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复习思考题
- 格式:doc
- 大小:137.00 KB
- 文档页数:12
4001 《茶文化》期末复习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出自哪部茶学专著?()A.《大观茶论》B.《茶经》C.《茶录》D.《茶述》答案:B2.中国茶文化的第一个高峰是在哪个朝代?()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答案:A3.清神、全真是哪位茶人提出的茶道功用?()A.皎然B.卢仝C.陆羽D.赵佶答案:A4.《大观茶论》的作者是谁?A.赵佶B.李白C.神农氏D.陆羽答案:A5.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茶为题材的散文是?()A.孙楚的《出歌》B.西晋杜育的《荈赋》C.王微的《杂诗》D.晋宋时期的《搜神记》答案:B6.《神农百草》中记载了神农尝百草中毒,吃了一种植物得以解毒,这种植物是()A.北沙参B.莲子C.茶叶D.金银花答案:C7.“罢造龙团,唯采茶芽以进”是历史上哪位皇帝提出的?()A.朱元璋B.赵佶C.朱棣D.乾隆答案:A8.“清、敬、怡、真”的茶精神思想是以下哪位学者提出的主要观点?A.陈文华B.林治C.周渝D.吴振铎答案:D9.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以上文字出自哪首茶诗?()A.《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B.《谢木韫之舍人赐茶》C.《饮茶歌诮崔石使君》D.《一字至七字诗?茶》答案:A10.“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
”出自哪部茶学著作?A.《大观茶论》B.《茶经》C.《茶述》D.《茶录》答案:C11.饮茶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由烹煮饮茶法,变成了清饮泡茶法的时期是?()A.明清时期B.唐朝C.宋朝D.元朝答案:A12.茶字是由哪个汉字演变出来的呢?A.荼B.槚C.茗D.茶答案:A13.茶字萌芽于哪个朝代?A.隋朝B.汉朝C.唐朝D.明朝答案:B14.以下不属于乌龙茶的选项是?A.大红袍B.铁观音C.大叶乌龙D.正山小种答案:D15.茶字确定于哪个朝代?A.隋朝B.汉朝D.明朝答案:C16.煮茶法的形成与是在下列哪个朝代?A.隋朝B.汉朝C.唐朝D.明朝答案:C17.黄茶的最大特点是?A.黄汤黄叶B.高香持久C.绿叶红镶边D.汤色清亮答案:A18.哪个国家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A.日本B.韩国C.英国D.中国答案:D19.下列几种茶中哪种不属于“世界知名”四大红茶?A.印度阿萨姆红茶B.祁门红茶C.正山小种D.斯里兰卡高地红茶答案:C20.俗称的乌龙茶是哪一类茶?A.青茶B.黄茶D.花茶答案:A21.黑茶的干茶颜色是?A.纯黑色B.深褐绿色C.灰色D.紫黑色答案:B22.哪一类茶叶最先产生?A.红茶B.绿茶C.白茶D.黑茶答案:B23.茶叶最初的利用方式是?A.药用B.食用C.饮用D.药食同源答案:A24.白茶最初是怎样形成的?A.绿茶制作失误形成的B.发酵过度C.发酵过轻D.偶然发现的白叶茶树采摘而成的茶答案:D25.铁观音的故乡是哪里?A.安徽B.安溪D.鞍山答案:B26.藏族同胞特色调饮饮茶方式是?A.三道茶B.奶茶C.酥油茶D.盐茶答案:C27.下列哪位历史人物与酥油茶有着重大关系呢?A.太平公主B.文成公主C.王昭君D.赵飞燕答案:B28.高档绿茶,特别是芽叶细嫩的名茶,适用多少度水温冲泡?A.85-90B.沸水C.80度左右D.75度左右答案:C29.哪一个朝代紫砂茶具开始出现的呢?A.秦朝B.魏晋南北朝C.宋朝D.唐朝答案:C30.下列哪项不属于泡茶三要素?A.茶叶用量B.泡茶水温D.茶壶质地答案:D31.我们日常饮用绿茶适合用什么器皿?A.塑料杯B.金杯C.铁碗D.玻璃杯答案:D32.擂茶是哪一类人的特色饮茶方式?A.客家人B.傣族人C.锡伯族人D.藏族人答案:A33.白族特色的调饮饮茶方式是?A.三道茶B.奶茶C.竹筒茶D.盐茶答案:A34.我们常说的饮茶方式除了清饮还有哪种?A.调饮B.煮茶C.煎茶D.吃茶答案:A35.在哪一时期的陶瓷茶具明显取代了过去的金属、玉制茶具?A.秦朝B.魏晋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C36.现今饮茶取水要点中,下列选项说的不正确的是?A.泡茶用水最好要“活”B.泡茶用水最好要“甘”C.泡茶用水最好要“清”D.泡茶用水最好要是南零泉水答案:D37.乌龙茶适用多少度水温冲泡?A.100度沸水B.80度左右C.75度左右D.85-90答案:A38.茶马古道最初的主要作用在于哪一方面?A.运送丝绸B.运送大米C.茶马互易D.运送金银答案:C39.茶马古道有几条主线?A.1条B.2条C.3条D.很多条答案:B40.文成公主与下列选项中哪项最为紧密?A.奶茶B.酥油茶C.红茶D.青茶答案:A41.古代的茶税和榷茶最初始于哪个朝代?A.秦朝B.南北朝C.明朝D.唐朝答案:D42.鸦片战争与哪种茶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A.红茶B.黄茶C.绿茶D.黑茶答案:A43.诗人朱星诸所题六言诗一首:“洛下备罗案上,松陵兼列径中,总待新泉治火,相从栩栩清风。
