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部步骤(椎间孔镜)手术
- 格式:doc
- 大小:14.65 MB
- 文档页数:14
腰椎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手术记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腰椎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是针对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神经根压迫症状而进行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
本手术记录将详细介绍该手术的步骤和过程,以及术后的护理和注意事项。
手术日期:XXXX年XX月XX日手术医生:XXX医生手术步骤:1. 患者定位:患者采取俯卧位,并根据术前CT/MRI影像确定手术部位。
2. 局部麻醉:在手术部位进行局部麻醉,使患者感到轻微疼痛。
3. 皮肤切开:医生在定位后,通过医用刀具在患者的腰部进行皮肤切开,露出手术部位。
4. 钢针导向:医生通过X光引导下将钢针插入到患者的椎间孔位置,确保手术的精确性。
5. 制作通道:医生在钢针导向下逐步扩大通道,最终露出神经根和椎间盘突出部位。
6. 摘除髓核:医生使用椎间孔内窥镜等微创器械,将压迫神经根的椎间盘突出部分或髓核摘除,减轻神经根的压迫症状。
7. 清理术野:医生清洁手术部位,并确保术野内没有残留的碎片或出血。
8. 定位封闭:医生将手术部位进行局部止血,并逐层缝合皮肤,完成手术。
术后护理:1. 术后密切观察:术后患者需要在病房内密切观察,注意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
2. 术后卧床休息:术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和提重物。
3. 术后用药:根据医嘱服用消炎镇痛药物,帮助患者减轻术后疼痛。
4. 定期复查: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观察手术部位的愈合情况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
5. 康复锻炼:术后患者可以根据医嘱进行康复锻炼,帮助加速康复和预防复发。
总结:腰椎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是一种微创的神经根减压手术,能够有效缓解椎间盘突出导致的神经根压迫症状。
术后的合理护理和康复锻炼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希望患者能够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和康复,早日康复回归正常生活。
第二篇示例:腰椎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是一种常见的微创手术,用于治疗椎间盘突出症。
该手术通过椎间孔镜技术,将突出的髓核组织摘除,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神经压迫症状。
椎间孔镜的操作步骤
1 物品准备:5ml注射器2付、10ml注射器1付、C臂机套一只、脑外科引流贴膜一张、冲洗管道1付(输血器1付)、一次性引流皮条1付、11号刀片、三角针和一号缝线、腔镜套1只
2 药品准备:利多卡因4支、10ml的生理盐水20ml、亚甲蓝、欧乃派克、庆大霉素10支、3000ml生理盐水2袋
3 操作步骤:取侧卧位患侧向上,垫腰桥枕,暴露手术部位,消毒铺单。
用18号穿刺针(头端是红色)抵到上关节突部位,放入22号穿刺针(尾端是绿色)进入椎间盘内,拔出内芯纯,沿着针芯注入1——2ml的纯碘海醇造影剂,询问病人反应,C臂机下透视,在注入1:4的碘海醇和美兰混合液,证实在盘内进行穿刺。
拔出22号穿刺针,放入导丝,用11号刀片切已7mm的小口,拔出18号穿刺针,沿着导丝放入一级导杆——一级套筒——二级套筒——三级套筒,拔出一级与二级套筒,用22号穿刺针在小关节突上3、6、9、12点方向注射麻药,拔出三级套筒,放入一级套筒——一级环钻(逆时针进去,顺时针旋转),用一级顶杆顶出环钻,拔出一级套筒和导杆,留下导丝;放入二级导杆——二级套筒——二级环钻,切割小关节突,用二级顶杆顶出环钻,依次取出二级套筒和二级导杆;沿导丝放入三级导杆——三级套筒——三级环钻,到达部位用三级顶杆顶出环钻,拔出导丝,置入工作套筒,C臂机下透视,位置正确后取出三级的导杆和套筒,放置椎间孔镜,连接各管道,将3L的生理盐水中加入50%的O3100ml,半小时后在加50ml。
