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性精神病患者随访内容及技巧
- 格式:ppt
- 大小:432.50 KB
- 文档页数:30
精神病患者建档和随访要求1、建立健康档案在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纳入管理的时候,除需要由家属提供来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外,还应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除个人基本信息外,还应包括患者监护人姓名、监护人电话、初次发病时间、既往主要症状、既往治疗情况、最近诊断情况、最近一次治疗效果、患病对家庭社会的影响、关锁情况等内容。
2、随访内容和要求对于纳入健康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
随访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置或转诊,并进行紧急处理。
具体内容如下:1)危重情况紧急处理:询问和检查有无出现暴力、自杀自伤等危险行为,以及急性药物不良反应和严重躯体疾病。
若有,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2)分类干预:若无上述危重情况,则进一步对患者原有的病情进行评估。
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服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并根据患者的精神症状是否消失、自知力是否完全恢复,工作、社会功能是否恢复,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以下分类干预:(1)对病情稳定(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的患者:若无其他异常,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
(2)对病情基本稳定(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处于“病情不稳定”和“病情稳定”之间)的患者:若无其他异常,医生可在现用药物基础上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剂量,必要时与患者原主管医生取得联系。
调整过一次剂量后,可连续观察4~6周,若患者症状稳定或虽然明显但比上次已有好转,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若仍无效果,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有关内容说明及技巧一、随访服务有关内容说明(一)症状1.幻觉: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但患者却感知到了。
如无人在场时,患者听到有责骂自己的声音。
2.交流困难:交谈的正常流畅性下降。
3.猜疑:总觉得其他什么事情都和自己有关,对他人的言行过分敏感、多疑,甚至认为他人要伤害自己,故表现出对他人不信任、高度的戒备防范。
4.喜怒无常:情绪的相对稳定性差,因一点小事而喜怒;或认知过程与情感活动之间不协调,如听到某个能引起一般人悲痛的事件时,却表现的非常愉快。
5.行为怪异:不自然的动作或姿势,以笨拙、夸张、紊乱或古怪表现为特征。
6.兴奋话多:兴奋指活动过度,表现为动作行为加速,对刺激的反应增强,高度警觉或过度的情绪不稳。
话多指言语量增多,常伴有说话快,声调高。
7.伤人毁物: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或毁坏公私财物。
8.悲观厌世:整日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出现自杀观念或自伤自杀行为。
9.无故外走:未告知家人、没有原因、没有目的就离家出走。
10.自语自笑:独自一人时说话,像是与人在交谈,无故哭笑。
11.孤僻懒散:孤僻指因被动、淡漠、缺乏精力或意志力,使社会交往的兴趣和主动性下降。
懒散指对于一切事物都懒于料理,常独处,整日呆坐不动或卧床不起,平时行动缓慢,严重时日常生活也不能自理。
(二)社会功能依据对知情人的询问和随访者的观察进行评定,分为良好、一般、较差。
良好指自己完全有能力完成;一般指有些困难,需要在他人帮助下自主完成;较差指自己无法完成,需要他人替代完成。
1.个人生活料理良好:能够保持个人身体、衣饰、住处的整洁,大小便习惯,规律进食等。
一般:生活自理差。
较差:生活不能自理,影响自己和他人。
2.家务劳动良好:能够正常完成应承担的家务劳动。
一般:家务劳动的数量不足和/或质量差。
较差:几乎不能承担家务劳动。
3.生产劳动及工作良好:有工作和职业活动的能力、质量和效率,遵守纪律和规章制度,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在工作中与他人合作等;能够发展新的兴趣或计划。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有关内容说明及技巧一、随访服务有关内容说明(一)症状1.幻觉: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但患者却感知到了。
