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成本核算
- 格式:docx
- 大小:1.97 MB
- 文档页数:35
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完整版一、产品成本的概念产品成本是指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及在制品消耗后,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按某种方法分配到产品上后,所形成的产品本身的成本。
产品成本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价格水平和生产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对产品成本的核算需要高度重视。
二、产品成本核算的目的和意义产品成本核算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全面掌握企业生产成本的构成和变化情况,为企业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参考。
产品成本核算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如下:1.帮助企业了解产品成本的构成和变化情况,为企业制定产品定价和销售策略提供依据;2.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包括进一步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等;3.明确企业生产成本内部分配的规则和标准,有利于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管理;4.为公司的税务申报提供必要的依据。
三、产品成本核算的方法针对企业生产的不同特点和财务管理需求,产品成本核算可以采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
常见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包括:1.历史成本法历史成本法是一种比较简单和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其核算基础是生产企业实际发生的实际成本。
历史成本法的核算过程比较简单,常用于生产工艺稳定、生产周期长、较大部分的生产费用是一次性的情形。
2.全面成本法全面成本法是一种综合考虑各方面成本的成本核算方法。
全面成本核算将所有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类型的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都进行统计、分配和计算,从而得出产品的全面成本。
全面成本法的核算难度较大,但核算结果较为准确。
3.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一种以成本标准为基础的成本核算方法。
标准成本法采用预算的成本标准,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出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有利于检查成本控制和管理情况。
四、产品成本核算中应注意的问题在进行产品成本核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必须确认产品的成本构成,并采用合理的方法将各种成本进行分配,在计算成本时要注意成本的准确性和合理性;2.需要基于公司的生产情况和经营需求,选择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标准,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3.在产品成本核算的过程中,需要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制度和相关的流程和制度,使成本核算的过程规范化、标准化;4.在成本核算中,必须合法合规,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制度和规定,确保成本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成本核算的四种方法一、品种法。
1.1 品种法的概念。
品种法啊,那可是成本核算里挺基础的一种方法呢。
简单来说,就是按照产品的品种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
就像种庄稼,不同品种的作物,咱们得分开算成本,是一个道理。
比如说一家生产皮鞋的工厂,有男鞋、女鞋这两个大品种,那就可以用品种法分别核算男鞋和女鞋的成本。
1.2 品种法的适用范围。
这品种法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企业。
啥叫大量大批单步骤呢?就像挖煤,一挖出来就完事儿了,不用经过复杂的多道工序。
还有一些小型的面粉厂,把小麦磨成面粉,也是比较简单的过程,用品种法核算成本就很合适。
这种企业生产过程相对简单,产品品种也不是特别繁杂,用品种法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刚刚好。
二、分批法。
2.1 分批法的概念。
分批法呢,就是按照产品的批别来计算成本。
这就好比订做衣服,一批一批的订单,每一批的成本都得单独算。
比如说有个服装厂,接了学校的校服订单,每个学校的校服款式、数量可能都不一样,这就是不同的批次,得分别核算成本。
每一批产品从投料开始,到完工交货,整个过程的成本都归集到这一批次里。
2.2 分批法的适用范围。
分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
像那些搞定制生产的企业,比如定制家具厂,客户要求千奇百怪,每个订单都有独特的要求,就得用分批法。
还有造船业,一艘船一个样,不可能跟流水线上的产品似的,所以分批法在这种情况下就大显身手了。
这就像因材施教一样,不同的订单就像不同的学生,得用适合的方法来核算成本。
2.3 分批法的特点。
分批法的成本计算期是不固定的,它和产品的生产周期是一致的。
这就好比火车的车次,什么时候出发,什么时候到达,这个周期就是计算成本的周期。
不像有些方法是固定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计算成本。
