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HSK语法-趋向补语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3
一.可能补语:V + 得+ 结果补语
V + 不+ 结果补语
V + 得+ 趋向补语
V + 不+ 趋向补语
Ex:我看不清楚这几个字。
你5点之前回得来吗?
刚来中国的时候,我听不懂老师的话,现在我听得懂了。
我认识他,但是我想不起来他的名字了。
二.固定结构
1.V/ A + 得了(liao)
V/ A + 不了
他年纪大了,走不了那么远的路。
你感冒这么重,明天去得了吗?
点了这么多菜,咱们怎么吃得了?
我一个月花不了那么多钱。
2.V/ A + 得
V/ A + 不得
这件事情很重要,放松不得。
他身体不好,吹不得风。
三.例句
1.最近经常熬夜,身体有点吃不消了。
2.这本书在哪里买得着?
3.马上就要回国了,我真舍不得这里的一切。
4.他们是好朋友,很合得来。
5.香菜有一种特别的味道,我吃不来。
6.他这个人靠不住,你不要相信他。
1、是字句的误用(1)’他一直想办个以昆虫为专题的摄影展览,后来发现其实事情不是那么容易。
[解析)形容词在句中充当渭语时,主语和谓语之间不用“是”。
[改正] 他一直想办个以昆虫为专题的摄影展览,后来发现其实事情不那么容易。
(2) *在供三个孩子上学的那个阶段,对父母来说,经济上、精神上最困难的时期。
[解析] 动词“是”做谓语时不能省略。
[改正] 在供三个孩子上学的那个阶段,对父母来说,是经济上、精神上最固难的时期。
(3),我朋友的职业是一名汉语老师,他对学生很严厉,所以学生都很怕他。
解析这里“是”两边应表示“等同”,不表示“等同”时不能用“是”,[改正]我朋友的职业是汉语老师,他对学生很严厉,所以学生都很怕他。
2.“是……的”句的误用“是……的”句是动词谓语句,“是”多用于谓语或主语前;“的”多用于句末或谓语动词后、宾语前;中间——般是动词或动词短语、主谓短语、介词短语等。
“是……的”句是典型的强调句,强调已经发生或完成的动作的时间、地点,方式、目的、对象等。
(4)’实验终于成功了,可他却病倒了,大家都知道他的病是长期超负荷工作引起。
[解析] “是……的”句不能省略“的”。
[改正] 实验终于成功了,可他却病倒了,大家都知道他的病是长期超负荷工作引起的。
(5)*独生子女的特点是自己愿意做的事就一定要做的,父母的迁就也助长了这种恶习。
[解析]谓语动词“是”做谓语时,不星“是……的”句,句末不能用“的”。
[改正]独生子女的特点是自己愿意做的事就一定要做,父母的迁就也助长了这种恶习。
(6)*医院规定,病人家属在病房留宿不允许的,不但影响治疗,还会影响病人休息。
[解析] “是……的”句表示加重语气时,不能省略“是”或“的”。
[改正] 医院规定,病人家属在病房留宿是不允许的,不但影响治疗,还会影响病人休息。
(7)。
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购房者越来越多。
我的房子就自己买的。
[解析] “是……的”句强调施事者时不能省略“是”。
趋向补语趋向补语有哪些?2.他说( )了青年们的心里话。
3.姐姐拿( )一把刀子.把西瓜切( )了。
4.你放心,我们一定把你的意见反映( )。
5 两个运动员战士把受伤的同志送( )野战医院( )了。
6.售货员同志,请你把这件衣服包( )。
7.这些政治家在斗争中成长( )的。
8.狼突然向东郭先生扑( )。
9.我能看( )这是一个先进单位,这里的一切都令人满意。
10.最近,小明当( )了优秀少先队员。
11.请你们把今天的作业记( )。
12这个宿舍能摆( )四张床吗?13.听了他的话,大家都笑了( )。
14.那封信是谁拆( )的?15.你让我帮你修房子?我很愿意,可是工作太忙,抽不( )时间。
16.这是谁写的字,你猜( )了吗?17.这是我们班学生的名单,刚才又来了五个.请你把她们的名字写( )。
18.刚才他不小心,头碰在门上,碰( )一个大包。
19.他昨天被抓( )去了,已经关( )了。
20.听了他的一番话.我才明白( ),原来欺骗我的竟是我的老同学,而不是我的邻居。
21.昨天坐地铁,因为我一直想心事,结果坐( )了站。
22.这个人嘴很厉害,我说不( )他。
【修改错误】1.我们进去了幼儿园小朋友们正在门口排着队欢迎我们。
2.小刚把书包一放就跑出了。
3.孩子一看见我,就向我扑了过去。
4.你的钢笔坏了,应该修理起来。
5.一九六二年,他的妻子病死了,留起来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6.老张进去商店的时候,已经快十二点了。
7.房间里不时地传一阵阵的笑声出来。
8.同学们,上课了.快进去教室9.吃完饭,我们都回去宿舍。
10.鸽子飞上去天了。
【练习】组词成句1 我跑去朝山上2他走过来向我3进有人教室来了4他我们给来一些食品送5小王牛把山赶上6别上踩别垃圾小心7我有人看见山来跑上8给我你一把椅子来搬9受伤的队员场换下去把10你楼去赶快上11他楼去赶快上跑12我一个出来萝卜拔13我有人看见进去商店里了14孩子们校门走排着队出15来下午你到办公室我一趟16他的名字出来打听还没我17把寄回去家这本书你18老人头过回来看我。
