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饲养动物致人损害侵权课稿

饲养动物致人损害侵权课稿

饲养动物致人损害侵权课稿
饲养动物致人损害侵权课稿

原告张久凤,女,39岁。

委托代理人王星平。

委托代理人张文文。

被告包景营,男,51岁。

委托代理人张武屏。

原告张久凤与被告包景营饲养动物致人损害赔偿纠纷一案,本院于2009

年10月9日立案受理,依法由审判员杨继珍适用简易程序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张久凤及其委托代理人王星平、张文文,被告包景营及其委托代理人张武屏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诉称,原告父亲与被告系邻居。2009年8月31日1时许,原告在经过被告房屋时被被告所养的狼狗咬伤。原告被咬后当即被送往屏南县防疫站,县防疫站在查看了原告的伤情,并打了二针疫苗后告知应立即送往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之后,原告被送进屏南县医院治疗,经医生诊断:多处被狗咬伤,多处皮肤撕裂伤伴缺损;左手掌6处不规则裂口,手腕背侧2处长约6cm,余伤口长约0.5cm至4cm之间;左大腿4处不规则裂口,长约1cm、3cm、5cm及7cm;右小腿1处不规则裂口,长约7cm;上述裂口深达肌肉表层,污染少许,出血较多,部分皮肤及肌肉撕裂伴少许缺损,皮片血供较差;伤口周边可见多个齿痕及出血癍,红肿明显。9月1日,原、被告双方一起到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告注射了5针免疫球蛋白。从福州回来后,原告继续在屏南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9月19日出院,住院天数合计20天,共花费医疗费3486.47元。鉴于原告全身有多处被咬伤,且被咬伤的痕迹较深,留下疤痕,因此,要求被告支付原告去除疤痕等美容费用10000元。

综上所述,原告认为,由于被告对其饲养的狗看管不严并毫无责任心的任其在有陌生人经过的通道内活动,进而导致原告被其狗咬伤,不但给原告带来肉体上的痛苦,耽误工作所遭受的损失,更造成了原告精神上的极大伤害。原告平时就极其害怕狗,而且狂犬病毒潜伏期最长可达30余年,原告所遭受的精神压力及痛苦无疑是巨大的。原告的受伤与被告的行为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被告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因此,原告特请求法院判决被告赔偿以下经济损失:1、医疗费3 486.47元;2、误工费4 200元;3、护理费3 000元;4、住院伙食补助费300元;5、美容费10 000元;6、精神损害抚慰金20 000元,以上合计人民币40 986.47元,扣除被告已支付的1 800元,被告还应赔偿原告人民币39 186.47元。

被告辩称,一、原告主张其于2009年8月31日1时许,在经过被告房屋时被被告所养的狼狗咬伤。事实上,被告从未饲养过狼狗,原告也没证据证明其是被被告饲养的狗咬伤的,因此,原告主张被被告饲养的狼狗咬伤的事实依据不足,其主张不能成立,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二、退一步讲,即使原告是被被告饲养的狗咬伤的,那么,原告未经被告许可,擅自进入被告圈养动物的范围,而被狗咬伤,其本身也有过错,应当承担本案的主要责任。三、关于原告主张的赔偿项目及标准问题。1、关于医疗费3486.47元,应当扣除其中的营养药物费用232.57元;2、原告未造成实际误工损失,其主张误工损失与本案实际不符;

3、关于护理费,应当以原告的实际住院天数20天计算,其标准请求法院依法认定;

4、原告主张的住院伙食补助费标准太高,应当调整为10元/天;

5、原告主张美容费10000元,缺乏美容必要性的相关证据材料,依据不足,其请求不应予以支持;

6、关于精神损害抚慰金,不属于本案的赔偿范围,其主张缺乏事实和

法律依据,请求依法不予支持;7、被告已支付给原告1800元,应从赔偿数额中予以扣除;8、被告为原告支付狂犬疫苗以及注射免疫球蛋白等费用合计1783元,应计入本案赔偿总额。综上,请求法院查清事实,依法公正判决,以维护被告的合法权益。

经审理查明,2009年8月31日,原告被狗咬伤,当即被送往屏南县防疫站打了两针疫苗,医生建议原告去福建省疾病控制中心注射免疫球蛋白。9月1日,原、被告一起到福建省疾病控制中心注射免疫球蛋白,回来后原告又住屏南县医院治疗,9月19日出院。经医生诊断:原告多处皮肤撕裂伤伴缺损。左手掌6处不规则裂口,手腕背侧2处长约6cm,余伤口长约0.5cm至4cm之间,左大腿4处不规则裂口,长约1cm、3cm、5cm、7cm, 右小腿1处不规则裂口,长约7cm。上述裂口深达肌肉表层,污染少许,出血较多,部分皮肤及肌肉撕裂伤伴缺损,皮片血供较差,伤口周边可见多个齿痕及出血癍,红肿明显。

上述事实,原、被告双方没有异议,本院予以确认。

本案争议的焦点:1、原告是否被被告所养的狗咬伤?2、原告自身是否有过错?3、原告主张的赔偿项目及标准的计算问题?

关于第一个争议焦点问题。

原告主张从被告对原告被狗咬后的行为,可以看出狗确实是被告所养。且原告当时也有到派出所报案,并作了笔录,说明是被被告的狗咬伤的。为此,原告提供照片一张,证明被告的房屋是原告去父亲的宅基地的必经之路。

被告承认其家有养狗,原告的父亲在其房屋旁边有块空地。当时原告去派出所报案,派出所打电话叫他去派出所,他不知道什么事,就去派出所聊了一会儿就走了。被告认为,原告是不是在经过被告房屋时被狗咬伤,原告没有证据能够证明。被告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原告的帮助行为不能作为对其不利的证据。原告也没有在举证期限内提供报案的笔录,且报案笔录只是一个记录,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证据使用。

本院认为,从原、被告在庭审中陈述、答辩以及原告提供的照片可认定如下事实:被告家有养狗;原告父亲在被告房屋旁边有块宅基地,原告去其父亲的宅基地必须经过被告房屋;原告被狗咬后即去派出所报案,派出所打电话通知被告去了派出所;原、被告双方一起到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告注射了五针免疫球蛋白,被告为原告支付了狂犬疫苗以及免疫球蛋白等费用合计1783元,后又支付1800元给原告。综上事实,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分析,可认定原告主张的“原告在经过被告房屋时被被告所养的狗咬伤”的事实具有高度盖然性,且被告也不能就否定原告主张的事实提供证据,故本院对原告所主张的事实予以确认。

