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6.39 MB
- 文档页数:64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要求规范WS394-2024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要求规范WS394-2024
明细,符合国家质量技术规范
一、目的
本规范旨在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要求,以保证大众健康和安全。
二、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公共场所应用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包括强制性新建、改造以及维修系统。
三、术语定义
1.应用:指使用空调通风系统的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空间。
2.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指采用集中机组配置的空调通风系统,机组可以是冷、热水机组、冷冻机组、空源热泵机组等。
3.送风系统:指送风机、风口、风管、过滤器等组成的系统,用于将空调机组出口处的空气供给给室内。
4.通风系统:指送风和排风系统组成的系统,用于将室内的空气排入室外。
5.排风系统:指排风机、排风口、风管等组成的系统,用于将室内的空气排入室外。
四、材料要求
1.空调机组及风管的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最好采用不易积灰、耐腐蚀的材料;
2.风口及送排风机尽量采用安装在室外的集中式风口;
3.材质聚氨酯泡沫等绝缘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选用合格产品;
4.风口、送排风机安装位置要有防护设施,防止事故隐患;
5.机组和风管要采用安全保护措施;。
3《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卫生部, 2006 年)1 总则为配合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 的实施, 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在公共场所的传播,保证输送空气的卫生质量,制定本规范。
2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以下简称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要求和检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公共场所使用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其它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可参照执行。
3 术语与定义 3.1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去除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颗粒物、气态污染物和微生物的装置。
3.2 净化效率净化装置入口、出口空气污染物浓度之差与入口空气污染物浓度比值的百分数。
3.3 可吸入颗粒物( PM10)能够进入人体喉部以下呼吸道的颗粒物。
3.4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TVOC )空气污染物苯、二甲苯、苯乙烯等多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总量。
4 卫生指标4.1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冷却水和冷凝水中不得检出嗜肺军团菌。
4.2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量应符合表 1 的要求。
表 1 新风量卫生要求场所新风量(m /h. 人) 3~5 星级≥30 饭店、宾馆1~2 星级 ≥204.5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4.5.1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原则上本身不得释放有毒有害物质,其卫生安全性应符合表 4 的要求。
表 4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卫生安全性要求非星级饭馆(餐厅)影剧院、音乐厅、录像厅(室)游艺厅、舞厅 酒吧、茶座、咖啡厅体育馆 商场(店)、书店 旅客列车车厢、轮船客舱飞机客舱4.3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应符合表 表 2 ≥20 ≥20 ≥20 ≥30 ≥10 ≥20 ≥20 ≥20 ≥252 的要求。
送风卫生要求项目要求PM10 ≤0.08 mg/m 3细菌总数真菌总数≤500 cfu/m ≤500 cfu/m 33- 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微生物4.4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内表面应符合表不得检出3 的要求。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5部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1 范围本文件描述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中嗜肺军团菌、细菌总数、真菌总数、空调送风中β-溶血性链球菌、新风量、空调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空调风管内表面积尘量和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检测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其他场所使用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参照执行。
本文件中同一个指标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检验方法时,根据技术条件选择使用,但以第一法为仲裁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789.2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 18204.1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1部分:物理性指标GB/T 18204.2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2部分:化学性指标GB/T 1888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 19489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T 34012 通风系统用空气净化装置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两端钝圆,有鞭毛,无芽孢和荚膜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在含有L-半胱氨酸和三价铁盐缓冲液的活性炭-酵母提取液培养基上生长的特性,经生化试验和血清学试验鉴定确认的一种具有致病性的军团菌,是引起军团菌病的主要菌型。
细菌总数 total bacteria count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经36 ℃±1 ℃培养48 h所生长发育的嗜中温性需氧和兼性厌氧菌落的总数。
真菌总数 total fungal count在沙氏琼脂培养基上经28 ℃±1 ℃、5 d培养所形成菌落数。
β-溶血性链球菌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能产生溶血素,血平板上在菌落周围形成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溶血环(β-型溶血)的化脓(或A群)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和无乳(或B群)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卫生部,2006年)1 总则为配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的实施,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在公共场所的传播,保证输送空气的卫生质量,制定本规范。