茶文化复习题名词解释:1.茶文化:人们在种茶、制茶、品茶过程中产生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次的内容。
2.茶艺:冲泡一壶茶的技艺和品饮一杯茶的艺术。
既有物质的层面又有精神的内容,表现为茶艺的冲泡技术与品饮艺术。
3.茶道:人们在制茶、品茶的过程中产生的精神享受与感悟到的人生哲理,表现为品饮者精神世界的升华。
基础知识题:101. 台湾吃茶流” 茶艺程序中“干壶”的主要目的是( B )。
A、给茶壶降温B、避免壶底水滴落杯中C、抑制茶香散发D、保持茶壶温度102. 将乐擂茶常在配料中加一些淡竹叶、金银花,其作用是( A )。
A、清热解暑B、预防感冒C、治疗肠炎D、增加擂茶的香味103. 云南白族的“三道茶”分别是( D )。
A、一苦二回味三甜B、一甜二苦三回味C、一甜二回味三苦D、一苦二甜三回味104. 制作500ml的冰茶,置茶量约需( D )。
A、2~3gB、8~9gC、10~12gD、16~18g 105. 用红碎茶冲泡调饮红茶时,用水量一般以每克茶( D )为宜。
A、10~20m lB、30~40mlC、50~60mlD、70~80ml 106. 冲泡调饮红茶的时间一般以( D )分钟为宜。
A、15~20B、10~15C、5~10D、3~5 107. 白兰地红茶调饮冲泡法中调饮的方法是将( B )。
A、茶与白兰地一起煮沸B、茶汤过滤,再加少量白兰地C、茶与白兰地一起冲泡饮用D、白兰地冲泡茶叶108. 唐代宫廷茶艺通过清明节敬神祭祖、皇帝款待群臣以及( C )等礼仪活动时的饮茶活动来表现。
A、民间文艺汇演B、每日早朝C、喜庆宴D、皇室的日常起居生活109. 清代文人茶艺的代表人物有:周高起、( C )、张潮等。
A、朱权B、唐伯虎C、李渔D、文征明110. 文人茶艺对室内品茗环境要求以( B )为摆设。
A、文房四宝B、书、花、香、石、文具C、梅、兰、竹、菊D、简洁、朴素的家具111. 在寺庙僧侣中流行的禅师茶艺倡导( B )的禅宗文化思想。
名词解释无我茶会:无我茶会是一种茶会形式。
其特点是参加者都自带茶叶、茶具、人人泡茶、人人敬茶、人人品茶,一味同心。
在茶会中以茶对传言,广为联谊,忘却自我,打成一片。
顾渚贡焙:唐大历五年(770年),朝廷在湖州专设“贡茶院”,专司湖州、义兴(今宜兴)两地生产顾渚贡焙。
茶禅一味:是指在佛教与茶文化结合过程中出现的以茶喻禅思想,也即禅宗将饮茶一事,视为悟道的契机与妙传心印的载体,称“茶禅一味”茶有三德:茶有三德就是指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茶且不发。
陆羽与茶经:陆羽,字鸿渐,汉族,复州竟陵人,唐代著名的茶学专家,被誉为“茶圣“《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由中国茶道的奠基人陆羽所著。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这句话出自《茶经》,应该为作者本人的叙述,意思是茶作为一种人们生活中的饮品,是从神农氏开始的。
茶树的午睡现象:即在一天中,随着光照增强,气温升高,茶树光合作用强度不断提高,到中午12点左右,光照强度、气温虽然继续升高,但光合作用强度出现下降趋势;这种生理现象称为茶树的午睡现象。
潮汕工夫茶:是指流传于潮州一带的饮茶习惯,既是一种茶艺,也是一种民俗。
藏族酥油茶:藏族的一种饮料。
多作为主食与糌粑一起食用。
先将适量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佐以食盐,再注入熬煮的浓茶汁,用木柄反复捣拌,使酥油与茶汁溶为一体,呈乳状即成。
简答1.茶马古道称呼的由来?答:茶马古道是历史上因为“茶马互市”而开辟的,随汉藏贸易发展而形成的商道。
茶马两词的连用,却并不是源自于运输方式,而是来自于宋朝开始的“以茶易马”政策。
从北宋一直到清初,茶马贸易的主力一直是四川和陕西马政,两省年输出大量茶叶,每年交易战马5000~20000匹。
1988年,木霁弘为中甸县志办的《中甸汉文历史资料汇编》作序时,首次提出了“茶马之道”的名称;6位学者1991年所写的《滇藏川“大三角”文化探秘》一书中正式提出“茶马古道”这个称谓。
4001 《茶文化》期末复习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出自哪部茶学专著?()A.《大观茶论》B.《茶经》C.《茶录》D.《茶述》答案:B2.中国茶文化的第一个高峰是在哪个朝代?()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答案:A3.清神、全真是哪位茶人提出的茶道功用?()A.皎然B.卢仝C.陆羽D.赵佶答案:A4.《大观茶论》的作者是谁?A.赵佶B.李白C.神农氏D.陆羽答案:A5.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茶为题材的散文是?()A.孙楚的《出歌》B.西晋杜育的《荈赋》C.