而且,一般情况下,不存在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的问题,因为一批产品要么都完工了,要么都没完工,就像一个锅里的饺子,要么都熟了,要么都还在煮着。
三、分步法。
3.1 分步法的概念。
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也称作成本核算制度,是企业用于确定产品成本的一套系统规则和方法。
其主要功能是全面、准确地计量和分类产品成本,进而提供给企业管理者作出正确决策的基础信息。
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控制、利润管理和决策分析等方面。
下面将从概念、内容、建立过程以及应用等方面对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一、概念二、内容1.成本核算的原则。
包括费用核算的基本原则、成本确定的基本原则和估价核算的基本原则等。
2.成本核算的方法。
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分配方法、成本计算方法等。
3.成本核算的程序。
包括成本收集、记录以及成本计算等程序。
4.成本核算的要求。
包括成本核算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时效性等要求。
三、建立过程建立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明确目标。
确定建立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目标和任务,明确核算的内容和范围。
2.收集资料。
收集与产品成本核算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包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3.制定政策。
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和目标,制定成本核算的政策和标准,明确计算成本的方法和程序。
4.确定成本计算方法。
根据产品的生产工艺和特点,确定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计算方法。
5.实施与监督。
根据制定的政策和方法,进行成本核算的具体实施,并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四、应用1.成本控制。
通过产品成本核算,企业能够及时了解产品的成本构成和变动情况,进而采取措施进行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利润管理。
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为企业提供了准确的成本信息和利润信息,使企业能够对利润进行合理分析和管理。
3.决策分析。
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提供了产品成本和利润等关键信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决策的依据,使其能够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4.经营评价。
通过产品成本核算,企业能够对经营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不足,提高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益。
产品成本核算的方法
产品成本核算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计算和记录每个产品所涉及到的所有成本,以便更加科学地把握产品成本,优化企业管理,最终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产品成本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基本工作。
以下是常见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
1. 直接成本法
直接成本法是最简单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也被称为完全成本法。
该法是指将每个产品的直接原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计算在内,计算出每个产品的成本。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小企业和少量生产的企业。
2. 加权平均成本法
加权平均成本法是指将所有产品的成本合并起来计算平均成本。
每个产品的成本等于加权平均成本与生产数量的乘积。
这种方法适用于批量生产的企业,可以更好地反映每个产品的实际成本。
3. 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是指根据预定的标准成本计算每个产品的成本。
标准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成本。
企业可以制定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比较来反映成本的差异,进而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
4. 吸收成本法
吸收成本法是指将所有企业开支和支出分摊到生产的各项产品中,计算每个产品的成本。
分配方法包括直接分配法、分配比例法和分配因素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规模的企业,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真实的成本。
总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
同时,企业也应加强成本控制和管理,不断优化各项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产品成本核算方法1.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是最简单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只有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的情况。
