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治疗
- 格式:pptx
- 大小:510.53 KB
- 文档页数:23
中国卫生产业193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研究及感染治疗控制方面的新进展邝咏云云南楚雄州人民医院,云南楚雄 675000[摘要] 鲍曼不动杆菌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分布在自然和医院环境中,它有极强环境适应能力和获得外源性耐药基因的能力,易在医院内引起暴发流行。
近年来,多重耐药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增多,可引起呼吸道相关性肺炎、尿路感染、菌血症等,由于临床治疗困难,引起了广泛关注。
泛耐药菌株几乎无药可治,病死率极高,因此它们被称为21世纪革兰阴性杆菌中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 SA )”[1]引起广泛关注。
本文主要就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流行情况、耐药机制研究及临床感染治疗控制方面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临床治疗;医院感染[中图分类号] R5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3)10(c)-0193-02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近年来的感染在增多,且其耐药性日益严重,已引起临床和微生物学者的严重关注。
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也可引发败血症、泌尿系感染、继发性脑膜炎等。
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的环境中分布很广且可长期存活,对危重患者和CCU 及ICU 中的患者威胁很大,也将此类感染称做IC U 获得性感染。
国内耐碳青霉稀类的鲍曼不动杆菌发展很快,在最近发现的“多重耐药”与“耐碳青霉烯类”的鲍曼不动杆菌(M DR A B )和(CR A B ),在我国内地很多地方均已出现,所以要引起高度警惕,并要及时采取重要措施。
1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流行现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 DR A B ),通常指的是对抗绿脓的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抗生素复合制剂、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五类抗菌药物中三类以上耐药的菌株,泛耐药菌株鲍曼不动杆菌(PDR A B )通常指对以上抗菌药物均耐药的菌株[2]。
目前,我国临床分离的M D R A B 和P D R A B 有逐年上升趋势,根据2010年中国耐药监测网数据[3]显示,鲍曼不动杆菌位于临床分离阴性菌的第三位,5523株不动杆菌属(鲍曼不动杆菌占89.6%)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为57.1%和58.3%,其中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从2009年17.0%升到21.4%。
《重症患者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困境与出路》。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高达30%~70%,是ICU中导致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多药耐药(MDR)阴性菌所致的严重感染明显增加,成为威胁重症患者的主要杀手。
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强大的获得性和克隆传播的能力,多重耐药、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呈世界性流行,甚至是爆发性流行,并且伴随着其耐药性的不断增强。
因其表现出高度的耐药性,我们可能面临着无药可治的局面,故本篇就其流行病学情况及其耐药发展趋势、耐药的机制及目前的治疗选择、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暴发的防控等问题介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面临的困境,探讨其可能的出路。
首先,我们复习一下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鲍曼不动杆菌为革兰阴性球杆菌,短杆状,革兰氏染色不易脱色,常成对排列。
有荚膜、有菌毛,无芽孢、无鞭毛,无动力,严格需氧、非乳糖发酵、氧化酶阴性、过氧化氢酶阳性,无鞭毛无孢子。
属于假单胞菌目的莫拉菌科。
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水等自然环境中,适合生活在15~40℃之间,最适合的温度为33-35℃,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但也可以存活在干燥、无生命的环境中,存活时间长达28d。
鲍曼不动杆菌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
鲍曼不动杆菌是人体的正常菌群,健康人皮肤常有低密度、短暂性菌落,喉、鼻、气管和肠道等部位菌落少见。
鲍曼不动杆菌菌落能吸附在人体上皮细胞和黏膜上,与塑料和金属表面接触后形成生物膜,从而引起导管有关的感染,医院环境中也存在鲍曼不动杆菌的污染,如床上用品、座椅、床架、桌子、各种用水用气管道,手接触的部分如门把、计算机键盘,都可能有菌落形成。
近年来,不动杆菌属在临床样本中的分离率逐年提高,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占80%~90%。
鲍曼不动杆菌是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 它广泛分布于医院环境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通常出现在住院病人,特别是ICU 患者,可引起呼吸机相关肺炎、尿路感染、败血症、创口感染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
鲍曼不动杆菌治疗策略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强大的获得耐药性和克隆传播的能力,多重耐药、广泛耐药、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呈世界性流行,已成为我国院内感染最重要的病原菌之一。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是指对下列五类抗菌药物中至少三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包括:抗假单胞菌头孢菌素、抗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包括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是指仅对1~2种潜在有抗不动杆菌活性的药物(主要指替加环素和/或多黏菌素)敏感的菌株。
