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综合征
- 格式:doc
- 大小:117.00 KB
- 文档页数:8
什么是代谢综合征及怎样预防治疗?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攀升。
根据相关数据表明,老年人当中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已经超过了58%,另外经过比对,发现北方人群患病率高于南方。
代谢综合征已成为威胁心血管健康的“杀手”,而通过采取正确的预防治疗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发病率,提高人们健康水平。
一、什么是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主要指的是身体中的蛋白质、脂肪等物质发生代谢紊乱的病理状态,包含了腹部脂肪堆积、高三酰甘油等。
代谢综合征是由肥胖所引起的,而且这种疾病还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果患上这种疾病,那么出现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风险也会更高;和健康人群相比较,他们出现心血管疾病的概率也在2倍以上。
所以可以看出,代谢综合征代会严重危害到人们的身体:1.会使得血糖异常。
血糖异常容易引起微血管疾病及损伤中枢,还可能会导致大血管疾病、冠心病等;2.会使人体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可能会致使肝功能损坏,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3.造成肥胖。
而如果人的身体比较偏胖,则可能会发生胰岛素抵抗;4.引起高血压。
高血压会伤害到人体的心、脑、肾功能。
二、为什么会得代谢综合征1.遗传因素。
如果父亲或者母亲有代谢综合征病史,那么他们的后代就很有可能会患上相同的疾病;2.肥胖。
体型偏胖的人患病率较常人增加21%~45%,而且在生活中,经常将肥胖人群与“三高”人群联系在一起;3.长期缺乏运动,适度的运动能够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4.不健康饮食习惯。
在一日三餐中经常吃一些高热量高脂肪食物、高碳水化合物。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占致病因素的70%,所以要想有效地预防代谢综合征,我们应该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血液中三酰甘油≥1.7 mmol/L时为高三酰甘油,这种情况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要想控制血脂,就需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进行适度的运动,同时还要确保营养均衡;2.如果男生腰围大于90 cm、女生在85 cm 以上,那么这种情况就能够称之为腹部肥胖,腹部肥胖会增加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3.如果空腹血糖≥6.1 mmol/L ( 100 mg/dL),那么就说明人体的血糖水平较高,容易增加患病的风险;4.如果男生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1.29 mmol/L 以下,而且女生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1.02 mmol/L 以下,那么这种情况就可以看作为低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会增加患病的风险。
全文:ISH2023最新代谢综合征指南
根据ISH2023最新代谢综合征指南的内容,以下为该指南的要点:
1. 定义和诊断:
-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临床诊断,指的是同时存在多种代谢异常
的情况,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等。
- 诊断代谢综合征需要满足特定的诊断标准,包括体重指数、
腰围、血压、血糖和血脂等指标。
2. 危险因素:
- 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包括不良的饮食惯、缺乏运动、家族遗传等。
- 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控制危险因素,可以降低代谢综合征的
风险。
3. 预防和治疗:
- 代谢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应采取综合性策略,包括改善饮食、增加体力活动、控制体重等。
- 对于合并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高血糖等,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和管理。
4. 长期管理:
- 对于已经诊断为代谢综合征的患者,长期管理非常重要。
- 医生和患者应密切合作,确保患者按时进行复诊、监测和治疗。
5. 未来研究方向:
- 代谢综合征的研究仍在不断进行,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基因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和预防策略等。
以上是根据ISH2023最新代谢综合征指南的要点进行的简要总结。
请注意,本文档中的内容仅为总结,具体细节和确切内容请参考原始指南。
参考文献:
[1]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2023). 最新代谢综合征指南. Retrieved from [URL]。
什么是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是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包括:(1)腹部肥胖或超重,(2)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高甘油三酯(TG)血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下,(3)高血压及(4)胰岛素抗性及/或葡萄糖耐量异常。