2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以下简称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要求和检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公共场所使用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其它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可参照执行。
3 术语与定义3.1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去除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颗粒物、气态污染物和微生物的装置。
3.2 净化效率净化装置入口、出口空气污染物浓度之差与入口空气污染物浓度比值的百分数。
3.3可吸入颗粒物(PM10)能够进入人体喉部以下呼吸道的颗粒物。
3.4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空气污染物苯、二甲苯、苯乙烯等多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总量。
4 卫生指标4.1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冷却水和冷凝水中不得检出嗜肺军团菌。
4.2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量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新风量卫生要求4.3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 送风卫生要求4.4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内表面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3 风管内表面卫生要求4.5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4.5.1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原则上本身不得释放有毒有害物质,其卫生安全性应符合表4的要求。
表4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卫生安全性要求4.5.2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性能应符合表5的要求。
表5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性能的卫生要求5 卫生检验5.1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冷却水、冷凝水、送风及风管采用抽样法检验,抽样数量根据系统设置、运行或风管清洗情况确定。
5.2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冷却水、冷凝水中嗜肺军团菌的检验方法见附录A。
5.3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量的检测方法见附录B。
5.4空调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检测方法见附录C。
5.5 空调送风中微生物的检验方法见附录D。
5.6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卫生安全性检验5.6.1卫生安全性检验指标根据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安装位置确定。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 394-2012)1 总则为配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的实施,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在公共场所的传播,保证输送空气的卫生质量,制定本规范。
2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以下简称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要求和检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公共场所使用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其它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可参照执行。
3 术语与定义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去除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颗粒物、气态污染物和微生物的装置。
净化效率净化装置入口、出口空气污染物浓度之差与入口空气污染物浓度比值的百分数。
可吸入颗粒物(PM10)能够进入人体喉部以下呼吸道的颗粒物。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空气污染物苯、二甲苯、苯乙烯等多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总量。
4 卫生指标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冷却水和冷凝水中不得检出嗜肺军团菌。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量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新风量卫生要求场所新风量(m3/h.人)饭店、宾馆3~5星级≥301~2星级≥20非星级≥20饭馆(餐厅)≥20影剧院、音乐厅、录像厅(室)≥20游艺厅、舞厅≥30酒吧、茶座、咖啡厅≥10体育馆≥20商场(店)、书店≥20旅客列车车厢、轮船客舱≥20飞机客舱≥25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 送风卫生要求项目要求PM10≤ mg/m3细菌总数≤500 cfu/m3真菌总数≤500 cfu/m3 b-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微生物不得检出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内表面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3 风管内表面卫生要求项目要求积尘量≤20 g/m2致病微生物不得检出细菌总数≤100 cfu/cm2真菌总数≤100 cfu/cm2空气净化消毒装置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原则上本身不得释放有毒有害物质,其卫生安全性应符合表4的要求。
表4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卫生安全性要求项目允许增加量臭氧≤ mg/m3紫外线≤5 mw/cm2(装置周边30cm处)TVOC≤ mg/m3PM10≤ mg/m3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性能应符合表5的要求。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1.总则为了预防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以下简称空调系统)传播传染病,保护人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公共场所空调系统的一般卫生要求、传染病流行期卫生要求、净化消毒装置卫生要求、卫生学评价和卫生管理要求。
2.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共场所使用的空调系统,其它场所空调系统可参照执行。
3.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1888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 9663-9673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T 18204.1 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4.术语与定义4.1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为使房间或封闭空间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等参数达到给定的要求,而对空气进行处理、输送、分配,并控制其参数的所有设备、管道及附件、仪器仪表的总和。