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PDRAB)则指对目前所能获得的潜在有抗不动杆菌活性的抗菌药物(包括多黏菌素、替加环素)均耐药的菌株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危险因素包括:长时间住院、入住监护室、接受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暴露以及严重基础疾病等。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常见于危重患者,常伴有其他细菌和/或真菌的感染。
一、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抗菌治疗原则:应综合考虑感染病原菌的敏感性、感染部位及严重程度、患者病理生理状况和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
主要原则有:(1)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达50%或以上,经验选用抗菌药物困难,故应尽量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药物;(2)联合用药,特别是对于XDRAB或PDRAB 感染常需联合用药;(3)通常需用较大剂量;(4)疗程常需较长;(5)根据不同感染部位选择组织浓度高的药物,并根据PK/PD理论制定合适的给药方案;(6)肝、肾功能异常者、老年人,抗菌药物的剂量应根据血清肌酐清除率及肝功能情况作适当调整;(7)混合感染比例高,常需结合临床覆盖其他感染菌;(8)常需结合临床给予支持治疗和良好的护理。
二、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常用抗菌药物:三、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1)非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可根据药敏结果选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等抗菌药物;(2)MDRAB感染:根据药敏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可联合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或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等;(3)XDRAB感染:常采用两药联合方案,甚至三药联合方案。
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和预防2015经验性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爆发或之前有鲍曼不动杆菌的定植,如果发生严重感染,推荐经验性覆盖鲍曼不动杆菌。
•碳氰酶烯类药物耐药率低的地区,针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可使用碳氰酶烯类药物。
•高度怀疑耐碳氰酶烯类药物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时,可考虑使用多粘菌素;如果没有多粘菌素,不推荐单独用替加环素或舒巴坦。
针对性治疗•临床医生要依靠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将不动杆菌属中的鲍曼不动杆菌与其他不动杆菌区分开来。
•严重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推荐舒巴坦剂量为9-12g/天,分三次用药。
•针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复杂皮肤及皮肤结构感染或复杂腹腔感染,可以考虑用替加环素做为针对性治疗药物。
针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其他部位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可考虑采用更高剂量的替加环素(负荷量200mg,以后每12小时100mg),甚至需要与其他药物联用。
•严重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或菌血症,治疗疗程为2周。
预防•所有鲍曼不动杆菌定植或感染的患者均应接触隔离。
•推荐采用多方面措施消除鲍曼不动杆菌流行,包括加强教育、抗生素管理、重视手卫生、严格的接触和隔离措施、环境清洁和主动监测。
一、微生物学问题1.临床实验室鉴定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当能够将不动杆菌属中的鲍曼不动杆菌与其他不动杆菌区分开来(BII)。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不需要常规鉴定鲍曼不动杆菌具体为哪一种,但从研究的角度或鲍曼不动杆菌爆发分析时,推荐鉴定到种(BII)。
推荐临床实验室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准确鉴定鲍曼不动杆菌为哪一种,避免使用基因表型鉴定(BIII)。
2.临床实验室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不均一耐药标准化或商品化的微稀释法并不能很好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不均一耐药,但在平板上观察抑制区的菌落或E试验可能做为一种间接的方法(CII)。
基于目前发表的数据,做出任何关于不均一耐药的临床意义的结论都为时尚早(CIII)。
鲍曼不动杆菌抗菌治疗的药物选择与耐药性分析简介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是一种非常耐药的细菌,常在医疗机构中引起感染。
近年来,由于其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变得越来越困难。
本文将介绍针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和耐药性分析。
抗菌药物选择由于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非常关键,以下是常用的抗菌药物选择。
碳青霉烯类药物碳青霉烯类药物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其中,二代头孢菌素、三代头孢菌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是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的药物。
这些药物具有良好的效果,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一线药物。
氨基糖苷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如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等也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
但是,这些药物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如肾脏损害和听力下降等,需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