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的手术配合
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腹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
五官科(鼻内镜)手术的手术配合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腹
腔
镜
下
右
肾
盂
输
尿
管
成
行
术
的
手
术
配
合
腹腔镜下肾盂癌根治术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手术配合
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肝左外叶部分切除术的手
术配合
经皮肾镜手术配合
尿道断裂的手术配合
前列腺癌根治术。
椎间孔镜手术配合
一、用物准备:
1.无菌包:大包、器械杯、手术衣(根据手术医生需要) 、清创器械、C臂机、铅衣、射频机(自带)
2.一次性用物:纱布、纱球、11#刀片、5ml注射器、三升管、等渗盐0.9%氯化钠500ml、利多卡因10mg、3-0针带线一包、三
通、林格、10*10的愈敷贴
二、配合流程:
1.按手术安全核查表核查病人
2.建立静脉通路
3.再次检查所需物品是否齐全
4.手术体位按手术需要选择俯卧位或侧卧位
5.将输液、动脉监测、等管路妥善固定
6.将射频电极妥善放置
7.保护患者皮肤不予金属接触,注意患者体温,覆盖不过少也不过多
8.协助消毒铺单,将脑科贴膜尾部用卵圆钳夹住并放于桶内9.按步骤连接好光缆、射频线、冲洗管、镜头等,注意无菌原则,将3000ml等渗液放置好
10.询问医生调节好射频、等渗液的参数
11.密切观察病人情况,如皮肤肢体受压、仪器设备运作情况12.及时供应台上所需物品
13.术后将患者送回,注意保护患者隐私14.收拾手术间,物品归类。
【收藏】椎间孔镜的使用方法第一步:术前准备、麻醉、体位、定位术前应常规给予少量镇静剂,麻醉可以采用局麻、连续硬膜外麻。
体位采用俯卧位或袋鼠”位。
建议用“袋鼠”位专用脊柱手术床。
无专用袋鼠位脊柱手术床者患者应采用俯卧位腹部垫薄枕。
C臂X线定位椎板间隙。
穿刺点定位在该椎板间隙髓核突出侧离中线约12.5px处。
用龙胆紫作标记。
第二步:建立工作通道用1%利多卡因于标记处进行局麻,注意勿将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内。
用尖刀片于标记处作一约0.6mm的皮肤切口,用扩张导杆穿刺至黄韧带。
顺导杆置入工作套管至黄韧带处。
穿刺点定位在该椎板间隙髓核突出侧离中线约12.5px处。
用龙胆紫作标记。
第三步:调节影像咬除黄韧带进入椎管调节灌注速度至影像清晰,清理工作套管内的残留组织显露黄韧带。
出血可以使用双极射频止血。
用专用黄韧带咬切钳咬除黄韧带进入椎管内。
硬膜囊、神经根为硬膜外脂肪覆盖可以用髓核钳清除。
将工作套管旋转进入椎管内,将硬膜囊挡在工作套管外只显露神经根。
分离神经根和髓核,双极射频止血。
第四步:髓核摘除射频消融髓核分离神经根与粘连的髓核。
髓核一般位于神经根下部,应仔细辨认。
咬穿后纵韧带,钳取髓核。
可以用双极射频辅助消融髓核。
工作套管将神经根和硬膜囊挡在外面只显露髓核,可以方便的应用双极电凝或双极射频止血而不用担心损伤神经根和硬膜囊,这也是传统后路镜(MED)难以做到之处。
注意事项以上详细介绍了椎间孔镜的使用方法。
具体椎间孔镜的操作以及手术过程,可实地参观考察!。
plif手术步骤PLIF手术步骤PLIF(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是一种常见的腰椎间盘融合手术,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骨刺、脊柱滑脱等腰椎退行性疾病。
下面将详细介绍PLIF手术的步骤。
1. 麻醉:在手术开始前,患者会被全身麻醉,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没有疼痛感。
2. 体位:患者被安置在手术台上,通常是俯卧位,以便外科医生能够更好地接近脊柱。
3. 切口:外科医生会在腰椎部位进行切口,通常是在中线稍微偏向一侧的位置。
切口的大小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
4. 暴露脊柱:外科医生会小心地移开皮肤、软组织和肌肉,以便暴露腰椎骨。
5. 切除棘突和椎板:外科医生会使用电动刀或锉刀去除腰椎骨上的棘突和椎板。