关于第二个争议焦点问题。

被告主张原告在本案中自身有过错。被告认为,从原告提供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当时养狗的地方有门,原告从门外可以看到里面是否有狗,且被告家的门都有钩起来,在门口角落里还有警示牌。原告未经被告许可,擅自进入被告圈养动物范围,而被狗咬伤,其本身也有过错,应当承担本案的主要责任。

原告认为,原告去父亲的宅基地必须经过被告的房屋,原告不知道被告家的狗会伤人,被告家门口也没有挂警示牌。被告家的狗当时就在原告父亲的宅基地上,没有用铁链拴起来,原告一推门进去,狗就冲出来了,原告没有故意激怒狗的行为。因此,原告自身没有过错,不应承担本案责任。

本院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七条“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于受害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由于第三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第三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以上规定明确了在动物致人损害赔偿纠纷中,不是以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有无过错作为承担民事责任的条件,而是在受害人有过错并且是其过错造成损害的情形下,动物饲养人才可以不承担责任或由受害人承担主要责任。因此,被告是否有警示牌或拴养狗,不能作为免除或减轻被告赔偿责任的理由。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第一款第五项的规定,“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本案被告不能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原告或第三人有故意殴打、挑逗狗等过错行为。因此,被告主张原告自身有过错,应承担本案主要责任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本院不予支持。

关于本案的第三个争议焦点问题。

原告主张被告赔偿医疗费3486.47元;误工费70元/天×60天=4200元;护理费60元/天×50天=3000元;住院伙食补助费15元/天×20天=300元。原告为证明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一屏南县医院病历卡,证明原告2009年8月31日入院治疗,原告身上多处被咬伤;证据二屏南县医院出院小结,证明原告2009年8月31日住院,9月19日出院,住院天数为20天,原告多处被狗咬伤,多处皮肤撕裂伤伴缺损。左手掌6处不规则裂口,左大腿4处不规则裂,右小腿1处不规则裂口;证据三屏南县医院医嘱单及费用汇总清单,证明原告的用药情况;证据四屏南县医院医疗机构住院票据,证明原告花去医疗费用3486.47元;证据五宁德市公路局屏南分局出具的证明,证明原告因被狗咬伤,于2009年8月31日到2009年10月11日请假,被扣外勤补贴129元,生产奖金487元,合计616元。另外,因为原告身上多处被狗咬伤,留下多处疤痕,到医院去询问医生,医生的答复是要去除这些疤痕最少要花费10000元,原告主张被告赔偿美容费10000元;同时原告平时就极其害怕狗,而且狂犬病毒潜伏期最长可达30余年,原告所遭受的精神压力及痛苦无疑是巨大的,原告主张被告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20000元。

被告对原告提供的证据一、证据二的真实性及待证事实没有异议,但对其关联性有异议,认为原告提供的上述证据不能证明是被告饲养的狗把原告咬伤的事实;对原告提供的证据三、证据四、证据五的真实性没有异议,但主张属于营养用药的费用232.57元应予以剔除;被告对原告主张的赔偿项目及计算标准质证认为,从出院小结和住院病历首页,都说明原告是治愈才出院的,并且在9月19日之后原告没有门诊的治疗情况记录,误工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应按实际住院治疗的天数即20天计算;且原告应按实际误工损失请求误工赔偿;原告主张的住院伙食补助费的标准太高,应调整为10元/天;原告主张的美容费10000元,缺乏美容必要性的相关证据材料予以证明,依据不足,不应予以支持;关于精神损害抚慰金,不属于本案的赔偿范围,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另外,被告已经支付给原告的1800元,应从本案的赔偿总额中扣除;被告为原告支付的狂犬疫苗以及注射免疫球蛋白等费用合计1783元,也应当计入本案的赔偿总额。本院认为,1、原告主张医疗费3486.47元,原告提供证据屏南县医院病历、出院小结、医嘱单和费用清单,以及住院票据来证明自己的主张,被告对以上证据的真实性没有异议,本院对原告主张的医疗费3486.47元予以确认。被告认为医疗费中有232.57元属营养用药应予以剔除,但没有提供证据予以证明,本院不

予支持。2、原告主张误工费4200元,但提供的证据五只能证明原告误工损失为616元,其他误工损失原告没有提供证据予以证明,因此本院对原告主张的误工费616元予以确认,其余误工费本院不予确认。3、原告主张护理费3000元,从原告提供的住院病历和出院小结来看,原告是治愈才出院。因此护理费应按实际住院治疗的天数即20天来计算,护理费的标准可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原告主张护理费按人数1人、标准每天人民币60元,符合本地一般护工的劳动报酬标准和相关规定,因此原告主张的护理费60元/天×20天=1200元,本院予以支持,超出的部分,本院不予支持。4、原告主张住院伙食补助费300元,即住院20天,每天补助标准按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费即15元/天予以确定。原告的主张符合相关规定,本院予以支持。5、原告主张美容费10000元,因原告未能提供证据证明该费用属必需的治疗费用,因此本院对原告主张美容费10000元不予支持。6、原告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20000元,原告身上多处被狗咬伤,导致原告手腕背侧、左大腿、右小腿等处留下的永久性疤痕,这必定给原告带来精神痛苦,原告因此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于法有据,但原告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20000元偏高,综合考虑原告的年龄、性别及疤痕部位等因素,本院酌情认定5000元。

根据上述证据的分析、认证及原、被告的陈述,本院对本案的主要事实作如下认定:

被告家有养狗,原告父亲在被告房屋旁边有块宅基地。2009年8月31日下午1时许,原告去其父亲宅基地经过被告房屋时被被告饲养的狗咬伤。原告当即被送往屏南县防疫站打了两针疫苗,医生建议原告去福建省疾病控制中心注射免疫球蛋白。后原告又被送往屏南县医院治疗。经医生诊断:原告多处皮肤撕裂伤伴缺损。左手掌6处不规则裂口,手腕背侧2处长约6cm,余伤口长约0.5cm至4cm之间,左大腿4处不规则裂口,长约1cm、3cm、5cm、7cm, 右小腿1处不规则裂口,长约7cm。上述裂口深达肌肉表层,污染少许,出血较多,部分皮肤及肌肉撕裂伤伴缺损,皮片血供较差,伤口周边可见多个齿痕及出血癍,红肿明显。9月1日,原、被告双方一起到福建省疾病控制中心,原告注射了五针免疫球蛋白,从福州回来后,原告又继续在屏南县医院治疗,9月19日出院,住院天数合计20天。原告因此受到的经济损失为:医疗费3486.47元,误工费616元,护理费1200元,住院伙食补助费300元。以上损失被告已经支付给原告1800元。另外,被告已为原告支付狂犬疫苗以及注射免疫球蛋白等费用合计1783元。综上事实,本院认为,本案是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被告不能举证证明原告被狗咬伤是因原告或者第三人的过错造成的,故被告应承担赔偿原告被其狗咬伤所造成损失的民事责任。因此被告应赔偿原告医疗费3486.47元,误工费616元,护理费1200元,住院伙食补助费300元。另外,原告身上多处被被告的狗咬伤,现原告手腕背侧、左大腿、右小腿等处留下永久性疤痕,给原告带来了精神痛苦,从原告的年龄、性别及疤痕部位等因素考虑,本院酌定被告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5000元。以上合计被告应赔偿原告各项损失为10602.47元,扣除被告已支付的1800元,被告还应支付8802.47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七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八条第二款、第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第四条第(五)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包景营应赔偿原告张久凤医疗费3486.47元,误工费616元,护理费1200元,住院伙食补助费300元,精神损害抚慰金5000元,合计10602.47元。扣除被告已支付的1800元,被告还应支付8802.47元。该款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支付。

二、驳回原告张久凤其他诉讼请求。

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案件受理费390元,由原告负担285元,被告负担105元。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福建省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

审判员杨继珍

二00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书记员张如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复习教案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复习教案 一、复习目标 1、掌握动物的运动、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的有关知识。 2、利用 所掌握的知识完成有关的练习题二、复习重点掌握动物的运动、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的有关知识。三、复习难点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完成有关的练习题四、复习过程(一)、投影出示复习目标。(二)、投影展示复习提纲:1、动物是怎样运动的?2、什么是先天性行为?什么是学习行为?3、如何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4、什么是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有哪些特征?5、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有哪些方式?(三)、指导学生自学要求学生依据复习提纲阅读课本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解决提纲中的问题。(四)、学生自学完毕后交流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适时点评,并将本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1、动物的运动是由于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要靠骨骼肌的牵拉。完成动作都需要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当然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 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分 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 不是生来就有的,在成长过程中形成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 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 适应性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主要的行为方式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在它们的全部行为活动中所占比重也越大 3、社会行为是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具 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4、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传递信息、用气味传递信息、用声音传递信息。五、复习巩固后完成练习题。1、骨的运动:骨的___的变化产生运动,骨的运动要靠___的牵拉。2、骨骼肌的特性:骨骼肌有受___而___的特性。当骨骼肌受到___传来的___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___活动,于是躯

《雷公公敲门》说课稿

大班语言《雷公公敲门》说课稿 邓琳嫄 一.说教材 打雷是很多幼儿都很害怕的一件事情,《雷公公打雷》是一首非常有趣的儿歌,将雷公公变成了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公公,小动物的形象也活灵活现,很适合大班的幼儿欣赏和表演。 二.说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语言发展水平以及此儿歌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1.积极地参与识字游戏活动,通过游戏对识字感兴趣。 2.能用身体动作表演儿歌中动物的姿态。 3.理解儿歌内容,认识汉字“跳”“游”“爬”“钻”。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用游戏和角色表演的方式学习儿歌,而难点是用图文对照的方式感知动词。 三.说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为此,我准备了丰富的活动材料: 物质准备:汉字卡片“跳、游、钻、爬”,动物头饰及图片。 经验准备:幼儿熟悉部分动物的运动状态,对动物冬眠的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四.说教法学法 儿歌教学活动不仅要引导幼儿学习儿歌,更重要的是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以及积极的情感、态度等。针对这次教学活动的目标,教学设计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以直观法为主交流讨论法为辅,同时各个不同教学环节中还穿插运用提问、示范法等。使整个教学过程动静结合,同时还加入了表演游戏,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主动的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在活动过程中应当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参加活动,不仅提高幼儿的认识,还要锻炼幼儿的能力,升华幼儿的情感。让幼儿通过讨论谈话法、观察倾听法,亲身表演等学习方法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的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