链霉素类药物链霉素类药物如克林霉素和林可霉素等也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
但是,这些药物已经出现耐药性,使用时需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避免出现耐药性。
磺胺类药物磺胺类药物如甲氧苄啶、氨甲环酸等在过去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但现在已经很少使用了,因为鲍曼不动杆菌对这些药物产生了极高的耐药性。
耐药性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这给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以下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非常高,主要原因是产生了β-内酰胺酶,可以降解碳青霉烯类药物。
此外,碳青霉烯类药物过度使用也是导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增加的原因之一。
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性也很高,主要原因是由于菌体表面有一种称为LPS(脂多糖)的物质,可以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形成保护。
此外,氨基糖苷类药物过度使用也是导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增加的原因之一。
链霉素类药物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对链霉素类药物的耐药性也在不断增加,主要原因是由于菌体表面有一种称为 EPS(外胞多糖)的物质,可以对链霉素类药物形成保护。
2023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解读鲍曼不动杆菌是临床最重要的致病菌之一,其分离率、感染率、耐药性均呈上升趋势,成为全球抗感染领域的挑战,更是目前我国最重要的‘超级细菌〃,临床医生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控制上存在诸多困惑。
为提高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水平,遏制我国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和感染流行的快速增长,2012年我国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完成了《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该共识总结了我国绝大多数权威专家对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的宝贵经验,对我国多重耐药菌的诊治与防控做出引领和示范,共识发表后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和好评。
一、关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定义共识对多重耐药不动杆菌、广泛耐药不动杆菌、全耐药菌不动杆菌名称进行了规范阐述。
多重耐药不动杆菌(mu1tidrug-resistantacinetobacter z MDR)是指潜在对该菌有抗菌活性的三类及以上抗菌药物耐药;广泛耐药菌(extensive1ydrugresistantacinetobacter,XDR)是指仅对替加环素和/或多黏菌素敏感的菌株;全耐药菌(pandrugresistantacinetobacter,PDR)则指对目前我国所能获得的所有抗菌药物均耐药的菌株。
对于PDR细菌,国内文献偶有翻译为泛耐药菌的。
对于XDR细菌的称呼,国外有表述为extreme1ydrugresistant,国内翻译为极端耐药菌,定义基本类同于全耐药菌。
二、我国不动杆菌的流行病学鲍曼不动杆菌可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血流感染、腹腔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根据CH1NET连续的耐药监测结果,不动杆菌位于我国大型教学医院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第三位。
2006年不动杆菌占所有临床分离菌的8.8%,2010年约占11.5%z2012年约占12%,呈上升趋势。
不动杆菌院内感染最常见的部位是肺部,2010年CH1NET监测提示不动杆菌占所有呼吸道标本分离革兰阴性菌的19.4%,不动杆菌位居脑脊液及其他无菌体液分离革兰阴性菌的第一位,分离率为7.2%,占血流感染革兰阴性菌的3.9%,伤口脓液分离革兰阴性菌的7.2%,尿液分离革兰阴性菌的2.7%,腹腔感染分离菌的4.2%o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尤其突出地表现为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的快速上升,2005年对亚胺培南耐药率31%,2010年上升至41.4%,2012年则为56.8%β2012年鲍曼不动杆菌除对头泡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3.0%、40.2%、45.5%和42.2%外,对其他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0%,对多黏菌素B和多黏菌素E的敏感率均›90.0%。
鲍曼不动杆菌治疗方案1000字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是一种由非常耐药的细
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在临床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方案有
许多选择。
一些基本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等。
下
面是鲍曼不动杆菌治疗方案的详细内容:
1、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主要方法之一。
但由于鲍曼不动
杆菌极易发生抗药性,因此需要确保在选用抗生素之前进行了适当
的耐药性测试,从而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
目前,有效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抗生素主要包括第三代头孢菌
素类(如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氟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莫
西沙星)、抗基本青霉烷类(如多黏菌素B)等。
2、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例,如果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可
能需要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可通过切除受感染的组织以去