这样可以为后续步骤提供更好的视野和操作空间。
6. 钉子固定:外科医生会在融合段的椎体上钻孔,并将螺钉放入椎体内。
这些螺钉可以提供稳定的支撑,并帮助恢复椎体的高度。
7. 骨移植:外科医生会从患者的骶骨或髂骨中取出一小块骨组织,然后将其填充到融合段的间隙中。
这个骨移植将促进融合段的愈合。
8. 放置椎间融合器:外科医生会在融合段的间隙中放置一个椎间融合器,它通常由金属或塑料制成。
这个融合器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并帮助加速融合过程。
9. 闭合切口:手术完成后,外科医生会小心地缝合切口,并进行必要的清洁和消毒。
10. 恢复和康复:手术结束后,患者会被送到恢复室进行观察。
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和康复运动,以帮助恢复脊柱功能。
总结:PLIF手术是一种复杂的腰椎间盘融合手术,它需要外科医生的精确操作和丰富经验。
通过切除棘突和椎板、固定融合段、进行骨移植和放置椎间融合器等步骤,可以帮助患者缓解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症状,并促进融合段的愈合。
术后的康复训练将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和活动能力。
椎间孔镜手术操作方法
椎间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等病症。
它的操作方法如下:
1. 麻醉:患者局部麻醉。
2. 定位:利用X光透视或CT定位椎体及椎间隙,确定待手术的腰椎节段和进入点。
3. 切皮:在定位的外侧进入点进行皮肤消毒,并用手术刀切开皮肤及软组织,暴露出待手术的椎间孔。
4. 穿刺:用穿刺器穿刺到椎间孔,然后插入针管。
5. 探针:用锥形钻头扩孔,插入椎间孔,在探针的帮助下扩大椎间孔。
6. 镜片:插入小孔手术镜片,使手术者能清楚看到手术部位。
7. 手术器械:用手术器械摘除腰椎间盘突出物、切除增生骨等。
8. 结束:手术完成后,将手术器械取出,缝合伤口,覆盖敷料。
椎间孔镜手术操作方法简单、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患者通常能够立即恢复日常活动。
椎间孔镜使用的操作流程简介椎间孔镜是一种微创手术器械,被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脊柱外科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椎间孔镜的使用操作流程,包括准备工作、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准备工作1.检查椎间孔镜设备:确保椎间孔镜设备完好无损,并进行必要的消毒。
2.准备手术台和器械:确保手术台整洁,准备好椎间孔镜所需的其他器械,如导丝、导管等。
3.确认患者信息: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认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
4.患者准备:让患者躺在手术台上,身体部位暴露出椎间孔镜手术的区域。
操作步骤以下是椎间孔镜使用的操作流程的详细步骤:第一步:局麻和步骤确认1.给患者进行局部麻醉:麻醉师按照医生的要求,在手术区域进行局部麻醉。
2.确认手术部位:医生和麻醉师核对手术部位和手术方式。
第二步:皮肤切口和穿刺1.在手术部位进行皮肤消毒: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对手术部位进行彻底的消毒。
2.切开皮肤:使用手术刀在麻醉点处进行小切口。
3.穿刺椎间孔:在皮肤切口处进行穿刺,将导丝引入椎间孔。
第三步:椎间孔镜的导入和操作1.导入导管:将导管插入椎间孔,确保导丝的稳定性。
2.加入椎间孔镜:将椎间孔镜逐渐插入导管,医生通过椎间孔镜观察手术区域。
3.进行手术操作:根据手术需要,医生可以通过刀片、镊子等器械进行手术操作。
第四步:手术区域处理和封闭1.清洗手术区域:使用生理盐水或其他适当的溶液清洗手术区域,以洗去残留的组织碎片和出血。
2.封闭手术区域:根据手术需要,医生可以使用缝合线或其他材料对手术区域进行封闭。
3.敷料覆盖:在手术区域上覆盖干净的敷料,保护手术切口。
注意事项椎间孔镜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安全操作:医生和助手需要熟悉椎间孔镜的使用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以确保手术安全。