司法考试民法重点解读:动物致人损害

民法通则第127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于受害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由于第三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第三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该行为的要件包括: 1、致害动物是饲养的动物。饲养的动物一方面是其所有人的财产,另一方面由于其可以独立行动,有可能对他人的人身或财产造成损害。动物的饲养者对自己饲养动物承担赔偿责任可以督促饲养人或管理人加强对动物的管理,以防止或避免损害的发生。如果不是人工饲养的动物,或人工饲养的动物已经逃逸很久,回复至野生状态,则不适用此种特殊侵权责任。 2、饲养动物对他人造成了损害。饲养动物对他人的损害包括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害。需注意的是,动物的致害行为是动物基于本能而为的行为,无论是其自主加害还是受刺激加害均构成加害行为。 3、动物的加害行为与损害事实间有因果关系。 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应为无过错责任,只要发生了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后果,饲养人或管理人就应承担民事责任。这一方面是因为饲养人是饲养动物的获益者,另一方面饲养人或管理人更了解其饲养动物的习性,更容易防范损害的发生。如果适用过错责任,难免加重了受害人的注意义务,使受害人处于不合理的劣势地位,有失公平。 法律同时规定了致害动物饲养、管理人的两种免责事由。其一,因受害人的过错造成损害。如甲故意挑逗乙喂养的狗被咬伤,应视作是甲自己过错引起,免除乙的民事责任。其二,因第三人的过错造成损害。如甲故意挑逗乙喂养的狗,致使丙被狗咬伤,应由甲承担对丙的赔偿责任。司法考试历年真题解析 2005/3/2.甲将数箱蜜蜂放在自家院中槐树下采蜜。在乙家帮忙筹办婚宴的丙在帮乙喂猪时忘关猪圈,猪冲入甲家院内,撞翻蜂箱,使来甲家串门的丁被蛰伤,经住院治疗后痊愈。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甲应对丁的医疗费用承担全部民事责任 B.乙应对丁的医疗费用承担全部民事责任 C.丙应对丁的医疗费用承担全部民事责任 D.乙和丙应对丁的医疗费用承担连带责任 【考点】动物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帮工责任 【解题思路和依据】作为叠加性题目,在思考时应分别处理:首先探讨动物致人损害的责任承担。在本题中虽然丁之伤害是由于蜜蜂蛰伤,但导致蜜蜂蛰人的原因是另一动物猪的原因导致,而猪的管理者丙对此有过错。故就这一点而言,作为蜜蜂的饲养人可以基于《民法通则》第127条中的“第三人过错造成的”而免责。因此该责任应当由第三人丙承担。其次,我们考虑这个责任应当由丙承担还是由乙承担。鉴于丙的行为属于经过同意的帮工,根据《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13条的规定,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致他人损害的,被帮工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帮工人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承担连带责任。本题中的丙并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因此正确答案为B. 2003/3/2.小女孩甲(8岁)与小男孩乙(12岁)放学后常结伴回家。一日,甲对乙讲:“听说我们回家途中的王家昨日买了一条狗,我们能否绕道回家?”乙答:“不要怕!被狗咬了我负责。”后甲和乙路经王家同时被狗咬伤住院。该案赔偿责任应如何承担? A.甲和乙明知有恶犬而不绕道,应自行承担责任 B.乙自行承担责任,乙的家长和王家共同赔偿甲的损失 C.王家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运动系统结构的掌握,学会分析与运动、行为有关的实际问题。 2、阐述动物的行为对生物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的意义。 二、重难点 1、动物的运动依赖一定的结构。 2、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三、重难点突破: 通过例题的形式,对本单元中的重难点内容进行突破,达到掌握的目的。 专题体系整合: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特征 运动的协调社会行为 信息交流 四、典题分析: 1、下图是人体某部分的关节和肌肉图,请分析回答: (1)构成一块骨骼肌的主要部分是[ ]_________, 并且骨骼肌的特性是 。 (2)②从结构层次上看属于 。 (细胞、组织、器官)水平,它可绕过关节连 在 上。 (3)图中的骨与骨之间的连接是肘关节, 基本结构包括 三部分。 (4)铅球运动员手握铅球放在肩甲骨上,准备投掷时,手臂肌肉所处的状态是:肱二头肌 ,③ 。 (5)当两手下垂时,屈肌群和伸肌群所处的状态是 。 (6)根据图示,概述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的关系。 。 2、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 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就像喂自己的雏鸟一样,一连喂了好几个星期。 资料二 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属于 行为;“其他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属于 行为。 (2)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是由其体内的 所决定的行为;其他大山雀偷喝牛奶是在 因素的基础上,通过 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行为。从维持动物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后一种行为比前一种行为更能 。 (3)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分析“资料一”,并说出其中动物通过运动完成自己行为的两个实例:① ,② 。 五、练习题: 1、将骨骼肌连结在骨上的结构是 A 、关节囊 B 、韧带 C 、肌腱 D 、 肌腹 2、下面对骨骼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两端的肌腱分别固着在同一块骨上 B.由肌腱和肌腹构成 C 、肌肉受到刺激后能收缩 D. 两端的肌腱分别固着在不同的骨上 3.当你在体育课上,双手抓住单杠,身体下垂时,你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是 ( ) A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 .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C .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D .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 4、下列能完成屈肘动作的是 A.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B.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C.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D.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5、下列各种现象,不是动物“语言”的是 A 、老虎通过啸声赶走入侵者 B 、警犬通过嗅觉找到罪犯 C 、蚂蚁根据同伴分泌的化学物质找到食物 D 、蜜蜂通过舞蹈告知同伴蜜源方位 6、下列各种行为中,与其他行为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 、马戏团的猩猩、猴子等动物会打篮球 B 、狗看见手持木棒的人就吓得赶紧跑开 C 、幼袋鼠出生后会爬进母兽的育儿袋内 D 、家兔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出来索食 7、“孔雀开屏”和“蜻蜓点水”分别属于动物的 A. 攻击行为,防御行为 B. 繁殖行为,繁殖行为

饲养动物致人损害侵权课稿

原告张久凤,女,39岁。 委托代理人王星平。 委托代理人张文文。 被告包景营,男,51岁。 委托代理人张武屏。 原告张久凤与被告包景营饲养动物致人损害赔偿纠纷一案,本院于2009 年10月9日立案受理,依法由审判员杨继珍适用简易程序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张久凤及其委托代理人王星平、张文文,被告包景营及其委托代理人张武屏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诉称,原告父亲与被告系邻居。2009年8月31日1时许,原告在经过被告房屋时被被告所养的狼狗咬伤。原告被咬后当即被送往屏南县防疫站,县防疫站在查看了原告的伤情,并打了二针疫苗后告知应立即送往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之后,原告被送进屏南县医院治疗,经医生诊断:多处被狗咬伤,多处皮肤撕裂伤伴缺损;左手掌6处不规则裂口,手腕背侧2处长约6cm,余伤口长约0.5cm至4cm之间;左大腿4处不规则裂口,长约1cm、3cm、5cm及7cm;右小腿1处不规则裂口,长约7cm;上述裂口深达肌肉表层,污染少许,出血较多,部分皮肤及肌肉撕裂伴少许缺损,皮片血供较差;伤口周边可见多个齿痕及出血癍,红肿明显。9月1日,原、被告双方一起到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告注射了5针免疫球蛋白。从福州回来后,原告继续在屏南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9月19日出院,住院天数合计20天,共花费医疗费3486.47元。鉴于原告全身有多处被咬伤,且被咬伤的痕迹较深,留下疤痕,因此,要求被告支付原告去除疤痕等美容费用10000元。 综上所述,原告认为,由于被告对其饲养的狗看管不严并毫无责任心的任其在有陌生人经过的通道内活动,进而导致原告被其狗咬伤,不但给原告带来肉体上的痛苦,耽误工作所遭受的损失,更造成了原告精神上的极大伤害。原告平时就极其害怕狗,而且狂犬病毒潜伏期最长可达30余年,原告所遭受的精神压力及痛苦无疑是巨大的。原告的受伤与被告的行为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被告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因此,原告特请求法院判决被告赔偿以下经济损失:1、医疗费3 486.47元;2、误工费4 200元;3、护理费3 000元;4、住院伙食补助费300元;5、美容费10 000元;6、精神损害抚慰金20 000元,以上合计人民币40 986.47元,扣除被告已支付的1 800元,被告还应赔偿原告人民币39 186.47元。 被告辩称,一、原告主张其于2009年8月31日1时许,在经过被告房屋时被被告所养的狼狗咬伤。事实上,被告从未饲养过狼狗,原告也没证据证明其是被被告饲养的狗咬伤的,因此,原告主张被被告饲养的狼狗咬伤的事实依据不足,其主张不能成立,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二、退一步讲,即使原告是被被告饲养的狗咬伤的,那么,原告未经被告许可,擅自进入被告圈养动物的范围,而被狗咬伤,其本身也有过错,应当承担本案的主要责任。三、关于原告主张的赔偿项目及标准问题。1、关于医疗费3486.47元,应当扣除其中的营养药物费用232.57元;2、原告未造成实际误工损失,其主张误工损失与本案实际不符; 3、关于护理费,应当以原告的实际住院天数20天计算,其标准请求法院依法认定; 4、原告主张的住院伙食补助费标准太高,应当调整为10元/天; 5、原告主张美容费10000元,缺乏美容必要性的相关证据材料,依据不足,其请求不应予以支持; 6、关于精神损害抚慰金,不属于本案的赔偿范围,其主张缺乏事实和

