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维素片联合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治疗伴室性心律失常老年慢性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的疗效
- 格式:pdf
- 大小:880.93 KB
- 文档页数:3
急诊应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临床效果评价
一、引言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并发症之一就是心律失常。冠心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快速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这些心律失常会导致患者心脏功能急剧下降,甚至危及生命。目前,急诊室对于冠心病患者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主要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的联合治疗,但其临床效果如何尚需进一步评价。
二、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的作用机制
1. 胺碘酮:胺碘酮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它通过抑制多种离子通道和减缓心肌细胞复极,从而抑制快速心律失常的发作。胺碘酮还可以延长心室肌动作电位持续时间,抑制心脏肌肉的自律性和传导性,从而减少心室颤动的发生。
2. 门冬氨酸钾镁:门冬氨酸钾镁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它可以调节心脏细胞内离子通道的活性,从而使心脏细胞的兴奋性和传导性得到控制,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门冬氨酸钾镁还可以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
胺碘酮和门冬氨酸钾镁的联合应用可以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共同抑制快速心律失常的发作,从而达到治疗冠心病患者快速心律失常的目的。
三、临床效果评价
1. 科学研究证据
近年来,有不少临床研究对于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进行了评价。其中一项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的研究指出,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可显著降低心室颤动和其他室速的发作,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另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率高达90%以上,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
2. 临床实践
在临床实践中,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常用方案,广泛应用于急诊室和心内科。临床医生对于该方案的临床效果普遍持肯定态度,认为其可以迅速有效地控制患者的心律失常,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并且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少。
急诊应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
1. 引言
1.1 胺碘酮和门冬氨酸钾镁的作用机制
胺碘酮和门冬氨酸钾镁是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它们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发挥着治疗作用。胺碘酮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延长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持续时间、延长心室肌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减少心房与心室的不应期差异等多种方式来抑制心律失常的发生。此外,胺碘酮还具有β受体阻滞作用、钠通道阻滞作用和钙通道阻滞作用,对心脏电生理有多种影响。
门冬氨酸钾镁是一种镁盐补充剂,镁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矿物质之一,具有舒张血管、促进心脏肌肉放松、调节心电活动等作用。门冬氨酸钾镁中的钾元素也是维持心脏正常电活动的必需元素,可以帮助维持细胞内外钠钾平衡,从而维持细胞膜的极化状态,对心脏的正常电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的联合应用,可以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在急诊情况下,这种联合应用可以快速有效地控制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对于救治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1.2 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快速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并且容易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症。快速心律失常可以表现为心房颤动、心室颤动、心动过速等不同的形式,病情进展迅速,如果不及时干预治疗,可能导致心脏骤停甚至猝死。
冠心病患者在发生快速心律失常时,常常会感到胸闷、心慌、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有些患者在发作时甚至会出现晕厥或意识丧失。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心律不齐、心搏过快或过慢等心电图异常。
2. 正文
2.1 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的治疗机制
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的治疗机制涉及多个方面,这种联合治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心脏的电生理活动,从而达到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效果。
胺碘酮是一种具有多种抗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物,其主要通过阻滞多种离子通道的功能,特别是对钠通道和钾通道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延长心肌细胞的去极化和复极化时间,抑制异位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减少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对心律失常的发生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
门冬氨酸钾镁与胺碘酮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室性心律失常采用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8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立即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 观察组给予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分析药物安全性。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68%, 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2.1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治疗, 临床效果显著, 且用药安全性可靠,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 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属于常见症状, 但是该症状也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死亡率高达5%~20%[1], 必须及时治疗。目前, 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以抗心律失常药物为主, 但是预后效果不理想。为此, 本研究选择拉萨市人民医院2013年12月~2015年6月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模式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旨在发现室性心律失常的可靠疗法,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拉萨市人民医院2013年12月~2015年6月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8例。观察组, 男22例, 女16例, 平均年龄(59.67±17.69)岁, 平均病程(5.36±4.29)h。对照组, 男23例, 女15例, 平均年龄(59.52±17.21)岁, 平均病程(5.28±4.76)h。