2.应用适当的器械: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椎间孔镜和其他器械,确保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3.维护设备和材料的清洁:在使用前和使用后,对椎间孔镜和其他器械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
腰椎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手术记录患者姓名:XXX 年龄:XX岁性别:男手术日期:XXXX年XX月XX日手术医生:XXX手术经过:一、引言患者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明显腰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经详细检查和评估后,决定实施腰椎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二、手术准备1. 患者入手术室后,采取戒备姿势,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
2. 将患者固定在手术床上,并进行无菌铺盖。
三、手术步骤1. 术前定位:通过C型臂X线机进行术前定位,确定手术入路和手术节段。
2. 术中定位:通过X线机进行术中定位,确定手术节段和椎板位置。
3. 镜下切口:在手术节段椎板下方约2cm处,进行切口,并经过组织扩张器扩大切口。
4. 椎间孔镜插入:将椎间孔镜插入切口,通过椎板下突将其导入椎间孔。
5. 镜下显露:用器械将椎间盘周围软组织分离,显露椎间盘。
6. 摘除髓核:通过镜下操作,将突出的髓核摘除,同时保护周围神经结构。
7. 清理血肿:清理手术区域的血肿和组织碎片,保持手术视野清晰。
8. 椎间孔镜取出:完成摘除髓核后,将椎间孔镜从切口取出。
9. 切口缝合:将切口进行逐层缝合,保证切口闭合良好。
10. 结束手术:确认手术区域无出血,无异常情况后,结束手术。
四、术后处理1. 将患者转入恢复室,进行观察和监护。
2. 根据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相应的镇痛和抗炎治疗。
3. 定期复查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评估手术效果和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
五、术后随访1. 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了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情况。
2. 患者需按照医嘱进行术后康复锻炼和注意术后护理。
六、结语本次腰椎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顺利完成,手术过程中未出现并发症。
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术后随访显示,患者腰痛和下肢放射痛明显减轻,恢复良好。
术后康复锻炼和注意术后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以上是本次腰椎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手术记录,感谢团队的精心操作和患者的配合。
椎间孔镜的使用流程介绍椎间孔镜是一种常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显微镜技术。
它可以通过微小的切口进入人体内部,提供清晰的可视化效果,帮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
本文档将介绍椎间孔镜的使用流程,包括准备工作、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准备工作在使用椎间孔镜进行手术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1.预备设备:–椎间孔镜系统:包括显微镜、光源、摄像系统等。
–手术器械:包括导向针、引导器、镜柄等。
–消毒液和消毒工具:用于对手术区域进行消毒。
–手术台和麻醉器械:用于放置患者并进行麻醉。
2.仔细检查设备:–检查各个器械的工作状态,确保没有损坏或故障。
–校准椎间孔镜系统,以确保显微镜的清晰度和对焦准确度。
