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X04006、动物的特征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1
金钱豹(哺乳纲动物)详细资料大全金钱豹(拉丁学名:Panthera pardus 英文名:Leopard),又称开普士花豹。
金钱豹属于食肉目,猫科,豹属。
是国家一类重点保护哺乳动物。
它形状似虎,但是体型比虎小,体长1-1·5米,尾巴长0·75-0·85米,头圆耳短,尾长,四肢略短。
全身布满圆形或椭圆形黑色斑点,故得名“金钱豹”。
背,头和四肢外侧及尾的背面为白色,尾尖黑色。
金钱豹是典型的森林动物,主要生活在有森林的山地和丘陵地带。
2018年7月,金钱豹首现“熊猫王国”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8年11月,在济源太行山区首次拍到野生金钱豹幼崽。
基本介绍•中文学名:金钱豹•拉丁学名:Panthera pardus•别称:豹、花豹、银豹子、豹子、文豹•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亚门:脊椎动物亚门•纲:哺乳纲•亚纲:真兽亚纲•目:食肉目•亚目:裂脚亚目•科:猫科•亚科:豹亚科•属:豹属•种:豹•亚种:金钱豹•英文名:Leopard金钱豹概况,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亚种分化,分布范围,现存数量,致危因素,金钱豹的繁育,笼舍的结构,饲料, *** 交配,繁殖育仔,濒危种类,保护级别,金钱豹概况金钱豹属食肉目(Carnivora)、猫科(Felidae)、豹亚科(Pan-theriinae),体型与虎相似,但较小,性情机警,既会游泳,又善于爬树,成为食性广泛的凶猛食肉类。
雄性体重75 kg左右,雌性体重55 kg 左右,身体全长(连尾巴)1.6~2 m,尾长超过体长之半。
头圆、耳短、四肢强健有力,爪子锐利伸缩性强。
豹全身颜色鲜亮毛色棕黄,遍布黑色斑点和环纹,形成古钱状斑纹,故称之为“金钱豹”。
繁殖时争雌行为激烈,冬末春初,3- 4 月份*** 交配,孕期约 3 个月,6- 7 月份产仔,每胎 2~3 仔,初生幼体 500 g 左右,幼豹于下一年 5- 6 月离开长豹,独立生活,约 3 年性成熟。
编号:KX04006 科学导学案科目科学年级四年备课人常红艳课题无心插柳柳成萌课时安排 1审核人焦凤林使用时间2013、3、20学习目标1.知道植物除了种子以外,还可以利用根、茎、叶等繁殖后代2.了解扦插、嫁接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植物繁殖方式的多样性2.关注科学技术在植物繁殖反面的应用导学流程学案导案自主学习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扦插?请学生起来描述对比一下你的方法和书上扦插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请一位同学起来精确地描述扦插的过程:找学生完成,学生评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小组长组织完成,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合作探究步骤:(1)要选择粗壮的柳枝;(2)柳枝上只留几片叶子;(3)将枝条下端剪成斜口;(4)挖一个小坑,把枝条插进去;(5)注意:记得每天给柳枝浇水。
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问题还有待于同学们来解决: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形成共识,小组长总结归纳,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状态,并适时点拨导学流程学案导案展示交流我们刚才研究发现,我们的柳树是由茎繁殖后代的,我们把这种茎直接插在土壤里繁殖后代的方法叫“扦插法”。
茎繁殖植物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压条法如:夹竹桃指导交流,适时纠错、点拨、互动评价,并借助学生的问答指导朗读巩固练习其它的繁殖方式:嫁接阅读指南车信箱(结合两种植物优势,在花卉蔬果方面的应用)达标检测一、回答问题:1植物可以通过什么繁殖后代2了解插秧,嫁接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明确任务、测评反馈、及时矫正盘点收获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鸭梨和杜梨的嫁接,杂交水稻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然后汇报交流。
