6题;共28分)1.对下列诗歌分析正确的是()A. 《观沧海》——背景:北征乌桓失败。
诗歌特征:悲凉。
B. 《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表现出诗人感觉旅途的顺利。
C. 《钱塘湖春行》的作者白居易是宋代诗人。
D.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词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乡愁。
2.《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垂柳全乱了线条,当pāo()举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显出清楚,chà()那间僵直了,随既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
杨叶千万次地变着模()样:叶背翻过来,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清。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扑撒________ 模________ 样(2)根据拼音写汉字。
pāo________ 举chà________ 那(3)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 改为________ ;________ 改为________。
4.选词填空。
(1)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________ (A.攀附 B.依附 C.附着)不住了,才松了一下蜷曲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
(2)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猛地________ (A.举起 B.掀起 C.撩起)一角,唰地揭开了一片。
5.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huái shù________上的葡萄wàn________再也pān fù________不住了,才松了一下quán qū________的手脚。
(2)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猛地liāo________起一角,唰地揭开了一片。
《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填空(1)水何澹澹,。
(2) ,洪波涌起。
(3)我寄愁心与明月,。
(4)《观沧海》一诗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既写景又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6)《天净沙·秋思》中的语句,“ ,,”将不同景物组接在一起,从正反两方面烘托出羁旅游子内心的凄楚与悲怆。
(7)《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
【答案】(1)山岛竦峙(2)秋风萧瑟(3)随君直到夜郎西(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7)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解析】有错别字该题不得分。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律诗,一首八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五六句要对偶,平仄也有规定。
B.《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字翼德,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七言律诗。
D.《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答案】A【解析】B.作者曹操,字孟德。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七言绝句。
D.《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
3.杜甫有句名言曰:语不惊人死不休!语若惊人,须要炼字。
下面的对联别出心裁,上联中的“读”字,人格化地活现出水中景,请你在下联中填写一个动词,与“读”相对,拟人化地表现出山里的情趣。
水清鱼读月山静鸟________天【答案】谈【解析】对仗的要求: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
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
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积累运用】
1.下列词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jié) 水何澹澹
..(.dàn)
B.山岛竦.峙(sǒng) 秋风萧瑟.(sè)
C.子规啼.(dí) 杜鹃.(juān)
D.风正一帆悬.(xuán) 枯藤.老树昏鸦(téng)
2. 用“/”标出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1)海日生残夜
(2)枯藤老树昏鸦
(3)杨花落尽子规啼
(4)客路青山外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山岛竦峙
..。
(2)幸甚至.哉。
(3)客路
..青山外。
(4)闻道龙标
..过五溪。
(5)海日生残夜
..。
(6)枯藤老树昏鸦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观沧海》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采用手法,勾画出的
雄伟景象,抒发了的豪迈情怀。
(2)《次北固山下》中描绘了、、的江南早春景
色,境界壮阔,情景交融,既抒发了诗人旅途中的情怀,又写出了
诗人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诗。
诗歌一
开头便择取、等意象,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末两句
既有,也有。
(4)《天净沙·秋思》这首散曲在写法上运用了的写法,仅用28字描写了。
部编版 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 4 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1一、选择题1.以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东临碣石( ji é)水何澹澹(dàn)B.山岛竦峙( sǒ ng zh)ì幸甚至哉( zāi)C. 星汉绚烂( càn)歌以咏志(yǒ ng)D. 杨花落尽子规啼(dì)枯藤老树昏鸦(kū)2.以下各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 秋风萧瑟,洪波拥起。
B.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C.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D.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旋。
3.对句中划线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水何澹澹(水波涟漪的样子)B.海日生残夜(夜将尽未尽)C..我寄愁心与明月(和,跟)D.枯藤老树昏鸦(傍晚时要回巢的乌鸦)4.把下边这些句子从头摆列,意思连接最合适的一项为哪一项()① 在杨花落尽、杜鹃叫声声的节气② 他想把自己的想念交托给明月③ 李白十分担忧④ 龙标在当时还很荒芜⑤ 李白惊悉挚友王昌龄被贬湖南龙标⑥ 带给远方孤独的朋友A. ①④⑤②③⑥B. ⑤④③①②⑥C. ①⑤④③②⑥D. ⑤③④②①⑥5.以下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滋味多么鲜美啊,白菜包成的饺子!B. 先人有诗云:“万朵莲花开海市,一天星辰落人间”。
C. 他从家到学校只需六七分钟的时间。
D. 现在,正在播什么《大概在冬天》,弄得贾里内心冷飕飕的。
6.以下句子的摆列次序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 百般不可以调解思情,不如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 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改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③ 从古到现在,乡愁是诗人的难过。
④ 没有什么再像乡愁相同令我伤心,这么漂亮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材能表达。
⑤ 诗云:今晚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 ①③④⑤②B③⑤①②④.C③①⑤②④.D⑤①③④.②7.填空。
《观沧海》同步练习1.本诗作者___________,不仅是建安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_____________、军事家。
2.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
(1)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__”。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________,次写海面上的________,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本诗的情感基调是___________。