第七章简单趋向补语The simple complement of direction★ 简单趋向补语( The simple complement of direction )一、简单趋向补语动词:“来”和“去”用在一些动词后做补语表示动作的方向(趋向),这种补语叫做简单趋向补语。
“V+^/去” 表示动作的方向:“V+^”表示向说话人的方向走,“V+fe”表示向说话人相反的方向走。
Whenthe verbs “来” and “去” are used after someother verbs to function as complement and indicate the direction of act,e.g.V+ 来V+去1、我马上就过来。
1、咱们过去看看。
2、我今天没有带书来。
2、他今天没有带书去3、你们快进来。
3、我们马上就进去。
4、他昨天回国去了。
4、他下个月回中国来二、句型:宾语是表示事物的词语时,可放在“来/去”之前,也可放在“来/去”之后。
If the object of a sentence is a word referring to something, it can be placed before or after “来/ 去”.V妹/ 去+O(thing/sb):我给你带来一本词典。
他给我寄来了一封信。
V+O(thing/sb)+ 来/ 去:我给你带一本词典来。
他给我寄了一封信来。
宾语是处所词时,要放在动词之后,“来/去”之前。
If the object of a sentence is a word denoting the place, it is placed after the verb and before “来/ 去”.V+O(place)+ 来/ 去:----------------- ------ ----------------------- 他要下也去,老大爷不让他走。
新HSK六级汉语水平语法知识点归纳一。
词类(一)。
名词1。
一般名词:妈妈教室词典自行车水平精神2. 方位名词:里外上下前后中左右东西南北复合方位名词:里边外边上边下边前边后边旁边中间东边西边南边北边3。
时间名词:年月日星期小时今天去年4. 名词重叠:年年月月天天人人家家(二)。
代词:1.人称代词:你(您)你们我我们他(她) 他们(她们) 咱咱们2.疑问代词:谁哪哪里(哪儿)什么怎么怎么样几多少3.指示代词:这这些那那些这里(这儿) 那里(那儿) 这么那么这样那样4.其他代词:各每有的有些别人别的它它们(三) 动词:1. 一般动词:看写打参观爱想喜欢希望像姓在进行2. 动词重叠:想想看看学习学习研究研究说(一)说试(一)试听了听走了走3。
助动词:能会要想可能可以愿意应该得(dei)(四)形容词:1. 一般形容词:大红多错全安静漂亮男女老少2. 形容词重叠:高高长长好好整整齐齐干干净净高高兴兴(五)数词:1。
基数:零 0 一十百千万二两半2。
序数:二年级 331路 14楼6门15号 2月5号第一3.概数:三四个十几个几十年四十多人两年多两个多小时4.分数、百分数:三分之二(2/3) 百分之四十(40%)5.倍数、小数:五倍七点八(7.8)三点一四一六(3.1416)(六) 量词:1。
名量词:个位本件种斤公斤克间棵课张把只条口米公尺2. 名量词重叠:个个(都不错) 张张(笑脸) 条条(大路)种种(事情)3。
动量词:次遍回下口(七)副词:1. 否定副词:不没(有) 别2. 时间副词: 正刚常常常已经正在总(是) 才(1) 就(1)3。
范围副词:都(1) 只一共4. 程度副词: 很太更最十分非常多(么)5. 频度副词: 又再还也(八)介词:1. 引出时间、处所、起点:当在从离2。
引出方向:向往朝3. 引出对象:对跟和比为给4. 引出目的、原因:为为了5。
引出施事:把被叫让6。
表示排除和加合:除了……除了……以外(九)连词:1。
对外汉语初中级(HSK4 级)语言点语法结构(grammar frame):1. ……(time)就要……了;快要……了我明天就要回美国了。
*我明天快要回美国了。
2.从……回到(了)……从……v.到(了)…… (V:回;走;来;拿)学生们从各个地方回到了学校。
3.……离……(不)很远/近张天明的家离学校很远。
4. ……帮……搬…………帮……V……我帮新生搬行李。
5. ……对……有/没有好处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6.……有益于……(……对……有好处)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
(运动对身体健康有好处。
) 7. ……的时候,……我来中国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很多衣服。
8.等……(的时候/以后),……等事业真正发展起来了,房子会有的,车子也会有的。
