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4
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后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2.下列对《观沧海》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点明了观沧海地点居高临海。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写出了沧海壮阔宁静的景象。
C.“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写出了岛上春天盎然的生机。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豪情。
3.下面对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景物构成一幅深秋景色图。
B.最后两句点明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悲凉氛围。
C.作者把天涯沦落人的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D.这不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游子的悲哀。
4.根据语境,完成下面小题。
汉丰湖之冬,鲜yán明媚。
蓝汪汪的天映绿了清悠悠的湖;湖中彩林,如娉.婷仙子,把金黄、橘黄、绯红、黛紫掺.入绿水,浸染出一幅绚烂的水彩画。
汉丰湖之冬,热闹温馨。
白额雁贴着湖面掠过,轻盈地落在树梢;中华秋沙鸭一前一后,相互liáo逗;小孩儿xī闹着,笑声漾起层层涟漪;老人们在湖畔________,享受惬意的阳光。
候鸟没了离家的惘.然,湖有了生命的律动,人有了生命的灵动。
湖与鸟,相映成画;人与自然,________。
两处横线上,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游历相得益彰B.漫步相得益彰C.游历珠联璧合D.漫步珠联璧合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的妈妈不仅是我最爱的亲人,也是我最知心的好朋友。
4 古代诗歌四首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jí)水何澹.澹(dàn)B.幸甚至哉.(zāi)山岛竦.峙.(sŏng chì)C.洪波涌.起(yŏng)子规啼.(tí)D.风正一帆悬.(xián)秋风萧.瑟.(xiāo sè)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
(1)东临.碣石临:(2)水何澹.澹.澹澹:(3)山岛竦.峙.竦峙:(4)海日生.残夜生:(5)乡书.何处达书:(6)断.肠.人在天涯断肠: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4.(2022 山东滨州第一次月考)默写。
(1)《天净沙·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两句是:,。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
(3)《观沧海》中体现了曹操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抒发诗人对老友的挂念和关心的诗句是:,。
5.下列诗句所描写的景物,在季节上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客路青山外B.杨花落尽子规啼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枯藤老树昏鸦6.对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及其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幅作品是运用楷书字体书写的,字体方正,笔画分明。
B.这首宋词的内容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
C.作者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成一幅简洁苍凉的水墨画,将无限愁思自然寓于画面中。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D.“断肠人在天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7.根据下面的材料,请对出上联。
(宽对即可)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里。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 原创题阅读下面文字,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曹操东临碣.石观看沧海,看“水何dàn dàn,山岛sǒng zhì”,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在柳絮落尽、杜鹃啼.叫的季节,李白借月亮把自己的忧愁和思念遥寄给友人;王湾行舟于绿水之中,只见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顺风行船,船帆高高悬挂;夕阳西下,飘零天涯的游子面对着苍凉xiāo sè的深秋暮色内心凄楚悲怆,思乡之情令人肝肠寸断。
碣.石()dàn dàn()sǒng zhì()啼.叫()涨.满()xiāo sè()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东临.碣石( )(2)水何.澹澹( )(3)山岛竦峙..(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杨花..落尽子规啼( )(6)我寄愁心与.明月( )(7)次.北固山下( )(8)乡书.何处达( )(9)枯藤老树昏.鸦( )(10)断肠..人在天涯( )3. 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C.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4.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
“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六句,皆为观海所见。
B.《次北固山下》题目中的“次”为“停宿”之意,这是一首典型的五言律诗。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五言绝句融写景、叙事于一体,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
D.《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5. 默写。
观沧海(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2)建安年间,曹操登临碣石山,饱览沧海壮景,用“水何澹澹,”的诗句描绘出水波荡漾、海岛屹立的画面。
4 古代诗歌四首基础积累+课内诗歌阅读+课外诗歌阅读(时间:30 分钟 分值:55分)01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根据拼音写词语。
(3分) 碣.石( ) 澹.澹( ) 涌.起( ) 竦峙..( ) xiāosè( ) 枯藤.(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诗歌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长歌行》等。
B.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题目中的王昌龄也是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尉。
C.“杨花”即柳絮,“子规”即杜鹃鸟,它们都是古诗词中含有飘零之感和离别之恨的意象。
D.曲牌是曲的调子的名称。
《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就是曲牌名。
3.默写。
(14分)(1)《观沧海》中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雄伟景象的句子是:, ; , 。
(2)《次北固山下》中,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象表现出来的一组对偶句是: , 。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表达诗人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 , 。
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点明友人迁谪之远的句子是: , 。
(4)《次北固山下》中,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一种自然理趣,给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的诗句是: , 。
(5)《天净沙·秋思》中表现游子漂泊无依的悲苦之情的句子是: , 。
