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ugada综合征诊断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169.50 KB
- 文档页数:2
Brugada综合征与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诊断鉴别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与家族性遗传有关心脏离子通道疾病,是近年来才为医学界关注并加以深入研究的一种特殊的心脏疾病类型。
从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来看,Brugada波的主要特征在于末部出现J波,伴有ST段尖峰样的抬高,同时存在T波倒置,与右束支传导阻滞有类似之处,因此,对二者心电图表现的典型特征的明确认识和鉴别,对于临床准确的诊断Brugada综合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举例的方式对Brugada综合征与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此为基础探讨Brugada综合征与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诊断鉴别,供广大同行参考和借鉴。
标签:Brugada综合征;右束支阻滞;心电图;诊断1 概述在心脏科,心源性猝死是全世界各国都在重点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之一,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30~40%,并且呈逐步上升的发展趋势。
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心脏离子通道疾病,具有典型的家族遗传性,属于特发性心室纤颤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病死率在心源性猝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医学领域对于Brugada综合征的研究时间虽不太长,但是已经引起了全世界各国医学领域的关注,并加大对此疾病的研究力度。
Brugada波是在QRS波群存在J波,并同时存在下斜型的ST 段的抬高,这是Brugada综合征的典型特征,主要在右心前的胸导联中有所体现,同时伴有T波倒置。
这样的Brugada波群与右束支传导阻滞相类似,因此在对Brugada综合征的诊断时,要与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相鉴别。
2 Brugada综合征的心电图诊断2.1 Brugada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在临床上,很多学者认为,关于Brugada综合征要严格对其加以定义。
首先要将存在器质性心脏病或者其它可能引起右胸导联ST段抬高的因素加以排除,在排除这些因素后,如果心电图反映有典型的Brugada图形特征,同时具有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的表现,在临床上才可以做出Brugada综合征的诊断。
Brugada 综合征的诊断王有武【期刊名称】《心电与循环》【年(卷),期】2013(000)006【总页数】3页(P459-461)【作者】王有武【作者单位】272029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电图室【正文语种】中文王有武,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电图会诊中心山东分中心、中国心电图基地山东心电学基地常务委员,济宁分中心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无创性心电图检查和研究工作。
主持或参与完成科研项目3项,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表相关的专业性论文50余篇,参与编写相关书籍3部。
1991年Brugada综合征由西班牙学者Brugada两兄弟首次报道。
之后,世界各地均有报道,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亚国家发病率较高。