王微的《杂诗》D.晋宋时期的《搜神记》答案:B6.《神农百草》中记载了神农尝百草中毒,吃了一种植物得以解毒,这种植物是()A.北沙参B.莲子C.茶叶D.金银花答案:C7.“罢造龙团,唯采茶芽以进”是历史上哪位皇帝提出的?()A.朱元璋B.赵佶C.朱棣D.乾隆答案:A8.“清、敬、怡、真”的茶精神思想是以下哪位学者提出的主要观点?A.陈文华B.林治C.周渝D.吴振铎答案:D9.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以上文字出自哪首茶诗?()A.《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B.《谢木韫之舍人赐茶》C.《饮茶歌诮崔石使君》D.《一字至七字诗?茶》答案:A10.“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
”出自哪部茶学著作?A.《大观茶论》B.《茶经》C.《茶述》D.《茶录》答案:C11.饮茶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由烹煮饮茶法,变成了清饮泡茶法的时期是?()A.明清时期B.唐朝C.宋朝D.元朝答案:A12.茶字是由哪个汉字演变出来的呢?A.荼B.槚C.茗D.茶答案:A13.茶字萌芽于哪个朝代?A.隋朝B.汉朝C.唐朝D.明朝答案:B14.以下不属于乌龙茶的选项是?A.大红袍B.铁观音C.大叶乌龙D.正山小种答案:D15.茶字确定于哪个朝代?A.隋朝B.汉朝D.明朝答案:C16.煮茶法的形成与是在下列哪个朝代?A.隋朝B.汉朝C.唐朝D.明朝答案:C17.黄茶的最大特点是?A.黄汤黄叶B.高香持久C.绿叶红镶边D.汤色清亮答案:A18.哪个国家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A.日本B.韩国C.英国D.中国答案:D19.下列几种茶中哪种不属于“世界知名”四大红茶?A.印度阿萨姆红茶B.祁门红茶C.正山小种D.斯里兰卡高地红茶答案:C20.俗称的乌龙茶是哪一类茶?A.青茶B.黄茶D.花茶答案:A21.黑茶的干茶颜色是?A.纯黑色B.深褐绿色C.灰色D.紫黑色答案:B22.哪一类茶叶最先产生?A.红茶B.绿茶C.白茶D.黑茶答案:B23.茶叶最初的利用方式是?A.药用B.食用C.饮用D.药食同源答案:A24.白茶最初是怎样形成的?A.绿茶制作失误形成的B.发酵过度C.发酵过轻D.偶然发现的白叶茶树采摘而成的茶答案:D25.铁观音的故乡是哪里?A.安徽B.安溪D.鞍山答案:B26.藏族同胞特色调饮饮茶方式是?A.三道茶B.奶茶C.酥油茶D.盐茶答案:C27.下列哪位历史人物与酥油茶有着重大关系呢?A.太平公主B.文成公主C.王昭君D.赵飞燕答案:B28.高档绿茶,特别是芽叶细嫩的名茶,适用多少度水温冲泡?A.85-90B.沸水C.80度左右D.75度左右答案:C29.哪一个朝代紫砂茶具开始出现的呢?A.秦朝B.魏晋南北朝C.宋朝D.唐朝答案:C30.下列哪项不属于泡茶三要素?A.茶叶用量B.泡茶水温D.茶壶质地答案:D31.我们日常饮用绿茶适合用什么器皿?A.塑料杯B.金杯C.铁碗D.玻璃杯答案:D32.擂茶是哪一类人的特色饮茶方式?A.客家人B.傣族人C.锡伯族人D.藏族人答案:A33.白族特色的调饮饮茶方式是?A.三道茶B.奶茶C.竹筒茶D.盐茶答案:A34.我们常说的饮茶方式除了清饮还有哪种?A.调饮B.煮茶C.煎茶D.吃茶答案:A35.在哪一时期的陶瓷茶具明显取代了过去的金属、玉制茶具?A.秦朝B.魏晋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C36.现今饮茶取水要点中,下列选项说的不正确的是?A.泡茶用水最好要“活”B.泡茶用水最好要“甘”C.泡茶用水最好要“清”D.泡茶用水最好要是南零泉水答案:D37.乌龙茶适用多少度水温冲泡?A.100度沸水B.80度左右C.75度左右D.85-90答案:A38.茶马古道最初的主要作用在于哪一方面?A.运送丝绸B.运送大米C.茶马互易D.运送金银答案:C39.茶马古道有几条主线?A.1条B.2条C.3条D.很多条答案:B40.文成公主与下列选项中哪项最为紧密?A.奶茶B.酥油茶C.红茶D.青茶答案:A41.古代的茶税和榷茶最初始于哪个朝代?A.秦朝B.南北朝C.明朝D.唐朝答案:D42.鸦片战争与哪种茶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A.红茶B.黄茶C.绿茶D.黑茶答案:A43.诗人朱星诸所题六言诗一首:“洛下备罗案上,松陵兼列径中,总待新泉治火,相从栩栩清风。
茶文化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茶文化:就是人类在发展、生产、利用茶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各种理念、信仰、思想情感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称,是以茶为载体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集合。
2、茶谚:茶谚是社会上流传的简单通俗易记而又富有哲理地反映出茶叶生产、加工、利用过程中的一些富有经验和道理的固定俗话(语句)。
