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程门立雪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程门立雪》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程门立雪》。
(2)理解《程门立雪》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程门立雪》。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敬师长、诚实守信的品质。
(2)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程门立雪》。
(2)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掌握生字词。
2. 教学难点:(1)深入解读《程门立雪》的文化内涵。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程门立雪》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程门立雪》,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程门立雪》的文化内涵。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程门立雪》,体会作品韵味。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程门立雪》。
2. 运用本节课所学生字词写一篇小短文。
3. 深入了解《程门立雪》的文化内涵,下一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水平。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和背诵《程门立雪》,正确使用生字词,并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能够深入解读《程门立雪》的文化内涵,并学会欣赏古典文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表现出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尊敬师长、诚实守信的品质得到培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
程门立雪的意思及故事
导读:【成语】:
程门立雪
【拼音】:
[chéngménlìxuě]
【解释】:
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
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出处】:
《宋史·杨时传》:“至是,游酢、杨时见程颐于洛(今洛阳),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游酢(音zuò)与时侍立不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
【举例造句】:
我们学习本领时要有程门立雪的精神。
【成语典故】:
北宋大学问家杨时,在40多岁时与好友游酢一起去向程颐求教,凑巧赶上程颐在屋中打盹儿。
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
一会儿下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拦住了。
程颐一觉醒来,才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
礼仪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
”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
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学习要坚持不懈。
求学师门,诚心专志。
信念坚定,不畏艰辛。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五个简短的名人小故事「精选」1、程门立雪游恭,五代时人,学问广博,文章很好。
游酢是宋代的学者,典故“程门立雪”讲的就是他尊敬老师的故事。
2、孔子尊师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
”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
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
”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
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
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
老子,其犹龙邪!”3、汉明帝敬师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
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
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
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
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
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程门立雪故事的主要内容
“程门立雪”是主要内容是:宋代有一个叫杨时的人,去拜访一个叫程颐的大学问家。
那天正下着大雪,而程颐刚好在睡觉,杨时怕打扰到老师休息,又不想放弃求学。
于是就在门口的雪里站着,恭候老师。
等程颐睡醒的时候,积雪深达一尺。
扩展资料
有关“程门立雪”的最早史料,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二程语录·侯子雅言》:“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
’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
一个是《宋史》中的《杨时传》:杨时和游酢“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门立雪成语故事的含义程门立雪成语释义: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程门立雪的故事: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
他对老师十分尊敬,一向虚心好学。
“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
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
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
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
4年后,程颢逝世了。
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
这时候,杨时已经40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
