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镜BEIS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椎间孔鏡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于1999年由美国Anthony Yeung教授首创(杨氏技术),并在2002年德国脊柱外科学会Thomas Hoog Land 教授在杨氏技术基础上予以发展,目前创新的Thessys技术得到脊柱领域学者的广泛认同。
该技术目前不仅治疗椎间盘突出,还大量用于各类骨性狭窄、老年性退变的治疗,由于Thessys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作用于纤维环之外,因而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纤维环的完整性和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在同类手术中对病人创伤最小、效为确切。
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代表一种全新的脊柱微创手术概念。
可以开展从颈椎到腰5骶1所有节段的椎间盘突出、椎间孔成型和纤维环修复。
手术的满意疗效可以达到75%--90%[[。
由于它的诸多优越性,目前国际脊柱微创外科领域已经公认椎间孔镜在不领域的主导。
1、基本原理随着脊柱内窥镜下经椎间孔入路的发展成熟及应用,大家逐渐接受Thessys技术的应用,也成为目前椎间孔镜技术的主流方法。
其操作的基本原理:其目的是通过在椎间孔的安全三角区、在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彻底清除突出或脱垂的髓核和增生的骨质来解除对神经根的压力,消除对神经压迫造成的疼痛。
其手术方法是通过椎间孔镜和相应的配套手术器械、成像处理系统、以及Ellman双频射频机,共同组成的一个脊柱微创手术系统。
在彻底切除突出或脱垂髓核的同时,清除骨质增生、治疗椎管狭窄、可以使用射频技术修补破损的环等。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关于Yeung技术与Thessys技术的关键区别在于是否进入椎间盘内。
Yeung 技术也容易让医生产生混淆,经常理解为椎间盘切吸术的翻版[1][2]。
早期开展此技术的医院就是因为做过手术的病人复发率高,使得医生没有信心继续这样的实例存在。
在这一技术的操作过程,医生必须依据高品质的C臂成像及摄像和术得以顺利的完成。
2、手术方法为了精确确定突出髓核的位置和性质,以及椎间孔骨质增生的情况,手术前要进行彻底的临床和神经---骨科检查。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170-脊柱微创手术技术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各种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选择
1、以下关于Valsava试验的叙述有误的是()
A、座位,过度吸气
B、增加腹压
C、病人作排便动作时呼气[正确答案]
D、鞘内压力升高
E、阳性:腰疼或者腿疼加重
2、关于椎间盘突出及其治疗,叙述有误的是()
A、不是所有病人都有疼痛
B、外层间盘变形后可能会突入椎管
C、会导致坐骨神经痛
D、通常先进行保守治疗
E、有马尾综合征的病人应进行保守治疗[正确答案]
3、视诊中,腰椎背伸的正常活动度为()
A、30°[正确答案]
B、45°
C、60°
D、75°
E、90°
4、视诊中,腰椎侧弯的正常活动度为()
A、20°
B、35°[正确答案]
C、50°
D、65°
E、80°
5、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约()的患者通常症状会缓解。
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两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刘合庆【摘要】目的评价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两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1月在我科治疗的31例两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34.3±7.8)岁.行经皮椎间孔镜下BEIS技术两节段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椎Oswestry功能指数(ODI)、疼痛VAS评分、腰椎总活动度(ROM).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2±2.1)个月.术前ODI为(67.4±6.1)%,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8.2±2.08)%和(9.37±2.2)%,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VAS评分:(7.12±1.06)分,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11±0.42)分和(1.09±0.37)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ROM为(14.3±8.15)°,术后1个月和随访时分别为(48.3±5.13)°和(60.3±9.47)°,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两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安全、微创.【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7(009)009【总页数】3页(P100-102)【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两节段;椎间孔镜;BEIS技术【作者】刘合庆【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脊柱外科,山东菏泽 27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两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青中年人。
其特点:病程长,症状重,保守治疗效果差,临床常应用后路腰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微创脊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成为发展趋势。
经皮椎间孔镜下BEIS技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裴博【摘要】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下BEIS技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下BEIS技术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和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当日、术后3d、1周、1个月及3个月VAS评分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根据改良疗效评定MacNab标准,本组优30例,良5例,可5例,优良率87.5% (35/40).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BEIS技术对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近期效果确切且安全.【期刊名称】《河南外科学杂志》【年(卷),期】2016(022)003【总页数】2页(P50-51)【关键词】椎间孔镜;BEIS技术;腰椎管狭窄症【作者】裴博【作者单位】河南安阳钢铁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骨三科安阳 455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随着微创脊柱外科的发展,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更趋于微创化,BEIS[1]技术是在YESS[2]和TESSYS技术[3]的基础上,使椎间孔镜技术更趋成熟且疗效明显。
2013-09—2015-09间,我们对4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下BEIS技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40例患者,男32例,女8例;年龄60~78岁,平均66.56岁。
病程1.5~20.0 a。