9. 等……才……我等写完功课以后才看电影。
10. 一+V (V:写;吃;听;尝)一+V+就+vp他说外面下雨了,我一看,真的下雨了。
今天的语法很容易,我一听就懂了。
11.又……又……中国菜又好吃又便宜。
12. 少/多+V 点儿(+O)吸烟对身体没有好处,你要少吸点儿烟。
13. 总的来说……总的来说,中国菜是对身体健康有好处的。
14. 一般来说……在美国,一般来说,老师重视自由发展。
15. ……,这就要看……V/adj+不+V/adj+了A:你一个小时可以做完功课吗?B :这就要看功课多不多了。
16.……,就是……这家餐厅的菜很好吃,就是有点儿贵。
17. adj +是+ adj ,就是(可是,不过)……这件衣服漂亮是漂亮,就是太贵了。
18. ……还是……的,就是……这套房子还是比较好的,就是房租有点儿贵。
19. 非……不可……(一定要……)张天明买衣服非名牌不可。
20. 对……来说,……对美国人来说,写汉字很难。
对学校来说,学生的安全最重要。
21. ……,就拿……来说(吧) ,……我觉得在家庭里,男女已经很平等了。
就拿我家来说吧,我爸爸跟妈妈分担家务。
22. ……,像……等等妈妈给他买了几件衣服,像 T 恤衫、毛衣、牛仔裤等等。
趋向补语The Simple directional Complement难点:一、多数趋向补语意义十分复杂;二、一个动词可以和哪个趋向补语的哪一个意义结合是固定的、有限制的,特别是结果意义,学习者几乎需要逐个记忆。
1.简单趋向补语“来”或“去”放在特定动词后充当补语,表示动作趋向。
1)v.是上、下、进、出、回、过、起咱们过去看看。
(肯定)他在河那边等我们,咱们过桥去吧。
他们上楼去了吗?(一般疑问句)我没有回家去。
(否定)你回不回公司来?(正反疑问句)✓可以不带宾语;带宾语时,必定是处所宾语,放在中间;✓否定形式用“没有”;✓正反疑问句是并列动词的肯定和否定形式。
2)v.是一般动词你带照片来了吗?2.复合趋向补语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过、起”等后边加上简单趋向补语“来”、“去”以后,可以作别的动词的补语,表示动作的方向,构成复合趋向补语,对动作进行具体的描述。
1)v.是一般动词他很快地跑上去了。
老师走进教室去了。
我又买回来一些书和磁带。
/我又买回一些书和磁带来。
小雨从书包里拿出来一盘磁带。
/小雨从书包里拿出一盘磁带来。
可以不带宾语;带处所宾语时,放在中间;带一般名词宾语时,中间和后边都可以。
2)v.是一些本身暗含方向的动词,如:安排、发,报告、交、反映老师:下课后,我会把成绩发下去。
(从上到下)学生:现在就发下来吧。
老师:下课后,请同学们把作业交上来。
(从下到上)学生:我的作业已经交上去了。
上级:我安排下去的事你做好了吗?(从上到下)下级:您安排下来的事我当然做好了。
上级:那么问题报告上来了吗?(从下到上)下级:我们会把问题报告上去的。
3.其他特殊情况一般名词宾语我买来了两斤水果。
/ 我买了两斤水果来。
(简单趋向补语)他们搬进来一张桌子。
/ 他们搬进一张桌子来。
(复合趋向补语)?动作还没有发生晚上朋友聚会,我想带一些巧克力去。
周末妈妈会打电话来。
表示命令或要求我渴死了,快倒水来。
你们搬一张桌子进来。
HSK 4 ⼤大纲语法表分类语法点讲解例例句句1代词代词“各”“各+(量量)+名”表示某个范围内所有的个体。
“各+动”表示分别⾏行行动或分别具有。
各国。
各位。
2代词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任指)疑问代词表任指(什什么、谁)表示任何⼈人、任何事物或事情等,强调所说的没有例例外。
谁想去谁去。
他什什么都不不知道。
你吃什什么我吃什什么。
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3代词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虚指)疑问代词⽤用于虚指时,表示不不知道、说不不出来或不不需要说明⽩白的⼈人或事物。
你想吃点什什么吗?我们好像在哪⼉儿⻅见过。
4数词数词:“两”和“俩”“两”和“俩”都是表示“2”这个数⽬目。
“俩”后⾯面不不能再接量量词。
俩⼈人。
两个⼈人。
5数词数词:倍数的表达汉语⾥里里⽤用数词和量量词“倍”构成的数量量词表示倍数。
4是2的两倍。
今年年的收⼊入增加了了两倍。
6量量词名量量词:朵、份、棵、台、⻚页、只表示⼈人、事物单位的词叫名量量词。
“朵”⽤用于花朵和云彩或像花和云彩的东⻄西。
⼀一⻚页纸、⼀一只狗。
⼀一朵花、⼀一份报纸。
⼀一棵树、⼀一台电脑。
7量量词动量量词:遍、趟、回动量量词表示动作的单位,为数不不多,主要有:次、遍、趟、回等。
量量词“趟”表示⾛走动的次数。
这电影我看了了三回。
这本书我看了了三遍了了。
我昨天去了了三趟超市。
8量量词特殊量量词:场、顿汉语中某些量量词既可以表示⼈人、事物的单位,也可以表示动作的单位。
⼀一顿饭、打他⼀一顿。
⼀一场⽐比赛、哭了了⼀一场。
9动词助动词:得“得”放在谓语动词前⾯面表示“应该”、“必须”。
