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6.4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86.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五节密度与社会教学设计(一)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2.会利用密度公式计算物体质量和体积。
3.知道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说明:同学在进行体积单位换算时,不习惯将单位的进率立方。
在计算中,指数相乘、指数相除,等都会使同学感到困难。
同学在碰到实际问题时,不知道如何用密度知识去分析解决。
二、教法设计(一)教法指导1.本节地位:本节是在学习了密度的概念及其测量的基础上,学习利用密度知识进行物体体积和质量的计算;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同学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学生学习了密度之后,对密度公式掌握得较好,困此对m=ρv及的掌握不会困难.但学生缺乏运用密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应用密度知识产生障碍.在计算中要用到体积的单位换算及指数的运算,而学生这方面的基础较差。
3.本节课的设计可分为四个内容:(1)学习查密度表;(2)利用m=ρv计算物体的质量;(3)利用计算物体的体积;(4)通过计算物质的密度鉴别物体。
说明:查数据表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之一。
本节通过查密度表.培养学生查数据表的能力。
应用密度公式计算时,应紧密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联系实际时,①应给学生介绍有关的实际问题的常识。
②在计算前,应复习体积的单位换算和指数运算规则。
在利用密度鉴别物质时,不计算混合物的密度。
(二)教学设计方案1.引入课题让学生思考问题:如要买500米的裸铜线,售货员是用尺量吗?若手边没有天平,只有量筒,如何量出100克酒精?告诉同学利用密度知识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2.讲述密度知识的应用(1)密度表各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科学家们测出了各种物质的密度,供查用。
让同学观察课本上的一些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表,让几位同学从表中查出几种物质的密度值,并说出它的物理意义。
(2)求物体的质量由密度公式,变形可得m=ρv。
提出问题:一块体积很大的花岗岩,无法用秤称出它的质量,怎样才能知道它的质量呢?引导同学思考:花岗岩的体积可以量出,其密度可从密度表中查出。
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我的《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密度公式,并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概念,密度公式的应用。
难点:密度的计算,生活中的密度现象的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比如冰块在水中漂浮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冰块会漂浮,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
2. 讲解:通过PPT和实物模型,讲解密度的定义,密度公式及其计算方法。
3. 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密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密度的理解。
4. 应用: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为什么石头会沉入水底,为什么气泡会浮在水面上等。
六、活动重难点密度公式的应用,生活中的密度现象的解释。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但在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密度的计算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课后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密度现象,比如食品的密度,液体的密度等,下节课进行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密度与社会生活》的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引入环节的设计。
我选择了冰块在水中漂浮的现象作为实例,这个实例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够直观地展示密度的概念。
在这个环节中,我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冰块会漂浮,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6.4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6.4 密度与社会生活课标要求:①通过实验,理解密度。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②了解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生产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密度概念及其测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是对密度知识的深化和延伸,同时也是为八年级下册的力学部分的学习打好基础。
本节教材内容涵盖了物理规律(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及其物理科学方法(实验和科学探究、转化和放大法),是本章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一节。
本节的重要教学板块——“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探究能力的好素材。
本节的重点知识——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和密度与物质鉴别,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都充分体现了初中物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他们在小学科学中已经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热胀冷缩现象,在前两节又学习了密度的概念及其测量,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所学的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的重点在于通过实验和具体实例的分析来帮助学生加以理解,将密度应用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得出新知,揭示生活中的奥秘,感受物理知识的价值,体会物理就在身边。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温度对密度的影响,知道密度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能解释密度与社会生活相关的简单问题;2.通过分析实例,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并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3.通过学习密度知识的应用,认识到物理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知道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气球、冰块、酒精灯、酒精灯、自制纸风车、火柴等。