除细菌,同时也可加速愈合过程。
3、支持治疗
除了抗生素和手术治疗外,还需要进行支持治疗。
包括补液、维持
血流动力学稳定、保证营养、强化护理等多个方面。
通过积极全面
的支持治疗,可以极大的改善患者恢复的情况。
总之,对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需要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进行
个体化治疗, 医生应积极地与患者进行交流,给出适当的治疗建议。
同时,要注意细菌的耐药性变化,及时调整和改善治疗方案,从而
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鲍曼不动杆菌治疗方案两篇篇一:鲍曼不动杆菌治疗方案1鲍曼不动杆菌的最新定义1.1 MDR(多重耐药):对头孢、碳青霉烯类、酶复合制剂、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5大类中≥3类耐药;1.2 XDR(广泛耐药):对多粘菌素(B/E)、替加环素中的1-2种敏感;1.3 PDR(全耐药)2综合评估有不同的个人经验,但大体上应该遵循《共识》的原则。
不能简单认为痰培养出鲍曼就是致病菌,就开始着手准备“大屠杀”。
特别是ICU的患者,痰培养经常会有鲍曼,这就需要我们火眼金睛来识别了,鲍曼是凶手吗?或者它刚好只是浮上来冒个泡?3药物选择需考虑:患者病情、微生物检查结果、药物本身的作用、感染部位药物能达到的浓度。
3.1菌株耐药性:MDR可考虑单药,XDR、PDR必须联合用药;3.2替加环素不宜单用:因药物血药浓度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差;3.3联合用药:舒巴坦/碳青霉烯类/多粘菌素+替加环素;3.4多粘菌素E+舒巴坦/碳青霉烯,需监测肾功能;3.5三药联合:舒巴坦+多西环素+碳青霉烯类;3.6 XDR时:3.6.1舒巴坦(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更有优势)+碳青霉烯类,主要用于合并耐药肠杆菌感染时;3.6.2舒巴坦(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更有优势)+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3.7舒巴坦每日4-6g即显效,超过12g/d后,疗效无显著提高;3.8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1)在MIC=32中介时,体外试验疗效显著>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1);3.9中枢神经系统CNS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时,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可升量至2g,q8h,疗程需4-6周。
篇二:鲍曼不动杆菌治疗方案鲍曼不动杆菌为常见的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和人体腔道及皮肤表面。
作为重要的条件致病菌,该菌引起的感染日益增多,是仅次于铜绿假单孢菌感染的非发酵菌[1],且耐药性也逐年增加,为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因此,现对我院20XX年1月~20XX年12月鲍曼不动杆菌培养阳性药敏结果进行分析。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替加环素治疗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鲍曼不动杆菌(Burkholderia cepacia)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属于假单胞菌科,它可以引起感染并导致严重疾病,尤其是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来说。
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而且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规抗生素的耐药性也很强,因此治疗较为困难。
血必净注射液和替加环素是目前治疗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常用药物,联合使用的临床效果备受关注。
血必净注射液,即美罗培南,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大多数细菌都具有杀菌作用,尤其对革兰氏阴性细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效果。
而替加环素是一种四环素类抗生素,可通过抑制蛋白质合成来起到抗菌作用。
由于鲍曼不动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很强,因此联合使用这两种抗生素有望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替加环素治疗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疗效确实显著。
一项针对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试验显示,联合使用血必净注射液和替加环素治疗,治愈率高达80%以上,且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一些临床医生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替加环素治疗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任何一种抗生素。
这种联合治疗的有效性可能与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相关。
血必净注射液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杀灭大部分鲍曼不动杆菌,而替加环素则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抑制细菌的生长,提高治疗的全面性。
两种抗生素联合使用还可以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从而提高治疗的持续性和效果。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替加环素治疗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这种联合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有待进一步验证,尤其是长期使用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针对不同患者的治疗方案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联合治疗可能会增加治疗的成本和复杂性,对患者和临床医生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替加环素治疗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但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