我国自1998年首次报道以来,报道逐渐增多。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心血管病专家对Brugada综合征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医师对该综合征的诊断、机制及治疗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危害性大的遗传性疾病,提高对该综合征的认识,对及时治疗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据心电图特征,Brugada波有两种分型方法。
第1种分型将Brugada波分为3型,即(1)穹窿型;(2)马鞍型;(3)低马鞍型。
另一种分型是将上述的3种类型中的(2)、(3)合并为1种类型,即分为2型∶(1)穹窿型;(2)马鞍型。
1.1 Ⅰ型Brugada波的心电图特点(图1)V1~V2(或V3)呈下斜型图形,表现为右胸导联ST段呈下斜型抬高,下斜型ST段呈凹型或直线型;ST段抬高起始部至少≥1mm,一般≥2mm。
ST段之后对称倒置的T波。
QRS时间V1~V2(或V3)比V4~V6的时间长。
伴或不伴右束支传导阻滞。
1.2 Ⅱ型Brugada波的心电图特点(图2)V1~V2有圆且宽的r′波,r′波起始部抬高至少0.2mV,之后ST段凹面向上抬高(最低点≥0.5mm)。
T波在V2正向,在V1可呈轻度增高、低平或轻度倒置。
布鲁加达综合征(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布鲁加达(Brugada)综合征又称右束支传导阻滞-多形性室速-晕厥综合征、意外夜间猝死综合征,是一种心脏遗传病。
1992年brugada两兄弟首先报告4例右胸导联呈右束支阻滞伴ST段抬高,有多形室速与室颤发作,而心脏超声,心脏造影无异常发现,并将这种临床及心电图征象称为Brugada综合征。
Brugada综合征是导致青壮年猝死的主要原因,本病多发生于20-49岁的男性,多数在夏季发病,多数猝死发生于夜间睡眠中。
二病因本病有遗传及家族易感性,有家族史的同族兄弟发病率增加。
劳累后加重的夜间低氧血症、膜Na+/K+泵的缺陷、内分泌紊乱为其诱发因素。
三临床表现患者多为青年男性,常有晕厥或心脏猝死家族史,多发生在夜间睡眠状态,发作前无先兆症状。
发作间期可无任何症状。
有时心脏病突发或晕厥,发作时心电监测几乎均为室颤。
常规检查多无异常,病理检查可发现大多患者有轻度左室肥厚。
心脏电生理检查大部分可诱发多形性室速或室颤。
四检查1.心电图Brugada综合征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是其标志性的心电图改变,即右胸导联(V1~3)J点和ST段抬高。
2.药物激发试验钠通道阻滞剂药物激发试验可提高Brugada综合征诊断的敏感性五诊断详细询问病史和家族史是诊断的关键。
不能解释的晕厥、晕厥先兆、猝死生还病史和家族性心脏猝死史是诊断的重要线索。
如患者出现典型的I型心电图改变,且有下列临床表现之一,并排除其他引起心电图异常的因素,可诊断Brugada综合征:①记录到室颤;②自行终止的多形性室速;③家族心脏猝死史(<45岁);④家族成员有典型的I型心电图改变;⑤电生理诱发室颤;⑥晕厥或夜间濒死状的呼吸。
对于II和Ⅲ型心电图者,经药物激发试验阳性,如有上述临床表现可诊断Brugada综合征。
如无上述临床症状仅有特征性心电图改变不能诊断为Brugada综合征,只能称为特发Brugada征样心电图改变。
最新:Brugada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Brugada综合征(BrS)是由于编码心脏钠离子通道、钙离子通道或钾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致使内向钠电流或钙电流的降低,外向钾电流的增加,引起心电图右胸导联(V1~V3)ST段呈下斜型或马鞍型抬高,T波倒置,伴或不伴右束支传导阻滞;在临床上患者常因室性心律失常或心室颤动引起反复发作性晕厥,甚至心脏性猝死。
近年来BrS在分子遗传学、细胞电生理、临床早期诊断、危险分层及治疗等领域均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篇汇总了Brugada综合征的病因、症状、诊疗及预后信息,以飨读者。
Brugada综合征的病因BrS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呈不完全外显,经基因组筛选定位,发现几十种基因突变,并且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基因突变被发现。