第六章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希望通过一系列的互动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够将其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将密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重点讲解密度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同时也会难点解释如何通过实验来测量物体的密度。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我会准备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测量密度的实验器材、图片和案例等。
在活动过程中,我会先通过一些实例来引入密度的概念,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然后,我会带领孩子们进行实验,让他们通过实践来测量物体的密度,从而加深对密度的理解。
我会组织孩子们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通过合作来解决一些与密度相关的实际问题。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环节,我会让孩子们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通过一些课后作业来巩固知识。
同时,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总的来说,我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让孩子们能够掌握密度的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与社会生活中,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让孩子们理解密度的概念并将其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是一个重点。
密度是一个物理概念,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可能比较抽象,因此我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密度的含义。
例如,我可以准备一些不同密度的物体,让孩子们亲手触摸和比较,从而让他们感受到密度的存在。
同时,我也会引导孩子们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冰块会浮在水面上,为什么物体会在水中沉没等,让他们意识到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密度与社会生活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通过实验,理解密度,能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一些物理现象。
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把握密度与温度、密度与物态的关系教学难点:通过对密度知识的认识,会利用密度来鉴别物三、教学分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密度与社会生活》一节内容,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质量密度和测量密度的基本方法以后,进一步探讨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既是前面三节内容的延伸和拓展,也是对前面儿所学知识的重要补充,也是对密度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和完善,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压强浮力的基础。
所以本节主要是通过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在于通过实验和具体实例来分析和帮助夹了一理解,将密度应用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环节一:导入新课视频:热气球吹气、点火、升空的过程。
问题:你想了解热气球的哪些知识?学生讨论,未果。
教师告诉学生若要明白此事,必须学习本节内容。
由此引入本节课题《密度与社会生活》。
为了引起学生兴趣,教师告诉学生,今天采用项目教学:热气球升空!再把研究的总项目分为三个项目:模拟热气球升空。
利用桌上的两个器材:薄垃圾袋、酒精灯模拟热气球升空。
然后,分别展开研究。
环节二:新课讲授项目一:热气球能否升空?教师继续求助于学生,学生讨论,各持一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
开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眼看着有几组学生用酒精灯让薄的垃圾袋升空了,高度不高,很快的歪歪扭扭落下来)教师首先询问:通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热气球为什么会升空?学生讨论回答:空气热胀...... 教师再问:那它的密度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继续问:在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答案,热气球为什么会成功升空?讨论后,得到总结:“热胀冷缩”以及密度关系,教师板书:气体温度升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2)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3)通过学习温度对密度的影响,知道密度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密度变大;(2)通过对物质鉴别的学习,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分析实验现象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2)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四、教学难点利用密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盐水选种【思考】你知道盐水选种的原理吗?【过渡】刚刚的问题,结合我们之前的学习,就很容易找到答案,因为密度的不同,就很容易区分优劣,那么密度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呢?(二)讲授新课1.密度与温度(1)课件展示课本P120想想做做1。
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
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
过一会儿,你会发现什么现象?【实验现象】靠近炉火时,气球体积变小,下降;靠近冰箱时,气球体积变大,上升。
【过渡】现在,我们来试一下第二个实验吧。
做风形成的实验: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上方,观察现象。
现象:风车转动。
【过渡】刚刚我们看到,风车转动,其实,自然现象中风的形成也是因为密度与温度有关形成的。
(2)空气因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了风。
风的利用:人们可以利用风力来取水、灌溉、磨面、推动帆船等,近代大规模利用风力主要在发电上。
【过渡】通过上边的实验,我们知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主要是热胀冷缩。
那么现在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北方的冬天,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人们给水管穿上“衣服”,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问题)(3)水的反常膨胀事实表明,4℃的水密度最大。