绪言经济动物:是指除了传统养殖动物以外的其它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动物,一般属野生动物或半野生动物。
分为毛皮动物、药用动物、珍禽、观赏动物、实验动物等。
家兔的生物学特性:1失眠性:家兔夜间采食量占全天采食量的70% ,2胆小怕惊:白天保持安静,添加夜草;家兔在某种自然或人为的条件下容易进入睡眠状态,并且痛觉减低或消失。
受惊后果严重,平时要保持环境安静。
3群居性 4穴居习性和啮齿行为 5喜干燥,怕潮湿:防止饲料浪费;笼舍要结实耐用 6昼伏夜行性* 圆小囊:是位于回盲交界处的长径约3厘米、短径约2厘米的厚壁球囊,囊壁内充满淋巴组织,外观灰白色。
具有机械压榨、吸收营养和分泌碱性物质的作用。
* 家兔的食性* 草食性:喜食豆科多叶性饲草和颗粒饲料,动物性饲料适口性差,日粮中不超过5%。
* 家兔的消化特点* 1家兔对粗纤维的消化率较低:牛:44% ,马:41% ,猪:22% ,兔:14%* 2家兔对饲料中粗蛋白的消化率高:家兔生后18~22天,从开始采食饲料起有食粪行为。
生理意义:充分消化吸收营养物质;补充动物性蛋白质;补充维生素;补充活性因子. * 体温调节特点:1正常体温:38.5~39.5℃;2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体温波动3散热困难:幼兔较成年兔耐热4适宜温度:15~25 ℃5临界温度:5~30 ℃* 家兔的生长特点:1早期生长快;2公母兔异步生长换毛特点:1年龄性换毛:第一次30~100日龄,第二次130~190日龄;2周期性换毛:春秋各一次;3掌握换毛期对皮兔饲养的意义。
家兔品种1按被毛的生物学特性:长毛型(安哥拉兔)、标准毛型、短毛型(獭兔)2按加图的经济用途:毛用型、肉用兔、皮用兔、兼用兔3按体型大小分类:大型兔(6kg以上),中型兔(4-5kg),小型兔(3kg)4按品种形成中人和自然的作用分类:地方品种,育成品种,双兼品种肉兔配套系* 齐卡肉兔:是德国ZIKA种兔公司育成的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肉兔配套系。
灰卷尾
寿带雀形目鶲科
灰鹡鸰雀形目
画眉雀形目画眉科
噪鹃鹃形目杜鹃科
丝光椋鸟雀形目椋鸟科
小云雀(百灵)雀形目百灵科
小杜鹃鹃形目杜鹃科
暗绿绣眼鸟雀形目绣眼鸟科
三宝鸟佛法僧目
赤红三椒鸟灰喉山椒鸟雀形目山椒鸟科特点:灰喉雄鸟其它为黑红雌鸟为灰黄
红尾水鸲雀形目鶲科
翠鸟佛法僧目翠鸟科
鹊鸲鶲科
寿带雀形目鶲科雄
红嘴长尾蓝鹊雀形目鸦科
针尾沙锥鸻形目鹬科
绿鹦嘴鹎
白颊噪眉雀形目画眉科
红尾伯劳雀形目伯劳科
棕背伯劳
虎纹伯劳
八哥雀形目椋鸟科
松鸦雀形目鸦科
黑卷尾雀形目卷尾科
白头鹎雀形目鹎科
大山雀(白脸山雀)雀形目山雀科
黑枕黄鹂雀形目黄鹂科
三边眉草鹀
灰鹡鸰
灰椋鸟
家燕雀形目燕科
白翅浮鸥鸻形目鸥科
红嘴相思鸟雀形目画眉科
绿翅短脚鹎
朱雀雀形目
黄眉柳莺雀形目莺科
百灵鸟
白腰文鸟雀形目文鸟科(梅花雀科)
燕雀雀形目燕雀科
角百灵
黄臀鹎雀形目
发冠卷尾。
火烈鸟又名红鹳、红鹤,为一种大型水鸟,体型大小似鹳,脖子长,常呈S型弯曲;嘴短而厚,上嘴中部突向下曲,下嘴较大成槽状,上喙比下喙小;脚极长而裸出,向前的3趾间有蹼,后趾短小不着地;翅大小适中;尾短。
火烈鸟雄性较雌性稍大,通身为洁白泛红的羽毛,翅膀上有黑色部分。
但红色并不是火烈鸟本来的羽色,它通过食用以小虾、小鱼、藻类、浮游生物等获取其中的虾青素,而使原本洁白的羽毛透射出鲜艳的红色。
同时红色越鲜艳则火烈鸟的体格越健壮,越吸引异性火烈鸟,繁衍的后代就更优秀。
火烈鸟性怯懦,喜欢群居。
在非洲的小火烈鸟群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鸟群。
火烈鸟睡觉时总是仅左腿站立,并喜欢把脑袋插入右侧翅膀中。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火烈鸟单腿站立主要是为了保存能量。
松鼠猴松鼠猴体长20~40厘米,但尾巴却长达42厘米,体重只有750~1100克,但大脑占体重的比例极高,为1:17,而人类一般只有1:35。
松鼠猴体形纤细,它们尾巴长,毛厚且柔软,体色鲜艳多彩,口缘和鼻吻部为黑色,眼圈、耳缘、鼻梁、脸颊、喉部和脖子两侧均为白色,头顶是灰色到黑色。
背部、前肢、手和脚为红色或黄色,腹部呈浅灰色。
它们具有一对眼距宽宽的大眼睛,和一对大耳朵。
尾巴可以缠绕在树枝上。
群居,种群可达500头之多。
松鼠猴活动敏捷,叫声多变化。
例如在寻找食物时,它们会发出唧唧声和啾啾声,互相联络;生气时,会发出吼叫声。
美洲红鹮(huán)跟鹳鹤等涉禽一样,鹮类鸟都有一张长喙,但比鹤和鹳的喙细,灵巧,前端向前下弯曲,是它们掘食鱼贝的得力工具。
美洲红鹮的喙细长弯曲,以泥潭中的蟹类、软体动物和沼泽地中的小鱼、蛙和昆虫等小动物为食。
浑身上下羽毛全呈鲜红色,包括腿和脚趾也是,是世界上颜色最红的鸟类。
它是特立尼达的国鸟,与棕臀雉冠雉一同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国徽上出现。