如无人在场时,患者听到有责骂自己的声音。
2.交流困难:交谈的正常流畅性下降。
3.猜疑:总觉得其他什么事情都和自己有关,对他人的言行过分敏感、多疑,甚至认为他人要伤害自己,故表现出对他人不信任、高度的戒备防范。
4.喜怒无常:情绪的相对稳定性差,因一点小事而喜怒;或认知过程与情感活动之间不协调,如听到某个能引起一般人悲痛的事件时,却表现的非常愉快。
5.行为怪异:不自然的动作或姿势,以笨拙、夸张、紊乱或古怪表现为特征。
6.兴奋话多:兴奋指活动过度,表现为动作行为加速,对刺激的反应增强,高度警觉或过度的情绪不稳。
话多指言语量增多,常伴有说话快,声调高。
7.伤人毁物: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或毁坏公私财物。
8.悲观厌世:整日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出现自杀观念或自伤自杀行为。
9.无故外走:未告知家人、没有原因、没有目的就离家出走。
10.自语自笑:独自一人时说话,像是与人在交谈,无故哭笑。
11.孤僻懒散:孤僻指因被动、淡漠、缺乏精力或意志力,使社会交往的兴趣和主动性下降。
懒散指对于一切事物都懒于料理,常独处,整日呆坐不动或卧床不起,平时行动缓慢,严重时日常生活也不能自理。
(二)社会功能依据对知情人的询问和随访者的观察进行评定,分为良好、一般、较差。
良好指自己完全有能力完成;一般指有些困难,需要在他人帮助下自主完成;较差指自己无法完成,需要他人替代完成。
1.个人生活料理良好:能够保持个人身体、衣饰、住处的整洁,大小便习惯,规律进食等。
一般:生活自理差。
较差:生活不能自理,影响自己和他人。
2.家务劳动良好:能够正常完成应承担的家务劳动。
一般:家务劳动的数量不足和/或质量差。
较差:几乎不能承担家务劳动。
3.生产劳动及工作良好:有工作和职业活动的能力、质量和效率,遵守纪律和规章制度,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在工作中与他人合作等;能够发展新的兴趣或计划。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有关内容说明及技巧一、随访服务有关内容说明(一)症状1.幻觉: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但患者却感知到了。
如无人在场时,患者听到有责骂自己的声音。
2.交流困难:交谈的正常流畅性下降。
3.猜疑:总觉得其他什么事情都和自己有关,对他人的言行过分敏感、多疑,甚至认为他人要伤害自己,故表现出对他人不信任、高度的戒备防范。
4.喜怒无常:情绪的相对稳定性差,因一点小事而喜怒;或认知过程与情感活动之间不协调,如听到某个能引起一般人悲痛的事件时,却表现的非常愉快。
5.行为怪异:不自然的动作或姿势,以笨拙、夸张、紊乱或古怪表现为特征。
6.兴奋话多:兴奋指活动过度,表现为动作行为加速,对刺激的反应增强,高度警觉或过度的情绪不稳。
话多指言语量增多,常伴有说话快,声调高。
7.伤人毁物: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或毁坏公私财物。
8.悲观厌世:整日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出现自杀观念或自伤自杀行为。
9.无故外走:未告知家人、没有原因、没有目的就离家出走。
10.自语自笑:独自一人时说话,像是与人在交谈,无故哭笑。
11.孤僻懒散:孤僻指因被动、淡漠、缺乏精力或意志力,使社会交往的兴趣和主动性下降。
懒散指对于一切事物都懒于料理,常独处,整日呆坐不动或卧床不起,平时行动缓慢,严重时日常生活也不能自理。
(二)社会功能依据对知情人的询问和随访者的观察进行评定,分为良好、一般、较差。
良好指自己完全有能力完成;一般指有些困难,需要在他人帮助下自主完成;较差指自己无法完成,需要他人替代完成。
1.个人生活料理良好:能够保持个人身体、衣饰、住处的整洁,大小便习惯,规律进食等。
一般:生活自理差。
较差:生活不能自理,影响自己和他人。
2.家务劳动良好:能够正常完成应承担的家务劳动。
一般:家务劳动的数量不足和/或质量差。
较差:几乎不能承担家务劳动。
3.生产劳动及工作良好:有工作和职业活动的能力、质量和效率,遵守纪律和规章制度,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在工作中与他人合作等;能够发展新的兴趣或计划。
重性精神疾病排查工作制度:
排查人员在接受培训的基础上,必须掌握摸底调查的目的、任务、要求、疾病的识别与确定、统计报告方法等。
1、发现线索 通过家属自报、社区报告、精神病收治医院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机构反馈等渠道,掌握本镇重性精神疾病的线索。
2、确定病例 对于已掌握的线索,调查者必须登门与患者接触,用精神病诊断学的方法进行确诊登记建档 。
同时,加强精神卫生机构与社区精防康复机构的联系,建立转诊制度。
3、建立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档案,排查摸清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底数,进行危险性评估,开展分级随访管理,并将病患者信息及时向社区管理部门通报。
对摸排出的重性精神病人,积极协同相关部门动员、督促送医治疗。
精神病随访工作制度:
1、Ⅰ类病人每月访视一次,Ⅱ 类病人每季度访视一次,Ⅲ类病人每半年访视一次,Ⅳ类病人每年访视一次,记录要规范。
2、每季度开一次精神病防治工作例会;每季度出一期精神卫生宣传板报。
3、精神病防治资料整理、归档保存。
4、每月了解复发、住院、迁出、死亡、走失病人情况,并对村、居委会精神病防治工作进行指导,共同访视重点病人。
5、每年节前布置村、居委会精神病防治干部对易肇事肇祸病人进行排摸,并上报。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有关内容说明及技巧一、随访服务有关内容说明(一)症状1.幻觉: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但患者却感知到了。
如无人在场时,患者听到有责骂自己的声音。
2.交流困难:交谈的正常流畅性下降。
3.猜疑:总觉得其他什么事情都和自己有关,对他人的言行过分敏感、多疑,甚至认为他人要伤害自己,故表现出对他人不信任、高度的戒备防范。
4.喜怒无常:情绪的相对稳定性差,因一点小事而喜怒;或认知过程与情感活动之间不协调,如听到某个能引起一般人悲痛的事件时,却表现的非常愉快。
5.行为怪异:不自然的动作或姿势,以笨拙、夸张、紊乱或古怪表现为特征。
6.兴奋话多:兴奋指活动过度,表现为动作行为加速,对刺激的反应增强,高度警觉或过度的情绪不稳。
话多指言语量增多,常伴有说话快,声调高。
7.伤人毁物: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或毁坏公私财物。
8.悲观厌世:整日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出现自杀观念或自伤自杀行为。
9.无故外走:未告知家人、没有原因、没有目的就离家出走。
10.自语自笑:独自一人时说话,像是与人在交谈,无故哭笑。
11.孤僻懒散:孤僻指因被动、淡漠、缺乏精力或意志力,使社会交往的兴趣和主动性下降。
懒散指对于一切事物都懒于料理,常独处,整日呆坐不动或卧床不起,平时行动缓慢,严重时日常生活也不能自理。
(二)社会功能依据对知情人的询问和随访者的观察进行评定,分为良好、一般、较差。
良好指自己完全有能力完成;一般指有些困难,需要在他人帮助下自主完成;较差指自己无法完成,需要他人替代完成。
1.个人生活料理良好:能够保持个人身体、衣饰、住处的整洁,大小便习惯,规律进食等。
一般:生活自理差。
较差:生活不能自理,影响自己和他人。
2.家务劳动良好:能够正常完成应承担的家务劳动。
一般:家务劳动的数量不足和/或质量差。
较差:几乎不能承担家务劳动。
3.生产劳动及工作良好:有工作和职业活动的能力、质量和效率,遵守纪律和规章制度,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在工作中与他人合作等;能够发展新的兴趣或计划。
精神病患者建档和随访要求1、建立健康档案在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纳入管理的时候,除需要由家属提供来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外,还应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除个人基本信息外,还应包括患者监护人姓名、监护人电话、初次发病时间、既往主要症状、既往治疗情况、最近诊断情况、最近一次治疗效果、患病对家庭社会的影响、关锁情况等内容。
2、随访内容和要求对于纳入健康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
随访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置或转诊,并进行紧急处理。
具体内容如下:1)危重情况紧急处理:询问和检查有无出现暴力、自杀自伤等危险行为,以及急性药物不良反应和严重躯体疾病。
若有,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2)分类干预:若无上述危重情况,则进一步对患者原有的病情进行评估。
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服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并根据患者的精神症状是否消失、自知力是否完全恢复,工作、社会功能是否恢复,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以下分类干预:(1)对病情稳定(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的患者:若无其他异常,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
(2)对病情基本稳定(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处于“病情不稳定”和“病情稳定”之间)的患者:若无其他异常,医生可在现用药物基础上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剂量,必要时与患者原主管医生取得联系。
调整过一次剂量后,可连续观察4~6周,若患者症状稳定或虽然明显但比上次已有好转,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若仍无效果,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