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讲稿
- 格式:ppt
- 大小:1.20 MB
- 文档页数:46
16.琵琶行(并序)·课文精讲1 .文本全解。
(1) 作者与写作背景简介。
白居易(772 — 846) ,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土、醉吟先生,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原籍太原( 今属山西) ,祖上迁居下邦( 今陕西渭南) 。
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县( 今河南新郑县) 。
贞元十六年(800) 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后任翰林学士、左拾遗。
元和十年(815) ,因上书请求急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为执政者所恶,贬江州司马。
后历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官终刑部尚书。
晚年闲居洛阳,因与香山僧如满结香火社,白衣鸠仗,世称白香山。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受杜甫《兵车行》等“即事名篇”的启发,创为新乐府。
一生留下近3000 篇诗作,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
早年自编诗集,把自己的诗作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
讽喻诗多为早年所作,以《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广泛而深刻地反映并批判现实。
感伤诗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至今脍炙人口。
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易明畅,相传老妪能解论者或以“浅俗”贬其诗。
其诗质量不高者为数不少,但其佳作亦大量存在。
该诗写于元和十一年秋,白居易贬官江州的第二年。
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刺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认为这是“国辱”,首先上书请求捕贼。
当时他的官职是赞善大夫,权贵们便指责他不应越职奏事,又诬蔑说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作赏花诗、新井诗,有伤名教。
白居易于是被贬江州司马。
其实他得罪的真正原因,是他写的那些针砭时政的政治讽喻诗,早已引起权贵们的嫉恨。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这次打击给白居易的心灵留下很深的创伤,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使他很快体验到了社会的残酷和世态的炎凉。
诗人那压抑已久的感情便像开了闸的河水,一起倾泻而出。
(2) 基本解读。
此诗是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与《长恨歌》同为白居易诗作中最为人称道的名篇。
琵琶行朗诵串词
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共同欣赏一首美妙的诗歌,它就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
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精妙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现在,请让我们一起跟随朗诵者的声音,穿越时空的隧道,感受那千年的琵琶之声,领略那无尽的风华绝代。
现在,请欣赏《琵琶行》朗诵表演。
(朗诵表演结束后)
感谢各位的精彩演出,让我们再次为《琵琶行》的魅力所折服。
这首诗以琵琶为主线,将情感与音乐融为一体,展现出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它不仅是一首写音乐的诗,更是一首写人生、写情感的诗。
愿我们都能在这美妙的诗歌中,找到自己的心声,感受那份深深的情感。
谢谢大家!。
白居易琵琶行教案白居易琵琶行教案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居易琵琶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白居易琵琶行教案1第1课时一、写作背景二、整体感知1、听朗读录音,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贾(gǔ)恬(tián)谪(zhé)思(sì)霓裳(cháng)六幺(yāo)嘈嘈(cáo)间(jiān)关虾(há)蟆(má)名属(zhǔ)教坊(fāng)绡(xiāo)钿(diàn)篦(bì)呕(ōu)哑(yā)嘲(zhāo)哳(zhā)2、学生默读全诗,然后用一句话概括名段内容。
第一段写浔阳江头夜送客;第二段写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三段写江心自诉身世苦;第四段写同病相怜感慨多;第五段写重闻琵琶青衫湿。
三、讲析小序1、学生口译小序,教师提示注意以下词句。
左迁:贬官降职。
古代以右为尊,以左为卑,所以把贬官降职叫"左迁"。
铮铮然有京都声:音调清脆动听,有京都流行乐曲的声调。
铮铮,金属相击声,这里形容弦声清脆。
倡女:"倡"通"娼"。
这里指歌妓。
命酒:吩咐摆酒席。
命,动词,叫,吩咐,命令。
酒,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
憔悴:脸色黄瘦。
转徙:不断转换地方,迁移居处。
恬然自安:心境平静,自觉安适。
恬然,平静坦荡地。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这天晚上才感觉到有被贬的不愉快的意味。
谪,降职外调。
因为长句:就写了一首长诗。
因,连词,于是,就。
为,写,作。
长句,指七言诗。
凡六百一十六言:共计六百一十六个字。
凡,共计。
言,字。
命曰:命,动词,取名,叫它。
2、请学生概述小序的内容及作用。