3、茶叶冲泡:是指用开水将成品茶的内含化学物质浸出到茶汤中的过程。
4、茶政:所谓“茶政”,无非也就是国家对茶叶生产、贸易、税收等所颁布和制订的一些规定、制度、法令和政策等内容的总称。
5、茶法:是指历代封建政府为控制茶叶的生产和运销,加强对茶叶生产者、交换者、消费者的剥削,以垄断茶利而实施的有关政策和制度、法令。
6、禅茶一味:禅味与茶味同一种兴味。
指茶人希望通过饮茶把自己与自然、宇宙融为一体,从而在饮茶过程中求得美好的韵律和精神开释。
与禅宗的静心、自悟相似相通。
7、茶道:茶道指的是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理念通。
即通过饮茶对人们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形式。
8、温润泡:指的是置茶后冲入沸水,随即将茶汤倒出的过程。
9、贡茶:即产茶地向皇室进贡的专用茶。
10、茶艺:是指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
11、品尝:是指茶叶评审中赏形、闻香、观色、品味的过程。
12、无公害茶:指的是茶叶中对人体有害的污染物或夹杂物质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的茶叶产品。
13、有机茶:是一种按照有机农业的方法进行生产和加工,在其生产过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食品添加剂等物质生产出的,并符合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标准,经有机(天然)食品颁证组织发给证书的无污染、纯天然茶叶。
14、冲泡:是指用开水将成品茶的内含化学物质浸出到茶汤中的过程。
15、茶具:亦称茶器或茗器。
通指人们在泡茶、饮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器具。
二、单项选择题1.中国茶道“四谛”为(A )。
茶文化练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 茶、咖啡、可可2. 药用、饮用3. 巴蜀4. 荼5. 陆羽、《茶经》6. 江南茶区、华南茶区7. 散茶、砖茶8. 龙井茶、碧螺春9. 色绿、形美、明前茶、雨前茶10. 祁门红茶、英德红茶11. 福建、橙黄、金黄12. 君山银针13. 普洱茶14. 茉莉花茶、玫瑰花茶15. 茶包式16. 氨基酸、多元酚类17. 仁、德18. 中庸之道、廉耻中和19. 通夜不眠、帮助消化20. 玻璃杯冲泡法二.选择题BBDBC DCABA DABCC三、名词解释1. 茶文化——就是以茶为主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从中体现了一定物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2. 保健茶——健茶以茶为主,配有适量中药,既有茶味,又有轻微药味,并有保健治疗作用的饮料3. 绿茶——绿茶,又称不发酵茶。
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
4. 茶艺——茶艺是研究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饮用的方法和探讨茶叶的原理、原则,以达到物质和精神全面满足的学问。
四、简答题1.唐代茶文化兴盛的原因是什么?答:(1)唐代社会安定,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使茶的生产、贸易和消费大大发展;(2)唐政府颁布“禁酒令”,进一步促进茶文化传播;(3)唐代饮茶的兴盛与贡茶的兴起、诗风的大盛以及科举制度、佛教的传播有着密切的联系。
2. 我国传统茶叶主要有哪六大类,请列举一例?答:主要是绿茶(龙井茶)、红茶(祁门红茶)、黄茶(君山银针)、乌龙茶(武夷岩茶)、黑茶(普洱茶)、白茶(安吉白茶)六大类3. 名茶必须具备的特点主要有哪些?答:(1)必须具有独特的风格。
主要表现在茶叶的色、香、味、形四个方面。
(2)必须具有商品的属性。
名茶作为一种商品,要有一定的产量、良好的品质,并且在流通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
(3)必须被社会承认。
4. 茶叶香气的由来?答:刚采下来的茶叶并无芳香,只有青草气,在加工过程中,青草气味不断的挥发,大部份都散失了,而具有芳香的物质,由于一般沸点较高,所以被保留下来,因此制成成品茶叶就具有香味了。
08012129 巫骏艺1.《茶马古道》,让我再次清晰地了解了这条自古及今沟通不同商业形式的要道,从而内心感触良多。
高山巍峨,山路崎岖,而顽强的商人们了延续后代、传承文明,不畏艰险地跋山涉水,将他们辛勤劳作出来的商品运输到外地以较高的价钱卖出去。
对他们来说,生活就是一趟趟山路的穿梭,而穿梭即是一种文化的交流。
从人的角度来说,这种文化的多样性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传承,人们从生活中创造物质财产,买卖商品,都融入了一代代人对生活的理解,具有独特性和多元性。