密度与社会生活一.教材重点与难点分析1.通过公式V m /=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物理学习中,经常要运用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计算、分析、推理、论证,但是应注意,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必须要受到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制约.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物理意义,弄清各物理量间的关系,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范围,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而且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一定不要把物理问题数学化,不能生搬硬套用数学规律,如V m /=ρ,不能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重视对相关内容物理意义的理解.2.对V m /=ρ进行公式变形对密度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参照速度公式的变形进行讲解,并通过数学运算规律,使学生掌握公式变形的基本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弄清每一个公式的物理意义.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根据公式V m /=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V m ⋅=ρ和ρ/m V =. 2.组织学生练习读密度表,通过读表进一步熟悉某种物质密度的读法. 3.练习求解有关密度的综合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首先提出几个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1.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怎样知道矿石可能是什么物质组成的?2.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3.怎样知道一个不规则的钢零件的体积?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丝的长度?等等.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中.. (二).新课教学 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要鉴别某一物体是什么物质组成的,我们需要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多少,教材中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下三个表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看书,然后请同学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对密度表应主要认识以下几个问 题a .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条件,应请同学作出说明.b .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c .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在看书的基础上,应请学生读几种物质的密度,说出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在密度表的教学中要说明这是科学家经过严格准确的测量得出来的,而且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而不断准确.2.求质量体积很大的长方形花岗岩石碑,质量很大,无法直接用秤称量,怎样才能知道它的质量呢?让学生说出他们想出的办法.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应用密度的公式来求.如何求?需要先知道哪些量?如何才能得到这些量?前几章我们学习了速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t s v /=如果我们要求路程和时间怎么办? 可以进行公式变形,得出v s t t v s /,=⋅=和速度公式变形一样,对密度公式也可以用同样的数学方法进行变形,下面请同学们将 密度公式进行变形,然后考虑变形后的式子,有什么实际意义?并举出一些实例来.同学之 间可以讨论一下.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教学认识公式变形的方法,例如236,263⨯==则, 362=,对比可解决V m /=ρ的公式变形问题.学生练习公式变形,并讨论变形后的公式在实际中的意义.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进行指导,学生活动结束后请学生回答前边的问题.由密度公式V m /=ρ,可以得出V m ⋅=ρ,从式子中可以知道,用物体的体积乘以它的密度可以求出它的质量.这样对一些体积庞大的物体,质量不便测量.可以测量出它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 也就是说用密度知识可以求质量. 3.求体积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ρ/m V =,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有的物体、体积不规则,不便于直接测量,可以测出它的质量,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4.讲解例题 例题:有一个体积是340cm 的钢球,它的质量是316g ,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请同学们用三种方法进行鉴别.学生练习,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回答,并分析解题思路.请几个同学分别说出他们的判断方法.可以求出这个球的密度,把它与铜的密度进行比较,如果相等是实心的,但是我们的计 算结果是小于铜的密度,所以是空心的. 我们先假设它是实心的,计算一下它的质量应当是多大,把计算出的值与球的实际质量 进行比较,结果大于球的实际质量,所以原球是空心的.根据给出的铜球的质量,计算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结果小于已知球的体积,所以是空 心的.那么我们计算出的体积值是谁的体积. 是球壳的体积.由学生们的分析归纳出:判断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有密度比较法、质量比较 法、体积比较法三种.用投影打出如下标准解题过程,教师讲解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予以改正.已知:340cm 361g ==球球V m3g/cm 9.8=铜ρ求 判断球是空心还是实心 解法一、密度比较法333g /c m 9.8g /c m 9.740c m316g <===球球球V m ρ ∴<铜球ρρ 球为空心.解法二、质量比较法316g g 356cm 40g/cm 9.833>=⨯==球铜实V m ρ∴>球实m m 铜球为空心.解法三、体积比较法333cm 40cm 5.358.9g/cm316g <===铜球铜ρm V ∴<球铜V V 铜球是空心的.请同学们计算一下,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空心部分体积等于球的体积340cm 减去壳的体积3cm 5.35,是3cm 5.4.从前边的计算我们看到,这个铜球的密度是3g/cm 9.7,它恰好和铁的密度相同.这里边告诉了我们两个问题.一是平均密度问题,我们刚才计算出的3g/cm 9.7,实际是这个球的平均密度,如果一个物体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这个物体的密度应当是)/()(321321V V V m m m ++++=ρ 二是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 一分析就会错误地认为是铁球.而且从密度表中可以看到花岗石的密度在33g /c m 8.2~g /c m 6.2之间,如果一块花岗石密度恰好是3g/cm 7.2,我们能说它是铝吗?显然不能.所以在用密度进行物质鉴别时往往还要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比如颜色、硬度等等.更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应采用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鉴别组成它的化学元素成分.3.总结、扩展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上是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研究求解物体质量、体积、密度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尤其是比例问题,(以下内容可采取边讲边讨论的方式进行)(1)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物体均应为实心). 