小熊猫小熊猫是一种濒危的哺乳类动物,属小熊猫科,是一种介于熊科和浣熊科的科目。
小熊猫头圆,四肢粗短,体重约4至6公斤,身体躯干毛为栗色,四肢和腹有些黑色毛,面部白色花纹不像大熊猫那样明显,尾有九个黄白相间的环纹,非常惹人喜爱,“九节狼”的别名因此而得。
无脊椎动物(体内无脊柱)动物类群主要特征生活方式代表动物及其他与人类的关系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与其生活相适应的特点: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
自由生活水螅、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等食用;珊瑚礁形成岛屿、加固海岸,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和庇护地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多数寄生生活,个别自由生活涡虫、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等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引起疾病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与其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管结构简单;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多数寄生生活,个别自由生活蛔虫、蛲虫、钩虫、丝虫、线虫等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引起疾病;重要的实验动物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与其生活相适应的特点: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
多数自由生活,个别半寄生生活蚯蚓、沙蚕、蛭等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饲料;食饵;入药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自由生活河蚌、扇贝、乌贼、缢蛏、石鳖、蜗牛食用;入药;装饰品;传播寄生虫病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其中的昆虫类: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
昆虫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体表有外骨骼,多数自由生活,个别半寄生生活蝗虫、蝉、蝴蝶、蜘蛛、蜈蚣、虾、蟹等食用;为植物传粉;入药;实验材料传播疾病;农业害虫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体表有气门,体内有气管,用于呼吸;有两对翅,适于飞行。
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动物类群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及其他与人类的关系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身体呈流线型,体表有鳞片和黏液,有利于减少在水中运动时的阻力,脊柱能支撑整个身体,两侧附着有发达的肌肉,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用鳃呼吸。
学习目标认识常见的动物并能用进行简单的描述动物的学习目标认识并进行简单描述动物是地球上丰富多样的生物群体,它们以其各具特色的外貌和行为方式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关注。
对于学习动物的目标,我们可以通过对它们的种类、特点以及行为进行认识和描述,以提高我们对动物世界的了解和认识。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些常见的动物,并对其进行简单的描述。
1. 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是一类具有哺乳腺的生物,它们能够分泌乳汁哺育幼崽。
常见的哺乳动物有猫、狗、牛、猴子等。
这些哺乳动物的特点是具有发达的智力和社交行为,它们能够与人类建立深厚的情感关系。
例如,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之一,它们忠诚、聪明、善解人意。
2. 鸟类鸟类是一类具有羽毛和前肢改变为翼的动物。
它们可以飞行在空中,并且具有丰富多样的羽色和歌声。