直接成本法通过累计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计算出每个产品的直接成本,并将间接费用以一定的方式分摊到产品成本中。
2.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存在多个作业环节、每个作业环节需进行一定加工的情况。
该方法通过确定作业成本驱动因素(如直接人工时间、直接材料消耗等),计算每个作业环节的成本,并将间接费用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各个作业环节中。
3.部门成本法部门成本法适用于企业内部存在多个部门,每个部门对产品的加工进行一定的贡献。
该方法通过将各个部门的直接成本和间接费用进行分配,计算出每个部门对产品的成本贡献,再进行总成本的计算。
4.ABC成本法ABC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是一种基于活动的成本核算方法。
该方法通过识别和分析生产过程中的活动,并将活动的成本按照活动驱动因子(如工时、产品数量等)进行分配,计算出各个产品的成本。
ABC成本法相对于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更能准确地反映产品的真实成本,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定价和成本控制。
5.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通过制定标准成本,对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和分析的方法。
该方法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成本量化为标准成本,并对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差异的原因,从而帮助企业找出成本控制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在使用这些产品成本核算方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计算成本时要充分考虑不同产品、不同阶段和不同部门之间的差异,避免简单粗暴地等比例分配成本。
2.对于不同的产品,应该根据其生产过程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成本核算方法,以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应该与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管理需求相匹配,同时考虑成本核算的成本和效益。
4.成本核算结果应该定期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产品成本核算和管理制度一、产品成本核算1.直接材料成本核算:直接材料成本是指可以直接跟产品相关联的原材料成本。
核算过程主要包括材料采购、材料入库、材料发放和材料结算等环节。
通过建立完善的材料管理制度,做到材料采购严格按照质量和数量验收,材料入库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并及时录入库存系统。
在材料发放环节,要进行严格的材料领用记录和核算,确保材料成本能够准确地分配到每一个产品上。
2.直接人工成本核算:直接人工成本是指与产品直接相关联的人工成本,包括直接工资、福利费等。
核算过程主要包括人工计件、制定工资标准、核定工资和工资结算等环节。
在人工计件环节,需要明确每个工序所需的工时和工资标准,并对工人进行工时记录。
在工资结算环节,需要根据工时记录和工资标准进行工资计算,并进行工资发放和核算。
3.制造费用核算:制造费用是指产品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的费用,包括生产设备折旧费、燃料动力费、厂房租金、制造管理人员工资等。
核算过程主要包括制定制造费用标准、费用分摊和费用核算等环节。
在制定制造费用标准时,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每个费用项的标准和分摊基础。
在费用分摊环节,需要根据产品的生产量和成本分配基础进行费用分摊,将制造费用合理地分配到每一个产品上。
在费用核算环节,需要对分摊后的费用进行核算和汇总,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产品成本管理制度产品成本管理制度是指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保证产品成本能够得到有效地控制和管理。
产品成本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计划制度: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制定年度、季度和月度的成本计划,明确各项成本的预算和控制目标。
在制定成本计划时,应综合考虑市场需求、竞争环境和企业自身的经营实际情况,确保成本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成本控制制度:建立适应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成本控制制度,通过制定考核指标、实施成本控制措施等,对各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在成本控制制度中,应设置成本控制责任制,明确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在成本控制中的责任和权限,形成分工合作的成本控制机制。
产品成本核算公式一、引言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产品成本核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准确计算产品成本,企业可以了解到产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各个环节的费用分摊情况,从而帮助企业进行决策和优化资源配置。
本文将介绍产品成本核算的公式及其意义。
产品成本核算公式是用来计算产品成本的数学表达式。
一般来说,产品成本由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三部分组成。
以下是产品成本核算的公式:产品成本 = 直接材料成本 + 直接人工成本 + 制造费用1. 直接材料成本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用于产品制造过程中直接与产品相关的材料的成本。
