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中国古代园林共41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65 MB
- 文档页数:41
导游基础知识重点—园林1、中国古代园林的起源与发展;商周时期:特点:初期造园阶段。
最初的形式为囿。
春秋战国时期:特点:园林中有了成组的风景。
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宫室为主的宫苑。
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风格转向崇尚自然。
唐宋时期:园林达到成熟阶段。
明清时期:园林进入精深发展阶段。
2、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1)造园艺术,师法自然:A、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
B、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殂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
C、合乎自然规律。
2)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3)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4)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3、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1)按占有者身份分:A、皇家园林:其特点为: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著名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和北海公园;B、私家园林:特点为:规模较小,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七玲珑,色彩淡雅素静;著名园林有: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扬州的个园等。
2)按园林年处地理位置分:A、北方类型:特点:范围大,建筑富丽堂皇,自然条件不如南方,风格粗犷。
著名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B、江南类型:特点:范围小,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自然条件好。
略显局促。
著名园林有:江苏无锡物寄畅园、上海的豫园等。
C、岭南类型:特点:具有热带风光,建筑都较高而宽敞。
自然条件比北方、江南都好。
著名园林有:广东顺德的清晕园,东莞的可园等。
4、中国古代雷锋林的组成要素:1)山A、秦、西汉时期:特点:开始人为造山,象征东海神山;B、东汉时期:开始模仿自然山水。
C、魏晋南北朝时期:写意式的叠山。
D、唐宋时期:对叠山艺术更为讲究。
E、明清时期:明代造山艺术更为成熟和普及,清代造山技术更为发展和普及。
2)水理水方法:A、掩:做法: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
作用: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觉印象。
B、隔:做法:在水中筑堤,或在水面上架桥。
作用: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导游基础知识考点之中国古典园林范例导游基础知识考点之中国古典园林范例中国古典园林大家有了解多少呢,大家有去游玩过吗?下面瑞文网小编为大家提供了导游基础知识考点之中国古典园林范例,欢迎浏览。
一、中国古典园林分类1、按地域风格分: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
2、按占有者身份来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3、皇家园林的特点及实例(1)园林构造上有比较固定的模式,即由政务区、生活区和游览观赏区三部分组成;(2)真山真水规模宏大,园中建筑富丽堂皇,具有浓重的皇权象征寓意;(3)模仿吸取江南园林的诗情画意。
(4)实例——北京颐和园、北海公园和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4、私家园林的特点及实例(1)个性鲜明,小巧别致,常用假山假水,园中建筑色彩朴素,高洁淡雅;(2)造园手法丰富多样,创造出“咫尺山林、多方胜景”的园林艺术。
(3)实例——苏州的沧浪亭(宋)、狮子林(元)、拙政园和留园(明)、网师园和怡园以及扬州的何园、个园(清)。
5、现存岭南园林——广东番禺的余荫山房、顺德的清晖园、佛山的梁园和东莞的可园、福建厦门的`菽庄花园、台湾台北的林本源庭园、台中的莱园、台南的归园。
二、皇家名园1、颐和园——我国现存皇家园林中最为完整、最为典型的一个。
2、避暑山庄——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及大型寺庙群。
3、中国三大古代建筑群——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北京故宫、曲阜的孔庙和孔府。
三、私家名园1、苏州名园——四大历史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
2、扬州名园(1)个园——园中“四季假山”的布局之奇、用石之妙堪称中国古典园林这最。
(2)寄啸山庄——又名何园,被人称为扬州清代园林的最后代表作。