你得来。
我得谢谢你。
10动词助动词:不不得不不“不不得不不”是只好的意思,在句句中充当状语。
我不不得不不去。
他们不不得不不接受这个事实。
11动词离合词:打折、道歉、⿎鼓掌、减肥、理理发、请假、请客、散步、握⼿手离合词与数量量词组结合的时候,数量量词组应该放在离合词的中间。
动宾式离合词不不能带宾语。
离合词的重叠式为AAB,如“⿎鼓⿎鼓掌”。
第八章复合趋向补语The compound complement of direction★复合趋向补语The compound complement of direction 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过、起”加上“来”或“去”,放在另一个动词后面作补语,叫复合趋向补语,表示动作的趋向。
常用的复合趋向补语。
When a verb denoting directions such as “上、下、进、出、回、过、起”is followed by “来”or “去”and placed after another verb to function as a complement, it is a compound complement of direction. Such a complement indicates the direction of an act. Some common ones are listed below:①“来/去”所表示的动作方向与说话人或所指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简单趋向补语相同。
例如:The direction indicated by “来”and“去”are determined b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 and the referred thing. The usage is the same as the simple complement of direction. e.g.(1)她走出学校去了。
(2)她跑回家来了。
(3)我买回来一本书。
(4)我们买的书和光盘正好都能放进去。
②动词有宾语时,如果宾语是表示处所的,一定要放在“来”或“去”之前。
例如:If the verb takes an object that denotes a place, the object must be placed before “来”or “去”. e.g.(5)我看见他走进图书馆去了。
补语的偏误分析———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趋向补语“上来”的偏误分析作者:张瑞铮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第4期⊙张瑞铮[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焦作 454000]摘要:趋向补语是汉语学习者学习的重要内容,是汉语水平考试的重点,更是学习汉语的基础。
趋向补语中的复合趋向补语结构复杂,语义不断虚化,对留学生来讲不容易掌握。
我们以复合趋向补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上来”为代表进行分析、探讨,以期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文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例句,通过分析趋向补语“上来”的现状、语义、认知和偏误来归类,找出偏误的原因,最后给出一些教学建议,希望能为趋向补语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复合趋向补语上来偏误一、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例句1.所有的病的根本原因是心理上,精神上来的,所以我们鼓励病人。
2.在庙里原来有一个和尚,他从来把水自己从山底下挑上来了。
3.他希望跟别的和尚一块儿去把水挑上来。
4.后来到高山上来的和尚越来越多,和尚们的心里开始产生“下山挑水不应该是我,让别的和尚挑水吧”这样怠慢的心理。
5.一直到有一天,有另一个和尚到高山上来。
6.我想中国也可以用这样的政策来解决汽车喇叭声刺耳的情况,如果换成大海波涛声也没有根本上来改的话,引起一样的效果。
7.他个人用的水必须亲自下山小溪里挑上来,这是他每天需做的工作。
8.一上来问一大堆问题。
9.比如说,上公共汽车时,如果老人上来了,那么就应该让座。
10.山下的人们听说后,都拿一杯水上来,参观他们的大仙,浇水了。
11.他们以为饭是自动上来,衣服是自动洗干净,也不用自己叠被,也不用洗碗、扫地。
12.而且今天上来的时候一个巫女叫我,我这几天不要去山下,不吉利。
13.一个小女孩掉进山谷,我们怕得很,不知道怎么去救她上来。