各种不同类型的鸟类在外观和生活习性上都有所不同。
例如,鹦鹉拥有美丽的羽毛和悦耳的模仿能力,而鸽子则是一种温顺而广泛分布的鸟类。
3. 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是通过爬行方式在陆地上移动的动物,包括蛇、蜥蜴和鳄鱼等。
它们的身体通常覆盖有鳞片,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蛇是一种充满神秘感的爬行动物,它们能够伸缩自如,在捕食时表现出出色的捕猎能力。
4. 水生动物水生动物主要生活在水中,包括鱼类、海豚和企鹅等。
它们具有适应水中生活的特殊结构和行为。
鱼类是最典型的水生动物,它们通过鳃呼吸,在水中自由游动。
而海豚是一种聪明而友善的水生动物,它们以其灵敏的感知能力和高度发达的社交行为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总结起来,学习动物的目标是对不同动物及其特点进行认识和描述。
通过了解不同类型的动物,我们可以增加对自然界的认知,同时也能够培养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对于这些可爱的生物,我们应该尽力营造一个友好的环境,让它们能够与人类和谐共生。
《1 动物的特征》习题
一、填空题
1、通过观察,我发现蚯蚓喜欢生活在,蚂蚁喜欢生活在,鱼喜欢生活在,蜗牛喜欢生活在,蜗牛喜欢吃,的时候出来找食物吃,的时候休息。
2、通过观察,我发现了几种小动物的运动方式:蜗牛用,蚯蚓通过,蚂蚁,金鱼。
二、判断题
1、放大镜是一种常用的观察工具。
()
2、在晴天中午的大树下我找到了很多蜗牛。
()
3、蜗牛可以在玻璃上爬行。
()
4、蜗牛、和蚂蚁是同一种动物。
()
5、蜗牛的两对触角一对长一对短。
()
6、蚂蚁和蜗牛没有任何相同的地方。
()
7、金鱼用鳍游泳,用鳃呼吸。
()
8、蚂蚁找到了食物会马上把它吃掉。
()
9、蚂蚁喜欢甜食,我们可以用白糖和面包屑把它们引出来。
()
10、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腹部有6只脚。
()。
羚牛(学名:Budorcas taxicolor):体形粗大,肩高110-120厘米,雄性体重可达400千克,最大者肩高可达2米,重达1吨。
雌雄均具短角。
是一种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麓密林地区的大型牛科食草动物。
由于产地不同,毛色由南向北逐渐变浅。
分为4个亚种:高黎贡羚牛、不丹羚牛、四川羚牛、秦岭羚牛,中国均产。
栖息于25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喜群居,每群约20-30头,多至50头。
体型雄健,性情凶悍。
数量稀少,中国仅存数千头,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分布于中国西南、西北及尼泊尔、不丹、印度、缅甸。
羚牛是不丹的国兽,在不丹被叫做“塔金”。
形态特征剧照剧照羚牛的肩高为110-120厘米,雄性体重可达300千克,雌性250千克,最重的羚牛甚至可达1000千克。
雄性和雌性都长有较短的角,一般长约20厘米。
全身毛色为淡金黄色或棕褐色。
颌下和颈下长着胡须状的长垂毛。
雄性和雌性都有粗大的角,角尖光滑,从头顶先弯向两侧,然后向后上方扭转,角尖向内。
体形粗大,四肢粗壮,肩高大于臀部,体长约1.8米,成年雄性可达到2米以上。
成年雄性体重200-300千克,尾较短,吻鼻部高而弯起,似羊。
肩高于臀,角粗而弯向两侧。
其毛色色泽依老幼而不同。
遍体白色或黄白色,老年个体为金黄色,背中不具脊纹。
吻鼻部和四肢为黑色。
幼体通体为灰棕色。
羚牛并不是牛,它居于牛科羊亚科,分类上近于寒带羚羊,是世界上公认的珍贵动物之一,在中国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因它体形粗壮如牛,长2.1米,约重300千克,活像一头小水牛,而头小尾短,又像羚羊,它叫声似羊,但性情粗暴又如牛,故名羚牛。
它生有一对似牛的角,角从头部长出后突然翻转向外侧伸出,然后折向后方,角尖向内,呈扭曲状,故又称扭角羚。
[1]栖息环境羚牛是一种高山动物,栖息于高海拔的高山悬崖地带。
由低至高依次生长着常绿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高山草甸灌丛,海拔愈高条件愈酷,气候也愈冷。
常见宠物兔-常见宠物兔的品貌特征有哪些?常见宠物兔的品貌特征有哪些?白兔我从小见得最多,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兔子,也是我最早开始饲养的一种兔子。
聪明,乖巧。
白兔也被称之为菜兔,遍布全国各地。
中国白兔属于小型兔,刚出生的宝宝大约重50G,成年以后体重为1.8~2.3公斤,但由于人们的喜爱,所以常常也会被养得很胖,有的白兔重达3公斤。
白兔的体型小,身材紧凑且匀称,脸孔清秀,短毛,竖耳朵,红眼睛。