02 阅读理解课内精读(一)阅读《观沧海》,完成题目。
4.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首诗以“观”字统领,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B.诗歌前八句写海上的景象,有动景,也有静景,动静结合。
C.第九至十二句通过丰富的想象,写出沧海之大,及其可吞吐日月、包含群星的气象。
D.诗歌最后两句犹如一首歌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令人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5.任选角度,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进行赏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练习(共6题;共28分)1.对下列诗歌分析正确的是()A. 《观沧海》——背景:北征乌桓失败。
诗歌特征:悲凉。
B. 《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表现出诗人感觉旅途的顺利。
C. 《钱塘湖春行》的作者白居易是宋代诗人。
D.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词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乡愁。
2.《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垂柳全乱了线条,当pāo()举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显出清楚,chà()那间僵直了,随既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
杨叶千万次地变着模()样:叶背翻过来,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清。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扑撒________ 模________ 样(2)根据拼音写汉字。
pāo________ 举chà________ 那(3)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 改为________ ;________ 改为________。
4.选词填空。
(1)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________ (A.攀附 B.依附 C.附着)不住了,才松了一下蜷曲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
(2)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猛地________ (A.举起 B.掀起 C.撩起)一角,唰地揭开了一片。
5.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huái shù________上的葡萄wàn________再也pān fù________不住了,才松了一下quán qū________的手脚。
(2)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猛地liāo________起一角,唰地揭开了一片。
《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填空(1)水何澹澹,。
(2) ,洪波涌起。
(3)我寄愁心与明月,。
(4)《观沧海》一诗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既写景又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6)《天净沙·秋思》中的语句,“ ,,”将不同景物组接在一起,从正反两方面烘托出羁旅游子内心的凄楚与悲怆。
(7)《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
【答案】(1)山岛竦峙(2)秋风萧瑟(3)随君直到夜郎西(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7)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解析】有错别字该题不得分。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律诗,一首八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五六句要对偶,平仄也有规定。
B.《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字翼德,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七言律诗。
D.《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答案】A【解析】B.作者曹操,字孟德。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七言绝句。
D.《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
3.杜甫有句名言曰:语不惊人死不休!语若惊人,须要炼字。
下面的对联别出心裁,上联中的“读”字,人格化地活现出水中景,请你在下联中填写一个动词,与“读”相对,拟人化地表现出山里的情趣。
水清鱼读月山静鸟________天【答案】谈【解析】对仗的要求: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
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
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附答案4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碣石(jié)澹澹( dàn)..竦峙( sǒng zhì)萧瑟(sè)...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东临碣石临:到达,登上.(2)水何澹澹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3)山岛竦峙竦峙:耸立..(4)幸甚至哉至:达到极点.(5)XXX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左迁:降职..(6)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柳絮..(7)次北固山下次:停宿.(8)客路青山外客路:旅人前行的路..(9)天净沙·秋思.(10)枯藤老树昏鸦昏鸦:傍晚时将要回巢的乌鸦..(11)断肠人在天涯断肠:形容悲戚到极点..3.文学知识填空。
(1)XXX,字XXX,东汉末(时代)政治家、军事家、墨客。
代表诗歌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2)XXX,字太白,号XXX居士,唐朝浪漫主义墨客,被先人誉为“XXX”。
其人爽朗风雅,爱饮酒作诗,喜结交。
我们学过他的诗作有《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
(3)XXX,字少伯,唐朝有名边塞(诗派)墨客。
(4)XXX,号XXX,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思:思绪4.理解型默写。
(1)《观沧海》中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对景物做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通过丰富的想象,表达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句子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次北固山下》中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一种自然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的诗句是:XXX生残夜,XXX入旧年。
(4)《天净沙·秋思》中表现游子漂泊无依的悲苦之情的句子是:落日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描写毫无生气的风景,表现暮秋傍晚典范特点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卷一、阅读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是组诗__________________中的一章。
这是曹操北伐乌桓胜利回师路过碣石山时所作。
诗中借大海形象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慨。
