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31 MB
- 文档页数:4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一条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农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农产品销售难、获取信息难、采用新技术难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农村经济体制的创新成为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根本抓手,发展创新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创新农村经营机制的有效选择。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经济发展的问题,保护农民的权益,提高农民的收入,就必须建立起真正属于农民自己的专业合作组织。
只有这种真正意义上的、自发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才能构成农村经济发展的组织依托。
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利于连接农户、服务农民、拓展农业生产,从根本上转变一家一户封闭、分散、落后的经济形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形成规模经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发展品牌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和农产品、农业技术的对外交流,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和产品升级,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高效农业;有利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一、充分认识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了一定的发展,在解决农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提高农产品质量、搞活农产品流通、协调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总体上还处在探索起步阶段,与东部发达省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存在着认识不到位、发展步伐缓慢、覆盖面不宽、内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意义,把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举措和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统一思想,因势利导,强化措施,积极推进。
主讲: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目录第一章:合作经济基本理论第一节:合作经济思想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理论第三节:合作经济的概念和特点第二章:合作社基础知识第一节:合作社的创立与发展第二节:合作社的定义与特征第三节:合作社的基本原则第四节:合作社的类型第五节:农民专业合作社第三章: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第一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义和作用第二节: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目标和原则第四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设立第一节:合作社设立的前提和基础第二节: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的条件第三节: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的程序第五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结构第一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机构第二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制度第三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表决权制度第六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权制度和分配制度第一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权制度第二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分配制度第七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民主管理第一节:合作社民主管理的原则第二节:合作社民主管理的主要环节第三节:正确处理“能人”治社与民主管理的关系第八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管理第一节: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对象、任务和原则第二节: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筹集管理第三节:农民专业合作社资产管理第四节: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收支和债权债务管理第五节:农民专业合作社盈余及盈余分配管理第六节: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报告和财务公开第九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与经营第一节:服务与经营是合作社的重要任务第二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第三节:提高合作社经营服务水平的主要途径合作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
自1844年世界公认第一个比较成功的合作社——英国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创建以来,全世界已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办起了合作社,社员达7.8亿户,成为全球最庞大的群众组织。
我国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商品化、产业化的深入,广大农民自发地组织起来,在产前、产中、产后开展合作,办起了各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摘要:本文阐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促进农民发展产业、搞活经济、致富增收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强,成为发展现代农村经济的助推器。
关键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发展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但这里的农民不应也不会是一盘散沙的农民,而是有组织的农民。
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基本途径。
谈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许多人对农村改革以来产生的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情有独钟, 而对传统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弃之不顾, 这是有失公允的。
在传统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指以集体土地、农业设施和其他公共财产为基础, 以村落、农民居住区或行政辖区为单位而组建起来的, 履行生产服务、管理协调、资产积累、资源开发等基本职能的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
它作为社区性、综合性、群众性的合作组织, 是组织广大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理论上讲,涵盖几个方面:1、农村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关键取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业现代化,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局要求。
2、农业生产社会化。
要实现现代化,就要把农业生产变成社会化的大生产,社会化大生产的突出特点就是专业化、协作化。
3、农村市场化。
有了现代化、社会化大生产,就需要进行市场化的资源配置。
4、农业工业化。
农业现代化必然引起农业的机械化、工业化。
5、农业企业化。
有了工业化的流程,还要有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现代的企业组织形式,如股份制、合作制等等。
6、农村城镇化。
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市场化、企业化,最终的结果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他们不可能都涌向大城市。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实际上就是实行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化、市场化,农业的工业化、企业化,农村的城镇化,使农民成为和城市居民具有平等身份的社会成员,最终实现整个农业、农民和农村的现代化。
现在我国新农村建设正面临着农业市场化乃至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客观上要求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地引导农民参与市场竞争,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特征、原则和作》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由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民自愿组织起来,在技术、信息、资金、购销、加工、贮运等环节开展互助合作的经济组织。
它以服务成员为宗旨,以生产经营活动为纽带,以销售、加工环节为合作重点,以维护成员利益为主要目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进行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自我保护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我国是一项新生事物,目前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
但它作为各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走向现代化所共同的、不可缺少的组织形式,在国际上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
这几年在我国山东、上海、江苏、河北、安徽等地区也出现了一批初具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生产专业化与市场化的必然要求。
由于各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不同,产业、产品存在差异,其建立与发展不可能采用统一的模式,所以要坚持多种形式共同发展,要尊重农民的创造。
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特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建立在农民自助、自主、平等基础上的经济组织,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以农民为主体,自愿合作。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农民自愿组成,从提供信息、种子种苗、技术辅导入手,逐步扩大服务领域,积极为农民提供加工、贮运、销售和原材料采购等社会化服务。
合作经济组织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坚持农民自主原则,实行加入自愿、退出自由。
农民参加合作经济组织并不改变他们现有的土地承包关系,不改变生产资料的产权关系,不对他们发展自营经济产生任何限制。
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实行分散生产,对外统一经营,体现出分工合作的特点。
(二)以维权为目的,保护利益。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内坚持非盈利原则,以服务每个成员为根本宗旨,协调行为,统一标准;对外统一经营,直接进入市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所以改变了农户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排除中间商人,降低进入市场的成本,让农民直接分享到农业生产后续环节中的利润。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以生产经营活动为纽带、以维护成员利益和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由农民围绕某个专业领域或产品自愿联合组织起来的,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开展互助合作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目前我国已出现18种类型的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多达16万余家,覆盖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科技等诸多领域。
至去年底,大英已有19家农村专业合作经济协会登记在册;有迹象显示,这个数字今年将进一步增长。
捏拳头拓市场富万家在今年的“两会”上,“三农”问题再次吸引了众多代表、委员的注意。
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秦池江等代表建议,应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立法步伐,帮助其尽快融入市场。
无独有偶,农业部决定在今年将为农民办理的15件实事中也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将在全国范围内培育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点,重点选择农民领办的专业合作组织,对其在生产、加工、储藏、运销、信息、培训等方面给予财政重点扶持。
这100个示范点除了围绕11个优势农产品区域的35种主导产品展开外,还涵盖各地名特优产品及非农工业类专业合作组织。
由此可见,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大势所趋。
作为遂宁的传统农业县,大英在这方面又会有哪些举动?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04年底,大英已登记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协会达19家。
2004年,大英县从全县农村产业布局的实际出发,按照科学的发展观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农村专合经济组织的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已逐渐成为发展农业生产、助农增收致富的一支重要力量。
短短一年时间,大英县已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9个,占全县运行组织总数的32.6%,带动农户12000户,帮助农户户平增收360元。
前路漫漫专合组织助农增收四大问题不容忽视由农村居民自发成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大英地区不断涌现,并日益发挥作用。
但由于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游离于传统农业并相对独立的非农类经济组织仍需进一步加强管理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