它包括原材料的购买成本、运输成本以及存储成本等。
直接材料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直接材料成本 = 原材料购买成本 + 运输成本 + 存储成本2. 直接人工成本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参与产品制造过程的员工的薪资和福利费用。
直接人工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直接人工成本 = 直接人工工资 + 直接人工福利费用3. 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是指除了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之外,其他与产品制造过程相关的费用,如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以及其他制造费用等。
制造费用的计算公式如下:制造费用 = 间接材料成本 + 间接人工成本 + 其他制造费用三、产品成本核算的意义产品成本核算的意义在于帮助企业了解产品的真实成本,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具体来说,产品成本核算可以帮助企业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产品定价通过准确计算产品成本,企业可以确定合理的产品售价。
产品成本核算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到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避免价格过低导致亏损,或者价格过高导致销售困难。
2. 优化生产过程产品成本核算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到各个生产环节的费用分摊情况。
通过分析各个环节的成本,企业可以找到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浪费,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
3. 资源配置产品成本核算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到各个环节的费用分布情况。
通过了解各个环节的成本占比,企业可以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产品成本核算方法
产品成本核算方法是指确定和分配产品成本的方法。
根据不同的产品成本特点和管理需要,有多种成本核算方法可供选择。
1. 全成本法:全成本法是一种将所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都包含在产品成本中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分配比较固定的产品。
2. 可变成本法:可变成本法是指只将可变成本(即随产品数量变化的成本)计入产品成本。
固定成本则单独计入期间费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产品成本结构比较复杂,固定成本相对较高的产品。
3. 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是指只将直接与产品相关的成本计入产品成本,间接成本则单独计入期间费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直接成本明确,间接成本难以具体分配的产品。
4. 过程成本法:过程成本法是一种按照生产过程阶段将成本分配到产品上的方法。
通过将产生的成本按照不同的生产阶段分摊到各个产品上,实现逐步完善产品成本的统计与核算。
5. 活动基础成本法:活动基础成本法是一种以活动为基础的成本核算方法,通过将成本与活动相关联,通过活动驱动产品成本的分配。
以上仅是常见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实际应用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管理需求进行选择和适应。
产品成本核算流程一、成本要素的确定与分配1.原材料成本的确定:根据企业所采购的原材料种类和数量,结合单价计算得出原材料的成本。
2.直接人工成本的确定:根据工人的工时和工资水平计算得出直接人工的成本。
3.制造费用的确定:包括间接人工成本、制造业务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等,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分配相应制造费用。
4.分配成本:根据不同产品的生产量进行成本分配,确定每个产品所占用的成本。
二、成本核算方法选择1.作业成本法:按照不同工作中心或成本池进行成本核算,主要适用于生产环节独立的产品。
2.过程成本法:按照生产过程或部门进行成本核算,主要适用于生产过程复杂、取得的成本大部分是间接成本的产品。
3.标准成本法:将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对比,计算实际成本偏离预算成本的程度,以评估企业的成本控制状况。
三、成本记录1.成本要素记录:将原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成本要素记录在成本账户中。
2.辅助成本记录: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记录在制品、半成品和成品等辅助账户中。
3.间接成本的分配:根据不同的成本分配基础,将间接成本分配到产品或生产过程中。
四、成本核算报表的编制1.成本清单:列出每个产品所包含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细项。
2.成本计算单元表:将每个产品的成本进行详细计算,包括各种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3.成本分析表:对不同产品的成本进行分析,比较各项成本的变动情况,分析成本控制的效果。
五、成本分析与控制1.成本偏差分析:通过对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之间的偏差进行分析,找出成本超支或节约的原因。
2.成本控制措施:根据成本偏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避免成本超支和提高成本效益。