4.2 空气传播性传染病以空气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传染病。
4.3 空气净化采用某些技术或方法去除室内空气中的颗粒物、微生物和气态污染物。
4.4 可吸入颗粒物(PM10)能够进入人体呼吸道的空气动力学当量质量中位径为10微米的颗粒物。
5.空调系统的卫生要求5.1 一般要求5.1.1 空调系统新风量和运行参数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新风采气口的设置应保证所吸入的空气为室外新鲜空气,新风采气口应远离建筑物排风口和开放式冷却水塔。
严禁间接从空调通风的机房、建筑物楼道及天棚吊顶内吸取新风。
5.1.2 空调系统的新风口和回风口应安装防鼠、防虫设施。
5.1.3 空调系统的过滤器(网)、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应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清洗或更换。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1 总则为配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的实施,进一步提高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以下简称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工作的专业技术水平,保证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达到相应的卫生要求,制定本规范。
2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各主要构成部分清洗方法、清洗过程以及专业清洗机构、专用清洗设备的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专业清洗工作,其它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可参照执行。
3 术语与定义3.1 空气处理机组输送、净化和调节空气状态(冷、热、湿)的设备及组件。
3.2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采用某些技术或方法清除空调风管、风口、空气处理机组及其它部件内与输送空气相接触表面积聚的污染物、空调冷却水塔内积聚的污染物,以及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消毒处理。
3.3 专用清洗设备用于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的机械设备、工具、器械和风管内污染物采样设备等的总称。
3.4 机械清洗使用专用清洗设备进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
3.5 专业清洗机构从事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的专业技术服务单位。
4 技术要求4.1 清洗方法的要求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应采用机械清洗方法。
4.2 清洗过程的要求4.2.1工作范围风管清洗范围包括:送风管、回风管和新风管。
部件清洗范围包括:空气处理机组的内表面、冷凝水盘、加湿和除湿器、盘管组件、风机、过滤器及室内送回风口等。
空调冷却水塔。
4.2.2 现场检查与准备专业清洗机构应查阅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有关技术资料,对需要清洗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现场勘察和检查,确定适宜的清洁工具、设备和工作流程。
并根据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情况和本规范的技术要求,制定详细的清洗工作计划和清洗操作规程。
4.2.3风管清洗采用专用机械清洗设备将风管内的可视污染物有效地输送到捕集装置中,严禁操作人员进入风管内进行人工清洗。
风管的清洗工作应分段、分区域进行,在风管清洗工作段与非工作段之间、进行清洗的风管与相连通的室内区域之间应采取有效隔离空气措施。
高层住宅通风空调系统介绍概况本工程建筑总面积为106,865.60m2。
包括大型商场、大型超级市场、大型娱乐场所、办公室、客房、地下停车场和其他辅助用房等等。
空调系统冷源设计由地下二,三层冷冻机房的电动离心式冷水机组供冷,广场冷冻水供/回水温度6℃/11.5℃。
即空调总制冷量约合9736URT。
空调系统热源设计采用设在广场外的燃气锅炉机组提供空调热水,热水供/回水温度62℃/50℃,即空调总制暖量约合4723URT。
系统概况系统总体上可分为空调冷却水系统、空调冷冻水系统、空调供热系统和空调风系统以及自控系统。
1、空调冷却水系统:设计上将空调冷却水系统划归给排水系统。
2、空调冷冻水和热水系统:空调冷冻水系统采用两管制二次泵系统。
一次泵负担冷水机组至分、集水器之间管路的压力损失,二次泵分别负担分、集水器至各分区空调末端管路的压力损失。
1)空调冷冻水系统共在地下室设有一个较大的制冷机房。
机房设离心式冷水机组;其供回水温度为:冷冻水6℃/11.5℃,冷却水32℃/37℃。
系统采用压力膨胀罐对系统进行定压和补水,定压装置设在制冷机房内。
2)循环泵系统每台冷水机组配离心式水泵。
水泵与冷水机组一一对应,并采用压差旁通阀控制。
3、空调供热系统由于当地的气候原因,在冬季,空调系统须切换至供热系统;热源由设在广场外独立燃气、燃油两用锅炉房提供空调热水,低压空调热水供/回水温度为65℃/53℃。
4、空调风系统1)地下一层商场、大厅、舞厅、舞厅休息、职工餐厅等采用区域中央空调,低速风道系统,出租、出售商场及大厅顶送顶回,其他房间顶送下回。
其中大型商场分26个空调系统,大型超市分8个空调系统。
末端空调机组采用变速风机,根据室内湿度调节送风量,相应调节新风量。
为节约能耗,空调器中设热回收装置,用以回收排风中的能量,预处理新风。
2)地下四层管理用房及职工更衣室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顶送顶回方式组织气流。
3)通风系统:在卫生间、车库、功能机房、水泵房、变电所、电梯机房及地下通道设有机械送风或排风。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1.总则为了预防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以下简称空调系统)传播传染病,保护人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公共场所空调系统的一般卫生要求、传染病流行期卫生要求、净化消毒装置卫生要求、卫生学评价和卫生管理要求。
2.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共场所使用的空调系统,其它场所空调系统可参照执行。
3.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1888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 9663-9673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T 18204.1 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4.术语与定义4.1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为使房间或封闭空间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等参数达到给定的要求,而对空气进行处理、输送、分配,并控制其参数的所有设备、管道及附件、仪器仪表的总和。
4.2 空气传播性传染病以空气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传染病。
4.3 空气净化采用某些技术或方法去除室内空气中的颗粒物、微生物和气态污染物。
4.4 可吸入颗粒物(PM10)能够进入人体呼吸道的空气动力学当量质量中位径为10微米的颗粒物。
5.空调系统的卫生要求5.1 一般要求5.1.1 空调系统新风量和运行参数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新风采气口的设置应保证所吸入的空气为室外新鲜空气,新风采气口应远离建筑物排风口和开放式冷却水塔。
严禁间接从空调通风的机房、建筑物楼道及天棚吊顶内吸取新风。
5.1.2 空调系统的新风口和回风口应安装防鼠、防虫设施。