3.准备手术区域:–患者需要进行局部麻醉或全麻手术,麻醉师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将手术区域(通常是背部)进行消毒,使用无菌纱布覆盖周围皮肤。
操作步骤一般情况下,椎间孔镜的使用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定位:–通过影像学(如X光、CT等)确定手术部位的准确位置。
–根据影像学结果,在患者皮肤上标记出切口位置。
2.穿刺导航:–使用无菌导引针穿刺到目标部位。
导引针可以通过X光或导航系统进行引导,以确保准确的穿刺位置。
3.扩张器放置:–在导引针的引导下,将扩张器逐层放置到切口位置。
–扩张器的作用是扩大手术通道并保持稳定。
4.椎间孔镜装置:–在扩张器的作用下,将椎间孔镜装置插入到手术通道中。
–椎间孔镜应该被正确安装在光源、摄像系统等设备上,确保光线充足和画面清晰。
5.手术操作:–医生通过椎间孔镜观察手术部位,并使用合适的器械进行手术。
–椎间孔镜系统可以提供高清晰度的视野,并且允许医生进行细微的手术操作。
6.手术结束:–在手术结束后,逐层拆除扩张器和椎间孔镜装置。
–对手术切口进行处理和缝合。
注意事项在使用椎间孔镜进行手术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在手术过程中,必须遵守严格的无菌操作,以防止感染。
椎间孔镜仪器的使用流程1. 准备工作在使用椎间孔镜仪器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准确性。
1.1 检查仪器状态•检查椎间孔镜仪器的外观是否完好,无损坏或松动的部件。
•检查光源、摄像设备、显微镜等附件是否正常工作。
1.2 消毒器械•对椎间孔镜、导管、钳子等器械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无菌状态。
1.3 患者准备•让患者进行基本体格检查,包括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让患者清洁手术部位,并进行局部麻醉。
2. 椎间孔镜仪器操作流程2.1 穿刺操作1.在适当的椎间孔位置,使用无菌手套和无菌巾包裹的导管,进行局部麻醉穿刺。
2.使用钝针引导,穿刺至目标位置正确。
2.2 椎间孔扩大操作1.选择合适大小的扩张器,将其插入穿刺口。
2.逐渐扩大椎间孔,使工作通道达到所需尺寸。
2.3 清理及治疗操作1.使用高清显微镜照亮手术区域,清除局部软组织等遮挡物。
2.使用椎间孔镜及其他器械进行治疗、手术等操作。
2.4 结束操作1.操作完毕后,将椎间孔镜及其他器械取出。
2.清理手术场及器械,并进行消毒处理。
3.嘱咐患者注意术后护理事项,并安排复诊。
3. 椎间孔镜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在使用椎间孔镜仪器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以保证操作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器械及手术区域的无菌状态。
•椎间孔穿刺前需准确确定穿刺位置,避免对神经血管造成损伤。
•操作过程中需小心谨慎,避免器械或导管过度伸展,造成局部组织损伤或出血。
•在清理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对手术区域进行充分照明,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清理器械并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4. 椎间孔镜仪器的优势与适应症椎间孔镜仪器作为一种微创治疗工具,其优势包括:•创伤小、术中疼痛轻。
•较传统手术具有更高的放大倍率和精细度,有助于准确定位及治疗。
•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和低血压的风险。
适应症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管狭窄。
•椎管内肿瘤或畸形。
椎间孔镜仪器的使用流程1. 概述椎间孔镜(Intrarectal Endoscopic Surgery,简称IRE),是一种介入手术技术,通过直肠镜插入患者直肠,利用可视化的椎间孔镜仪器进行手术操作。
本文档将介绍椎间孔镜仪器的使用流程。
2. 准备工作在进行椎间孔镜手术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具体步骤如下:•确认手术室设备齐全并符合操作要求。
•对椎间孔镜仪器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其无菌状态。