3.成本效益评估:根据成本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对成本控制的效益进行评估,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通过以上流程的实施,企业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产品成本的构成和变动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成本控制措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产品成本的核算方法
产品成本的核算方法:
① 收集并整理所有与生产活动相关的财务记录包括原材料采购人工工资制造费用等确保数据完整准确无遗漏;
② 根据会计准则将全部成本分为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两大类前者可以直接追溯到具体产品上后者则需按一定比例分配给所有生产批次;
③ 对于直接材料费用需记录每次进货数量单价以及实际消耗量注意区分正常损耗与非正常浪费情况合理计入成本;
④ 直接人工成本计算时不仅要考虑工人工资还需加上社会保险福利等附加支出并且按照工人参与生产的产品种类分摊;
⑤ 制造费用涵盖范围广泛从厂房租金水电费到生产设备折旧维修费都属于此类开支需根据受益对象合理分配计入产品成本;
⑥ 在确定了各项具体成本项目后运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如标准成本制度变动成本制度等来归集并分配这些成本给各个产品;
⑦ 对于多步骤生产流程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可以更清晰地反映各个加工环节中发生的成本便于追踪与控制;
⑧ 分批法适合订单式生产模式下每一批次的产品都有自己独特的成本构成需要单独记录与核算;
⑨ 作业成本法强调根据不同业务活动消耗资源的情况来分配间接费用这种方法能更准确地反映实际成本消耗情况;
⑩ 在完成初步成本计算后还需进行差异分析找出实际成本与
预算成本之间的差距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⑪ 定期编制成本报表向管理层汇报各产品线成本状况为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也便于与同行业其他企业进行比较分析;
⑫ 最后持续优化成本管理体系引入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如ERP系统提高数据处理效率确保成本信息及时准确可用。
约当产量比例法约当产量比例法计算公式如下: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月末在产品结存产量×在产品完工百分比费用分配率=(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完工产品产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完工产品总成本=完工产品产量×费用分配率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费用分配率约当产量法下,应分别产品成本项目计算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根据不同的约当产量分配不同成本项目的费用。
企业生产产品所耗用的原材料有可能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入的,这时,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都视同完工程度为100%的产品,约当产量即是完工产品数量与月末在产品数量之和。
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必须正确计算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而在产品约当产量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在产品完工程度的测定,测定在产品完工程度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平均计算完工率,即一律按50%作为各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程度。
另一种是各工序分别测算完工率。
可以按照各工序的累计工时定额占完工产品工时定额的比率计算,事前确定各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
计算公式如下:某工序在产品完工率=(前面各工序工时定额之和+本工序工时定额×50%)/产品工时定额式中,本工序工时定额之所以乘以50%,是因为该工序中各件在产品的完工程度不同,为简化完工率的测算工作,在本工序一律按平均完工率50%计算。
在产品在上一道工序转入下一道工序时,因为上一道工序已完工,所以前面各工序的工时定额应按100%计算。
如果原材料费用不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而是随着生产进度陆续投料,原材料费用按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时,应按每一工序的原材料消耗定额分别计算在产品的完工率(或投料率)。
约当产量法是根据月末在产品盘点的数量用技术测定,定额工时消耗或凭借经验估计,确定它们的完工程度,再按完工程度,将在产品折合成产品的数量,然后将产品应计算的全部生产费用,按完工产品数量和在产品约当量进行计算,求出单位成本、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
产品成本核算的概念简介产品成本核算是指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对产品的各项成本进行计算和核算的过程。
它是企业进行决策、评估和控制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产品成本进行科学、准确和全面的核算,企业能够更好地掌握产品的生产成本、经营效益和盈利情况,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成本的概念成本是企业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所有支出的总和。
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个方面。
