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江苏中等职业教育推荐项目
- 格式:xls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2
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概述作为教育领域的顶级奖项之一,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设立旨在肯定和推广在基础教育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进一步激发教育工作者的创新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2018年,在众多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并获得二等奖的教学成果无疑具有极高的教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本文将针对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进行介绍和分析,以期为读者深入了解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标准和具体成果提供参考。
二、获奖作品简介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得者共有若干所学校和教育机构,涵盖了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教育阶段的教学成果。
其中包括了以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研发、学科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的教学项目。
这些获奖作品充分体现了教育教学领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成果,对于促进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获奖作品案例分析1.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项目某小学的数学教学改革项目“培养学生数学兴趣与实际运用能力”的获奖成果在获奖作品中占据重要地位。
该项目通过引入实践教学、游戏教学等方式,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联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字游戏、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2.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项目某初中的物理实验教学改革项目“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获奖成果也是本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亮点之一。
该项目通过改革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引入了更多的实验探究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进行各种实验探究活动,提高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3. 高中历史教学课程改革项目某高中的历史课程改革项目“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与思考能力”的获奖成果也给本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增添了亮眼之处。
该项目通过对历史课程内容的优化和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仅了解历史知识,更能够培养自主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附件2《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表(基础教育)》填报说明《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表(基础教育)》(以下简称《申报表》)是教学成果奖申请、推荐、评审、批准的主要依据,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认真填写。
一、封面1.成果名称:应准确、简明地反映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5个。
2.成果完成者:个人名义申报的,填写成果主持人姓名,并写上所在单位名称;以单位名义申报的,填写成果主持单位名称。
3.省级教学成果奖励等级:指该成果在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审中所获得的奖励等级。
4.推荐单位: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5.推荐时间:指推荐单位决定推荐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时间。
6. 序号: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填写。
组成形式为abcdef,其中:abc为省级代码(详见下表);def为省级推荐成果的顺序号。
例如:序号“********”为北京市推荐的、编号为001的成果,其中911为推荐单位北京市的代码,001为推荐国家级教学成果的顺序号。
7. 编号:由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秘书处填写。
二、成果简介1. 研究起止时间:起始时间指提出问题、开始研究日期;完成时间指解决问题、形成最终成果的日期。
2. 成果概要:对成果的主要内容做说明,均应直接叙述,请勿采取“见××附件”的表达形式。
3. 解决的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具体指出成果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阶段、所采用的方法等,问题要明确,思路、阶段要清晰,方法要有针对性。
4. 成果创新点:对成果在实践中的突破、理论上的创新进行归纳与提炼。
应简明、准确、完整地阐述,每个创新点相对独立。
三、成果应用及效果1. 实践检验起始时间指正式实施(包括正式试行)教育教学方案的时间,不含研讨、论证及制定方案的时间。
正在进行实践检验的截止时间为推荐国家级教学成果的时间。
2. 成果应用及效果:对成果的应用情况、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阐述。
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附件5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成果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果完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果完成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荐单位名称及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荐时间年⽉⽇成果所属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码□□□□□□序号□□□□□□编号⼀、成果简介(可另加附页)⼆、主要完成⼈情况主要完成⼈情况三、主要完成单位情况主要完成单位情况四、推荐、评审意见五、附件⽬录1. 反映成果的总结(不超过6000字)2. 教学成果鉴定书(或验收证明)3.教学成果应⽤及效果证明材料(仅限1份)填表说明(材料报送时不打印)⼀、封⾯1. 成果名称:应准确、简明地反映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5个汉字。
教学成果如为教材,在成果名称后加写“(教材)”。
2. 成果完成⼈、成果完成单位:按《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和《教育部关于开展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作的通知》(教师函〔2018〕3号)的有关规定填写。