5.1.3 空调系统的过滤器(网)、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应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清洗或更换。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一法三规”介绍一法三规一法:●《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三规:●《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评价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起草背景《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制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主要内容:目的和依据—第1条适用范围—第2条卫生要求—第3条~第6条清洗要求—第8条、第11条卫生制度—第7条、第9条、第10条、第20条疾病流行时管理—第12条~第14条卫生监督职责—第15条~第17条一、卫生要求(1)总要求: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当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和有关卫生标准的要求。
冷却水和冷凝水中不得检出嗜肺军团菌不同场所的新风量要求送风卫生要求风管内表面卫生要求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卫生安全性要求(2)新风质量要求:三款要求。
新风应当直接来自室外新风口应当远离污染源并设置防护往何初效过滤器送风口和回风口应当设置防鼠装置并定期清洗。
(3)空调机房要求:清洁、干燥,无无关物品存放。
(4)空调系统设施要求:应当具备四方面设施。
i.应急情况下可以关闭回风和新风ii.可以分区域控制运行iii.空气净化消毒iv.风管清洗、消毒使用的可开闭窗口二、清洗要求●开放式冷却塔:每年清洗不少于一次●空气过滤网、过滤器和净化器等:每六个月检查或更换一次●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每年清洗一次●风管系统清洗:按照《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执行(一)冷却水、冷凝水中检出嗜肺军团菌;(二)空调送风中检出嗜肺军团菌、 -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微生物;(三)风管积尘中检出致病微生物;(四)风管内表面细菌总数每平方厘米大于100菌落形成单位;(五)风管内表面真菌总数每平方厘米大于100菌落形成单位;(六)风管内表面积尘量每平方米大于20克;(七)卫生学评价表明需要清洗和消毒的其它情况。
赣州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档案单位名称:单位地址:档案管理员:( 年 )目录一、基本情况1、《卫生许可证》复印件2、《营业执照》复印件粘贴处3、空调系统竣工图二、卫生制度4、卫生管理组织和卫生管理人员职责5、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6、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应急预案三、各项记录7、卫生学检测或评价报告书8、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日常卫生检查记录9、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日常清洗消毒记录10、冷却水、冷凝水加药记录11、空调故障、事故及其他特殊情况记录《卫生许可证》复印件《营业执照》复印件空调竣工图卫生管理组织和卫生管理人员职责2、住宿场所卫生管理部门或卫生管理员的职责:1、制订从业人员卫生培训教育计划和考核办法,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卫生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卫生知识、岗位操作规程等的培训学习和考核,积极提高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
2、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负责提出将患有有碍公众健康的从业人员调离直接为顾客服务岗位的意见。
3、制定卫生管理制度、卫生责任制度和卫生操作规程,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对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行为及时制止并提出处理意见。
4、督促本场所经营者、从业人员严格执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时办理有关卫生证件、证明,依法从事经营活动。
5、配合卫生执法人员对本场所进行卫生监督检查,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负责建立本场所卫生管理档案。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评价是申办卫生许可证的条件之一,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
(二)工程部负责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口须远离建筑物的排风口、开放式冷却塔和其他污染源,并设置防护网和初效过滤器。
(三)集中空调机房要整齐、清洁,无易燃易爆物品及杂物堆放。
(四)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要每两年进行一次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卫生学评价,评价合格后方可继续运行。
(五)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要保持清洁、无致病微生物污染,并按照下列要求定期清洗,并做好记录(可参照《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与日常维护记录》):①开放式冷却塔每年清洗不少于一次;②空气过滤网、过滤器和净化器等每六个月检查或更换一次;③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每年清洗一次;④风管系统的清洗应当符合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陕西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和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公共场所的人群密集程度更是加剧了室内空气污染和疾病传播的难度。
因此,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陕西省的公共场所中,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陕西省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概述、优势、构成和维护等方面进行介绍。
优势相比于分散式空调系统,集中式空调系统具有以下优势:1.效率更高:集中式空调系统能够在统一管理下进行集中控制。
相比于分散式空调系统,集中式空调系统的效率更高,从而减少了能源浪费。
2.维护更方便:集中式空调系统的维护更加方便。
受环境影响较小,维护时容易把握清洁度和卫生状况。
并且,集中控制更加方便,可通过管理系统实时监测数据。
3.节省空间:集中式空调系统选址相对简单,占地面积更小。
相比于分散式空调系统,集中式空调系统能够满足大规模建筑的空调需求。
构成在陕西省的公共场所,集中式空调系统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新风系统:新风系统是集中式空调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提供空气质量更好的新风,减少人员集中时的病毒传播和氧气供应问题。
2.冷水机组:冷水机组是集中式空调系统的制冷设备,它通过水循环来制冷,从而实现空调效果。
3.空气处理器:空气处理器在空气净化、除湿、制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优化空气质量和环境。
4.风管系统:风管系统主要用于空气的输送和转移,确保空气传播均衡和合理,同时减少室内空气的交叉污染。
维护在集中式空调系统的使用中,定期的维护和保养非常重要,以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和舒适度。
在维护方面,需注意下列几点:1.空气滤网的清洁:对于空调系统而言,定期清洗和更换空气滤网可以保证空气质量和效率。
2.冷凝器清理:冷凝器是集中式空调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它能冷却和除湿空气。
在空调使用过程中,冷凝器经常会受到灰尘、污垢等的附着,使得制冷效果降低,需要定期进行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