有些标准中还包括微量白蛋白尿、高尿酸血症及促炎症状态(C-反应蛋白CRP)增高及促血栓状态(纤维蛋白原增高和纤溶酶原抑制物—1,PAI-1)增高。
这些成分聚集出现在同一个体中,使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为增加。
1988年Reaven注意到脂质异常、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常汇集一起,提出了“X-综合征,X-Syndrome”的概念,并把胰岛素抗性作为X综合征的主要特点。
鉴于本综合征与多种代谢相关疾病有密切的联系,1997年Zimmet等主张将其命名为代谢综合征。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对代谢综合征进行工作定义,随后6年来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指南Ⅲ(NCEPA TPⅢ)、欧洲胰岛素抵抗工作组(EGIR)和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等基于不同的出发点和适用目的,对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各有不同,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也提出了中国人的工作定义即CDS标准。
这些定义各有特点及其实际意义,如WHO的定义精确,诊断率高,但是需测定胰岛素抵抗指数(IR)及确定背景人群,临床应用中有一定难度,ATPⅢ定义简单易行、经济实用。
WHO和EGIR的定义偏重于基础研究,NCEPATPⅢ和AACE的定义偏重于临床应用。
这些定义的差别造成了学术交流和临床研究的混淆(特别是在比较不同研究资料时),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的代谢综合征定义。
基于上述原因,2005年4月14日,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综合了来自世界六大洲糖尿病学、心血管病学、血脂学、公共卫生、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和代谢病学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颁布了新的代谢综合征工作定义,这是国际学术界第一个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全球统一定义。
2023年ISH最新代谢综合征全文指南引言本文旨在提供2023年ISH(国际高血压学会)最新的代谢综合征全文指南。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多种因素有关。
为了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管理代谢综合征,本指南将提供简单的策略,避免法律复杂性。
诊断代谢综合征的诊断需要满足一定的标准,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和肥胖等多个因素。
本指南建议医生在诊断时应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并综合评估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
管理代谢综合征的管理应基于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本指南提供以下简单的策略:1. 饮食控制:建议患者采用健康的饮食习惯,包括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并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健康食品的摄入量。
2. 运动: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以帮助控制体重、改善心血管健康和代谢功能。
3. 药物治疗:对于无法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的患者,医生可以考虑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然而,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预防预防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非常重要。
本指南提供以下简单的预防措施:1. 健康生活方式:鼓励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定期锻炼、均衡饮食、保持适当体重和避免吸烟等。
2. 早期筛查:建议医生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定期的代谢综合征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结论本文提供了2023年ISH最新的代谢综合征全文指南。
通过遵循简单的策略和预防措施,医生和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和预防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
然而,本指南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和管理应根据医生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
全文:ISH2023最新代谢综合征指南1. 引言代谢综合征是一种以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全球患病率逐年上升。
为了指导临床医生对代谢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国际心脏病学会(ISH)在2023年发布了最新的代谢综合征指南。