1.1 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与产品的生产过程相关联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费用成本等。
•原材料成本:原材料成本是指产品生产所使用的直接材料的购买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工人的工资、福利待遇等直接支出。
•直接费用成本:直接费用成本是指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的费用,如工装费、包装费等。
1.2 间接成本间接成本是指无法直接与产品的生产过程相关联的成本,无法直接追溯到具体的产品上,只能以某种方式进行间接核算和分摊。
间接成本包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是指与企业的生产制造活动相关的成本,如厂房租金、电费、机械设备折旧费等。
•管理费用:管理费用是指与企业管理活动相关的成本,如管理人员薪酬、办公用品费用等。
•财务费用:财务费用是指与企业财务活动相关的成本,如利息、手续费等。
2. 产品成本核算的意义产品成本核算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决策依据产品成本核算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通过准确地核算产品成本,企业能够分析不同产品的成本构成,找出成本较高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同时,产品成本核算还能为企业制定合理的价格、推行差异化营销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提高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
2.2 营运管理产品成本核算是企业有效管理成本的基础。
通过对产品成本的核算和分析,企业能够了解产品的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对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生产设备等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1.传统成本核算法传统成本核算法是一种计算产品成本的传统方法,根据不同类型的成本通过加权平均或者目标成本法来核算产品成本。
这种方法主要的优点是简单明了,易于操作,适合于一些简单的生产模式,如单一产品生产。
但是,传统成本核算法对于复杂的多种产品生产往往计算不准确,并且对于不同产品成本的区分不够精确。
2.标准成本核算法标准成本核算法是通过设定标准成本,然后根据实际生产情况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来核算产品成本。
这种方法具有定性准确,适应性强的优点。
在标准成本计划中,预先设定了产品的各项成本指标,根据这些指标,可以比较实际情况与计划有多大的差距,从而找出问题并加以改进,提高企业运作的效率。
3.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是以直接成本为核算目标,将直接材料费用和直接人工费用加到产品成本中,以此来计算产品的制造成本。
这种方法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具体核算每一种产品的直接材料使用和直接人工工时,并将这些费用直接分摊到相应产品上,从而准确地计算出每个产品的成本。
4.间接成本法间接成本法是将间接费用通过核算基数按比例分配到产品成本上,以此来计算产品的制造成本。
间接成本包括企业的一些通用费用,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这些费用无法直接与其中一产品进行对应。
通过设定适当的核算基数,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将这些费用分配到每个产品上,从而计算出产品的成本。
5.活动成本法综上所述,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
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核算方法,并根据需要灵活运用。
通过合理的产品成本核算,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握每个产品的成本情况,从而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提高运营效率。
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完整版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是一套用于计算和核算企业产品成本的体系和方法。
它通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成本进行收集、分配和归集,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帮助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定价和经营决策。
下面将详细介绍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完整内容。
一、适用范围:产品成本核算制度适用于各类生产型企业,包括制造业、加工业、纺织业、建筑业等。
不同的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细化,以满足自身的需求。
二、成本分类:1.直接材料成本:指用于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材料的成本,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包装材料等。
2.直接人工成本:指直接参与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用于产品的工人工资、福利、奖金等相关费用。
3.制造费用:指用于产品生产过程中间接费用的成本,包括生产设备折旧、管理人员工资、工厂租金等。
4.间接材料成本:指产品生产过程中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材料的成本,包括清洁用品、办公耗材等。
