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2
第六章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精讲多练”是我们的一个高频词,也是我们的一个总原则。
但“精讲多练”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到底讲多少算“精讲”,练多少算“多练”呢?一般我们说老师讲的部分不超过30%,而练的部分不少于70%,就可以说是做到了“精讲多练”。
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就要注意“怎么讲”和“怎样练”的问题。
讲,只能是提纲挈领地讲,抓关键要领的讲,要讲那些对学生最实惠、最有用的东西,同时又是富有启发性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讲。
“讲”,要迅速地,印象极为深刻地解决“懂”的问题;只要能理解,越少越好,要一语中的,但要做到精讲而不缺。
老师把意义解释得再清楚,使用的限制条件讲得再好,学生也未必能马上会用。
为此就需要我们设计大量的、实用性的练习来让学生事件所学的东西。
对操练感到棘手的教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练不会,一练就烦”。
毫无目的机械性的操练都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产生不了应有的效果。
我们提倡有质量的交际性的操练,即利用各种手段尽量为学生创造一种比较接近实际的交际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某种交际的需求,并使之在模拟交际中产生一种真实的感觉,从而达到交际性的目的。
“练”不要要学生盲目地想句子,老师最好给他一个语境,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老师及时结合学生练习中出现的偏误作出分析,这样,通过反复、整合、重新编码等过程,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掌握并真正学会运用。
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比如教师和学生的素质、所依据的教学法理论、教材的质量和教学管理的总体水平等,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的选择和运用得是否得当,是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因素。
教学方法和技巧运用得好就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时间有限,而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可以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另外,好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自古多种多样,所谓“教无定法”,就是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的教材和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
1.起来: V+起来
Adj+起来
(1)动作或者状态开始、继续
笑起来、唱起来、跳起来、下起来、跑起来、
热起来、冷起来、暖和起来、忙起来
(2)事物由分散到集中
收拾起来、放起来、捆起来、
(3)对某一方面的估计、评价——“……怎么样?”
看起来、做起来、吃起来、穿起来、听起来(4)表示回忆有了结果
想起来、记起来、回忆起来
2.下来: V+起来
Adj+起来
(1)从高的部门到低的部门
发下来、通知下来
(2)固定、停留在某个地方
记下来、写下来、背下来、画下来
(3)从过去延续到现在,不太容易,但已经完成学下来、跑下来
注意:从过去到未来,用“下去”
(4)动作或者状态慢慢开始、继续、变化
瘦下来、平静下来
3.下去: V+起来
Adj+起来
表示继续:读下去、说下去、学下去、玩下去
瘦下去、忙下去
4.出来:V+起来
(1)从无到有,出现、产生结果
想出来、算出来、写出来、
(2)分辨、由隐蔽到暴露
听出来、看出来、
5.过来:V+起来
(1)情况改变
换过来、翻译过来
(2)没有能力做,常用否定式
照顾不过来、数不过来、玩不过来