明确: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
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和作者的心情。
《琵琶行(并序)》说课稿《琵琶行(并序)》说课稿(通用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琵琶行(并序)》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琵琶行(并序)》说课稿篇1说课程:《琵琶行》是一首抒情性、叙事性都很强的诗歌,语言形象生动,抒情真挚细腻。
作者着力描写了琵琶女精湛的演奏技艺,并把音乐与琵琶女的身世、作者坎坷的仕途生活融合在了一起,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据此,本课应着重突出作品中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应重点分析对琵琶女演奏技艺的描绘。
而第二个重点也理应成为本课的难点。
在本单元后所附的《其它背诵篇章》中有一首《李凭箜篌引》,可与本诗相对照阅读理解。
说学情:学生属于涉世未深的少年,对于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可能不够深透;但学生对于音乐,可谓是情有独钟。
但听音乐、欣赏音乐与描写音乐是两码事,所以第二个重点是颇有难度的。
所以,本节课致在使学生赏析并学习描写音乐的方法。
而两个班的学生自学精神都较好,上课主动性较强,所以如果诱导得法,学生还是能够解决这个难题的。
至于诗中的疑难词句,学生已经过了较充分的预习,故而不用花费太多时间。
说设计理念:诱思探究理论强调“教学系统的主体是惟一的,那就是学生”,教师应善于运用自己的认知结构,在与学生一起开发、创造课程的过程中,启发诱导学生通过探索性的学习,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由教师启发诱导,由学生主动探究,真正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说目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词语,特别是古今异义词;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赏析诗中描写音乐的方法,并学以致用;发展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探究的能力。
说流程:一、导入新课。
播放琵琶曲《汉宫秋月》,要求学生用心倾听,感受曲中的感情。
然后,利用知音传说,引入新课——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将他们联系了起来,于是世上便流传着知音的佳话;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
关于《琵琶行》教案集合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关于《琵琶行》教案集合5篇关于《琵琶行》教案集合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白居易《琵琶行》优质课教案(精选6篇)白居易《琵琶行》优质课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琵琶行》优质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白居易《琵琶行》优质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欣赏并学习本诗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和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
2、培养学明确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培养学明确立足文本运用想象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3、培养学明确的艺术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是重点;2、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结合学明确的自主探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
音乐是人类最崇高的艺术,它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
我国的民族音乐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我们来听几段乐器演奏,看看大家能不能听出各是什么乐器?(古筝《渔舟唱晚》琵琶《琵琶语》二胡《二泉映月》洞箫《乱红》)这些优美的曲调都是由我们的民族乐器演奏出的,音乐是一种高度抽象的艺术,而文学是一种借助语言与文字表现具象的艺术形式。
就其中任何一曲,大家能不能来描绘一下它的声音?可能大家的想象与语言还不足以表现音乐的高妙境界。
但我们的先人却通过诗歌,把音乐的美妙用文字表现了出来。
我们今天要一起品读的便是被清人方扶南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的白居易的《琵琶行》。
二、整体感受。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穿越《诗经》的河流,走过了3000年的曲折岁月。
一提起唐代,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将相,而是才子佳人,在唐朝就有这样一位皇帝,也许他的名字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而这位诗人就是唐朝的一张名片,千百年来,不断地接受一代又一代的诗歌朝圣者。
这位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这首诗是这样的: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琵琶行全文朗诵稿
夜幕降临,江水静静流淌,一轮明月映照在江面上,仿佛一幅梦幻般的画卷。
此时此刻,琵琶声响起,宛如天籁之音,让人陶醉其中。
这琵琶声,究竟从何而来?又诉说着怎样的故事?
