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蚕豆病有哪些实验室发现?
蚕豆病的症状出现后,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红蛋 白迅速而明显地下降,最低者可达3g/dl 以下,红 细胞计数降至100万以下/μl。早期很多细胞发生收 缩、变形,有一些细胞的边缘似有缺少血红蛋白 的空隙,而其余部分因血红蛋白浓缩而染色较深 。在起病12小时内,红细胞用甲紫作活细胞染色 ,可见到Heinz小体,最多可达80%,但以后就减 少,到36~48小时便不再见到,除非脾切除者。 起病2天后,上述变形红细胞已不见,可有少数球 形细胞出现。网织红细胞计数明显增高。有时外 周血液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常增多 ,并出现左移现象。
.
13
4.慎用的药物 扑热息痛、非拉西丁、阿斯匹林、氨基比林、安 替比林、安坦、维生素 C、维生素K、氯霉素、链 霉素、异烟肼、磺胺嘧啶、磺胺胍、磺胺异恶唑 、氯喹、秋水仙碱、苯海拉明、左旋多巴、苯妥 英钠、普鲁卡因酰胺、乙胺嘧啶、奎尼丁、奎宁 、SM、TMP、优降糖等
.
10
红细胞渗透脆性增高,自溶血亦增多。血清黄疸指数多在 10~30之间,间接胆红素增高。尿潜血试验可以阳性。有 闭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者,血清尿素氮增高,血浆CO2结 合力降低,血钾增高。
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或揭示磷酸己糖(HMP) 旁路缺陷的各种试验的结果,与药物诱发溶血性贫血的结 果相同。G6PD活性大多明显降低
.5ຫໍສະໝຸດ 毒理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有遗传缺陷者在食用青 鲜蚕豆或接触蚕豆花粉后皆会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症—— 蚕豆病。致病机制尚未十分明了, 焦 点但已知有遗传缺陷的敏感红细胞,遇蚕豆中某种因子, 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所致。
.
6
遗传特征
蚕豆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9岁以下小儿为多见 。大多发生于每年蚕豆成熟季节,一般在食蚕豆 或其制品后数小时至数天后发生急性溶血。乳母 吃蚕豆,婴儿吸吮其乳汁亦可发病。该病轻者仅 有轻度溶血,不伴有黄疸和血红蛋白尿。重者可 在短期内出现溶血危象,表现为迅速贫血伴有黄 疸及血红蛋白尿。由于红细胞大量溶解时其分解 产物对机体的作用,常出现畏寒、发热、恶心、 呕吐、腹痛、腰痛等。血红蛋白尿的出现提示溶 血严重或溶血仍在继续,尿色可呈酱油色、浓茶 色或血色。极重型者病情迅速发展,严重贫血、 黄疸,明显血尿,甚至可见神志不清、休克、急 性肾功能衰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