(3)回到原来、正常的状态,多用于积极的意义改过来、醒过来、明白过来、恢复过来
6.上来:V+起来
(1)接近
跟上来、迎上来
(2)有能力做
回答上来、说上来、
7.上去:V+起来
加上去。
国际汉语教师证面试语法点总结[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国际汉语教师证面试语法点总结语法点总结1.“是”字句:A是B a)表示事物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在等于的句子中,A/B可互换,此外不可互换。
李白是这首诗的作者。
b)表示事物的特征、质料、情况。
孩子是双眼皮。
c)表示事物的存在。
遍地是牛羊。
d)副词,放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表肯定。
重读时表“的确、确实”,不能省略(他的性格是变了。
);不重读时表一般肯定,能省略。
2.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过起vs 来去(13个)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进来,进去,出来,出去,回来,回去,过来,过去,起来3.指示代词a)这、那:这是近指,那是远指,二者并举指代众多的人或事物,是虚指(不图这不图那)b)每、各:是分指,每侧重个体相同的一面,各侧重不同的一面。
某、另:指不确定的人或事物,某是不定指,另是旁指。
4.语气词a)的:表陈述。
b)了:表陈述(树叶黄了。
);表祈使(别说话了。
)c)呢:表陈述(我不辛苦,你才辛苦呢。
);表疑问(去呢还是不去?)d)吧:表疑问(天晴了吧?);表祈使(我们走吧。
)e)吗:表疑问(你去过北京吗?)f)啊:表陈述(他不去呀。
);表祈使(来呀。
);表疑问(谁呀?);表感叹(是他啊!)5.定语标记“的”a)音节上:单音节adj做定一般不加(红花,绿叶)。
单音节n做定一定加(人的性格,花的颜色)。
双音节的adj但中心语是单音节的常加(黄河的水)。
用不用都可以时,讲究音节的调整,看读起来顺不顺口。
b)意义上:表领属,谁的,可加可不加(小明的书包,他姐姐)(定语是代词而中心语是和它有关的人或集体时,可不加)表性质,什么,不加(世界地图,汉语词典)描写说明,怎么样的,加(明亮的双眼)6.多层定语谁的,什么时地,多少,怎样的(动词性短语或主谓短语),什么样的,什么7.补语和宾语的顺序a)动+补+宾+(补):打破砂锅。
拿出书来。
b)动+宾+补+(宾):去昆明两次。
趋向补语The Simple directional Complement难点:一、多数趋向补语意义十分复杂;二、一个动词可以和哪个趋向补语的哪一个意义结合是固定的、有限制的,特别是结果意义,学习者几乎需要逐个记忆。
1.简单趋向补语“来”或“去”放在特定动词后充当补语,表示动作趋向。
1)v.是上、下、进、出、回、过、起咱们过去看看。
(肯定)他在河那边等我们,咱们过桥去吧。
他们上楼去了吗?(一般疑问句)我没有回家去。
(否定)你回不回公司来?(正反疑问句)✓可以不带宾语;带宾语时,必定是处所宾语,放在中间;✓否定形式用“没有”;✓正反疑问句是并列动词的肯定和否定形式。
2)v.是一般动词你带照片来了吗?2.复合趋向补语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过、起”等后边加上简单趋向补语“来”、“去”以后,可以作别的动词的补语,表示动作的方向,构成复合趋向补语,对动作进行具体的描述。
1)v.是一般动词他很快地跑上去了。
老师走进教室去了。
我又买回来一些书和磁带。
/我又买回一些书和磁带来。
小雨从书包里拿出来一盘磁带。
/小雨从书包里拿出一盘磁带来。
可以不带宾语;带处所宾语时,放在中间;带一般名词宾语时,中间和后边都可以。
2)v.是一些本身暗含方向的动词,如:安排、发,报告、交、反映老师:下课后,我会把成绩发下去。
(从上到下)学生:现在就发下来吧。
老师:下课后,请同学们把作业交上来。
(从下到上)学生:我的作业已经交上去了。
上级:我安排下去的事你做好了吗?(从上到下)下级:您安排下来的事我当然做好了。
上级:那么问题报告上来了吗?(从下到上)下级:我们会把问题报告上去的。
3.其他特殊情况一般名词宾语我买来了两斤水果。
/ 我买了两斤水果来。
(简单趋向补语)他们搬进来一张桌子。
/ 他们搬进一张桌子来。
(复合趋向补语)?动作还没有发生晚上朋友聚会,我想带一些巧克力去。
周末妈妈会打电话来。
表示命令或要求我渴死了,快倒水来。
你们搬一张桌子进来。
1. 考试了,老师说:“快,把书都交()!”A 下去B 下来C 上来D 上去考试了,大家都把书交()了。