由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密度相同,所以乙乙甲甲V m V m //= 由此得出乙甲乙甲V V m m //=.说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也与它们的体积成正比,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也大.(2)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其体积与密度的关系. 由于乙甲m m =,所以乙乙甲甲V V ρρ=,也就是甲乙乙甲ρρ//=V V ,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它们的体积与它们的密度成反比.(3)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体积相同,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之间的关系.由于乙甲V V =所以乙乙甲甲ρρ//m m =也就是乙甲乙甲ρρ//=m m ,它告诉我们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也大,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成正比.。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6.4《密度与社会生活》(水的反常膨胀创新教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理解物体的密度与质量、体积之间的关系;2.掌握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3.了解水的反常膨胀现象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掌握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学PPT;2.密度计、天平、容量瓶、水和一些常见的固体物品。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课堂话题,如:“同样大小的物体,质量不同的会有什么区别?”、“你们知道密度是什么吗?”知识讲解(15分钟)1.密度的概念:告诉学生密度是指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密度 = 质量 / 体积。
2.密度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然后带入公式计算密度。
实验探究(30分钟)1.实验一:测量常见物品的密度。
–将一些常见的固体物品准备好,并称量它们的质量。
–分别使用密度计和容量瓶测量这些物体的体积。
–计算每个物体的密度,并让学生记录结果。
2.实验二:水的反常膨胀现象。
–准备一个容量瓶,将其装满水并封紧。
–将容量瓶放入冰箱冷冻室冷冻一段时间。
–观察水的体积变化,并与正常情况下的水体积进行对比。
–让学生分析水的反常膨胀原因,并讨论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拓展应用(15分钟)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可能具有较大的密度?2.密度与浮力有什么关系?3.探究其他物质的密度该如何进行?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强调学生需牢记本节课所学的关键知识。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密度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了解了密度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探究学习了水的反常膨胀现象。
同时,学生们还培养了实验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六、作业布置布置以下作业:1.让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完成课后习题;2.鼓励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一些应用了密度概念的例子,并记录下来。
密度与社会生活★课程内容1、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知道水的反常膨胀现象。
1、密度与物质的鉴别2、用密度求质量和体积★重点——①密度与温度;②密度与物质鉴别。
★难点——水的反常膨胀现象的理解★过程一、密度与温度1.通常情况下,物体具有热胀冷缩性质t↑——v↑——ρ↓(如风的形成)t↓——v↓——ρ↑2.反常膨胀现象——热缩冷胀。
①0℃~4℃(4℃的水密度最大,0℃~4℃之间水密度小)②水结冰∵m水=m冰∴ρ水v水=ρ冰v冰∵ρ冰﹤ρ水∴v冰﹥v水二、密度与物质的鉴别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可以通过物质的密度而鉴别物质。
三、利用密度求质量和体积例1、你能否用天平和尺求出一块长方形的均匀铝箔的厚度?解:先用天平测其质量为m利用公式V=m/ρ求其体积最后用刻度尺测其长,宽求其面积。
则:L厚=v/s=m/(ρ铝L长L宽)例2、有一卷细铜线,怎样才能方便地知道它的长度呢?说出你的方法。
★本章小结★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5题★反思:质量 多彩的物质世界 密度 概念: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m ) 单位:kg g mg t 测量:天平 结构 调节 使用 定义:单位体积内某种物质的质量(ρ) 公式:ρ=m/V 单位:kg/m 3 g/cm 3 测量 规则固体:天平、刻度尺 不规则固体 液体 天平、量筒 应用 求质量 求体积 鉴别物质宇宙及其微观世界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物质存在的状态 固、液、气 微观模型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
分别用a、b两种物质制成两个规则的实心长方体甲和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物体甲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B.将物体乙放入水中,一定沉入水底C.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体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悬浮在水中D.将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物体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2.学校食堂为了确保师生健康,厨师把师生用过的餐具进行高温蒸煮消毒,从把餐具放进冷水直至加热到水沸腾的过程中,关于餐具的下列相关物理量肯定没变的是A.温度B.体积C.质量D.密度3.如图所示,在光屏上恰能看到清晰的像。
名
师
优
秀
教
案
执教者:xx
时间:20xx年
密度与社会生活
(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 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密度变大。
(2) 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把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二)教学重点: 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密度与物质鉴别。
(三)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教具
4千克的铅球、水桶、体重计、纸风车、酒精灯、细线、圆底烧瓶、水槽.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已知铁的密度为7.8×103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铅的密度为11.3×103千克/米3,与铁的密度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引入新课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
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
在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时,密度知识是如何应用的.