4.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_______”写的是动景,“__________”写的是静景。
5.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
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___________的气势。
“何”字体现了作者面对大海的惊奇,因为他看到了山岛的_______,树木的________,波浪的_________。
9.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古代诗歌四首》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从题材看,下列诗歌与下图古诗不相同的一项是()A.《黄鹤楼》(崔颢)B.《泊秦淮》(杜牧)C.《天净沙·秋思》(马致远)D.《次北固山下》(王湾)2.下面不是对偶的一句是()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下列对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碣.石(jié)咏.志(yǒng)子规啼.(dì)B.竦.峙(sǒng)枯.藤(kū)断肠.人(cáng)C.萧瑟.(sè)天涯.(yá)夜郎.西(láng)D.澹.澹(dàn)残.夜(cán)潮.平(zhāo)5.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有错的一项是A.《次北固山下》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B.《天净沙·秋思》的前三句共写了九种秋天特有的景象来渲染萧瑟、苍凉的气氛。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从全诗来看,切合当时情事,从而融情入景。
D.《观沧海》一诗,作者运用四言短句,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襟,抒发了作者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6.把下面这些句子重新排列,意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在杨花落尽、杜鹃啼声声的时节②他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给明月③李白十分担忧④龙标在当时还很荒凉⑤李白惊悉好友王昌龄被贬湖南龙标⑥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A.①④⑤②③⑥B.⑤④③①②⑥C.①⑤④③②⑥D.⑤③④②①⑥二、填空题三、句子默写四、情景默写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五首》同步测练一、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碣.石()澹.澹()竦峙..()()萧瑟.()白沙堤.()2.写出下列黑体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山岛竦峙()星汉灿烂()海日生残夜()几处早莺争暖树()枯藤老树昏鸦()3.《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4.读《钱塘湖春行》回答问题。
1)本文写了几种早春的景象?2)本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5.说说对“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两句诗的理解。
6.根据课文背默。
《观沧海》极力描写大海的壮阔及由此而想像的景象的诗句。
《次北固山下》写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平静的诗句,。
《钱塘湖春行》写春天迷人动感的四句诗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
《天净沙·秋思》画龙点睛地将景中之意达到高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中国古代关于清明、七夕、重阳的诗词很多,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节日,写出相关的诗句或词句。
二、同步解读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
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
9.《天净沙·秋思》作者______,是______代著名______作家、______家。
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
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___”。
10.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___”。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代诗歌四首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碣.石(jié)咏.志(yǒng)子规啼.(dì)
B.竦.峙(sǒng) 枯.藤(kū) 断肠.人(cáng)
C.萧瑟.(sè) 天涯.(yá) 夜郎.西(láng)
D.澹.澹(dàn) 残.夜(cán) 潮.平(zhāo)
2.下面诗句的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C.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根据提示默写。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勃勃生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为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净沙·秋思》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用九个名词,勾画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
4.文学常识填空。
(1)《观沧海》一诗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家、________家、诗人。
他的诗以______________著称。
他与其子________、________合称“三曹”。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3)《天净沙·秋思》的体裁为____________,“天净沙”是__________名。
该曲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戏曲作家、________家。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本诗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沧海形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写景富有特色,诗人注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请你任选一个角度举例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8.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写出两个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从蕴含哲理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①,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②,江清月近人。
[注] ①渚:江中的小沙洲。
②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1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一个字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画面生动,意蕴深长。
请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原创学完本课后,班级开展了“遨游诗词海洋,领略诗词魅力”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中国诗词大会》之后,某校针对学生的课外诗词阅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表所示:
选项经常读从不读很少读抽空读
人数21 28 52 49
百分比14% 18.66% 34.67% 32.67%
请用一句话概括你从图表中的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仿照画横线的句子,续写一句话。
优秀的诗词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
她如绝美的天籁,拂去尘世的喧嚣;她似千年的佳酿,蕴藏醉人的芳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家期待已久的“夏之风”古诗朗诵会即将开始。
请你为主持人拟写出一段开场白。
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详解详析
1.[解析] C A项,“啼”应读“tí”;B项,“肠”应读“cháng”;D项,“潮”应读“cháo”。
2.[解析] B正确的朗读节奏应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