本指南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代谢综合征的认识,优化诊断和治疗策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2. 诊断标准2.1 肥胖肥胖是指体内脂肪过量,根据体质指数(BMI)和腰围来判断。
BMI≥28kg/m²为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0cm为腹部肥胖。
2.2 高血糖高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减低(IGT)和糖尿病。
空腹血糖5.6-6.9mmol/L为IFG,餐后2小时血糖7.8-11.0mmol/L为IGT,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为糖尿病。
2.3 高血压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30mmHg和/或舒张压≥80mmHg。
2.4 血脂异常血脂异常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
总胆固醇≥5.2mmol/L,三酰甘油≥1.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mmol/L为异常。
3. 治疗策略3.1 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是代谢综合征治疗的基础,包括合理膳食、增加体育锻炼、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3.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包括降压药物、降糖药物、降脂药物等。
3.2.1 降压药物首选ACEI或ARB类药物,可联合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等。
3.2.2 降糖药物根据患者血糖水平选择合适降糖药物,包括二甲双胍、磺脲类、胰岛素等。
3.2.3 降脂药物首选他汀类药物,根据患者血脂水平选择合适剂量。
3.3 外科治疗对于严重肥胖患者,可考虑外科治疗,如胃旁路手术、胃套手术等。
4. 随访与管理定期随访患者,监测相关指标,调整治疗方案。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5. 结论ISH2023最新代谢综合征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详细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有助于提高对代谢综合征的认识和管理水平,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最新发布:2023年ISH代谢综合征全文指南1. 引言ISH代谢综合征全文指南是由国际高血压学会(ISH)组织专家编写,旨在为全球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提供关于代谢综合征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证据和推荐。
本指南将帮助医生更好地管理代谢综合征患者,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 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和诊断标准2.1 定义代谢综合征是一种由多种代谢紊乱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包括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胰岛素抵抗等。
2.2 诊断标准根据ISH指南,代谢综合征的诊断需满足以下任意两项:1. 肥胖:体重指数(BMI)≥25kg/m²,或腰围≥90cm(男性)/80cm(女性)。
2. 高血糖:空腹血糖≥5.6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或已确诊为糖尿病。
3. 高血压:血压≥130/80mmHg,或已确诊为高血压。
4. 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mmol/L(男性)/1.3mmol/L(女性),或甘油三酯≥1.7mmol/L,或已确诊为血脂异常。
3. 代谢综合征的风险评估和管理3.1 风险评估ISH指南建议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以确定疾病严重程度和治疗策略。
评估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血压、血脂、血糖、吸烟史等。
3.2 管理策略1.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
2.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心血管风险程度,选择合适的降压、降糖、调脂药物。
3. 综合管理:针对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4. 代谢综合征的治疗目标4.1 血压控制目标ISH指南建议将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
4.2 血糖控制目标空腹血糖控制在3.9-5.6mmol/L范围内,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7.8-11.1mmol/L范围内。
4.3 血脂控制目标HDL-C水平男性≥1.0mmol/L,女性≥1.3mmol/L;甘油三酯≤1.7mmol/L。
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包括:(1)腹部肥胖或超重,(2)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高甘油三酯(TG)血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下,(3)高血压及(4)胰岛素抗性及/或葡萄糖耐量异常。
