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275.56 KB
- 文档页数:3
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几点思考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
在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培育和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随着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水平逐步提高,也要求产品必须标准化,农民必须组织化。
以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一种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不改变产权关系,不削弱农民独立自主经营地位,不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前提下,通过资本联合、劳动联合、销售联合等方式,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共同发展和闯市场,较好地解决了目前集体经营在组织建设上比较薄弱的问题,实现了有统有分,统分结合,成为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农村经济有了较快发展。
但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农业生产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农产品流通不畅,转化能力低,出现卖难;农民增收滞缓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严重地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创新,可以统一利用资源,使生产要素实现优化组合,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带动农民共同致富。
因此,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既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载体,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又可以扩大农业规模,促进农业结构规模化调整,带动农民增加收入,实现农业增效。
(三)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形式。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加盟,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格局,不仅能较好地填充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断层”,还可以有效地协调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降低龙头企业与广大农户的交易成本,大大消除广大农户与企业交易过程中不平等带来的种种问题,从而实现公司与农户利益的“双赢”。
关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思考摘要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总结了周口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形式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发展建议,以促进周口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用;形式;存在问题;建议;河南周口中图分类号 f3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3-0356-01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的有效载体,它在壮大产业、提升效益、抵御风险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构筑起了“三农”发展的新“堡垒”,促进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周口市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自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以后,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截至目前,全市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近400家。
1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它是处于市场竞争不利地位的广大农村小规模农户按照自愿、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则建立起来的经济互助组织。
组织内部农户通过在农产品销售、农业生产资料购买、技术市场信息交流服务以及农产品加工等环节上展开合作经营,降低各自分散经营的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提高市场议价能力,增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最终达到增加经营收入的目标。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除了通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打造合作组织产品品牌、改善农户的市场竞争地位、带动农民增收这一主要微观经济功能外,还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发挥出了较强的“社会溢出功能”。
一是推进当地农村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为带动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一个好的切入点。
二是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经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重要载体。
三是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产品的品质提高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起来后,为农村的科技推广服务提供了一个新的依托载体,缓解了当前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供给不足问题。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思考丁金海摘要:安庆市发展农合组织作用巨大,效益显著,但也存在突出问题,提出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策措施。
关键词:农合组织;发展;措施1.安庆市发展农合组织现状1.1主要成就。
由种植业代耕(种、收)、农资代批、农活互助、农产品代销等服务向产前统一签订农产品产销合同、统供农资、产中统一技术指导、产后统一收购农产品转变;由发展种植业农合组织向畜禽、水产养殖农合组织并重发展转变;由传统人力+牛力劳作向农机化高效率生产转变;由初级农产品销售向农产品加工增值销售转变。
加快了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利用、农机装备水平、产业化经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粮、油、棉、茶、畜禽、水产六大主导产业经济不断增长。
据统计,截止2009年底(下同),安庆市共计发展各类农合组织844个,其中在工商部门登记的519个,占61.49%。
岳西且县发展各类农合组织分别为307家,占36.37%。
全市入会会员10.63万个,带动40.3万农户农产品订单产销,占全市132.66万农户的30.38%;资产总额3.56亿元,其中会员入股资金3.48亿元;盈余资金9338.5万元,其中按股、出资额或交易量(额)分配资金8490万元,提取公积金848.5万元。
太湖县新仓镇惠民村养猪协会已发展会员200多人,带动700多个农户规模化养猪。
全村年均出栏生猪5万多头,年户均收入万元以上占3%,养猪大户年均收入万元左右。
这样的事例胜不胜数。
多年实践证明,凡是农合组织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精神规范运作的,开拓市场能力较强,产、加、销规模就不断扩大,带动的作用巨大,农民增收显著。
(一)按创建主体划分:农民创建的602家,占71.33%;村干部领办的83家,占9.83%;龙头企业创建的61家,占7.23%;乡(镇)农技推广部门创建的53家,占6.28%;供销社创建的11家,占1. 3%;其他组织创建的34家,占4.03%。
河南农业年第6期N NNONGY 一、基本情况截止2007年12月底,济源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80个,其中在工商局以“合作社”名义注册的有24个,其余在民政局以“协会”名义注册。
济源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行业划分大体分三类:一是种植业50个;二是养殖业105个;三是其他行业25个。
二、存在问题(一)内部运作机制不规范以农村集体组织负责人牵头组建的合作经济组织很难突破原有的管理体系,与农户联系不紧密,经营机制不活,发展内在动力不足;以专业大户、营销大户牵头组建的合作经济组织管理水平不高,经济效益较低。
有相当一部分合作经济组织只是制定了章程制度,进行了注册登记,没有进行实质性运作。
(二)合作水平低,管理不规范目前济源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多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能人带动型的协会注册资金多由能人自己出资,村集体成员任法定代表人的协会注册资金多由村委会出资,协会没有建账,成员没交会费,协会对内部的服务、经营活动只有简单的记录,对会员实行松散管理,与农户联系不紧密,造成管理机制不健全,产品难以统一销售,农民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也很难发展壮大。
(三)民主管理水平低,成员参与意识不强调查中发现多数合作经济组织在成员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等方面做的不够,有些合作经济组织没有理事会和成员代表的会议记录,合作经济组织的决策多数由发起人说了算,很难体现合作经济组织成员参与民主管理的原则。
(四)培训宣传工作滞后,扶持政策没有落到实处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宣传和培训工作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
调查中发现有些合作经济组织的工作人员对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营机制还缺乏了解,很难说服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其中。
政府对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措施、资金,没能及时兑现到位。
三、对策建议(一)搞好宣传,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发展动力1、利用电视、报纸、广播、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普及合作经济的基本知识、政策措施、典型经验和优秀带头人的先进事迹,努力营造关心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社会舆论氛围,消除群众的疑虑,坚定其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的信心。
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发展模式与思考
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是指由若干农民专业合作社基础组织联合组成的社会经济组织
形式。
其发展模式与思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规模化发展模式: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可实现规模化生产和经营,集中
优势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可以统一采购农资,降低成本;共享设施和设备,
提高劳动生产率;统一销售渠道,提升商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二、产业链延伸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可以通过纵向、横向的联合方式,延伸
产业链,拓宽农产品的附加值。
与农业科研机构合作,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产品
质量和品种特色;与食品加工企业合作,开发农产品加工技术,提升附加值;与物流公司
合作,建立冷链物流体系,保障产品运输和储存质量。
三、品牌营销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可以打造农产品品牌,通过品牌策划和营
销推广,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可以联合开展品牌广告宣传,提高知名度和认可度;建立社区直销渠道,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和信任;开展电商平台销售,拓宽销售渠道和覆
盖范围。
四、农业服务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可以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农业服务,满
足农民和会员的多样化需求。
可以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提升农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
供金融支持和保险服务,解决农民的资金需求和风险保障;提供社会公益服务,回馈农村
社区和社会。
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发展模式应注重实践创新和经验借鉴,加强内部管理和外部协作,促进会员共同发展和共享利益。
要加强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与引导,提供政策、资金、
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