集体完成的成果,成果完成⼈和成果完成单位按照其贡献⼤⼩从左⾄右或从上到下顺序排列,不限⼈数和单位数,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3. 推荐单位:指省、⾃治区、直辖市⼈民政府教育⾏政部门或军队有关教育主管机构。
4. 推荐时间:应为推荐单位决定推荐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时间。
5. 成果所属类别:按下条成果内容代码中的规范要求填写。
6. 代码组成形式为:abcde,详释如下:a:成果属中等职业教育填1,⾼等职业教育填2,其他填0。
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第一条为奖励在教学实践、改革、研究中取得教学成果的单位和个人,发挥教学成果的引领激励作用,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根据国务院《教学成果奖励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相关单位和个人申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以下简称省级教学成果奖),以及省级教学成果奖的推荐、评审、批准、授予和相关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省级教学成果奖的评审、批准和授予工作,由省教育行政部门负责。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教学成果,指经过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具有实用性、创新性、示范性,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育人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包括课程、教学、评价、资源建设、教师发展等,主要形式包括实施方案、研究报告、课程资源、论文著作等。
省级教学成果奖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本科)、高等教育(研究生)四类,基础教育类含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类含中等职业教育(含技工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含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本科)类、高等教育(研究生)类含高等教育阶段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其他类型的教育,可根据其实施的教育层次,申请相应类别的教学成果奖。
第五条省级教学成果奖的推荐评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彳壬务;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突出先进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导向;坚持向一线教师倾斜、鼓励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确保评审结果科学、客观。
第六条省级教学成果奖每4年评审1次,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3个等级。
奖项数量依据江苏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实际,参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设置情况,在每届教学成果奖评选前由省教育行政部门研究确定,其中特等奖和一等奖一般不超过奖项总数的50%o坚持质量第一、宁缺毋滥,允许各个等级奖项有空缺。
第七条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省级教学成果奖:育人导向突出,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价值导向,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彳壬务;注重解决问题,关注破解各级各类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贴近一线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实践,关注内涵建设和教学质量提高;推进理论创新,具有原创性,教育理念先进,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学校教学规律和学生培养规律,在省内夕次于领先水平;经过实践检验,具有较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申报成果应经过2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检验,其中特等奖和一等奖一般不少于4年的实践检验,且取得显著成效;示范作用明显,具有推广价值,取得较高认同度,在省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成果曾获奖励情况成果曾获奖励情况获奖时间奖项名称获奖等级授奖部门2018年 4月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2007年12月四川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教育部2009年10月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首批试点高校国家级教育部2010年6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教育部2011年9月四川大学本科人才培养风格和特色的研究四川省2009-2012年教改重点项目四川省教育厅2012年10月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国家级教育部2012年11月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教育部卫生部2012年11月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国家级教育部中央政法委2014年3月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技部2014年3月建立教师教学发展长效机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四川省2013-2016年教改项目四川省教育厅2014年3月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多样性和个性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四川省2013-2016年教改项目四川省教育厅2014年3月实施万门课程建设工程,打造示范精品,探索课程建设新路径四川省2013-2016年教改项目四川省教育厅2014年7月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奖一等奖四川省教育厅2014年8月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奖二等奖教育部2015年6月全面打造社团文化的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空间——四川大学以学术型社团建设滋养青年学子成长第八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教育部2015年8月四川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省级四川省教育工委2015年10月第一届中国“互联网+”全国总决赛金奖(2项)教育部2016年1月让每个学生公平享受优质教育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奖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2016年5月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级发改委2016年10月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全国总决赛金奖(2项)教育部2016年12月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教育部2017年9月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全国总决赛金奖(3项)教育部2018年3月面向新工科的力学专业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标准研究与实践教育部首批新工科项目教育部2018年3月强通识重实践跨学科融产教——新工科领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教育部首批新工科项目教育部2018年3月基于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跨学科项目学习模式探索与实践教育部首批新工科项目教育部2018年3月“计算+”多学科的“智能技术和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教育部首批新工科项目教育部2018年3月我国轻工类专业新工科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教育部首批新工科项目教育部2018年3月轻纺食品类传统专业改造升级的研究与实践教育部首批新工科项目教育部。