从大的民族的角度来说,这种文化的多样性也是民族与民族之间文化相互侵染的结果,而这种结果又反过来给予人们创造生活的灵感,让文化日益丰富。
综上,《茶马古道》反映的是一种人与物质与生活的一种渐染而变的文化多样性。
2.在如今现代化生活中,由于生产技术的高度发达,传统技艺已经不能作为为满足人们生活物质的需求而存在的东西了,而应该作为一种品位文化、丰富精神世界的载体。
所以,我们应该宣扬珍视文化的的态度,将这些传统手艺与技术提高到精神层面上,让它能给人们带来心灵的满足,自然而然,一旦它们在人们的意识中提现了自身的价值,自己当然能够得以存续。
另一方面,鼓舞后人去传承并发扬这些技艺也是必要的手段,毕竟,人才是技艺最终的关联者。
3.我平时在家的话常喝茶,也喜欢喝茶。
喝茶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它的提神的功效,所以学习时很好用;而是在学习之余,茶能带给我一种古人的气息与文化的韵味。
当然后者是我喜欢喝茶的主要原因。
然而我又身为一位向来以闲淡闻名的成都人,自然作为闲适生活的重要一部分,茶是必不可少的。
4.茶种:西湖龙井西湖龙井,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围的群山之中。
杭州不仅以西湖闻名国内外,也以西湖龙井茶誉满全球。
颜色:色泽嫩绿泛黄。
外形:扁平光滑,苗锋尖削。
绿茶。
滋味:汤色嫩黄(绿)明亮;清香或嫩栗香,但有部分茶带高火香;滋味清爽浓醇。
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
❖茶文化: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茶经》是世界第一本系统论述茶的书,《茶经》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茶文化的正式确立,陆羽是现代茶学学科体系的创始人。
❖许次纾的《茶疏》被誉为“深得茗柯至理,与陆羽《茶经》相表里”;❖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宋代茶业、茶道的发展情况、茶叶的特点和当时茶事的各个方面。
❖把茶大量移入诗坛,使茶酒在诗坛中并驾齐驱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斗茶图卷》❖明代画家文征明的《惠山茶会图》❖斗茶:品评茶叶质量高低和比试点茶技艺高下的一种茶艺。
茶树适生条件♣喜酸怕碱:茶树喜酸性土壤,pH4.5~6.5,土壤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丰富。
♣喜光怕晒:漫射光下生长良好,高山出好茶、遮荫。
♣喜暖怕寒:生长起点温度为10℃;最适温度为20~30℃。
♣喜湿怕涝:年降雨量1000~1500mm;月降雨量100mm以上。
♣♣国家茶区分为4个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
♣中国茶叶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两大类♣基本茶类包括由鲜叶经过各种传统工艺方法的初加工及精加工后而成的所有茶叶。
♣对这些茶叶,按其初加工工艺方法的不同以及品质不同,可分为六大茶类,即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青茶)与红茶。
♣茶叶按发酵程度不同来可以分为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
♣茶叶按薰花种类来分类可以分为素茶和花茶。
♣绿茶: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青茶:冻顶乌龙安溪铁观音♣红茶:祁门红茶♣君山银针苏州茉莉花茶♣黑茶:云南普洱茶♣“鱼叶黄金”和“色似象牙”是特级黄山毛峰外形与其他毛峰不同的两大明显特征。
♣庐山云雾茶号称“香理、味厚、色翠、汤情”四绝。
♣中国名优茶中属于绿茶类的有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庐山云雾和黄山毛峰。
♣绿茶加工工艺分为绿茶初制加工工艺和绿茶精制加工工艺。
♣绿茶初制加工工艺是由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切)、干燥组成。
茶艺师理论知识复习题一、茶的起源和发展茶是一种热门的饮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有关茶的起源和发展的一些问题,请回答:1. 茶的起源地是哪里?2. 茶叶最早是如何被人们发现的?3. 中国的茶叶栽培和饮用始于哪个朝代?4. 茶的传播和发展对于中国文化和世界茶文化的影响是什么?二、茶叶的分类和制作方法茶叶有多种分类,每种分类都有其特殊的制作方法。
请回答以下问题:1. 茶叶的主要分类有哪些?2. 绿茶和红茶的制作方法有何区别?3. 红茶的主要生产地是哪些?4. 烘焙是茶叶制作过程中的重要步骤,请解释一下烘焙的作用是什么?三、茶具的分类和使用方法茶具是品饮茶叶的必备工具,不同的茶具有不同的用途。