白居易笔下的《琵琶行》,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情感的世界。
在这首诗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以及她所经历的悲欢离合。
这不仅是一首写音乐的诗,更是一首关于人生、命运和情感的赞歌。
诗中,白居易巧妙地运用了各种比喻和描绘手法,将琵琶声的千变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样的比喻,既生动形象,又富有感染力,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美妙的音乐之中。
然而,《琵琶行》并不仅仅是一首写音乐的诗。
它更是一面历史的镜子,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和人物命运。
琵琶女曾经的辉煌与现在的落寞,不正是那个时代无数人的命运写照吗?她的琴声,既是她内心的倾诉,也是她对命运的抗争和无奈。
白居易通过琵琶女的遭遇,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我们如何面对命运的起伏和人生的无常?这不仅是一个历史问题,更是一个永恒的哲学问题。
最后,让我们再次回到那美妙的琵琶声中。
这琴声,或许就是白居易为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
它提醒我们,在生活的喧嚣与浮躁中,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命运的风雨中勇往
直前,活出真正的人生价值。
谢谢大家!。
《琵琶行》教案《琵琶行》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琵琶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琵琶行》教案篇1教学目的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引导学生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3、背诵诗歌的第二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1、简介作者,教师补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
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
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
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
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
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
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
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琵琶行》教案15篇《琵琶行》教案1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琵琶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琵琶行》教案1教学目的1、通过琵琶女的不幸遭遇,了解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者的乐伎和艺人们的悲剧命运2、体会作者把琵琶女的遭遇和诗人自己被贬谪的境况联系起来写用意3、体会作者运用生动、恰当、新颖的比喻来描绘音调的高低、强弱变化的艺术手法教学重点、难点诗篇中对音乐形象描写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一、白居易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他生活的年代是唐王朝经历了安史之战由盛转衰的时代。
在这段时期里,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官僚集团互相倾轧,政治非常黑暗。
白居易青少年时代是在战乱和贫困中度过的,这使得他对社会和人民疾苦有着较深的了解。
29岁中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翰林学士,左拾遗,在任左拾遗的三年,白居易从他的正义感和政治上的进取心出发,对时政提出了强烈的批评。
他屡次上书,反对宦官掌兵权,指责皇帝的过失,创作了《秦中吟》、《新乐府》五十首在内的大量讽喻诗,对这段在其政治与文学生涯中最有光彩的历史,直到几年以后白居易还颇为自豪。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的刺客刺死,白居易上书请捕刺客,反而因越职言事而得罪,贬为江州司马。
第二年,他送客浔阳江边,遇上一位弹奏技艺高超的琵琶女。
请她弹奏,听她诉说不的身世,诗人既同情她的飘泊憔悴,又联想到自己的贬谪,悲人自悲,于是写下了这篇传诵千古的《》。
通过这一打击,使他早年的思想理念逐渐动摇,而向佛道思想靠近。
他在庐山东林寺建了草堂,礼佛参禅,越到晚年,他心中受佛教的浸染就越深,最后他闲居洛阳,与香山寺僧人相交,自号香山居士。
七十五岁卒于洛阳。
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琵琶行》并序教案《琵琶行》(并序)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琵琶行》(并序)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琵琶行》并序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白居易及行这种文学体裁;2、领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具体内涵;3、体会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4、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1、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体会诗中的出色音乐描写。
【教学难点】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
【教学准备】录音机、乐曲《春江花月夜》。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音乐是一种无形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
它不像蓝天白云、飞禽走兽、山峰河流那样可视可感。
如何才能把这难以捉摸的音乐用文字表现出来呢?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描写音乐的典范,自唐以来历咏不衰。
今天,我们就一起聆听这美妙的音乐。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了解作者及“行”这种体裁学生阅读相关资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定六位同学依次朗读序文和全诗,每人读一段,并正音。
2、小声播放乐曲《春江花月夜》,教师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3、把握诗歌内容:学生快速默读诗序文和全诗,把彼此对应的部分找出来。
明确:序文的第二句(“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跟诗的第一段对应;第四、五句(“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同诗的第二、三段对应;第六、七句(“予出官二年……命曰《琵琶行》”)跟第四段对应。
四、作业:反复读全诗。
第二课时一、鉴赏诗歌:1、提问:诗中几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明确:诗人三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
第一次暗写,琵琶女没有出场,她的演奏是诗人和他的客人听到的。
第二次明写,琵琶女出场,应诗人邀请而演奏。
第三次仍是明写,但写得简略。
2、赏析琵琶女的第一次演奏(1)学生自由朗读诗的第一段。
(2)学生思考:琵琶女第一次演奏的曲子是什么,文中没有明确交代,同学们能判定出是哪种基调吗?有什么理由?明确:它的基调是悲凉的,理由有二:一是琵琶女在这“绕船明月江水寒”之际,显然是以此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二是它确实打动了“惨将别”中的主客的心,加重了离愁,以致“主人忘归客不发”。
