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清华大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05.01 KB
- 文档页数:24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清华教案标题: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清华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及它们的功能。
2. 学习如何使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图像处理。
3. 发展并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信息获取能力。
教学准备:1. 计算机教室或电脑实验室。
2. 每个学生一台计算机,并安装好相关软件。
3. 幻灯片或电子白板。
4. 打印好的课堂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在前几年学到的关于计算机的知识,了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展示一些计算机组成部分的图片,例如CPU、显示器、鼠标等,并让学生猜测它们的功能。
主体:1.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并对每个部件的功能进行介绍和解释。
可以通过幻灯片或电子白板展示,并配以简短的解说。
2. 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计算机,指导他们打开计算机并观察各个组件。
让学生分别点击鼠标、键盘以及触摸屏等,了解不同的输入方式。
3. 介绍计算机内部的硬件,如硬盘、内存等,并解释它们的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为何这些硬件对计算机的功能是重要的。
4. 进一步讲解操作系统,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负责管理计算机的任务和资源,并引导他们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打开程序、保存文件等。
5. 引入图像处理的概念,并简要介绍图像处理的应用。
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可用于编辑和改变图像。
6. 带领学生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简单的图像编辑实验,如调整图像的亮度、对比度等。
教师可在幻灯片上展示每一步的操作过程,学生可跟随操作。
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计算机组成部分的重要性以及图像处理的应用。
2.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爱,并提醒他们要多加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和探索。
课后延伸活动: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图像处理软件编辑一张图片,并说明他们对图片的修改理由。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让他们尝试使用其它图像处理工具,如贴图、滤镜等,并分享他们的成果。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对计算机操作的掌握程度。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三篇】教案一:认识计算机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
2. 学会使用鼠标和键盘。
教学重点: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
2. 鼠标和键盘的使用。
教学难点:1. 鼠标和键盘的操作。
教学准备:1. 计算机教室。
2. 教学PPT。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计算机的外观,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
2. 讲解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方法。
3. 学生实际操作,教师指导。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熟练使用鼠标和键盘。
但在操作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出现错误,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教案二: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及基本操作。
2. 学会使用桌面上的应用程序。
教学重点:1. 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
2. 应用程序的使用。
教学难点:1. 应用程序的启动与关闭。
教学准备:1. 计算机教室。
2. 教学PPT。
教学步骤:1. 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及基本操作。
2.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桌面上的应用程序。
3. 学生实际操作,教师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对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及基本操作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熟练使用桌面上的应用程序。
但在应用程序的启动与关闭过程中,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指导。
教案三: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教学目标:1. 了解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
2. 学会使用Word文档进行文字输入、编辑和保存。
教学重点:1. 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
2. 文字输入、编辑和保存。
教学难点:1. 文档的保存。
教学准备:1. 计算机教室。
2. 教学PPT。
教学步骤:1. 讲解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
2. 引导学生学会文字输入、编辑和保存。
3. 学生实际操作,教师指导。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熟练进行文字输入、编辑和保存。