5.间接人工成本:指产品生产过程中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人员的相关费用,包括工人的福利费用、培训费用等。
6.销售费用:指用于产品销售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包括市场推广费用、销售人员工资等。
7.管理费用:指用于企业管理活动的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用等。
三、成本计算方法:1.直接成本法:按照产品的实际成本直接计算产品成本,适用于生产成本能够明确计算的生产过程。
2.间接成本法:按照间接费用的比例或者随机分配的方法计算产品成本,适用于一部分生产成本无法直接与产品相关联的生产过程。
3.作业成本法:按照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作业环节,分别计算对应的成本,并累计到产品成本。
4.批次成本法:按照生产批次进行成本核算,将一批产品的相关成本计算后,再按照产品数量进行平均分摊。
四、核算流程:1.成本收集:收集各项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的相关信息,包括发票、工资单、费用报销单等。
2.成本分配:按照成本分类的要求,将各项成本进行适当的分配,确保每个成本项目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摊到不同的产品上。
产品成本核算基本方法1.1 什么是产品成本核算。
产品成本核算啊,就是要算出生产产品到底花了多少钱。
这就好比咱居家过日子,得知道买米买菜、水电煤气这些开销一共是多少。
企业生产产品呢,涉及到原材料、人工、设备这些方面的花费,把这些都算清楚了,才知道这个产品成本是多少。
这可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大事儿,就像一个家庭主妇要把家庭收支算明白一样重要。
1.2 重要性。
为啥产品成本核算这么重要呢?这就跟打仗要知道自己有多少粮草一样。
企业要是不清楚产品成本,那定价就没谱儿了。
定高了,产品卖不出去,就像拿着金碗要饭,没人理你;定低了,自己亏得底儿朝天,那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而且,成本核算清楚了,企业才能知道哪些地方可以节省开支,哪些地方还能再改进,这就好比给企业的发展找到了指南针。
2.1 品种法。
品种法就比较直接,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产品。
比如说生产馒头,这就是个相对简单的单步骤生产,就可以用品种法。
把做馒头用到的面粉、酵母、水这些原材料的成本,加上做馒头工人的工资,还有蒸馒头设备的折旧这些成本,一股脑儿加起来,再除以生产出来的馒头数量,每个馒头的成本就出来了。
这方法简单明了,就像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直白。
2.2 分批法。
分批法就不一样了,它是按照产品的批别来计算成本的。
比如说服装厂,接到了一批做校服的订单,这一批校服就可以单独算成本。
从布料的采购、裁剪师傅的工钱,到缝纫机等设备为这一批校服的损耗,都单独计算。
这就好比因材施教,每一批产品都有自己的成本账,互不干扰。
这种方法适合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就像定制家具的小作坊,每个订单都有自己的特色,成本自然要分开算。
2.3 分步法。
分步法相对复杂一些,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产品。
比如说汽车制造,从生产零部件,到组装成整车,这是好几个步骤。
那就得先把每个步骤的成本算清楚,像生产发动机、车身、轮胎这些部件各自的成本,然后再汇总起来算整车的成本。
这就像盖大楼,一层一层地把成本算清楚,最后汇总出整栋楼的成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产品成本核算方法计算公式一、产品成本核算方法的基本概念产品成本核算是指根据一定的方法和原则,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分类、计量和核算,以确定产品的成本。
产品成本核算是企业决策、经营管理和财务分析的重要依据,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1. 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是指将与产品直接相关的费用,如原材料费、直接人工费等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耗用的成本较为明确的情况,适用于小批量生产和特殊定制产品。
2. 间接成本法间接成本法是指将不能直接与产品相关的费用,如生产设备折旧费、厂房租金等按一定的分配基础分配到各个产品上。
这种方法适用于产品生产过程中间接费用较多、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个产品的情况,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和标准化产品。
3. 综合成本法综合成本法是指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相结合,综合计算产品的成本。
这种方法综合考虑了产品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了产品的成本情况。
三、如何计算产品成本产品成本的计算一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成本。
1. 直接材料成本的计算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原材料的成本。
计算直接材料成本的方法是将使用的原材料数量乘以单位原材料价格,得到直接材料成本。
2. 直接人工成本的计算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人工费用。
计算直接人工成本的方法是将直接人工的工时乘以单位工时的人工费用,得到直接人工成本。
3. 制造费用成本的计算制造费用成本是指除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外,用于产品生产的其他费用。
计算制造费用成本的方法是将各项制造费用进行分类、计量和核算,将其总和作为制造费用成本。
四、总结产品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包括直接成本法、间接成本法和综合成本法,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核算。