•确认手术患者的身份,确认手术区域清洁。
3. 穿戴器械在进行椎间孔镜手术之前,需要穿戴相应的器械和设备。
以下是穿戴器械的步骤:•戴上手套,保持双手清洁。
•穿戴手术服,并戴上口罩和帽子,确保手术区域无污染。
•消毒手术区域,使用无菌巾或消毒液进行消毒。
4. 椎间孔镜仪器的使用椎间孔镜仪器是进行椎间孔镜手术的必备工具。
以下是椎间孔镜仪器的使用流程:4.1 插入直肠镜•将直肠镜插入患者直肠,确保插入深度适当。
•调节直肠镜的角度和方向,使其对准手术区域。
4.2 连接椎间孔镜仪器•将椎间孔镜仪器连接到直肠镜上,确保连接稳固。
•检查椎间孔镜的光源和摄像头是否正常工作。
4.3 调节影像•根据需要调节椎间孔镜仪器的聚焦和放大倍数。
•确保手术区域的影像清晰可见。
4.4 椎间孔镜操作•使用椎间孔镜仪器进行手术操作,根据需要进行切割、烧灼、止血等操作。
•实时观察手术区域的影像,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5 结束操作•手术结束后,从患者体内取出椎间孔镜仪器,并进行消毒处理。
•消毒完成后,将椎间孔镜仪器存放至指定位置。
5. 手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需要进行一些手术后处理工作。
以下是手术后处理的步骤:•帮助患者清理手术区域和身体,确保患者的卫生。
•记录手术操作情况和患者的病情,做好相关文件的整理。
•对手术室进行清洁和消毒,保证手术环境的卫生。
6. 操作注意事项在使用椎间孔镜仪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使用前检查椎间孔镜仪器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确保其正常工作。
椎间孔镜穿刺技巧
椎间孔镜穿刺技巧是指在进行椎间孔镜手术时,将椎间孔镜引入椎间孔的过程。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椎间孔镜穿刺技巧:
1. 术前准备:确定手术部位、选择适当的椎间孔、测量椎间孔的大小和角度等。
2. 术中定位:使用透视或导航系统来辅助确定椎间孔的位置和方向。
3. 皮肤切口:在确定的椎间孔位置上,进行局部麻醉,然后做一个小的皮肤切口。
4. 穿刺导丝:通过皮肤切口,使用针头穿刺进入椎间孔,然后将导丝引入椎间孔内。
5. 扩张器插入:沿着导丝,逐步插入扩张器,将椎间孔扩张到足够的大小以容纳椎间孔镜。
6. 椎间孔镜引入:在完成椎间孔的扩张后,将椎间孔镜引入椎间孔内,通过椎间孔镜进行手术操作。
7. 手术操作:根据具体的手术目的,使用椎间孔镜进行相关的治疗操作,如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等。
8. 结束手术:完成手术操作后,将椎间孔镜和扩张器等工具逐步拔出,清洁创口,并进行必要的缝合。
需要注意的是,椎间孔镜穿刺技巧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术前术中都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和注意手术安全。
STORZ椎间孔镜技术操作步骤概念德国STORZ 的TESSYS™椎间孔镜技术是一种“由外向内(outside-in)”技术。
使用由德国STORZ公司专利的、独特设计的椎间孔镜和相应的配套手术器械,从病人身体侧方或侧后方进入椎间孔,在工作三角区实施手术,工作套管放在硬膜外腔,神经根的下部,因此,可以避免损伤神经根。
工作套管不放在椎间隙,从椎间盘纤维环之外使用STORZ独特设计的一套完整的手术器械,在内窥镜直视下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后,使用美国ellman公司独特设计的、可控制长度和弯曲角度的双频射频机专用的Trigger-Flex双极技术消融残余组织、止血、和利用局部热收缩的原理,封闭破损的纤维环。
手术时,病人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医生和病人之间可以互相交流。
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侧卧位或俯卧位实施手术。
手术过程简单,整个手术过程可以不到1小时,病人在手术后当天就可以出院。
手术可以在门诊手术室完成。
与目前其它的脊柱微创髓核摘除技术相比,STORZ椎间孔镜技术适应症更广、更微创、损伤更小、效果更明显、恢复更快。