有些标准中还包括微量白蛋白尿、高尿酸血症及促炎症状态(C-反应蛋白CRP)增高及促血栓状态(纤维蛋白原增高和纤溶酶原抑制物—1,PAI-1)增高。
这些成分聚集出现在同一个体中,使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为增加。
1988年Reaven注意到脂质异常、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常汇集一起,提出了“X-综合征,X-Syndrome”的概念,并把胰岛素抗性作为X综合征的主要特点。
鉴于本综合征与多种代谢相关疾病有密切的联系,1997年Zimmet等主张将其命名为代谢综合征。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对代谢综合征进行工作定义,随后6年来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指南Ⅲ(NCEP ATP Ⅲ)、欧洲胰岛素抵抗工作组(EGIR)和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等基于不同的出发点和适用目的,对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各有不同,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也提出了中国人的工作定义即CDS标准(见附表1~3)。
这些定义各有特点及其实际意义,如WHO的定义精确,诊断率高,但是需测定胰岛素抵抗指数(IR)及确定背景人群,临床应用中有一定难度,ATP Ⅲ定义简单易行、经济实用。
WHO和EGIR的定义偏重于基础研究,NCEP ATP Ⅲ和AACE的定义偏重于临床应用。
这些定义的差别造成了学术交流和临床研究的混淆(特别是在比较不同研究资料时),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的代谢综合征定义。
基于上述原因,2005年4月14日,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综合了来自世界六大洲糖尿病学、心血管病学、血脂学、公共卫生、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和代谢病学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颁布了新的代谢综合征工作定义,这是国际学术界第一个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全球统一定义。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是导致糖尿病(DM)!心脑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其集簇发生可能与胰岛素抵抗(IR)有关"目前已成为心内科和糖尿病(DM)医师共同关注的热点,但国内外至今对它的认识争议颇多。
本文就MS的定义!发病机制以及对IR认识方面的进展作简要介绍。
1 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临床医师几乎在应用胰岛素治疗不久就认识到,2型DM和肥胖者存在胰岛素抵抗(IR)"1988年,Reaven等[1]通过胰岛素敏感试验,发现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也存在IR,于是将IR/高胰岛素血症伴随存在的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耐量减低的集结状况称为X综合征(SyndromeX),并注意到它所致CVD的危险性"Framingham研究认识到高血压!血脂异常!糖耐量低减和吸烟都是CVD的独立危险因子[2];IR和高胰岛素血症都与这些危险因子相关,很可能是它们的共同病根,由此改称为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IRMS)"但IR是否是这些代谢异常聚集的唯一或者根本的机制,尚存争论,目前多采用更接近临床的命名)))代谢综合征(MS)[3]"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推出关于MS的工作定义,但需要测定糖耐量和采用钳夹技术评估R,此方法不实用[2]"2001年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专家组在成人高胆固醇血症检测!评估和治疗第三次报告(ATP)实施纲中提出根据临床命名的MS需有如下特征:腹型肥胖(腰围),男性>102cm,女性>88cm;高甘油三酯血症(TG):TG>1169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2C)低:男性<110mmol/L,女性<113mmol/L;高血压:血压\130/85mmHg(1mmHg=01133kPa);空腹高血糖:空腹血糖\611mmol/L"凡达到3种以上的代谢异常就可以诊断MS而无需测定IR!胰岛素水平!炎症指标(如CRP,C反应蛋白)和凝血机制纤维蛋白酶原激活抑制因子21,PAI21)[2,4]"自从ATP提出MS定义后国内!外广泛开讨论,众说纷纭,难以达成共识"现将最近可查找到的各家有关MS的定义汇总(表1)[2~5,8]"目前报道采用最多的仍是ATP的准"ATP的定义偏重临床,比较简明,有利于防治,但公布后仍有许多争论,如ADA提出空腹血糖应<516mmol/L,确诊的DM应不包括在MS内"还有不少学者提出应增LDL2C!体重指数(BMI)!CRP!尿酸!微量蛋白尿PAI21和吸烟指标,甚至脂肪细胞因子2瘦素(Leptin)[6]和脂联素(Adiponectin)[7]等,但未经长期前瞻性观察能否增加诊断MS的敏感性!特异性,也未经治疗后检验是否降低了CVD的发病"今年4月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又新推出了MS的所谓全球定义[8],将中心性肥胖(以腰围判断,中国人男性>90cm,女性>80cm)作为核心,其他4项与ATP的指标相同,其中空腹血糖\516mmol/L,合并其他二项则可诊断,但其可行性尚待进一步检验"Ford根据ATPMS标准,从流行病学角度统计出美国成人中患MS者高达23%[9]。
近来的调查还显示,MS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在儿童和青少年也有较高患病率[10]。