除了纯白色的白兔也有黑色,灰色,黄色,蓝紫色和花色的,不同花色的兔子中只有白兔眼睛为红色,其余均为黑色或棕色。
西施兔西施兔是我国自行研发的品种,在繁殖狮子兔的过程忠,会出现些许的西施兔,所以它又可称作“狮子西施兔”。
体重2公斤左右,全身毛发飘逸是它最大的特点,脸型较为扁平,看起来像一团毛球。
蝴蝶兔蝴蝶兔是由国内知名的兔子繁殖场所研发出来的品种,并于2002年世贸水族展时展出,属亲交改良所得到的成品,其亲种之一包括狮子兔,所以在它们身上或多或少可以看到狮子兔的影子。
一般成兔约2-2.2公斤左右,脸形扁平,本种最大的特色在于形似蝴蝶的耳朵,当它们把耳朵竖立起来的时候,就像是蝴蝶翩翩起舞的样子;当它们把耳朵平贴于背部时,就像是蝴蝶停靠时的模样。
常见的宠物兔有那些种类,它们一般能活多久?红玫瑰蜘蛛,又称做火玫瑰,学名:Grammostolarosea。
体长:成体15CM。
属于蜘蛛目钳颚蛛科。
红玫瑰适应力很强,是目前最受欢迎的宠物蜘蛛。
原产地:红玫瑰蜘蛛原产于南美洲的森林中。
它浑身布满暗红色的绒毛,属于洞穴蜘蛛的一种。
毒性:低。
(确切的说我不知道它的毒性怎样,因为还没有听说被蜘蛛咬伤的事例)注意:虽然说毒性很低,但是也不要轻视.不要随便去玩弄蜘蛛,在怎么说它有是虫类.发毛咬人还是有可能的.饲养环境:由于红玫瑰属于大型毛蜘蛛,因此你应当提供一个足够大的饲养箱(通常尺寸在50×30×30cm),质地选用金属或者玻璃,甚至用普通的纸箱也可以。
藏羚样研究报告藏羚样研究报告藏羚(Tibetan antelope),又称为北藏羚、羚牛,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珍稀动物,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上的西藏、青海、新疆等地。
藏羚属于食草动物,善于奔跑和跳跃,其壮丽的外貌和独特的生态特点使其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藏羚体形瘦长,前后躯干不成比例,前身高大于后身,体长在1.2-1.4米左右,肩高约0.9米。
它们的四肢修长而强壮,尾巴短小,长有一对角,雄性的角弯曲向后,长度可达50-60厘米,雌性只有类似短状的小角。
藏羚的皮毛细腻而浓密,冬季毛色为淡黄色,夏季为典型的白色。
这种特殊的色彩使得藏羚能够在广袤的岩石和雪地中艰难地发现。
藏羚是一种高寒地带的动物,栖息在海拔4000-6000米的高原地区,是世界上生活在最恶劣环境之一的草食动物。
由于藏羚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它们具有一定的生理和生态适应能力。
藏羚的心脏和肺部发育较大,能够快速适应氧气稀薄的高原环境。
它们还有厚实的皮肤和短而密集的体毛,可以御寒保暖。
此外,藏羚的四肢非常灵活,奔跑时可以跳跃高达4米的距离,以逃避天敌。
因此,它们成为了高原地区其他动物所没有的独特物种。
然而,由于因纬度、海拔、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藏羚的生存环境十分脆弱。
人类活动的干预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导致藏羚种群数量持续下降。
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初,藏羚的数量还有约150万只,而到了21世纪初,种群数量只剩下20万只左右。
藏羚濒临灭绝的现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担忧。
为了保护濒危的藏羚,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禁止了对藏羚的猎捕和贸易行为。
其次,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专门用于藏羚的保护和繁育工作。
同时,加大了对非法猎杀行为的打击力度,取缔了藏羚制品的销售。
这些措施为保护藏羚提供了法律和政策的支持。
综上所述,藏羚是一种珍稀的高原动物,具有独特的各种生理和生态特点。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藏羚的数量呈现下降趋势,濒临灭绝。
第二章常用实验动物的特点及应用第一节小鼠(Mouse;Musculus)一、生物学特性和解剖生理特点1.小鼠属于脊椎动物门,哺乳纲,啮齿目,鼠科,小鼠属动物。
2.成熟早,繁殖力强。
小鼠6~7周龄时性成熟,雌性35~50日龄,雄性45~60日龄;体成熟雌性为65~75日龄,雄性为70~80日龄;性周期为4~5天,妊娠期为19~21天;哺乳期为20~22天;特别有产后发情(Post Partum Oestrus)便于繁殖的特点,一次排卵10~23个(视品种而定),每胎产仔数为8~15头,一年产仔胎数6~10胎,属全年、多发情性动物,繁殖率很高,生育期为一年。
3.体形小,易于饲养管理。