纳入标准:经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证实有相应节段腰椎管狭窄,并以椎间孔狭窄为主,且主要狭窄节段在两节以内。
排除标准:(1)腰椎动力片显示腰椎滑脱者。
(2)CT显示有严重后纵韧带骨化者。
(3)影像学检查提示多节段狭窄且以中央椎管狭窄为主者。
1.2 手术方法术前确定责任椎,取俯卧位。
C臂下定位相应椎间隙,穿刺点取症状侧或症状较重侧。
髂棘上缘旁开正中线11~13 cm为穿刺点。
常规消毒铺巾,以1%利多卡因10 mL逐层浸润麻醉。
椎间孔镜原理
椎间孔镜是一种医疗器械,主要用于椎间孔镜手术。
椎间孔是指相邻两个脊椎之间的间隙,而椎间孔镜是通过这个间隙进入椎间盘,进行手术治疗。
椎间孔镜的原理是利用高清晰度的显微镜和摄像头,通过椎间孔进入椎间盘,进行手术治疗。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需要在全麻下进行,医生会在椎间孔镜引导下,通过微创的方式在椎间盘内进行手术操作。
椎间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
但是由于手术难度大,需要医生具备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因此手术风险也相对较高。
总的来说,椎间孔镜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能够有效治疗椎间盘疾病,但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 1 -。
目前最热门腰椎微创技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痛这一古老的疾病,目前已成为一种有显著意义的国际性健康问题。
Hult估计有多达80%的人,在他们一生当中的某一时期受到腰背痛的困扰。
据美国国立健康统计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报告,脊柱和腰背部的伤痛被列为45岁以下人群活动受限的最常见原因。
腰椎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影响极大,其治疗亦十分棘手。
目前情况是,坐骨神经痛已经成为脊柱病人群体中家喻户晓的名称,腰椎间盘切除术也成为全世界做的最多的手术之一。
对于可以保守的椎间盘突出病人,锻炼调整,无损为高。
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微创处理,微损为妙。
在本期的骨医小灶中,黄鹏医师将详细介绍目前最热门腰椎微创技术-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
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传统开放式手术损伤大、对脊柱稳定性有影响。
随着微创理念和技术的发展,微创方法不断涌现。
微创的精髓是应该与传统手术疗效相似,却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脊柱结构,在减压和减少破坏之间达到一个平衡。
我在此介绍目前最热门腰椎微创-椎间孔镜技术。
经皮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技术(椎间孔镜技术)目前是最为理想的微创治疗方法,既可以根本解决椎间盘突出问题,同时不影响脊柱功能结构、创伤小、恢复快。
经皮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技术(椎间孔镜技术)正是符合了这种要求。
YESS技术创始人 Anthony Yeung1997年Yeung等研究出第三代脊柱内窥镜YESS系统( Yeung Endoscopy Spine System ) ,标志着这一微创技术逐步走向成熟。
TESSYS技术创始人 Thomas Hoogland随着脊柱内窥镜技术和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和发展,以及先进手术设备如激光、射频、手术导航和手术机器人系统的临床应用,使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发生了革命性改变。
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作者:闫鹏飞乔建民刘士臣季庆辉李戴君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年第33期【摘要】目的研究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外一科2015年01月01日~2017年06月30日期间107例行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老年患者(≥60岁)的临床资料。
记录入组老年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程度、功能障碍变化情况、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手术优良率、治疗情况。
结果入组的老年患者行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前后VAS评分、ODI 指数及腰椎JOA评分对比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BEIS技术;老年患者;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3..02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骨科常见的多发病种之一,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
我国作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2010年老年人口已达到1.78 亿,每年以3.32%的速度增长,到2055年我国老年人将达4.72亿[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三大症状:腰痛、坐骨神经痛及马尾综合征,正严重影响着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当保守治疗无效时,为改善生活质量常需手术治疗,然而临床上我们见到许多患者面对脊柱开放手术的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及花费多等缺点放弃治疗的现象。
而且老年患者通常体弱,在自身各种基础疾病较多、身体机能下降及骨质疏松等情况下行脊柱开放手术的风险明显增加,甚至没有机会行脊柱开放手术。
近年来脊柱内镜微创技术应运而生,通过其来降低患者手术风险、改善生活质量势在必行[2]。
其中的代表之一BEIS技术具有宽广的手术适应症及直接处理病灶立即见效等特点[3]。
已有研究表明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以获得满意疗效及预后,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4-6]。
椎间孔镜BEIS技术---脊柱微创全面解决方案
第三代脊柱内镜微创技术BEIS技术即全面神经根松解减压技术,该技术全面改良了YESS和THESSYS技术,跳出以疝出物为手术目标的传统思维而创新性提出全面神经根和硬膜囊减压的理念,并对于整个手术操作提出了一套系统性的标准和规范。
我院自2015年起开展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该技术主要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包括单一或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他出现之前,传统开放手术是治疗严重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的唯一有效手段。
随着近年来医学术的不断发展,BEIS技术已成为微创内镜手术的重要技术。
适应症:主要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包括单一或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优势:1、手术效果好,术中减压范围超过或达到开放手术范围,且术中镜下放大50-100倍,等同于显微镜下操作。
2、手术创伤小,无需破坏椎旁肌、韧带,无需咬除椎板,不影响脊柱稳定性。
最为广大骨科医生所认可的是:该技术能清楚观察到椎管和神经,但不会对其造成干扰;不会在后方重要结构处形成瘢痕,完全不影响失败后的补救手术;手术创口仅0.8cm,符合美学观点。
3、手术安全性高,局部麻醉即可,术中能与病人互动,不伤及神经和血管,出血极少,视野清晰,可大大降低误操作的风险。
4、无需内置物,术后护理简
单、成本低、时间短,无需其它内置物,是老年患者的福音。
且术后即刻可以下地活动,减轻了患者及家属的痛苦及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