(2)诗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汉“乐府”是配乐诗,最后八字是配乐时加上的,其中“歌以咏志”揭示诗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4)有人说,曹操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观沧海》算得上“慷慨悲壮”吗?若算不上,请你试作概括(最好也是四个字),并指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怎样的理想和抱负。
2. 阅读《观沧海》,回答问题。
(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________。
(2)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________,后四句写________。
(3)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________,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________。
(4)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
3. 《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意思是()A.日月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日月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人沧海。
D.日月的行踪,都好像与沧海有关。
4. 对《观沧海》简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借景抒情,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
B.全诗呈总分结构,分写的层次为:岛上的树木和百草,海上的秋风和洪波,天上的日月和星汉。
C.诗人勾勒了大海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D.诗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表达了诗人观沧海之后的深切感受。
《古代诗歌四首》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从题材看,下列诗歌与下图古诗不相同的一项是()A.《黄鹤楼》(崔颢)B.《泊秦淮》(杜牧)C.《天净沙·秋思》(马致远)D.《次北固山下》(王湾)2.下面不是对偶的一句是()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下列对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碣.石(jié)咏.志(yǒng)子规啼.(dì)B.竦.峙(sǒng)枯.藤(kū)断肠.人(cáng)C.萧瑟.(sè)天涯.(yá)夜郎.西(láng)D.澹.澹(dàn)残.夜(cán)潮.平(zhāo)5.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有错的一项是A.《次北固山下》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B.《天净沙·秋思》的前三句共写了九种秋天特有的景象来渲染萧瑟、苍凉的气氛。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从全诗来看,切合当时情事,从而融情入景。
D.《观沧海》一诗,作者运用四言短句,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襟,抒发了作者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6.把下面这些句子重新排列,意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在杨花落尽、杜鹃啼声声的时节②他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给明月③李白十分担忧④龙标在当时还很荒凉⑤李白惊悉好友王昌龄被贬湖南龙标⑥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A.①④⑤②③⑥B.⑤④③①②⑥C.①⑤④③②⑥D.⑤③④②①⑥二、填空题三、句子默写四、情景默写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一、积累与运用1.下面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xiē) 山岛竦峙.(zhì)B.水何澹.澹(dàn) 海日生残.夜(cán)C.秋风萧瑟.(sè) 枯藤.老树昏鸦(téng)D.幸甚至哉.(zāi) 杨花落尽子规啼.(tí)2.下面对诗句朗读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京沪高铁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将建的众多铁路专线中最主要的一条,以后京广、京哈、沈达、陇海线也将相继建设。
B. 意想不到的微笑,在童老师的眼底一闪:“好,问得好,这说明你们已经掌握这些知识了。
”C.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D. 人生百年,是为个人的名利而苦苦钻营?还是为国家振兴、民族强盛而不懈奋斗?这是每个人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观沧海》是曹操写的一首乐府诗。
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观海望天,气势恢宏,表达了自己吞吐日月、包蕴万物的宽广胸怀和统一中原的伟大抱负。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开头便选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气氛。
C.《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虽然通篇写景,但是怀乡之情却贯串始终。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的六种景物都是秋天所特有的,美丽的秋景衬托着“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的描写,更加突出了秋天风和日丽的景色和作者急欲归家的欢快心情5.根据要求默写。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勃勃生机的诗句是:,;展现大海的壮丽景象和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2)崔颢在《黄鹤楼》中写道“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而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也有两句与此意境相似的句子:,。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1.常识填空。
(1)《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________。
他的诗以________见称。
(2)李白(701—762),字太白,号________,唐朝________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李杜”。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是________的意思。
(3)《次北固山下》“次”意为________,这首诗作者是王湾,________代诗人。
(4)《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________家。
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被称为“元杂剧四大家”。
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
(5)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
如本课的《________》。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________句、律诗叫近体诗。
如本课的《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东临.碣石______________(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3)山岛竦峙..______________(4)幸甚至.哉______________(5)次.北固山下______________(6)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7)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8)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3.古诗文填空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通过“杨花”和“子规”两个意象,点出时节是暮春,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