目前已确定19种基因突变与BrS有关分别为SCN5A基因、甘油-3-磷酸脱氢酶1蛋白(GPD11遑因、1-型钙离子通道CdC亚单位CACNA1C)基因、1-型钙通道β2b亚单位(CACNB2b)基因、钠通道β1亚单位(SCN1B)基因、电压门控性钾通道E亚家族成员(KCNE)3基因、钠通道阳亚单位(SCN3B)S因、内向整流钾通道J亚家族成员8(KCNJ8)基因、心脏钙通道02δ1亚单位(CACNA2D1)基因、钾电压阀门通道,Sha1相关亚家族成员(KCND)3基因、髓磷脂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1(M0G1)基因、肌纤维膜结合蛋白(S1MAP)基因、三磷酸腺苗结合盒亚家族C9(ABCC9)基因、电压门控Na通道∏型(SCN2B)基因、血小板亲和蛋白(PKP)2基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基因、钠通道蛋白10α(SCN1OA)基因、HEY2基因、脑信号蛋白3A(SEMA3A)基因等。
以上基因分别为编码钠离子通道、钙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这些致病基因突变通过影响相应的离子通道功能,致使内向钠电流或钙电流降低,外向钾电流增加,最终导致BrS的发生,根据BrS基因突变的不同可将其分为19个亚型。
布鲁加达综合征一概述布鲁加达(Brugada)综合征又称右束支传导阻滞-多形性室速-晕厥综合征、意外夜间猝死综合征,是一种心脏遗传病。
1992年brugada两兄弟首先报告4例右胸导联呈右束支阻滞伴ST 段抬高,有多形室速与室颤发作,而心脏超声,心脏造影无异常发现,并将这种临床及心电图征象称为Brugada综合征。
Brugada综合征是导致青壮年猝死的主要原因,本病多发生于20-49岁的男性,多数在夏季发病,多数猝死发生于夜间睡眠中。
二病因本病有遗传及家族易感性,有家族史的同族兄弟发病率增加。
劳累后加重的夜间低氧血症、膜Na+/K+泵的缺陷、内分泌紊乱为其诱发因素。
三临床表现患者多为青年男性,常有晕厥或心脏猝死家族史,多发生在夜间睡眠状态,发作前无先兆症状。
发作间期可无任何症状。
有时心脏病突发或晕厥,发作时心电监测几乎均为室颤。
常规检查多无异常,病理检查可发现大多患者有轻度左室肥厚。
心脏电生理检查大部分可诱发多形性室速或室颤。
四检查1.心电图Brugada综合征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是其标志性的心电图改变,即右胸导联(V1~3 ) J点和ST段抬高。
2.药物激发试验钠通道阻滞剂药物激发试验可提高Brugada综合征诊断的敏感性五诊断详细询问病史和家族史是诊断的关键。
不能解释的晕厥、晕厥先兆、猝死生还病史和家族性心脏猝死史是诊断的重要线索。
如患者出现典型的I型心电图改变,且有下列临床表现之一,并排除其他引起心电图异常的因素,可诊断Brugada综合征:①记录到室颤;②自行终止的多形性室速;③家族心脏猝死史(45岁);④家族成员有典型的I型心电图改变;⑤电生理诱发室颤;⑥晕厥或夜间濒死状的呼吸。
对于II和Ⅲ型心电图者,经药物激发试验阳性,如有上述临床表现可诊断Brugada综合征。
如无上述临床症状仅有特征性心电图改变不能诊断为Brugada综合征,只能称为特发Brugada征样心电图改变。
六治疗目前药物治疗不能有效防止心脏事件发生,发作室速、室颤时应采取相应救治措施,唯一有效防止猝死的方法及早置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布鲁格达氏综合症布鲁格达氏综合症(英语:Brugada syndrome)也称为“突然猝死症”,是一种心脏遗传病。
由于心脏电流出现异常,严重的能够引致心脏衰竭或猝死。
此症是泰国和老挝当地年轻人在没有明显心脏毛病下突然猝死的主因。
在1989年首次通过心电图在心搏停止的生还者身上发现布鲁格达氏综合症,遗传和病理生理学大约20%的个案都由心肌细胞基因突变所引起。
此基因,名叫SCN5A,在某些个案,此症特殊心脏跳动的情况是可以通过心电图观察出来。
治疗布鲁格达氏综合症的致死原因是心室颤动。
因为并没有治疗方法可以预防此症患者发生心室颤动,故治疗有赖于在此致命的心律不整导致病人死亡将其遏止。
可以植入去颤器(其可以持续监测心脏节律,如发现有心室颤动便进行去颤术)。
有冠状动脉疾病风险的病人在植入去颤器前可能需要先进行血管摄影检查。
布鲁格达综合症,杀人于夜眠上世纪80年代初,新加坡因经济快速发展,从泰国等地引进成千上万的建筑工人参加新加坡地建设.这些劳工在进入新加坡前都经过严格的体格检查,健康素质良好.然而,到后来,一连串的泰国劳工在夜晚的睡眠中离奇死亡,震惊警方和卫生当局.大部分司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离世,只有少数人发病时发出低吟的喘息和呻吟声,接着很快便停止呼吸,脸色青紫,丧失意识.室友们被惊醒了,却爱莫能助.经调查,死者绝大多数是男生,警方排出了他们自杀或他杀的可能.医学专家猜测,这些劳工的死亡很可能是因为心脏出了问题.对死者进行尸体解剖却发现,他们的心脏病没有扩大,冠状动脉也没有任何病变,也就是说,心脏看来是正常的;生化检验`微生物检验和毒理学检测,都没有发现异常.