动物的运动说课稿

《动物的运动》生物说课稿 一、说教材 ㈠教材分析 教材在前面虽然已经对动物的运动方式进行了介绍,但未涉及运动的结构基础知识,教师应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其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以便学生对动物运动的本质有更深入的理解,为下一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打下基础。本节利用一课时间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运动系统的组成”和“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作用”。 ㈡教学目标 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一定的结构。 2.说明运动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3.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4.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的角度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观点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㈢教学重点 1.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一定结构,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思想观点。 2.使学生阐明运动系统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3.使学生列举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㈣教学难点 1.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一定结构,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思想观点。 2.运动系统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二、说教法 图片导入法,观察法,课件演示法等。 三、说学法 观察法,思考法,讨论法,归纳总结法。 四、教学过程 Ⅰ、复习提问: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哪些?动物为什么能运动?(教师稍作引导) Ⅱ、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提供一组动物捕食、迁徙、求偶的视频。 提问:动物们在做什么?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了生存和繁殖)根据什么来判断动物在取食?(如:虎奔跑,虎咬住鹿的颈部)所有动物的取食方式都一样吗?(不一样)简述动物捕食的过程。(动物捕食时需要观察、奔跑和扑咬等) 小结:同捕食有关的运动是动物的捕食行为,同理动物也有繁殖行为等,所以运动是行为的具体表现。 Ⅲ、运动系统的组成:学生讨论得出:运动需要骨、骨连接(关节)和骨骼肌共同完成。 1、骨的外形和作用取猪的胫骨和脊椎骨各一根,让学生观察骨的

物件损害责任和饲养动物损害责任案例

物件损害责任案例 【案情】 2014年4月24日16时许,被告张某所有的A号货车进行年检,车检前须将车厢卸下,联系被告唐某所有的B号吊车(该车于2013年6月被注销)来起吊车厢,张某雇请原告刘某驾驶A号货车与其一同去开发区卸吊车厢。唐某将吊车停靠在货车的左侧,刘某上到货车车厢上栓吊车绳,捆绑吊车还未下车,被告唐某便开始起吊,大约吊起3米高度时尼龙绳吊带断裂,货车车厢掉落下来,车厢一角砸了刘某脚板,致其受伤,构成九级伤残。因协商未果,原告刘某起诉到法院,要求被告张某和唐某共同赔偿其损失4万余元。 【分歧】 那么,该纠纷属于何案由及如何赔偿,存在如下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本案原告刘某是为被告张某提供劳务(驾驶车辆)、并为被告唐某提供劳务(捆绑吊绳)而造成人身伤害的后果,二被告负共同赔偿责任,故本案的案由应是物件脱落、坠落损害责任纠纷。 第二种意见:本案中刘某系因唐某的吊车所伤,应是物件损害责任纠纷。故对于原告的人身损失,不应当由二被告负共同赔偿责任,只能由被告唐某承担赔偿责任。 【评析】 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理由详述如下: 首先,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五条之规定:“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堕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赔偿后,有其他责任人的,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本案中,发生这次事故的原因系被告唐某驾驶被注销的B号吊车,在为张某有偿起吊车厢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使用不合格尼龙绳,在原告受害人刘某还未离开被起吊车厢下面的情况下,而造成刘某伤残事故的发生,属物件损害责任纠纷,进一步细分案由应属物件脱落、坠落损害责任纠纷。 其次,按照《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物件脱落、坠落致人损害采取的是过错推定的归责原则,对于被告的过错,采取的是举证责任倒置的方式,由被告反证证明其没有过错。至于被告证明其没有过错的内容,法律并未进行规定,按照物件管理的一般原则,被告应该证明自己的行为符合一般管理人的注意标准。在本案中,被告唐某作为B号吊车的所有人和使用人,应当预见该尼龙绳不能吊起重达6吨的货车车厢,且该尼龙绳有可能断裂造成被吊物A号货车车厢坠落,造成原告损害的后果,而没有预见或者疏忽大意,被告唐某不能举证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故对于原告刘某的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 最后,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是指在个人之间存在劳务关系的前提下,提供劳务的一方因劳务活动自身受到伤害的,在提供劳务一方向接受劳务一方主张损害赔偿时,由双方根据各自的过错程度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我们知道,物件损害责任属于一种特殊侵权责任,

浅谈饲养动物致人损害责任的认定

浅谈饲养动物致人损害责任的认定 浅谈饲养动物致人损害责任的认定 摘要:随着人们饲养宠物的增多,动物致人损害的案件也逐年增长。动物损害作为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饲养动物致人损害责任的认定,进行了简要的探讨,主要讨论了关于责任的构成要件,特殊情况下的责任认定以及免责事由等问题。 关键词:饲养动物损害责任构成要件免责事由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饲养宠物,特别是在城市,几乎形成了一种风潮,饲养动物的比例也开始逐年上涨。与此同时,由于饲养动物所引发的一系列法律问题也愈发突出。本文就损害责任的构成要件,责任主体的认定,特殊情况的责任认定和损害责任的免责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探析,以供大家共同探讨。 一、“饲养动物”范围界定 饲养动物致人损害,是指人工饲养的,具有一般社会危险性的动物给他人的人身或者财产造成损害的行为,由动物保有人承担侵权责任的特殊侵权行为。 然而,何谓“饲养动物”?对于“饲养动物”的范围的理解,学者们的观点并不一致。本文中探讨的主要是指人工饲养的动物,例如:饲养的家禽家畜、饲养的野生动物,公园里饲养的猴子、老虎、猛兽等。不包括天然的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或野生动物保护区的动物。因为人们对其的控制程度较低,所以不属于饲养动物的范畴;动物园里的动物,主要依靠人工饲养,属于饲养动物。人们家养的牛,马,狗,猫或驯养的野生动物(如猛兽、毒蛇、鳄鱼等),也应认定为“饲养的动物”。但是那些本身不具有对他人人身或财产造成危险的可能的动物,例如家养的乌龟,金鱼等,则不构成本文中探讨的“饲养动物”。 二、饲养动物致人损害责任的构成要件 本文中所探讨的饲养动物致人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一般主