A 下去B 下来C 上来D 上去2. 你想()办法没有啊?A 出来B 下来C 起来D 上来哦,我想()了,她说过这件事。
A 出来B 下来C 起来D 上来3 .在昨天的比赛里,虽然他的脚受伤了,可是他还是坚持跑()了。
A 出来B 下来C 起来D 下去不管以后遇到多大的困难,我都会坚持学()!A 出来B 下来C 起来D 下去4. 李老师把今天没来上课的学生的名字都记()了。
A 下来B 下去C 出来D上来5. 他把房间打扫干净就住()了。
A 下去B 下来C 起来D 出来这里环境不错,我想一直在这里住()。
A 下去B 下来C 起来D 出来6 .她不相信别人,大家说什么她都听不()。
A 进去B 进来C 出去D起来有什么话你说(),不要自己想心事!A 进去B 进来C 出去D出来7. 天慢慢暗()了,我们快回家吧。
A 下来B 起来C 下去D出来如果天气这么冷(),这些花儿就会死了。
A 下去B 起来C 下来D出来8.妈妈问孩子25+26=?,孩子一下子就算()了。
A 下去B 起来C 下来D出来我看了半天才看()她画的是什么。
A 下去B 起来C 下来D出来9 .刚才天气还好好儿的,突然()。
A 下起雨来B 下起来雨C 下雨起来D下雨出来10. 我听着呢,你继续说()吧。
A 下去B 起来C 下来D出来11.来中国以后,她一下子胖()了。
A 下去B 起来C 下来D出来12.他们()A 回宿舍去了B 回去宿舍了C 宿舍回去了D 回去了宿舍。
汉语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的习得研究一、研究对象趋向补语的语法意义很复杂,刘月华在《实用现代汉语语法》(2001)中把趋向补语的结果意义和状态意义称为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
结果意义不表示方向,而表示动作有结果或达到了目的。
例如“出来”的结果意义表示从无到有,如:床底下藏着一些违禁品,他很怕被搜出来。
状态意义表示动作、状态在时间上的展开、延伸。
例如“起来”的状态意义表示进入一个新的状态,如:大家都笑了起来。
汉语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由于数目繁多、意义虚化等特点而成为外国留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
因此本文想详细地考察留学生习得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的情况。
本文根据《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的安排,把该大纲选取的所有的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排序不分先后):下来A:动作或状态的继续(从过去到现在)。
如:这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个神话故事。
下来B:固定。
如:请把你的姓名和地址写下来。
下来C:某种状态出现并继续发展,往往表示由强到弱或由动到静的变化。
如:回到家后,他的情绪渐渐平静下来。
下去A:动作或状态的继续(从现在到将来)。
如:好传统应该保持下去。
出来A:辨认、识别。
如:我认出来了,那位是王师傅。
出来B:事物或结果的出现或产生。
如:他想出来一个好办法。
出来C:超过。
如:大雨过后,这里的水位比平时高出来很多。
过来A:回到原来的正常的状态。
如:昏迷了半个小时,他才醒过来。
过来B:对数量、范围大的事情能否有能力完成。
如:这么多生词复习不过来。
起来A:从分散到集中的动作取得结果。
如:团结起来力量大。
起来B:开始并继续下去。
如:外边儿下起雨来了。
起来C:回到记忆中来。
如:我想起来了,他是我小学时的同学。
起来D:说话人对事物进行估量或评价。
如: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二、问卷调查本文的被试共九十人。
本文以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101年级(平均学习汉语6个月到1年)、201年级(平均学习汉语1年到2年)、301年级(平均学习汉语2年到3年)为初、中、高三个水平,每个水平三十人。
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的语义解释一、概念及用法解释1、引申。
当我们要表达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但是为了强调这个事实、这个结果,需要进一步来阐述它,此时就可以引入某些词语,使句子更具体、更生动。
