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史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27
中国航天发展史一、引言自古以来,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就充满了无尽的渴望。
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始终承载着民族的梦想与希望。
从古代的观星、制历,到现代的航天科技,我国航天事业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本文将简要回顾中国航天发展史,展现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辉煌历程。
二、古代航天探索1.天文观测早在公元前24世纪的夏朝,我国就有了关于天文现象的记载。
古代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天象,为农业生产、国家政治、军事征战等活动提供依据。
随着观测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古代天文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制历历法是我国古代航天探索的重要成果之一。
从夏朝的《夏小正》,到战国时期的《石氏星经》,再到汉代的《太初历》,我国古代历法不断发展完善。
唐代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更是达到了当时世界最高水平。
3.火药与火箭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为航天事业奠定了基础。
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得到广泛应用,火箭技术逐渐成熟。
明代,我国火箭技术传入欧洲,对世界航天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现代航天事业起步1.航天机构成立1956年,我国成立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标志着现代航天事业的起步。
钱学森、任新民等一批科学家投身航天事业,为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第一颗人造卫星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这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重大突破。
3.返回式卫星与载人航天1975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92年,我国启动载人航天工程。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我国首位太空英雄。
四、航天事业快速发展1.深空探测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开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
2013年,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实现我国航天器首次月面软着陆。
2020年,嫦娥五号探测器圆满完成月球采样返回任务。
2.北斗导航系统1994年,我国启动北斗导航系统建设。
中国航天发展史简介讲解中国航天发展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至今,经历了漫长的道路和不断的努力。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介绍中国航天发展的历程,包括中国航天的起步、飞天计划的实现、航天工程的持续发展以及中国航天的未来展望。
一、中国航天的起步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国面临着外部威胁和内部困难,迫切需要强大的综合国力。
因此,中国政府决定启动自己的航天项目,以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和自主研发能力。
1956年,中国成立了自己的第一个航天机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随后几年间,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的航天研究和试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基础。
二、飞天计划的实现中国的第一次主要飞天计划是1964年的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成功发射卫星的国家。
此后,中国相继实现了载人航天的突破。
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自主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
如今,中国已成功发射了多次载人航天任务,并建立了空间实验室,为今后的载人航天计划做好了准备。
三、航天工程的持续发展除了卫星和载人航天计划外,中国的航天工程还包括了探月任务和探测火星任务。
2007年,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能够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2019年,中国成功实施了嫦娥四号任务,首次在月球的背面进行着陆与探测。
这一成就标志着中国在太空探索方面的独立研发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共同开展了卫星发射和科学实验等航天项目。
中国航天工程的持续发展为国家的国际交流和科技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中国航天的未来展望中国航天事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强航天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航天科技创新。
中国计划在2022年左右建立自己的空间站,并计划在2030年前后实现载人登月的目标。
同时,中国还将继续探索更远的太空,如火星探测和深空探测等挑战性任务。
1.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后,以满腔的爱国热忱和深厚的知识底蕴、丰富的科研阅历,向党中央、国务院呈递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建立我国自己的导弹与航天工业,这个意见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经过慎重研究后决定成立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2. 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这枚生物火箭的任务是将试验生物送到高空,研究试验生物在火箭密封舱内对飞行的适应性和对飞行综合因素作用的承受能力,研究超重失重、高空弹射、宇宙辐射等因素对生物机体主要生理机能的影响等,从而为空间生物学研究和载人航天的生活舱及生命保障体系提供更为可靠、有效的设计依据。
3. 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航天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的研究。
航天英雄杨利伟现任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副所长,他现在专门负责我国航天员的选拔、培训等工作。
4.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第5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5. 1975年11月26日,我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3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6. 1979年,“远望”一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
在“远望”号测量船上装备的多种精密测量系统,可以在预定海域,对进入其测量弧段的导弹、卫星、飞船进行跟踪遥测,并能精确的测定他们的着落点,以便进行回收。
7. 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二号实验通信卫星,标志着中国航天空间科技进入应用阶段。
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轨道转移、同步定点技术的国家之一,并结束了中国长期租用国外通信卫星的历史。
8. 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中国航空航天发展史简介一九五六年二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一九五六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
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
一九五八年五月十七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一九六六年十一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开始研制。
一九六八年二月二十日,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
一九七0年四月二十四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毛泽东主席等领导人于“五·一”节在天安门城楼接见了卫星和运载火箭研制人员代表。
一九八八年九月七日,中国发射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
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一九八八年九月七日,中国发射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
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一九九0年四月七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圆满成功。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中国航天史创下九项第一一九八一年九月,在中国首次以“一箭多星”方式,用一枚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三颗卫星。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这里进行第一次飞行试验,成功发射中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于一九九二年启动实施,短短四年时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成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的载人航天发射场。
该中心地处起源于祁连山的弱水河畔,平均海拔一千一百米,地势平坦,多属戈壁和沙漠。
自然环境恶劣: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年最低气温摄氏零下三十四度,最高气温四十二点八度。
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
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即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由13个分系统组成。
神舟号飞船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
详解中国航天发展史
中国航天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当时,中国开始研究和开发火箭技术,并逐渐发展成为全球航天领域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以下是中国航天发展史的详细介绍:
1.初始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国开始研究和开
发火箭技术,成立了中国科学院等相关机构,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和试验工作。
2.卫星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国成功发射了第
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全球第三个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之后,中国陆续发射了一系列卫星,包括科学实验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等。
3.载人航天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成功发
射了“神舟一号”载人飞船,实现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任务。
之后,中国陆续发射了多艘神舟飞船,并完成了太空行走、空间实验室等重大任务。
4.深空探测阶段(21世纪初至今):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一
号”月球探测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等深空探测器,开展了月球和火星等天体的探测任务。
同时,中国还计划在未来实现载人登月和建立空间站等重大任务。
总之,中国航天发展史经历了多个阶段,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
未来,中国航天将继续朝着更高水平、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为人类探索宇宙和实现航天梦想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航天史是从一九五六年二月开始的,当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一九五六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
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航空工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这中国的航天事业创业的开始。
★里程碑之一【青铜时代】: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在甘肃酒泉中国“东方红”一号飞向太空。
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里程碑之二【白银时代】:1987年8月,中国返回式卫星为法国搭载试验装置。
这是中国打入世界航天市场的首次尝试。
★里程碑之三【黄金时代】: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于2003年10月15日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现由俄罗斯承继)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搭载两名航天员升空。
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这也是世界上人类的第243次太空飞行。
★里程碑之四【探月时代】: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成功发射。
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
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