请回答以下问题:1. 常见的茶具主要有哪些种类?2. 以下哪种茶具适合煮制茶叶:茶杯、玻璃壶、紫砂壶?3. 如何正确使用紫砂壶?4. 茶具的保养方法有哪些?四、茶叶的品鉴和评价茶叶的品鉴和评价是茶艺师的重要能力之一,它包含了外观、香气、口感等方面。
请回答以下问题:1. 茶叶的外观特征有哪些?2. 如何通过观察茶叶的外观判断其质量?3. 茶叶的香气有哪些分类?4. 评价一款好茶的标准有哪些?五、茶道文化知识茶道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礼仪、礼节、沏茶技巧等方面。
请回答以下问题:1. “礼仪之邦”是指哪个国家?2. 茶道中的“四无”是指什么?3. 茶道的核心原则是什么?4. 操作茶具时需要注意哪些礼仪?以上问题是茶艺师理论知识的复习题,希望您能够认真回答,加深对茶文化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答案:一、茶的起源和发展1. 茶的起源地是中国。
2. 茶叶最早是通过叶子掉入水中被发现的。
3. 中国的茶叶栽培和饮用始于唐朝。
4. 茶的传播和发展对中国文化和世界茶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茶在世界上被广泛饮用,茶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茶叶的分类和制作方法1. 茶叶的主要分类有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乌龙茶等。
茶文化复习题一、茶的起源与发展自古以来,茶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中国西周时期,当时茶被用作药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饮品,并在唐代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宋代时,茶文化进一步推广,茶具和茶礼成为一种文化传统。
二、不同种类的茶1. 绿茶:绿茶是中国最常见的茶之一,其加工过程相对简单,不经发酵。
绿茶含有大量的抗氧化物质,有助于预防心脏病和癌症。
2. 黄茶:黄茶是一种发酵程度较低的茶,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香气。
它被认为是最接近原始茶叶的类型。
3. 白茶:白茶是一种较为精细的茶,它的叶子经过轻微的处理,不经过发酵。
白茶具有较低的咖啡因含量,适合喜欢淡雅口感的人群。
4. 红茶:红茶是经过充分发酵的茶,它的茶叶呈现出红褐色,口感浓郁并带有甜味。
5. 乌龙茶:乌龙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它的发酵程度较高,茶叶外观扭曲呈现特殊形状。
乌龙茶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深受茶客的喜爱。
三、茶与文化传统1. 茶道:茶道是一种将制茶、泡茶和品茶过程进行艺术化的传统茶文化。
它强调泡茶的仪式感和独特的茶具,在日本特别受到推崇。
通过茶道,人们可以体验到茶的价值和审美意义。
2. 文人茶室:文人茶室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种独特的茶文化形式。
古代文人喜欢在茶室中饮茶、赏花、听音乐和写作,这种文人茶室渐渐演化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象征。
3. 国际交流:茶不仅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还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茶叶的传播和茶文化的交流成为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之间相互了解和友谊的纽带。
四、茶与健康。
茶文化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茶文化:就是人类在发展、生产、利用茶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各种理念、信仰、思想情感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称,是以茶为载体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集合。
2、茶谚:茶谚是社会上流传的简单通俗易记而又富有哲理地反映出茶叶生产、加工、利用过程中的一些富有经验和道理的固定俗话(语句)。
3、茶叶冲泡:是指用开水将成品茶的内含化学物质浸出到茶汤中的过程。
4、茶政:所谓“茶政”,无非也就是国家对茶叶生产、贸易、税收等所颁布和制订的一些规定、制度、法令和政策等内容的总称。
5、茶法:是指历代封建政府为控制茶叶的生产和运销,加强对茶叶生产者、交换者、消费者的剥削,以垄断茶利而实施的有关政策和制度、法令。
6、禅茶一味:禅味与茶味同一种兴味。
指茶人希望通过饮茶把自己与自然、宇宙融为一体,从而在饮茶过程中求得美好的韵律和精神开释。
与禅宗的静心、自悟相似相通。