琵琶行说课稿琵琶行说课稿(1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琵琶行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琵琶行说课稿1一.文本分析《琵琶行》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板块“笔落惊风雨”的“诗从肺腑出”专题。
课文写的是诗人被贬江州后,在一次送客途中偶遇琵琶女,通过叙述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和她凄凉身世的自述,表现出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
这篇课文的特点是:全文句式整齐,音韵和美,读来朗朗上口,对琵琶女形象的刻画生动而细腻,对音乐的描摹灵动而优美,极富感染力。
二.学生分析学生需要从《琵琶行》这篇课文中学习诗歌语言的生动和谐以及情感表达的深刻细腻,更需要学习诗人如何通过高超的比喻来描摹音乐的能力。
在认知上,高一学生已初步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基本能自行对本文的字词进行疏通。
在情感上,他们基本具备了对诗歌美好意境的感知力,具有一定的探究古诗词意蕴和情感的兴趣。
学生需要采用诵读体会、合作探究等方法来学习本文。
三.目标阐述知识和能力能说出文中重点实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文言字词的含义。
能阐述作者运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作手法及效果。
能背诵并默写全文。
过程和方法能在把握文章内容结构的过程中运用诵读体会的方法。
能在积累文言字词的过程中运用查阅字典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感受诗人遭贬谪后借琵琶女所表现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叹和沉郁压抑的悲凉心境。
教学重点能阐述作者运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作手法及效果。
教学难点能感受诗人遭贬谪后借琵琶女所表现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叹和沉郁压抑的悲凉心境。
四.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教师说以下导入语:在我们的生活中,音乐是人们倾诉内心、表达情感的必备手段,请问大家,有没有这样一段音乐,曾经触动了你敏感的内心,让你为之潸然泪下?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琵琶女,她用一首琵琶曲,弹出了一位大诗人的眼泪,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琵琶行》教案《琵琶行》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琵琶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琵琶行》教案篇1教学目标:体会诗人借琵琶女的遭遇寄托自己深沉的身世之感的用意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辅助:幻灯片开课时间:20xx年3月开课班级:高三(6)班教学过程:1.导入唐宣宗李忱曾写诗赞扬白居易的诗,其中两句是:“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大家能说说这两句诗说的什么意思吗?(注意抓住“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琵琶篇”理解)从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想象《琵琶行》的流传之广,也由此可见它的感染力之强。
那么,《琵琶行》为什么有那么强的感染力呢?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聆听琵琶篇,一起去感受那字里行间蕴涵的强大的情感力量。
2.齐读全诗,再次走进文本。
3.分析:中学语文在线① 教师提问:琵琶篇里说琵琶,全诗一共写了几次听曲?几支曲子各流露出琵琶女什么样的感情?三次:岸上闻曲船上听曲船上再听曲第一次:只写声从水上传来,且极富吸引力,并无特别的情绪流露第二次:“幽愁暗恨”第三次:“凄凄不似向前声”,凄凉② 为什么第二支曲子流露出“幽愁暗恨”的情绪?齐声读第三节,说说你找到的原因是什么。
年轻时色艺双全,受人追捧;年长色衰,门前冷落;委身贾人,独守空船。
教师注意:提醒学生注意琵琶女前后境遇的巨大反差。
③ 听了这支饱含着琵琶女身世之感的曲子,又听了琵琶女的身世倾诉,作者有什么反应?作者为什么要叹息?作者为什么会有“天涯沦落”之感?这种“天涯沦落”之感和琵琶女的境遇到底有什么相似点?(四个问题分步提,学生答出第一个后再问第二个,依次类推)齐读第四节,思考问题。
“我闻此语重唧唧” (落实“唧唧”一词,“唧唧”即叹息)。
“同是天涯沦落人”,琵琶女的身世引起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白居易的身世经历:谪居卧病地僻心苦相似点:都从京城二来,都曾受尽恩宠如今备尝冷落,正所谓:“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行》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琵琶行》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琵琶行》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琵琶行》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琵琶行》是高中新课标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诗的唐朝”里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鉴赏重点:养成诵读涵泳的习惯,记诵有代表性的诗篇及名句;能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理解作品的内容价值,认识唐诗的杰出成就,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自豪感;能感受诗的意境和形象,品味语言,领略作品的表现力,注重审美体验。
通过这一单元学习提高鉴赏评价古诗的能力。
《琵琶行》一诗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叙事长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
它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通篇体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在白居易死后,当时的皇帝唐宣宗写诗悼念:“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说明远在作者逝世前,本诗已经风行全国,很有影响了。
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这是我们鉴赏和学习这课的一个重点。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目标并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欣赏作者以形象比喻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侧面烘托气氛,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
2、情感目标: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
体会诗中的情感和意境,体会作者对琵琶女身世的同情和共鸣,把握人物形象和诗歌社会意义。
3、能力目标:初步学习这种以文字表现音乐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重点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只有传授给学生有效的鉴赏方法,学生才会举一反三,逐步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