计算产品成本需要考虑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成本,通过准确计算产品成本,可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1.总逻辑图及相关T-code:
备注:我们这里不用CO01创建,而是用一种更复杂的更具外部需求,从而产生的产量估计来创建(这是一种更复杂的方式,掌握了这种,CO01的方式创建就更不是问题了)。
1)标准成本=标准价格*标准量,即根据(物料主数据上的标准价格S)*(BOM上的物料数量)。
一般而言我们是通过CK24发布出来,即我们在物料主数据成本视图2看到的就是标准价格S。
2)目标成本=标准价格*实际量,即通过CO11N报工后的工时得到,如果你的目标成本有误,那么一定要去查下是否没有报工。
3)实际成本=实际价格*实际量,因为采用标准价格,所以系统本身并没有实际价格,用
KO88||CO88结算成本后会产生差异,而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差异
4)计划成本=计划价格*计划数量+作业价格*计划数量,计划成本为计划产量*计划生产变式中定义的价格,计划成本同目标成本的差别是:目标成本是成本控制的需要,计划成本是企业预算和全面成本控制的需要,计划成本的核算时间为:计划订单产生时,当你保存订单时已计划成本会自动计算,如果你做出的更改与成本核算有关,则在你保存订单时,会重新计算已计划的成本。
5)生产订单中实际成本计算如下:
直接材料成本:是为生产订单直接领用的物料成本,等于本张订单领用的物料无量*此物料主数据中的价格,数据来自于MM模块
直接人工费:等于本张订单消耗的实际工时*本产品的单位工时人工费率,实际工时在订单确认时输入,单位小时人工费来自于作业价格,通过工艺路线中的工作中心计算得出,其贷方为对应的成本中心
制造费用=本张订单消耗的实际工时*本产品的单位小时制造费率,实际工时在订单确认时输入,单位小时制造费率来自于作业价格,通过工艺路线的工作中心得出,其贷方为对应的成本中心。
6)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对比计算差异,以便进行成本控制
7)假定下面的场景
1. 成品A下面需要两个组件B(2个)、C(3个);
2. 原材料B的成本视图有三个价格:标准价格-2元;计划价格-1.5元;移动平均价-2.2元;
3. 原材料C的成本视图也有三个价格:标准价格-3元;计划价格-2.6元;移动平均价-2.5元;注:根据核算变式中定义的存取顺序取价
4. 成本中心对应的价格为:人工-3元/H; 机器-2元/H (KP26中的价格-计划作业价格)
5. 工艺路线数据(只有一道工序):人工-0.5小时;机器-0.6小时;
6 .有生产订单要生成成品A 50件;
7. 月末成本中心分割、价格计算、生产订单价格重估后
成本中心实际价格为:人工-6元/H; 机器-5元/H,实际工时人工0.2 机器0.3
8. 入库数量为20件
标准成本= 50_ * ( 2*2+3*3 +0.5*3 +0.6*2) 这里标准成本的核算变式PPC1是取原材料的标准价
计划成本= 50*( 2*1.5+3*2.6 +0.5*3 +0.6*2) 这里订单核算变式PPP1取的是原材料的计划价,这里可能修改订单组件
目标成本= 20*( 2*2+3*3 +0.2*3 +0.3*2)
实际成本= 20*( 2*2.2+3*2.5 +0.2*6 +0.3*5) 这里数量和价格都是实际数,原材料取价根据PPP2里面定义的取数逻辑。
A.生产成本通过分配、分摊循环(这些循环由人工自行定义),按分配分配循环中设定的标准将成本分配分摊至各生产订单(订单也由人工预先设定,如用什么原料及取数公式等),由生产订单运行后结算出该订单生产的半成品和产成品的成本。
其中,半成品和产成品按物料统计成本,分为标准成本和成本差异两部分。
成本差异是物料形成的前些步骤层层结转后形成的。
B.过量或吸收不足,是指将各成本分配分摊至订单时,没有分配完毕,尚有剩余未分配成本(吸收不足);分配过多,导致分配后结余为负数(过量)。
2.生产订单实际成本
3.成产订单成本流的FI,CO凭证
4.成本核算流程1)MM01新建物料
回车
保存
2)CS01创建BOM
回车
备注:让我们来看下表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基数是1000件,也就是说1000件10006841需要要的物料是BOM 中所显示的值
返回
保存
3)C201创建主配方
回车
切到工序
回车
勾选即可
如上,根据需要输入值
保存
4)CK11N进行价格估算
备注:这里的成本核算批量要和MM01中的批量一致,这里要填1 回车
更改日期
回车
可以看到各个成本要素的值
5)CK24标记和发布价格
执行
返回,切换到标记
执行
保存
6)MM03查看10006941的标准价格
回车
回车
可见发布成功,价格已经更新
7)阶段解释
以上是物料创建和价格估算的过程,下面我们就可以创建生产订单了
创建生产订单的前提是价格估算已经完成和发布,即MM03中可以看到标准价格,创建生
产订单有两种方法
A .COR1:这种方法很简单和直接,我们这里就不做描述
B .MRP驱动:这种方法有助于我们理解SAP的MPS过程,我们就以此为例8)MD61创建独立需求计划
备注:要想使MD61生效,必须在MM01创建物料的时候在MRP3做如下设置
回车
上面是初始屏幕,下面创建需求计划
保存
9)MD04物料需求清单
回车
备注:
第一行可见现在的库存为0
第二行可见所需要的安全库存为10
第三行-第五行是我们MD61创建的需求计划点第三行前面的元素的细节按钮
这个按库存生产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策略,我们MM02更改掉其策略组
如上,已将其改为按订单生产
10)MD02运行物料需求计划
回车
报错
原因是物料类型与MRP类型不匹配
将MRP1中的批量大小改为EX-直接按批量订货就行了回车
无视警告
进去后检查无误保存
以上是保存后弹出的信息
11)MD04查看物料需求清单
可以看到MD02已经运行成功了
点05.24前面的图标
点‘流程订单’
&
输入类型
回车
保存
12)COR2下达流程订单
点下达
保存
13)MB1A发料
新项目
保存
保存或者:
确认
这里也可以改变数量14)CORK报工
回车
保存
14)MIGO收货
回车
选择库存地点和勾选‘项目确定’保存
15)COR2技术实现
如图是路径,点‘技术实现’
可以看到多了个状态‘TECO’
备注:技术实现是PP的最后一步,剩下的就是FICO的事情
16)KSS2作业分割
执行
16)KKS2计算差异
勾选
执行
17)KO88结算订单
执行
点击明细列表
17)COR3分析最终结果
回车
点分析
可以看到最终的结果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