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2018一、评审总体情况本次成果奖经各省级单位推荐申报、资格筛查后进入网络评审的成果共1382项(其中港澳地区首次参评,报送成果10项),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的通知》的分类要求,将其分为38组进行网评,由各组专家在审阅本组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打分,系统在去掉最高分、最低分后自动统计平均成绩。
网络评审结束后,共563项成果入围会议评审。
会议评审中,按照相近类别归并、总量相当原则,将成果分为14个组,会评专家经独立审阅成果材料、小组评议、大组合议和评审委员会会议、投票表决等程序后,最终确定了特等奖拟授奖成果2项,一等奖拟授奖成果50项,二等奖拟授奖成果400项。
相比2014年,社会各界对评奖的关注度更高,参与面更广,影响力更大。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幼儿园、高等学校和社会各界都更加关注并高度重视成果奖的培育、推荐和申报,更为细致周密地筹备前期准备工作,参评成果的平均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二、评审结果分析本次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参评成果共1382项,入围会评563项,入围率40.74%。
会议评审后,产生拟授奖成果共452项。
拟授奖率为32.71%。
1.按地区分析内地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港澳特别行政区均组织参加了本次成果奖的评审,高于平均获奖率的地区有上海、江苏、北京、浙江、福建、山东、重庆、广西、香港、广东、海南、澳门等12个省、市、地区,共有326项成果获奖,占获奖成果总数的72.12%。
特、一等奖获奖成果共52项,由上海、江苏、北京、重庆、山东、浙江、广东、香港、西藏、澳门、贵州、江西等12个省、市、地区获得。
2.按类别和学科分析按照《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表》“分类三”,成果类别包含:评价、特教、综合改革、德育、教学、科学、课程、综合实践、艺术、语文、数学、体育、技术(劳技)、幼教、外语、化学、地理、历史、生物、物理、其他共21个类别。
对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和候选项目进行统计与分析,发现备受关注的特等奖有1项花落位于西部的重庆市;东部地区的省级行政区获奖数目依旧耀眼,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与2014年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情况相比,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河南省是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的三匹“黑马”,闯入了前十名。
建议加大省市县级教学成果的培育力度和遴选水平;关注不同地区、不同省级行政区教学成果水平的差异;加强不同类型单位之间的协作。
摘要关键词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统计分析;比较研究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统计与分析张贤金郭春芳吴新建(福建教育学院,福建福州350025)自2014年教育部首次开展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以来,各省市区都高度重视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总结、提炼和推广,并设立了省市县级的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机制。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评审大大地推动了优秀教学成果的生成。
2018年第二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已经结束,根据教育部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奖励活动官网公示的信息,共接受全国各地、各部门推荐的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候选项目1382项(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共申报10项,香港和澳门首次允许申报参评)。
最终,批准获奖项目共452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50项、二等奖400项,全国平均获奖率为32.71%。
本文基于评审奖励活动官网公示的1372项候选项目(不含香港和澳门10项)[1]和批准的452项获奖项目名单[2]进行统计与分析。
一、备受关注的特等奖根据《教学成果奖励条例》(1994年3月14日国务院令第151号发布),教学成果奖特等奖需要国务院批准,是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含金量最高的奖项。
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授予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主持完成的“走向世界的中国数学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的上海经验”和重庆市巴蜀小学校主持完成的“基于学科育人功能的课程综合化实施与评价”。
对教学成果奖申报中若干问题的分析与建议作者:于雷郭霏霏来源:《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9年第07期【关键词】教学成果奖;申报;分析与建议【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52-0016-041994年,国务院颁发了《教学成果奖励条例》,教学成果奖与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技术发明奖、哲学社会科学奖并列为国家级五大奖项。
2014年以前,教学成果奖评选主要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其后开始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大类别。
其中,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包括高等教育阶段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
教学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
教学成果的主要形式包括有关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实施方案、研究报告、教材、课件(软件)、论文、著作等。
教学成果的申报主体是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和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集体和个人,包括各级各类学校、学术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教师及其他个人。