第一课推开智慧门—信息和信息技术 (2)第二课认识新伙伴—计算机 (4)第三课牵手指挥棒—使用鼠标 (6)第四课从容上阵—使用键盘 (8)第五课航天梦喜圆—“形状”与填充工具 (10)第六课金龟乐悠悠—“铅笔”、“橡皮”工具和移动 (11)第七课熊猫庆生日—旋转和复制、粘贴 (13)第八课小鸡水墨画—“刷子”工具 (14)第九课趣味敲字母—英文输入 (15)第十课妙计打汉字—汉字输入 (17)第十一课智能输词句—词组和整句的输入 (19)第十二课写字万花筒—字型、手写、语音输入 (21)第十三课曲项向天歌—输入、设置文字 (23)第十四课一句一景色—“复制”和“剪裁”图片 (25)第十五课蜻蜓立小荷—“粘贴”和“旋转”图片 (27)第十六课月夜思故乡—图形组合 (29)课题第一课推开智慧门—信息和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
过程与方法:认识信息,了解人类通过获取信息、存储信息来进行传递信息以及加工和应用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探索计算机知识的热情。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信息、获取信息、存储信息。
难点:加工和应用信息、传递信息。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的身边充满了大量的信息,信息就是对人们有用的消息,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信息。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信息、了解信息。
二、讲授新课:1、认识信息通过多媒体实例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信息。
图书馆、交通指示牌、上课时获取的知识、电子产品的网络通讯都是大量的信息,对人们有用的消息就是信息。
2、获取信息获取信息的途径:人类通过眼、耳、口、鼻、手等感觉器官来获取信息。
为了更有效地获取信息,人们发明了许多获取信息的工具,使自己看得更远、听得更清楚、感觉得更鲜活。
例如:哈勃望远镜、蛟龙深海探测器、听诊器、雷达等。
3、存储信息古时候,人们曾通过结绳、刻岩等方法记事,后来发明了文字、纸张和印刷术,人们用书籍来保存各种信息。
教学内容:第1课走进信息社会——信息与信息社会课标分析: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信息科技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这四个方面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共同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清华大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小学三年级上册(彩色版)第一单元第1走进信息社会——信息与信息社会。
本教材主要让学生了解认识如今的信息社会,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通信方式,信息是怎样传递及保存的,信息社会对人类的影响。
学情分析: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每个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也就有一定的差别。
另外,由于知识储备能力不同,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的差异过大。
在教学中应该要注重这种差异的存在,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教学目标:1.知道如今的信息社会;2.知道视频聊天工具;3.知道信息保存及传递;4、知道信息社会对人类的影响教学重点:1、理解什么是信息;2、信息是如何保存和传递的;3信息社会对人类的影响教学难点:理解信息与信息社会的含义,了解信息是如何保存和传递的以及信息社会对人类的影响育人目标:培养学生独立对事物的理解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室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情景导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句诗的大意是:家书应该寄向哪里?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在古代,人们通常是通过书信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在当时收到一封书信非常不易。
而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人们的通信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快捷又方便我们可以打电话,可以视频聊天。
无论是寄书信还是视频聊天,这些通信方式都是传递信息,那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一下,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社会吧!(设计目的:让学生感受视频通话通讯)师:同学们,你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通信方式,你认为传递信息最便捷的方式是什么呢?生:有电话、手机、发邮件、发短信、发语音、视频电话二、新知引入知识大课堂知识点:1:什么是信息?(设计目的:由对图片的理解引出对信息定义归纳的理解)师:我们听到的声音,看到的文字、符号、图像,闻到的气味及感受到的温度等都可以看作是信息。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三篇】教案一:认识电脑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脑的基本组成部分。
2. 学会使用电脑的基本操作。
教学重点:1. 电脑的基本组成部分。
2. 电脑的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1. 电脑的基本操作。
教学准备:1. 准备电脑若干台,每台电脑安装有教学软件。
2. 准备电脑操作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电脑的外观,了解电脑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2. 讲解并演示电脑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使用鼠标、键盘输入等。
3. 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内容。
作业布置:1. 回家后,向家长介绍电脑的基本操作。
教案二:电脑绘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脑绘画的基本技巧。
2. 学会使用电脑绘画软件进行绘画。
教学重点:1. 电脑绘画的基本技巧。
2. 使用电脑绘画软件进行绘画。
教学难点:1. 使用电脑绘画软件进行绘画。
教学准备:1. 准备电脑若干台,每台电脑安装有绘画软件。
2. 准备绘画素材。
教学过程:1. 讲解电脑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颜色、图层等。
2. 演示使用电脑绘画软件进行绘画的方法。
3. 让学生动手绘画,巩固所学内容。
作业布置:1. 回家后,利用电脑绘画软件进行绘画创作。
教案三:网络搜索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络搜索的基本方法。
2. 学会使用搜索引擎进行搜索。
教学重点:1. 网络搜索的基本方法。
2. 使用搜索引擎进行搜索。