小鼠是啮齿目实验动物中较小型的动物,一只小鼠出生时 1.5克左右,哺乳一月后可达12~15克,哺乳、饲养1.5~2月即可达20克以上,可供实验需要,在短时间内可提供大量的实验动物。
饲料消耗量少,一只成年小鼠的食料量为4~8克/天,饮水量4~7毫升/天,排粪量1.4~2.8克/天,排尿量1~3毫升/天,需要的饲养条件也较简单,因个体小,可节省饲养场地。
4.性情温顺,胆小怕惊。
小鼠经长期的培育,在用于实验研究时,性情温顺,易于抓捕,不会主动咬人,但在雌鼠哺乳期间或雄鼠打架时“捉弄”则会咬人,一般很少相互斗架,操作起来很方便,是理想的实验动物。
小鼠在罐、盒内饲养时,是很温顺的,但让其到罐外,很快就恢复到处乱窜的野性。
雌鼠吃食仔鼠与其胆小怕惊有关。
5.对外来刺激极为敏感。
对于多种毒素和病原体具有易感性,反应极为灵敏,如百万分之一的破伤风毒素能使小鼠死亡,这是其他实验动物所不能比拟的。
对致癌物质也很敏感,自发性肿瘤多。
6.便于提供同胎和不同品系动物。
可根据实验要求选择不同品系或同胎小鼠做实验,也可选择同一品种(或品系)、同年龄、同体重、同性别的小鼠做实验,由于动物遗传均一,个体差异小,实验结果精确可靠。
7.喜居于光线暗的安静环境,习于昼状夜动,喜欢啃咬。
藏羚样研究报告《藏羚样研究报告》1.引言藏羚,又名四角羚,是我国珍稀的大型野生动物,属于牛科羚族。
在我国,分布于青藏高原的中西部地区,是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藏羚的数量逐渐减少,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为了更好地保护藏羚资源,本研究对藏羚的样貌特征、生活习性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与研究。
2.藏羚的样貌特征藏羚体型修长,身长可达2-2.5米,肩高约1-1.3米,体重一般在60-100公斤之间。
它们有着美丽的棕黄色皮毛,身体两侧有一条黑色的纵向条纹,极具辨识度。
藏羚头部高耸,有一对长长的弯角,角螺旋形,角尖向前弯曲,非常锋利。
由于藏羚生活在高山地区,身体适应了严寒的环境,具有很强的耐寒能力。
3.藏羚的生活习性藏羚主要栖息在青藏高原的草原和高山地带,海拔范围广,从3000米到6000米以上都有分布。
它们结成群体,以20-30只为一群,有时可以达到几百只。
藏羚是植食动物,主要以高山草原上的草、树叶和灌木为食。
由于高山地带寒冷干燥,食物资源稀缺,藏羚不得不继续迁徙寻找新的食物。
每年春季和秋季,它们会进行长途迁徙,每次迁徙的路程可达数百公里,有时甚至上千公里。
这种迁徙行为对藏羚的繁衍与生存至关重要。
4.藏羚的保护现状与问题尽管对藏羚进行了多年的保护工作,但由于盗猎、非法捕捞、栖息地破坏等因素的影响,藏羚数量仍在持续减少。
近年来,由于政府加大了法律法规的力度,对盗猎和非法捕捞进行了有效打击,藏羚的数量有所回升。
然而,栖息地破坏问题依然严重,陈旧的牲畜圈地、采矿等活动使得草原面积减少,影响了藏羚的食物供应和迁徙路线。
同时,气候变化也对藏羚的生存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5.保护对策为了更好地保护藏羚资源,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栖息地保护,限制牲畜放牧和开发活动,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2)加大对盗猎和非法捕捞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的监控系统;(3)加强公众教育,提高人们对藏羚保护的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4)加强科学研究,深入了解藏羚的生活习性、繁殖状况等,为更科学地进行保护提供依据。
幼儿园生物四岁教案:认识动物的基本分类和特征一、动物的基本分类和特征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中最为丰富和复杂的。
在幼儿园的生物学教育中,让幼儿了解动物的基本分类和特征,有助于培养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本教案以认识动物的基本分类和特征为主题,通过直观的图片、有趣的活动以及简单易懂的示范,帮助幼儿有效地学习。
二、认识动物的分类1.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是指那些能够用乳汁哺育子女的动物。
它们具有毛发覆盖身体、产仔根据食性各异等特点。
在幼儿园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图片或实际例子来帮助幼儿认识哺乳动物,例如狗、猫、牛等。
2.鸟类鸟类是指那些具有羽毛、两只前肢演化成翅膀并能飞行的脊椎动物。
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鸟类图片,并向幼儿解释它们如何利用翅膀飞行,可以帮助幼儿对鸟类有更深入的了解。