按其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产生的效果,教学成果分为国家级和省(部)级奖,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类奖项。
申报教学成果奖的相关成果要求经过两年以上的教育教学实践检验,申报特等奖的要求经过不少于4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检验。
一、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目分析(一)各省(市)推荐项目与获奖情况分析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共451项,来自于31个推荐单位。
特等奖2项,分别由广东省教育厅和山东省教育厅推荐,一等奖50项,二等奖399项。
其中,北京市教委、江苏省教育厅、山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厅推荐的项目质量较高、数量较多,这5个省市推荐的项目数之和约占总获奖项目的50%。
另外,天津(推荐项目14项、获奖项目13项)与上海(推荐项目18项、获奖项目16项)两市的获奖比例最高。
关于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思考作者:郑永进来源:《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9年第07期【关键词】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征分析【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52-0008-04当前,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内涵发展时期,职业院校在做好自身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总结和凝练,以期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家级教学成果。
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般需要具备三项条件:一是国内首创的;二是要经过2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检验;三是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
[1]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践能够升华为教学成果,特别是成为国家级教学成果,离不开实践主体的精心培育。
本文以江苏和浙江两省为例,在分析两省前两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情况的基础上,探讨教学成果奖培育的大致路径。
一、近两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概况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从2014年开始单独设立的,到目前为止评审了两届,共计产生特等奖3项,一等奖100项,二等奖799项。
本文通过对2014年和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综合比较分析,[2]大致呈现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概貌:(一)东部地区成果奖的获奖能力“一家独大”对近两届成果奖的数据分析发现,六成左右的成果獎均为东部地区获得,无论是获奖数量还是获奖质量(获奖率及获奖层次),东部地区均呈现出“一家独大”局面。
职教史研究发现,“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与经济社会实现良性互动的过程”。
教学成果的获奖能力又一定程度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3]2018年成果奖中各省推荐项目的获奖比例排名前8的分别为:江苏、北京、天津、山东、浙江、上海、重庆和广东,与2017年各省人均GDP的排序基本一致。
因此,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是,各省(直辖市)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获奖能力是否与该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相关关系。
(二)高职教育类型的成果奖数量有增多趋势,中职学校呈现“挤压现象”近两届的职业教育成果奖数据反映,高职教育类型的成果呈现增多趋势,高职院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数量也呈现增多趋势;而“中职类型”和“中职学校”均呈现减少趋势。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安徽省2018年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8.03.19•【字号】皖教秘基〔2018〕16号•【施行日期】2018.03.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安徽省2018年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工作的通知各市、省直管县教育局,省属有关高等学校,厅属事业单位: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的通知》(教师函〔2018〕3号)、《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推荐工作的通知》(皖教秘〔2018〕126号)等文件要求。
经研究,决定开展安徽省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并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做好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工作。
现将有关评审暨推荐工作通知如下:一、评奖范围安徽省2018年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授予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中做出较大贡献、取得较好成果的集体和个人。
奖励范围包括基础教育各阶段、各领域取得的教学成果。
凡按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的中小学(含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以及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教师及其他个人均可申报。
二、奖项设置安徽省2018年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设定总数122项,设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50项,二等奖70项。
并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择优推荐教学成果参加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
按照“坚持标准、质量第一、宁缺毋滥”原则,允许各个等级奖项有空缺。
三、成果要求和成果形式(一)成果要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必须符合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体现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和时代精神,发展素质教育,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
必须围绕解决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未来挑战,创造性地提出科学的思路、方法和措施,经过实践检验,使问题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破解,对于实现培养目标、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效果显著,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