14.如果法院的家里的人遇到“安乐死”的局面的话也,按照法律上来行动吗?15.虽然,我才十五岁左右,但是,那个时候我是一直在生与死的分界线上来跟死神斗争。
第一次讲解简单趋向补语1月30号,星期一,第一次讲授趋向补语。
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大大的“来”和“去”两个字,并向学生提问:“这两个动词有什么不同?”有的学生用法语翻译为VENIR和ALLER,有的学生则用两只手靠近自己身体表示“来”,远离自己身体表示“去”。
我肯定了学生的答案,并且通过幻灯片展示,指出“来”是靠近说话者,“去”是远离说话者,如果说话者改变了,方向也可能改变。
随后我在黑板上写下V+来/去,指出在汉语里很多动作是有方向的,我们把“来”或者“去”放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相对于说话者的方向。
接下来,我通过幻灯片上的图片解释“上来/上去”,“回来/回去”,“送来/送去”,“到……来/到……去”的差别。
虽然这些差别在法语里面不能体现,但通过浅显的图片,学生很快就明白了由于说话者的不同,即使是相同的动作,方向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接下来我开始向一个名叫雅克的学生发出指令:“雅克,请你出去!”雅克一开始不太明白我的意思,我用手指了指门口,于是雅克站了起来,走出教室去了。
我高兴地为雅克鼓掌。
接下来,我说出一个句子“雅克出去了”,请全班同学齐声复述。
接着我走到了门外,和雅克站在一起。
我让学生说出我的动作,学生准确地说出:“叶老师出去了。
”接着,我对雅克说:“我们进去吧!”,回到教室后,我又问道:“叶老师和雅克进来了还是进去了?”大部分同学说了:“进来!”个别说“进去”的同学马上意识到了错误,频频点头。
然后我又口头模拟了几个情境,请学生说是用“来”还是“去”。
学生都正确地回答了我的问题。
作为补充,我又向学生说明了简单趋向补语中宾语的位置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在不同的参考书中,说法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新实用汉语课本》中明确指出宾语应该放置在动词和来/去之间。
而《HSK语法精讲精练中》则指出“简单趋向补语一般跟在动词后、宾语前。
宾语表示抽象事物或是存现宾语,趋向动词来/去只位于宾语前;命令句或宾语表示处所时,来/去只位于宾语后。
第八章复合趋向补语The compound complement of direction★复合趋向补语The compound complement of direction 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过、起”加上“来”或“去”,放在另一个动词后面作补语,叫复合趋向补语,表示动作的趋向。
常用的复合趋向补语。
When a verb denoting directions such as “上、下、进、出、回、过、起”is followed by “来”or “去”and placed after another verb to function as a complement, it is a compound complement of direction. Such a complement indicates the direction of an act. Some common ones are listed below:①“来/去”所表示的动作方向与说话人或所指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简单趋向补语相同。
例如:The direction indicated by “来”and“去”are determined b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 and the referred thing. The usage is the same as the simple complement of direction. e.g.(1)她走出学校去了。
(2)她跑回家来了。
(3)我买回来一本书。
(4)我们买的书和光盘正好都能放进去。
②动词有宾语时,如果宾语是表示处所的,一定要放在“来”或“去”之前。
例如:If the verb takes an object that denotes a place, the object must be placed before “来”or “去”. e.g.(5)我看见他走进图书馆去了。
1.简单趋向补语
V + 来/去
V + 上/ 下/ 进/ 出/ 回/ 过/ 起
2.复合趋向补语
V + 上来/ 上去/ 下来/ 下去/ 进来/ 进去/ 出来/ 出去/
回来/ 回去/ 过来/ 过去/ 起来
3.宾语的位置
1)处所宾语要放在“来/去”的前面,其他宾语可前可后。
내친구가귀국했다.