后来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这种神秘的死亡分布在东南亚`日本和我国的珠江三角洲.法医们也同样查不出死者有任何的心脏病变.“寡妇鬼”迷信,一度流行其实,这种”睡死”现象在太过东北部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但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成为”新闻”,引起医学界的重视和调查.结果发现,它在当地竟是20~50岁男性的第二大死因,仅次于车祸.这些死者平素身体健康,甚至”睡死”前还有说有笑.而当地医生对他们的死亡原因一直无法回答,于是,迷信也就开始流行起来. 信封佛教的泰国村民烧香拜佛,祈求神明保佑.这些处于猝死威胁和极度恐慌之中的村相信,这里有超自然的神奇人物,这个人物就是当地村民中流传的”寡妇鬼”.据说”寡妇鬼”要在夜间寻找男性伴侣与她一起上路,以消除孤独,满足性饥渴.为了避免被”寡妇鬼”勾引,当地男性村民唯一的办法,就是每天晚上睡觉前,将自己打扮成女人,穿上裙子,涂上口红,涂上指甲油,希望”寡妇鬼”将他们错认为是女人,以逃避厄运.布鲁格达波,解开谜团与此同时,远在欧洲的西班牙,也发生过类似的夜间猝死.布鲁格达教授是当时西班牙著名的心脏病专家,从事心率异常的研究30多年.1986年,一位波兰籍年轻父亲带着他3岁的儿子找布鲁格达教授看病.他的儿子曾几次昏迷`呼吸停止,但因他及时为儿子做心肺复苏抢救过来.一年前,他的女儿也因同样的情况死去.布鲁格达教授为小男孩做了心电图检查,结果令他大吃一惊:心电图上出现了一种从没见过的奇怪波形—一种像鲨鱼鳍的波形(及特征性的ST段下斜型抬高及T波倒置).教授翻遍了所有文献,都没有类似的波形,对此他一度束手无策.之后,教授叫那位父亲将男孩死去姐姐的心电图带来.在诧异中,教授发现这两位兄妹的心电图几乎完全一样.似乎这种不明原因的猝死和这种心电图波形有关,而且有家族聚集现象.在随后的几年中,教授又碰到了8名具有相同心电图的病人,并对他们做了仔细研究,在1992年发表了这一观察结果.后来,医学界把这种病称为布鲁格达综合症.这种心电图波形也被称为布鲁格达波.首要条件:捕捉布鲁格达波在人们对布鲁格达综合症几乎一无所知的年代,几乎所有病人生前都得不到明确的诊断.由于布鲁格达波是布鲁格达综合症的最典型特征,因此,心电图上如果出现布鲁格达波,就要考虑是否为布鲁格达综合症.然而,布鲁格达波行踪诡秘,此消彼现,并不能经常记录到,甚至要通过特殊的药物注射才显现出来(药物激发试验). 值得注意的是,进行药物激发试验,可能诱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因此,激发实验一定要在具有除颤器等级就设备的医院才能进行,以免出现意外.并且,要在不同时段进行多次心电图检查.然而,不能认为心电图上出现布鲁格达波就是布鲁格达综合症,因为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也可诱使出现布鲁格达波,包括心脏电复苏`运动`饮酒`发热`血钾异常`B受体滞剂等,尤其在病人饮酒或发热时,布鲁格达波出现的概率较高.因此,诊断布鲁格达综合症,除了心电图上出现布鲁格达波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病人本人有晕厥史`室颤史或夜间濒死样呼吸史;家族中有45岁以下成员因布鲁格达综合症猝死史.ICD,对抗猝死的利器猝死者多数为青壮年男性,平素可无任何症状,包括心绞痛`胸闷或呼吸困难等.而一旦发病,首发症状就是晕厥或猝死,且常发生在夜间,目击者与救助者少,预知率很低.其致死原因是室颤(这是最危险的一种心电节律紊乱,它使心室无法同步收缩,不能把血液从心脏射出,运送到全身,致使脑部缺血,直至脑死亡出现). 基于该病的上述特点,预防难度很高.因此,筛查和确诊布鲁格达综合症对预防病人的猝死最为重要.一旦确诊,就要进行治疗.最为可靠的是非药物治疗—使用埋藏式心率转复除颤器(ICD). ICD,是一个约火柴盒大小的仪器,可埋藏在胸部皮肤下,有一根导线连着心脏.一旦心脏出现室颤,除颤器能够立即识别并发出安全的电流,无痛刺激心脏,消除室颤,恢复正常的心跳节律.这种除颤器虽然预防效果好,但是,要让一个看似身强体壮的病人接受Brugada综合症心电图Brugada综合症是一种编码离子通道基因异常所致的家族性原发心电疾病。
“Brugar'd"综合症的诊断标准
Brugada综合征诊断标准
1+1/5=I 型心电图+下述5个条件之一
本人家族
1、室颤或多形性室速1、45岁以下猝死的家族史
2、有晕厥或夜间濒死样
呼吸2、家族成员出现I 型心电图改变
3、电生理检查诱发室速
分型
䦋㌌㏒㧀
낈ᖺ琰茞ᓀ
㵂Ü
I型II型III型J波幅度≥2mm ≥2mm ≥2mm
T波负向正向或双
向
正向ST-T形态下斜形马鞍状马鞍状
ST段终末部
分逐渐下
斜