B.颔联点题,“过五溪”极言迁谪之地的蛮荒,也凸显了李白对王昌龄之贬的伤感惋惜以及对这位前辈的关心担忧。
C.朗读颈、尾联时句和句之间须停顿稍长,以制造悬念,突出末句在全诗中的重要性。
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1. 下列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
(《观沧海》曹操)B. 杨花落尽子规啼(tì)。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C.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lǜ)水前。
(《次北固山下》王湾)D. 断肠(cháng)人在天涯(yá)。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2. 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3.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观沧海》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关怀、寄以慰藉的名作。
C. 《次北固山下》的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D. 《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其词牌名,“秋思”是题目,作者马致远,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4. 对下列语句中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朱自清《春》)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表达了人们盼春的急切心情。
B. 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刘湛秋《雨的四季》)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听觉的角度写出春雨滋润万物的特点。
C.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老舍《济南的冬天》)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写出夕阳照耀下薄雪的颜色和情态。
D.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莫怀戚《散步》)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体现了“我”在家庭中重要的地位。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一、字词书写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碣.石( )竦.峙( ) 萧瑟.( )枯藤.( )灿.烂( ) 残.夜( )2.请将下面的句子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腹有诗书气自华二、选择题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开篇点题,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B.颔联写所见景色。
江水浩渺,两岸开阔,风帆高悬,舟船平顺,令人心情昂扬。
C.颈联中“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红日西沉,春色渐浓的江南美景。
D.尾联紧承上联,遥应首联。
故乡遥遥,书信难达,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愁。
4.阅读下面的诗词,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甲】诗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能融情入景。
B.【乙】诗颔联描绘了四种景象:起伏的山岭,平坦的原野,奔流的长江,辽远的荒原。
每一种景象都是那样的阔大,让人穷尽目光,思接千里。
C.两首诗都描写了“月”,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人格化,都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忧愁之情。
D.两首诗的结尾句都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别之意,表达了对朋友、故乡的怀念惜别之情。
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海日生.残夜(升起)杨花..落尽(杨树开的花)B.老树昏.鸦(黄昏)古道西风..(秋风)C.歌以咏.志(咏叹)风正一帆悬.(挂)D.星汉..灿烂(银河)次.北固山下(停宿)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4 古代诗歌四首
【基础练】
1.直接默写
(1)水何澹澹, 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归雁洛阳边。
(3)________________, 小桥流水人家。
(4)杨花落尽子规啼, ________________。
(5)我寄愁心与明月, ________________。
(6)海日生残夜, ________________。
(7)夕阳西下, 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山岛竦峙(2)乡书何处达(3)枯藤老树昏鸦(4)闻道龙标过五溪(5)随君直到夜郎西(6)江春入旧年(7)断肠人在天涯
2.理解性默写
(1)《观沧海》中诗人以奇特的想象, 表现大海博大无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明月千里寄相思。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明月送去了李白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
(3)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 表现新事物终将替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行舟江上, 吴均在富春江感受了“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的汹涌气势, 而王湾在北固山下领略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的浩渺景象。
答案:(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4)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能力练】
3.读下面这首元曲, 然后答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的前三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深秋晚景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萧瑟(萧索)、荒凉。
(2)这首小令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孤寂愁苦, 思念家乡。
(答“思乡”或“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也可)
4.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完成(1)、(2)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杨花、子规、明月。
(两个即可)
(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 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 请任选一个角度, 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拟人修辞, 把明月当作使者, 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二:奇特的想象, 把无知无情的明月, 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 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三: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 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 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方法指导】
古诗词语言赏析答题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