午饭后,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
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
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深了。
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
正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
四面八方来向他求教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程门立雪的含义:1、求学一定要学会坚持,千万不可以半途而废。
2、要学会尊重别人,只有尊重别人才会让别人尊重自己并且重视自己。
3、遇到困难要知难而上,信念必须坚定。
给小朋友的启示:尊重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从小就要学着尊重老师、尊重长辈;在学习上,要保持谦虚的态度,遇到问题要虚心向他人请教,同时要坚持不懈地学习,不能半途而废,只有这样才能成功。
昔程颢、程颐兄弟,皆北宋理学大家,弟子众多,皆以严谨治学著称。
一日,雪后初霁,景象清丽。
程颐于讲学之所,静坐论道,众弟子环立其旁,聆听教诲。
忽有一弟子,姓杨名时,闻程颐讲学,心生向往,遂冒雪前往。
杨时至,见程颐端坐,弟子们围坐四周,便恭立门外,以待程颐讲毕。
时值正午,天寒地冻,杨时衣袂单薄,立雪中,足不沾地,神色不改。
门人见状,皆劝杨时入内,杨时答曰:“吾闻程夫子讲学,心向往之,岂敢因雪阻步?吾愿立雪程门,以示吾志。
”众弟子感其诚,遂皆无言。
程颐讲毕,见杨时立雪已久,心生怜悯,问曰:“杨生,汝为何立雪于此?”杨时答曰:“弟子闻夫子讲学,特来聆听,不畏风雪,愿立雪程门,以明吾志。
”程颐闻言,大悦,曰:“善哉,善哉!吾弟子中,能有如此志向者,实为难得。
”自是之后,杨时名声大噪,世人皆称其为“立雪杨时”。
程颐亦以杨时之志为榜样,激励弟子们勤奋学习,不负韶华。
译文:往昔,程颢、程颐兄弟,都是北宋时期的理学大师,他们的弟子众多,都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而著称。
有一天,雪后初晴,景色清新美丽。
程颐在讲学的场所,静静地坐着谈论道理,众弟子围绕着坐在他的周围,聆听他的教诲。
突然有一位弟子,姓杨名时,听说程颐在讲学,心生向往,于是冒着雪前往。
杨时到达后,看到程颐端坐着,弟子们围绕着坐在四周,便恭敬地站在门外,等待程颐讲完。
这时正是中午,天气寒冷,杨时衣服单薄,站在雪中,脚不沾地,神色不变。
门人看到这种情形,都劝杨时进去,杨时回答说:“我听说程夫子在讲学,心中向往,怎么敢因为雪而阻止脚步?我愿意站在程门之外,以表明我的志向。
”众弟子被他真诚所感动,于是都无言以对。
程颐讲完后,看到杨时已经站在雪中很久了,心生怜悯,问道:“杨生,你为什么站在这里?”杨时回答说:“弟子我听说夫子在讲学,特地前来聆听,不怕风雪,愿意站在程门之外,以表明我的志向。
”程颐听后,非常高兴,说:“好极了,好极了!我弟子中能有如此志向的人,实在难得。
”从此以后,杨时的名声大噪,世人皆称他为“立雪杨时”。
5.程门立雪(初案)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8个字,认识新偏旁“酉”。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杨时热爱学习、尊敬老师的美好品质。
【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杨时热爱学习、尊敬老师的美好品质。
【课前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片、录音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学过了哪些成语?(指名答)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程门立雪。
(板书课题:程门立雪)
齐读课题,激发探究:你听过这个成语故事吗?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自己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多读几遍;练习把句子读通顺。
用生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可采用开火车读、个人读、齐读、男女赛读等形式)注意纠正容易读错的字音。
如:“宋、尊、慈”的声母是平舌音,“程、宋、疼、祥”的韵母是后鼻音。
检查学生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注意不丢字、不添字,不破句。
练习把课文读流利。
先自己读,再同桌互相朗读,注意不唱读。
用序号标出自然段,小组内互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正确,谁读得流利。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默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地方不明白,再与小组同学交流。
四、导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自读第1自然段,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第2~5自然段
自由读2~5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注意多音字“教”在文中应读“jiào”。
)
指名汇报。
杨时为什么要去找程老师?当时的天气怎么样?请同学们用“”画出有关词句。
重点指导读好“尽快”“冒着鹅毛大雪”“专门”等词语,从读中体会杨时那种虚心好学的精神。
你觉得课文中有哪些词句最能打动你的心?请同学们用“”线画出有关词句,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句子说说。
重点指导读好“悄悄地”“一声不响
地”“默默地”“静静地”等词语,也可通过动作演示帮助理解。
然后,在读中感受文中的意境,体会人物的品质。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
结合图意,学习第4、第5自然段。
(1)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和同桌互读,注意读出相应的语气。
(2)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觉得杨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找出有关句子。
(3)指导读好杨时说的话,体会他尊敬老师的精神。
(4)指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
五、回读全文,整体把握
自由读课文,把你觉得好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学了课文以后,你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谁能说说“程门立雪”的意思。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我们学了这篇课文,知道杨时是一位非常尊敬老师的人。
你做过哪些尊敬老师的事?请你说给大家听。
七、作业
朗读课文,书写生字。
八、板书设计
5.程门立雪
惊醒宋容尽息急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