抬高≥1
mm
上移<1
mm
临床意义:I 型有诊断意义,II、III 型心电图没有特殊诊断意义
当表现为II、III 型心电图特征,可通过下列方法使其表现出I 型图形,才具有诊断价值将胸前导联向上移1-2个肋间,应用药物诱发,左边是平时的,右边为运动后诱发的
运动后诱发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深度谈论brugada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在医学领域中,诊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病患的治疗和康复。
而在心脏病领域中,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非常特殊且危险的心律失常综合征。
诊断标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深度、广度兼具的方式,全面评估和探讨brugada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便读者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重要主题。
1. 什么是brugada综合征?我们需要了解brugada综合征是什么。
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导致的心脏传导障碍综合征,在心电图上表现为特征性的ECG改变。
这种综合征通常会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甚至是猝死,因此对其及时准确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2. brugada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brugada综合征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
患有brugada综合征的患者可能出现晕厥、心悸和猝死等症状,尤其是在夜间睡眠时。
这些临床表现可以帮助医生对该病进行初步的判断,但是诊断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确认。
3. brugada综合征的诊断标准现在,让我们来详细探讨brugada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上的共识文件,诊断brugada综合征需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① 心电图呈现特征性的ECG改变;② 无其他原因能够解释ECG改变;③ 患者有相关的家族史或早发猝死史。
这些标准的确立,为医生们准确诊断和及时干预提供了重要依据。
4. 心电图上的特征性改变关于心电图上的特征性改变,一般来说,brugada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为V1-V3导联出现特征性的“驼峰”样ST段抬高,形似天空中的一朵朵白云,因此也被称为“天空样改变”。
这种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是brugada综合征的重要诊断依据之一。
5. 进一步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除了心电图上的特征性改变外,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诊断以排除其他可能的心脏疾病或导致相似心电图改变的因素。
需要进行运动负荷试验、心脏超声检查和遗传学检查等,以确定是否存在brugada综合征。
“Brugar'd"综合症的诊断标准
Brugada综合征诊断标准
1+1/5=I 型心电图+下述5个条件之一
本人家族
1、室颤或多形性室速 1、45岁以下猝死的家族史
2、有晕厥或夜间濒死样
呼吸 2、家族成员出现I 型心电图改变3、电生理检查诱发室速
分型
䦋㌌㏒㧀
낈ᖺ琰茞ᓀ
㵂Ü
I型II型III型J波幅度≥2mm ≥2mm ≥2mm
T波负向正向或双
向
正向ST-T形态下斜形马鞍状马鞍状
ST段终末部
分逐渐下
斜
抬高≥1
mm
上移<1
mm
临床意义:I 型有诊断意义,II、III 型心电图没有特殊诊断意义
当表现为 II、III 型心电图特征,可通过下列方法使其表现出 I 型图形,才具有诊断价值将胸前导联向上移1-2个肋间,应用药物诱发,左边是平时的,右边为运动后诱发的
运动后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