教学难点:1. 使用搜索引擎进行搜索。
教学准备:1. 准备电脑若干台,每台电脑连接有网络。
2. 准备搜索引擎。
教学过程:1. 讲解网络搜索的基本方法,如关键词、分类搜索等。
2. 演示使用搜索引擎进行搜索的方法。
3. 让学生动手搜索,巩固所学内容。
作业布置:1. 回家后,利用搜索引擎进行主题搜索,并将搜索结果与家长分享。
教案四:电子邮件的使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
2. 学会使用电子邮件进行收发邮件。
教学重点:1. 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
第1课芝麻开门教学目标:认识计算机,知道计算机外观的基本组成;能区分常见的计算机种类,并了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计算机知识的欲望。
认识计算机桌面组成;认识鼠标,了解鼠标的四种操作,会进行单击、双击操作。
教材分析:面对初次接触计算机的小学生,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计算机应用为引导,结合生活情境进行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及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本课开始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计算机操作,并尝试开机、使用鼠标,为后期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重点是认识桌面和认识鼠标,难点是鼠标的四种操作。
教学建议:本课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第一课,为更好地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可拍摄一些短片,展示计算机商店陈设的各种计算机、专家的现场介绍等,引导学生观察、识别,导入本课的学习。
为了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前要做好充分的材料准备工作,有条件的学校最好能以各类计算机的实物进行演示。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与教材进行整合教学。
通过相应的实物展示,直观地介绍计算机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并可以通过拆开一台计算机,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从而了解计算机的内部组成,消除他们对计算机的神秘感,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观。
在认识并使用鼠标学习阶段,可以准备各种不同的鼠标,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安装Flash游戏软件“红色甲壳虫”到学生机桌面,让学生在练习鼠标操作时有的放矢,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学习效果。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进行软件的学习,应当以培养兴趣为主,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尝试意识。
教学上以集中讲授引导为主,穿插足够的学生练习,培养正确的操作习惯。
“开机”对学生来说是第一次,由于“电”、“贵重物品”、“安全”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学生可能会有畏惧心理。
因此,要注意指导方法,如用手指摁开关时用力的大小等。
在计算机启动过程中,提醒学生观察电源指示灯的变化情况,以及显示器出现Windows桌面等。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第一篇】教案概述:本教案针对三年级上册学生,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为目标。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学会使用常用的办公软件,以及进行简单的网络搜索。
第一章:计算机的认识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功能。
2. 学会开关机及简单的计算机操作。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2. 计算机的功能:文字处理、图片编辑、网络通信等。
3. 开关机及简单操作:开机、关机、桌面及任务栏的基本操作。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功能。
2. 学生实际操作计算机,熟悉开关机及简单操作。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描述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功能。
2. 学生能独立完成开关机及简单操作。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第二篇】教案概述:本章主要介绍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在电脑上进行文字的录入、编辑和排版。
第二章: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Word)进行文字录入。
2. 掌握文字的编辑、字体设置、段落设置等基本操作。
教学内容:1. 启动和退出文字处理软件。
2. 文字录入: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法进行文字录入。
3. 文字编辑:选定、复制、粘贴、删除等操作。
4. 字体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等。
5. 段落设置:对齐方式、行间距、段间距等。
教学活动:1. 教师演示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文字录入和编辑练习。
3. 学生自主进行字体和段落设置练习。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独立启动和退出文字处理软件。
2. 学生能熟练进行文字录入和基本的文字编辑操作。
3. 学生能正确设置字体和段落格式。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第三篇】教案概述:本章将引导学生认识和初步使用网络,学会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检索,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
第三章:网络的基本使用教学目标:1. 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用途。
清华版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教案标题: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基本图形绘制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计算机软件;2. 学生能够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基本图形绘制;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图形作品。