3、岭南名园——清代广东四大名园——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佛山十二石斋和番禺余荫山房。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全套资料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5、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常识2、中国古代绘画4、中国古代科技成就1、中国古代书法3、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第二章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1、楹联常识2、跟着诗词去旅行第三章中国古代建筑3、中国的古塔2、中国的古桥1、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第四章中国古典园林1、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3、皇家园林——颐和园2、江南园林——拙政园第五章中国饮食文化2、中国的名茶1、中国的四大菜系第六章中国工艺美术中国的文房四宝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4、蒙古族3、藏族2、满族1、汉族第八章中国旅游景观2、花岗岩名山1、钙华景观4、京杭大运河3、丹霞地貌名山第九章中国港澳台地区和主要客源国概况2、澳门4、英国6、德国5、法国1、香港3、台湾参考资料1、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书目:《史记》、四大名著、《丝绸之路》文章:龙应台《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史哲》记录片:《从秦始皇到汉武帝》、《南宋》、《本草中国》、《河西走廊》、《神秘的西夏》、《大汉帝国》2、第二章、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书目:《唐诗中的旅游》、《宋词中的旅游》3、第三章、中国古代建筑纪录片:《故宫100》、《世界遗产在中国》、《法门寺地宫》4、第四章、中国古典园林书目:陈从周《说园》纪录片《世界遗产在中国》5、第五章、中国饮食文化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寻味顺德》、《老广的味道》、《味道云南》6、第六章、中国工艺美术书目:《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从文纪录片:《台北故宫》、《了不起的匠人》、《中国文房四宝》7、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纪录片:《穿在身上的中国》8、第八章、中国旅游景观纪录片:《世界遗产在中国》、《隐秘中国》、《大黄山》、《长江》、《塔里木河》、《这里是西藏》、《第三极》9、第九章、中国港澳台地区和主要客源国概况书目:《菊与刀》纪录片:《走遍世界》、《鸟瞰世界》10、第十章、中国共产党发展简史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辉煌成就书目:《邓小平时代》、《苦难辉煌》纪录片:《大国崛起》、《辉煌中国》、《忘不了邓小平》。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古代建筑全国导游基础: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 导游, 基础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第一节概述一、发展历程原始社会至汉代是我国古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
原始社会建造穴居、地面式和干栏式木构建筑。
商代夯土技术已经成熟,建有规模宏大的宫室和陵墓。
西周出现以宫室为中心的城市和建于夯土高台上的大殿,木构架已成为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
战国城市规模扩大,高台建筑更为发达,砖瓦的使用也反映了建筑技术的提高。
秦汉时期,抬梁式和穿斗式木构架建筑,作为独特体系,已基本形成,修建了空前规模的城池、宫殿、陵墓、长城等。
东汉时期出现了全部石造建筑物,如石祠和石墓等。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建筑体系的发展时期。
北魏洛阳城在汉魏都城的基础上改建,布局为长方形,构成以宫室为中心的南北轴线,并设立东西二市。
魏晋南北朝佛教建筑兴盛,出现了许多寺、塔、石窟和精美的雕塑、壁画,建造有许多自然山水式园林,显示了木结构和砖石结构技术的巨大进步。
隋唐是我国古建筑体系的成熟时期。
隋朝建有世界最早的券拱大石桥安济桥,唐长安城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继续营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遗存的建筑物及城市宫殿遗址,布局和造型均具有较高艺术和技术水平。
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是建于唐代的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部分建筑。
宋朝是我国古建筑的大转变时期。
北宋改变了汉以来历代都城采用的封闭式的坊市制度,成为沿街设店的街肆方式。
建筑构件标准化在唐代基础上有所发展,将作监李诫的《营造法式》是北宋管理各种建筑设计、结构、用料的规范。
宋代的建筑规模一般比唐代小,但建筑造型更为秀丽、精细,并出现了多种复杂式样的殿阁楼台、流行仿木构形式的砖石塔和墓葬。
两宋园林建筑更加盛行。
现存宋代著名的建筑有太原晋祠圣母殿、泉州清净寺、正定隆兴寺和宁波保国寺等。
元代是我国古建筑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时期。
元代建筑除继承宋代传统外,还受到其他民族甚至域外的影响。
元大都按汉族传统的都城布局建造,规模巨大,规划完整,功能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