TESSYS™椎间孔镜技术原理图示安全三角区用椎间孔镜和相应配套器械在安全三角区摘除突出的髓核手术入路侧面观手术入路背面观手术入路轴向观手术前L5-S1左侧尾端突出髓核随碎片解压后的神经根手术后L5-S1左侧尾端手术前L3-L4外侧向椎间盘突突出的髓核碎片解压后的神经根手术后出标准配置器械和设备椎间孔镜STORZ提供两个系列的椎间孔镜。
一个是独特设计的专门配合其光电一体机的椎间孔镜,另一个是可以与其它光源和摄像系统兼容的椎间孔镜。
椎间孔镜的工作通道最大可以达到3.7 mm。
手术器械STORZ 提供一整套完整的手术器械。
既可以实施椎间孔镜下手术,也可以实施经皮穿刺手术。
环钻STORZ专门为扩大椎间孔设计的环钻可以安全有效地扩大椎间孔,不会损伤到神经和其它软组织。
射频机:脊柱外科专用的Ellman(Elliquence) 4.0/1.7 MHz双频射频机。
专门为髓核消融和纤维环收缩设计的两档双极功能(双极消融和加力双极消融)。
专利的独特设计的可伸缩、可弯曲双极射频电极可以通过椎间孔镜的工作腔达到工作部位,根据手术的需要任意改变工作方向。
选配件治疗椎管狭窄器械STORZ专门为治疗椎管狭窄独特设计的一套完整手术器械可以通过椎间孔镜的工作通道治疗椎管狭窄。
光源摄像一体机STORZ专门为脊柱微创手术独特设计的光源摄像一体机。
图像缩放旋转器该产品可以连接到椎间孔镜观看和记录手术过程。
可以360度旋转图像、无级放大和缩小手术视野,由脚踏开关控制,医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控制。
灌流泵STORZ 专门为脊柱微创手术独特设计的灌流泵可以精确调节速度、流量、压力。
文件管理系统STORZ独特的文件管理系统可以存储视频、图像、病人档案。
可以通过触摸屏或声控两种方式控制。
无线声控系统STORZ独特的无线声控系统使手术中医生可以用声音遥控文件管理系统。
脊柱手术专用手术床STORZ独特设计的脊柱手术专用手术床通过液压技术,可以任意调节病人的体位以达到最佳效果。
可以方便手术操作,改善病人的舒适程度,提高手术质量。
由于没有腹部压力,在实施开放手术时可以避免积压腹主动脉和静脉,减少出血。
手术步骤第一步:手术前准备需要拍矢状位和横断面的MRI确定突出的性质。
拍侧面的X片确定椎间孔的大小和髂脊的高度。
如果椎间盘突出在L2-L3和L3-L4水平,选择在旁开中线10 cm进入。
如果椎间盘突出在L4-L5和L5-S1水平,选择在旁开中线12-14 cm进入。
实际的旁开距离还需要依病人的身体大小和肥胖程度作适当调整。
肥胖、椎间孔狭小、小关节面假性关节病的病人旁开的距离要大一些。
经验告诉我们,对向下掉的髓核,进入点要偏向头侧和外侧。
病人体位:如果采取侧卧位,髓核突出侧朝上。
在腰部放一个枕头或支架,髋关节和膝关节保持屈曲。
第二步:确定进针路线首先沿着脊突标记正中线,然后标记髂脊。
如果要进入L5-S1,进针点一般要旁开中线12-14 cm。
当C型臂放在侧位时,用一个长的器械,如抓钳,帮助确定进针路线。
当达到突出的髓核时,画一条进针路线。
然后在水平距离线上再画交叉点。
此点即为进针点。
用抓钳标记进针路线用抓钳标记进针路线的解剖示意C型臂显示进针路线第三步:局部麻醉局麻进针点针头插到小关节突理想的进针位置是稍微到达小关节突的头端手术前抗菌素:Cefalozin 2.0g止痛剂:Piritramic 15mg, i.m.镇静剂:Midazolam 1-2mg手术中镇静剂:Remifentanyl 0.05ug/kgBW/min, i.v.Midazolam 3-5mg, i.v.手术后止痛剂:视病人情况而定。
对比剂对比剂(Lohexol)与Indigo Carmine(5ml/1ml)混合。
其它局麻药:Xylonest 2% 加AdrenalineBacitracin 2500 i.e. 和Neomycinsulfat 35,000 i.e.第四部:椎间盘显影局麻进针点(5ccXylocaine和肾上腺素)。
插入一个18G的针到安全三角区,到达突出髓核的后外侧。
在18G的针里插入一个21G或22G的针,到达突出的髓核。
向椎间盘内注入2cc与青兰胭脂红(indigo carmine)混合的对比显影液。
通常可以看到损伤的髓核。
青兰胭脂红通常把髓核组织染成蓝色或蓝绿色。
首先插入穿刺针确定位置,然后插入导丝到达预定位置。
插入18G穿刺针进针的解剖示意C型臂显示进针的位置深层穿刺注射造影剂在18G的针里插入一个21G或22G的针下边是常见的五种典型的椎间盘变化椎间盘显影第五步:放置导丝先插入18G的针,再沿着18G的针插入21G或22G的针直达椎间盘。
然后,退出21G或22G 的针,插入导丝。
沿着导丝退出18G的针,导丝保留在原位。
用锋利的小手术刀在进针点皮肤切开一个大约8 mm的切口。
沿着导丝向小关节方向插入带有绿色标记的导杆。
如果是L5-S1则需要插入一个特制的头部弯曲的有绿色标记的导杆。
STORZ按照交通灯的概念设计导杆的插入顺序。