比如“他几乎得了肺炎。
”“病得很重。
”“病情严重。
”“他真病得不轻。
”“肺炎发展成了严重的肺炎。
”这里都有引申的意思。
2、转移。
即把要强调的意思从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换句话说,就是把正在发展的一种状态转移到另一种状态或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比如:“大家讨论得很热烈。
”“热烈讨论。
”3、趋向。
与“引申”相反,其意思是:越来越靠近、越来越集中、越来越接近目标等。
比如“他学习十分刻苦。
”“他读书很认真。
”“他努力向上的决心很大。
”这里都含有趋向的意思。
下面我们再举一些例子来加以说明。
4、趋向补语在比较句中是由于比较对象本身有所指,因而比较结构也就具备了趋向性,即由原来比较的结果转向另外一种结果。
比如:“他们读书学习很认真。
”“他们非常刻苦。
”“他们十分努力。
”“他们读书很认真。
”“他们十分刻苦。
”“他们非常努力。
”这样的复合趋向补语,其趋向性往往很容易辨别出来。
二、区别1、两者在表达上有差异。
引申的意思是增添新的内容或事实,转移的意思则是把要表达的意思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2、两者在功能上也有差异。
引申只是增添了内容或事实,没有增添意义,转移却是补充了内容或意义。
比如“她得了肺炎。
”“她病得很重。
”“她病情严重。
”“她真病得不轻。
”“她肺炎发展成了严重的肺炎。
”这里的引申并不是增添了什么新的内容或事实,而是表示新增添的内容或事实在强调上的必要和可能性。
三、应用场合1、引申:这里的“引申”是增添新的内容或事实的意思,如果引申的结果并未改变原意,那么整个句子仍然要表达原来的意思。
如:“她得了肺炎。
”“她病得很重。
”“她病情严重。
”“她真病得不轻。
”“肺炎发展成了严重的肺炎。
”这里的引申指的仅仅是通过描写疾病给人带来痛苦感受的程度,主观上想让听众产生同情之心理,虽然并无什么新的东西被增添进去,依旧还会遵循着先前直陈语气的规律;至于客观效果怎样,倒是次要问题。
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趋向补语是指在句子中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方向、目标、结果等的成分。
在语法上,趋向补语通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类构成,用来补充说明动作或状态的方向、目标、结果等。
除了在语法上的基本用法外,趋向补语还有一些引申用法,本文将对这些引申用法进行探讨。
一、表示结果的趋向补语在句子中,趋向补语可以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结果。
例如:1. 我们努力学习,目的是为了取得好成绩。
2. 他们一直奋斗,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在这两个句子中,“为了取得好成绩”和“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都是表示结果的趋向补语。
它们说明了动作或状态的结果,起到了进一步补充说明的作用。
二、表示方向的趋向补语趋向补语还可以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方向。
例如:1. 他们一路向南,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2. 我们一直往前走,终于看到了那座山。
在这两个句子中,“向南”和“往前走”都是表示方向的趋向补语。
它们说明了动作或状态的方向,起到了进一步补充说明的作用。
三、表示程度的趋向补语趋向补语还可以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程度。
例如:1. 他们跑得飞快,一下子就到了终点。
2. 我们努力学习,终于考了个好成绩。
在这两个句子中,“飞快”和“好成绩”都是表示程度的趋向补语。
它们说明了动作或状态的程度,起到了进一步补充说明的作用。
四、表示时间的趋向补语趋向补语还可以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时间。
例如:1. 我们一直等到天黑,才回家。
2. 他们一直工作到深夜,才完成了任务。
在这两个句子中,“天黑”和“深夜”都是表示时间的趋向补语。