(完整版)生物中考复习专题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生物中考复习专题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典型例题 例一: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蜜蜂采蜜B公鸡报晓C 母鸡孵卵 D 小狗作算术题 解析:选D。学习行为并不是一生下来就会的,是出生后通过学习获得的,这是判断学习行为的重要依据,。其他几项都是先天行为。 例二:用性引诱剂杀农业害虫是利用了() A取食行为B学习行为C迁徙行为D昆虫之间的通讯 选D:昆虫利用性外激素引诱同类前来交尾,性外激素的气味是昆虫之间的语言用于通讯。例三:对下列动物的表现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鸟类飞行属于动物行为B动物吼叫属于动物行为C金龟子假死不属于动物行为D动物的注目凝视属于动物行为 解析:选C。动物的行为指动物的动作,包括移动、身体局部运动静止不动等。因此假死属于动物的行为。 典题演练 1、(2005四川南充)唐朝诗人白居易写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这句诗反映了鸟的什么行为() A攻击行为B贮食行为C繁殖行为 D 防御行为 2、脊椎动物身上,尤其在四肢,有许多可以使运动更加灵活的结构是() A、肌肉 B、骨骼 C、关节 D、皮肤 下列几种动物群体中,不具社会行为的是() A、蜜蜂的群体 B、蚂蚁的群体 C、白蚁的群体 D、小河中的一群鱼 3、(2005湖南益阳)下列哪项是蚂蚁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 A 声音 B 气味 C 动作 D 印迹 4、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 A、找到食物 B、逃避敌害 C、找到配偶 D、适应复杂的环境 5 、(2005 湖南郴州)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下列动物行为中属先天性行为的是()A海狮表演顶球B小猪吃奶 C 鸡听到主人叫唤后赶来吃食D黑猩猩叠木箱摘香蕉 6、(2005四川南充)下列现象中不属于信息交流的是() A、母鸡咯咯的召唤小鸡 B、蜜蜂的各种舞蹈 C、蚊子飞行发出嗡嗡声 D、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个体前来交尾 7、生物防治的优点() A、见效快 B、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C、专一性强 D、控制害虫持久 8、(2005四川南充)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大山雀喝牛奶 B、蚯蚓走迷宫 C、菜青虫的取食行为 D、鹦鹉说你好 9、(2005广东茂名)当我们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分别处于收缩和舒张状态时,表现出来的动作是() A、屈膝 B、伸膝 C、曲肘 D、伸肘 10、下列关于关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所有的动物都有关节B、关节使哺乳动物的运动灵活自如C、关节头、关节窝表面覆盖着关节软骨D、关节囊能增加关节的牢固性 11、人曲肘动作符合杠杆原理,起支点作用的是()

《社会行为》说课稿

《社会行为》第一课时生物说课稿 一、说教材 ㈠教材分析 动物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是比较抽象的内容,学生往往不易理解。我们可以在课前给出相关资料,或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课上进行讨论。关键是把握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理解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要求学生认同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 ㈡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2、理解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多媒体影像资料让学生了解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增加感性认识。 2.通话谈话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3.引导学生到周围环境中去观察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培养观察能力,和学科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学生认识到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的力量,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分工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之间相互的合作与交流,使学生能够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㈢教学重点:认识动物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㈣教学难点:理解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二、说教法 本部分的导入可以从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入手,如提问学生:你曾认真地观察过蚂蚁的生活吗?首选从感生认识上了解这些动物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也可以播放一组动物社会行为的图片及VCD片导入。认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准确地把握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三、说学法 本部分采用自主探究及时讨论法为主,辅以观察、阅读、讲授等方法,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播放多媒体影像资料,引入社会行为的特征。 2.组织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营群体生活的动物资料。 3.师生共同探讨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4.引导学生小结。 五、说板书设计

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归责原则如何适用

一、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归责原则如何适用 一、饲养动物致人损害归责原则 1、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无过错责任。 2、受害人挑逗动物,对损害的发生具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饲养人或者管理人的责任。 二、动物致人损害责任绝对无过错责任 1、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无免责事由。 2、饲养禁止饲养(指未经批准)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致人损害的,无免责事由。 3、无免责事由,指即使受害人挑逗动物,对损害的发生具有故意或重大过失,也不能减轻或者免除饲养人或管理人的责任。 三、动物园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的责任 1、动物园承担过错推定责任。 2、动物园能证明自己对损害的发生没有过错的,不承担责任。 四、流浪狗、流浪猫致人损害的责任

1、遗弃、逃逸的动物致人损害的,由原饲养人承担无过错责任。 2、若遗弃、逃逸的动物被他人收养,则遗弃、逃逸期间结束,该动物致人损害的,由新的饲养人承担责任,原饲养人不承担责任。 3、若将饲养的野生动物放还大自然,则不存在遗弃、逃逸问题,后来该动物致人损害的,原饲养人也不承担责任。 五、因第三人过错导致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 1、有过错的第三人与饲养人或管理人承担不真正连带责任。 2、有过错的第三人承担最终责任。 二、饲养动物伤人责任怎么认定 (一)须为饲养的动物。饲养的动物是相对于野生动物而言的,指被人所占有、控制并喂养的动物。不包括微生物(细菌、病毒),因微生物致人损害的,应依照《侵权责任法》第72条规定的高度危险物致人损害承担责任。 (二)须因饲养的动物独立加害造成他人损害,换言之,“动物危险实现”。所谓动物“独立加害”,指动物自主或者在外界刺激下基于其本能而不是在人的有意识的强制或者驱使下实施自身动作,从而导致他人人身、财产损害。 (三)须给他人的财产、人身造成损害。动物致人损害的形态可分为:

《动物的运动》 说课稿

《动物的运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济南版初中生物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动物的运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以及教学程序等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 生物课程标准第六大一级主题: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2 济南版初中生物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一节。主要包括运动的方式、运动的基础、运动的完成三部分的内容。在学习了《动物的主要类群》后学习动物的运动,是对前面知识的延展,起到了“承上”的作用;同时通过对《动物的运动》的学习,又为《动物的行为》打下了基础,起到了“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②了解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录像、视频、图片、模型的演示,关节的解剖,培养学生动手解剖、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亲身实践,体验运动产生的生理基础,探究动物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运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分析,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②理解动物通过运动来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从而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树立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三)重点和难点的确立: 1、重点:《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注意引导学生到环境中去观察动物的运动。运动系统的组成又是动物运动的生理基础,因此理解动物运动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乐于探索生命的兴趣,初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被列为教学的重点。 落实方案:通过课前预习—人体骨骼模型的观察—小组探究实验—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多种教学方法突出重点。 2、难点:动物运动的基础,运动的完成。 突破策略:课件动画演示——学生分组,赤臂演示——填写表格,突破难点 二、说学法(分析学情) 七年级学生因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及心理特征的原因,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好奇争胜,富有想象力,活泼好动,记忆力强,有强烈的求知欲。但理论知识不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概括、分析能力不足等等。根据他们的学情特点和学生已有的旧知识,通过观察、讨论、比较、分析去发现知识,进行知识的整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课前预习和课上的探究活动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通过问题探究展开学习、观察、动手操作探究实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收集、处理、利用信息材料法等方法,借助学习生成问题,树立“我要学,我能学”的信念。 为了突破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所选择教法和学法是:

司考民法知识点: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的责任

2016司考民法知识点: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的责任 2016司考民法知识点: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的责任。司法考试复习是一个艰苦的旅程,法律教育网深知考生的艰辛,为考生整理了司法考试基础知识,供大家参考。 1.基础知识。 为防止出题人使坏,请看一眼下面的内容:①须为饲养的动物。不包括微生物(细菌、病毒),培养、保管的微生物致人损害的,一般按照《侵权责任法》第72条规定的高度危险物致人损害确定责任。②须因动物独立加害。故:动物在人的驾驭、支配下致人损害(如主人唆使其狗扑咬他人),不属于动物致人损害,属于人的加害行为。③须为动物“固有的危险实现”,如牛抵人、狗咬人、鸡啄人、马踢人。故:若甲向乙出售一头牛,因该牛患有猪流感,交付后,使乙的另外3头牛受到传染死亡,因不属于“动物固有危险的实现”,不适用《侵权责任法》第78条。④包括给他人造成人身损害与财产损害。后者如饲养的狗偷吃了邻家的鸡。又比如:饲养的小杂种狗使邻家纯种的名贵狗怀孕。⑤包括直接给他人造成损害,也包括间接给他人造成损害。后者如:狗追咬人,致使被追者跌入水沟受伤;又比如,马受惊撞倒路旁的车辆,车辆倾覆致人损害。 《侵权责任法》 第七十八条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 2.《侵权责任法》第78条的理解。 ①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承担无过错责任。属于无过错责任。②受害人对损害的发生具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饲养人的责任。受害人仅有一般过错的,不能减轻责任。③可以减轻饲养人责任的受害人过错,仅限于受害人“挑动动物”的过错(见【例1】)

初中生物《动物的运动方式》说课稿

初中生物《动物的运动方式》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在前面虽然已经对动物的运动方式进行了介绍,但未涉及运动的结构基础知识,教师应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其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以便学生对动物运动的本质有更深入的理解,为下一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打下基础。本节利用一课时间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运动系统的组成”和“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②了解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录像、视频、图片、模型的演示,关节的解剖,培养学生动手解剖、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亲身实践,体验运动产生的生理基础,探究动物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运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分析,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②理解动物通过运动来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从而关注人

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树立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 1.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一定结构,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思想观点。 2.使学生阐明运动系统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3.使学生列举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 1.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一定结构,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思想观点。 2.运动系统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二、说教法 图片导入法,观察法,课件演示法等。 三、说学法 观察法,思考法,讨论法,归纳总结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哪些?动物为什么能运动?(教师稍作引导) 二、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提供一组动物捕食、迁徙、求偶的视频。 提问:动物们在做什么?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了生存和繁殖)根据什么来判断动物在取食?(如:虎奔跑,虎咬住鹿的颈部)所有动物的取食方式都一样吗?(不一样)简述动物捕

动物饲养人的责任案例分析

第833条【动物饲养人的责任】 因动物致人死亡或者伤害人的身体健康,或者损坏财物时,动物饲养人对受害人因此 产生的损害负有赔偿义务。如果损害系由于维持动物饲养人的职业、营业或者生计的家畜 所造成的,而动物饲养人已尽必要注意,或者即使已尽必要注意仍难免发生损害的,不发 生赔偿义务。 德国民法典分为前半段和后半段,前半段无过错责任,后半段过错推定,前半段一般 规定,后半段特殊规定。与我国78条和81条有相似的相对应的关系。德国民法典为什么 会这么规定,原因是: 德国法上,饲养动物致害责任的主体为动物保有人,其责任规定在民法典第833 条 和 834 条。所谓“动物保有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为动物提供栖身之地和喂养活动,从而照料动物的人。对于动物保有人的认定,德国学界主流观点认为,应 当综合两项标准,即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使用动物和对动物的决定权。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使 用动物,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从动物处获得产品和食物(养鸡生蛋、养兔拔毛、养猪吃肉)、从动物处获得快乐(饲养宠物狗、宠物猫)、让动物工作(让牛耕田)、通 过买卖动物获利(养鸟以出售)。对动物的决定权一般是指对于动物的生存、使用有决定 性影响。根据这一标准,动物保有人既可以是动物所有人,也可以是其自主占有人,甚至 可以是间接占有人。另外,依据合同约定受委托而看管动物的人,也要对动物致害承担过 错推定责任。 对于德国民法典第八百三十三条,需要从历史渊源上考量,德国民法初制定时,仿效 罗马法与古日耳曼法例,使动物占有人负危险责任,在动物致害时不考量其是否尽到适当的注意义务。引起农民强烈的反对,乃于1980年在德国民法第八百三十七条增加了第二 句(即现在德国民法典第八百三十三条),将用益性动物占有人之责任改为举证责任反转之 过失责任,即对于使用类家养动物致害的情况,若动物占有人已尽必要注意,或者即使已尽必要注意仍难免发生损害的,不发生赔偿义务。该措辞已经表明,其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德国民法对于所谓奢侈性动物之占有人责任仍维持危险责任,实际上,德国民法典的动物 致害责任是严格责任与举证责任反转之过失责任两元结构,对动物饲养人的行业、职业活 动或者生计的家畜引起的损害实行举证责任反转之过失责任,对其他动物的损害实行无过 错责任,但是德国民法典第八百三十三条第一句是一个例外,在这里动物饲养人对受害人 的损害赔偿义务,并不以过错(故意或者过失)为必要,所以,德国民法典第833条第1句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练习题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选择题 1.人体完成一个动作不仅依靠运动系统,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完成一个动作的正常生理活动顺序是() ①骨骼肌收缩②肌肉附着的骨受到牵拉产生动作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 A. ③①② B. ②③① C.①②③ D. ②①③ 2.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不包括() A.骨 B.关节 C.骨骼肌 D.神经 3. 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里有这样一段描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其中涉及的动物运动方式有() A.飞行、游泳 B.跳跃、爬行 C.跳跃、游泳 D.飞行、爬行 4.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A.骨骼和肌肉 B。骨骼和关节 C。关节和肌肉 D。骨骼、关节和肌肉 5. 当你从桌上端起茶杯喝水时,此时有关骨骼肌和骨关节活动的情况是 A. 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肘关节弯曲 B.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肘关节弯曲 C.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肘关节伸直 D. 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肘关节伸直 6.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提出“阳光体育”——“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目的就是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更好地生活。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运动能使肌肉的收缩、协调能力增加 B.运动能使消化系统得到充分锻炼,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 C.运动能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D.运动能使呼吸系统得到锻炼,促进肺活量的增长 7.关节活动起来非常灵活,与之有关的结构特点是关节结构里有 A.关节软骨和韧带 B.关节头和关节窝 C.关节软骨和滑液 D.关节腔和滑液 8.下列有关动物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关节囊里面和外面的韧带增强了关节的牢固性 B.骨与骨之间的连结叫关节 C.人体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支配 D.人在做屈肘动作时,肱二头肌收缩的同时肱三头肌舒张中学学科网 9.动物的运动都是通过一定结构来完成的。人体的运动系统不包括 A.骨 B。关节 C。神经 D。骨骼肌 10.从玉树地震废墟中被救出的某男孩不能完成伸肘和屈肘动作,其原因不会是 A.肘关节脱臼 B.肱骨骨折 C.皮肤破损 D.肱二头肌拉伤 11.下列表示骨、关节、骨骼肌关系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 12.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疾病,患者关节腔内大量积液并伴有肿胀疼痛。其病变部位应在关节的哪个结构上? A.关节面B.关节软骨C.关节囊D.关节腔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动物的行为》说课稿

