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现代诗歌两首》课堂导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47.50 KB
- 文档页数:2
第六单元第22课现代诗两首天上的街市第节授课时间月日课题天上的街市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学习诵读诗歌2.分析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象3.理解诗中作者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感情重点1.理解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学习本文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
难点体会本文语言的朴素、节奏的和谐。
教具配乐录音学具课本笔记本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人新课同学们,曾有人说:“幻想是为了弥补不足的现实。
”《天上的街市》就是郭沫若幻想下的产物,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二、作者简介1.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省乐山县人。
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
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五四时期积极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运动。
他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
他在中国文坛上骁勇地驰骋了60多年,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
1978年6月12日病逝于北京。
2.文学成就: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歌颂十月革命,谴责帝国主义,斥骂中国反动派,赞美叛逆的英雄,以狂飙突进和雄壮宏伟的精神,开创了一代革命诗风,他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
他创作的历史剧,无论是抗战时期的还是解放后的作品,都成为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
收在《塔》《橄榄》《海涛》《抱箭集》《归去来》等集子中的小说、散文,或控诉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或记录作者思想跃进的历程,保存了中国革命史的一些资料。
三、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学生识记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
半殖民地牛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
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
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四、熟悉诗歌,指导朗读1.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现代诗歌两首课堂导学设计(北京课改版)2现代诗歌两首名师导学理清结构:语言特色:《天上的街市》语言优美、意境美妙。
语言优美主要表现在诗的句式工整,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用语生动形象;意境的美妙主要表现在对天上街市的想象。
《教我如何不想她》,诗人采用了西方抒情诗的一些特点,反复吟唱,用生活中的白话来抒发心中强烈的感情。
这首诗无论是在意境的营造上,还是在抒情方式的表现技巧上,都是后来中国白话新诗的楷模,对中国的新诗产生了启发式的影响。
把握重点:一、诗中的文体知识赋、比、兴:我国古代诗歌中叙事、状物、言情的重要艺术表现手法。
赋:是铺叙事物的性质、形态、变化、直抒作者的胸臆及对描写对象的评价。
比:即“譬喻”,“比方于物”,利用两个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来打比方,把本来是抽象的思想感情或观点,说得具体生动,给人鲜明的印象,或者将一些不便直说的事情婉转含蓄地表述出来,耐人寻味。
兴:即寄托,“托事于物”,通过对某一事物的描绘来引起联想,达到寄托感情的目的,所谓借物发端、借题发挥或借物起兴都属于此类。
二、诗歌内容综述《天上的街市》一诗运用联想和想象,用优美亲切的语言,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
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对自由幸福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
《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诗作于1920年诗人留学欧洲期间。
也许是情人不在身边,也许是对祖国的想念,伴着那景色,诗人唱出了心底潜藏的最纯真的爱情和热切的思念之情。
诗名开始时叫做《情歌》,不久诗人将名字改成《教我如何不想她》。
攻克难点:一、《天上的街市》中想象的合理性有街灯就会有街市,就会有陈列的物品,然后人物出现。
把客观世界中广阔的银河说成“浅浅的”而且“不甚宽广”,因此牛郎织女才能“骑着牛儿来往”,诗句的最后一节更体现出了人物闲适安逸、自由幸福的生活状态。
把“流星”比作他们提着的灯笼,在此诗人把亦真亦幻的情趣推向了高潮。
22 现代诗歌两首
名师导学
1理清结构:
2语言特色:
(1)《天上的街市》语言优美、意境美妙。
语言优美主要表现在诗的句式工整,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用语生动形象;意境的美妙主要表现在对天上街市的想象。
(2)《教我如何不想她》,诗人采用了西方抒情诗的一些特点,反复吟唱,用生活中的白话来抒发心中强烈的感情。
这首诗无论是在意境的营造上,还是在抒情方式的表现技巧上,都是后来中国白话新诗的楷模,对中国的新诗产生了启发式的影响。
3把握重点:
一、诗中的文体知识
赋、比、兴:我国古代诗歌中叙事、状物、言情的重要艺术表现手法。
赋:是铺叙事物的性质、形态、变化、直抒作者的胸臆及对描写对象的评价。
比:即“譬喻”,“比方于物”,利用两个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来打比方,把本来是抽象的思想感情或观点,说得具体生动,给人鲜明的印象,或者将一些不便直说的事情婉转含蓄地表述出来,耐人寻味。
兴:即寄托,“托事于物”,通过对某一事物的描绘来引起联想,达到寄托感情的目的,所谓借物发端、借题发挥或借物起兴都属于此类。
二、诗歌内容综述
(1)《天上的街市》一诗运用联想和想象,用优美亲切的语言,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
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对自由幸福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
(2)《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诗作于1920年诗人留学欧洲期间。
也许是情人不在身边,也许是对祖国的想念,伴着那景色,诗人唱出了心底潜藏的最纯真的爱情和热切的思念之情。
诗名开始时叫做《情歌》,不久诗人将名字改成《教我如何不想她》。
4攻克难点:
一、《天上的街市》中想象的合理性
有街灯就会有街市,就会有陈列的物品,然后人物出现。
把客观世界中广阔的银河说成“浅浅的”而且“不甚宽广”,因此牛郎织女才能“骑着牛儿来往”,诗句的最后一节更体现出了人物闲适安逸、自由幸福的生活状态。
把“流星”比作他们提着的灯笼,在此诗人把亦真亦幻的情趣推向了高潮。
其中用“朵”字修饰流星,以流星喻花,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二、《教我如何不想她》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本诗运用了“比兴”手法,以景起兴,反复渲染自己的恋情。
第一、二节,从日日夜夜的视角,用天上“微云”、地上“微风”起兴,描写月亮和海洋互相爱恋的情感,从而渲染了在“这般蜜也似的银夜”,自己苦苦“恋爱”她——祖国的情景。
“天上”“地上”“月亮”“海洋”,展示了“恋爱”的广度。
第三、四节,从春景秋物的视角,用落花慢流、鱼儿慢游和枯树摇、野火烧起兴,进而抒写自己燕子传信、残霞示愁的苦情。
这一组意象表达了诗人漂泊不定、乡愁难解的心情,展示了“恋爱”的深度。
5质询疑点:
一、《天上的街市》中“牛郎织女”的故事和神话传说中的故事有什么区别?诗人这样写有何用意?
神话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原本被王母娘娘拆散,只能在每年的七月初七团聚一天。
而在诗人眼中牛郎织女成了一对相守相悦的夫妻,甚至还在天街“提着灯笼”闲游,增添了诗情画意。
诗人这样改编“牛郎织女”的故事,表明它是黑暗现实的反衬,构成对比,更深切地表达了诗人憎恶黑暗现实,追求光明幸福的炽热感情。
二、《教我如何不想她》中作者在结构上的构想是怎样的?
诗段前两句起兴,后两句抒情,其间用感叹词“啊”过渡,景情自然展现。
四个诗段结构相同,节奏协调,有一唱三叹之感,构思巧妙,富有诗情诗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