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溶液》复习课
- 格式:ppt
- 大小:10.82 MB
- 文档页数:57
第九单元溶液复习教案辅导讲义教师龙彬科目化学上课日期2014、3、14 总共学时学生年级初三上课时间10:00-12:00 第几学时类别基础# 提高培优第九单元溶液复习课题1 溶液的形成【知识框架】一、溶液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1)均一性:就是指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2)稳定性:就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
【针对性练习】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就是( )A.溶液都就是混合物B.溶液都就是无色透明的C.凡就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就是溶液D.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2.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就是( )A.矿泉水B.糖水C.食盐水D.冰水混合物二、溶液的组成1.溶质与溶剂:(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2)溶剂:溶解溶质的物质叫溶剂。
2.溶质、溶剂的判定:(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液体就是溶剂,固体、气体就是溶质;(2)两种液体相溶时,量多的就是溶剂,量少的就是溶质。
(3)溶液中若有水存在,无论水的量多还就是量少,水都就是溶剂。
(4)在不指明溶剂时,溶剂一般就是水。
【针对性练习】1.现有食盐水、白酒、碘酒、植物油与汽油混合形成的混合物,其中溶剂就是水的就是( )A.食盐水与白酒B.白酒与碘酒C.植物油与汽油的混合物D.食盐水与碘酒2.把20g食盐水放在蒸发皿内,加热蒸干后,得到食盐4g,则其溶剂水的质量就是( )A.24gB.4gC.20gD.16g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就是( )A.冰水混合物中,冰就是溶质,水就是溶剂B.泥浆水中泥就是溶质,水就是溶剂C.汽水中二氧化碳就是溶质D.高温下的铁水中铁就是溶质4.按要求各举一例:(1)溶质就是液体,溶剂就是水_______________ ;(2)溶质就是固体,溶剂就是水____ _______;(3)溶质就是固体,溶剂就是酒精______________;(4)溶质就是气体,溶剂就是水___ _________。
第九单元溶液备考复习课(第一课时)花都区大塘中学洪接年一、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描述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和溶质、溶剂的概念,明确它们的关系。
2.能说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涵义,知道条件发生改变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
3.了解溶解度的涵义并能从溶解度曲线图中获取相关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1)通过习题呈现知识点。
2)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溶液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科学习兴趣,发展求知欲和探究激情。
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溶液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知道溶液、溶质、溶剂,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区别与联系以及相互转化3.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三、教学难点1.从微观的角度深入认识溶液。
2. 对溶解度概念的认识。
四、教材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本复习课主要复习课题1《溶液的形成》和课题2《溶解度》两个方面的内容。
溶液的知识也是学习酸碱盐知识的重要基础,故此在复习中使学生在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粒子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体系,进一步地认识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强化微粒观;通过复习,能使学生能从定量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从定性的角度来研究物质放在溶剂中时的一些情况,即物质的溶解度,进一步体会溶解度是必须建立在四要素“一定温度”、“100g 溶剂”、“饱和溶液”、“ 溶解度的单位”。
在进行溶解度曲线的复习时,关键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溶解度曲线上点、交点、曲线特点等。
并且溶解度曲线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重要应用,如配制溶液,用结晶的方法分离和提纯混合物等。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从身边中生活现象入手,用化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问题,引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回顾起相关溶液的知识,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先知道溶液的定义、特征、溶液的组成、再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以及相互转化以及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溶液复习课》教学反思
在本节《溶液》复习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思维导图这一教学工具,让学生课前对第九单元的知识进行总结,绘制思维导图,课堂上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并由此引入复习要点。
在巩固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练习,讲练结合,对知识进行强化、迁移。
练习由浅入深,尽量达到分层教学的要求。
反思本节课教学,我有以下体会:
1、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复习,但贵在坚持,偶尔一次,只会让学生觉得新鲜,要让学生形成知识归纳整理的习惯,需要经常地让学生利用这一工具,也要增加思维导图利用过程中的趣味性。
2、学生要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强化,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练习要精,要能充分反映教学重点,因此教师需要进行很好的筛选。
3、把握好练习的难度会对各层次学生都有所收获,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4、展示学生的练习答案,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专注度。
5、本节课以下几点需注意:
(1)课堂上有请学生回答问题,但可以将更多的说话权交给学生,比如让学生去展示他们的思维导图、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
(2)在录播室上课,有些学生显得不太自然,需在学
生心理上给予更多肯定,让他们更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