第一插绿色标记的导杆,第二插黄色标记的导杆,最后插红色标记的导杆。
他们在这里的意义是:绿色:安全,直径5.0mm。
黄色:注意,直径6.5mm。
红色:警惕,直径7.5mm。
在导杆外沿着导杆逐级放套管向外扩张软组织。
套管也根据绿-黄-红的次序逐级加大直径。
如果需要额外的局麻,可以拔出黄色套管,用21G或22G的针插入红绿套管之间向小关节注射局麻药。
向小关节注射局麻药插入导杆C型臂下显示插入导杆在L5-S1水平的椎间盘突出采用STORZ特制的前部弯曲的导杆C型臂下显示前部弯曲的导杆放置的位置横切面解剖示意图显示C型臂下显示前部弯曲的导杆放置的位置C型臂下显示前部弯曲的导杆放置的位置第六步:用环锯扩椎间孔(深色代表粗齿,浅色代表细齿)如图所示,环锯套在套管的外边,套管放在导杆的外边。
沿着套管放置环锯,去掉小关节远端增生的骨质,扩大椎间孔。
因此,通过环锯切掉部分上关节突扩大椎间孔远端。
使用环锯前后用C型臂上下、水平从前后和侧面确定器械和环锯顶端的位置。
环锯的最前端不能超过中线!在锯小关节时,可以退出导杆。
从水平(侧位)影像显示,环锯的前端保持在正好处于终板的后角。
从前后位的影像显示前端正好在脊突的中线,位于重叠的脊突顶端的位置。
环锯也根据绿-黄-红的次序逐级加大直径。
首先使用绿色环锯,依次使用黄色环锯,最终使用红色环锯。
针对椎间孔特别狭窄的病人,STORZ还有小直径(4.0mm)的有蓝色标记的环锯。
环锯的锯齿采用特殊设计,当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不会损伤周围的软组织。
环锯一旦接触到骨头时,就应该尽快沿着顺时针的方向旋转切割增生的骨质。
前进或后退时都要保持顺时针旋转。
在这个步骤时保持止痛是最重要的。
导丝-导杆-套管-环锯的关系插入导杆插入套管C型臂看套管的位置C型臂看套管的位置环锯应该放置的位置C型臂看环锯的位置C型臂看环锯的位置红线为环锯的警戒线下一步更换直径大一些的黄色导杆和黄色环锯。
在更换导杆和环锯时,一定注意导丝保留在原位。
使用黄色环锯时,也遵循上述的方法定位。
更换步骤依次是:退出绿色环锯、小心地反时针旋转退出绿色套管、退出绿色导杆;导丝保持在原位不动,然后再放入黄色导杆、放入黄色套管、放入黄色环锯。
按照前述的方法用C型臂确定黄色环锯的位置。
注意避免刺激或损伤神经根。
用环锯去除部分小关节用旋转手柄卡住环锯环锯顶端不能超过红色警戒线用环锯去除部分小关节突用环锯去除部分小关节突环锯不能超过脊突中间线遵循上述方法更换红色环锯。
完成扩大椎间孔的工作。
注意:如果病人椎间孔大,导杆和套管有可能滑过中线刺激或损伤神经根。
第七步:放置工作套管扩完椎间孔后,取出环锯,沿着红色导杆放置工作套管。
STORZ设计有多种样式的工作套管,以满足不同医生的特殊需要。
标准配置提供的是最常用的工作套管,所有工作套管的外径都一样是7.5 mm。
确定放好工作套管以后,取出导丝和红色导杆。
用C型臂确定工作套管放置的位置。
正确的位置应该是放在神经根下方,椎间盘水平,顶端正好在中线,开口朝向突出的髓核。
工作套管示意图沿着套管放置工作套管用蓝垫锤敲击工作套管用C型臂从侧面和前后位影像确定工作套管的位置工作套管顶端所在的位置独特设计的套管顶端可以满足人体各种情况保护神经根免遭损伤独特设计的套管顶端可以保护神经根免遭损伤沿着工作套管放置手术器械或椎间孔镜第八步:放置椎间孔镜连接椎间孔镜到光源和摄像机。
打开光源,调节白平衡,达到最佳彩色效果。
把椎间孔镜放入工作套管。
调节合适的水流量和压力对取得良好效果很重要。
插入椎间孔镜后可以看到各种组织结构。
由于髓核染色,可以清楚地区别突出的髓核、神经根和硬脊膜。
如果病人有中央椎管狭窄,STORZ有独特设计的专用手术器械和方法可以解决椎管狭窄。
镜下看到突出髓核碎片镜下看到突出髓核碎片和硬膜囊镜下看到突出髓核碎片和神经根第九步:摘除突出的髓核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病人必须保持清醒和配合。
STORZ是专业的脊柱微创器械和设备制造企业,有完整的椎间盘摘除器械,如神经探子、神经钩、神经提拉器、抓钳、咬钳、打孔器、切割器等。
这些器械都可以通过椎间孔镜的工作通道操作。
如果突出的髓核比较大,也可以不用通过椎间孔镜,用大号的髓核钳通过工作套管直接摘除突出的髓核。
全部摘完突出的髓核后,通过椎间孔镜可以清楚地看到神经根。
转动工作套管观看周围组织检查是否还有游离的髓核碎片。
摘除髓核示意图C型臂下显示椎间孔镜下看到椎间孔镜下看到摘取髓核碎片摘除的髓核碎片手术后神经根清晰可见第十步:应用双极射频采用独特设计的可伸屈和转向的射频双极电极可以通过椎间孔镜的工作通道达到工作区域用于止血、消融髓核、以及通过组织收缩的作用封闭纤维环直径3 mm以下的裂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