朋友回我的去国了
친구가뛰어내려갔다.
去朋友下楼跑
2)离合词的名词部分常在“来/去”前。
下雨 --→下起雨来
聊天 --→聊起天来
4.复合趋向补语的抽象意义
V + 上去:1)说话人是下级。
Ex:我的作业交上去了。
2)表示加在某个地方。
Ex:我把画挂上去了。
V + 下来:1)说话人是上级。
Ex:老师把我的作业发下来了。
2)动作从过去持续。
Ex:虽然有很多困难,但是他还是坚持下来了。
3)状态从强变弱。
Ex:天渐渐暗下来了。
/教室里安静下来了。
4)固定。
Ex:红灯亮了,车都停了下来。
V + 下去:1)动作或状态的持续。
Ex:我很想在中国一直住下去。
V + 出来:1)表示事物从无到有,从不清楚到清楚。
(写出来/画出来/弄出来/研究出来/整理出来/设计出来/想出来)
Ex:有什么想法你说出来。
快把资料整理出来。
2)表示通过动作识别,分辨人或物。
(听出来/看出来/认出来)
Ex:你今天太漂亮了,我都没认出来。
V + 过来: 1)表示人或事物从不好的,不正常的状态回到好的,正常的状态。
(回复过来/明白过来/抢救过来/醒过来/改过来/活过来/反应过来)
Ex :他说了半天我才明白过来。
经过3个小时,医生终于把他抢救过来了。
2)表示因为数量很多所以没有能力完成。
Ex :工作太多,我一个人忙不过来。
V + 过去: 1)表示从好的,正常的状态到不好的,不正常的状态。
Ex :他看恐怖片晕过去了。
V + 起来: 1)表示动作开始并继续。
Ex :天气暖和起来。
他来了,晚会马上热闹起来。
音乐开了,大家跳起舞来。
2)回忆起忘记的事情。
Ex:我想起来了,他是我以前的同事。
3)~的时候。
Ex:他笑起来很漂亮。
这个办法听起来不错。
4)事物从分散到集中。
Ex:把桌子上的书收起来吧。
测试:
找出下面句子里错误的一部分。
1.大家劝了他半天,他才安静下去,但是我看他的样子,就知道这事还没完。
2.年轻的时候我满腔热情,一心想要做一番大事,可是人到暮年,忽然对什么都淡了,希望
生活就这样平静下来,不要再有任何波折。
3.很多事情说下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4.买了车以后,我的腿也“变长”了,想去什么地方就去,看到好地方也可以马上停过去玩
一会儿。
一.用适当的趋向补语填空。
1.我去年来的中国,真想一直在中国住()。
2.墙上的画怎么掉()了呢?
3.下课后,请同学们把作业交()。
4.他晕倒了,半天才醒()。
5.这本书是翻译()的。
6.啊!我想()了,他不是我的小学同学吗?
7.天慢慢暗()了。
8.天慢慢亮()了。
9.这种游戏是从古代流传()的。
10.这个问题太难了,老师都回答不()。
二.找出下列句子的补语成分
1.朋友借走了我的书。
2.这个字你写错了。
3.房间打扫干净了。
4.你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
5.我和朋友说好了这个周末一起喝咖啡。
6.你刚才说什么,我没听清楚。
7.我在书店买到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