3.爬行动物爬行动物包括蛇、蜥蜴和龟等。
它们的特点是体表覆盖有角质鳞片或甲壳,并以四肢或无肢的方式在陆地上匍匐前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让幼儿亲自接触,并引导他们用手指触摸、用眼睛观察来感受这些动物的独特特征。
4.两栖动物两栖动物是指同时具备水生和陆生生活方式的动物。
例如青蛙、蝌蚪等。
为了帮助幼儿认识两栖动物,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带有音效的教具,让幼儿模仿青蛙的跳跃声音,从而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5.鱼类鱼类是指那些生活在水域中并以呼吸鳃来吸取氧气的脊椎动物。
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鱼类图片,并向幼儿介绍它们如何游泳和呼吸,可以帮助幼儿对鱼类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动物的特征1.五官不同种类的动物具有各自独特的五官。
例如眼睛、鼻子、耳朵和嘴巴等。
通过展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和比较不同动物的五官特征,帮助他们认识到每种动物的五官都有其不同的用途。
2.身体覆盖物动物在保护自身和适应环境方面,采取了不同的身体覆盖物。
例如哺乳动物有毛发,鱼类有鳞片。
通过触摸或观察实物和图片来感受不同动物身体覆盖物的特征,可以让幼儿深入理解这些差异。
3.四肢结构不同种类的动物在四肢结构上也存在差异。
名特水产动物简介水产动物是指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包括鱼类、甲壳类动物、软体动物和多毛类动物等。
在全球各地的海洋、河流和湖泊中,都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水产动物。
其中一些水产动物因其特殊的外貌、丰富的营养价值或独特的生活习性而被人们所喜爱,成为了名特水产动物。
红鳞金鱼红鳞金鱼是一种十分美丽的观赏鱼,在中国历史悠久的金鱼养殖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的身体呈现出鲜艳的红色,鳞片亮丽而富有光泽,给人一种非常艳丽的视觉感受。
红鳞金鱼有着较好的耐寒性和适应性,适合在适宜的水温下生活和繁殖。
由于其迷人的外观和独特的品种,红鳞金鱼被广泛地养殖和观赏。
龙虾龙虾是一种受欢迎的食用水产动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
它的外壳坚硬,覆盖着坚固的甲壳,颜色呈现出鲜艳的橙红色。
龙虾在海洋、淡水和盐度适中的环境下生活,以小型无脊椎动物、小鱼和藻类为食物。
由于龙虾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被认为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美食。
鳗鱼鳗鱼是一种长而细的鱼类,身体呈现出黑色或棕黑色。
它生活在江河、湖泊和海洋中,以小鱼、虾和蟹为食。
鳗鱼有着丰富的脂肪含量,具有独特的味道和口感,因此倍受人们的喜爱。
在日本料理中,鳗鱼被广泛用于制作寿司、鳗饭等美食,成为了日本独特的风味之一。
海参海参是一种软体动物,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珍贵的食材和中药材。
海参的身体呈现出长条形,稍微弯曲,呈现出淡黄色或黑色。
它生活在海底的岩石上,以海藻、水生植物和海洋底泥为食。
海参富含多种氨基酸、多种矿物质和多种活性物质,被认为具有补益肾脏、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功效。
结语名特水产动物以其独特的特点和鲜美的口感,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和味蕾。
无论是作为观赏鱼还是美食,这些水产动物都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不断地研究和保护,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这些动物资源,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保持水产动物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
海陆空中的动物的特点以及代表动物海特点:一般都有流线型的身体--减少阻力。
大多用腮呼吸--鲸类、海豹类等除外,除海龟等爬行类、海鸟等外,很少有适应陆地行走的脚。