7、茶道:茶道指的是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理念通。
即通过饮茶对人们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形式。
8、温润泡:指的是置茶后冲入沸水,随即将茶汤倒出的过程。
9、贡茶:即产茶地向皇室进贡的专用茶。
10、茶艺:是指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
11、品尝:是指茶叶评审中赏形、闻香、观色、品味的过程。
12、无公害茶:指的是茶叶中对人体有害的污染物或夹杂物质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的茶叶产品。
13、有机茶:是一种按照有机农业的方法进行生产和加工,在其生产过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食品添加剂等物质生产出的,并符合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标准,经有机(天然)食品颁证组织发给证书的无污染、纯天然茶叶。
14、冲泡:是指用开水将成品茶的内含化学物质浸出到茶汤中的过程。
15、茶具:亦称茶器或茗器。
通指人们在泡茶、饮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器具。
二、单项选择题1.中国茶道“四谛”为( A )。
A.和、静、怡、真 B.精、行、俭、德 C.廉、美、和、敬2、茶叶品质的色、香、味、形主要是在( C )过程形成的。
A.精制 B.再加工 C.初制3、龙井茶的外形特征是( A )。
A. 扁平挺直尖削,光滑匀齐,色泽绿润B.条索纤细卷曲似螺,C.毛毫披满全身,色泽银绿隐翠4、茶艺表演时,主泡居中,左右助泡,站成形(B )。
A.一字 B.品字 C.丁字5、茶与禅的碰撞点,最早发现于茶的( C )。
A.食用功能 B.饮料功能 C.药用功能6、、茶叶贮藏过程中对温度条件的要求为( B )。
A、≦0℃B、0—5℃C、≧5℃7、最新的医学研究结果表明,饮茶对癌证( C )。
A、可减少发生B、无任何作用C、可预防和治疗作用8、区别真假茶主要观察叶片的( A )。
A、叶脉B、大小C、形状9、绿茶审评是( B )A、先嗅香气后看汤色B、先看汤色后嗅香气10、“三道茶”是( C )的饮茶习俗A、蒙古族B、维吾尔族C、白族11、茶叶可防癌治癌,其中效果最为明显的是( B )A、红茶和黄茶B、绿茶和乌龙茶C、白茶和黑茶12、茶叶审评时品尝茶汤的适宜温度是( B )A、30℃B、50℃C、70℃13、“酥油茶”是( C )的饮茶习俗A、蒙古族B、维吾尔族C、藏族14.“茶道”一词最初见于( B )A、汉代B、唐代C、宋代15.泡茶水温,应以能充分引发茶的滋味、香气,而不破坏为( A )原则。
A.营养物质 B.茶叶汤色 C.茶叶内质16.好茶要用好水泡,泡茶最好的水是( A )A、泉水B、河水C、自来水17.史书中记载发现利用茶叶的人是(B)A、王褒B、神农C、陆羽18、茶文化结构中的核心部分是( C )。
A.物质(文化)层 B.制度(文化)层 C.精神(文化)层19.绿茶茶汤久放要变成红黄色,是因为茶汤中的( A )与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而形成的。
A、茶多酚B、咖啡碱C、蛋白质20、饮茶可提神醒脑,主要是因为茶叶中含有( B )A、茶多酚B、咖啡碱C、蛋白质21.“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蒙山位于( B )A、浙江省B、四川省C、湖北省22、古人说“候汤最难”,意思指( A )A、烧水的程度B、煮茶的程度C、泡茶的时间23、英国一天中最著名的饮茶是( C )A、早茶B、晚茶C、午后茶24、饮茶能减肥降酯,助消化,主要是( A )两种物质的作用A、多酚类化合物和生物碱B、维生素和芳香物质C、粗纤维和碳水化合物25.一般冲泡红绿茶时茶水比例为( B )A、1∶18B、1∶50C、1∶8026、我国对茶的称呼统一称为茶,是在( A )A、唐代B、宋代C、元代27、茶具又称茶器,陆羽《茶经》把烧茶泡茶的器具称为( A )A 、茶器 B、茶具 C、茶洗28、紫砂壶的第一个知名作者为( B )A、金沙寺僧B、龚供春C、时大彬29.在天然水中,( C )是泡茶最理想的水。
A.河水 B.井水 C.泉水30、用上投法冲泡碧螺春茶,水温要求在( B )左右。
A.80—85℃ B.90—95℃ C.95—100℃三、填空题1.茶艺表演的服饰应大方,衬托茶艺主题。
2.泡茶时,茶叶投放量、茶水比例、泡茶时间、是决定茶汤的三个要素。
3、在我国历史文献中,唐以前代表茶的字,常见的有-荼、椵、蔎、茗、荈等字。
现今茶之字,源出茶之正名荼,而荼之正名源出产茶之地蜀人、巴人约定成俗的口语之汉语译音。
在这五个早期的茶名中,荼的重要性显然比后“四个茶名”为高,这不仅是因为荼作为茶名出现的时间最早、使用频率最高、持续历史最长。
而且还因为后“四个茶名”正如“蜀西南人谓荼曰蔎”那样,都依赖与荼比照才为人们所确认。
因此,荼被人们看作是茶之正名。
4、茶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以下四种特性,即社会性、群众性、民族性、区域性。