有人提出ATP关于MS的诊断指标似乎太低,以至使患者人数被过度夸大,但是专家小组是根据以下证据来制定的,除危险因子的绝对值以外还强调了危险分层[2]。
一、代谢综合征的诊断1、IDF关于代谢综合征的新定义诊断代谢综合征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中心性肥胖(欧洲男性腰围≥94cm,女性腰围≥80cm,不同种族腰围有各自的参考值)(2)合并以下四项指标中任二项:◆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150mg/dl(1.7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男性<40mg/dl(0.9mmol/l),女性<50mg/dl (1.1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血压升高:收缩压≥130或舒张压≥85mm Hg,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高血压;◆空腹血糖(FPG)升高:FPG≥100mg/dl(5.6mmol/l),或此前已诊断2型糖尿病或已接受相应治疗。
如果FPG≥100mg/dl(5.6mmol/l)强烈推荐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但是OGTT在诊断代谢综合征时并非必要。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建议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具备以下4项组成成分中的3项或全部者:⑴、超重和(或)肥胖BMI≥25.0Kg/M2⑵、高血糖FPG≥6.1mmol/L(110mg/dl)和(或)2hPG≥7.8 mmol/L(140mg/dl),和(或)已确诊糖尿病并治疗者⑶、高血压SBP/DBP≥140/90mmHg,和(或)已确诊高血压并治疗者⑷、血脂紊乱空腹血TG≥1.7 mmol/L(110mg/dl),和(或)空腹血HDL_C<0.9mmol/L(35mg/dl)(男),<1.0 mmol/L(39mg/dl)(女)3、国际糖尿病联盟儿童和青少年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2007)6≤年龄<10(岁):肥胖:腰围≥第90百分位不诊断为代谢综合征,但腹型肥胖者建议减肥;而有下列家族史者建议进一步检查: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血脂紊乱、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肥胖10≤年龄<16(岁):肥胖:腰围≥第90百分位;若成人界点较低则取成人界点同时至少2项:(1)FPG≥5.6mmol/L(100mg/dL)(建议葡萄糖耐量试验)或已是2型糖尿病(2)收缩压≥130mmHg(17.3kPa)或舒张压≥85mmHg(11.3kPa)(3)HDL-C(mmol/L)<1.03(4)TG(mmol/L)≥1.70年龄≥16(岁):肥胖:腰围值因人种、性别不同同时至少2项:(1)FPG≥5.6mmol/L(100mg/dL)或已是2型糖尿病(2)收缩压≥130mmHg(17.3kPa)或舒张压≥85mmHg(11.3kPa)或已确认为高血压并治疗者(3)HDL-C(mmol/L)<1.03(男),<1.29(女)或已调脂治疗者(4)TG(mmol/L)≥1.70或已调脂治疗者4、不同种族的腰围参考值中心性肥胖很容易通过腰围而获得,下表是按照性别和种族(不是居住地)分组,IDF认为这些综合各种不同来源的切点很实际,而且我们还需要对这些数据不断更新使腰围的切点更能够充分反应代谢综合征的危险性。
※为了将来更好的对相关数据进行比较,欧洲起源的人口的流行病学研究应该采用欧洲和北美这样两个切点。
虽然美国在临床诊断代谢综合症时对所有种族的人群均采用较高的切点,但是我们强烈推荐在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分析时对于不同的种族要使用不同的腰围的切点。
同样,日本或南亚人采用的腰围的标准也适用于移居国外的日本和南亚人,而与其居住地无关。
不同种族的腰围参考值国家/种族性别腰围欧洲(在美国临床操作中仍会采用ATPⅢ的参考男性≥94CM值腰围男性≥102CM 女性≥88CM) 女性≥80CM来处中国、马来西亚和亚洲的印第安人男性≥90CM女性≥80CM中国男性≥90CM女性≥80CM日本男性≥85CM女性≥90CM同种族的中南部美国人暂时参考南亚的推荐值亚撒哈拉非洲人暂时参考欧洲的推荐值地中海东部和中东地区暂时参考欧洲的推荐值(1)IDF关于代谢综合征的新定义与ATP Ⅲ的定义最接近,包含有完全相同的参数:中心性肥胖、TG、HDL-C、高血压和高血糖。
其主要区别是新标准以中心性肥胖作为基本条件,且腰围值低于ATP Ⅲ标准,并有种族地区的不同。
(2)IDF关于代谢综合征的新定义中血压和血脂的切点没变,但空腹高血糖切点采纳了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最新的空腹血糖异常标准。
新定义不包括任何胰岛素抵抗指标的测定,高血糖也不是一项必须指标,这不同于WHO和EGIR。
(3)IDF关于代谢综合征的新定义的核心是中心性肥胖,腰围切点欧洲人男性≥94cm,女性≥80cm,中国人、日本人及南亚人不同。
美国人仍采用ATP Ⅲ标准,男性≥102cm,女性≥88cm。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群腰围切点的确定,主要基于中国上海市和香港的流行病学资料,男性≥90cm,女≥80cm。
简便、全球统一的标准有助于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为全球范围内的临床实践和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方便,有助于我们对不同研究资料的直接比较,对了解代谢综合征所有组份对心血管危险的确切影响;如何在不同人群中能够更好地确定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不同危险因素集聚与心血管终点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份的最佳、最具预测能力的定义无疑具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