1.密度与物质鉴别
讨论的问题如下:
教师出示学生体育课上用的4kg的铅球,问学生:你如何判断,这种铅球是否用铅制成的?请说出你的办法来.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作答:先分别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它的密度,判断它是否是铅组成的。
又提问:如何利用家里能找到的器材,测出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呢?
用体重计测出铅球的质量,可以用水桶做排水器材测出铅球排开水的质量,即可算出铅球的体积。
实验:
计算:
总结: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
一分析就会错误地认为是铁球.
所以在用密度进行物质鉴别时往往还要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比如颜色、硬度等等.更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应采用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鉴别组成它的化学元素成分.
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变的,如一瓶水用去一半,剩下一半水的质量是原来的二分之一,但密度不变。
问题: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变吗?如果某物体的质量不变,而它的体积改变了呢?
实验: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介绍实验装置:圆底烧瓶上用带有注有一小段红墨水的玻璃管的橡皮塞密闭空气。
先后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
现象:烧瓶放在热水中时,里面的红墨水向外移动,说明瓶内气体受热体积膨胀了。
而放在冷水中时,里面的红墨水向里移动,说明瓶内气体遇冷体积收缩了。
同学们回家可做类似实验:两个吹胀的气球分别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
观察现象。
上面的实验说明最物质的密度与温度有关。
2.密度与温度
自然现象中风的形成也是因为密度与温度有关形成的
做风形成的实验:教材P22
空气因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了风。
思考:教材P24
根据气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现象,试分析房间里的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下面的道理。
暖气周围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靠近窗户的冷空气密度大,下沉到暖气周围,又受热上升,利用这种冷热空气的对流,可以使整个屋子暖和起来。
人们很早就利用风力了,例如:利用风力来取水,灌溉、磨面,推动帆船、滑翔机等,近代大规模应用风力,主要在发电上。
温度可以改变物质的密度。
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明显,因而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设问:难道所有的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
水的凝固点是0℃,北方的寒冷冬天,气温在0℃以下,湖面结成了冰,行人可以在湖面上行走。
湖底还有鱼存活吗?
300多年前,人类就已知道水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这一现象。
在冰湖中作的测试表明,表面冻结的湖里,冰面以下的水体中密度从上至下递增(这是当然的事了,重在下,轻在上),温度也是由上至下递增,从表层水体的0℃至底层水体的4℃。
正是因为这个特性,湖里的鱼类能够在严寒的冬天躲在底层水体中,不至于被冻成冰块。
水在0—4℃之间,是热缩冷胀,在4℃以上是热胀冷缩。
水的反膨胀现象,给人们带来了好处,江河湖面的水结冰时,因为冰的体积膨胀,密度比水小,总是浮在水面上;而水到了4℃,密度最大,总是沉在下面。
这样,冰块就成了一层天然的防寒屏障,使江河湖海不至于一冻到底,使大量的水下生物得以生存。
水的反常膨胀,给人类生活也带来不方便。
北方的冬天,放在户外的自来水管将冻裂。
所以对自来水管的保护显得尤其重要。
观看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其它应用的影片。
谢谢你.....................................
使用本文档删除后面的即可
致力于打造全网一站式
优秀教案课件文档服务需求,
为大家节约时间
文档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欢迎您下载可以编辑的word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