《动物的行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动物的行为》是苏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六章第二节内容。自然界中的动物,它们每时每刻都要对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这些反应的表现形式就是动物的行为,而动物完成某种行为需要一定的结构基础。对于人和动物体而言,许多行为的产生都需要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通过运动系统来完成,所以本章节内容安排在生命活动调节的后面。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动物的运动突出人体的支持和运动,因此,本节知识安排在学习“人体的支持与运动”之后,使学生先从自己熟悉的人作为实例,再到有关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知识,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非常重要。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和行为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对自身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动物的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本节知识点清晰,一是动物的行为及其类型,另一就是生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呈现的方式也直观,前者就四幅图片,后者是一个探究活动,再呈现图分析讨论,归纳总结。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能让学生建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动物为了生存和繁衍种族,表现出越复杂多样的动物行为特征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这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特点以及对动物的生存或繁衍的意义。 (2)举例说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及其特点。 (3)归纳总结出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动物各种行为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能力。 (2)通过“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探究活动,让学生知道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逐步培养分析处理资料和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建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认识到只有人类和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和谐相处,才能使整个地球表现出盎然生机。 (2)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初步使学生具有保护动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 三、重点和难点的确立: 1.观察描述“动物的几种行为类型特点以及各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延续的意义”是重点又是难点; 2、“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的探究活动是重点也是难点,新教材倡导探究性学习,应该利用好每一次活动,来培养探究的方法和能力。 四、教学方法 1.本节课贯穿观察和讨论,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法,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渐认识到动物的行为特点和意义。

侵权法作业饲养动物致人受伤

一、案号:(2009)范民初字第00522号 名称:原告郭泽元与被告晋怀江饲养动物致人损害赔偿纠纷案 二、案情归纳 2009年05月06日晚8时许,原告与张××、王××等人下班后一起去被告经营的个体餐馆吃饭,席间原被告谈论被告养藏獒犬一事。后原告利用方便之时,去被告餐厅后院观察圈养的藏獒犬,原告从上面往狗圈内观看时,被藏獒犬咬伤上嘴唇,造成原告上嘴唇缺失。原告认为被告饲养的藏獒犬不但给原告人身造成了严重伤害,同时给原告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请求法院判决被告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被告辩称原告之所以被咬伤嘴部,是因为原告原告无视被告的劝阻,以一种危险的姿势,将头越过圈养狗的栅栏缝隙探到狗圈内去接近藏獒犬且嘴对藏獒犬有挑逗或刺激性动作,才导致藏獒犬对其嘴部发动攻击,其行为存在过错。原告是完全行为能力人,其受到的损害显然是由于自己的过错造成的,故被告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双方产生争议。 三、法院判决 法院认为,本案系饲养动物致人损害赔偿案件,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于受害人的过失造成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本案中,被告作为动物饲养人,对所养藏獒犬虽进行圈养,但由于狗圈上端未进行全封闭,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故对原告被咬伤应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原告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知道藏獒犬高大威猛、攻击性强的特性,当其利用去厕所方便之余,擅自到狗圈处近距离探视,原告虽无过错,其主观方面存在重大过失,因此其本人对造成被犬咬伤的损害事实亦应承担一定责任。最后判决双方各承担50%的责任。 四.笔者评析 过失成立的要件包括:1、被告应对原告负有注意义务;2、被告因疏忽违反了该义务;3、由此造成了原告的损失;4、此损失可以预见。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1、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他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 是动物的行为。 2、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动物的运动依赖于 一定的身体结构。 3、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骨与骨之间通过关节 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所以又可以说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是单独的一块骨,骨骼是多块骨通过一定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4、关节的结构有: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腔、关节软骨、关节 囊。关节软骨可以缓冲震动和减少摩擦;关节囊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它使关节更加牢固;关节腔里有滑液,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关节的特性是具有灵活性和牢固性。 5、关节头从关节窝里脱出来叫做脱臼。 6、肌肉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注意字的书写) 7、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 肌至少附着在两块骨上。 8、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 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9、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注 意:至少两组) 10、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 收缩,肱三头肌舒张。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直臂提取重物时,同时收缩。(肱的书写)11、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 系统的调节。运动系统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 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12、强大的运动能力,有利于动物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 息地和繁殖后代,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13、如果一块肌肉瘫痪甚至萎缩最可能的原因是:支配这块肌肉 的神经受损。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