代表动物:海龟,鱼类,鲸鱼,海豹,海鸟,陆特点:在生命进化的过程中,爬行动物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的胚胎由于可以在产于陆地上的羊膜卵中发育,使其繁殖和发育摆脱了对外界水环境的依赖。
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人们常见的蛇、蜥蜴、龟、鳖、鳄鱼等,均属爬行动物。
它们的主要特征是:卵生,有羊膜卵,变温,皮肤干燥,被有鳞片或甲板,骨骼也具有一系列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
指趾有爪,有利于陆地爬行和攀援。
在1亿多年前的中生代,爬行动物曾繁盛一时,是地球上的主宰,人们称之为“恐龙时代”。
大约在6500万年前,恐龙从地球上灭绝了,现生的爬行动物只是一小部分残余,尽管如此,生活在地球上的爬行动物仍然是丰富多彩的。
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爬行动物在世界上共有5700种。
主要分为四大类:龟鳖目、喙头目、有鳞目(蜥蜴亚目、蛇亚目)、鳄目。
龟鳖类是现存于地球上的爬行动物中最古老的一类。
它几乎与恐龙是同时代的爬行动物,它的进化极其缓慢,是陆栖、水栖以及海洋生活的爬行类。
在陆地生活的龟类,四肢粗壮,爪钝而强。
海龟则四肢特化为浆状,适于游泳,它们都具有硬的龟壳来保护内脏。
喙头目,是原始的陆栖种类。
体外被覆细鳞,嘴长似鸟喙,因而称喙头蜥。
本目仅存一种,产于新西兰。
有鳞目是一群陆栖、水栖、树栖和穴居生活的类群,是爬行类中数量、种类最多的一群动物。
其分布遍及全球。
蜥蜴亚目为中、小型爬行动物,在这一类群中,最大的是巨蜥,长可达4米,重25千克,最小的是壁虎仅有3-4毫米,10余克重,但它们也在自然界中占有着重要一席。
蛇亚目,小到0.1毫米,大到11米,穴居及攀缘,它的特点是:眼高度近视,舌头却是非常敏感的化学探测器,可以探测周围空气中化学物质的变化。
它们的种类繁多,有毒蛇和无毒蛇之分,有水栖的蛇和陆栖、树栖的蛇,也有陆、树、水、三栖的蛇。
编号:KX04006 科学导学案
科目科学年级四年级备课人焦凤林课题1、动物的特征课时安排 1
审核人使用时间2013年9月18日
学习目标1、学会进行合作学习,运用图画和文字补充说明的方法观察动物的特征。
2、学会从动物的运动方式、生活习性、食性去观察了解动物。
3、能较好地描述与传达事物的特征,能根据事物的显性变化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从动物的运动方式、生活习性、食性去观察了解动物。
2、能较好地能描述与传达事物的特征,能根据事物的显性变化特征进行分类
导学流程
学案导案
自主学习在学习了解“动物的特征”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
做一个游戏——模仿动物,同学们想参加吗?
——出示要求:你上台模仿你要模仿的动物的最具代表
的特征,如动作等,然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猜一猜,最
后你再确认我们是否猜对。
——明确并板书:空中陆地水中
你是如何发现这种动物的这种特征的?
你又是如何知道他表演的是这种动物的?
找学生完成
学生评价
让学生带着问
题去读书,去
感知课文,同
桌互相交流,
共同合作完成
问题。
合作探究一、了解动物身体结构与运动方式的关系
各自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它们各自又是怎样运
动的呢?
空中——翼——飞陆地——足——行
水中——鳍——游
身体结构======运动方式(进化)
生活环境======身体结构
指引学生自主
研究,通过同
桌交流,小组
讨论,达成共
识,小组组长
进行总结回
报。
展
示
交
流
二、动物食性的分类
根据动物吃的食物给它们分一下类呢?
——看读书13页板书:
植物——植食动物
吃杂食动物(人?)
动物——肉食动物
腐食动物
同学们了解动物的牙齿吗?想不想了解呢?现在我
们一起来观察一下书中13页列举的动物的牙齿。
其实我们人类也有一副美丽的牙齿,谁了解它们呢?
——(乳牙——恒牙)
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护我们的牙齿呢?谁有方法介绍
一下?
——小组讨论列出方法——保护牙齿
各个小组进行
互相纠正互相
补充,教师巡
视,进行及时
的点播,并在
此过程中指导
朗读,分析。
巩
固
练
习
课本10----13页巩固加深
达
标
检
测
一、填空:
1、描述动物的特征可以从()()
( ) ( )及繁殖方式等方面去描述。
2、人的一生换()次牙齿,换牙期在
()。
3、动物的运动方式有( )( )( )等
明确任务,测
评反馈,及时
矫正。
盘点
收获
这节课上的很轻松,小动物在前面的课堂教学中落实的比较
扎实,在比较彼此的运动、食物、反应、繁殖等方面后,学
生能够比较顺利地概括出动物之间的共同特征
讨论交流过程
中引导学生自
主完成,并做
最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