它们说明了动作或状态的时间,起到了进一步补充说明的作用。
五、表示状态的趋向补语趋向补语还可以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状态。
例如:1. 他们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心态,才能够战胜困难。
2. 我们一直保持着积极的态度,才能够取得好成绩。
在这两个句子中,“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都是表示状态的趋向补语。
它们说明了动作或状态的状态,起到了进一步补充说明的作用。
六、表示目的的趋向补语趋向补语还可以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目的。
趋向补语一、涵义(一)趋向补语表示事物随动作而移动的方向,都用趋向动词充当。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二)由趋向补语“来、去、进、出、上、下、回、过、起、来”等充任的补语叫趋向补语。
例如:“走进、跳出、爬上、滑下、拿来、送去、寄回、飞过、撑起、打开”。
趋向补语总是读轻声。
(《语法讲义》朱德熙)(三)趋向补语指:动词或形容词后作补语的趋向动词。
其中有简单趋向补语“来、去、上、下、进、出、回、过、起、开、到”以及“上、下、进、出、回、过、起、开、到”与“来、去”构成的复合趋向补语“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进来、进去、出来、出去、回来、回去、过来、过去、起来、开来、开去、到……来、到……去”。
趋向补语共有二十八个。
(《趋向补语通释》刘月华)二、趋向动词(一)1、趋向动词:表示移动趋向,有单音的、双音的。
限于下列这些2、在趋向动词里,“来”“去”可以做其它几个动词的补语,例如: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过来起来开来上去下去进去出去回去过去————北京话里没有跟“起来”“开来”相配的“起去”“开去”。
此外,“开来”是粘着形式,只能做别的动词的补语(打开来、分开来),不能单用。
(二)所有的趋向补语的主要语法意义可以归入三大类:趋向意义、结果意义、状态意义。
全部趋向补语都具有趋向意义,大部分趋向补语有结果意义,少数趋向补语有状态意义。
1、趋向意义趋向补语的趋向意义是基本意义,也就是作为趋向补语的趋向动词本身所表示的意义。
趋向意义是方向意义,表示人或物体通过动作在空间的移动方向。
2、结果意义有相当一部分趋向补语表示动作有结果或达到了目的。
即具有结果意义。
趋向补语的结果意义可以分为两大类:基本结果意义与非基本结果意义。
(1)基本结果意义基本结果意义一般来说是每一个具有结果意义的趋向补语所必有的。
它通常表示动作的一种自然结果,与其趋向意义有内在的联系。
比如“关上门”、“闭上眼睛”,“上”表示“关、闭”的自然结果。
“门”与“门”或“门框”、“上下眼皮”的接触;把两根绳子接起来”、“把水和牛奶混起来”中的“起来”表示动作“接”、“混”的自然结果——“两根绳子连接”、“水和牛奶混合(结合)”。
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
练习:用适当的趋向补语填空:
1.他说明年还要在这个学校学()
2.他的南方口音很难改()。
3.他的电话号码是多少,我现在一下子想不()。
4.你听()了没有,这是谁唱的歌?
5.我想()了,我看过他演的电影。
6.小王现在又忙()了,因为他要参加作文比赛。
他写()一
篇文章给老师看,老师给他写了一些意见,可是他看不()老
师写的是什么,他请中国朋友帮忙,最后终于明白了。
7.小王平时跑步跑得很快,可是今天他跑步的时候,突然下起雨来了,小王
的速度慢()了。
他本来想回宿舍,但是玛丽给他加油,让他继续跑()。
小王终于把十圈跑()了,玛丽用照相机把小王跑步的样子拍了()。
8.我终于明白()了,他们俩原来不是亲兄弟。
9.我闻不()这是什么香水。
10.黑板上的字你都抄()了吗?
11.我只看过汉语的《西游记》,这本小说还没有西班牙语版的,听说还没翻
译()呢。
12.他很有活力,看()不像一个五六十岁的人。
13.你都忙不()了,为什么不请个人帮忙呢?
14.她失败了,我怎么安慰她都高兴不()。
15.你如果不愿意,就应该早点儿说()。
16.孩子的父母给孩子买了很多玩具,那么多玩具怎么玩得()
呢?
17.一下课,教室外面就热闹()了,可是一上课,就又安静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