5、唐代陆羽的《茶经》问世是中国茶文化正式形成的主要标志。
6、“茶道”一词最初见于唐代的《封氏闻见记》,中国茶道的核心理念是和。
7、乌龙茶习惯浓饮,注重品味、闻香、汤味浓用茶量以茶水比例而定。
8、茶艺表演中茶叶的选用宜精良忌粗老,茶具协调忌乱套9、佛教认为茶有三德,即一为提神、二来助消化、三是不思淫欲。
10、目前茶艺馆的经营特色主要有传统和现代两种类型。
11、高档绿茶泡茶水温为 85℃、乌龙茶泡茶水温为 100℃。
12、我国明代是制茶工艺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
13、我国产茶历史悠久,公认的古代茶圣是陆羽,现代茶圣是吴觉农。
14、宋代著名的窑口有建窑 ,烧制的黑釉盏中的佼佼者,最著名的是天目茶碗黑紫兔毫盏。
15、品饮绿茶或其他细嫩的茶类,不论用何种茶具均宜小不宜大,因用大杯则水量多、热度高,易使茶汤有熟汤味,不鲜爽。
16.中国历史上第一套形制完备的专用茶器具诞生于唐代,由陆羽创制,共 24 件。
17.茶器具材质的硬度关系到泡茶的好坏,其中玻璃硬度最高,瓷器的硬度高于陶器18、目前茶艺馆的经营特色主要有传统和现代两种类型。
19、冲泡乌龙茶时“淋壶”的目的是清洗和保温。
20、乌龙茶习惯浓饮,注重品味、闻香、汤味浓,用茶量以茶水比例而定。
21、我国是茶的故乡,其饮茶历史至少有 2000 多年。
22、陆羽的《茶经》为世界第一部茶叶百科全书。
23、绿茶与红茶的加工方法不同,绿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是杀青。
24、我国是茶的故乡,其饮茶历史至少有 3000 。
25、龙井茶素有色、香、味、形四绝之称,其品质特征是色绿、香郁、味甘、形美。
26、绿茶属不发酵茶,红茶属发酵茶,乌龙茶属半发酵茶27、饮茶的演变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我们今天的饮茶方式是在明代形成的。
28.茶艺表演的服饰应大方,衬托茶艺主题。
29.在绿茶制造过程中,要保留绿色,防止多酚类氧化。
30.茶艺表演用茶必须精良,茶具协调。
31、品饮乌龙茶有三忌,一是空腹不能饮,二是睡前不能饮,三是冷茶不能饮。
32、宋代著名的窑口有建窑 ,烧制的黑釉盏中的佼佼者,最著名的是天目茶碗黑紫兔毫盏。
四、判断题:1、所谓白茶,就是茶汤白、茶叶白的茶。
(×)2.矿泉水都可用来泡茶(×)3、茶自从被发现、利用起就有了茶文化。
(×)4、茶叶冲泡时,不同的茶类,茶水比例不一样(√)5.巴蜀是茶文化的发祥地。
(√)6.红茶开汤后应先看汤色后嗅香气,绿茶则先嗅香气后看汤色。
(×)7.宋代斗茶盛行,“茶色白,宜黑盏”,品茶以通体黑釉的“建盏”为上品。
(√)8.普耳茶采取壶泡,以10克茶叶冲入沸水300ml。
(×)9、茶叶贮藏过程中要求茶叶含水量为3—6%。
(√)10、宋朝的贡茶主要是大小龙团。
(√)11、选择紫砂壶时,按住气孔,如果倒不出水(禁水)就是好壶。
(√)12.评茶汤的温度一般以60—70℃为好。
(×)13.茶馆的文化品味,应体现以为服务员的文化素质主题。
(×)14、具有陈味的茶都不好。
(×)15.一般高档绿茶冲泡时投茶方式以上投法和中投法较好(√)16.中国茶道是以饮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
(√)17.茶叶冲泡前先要烫杯,其作用是可以温杯和进一步洁杯。
(√)18、喝茶可醒脑提神,是因为茶中含有茶多酚。
(×)19、我国名茶中君山银针属白茶类。
(×)20、“高山云雾出好茶”是指可出产各种茶类的茶。
(×)21.泡茶时“主泡”是指主要泡茶的人。
(√)22.选择紫砂壶时要求茶壶的柄、嘴、口在同一水平线上(√)23、我国的茶具中最流行的是“景瓷宜陶”(√)24.第一个写出茶叶专著《大观茶论》的皇帝是宋徽宗赵佶. (√)25.市场上销售的保健茶都是用茶叶加工的(×)26、所谓茶人精神是指茶人的形象或茶人应有道德情操、风范、精神面貌。
(√)27、“茶道”一词最早见于日本。
(×)28.泡茶时“主泡”是指主要泡茶的人。
(√)29、乌龙茶的品饮过程中,一看、二闻、三品,重在闻香。
(√)30、选择紫砂壶时,按住气孔,如果倒不出水(禁水)就是好壶。
(√)31、日本饮茶是在公元805年由中国传往日本的(√)32、乌龙茶因制作工艺复杂,品饮最讲究,又称为工夫茶。
(√)33、茶叶冲泡之前要烫杯,其作用是可以温杯和进一步洁杯。
(√)34、铁观音既是茶名又是茶树的品种名,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
(√)35、茶道成熟于唐代。
(√)36、在专用茶具出现之前,饮茶是以食器、酒具代替的。
(√)37、花茶品质以香气为主,通常以鲜、浓、纯三方面来评。
(√)38、名优绿茶传统的贮藏用灰贮法。
(√)39、寺院专设烧水煮茶的僧侣称为“施茶僧”(×)40.冲泡红茶时,若茶汤冷后出现混浊即“冷后浑”现象,说明该红茶品质好。
(√)41、日本的“茶圣”是荣西禅师(√)42、古人说“侯汤最难”意思是指泡茶时间不好掌握(×)五、问答题:1、浅谈泡茶过程中“温润泡”的作用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