教学重点:1. 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概念;2. 基本图形的绘制技巧;3. 创作简单图形作品。
教学准备:1. 清华版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材;2. 电脑及相关软件;3. 图形绘制的示例作品。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计算机软件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2. 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基本图形?你们如何绘制这些图形?讲解:1. 向学生介绍计算机软件的概念,解释它是用来帮助我们完成各种任务的工具。
2. 讲解常见的图形绘制软件,例如画图软件、绘图软件等。
3. 演示如何打开绘图软件,并介绍软件界面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
实践:1. 让学生分组,每组配备一台电脑,并打开绘图软件。
2. 指导学生练习使用绘图软件中的基本绘图工具,例如画线、画圆等。
3. 让学生通过绘图软件绘制一些简单的基本图形,例如正方形、三角形等。
创作: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图形作品。
2. 让学生自由发挥,使用绘图软件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图形作品。
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计算机软件的重要性和基本图形绘制的技巧。
2. 提醒学生继续练习和探索更多的计算机软件功能。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课余时间继续使用绘图软件进行创作。
2. 邀请学生参观计算机图形设计工作室或与计算机相关的展览,拓宽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识。
清华版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5篇第一篇:清华版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目录(清华版)第1单元新朋好友第1课芝麻开门——初识计算机第2课扫雷大赛——鼠标的使用第2单元挑战自我第3课幸福家园——绘“直线”工具和“矩形”工具第4课椭圆世界——“椭圆”工具与文件保存第5课列车飞驰——图的复制与粘贴第6课漂亮花边——制“曲线”工具和“填充”工具第3单元十指神功第7课步入舞台——认识键盘第8课兄弟合作——主键盘手指分工第9课拯救苹果——字母输入第10课激流勇进——单词输入第4单元汉字当家第11课真诚帮助——初识智能ABC第12课快捷行动——词组的输入第13课欢歌笑语——整句的输入第5单元电脑探秘第14课全新视角——计算机的组成第15课工作之迷——计算机工作原理初步第16课智慧之源——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第1课芝麻开门教学目标:认识计算机,知道计算机外观的基本组成;能区分常见的计算机种类,并了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计算机知识的欲望。
认识计算机桌面组成;认识鼠标,了解鼠标的四种操作,会进行单击、双击操作。
教材分析:面对初次接触计算机的小学生,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计算机应用为引导,结合生活情境进行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及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本课开始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计算机操作,并尝试开机、使用鼠标,为后期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重点是认识桌面和认识鼠标,难点是鼠标的四种操作。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引入:一个小友在星期天去了一趟电子城,在那里可长见识了,那里的叔叔教他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还给他介绍了计算机的一些常识。
二、新课1、认识计算机计算机的种类有很多,如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掌上计算机(掌上电脑)。
你知道这些不同种类电脑的优缺点吗?台式计算机常摆放在固定的位置,一般用于办公室、学校机房或家庭。
便携式计算机,又称为笔记本电脑,它轻便、小巧、可随身携带,对于经常外出的人来说,比较实用。
清华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教案
清华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清华大学出版社新版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新生活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学生通过对信息、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的理解,,初步感受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我们生活处处都能看见信息技术的应
用,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能够真切的体会到信息技术可以让生
活更加便捷、生动、美好。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通过任务驱动、交流展示等方式,充分调动
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创新意识,从而让学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二、学习目标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启蒙阶段,因此除了要让学生了解什么信息和信息技术以为还要设计活动和实例,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计算机的操作过程中,从而真正产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将逐渐了解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我们的生活有那些重要的意义。
通过一些小游戏的练
习,让学生掌握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方法。
单元结束后,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重点的知识、技能,要注意引
导学生进行经验的积累,并注意引导学生使用鼠标、键盘的正确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