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24 内蒙古中医药 表3两组复发间隔时间比较 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4体会 咳嗽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症状,国外有报道,引起慢性咳 嗽前三位的病因分别是鼻后滴流综合症(41%)、胃食管反流咳 嗽(21%)、咳嗽变异型哮喘(24%)。广州呼吸病研究所资料显 示[ ]鼻后滴流综合症咳嗽为17%,在多项对成人的前瞻性、描 述性研究中,上气道综合症单独或者联合其他因素成为慢性咳 嗽最常见的病因,UACS已经成为普通感冒相关性咳嗽最主要 的病因,患者中大多数都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的病史,其 中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也不在少数,此次观察排除这 项。临床对反复发作的慢性咳嗽患者,用常规的西药治疗已经 无法改善症状,不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咳喘门诊用自 拟咳嗽Ⅱ号方,其中麻黄,归肺与膀胱经,有发汗解表、宣肺平 喘、利水消肿的作用,止咳平喘多炙用,《神农本草》:“主中风, 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现代研究 其主要成分为麻黄碱,并含少量伪麻碱、挥发黄酮类化合物、麻 黄多糖等。麻黄碱和伪麻碱均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 用,其甲醇提取物有抗炎作用,其煎剂有抗原微生物作用-3j。 此方中药物在中医古方基础上,综合寒热平衡的基础上组方, 此方既有三拗汤的影子,也有小柴胡汤的灵魂,考虑到慢性咳 嗽的患者一般都不是纯寒纯热,都有寒热夹杂之症候,所以组 方中既有温性的药物,如白芷、白芥子、苍耳子,以通鼻窍,温肺 化痰,也有寒性的药物,如鱼腥草、龙胆草、柴胡、黄芩、薄荷、蔓 荆子等以清热解毒、利咽消肿,在此方中也巧妙地用到引经药 物,如牛蒡子、蔓荆子。运用此方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减少复 发,症状改善明显,大大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赖克方.慢性咳嗽.上气道综合症[M].人民卫生出版社, 167—176. [2]赖克方.慢性咳嗽.上气道综合症[M].人民卫生出版社, 167. [3]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医药出版社,52. 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魏静华 田小彤一 摘 要: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综 合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联合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 照组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效果好。 关键词: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3一oo24一o2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为常见的致死性心律失常,严重威胁患 者的生命安全。药物复律常用利多卡因,但效果不佳,目前胺 碘酮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2010 年2月 2011年2月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恶性 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并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恶性心律失常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 照组,观察组20例,男l2例,女8例,年龄24—78岁;持续性室 速8例,冠心病12例,心室扑动或心室颤动10例,严重心力衰 竭4例,瓣膜病3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对照组2O例,男1O 例,女1O例,年龄20—76岁;冠心病1O例,心室扑动或心室颤 动8例,持续性室速6例,严重心力衰竭4例,扩张性心肌病3 例,瓣膜病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 元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吸氧、心电监护、营养心肌及积极 病因治疗等常规治疗。在此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血流动力学 稳定的室速患者给予胺碘酮150 mg+生理盐水20 mL,10 min内 静脉缓慢注射,心律转复者给予胺碘酮1 mg/rain持续静脉注射 或微量泵泵入6 h,再以0.5 rag/rain持续静脉滴注18 h;心律不 稳定者延长到48 h。在静脉用胺碘酮1—2 d后开始口服胺碘 酮,第一周0.6g/d,第二周0.4g/d,再用维持量0.2g/a。血流动 力学不稳定者立即给予同步或者非同步电复律,之后给予胺碘 酮系统治疗,同时给予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山西普德药业有 限公司生产)2.0g+5%葡萄糖溶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 次;14天为1疗程。对照组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速患者初次快 速静注利多卡因1.00—1.50 me,/kg,需要时每5—10分钟补 0.50 0.75 mg/kg,然后静脉滴注2.00—4.00 mg/rain维持;如利 多卡因转复不成功则改胺碘酮转复。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 电复律后改用利多卡因静滴注维持窦律。 1.3观察指标:静脉用药期间严密观察血压、QT间期、心功能、 电解质及心电图。患者出院每4周随访1次,常规复查心电图, 每3个月查1次甲状腺、肝肾功能、x线胸片。 *宝鸡市陕西电子409医院(721006) **陕西法士特集团第二职工医院内科 2011年11月15日收稿 1.4疗效评定标准…:显效: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心律失常 完全消失或减少90%以上;有效:症状减轻,室性早搏减少≥ 70%,或成对室性早搏减少≥80%,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消失≥ 90%,15次以上室性心动过速及运动时≥5次的室性心动过速 消失;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1.5统计学方法:采用 检验等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预后情况:观察组患者均获得复律,无死亡病例;其中1例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合并心源性休克而猝死。对照组2例 心室扑动崽者静脉用药期间频发心室扑动、心室颤动,多次电 复律仍无效后死亡。 2.3不良反应:观察组1例于用药1d后出现浅静脉炎,1例窦 缓,3例血压下降,两组均无肝肾功能及肺部损害。 3讨论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通常发生于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具有 极高的死亡率,院外突发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几乎可以导致患 者100%的猝死。除了积极治疗基础心脏病、解除诱因外,必须 及时终止恶性心律失常;如发生晕厥、多行性室速或恶化为心 室颤动等情况紧急时尚需紧急电复律。药物复律常用利多卡 因,其作用迅速,但效果不佳,目前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在 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 胺碘酮自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作为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 于临床,1985年获美国FDA批准,90年代后其强大的抗心律失 常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所证实。目前在美国和 欧洲其占抗心律失常药物处方份额的1/3,而在拉美国家高达 70%…。胺碘酮的电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窦房结和房室 交界区的自律性,减慢心房、房室结和房室旁路传导,延长心 房肌、心室肌的动作电位(APD)和有效不应期,延长旁道前向
门冬氨酸钾镁与胺碘酮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
发表时间:2017-01-16T16:16:23.923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16期 作者: 蔡少澜
[导读] 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律失常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心脑血管疾病。
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 心内科 321000
【摘 要】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行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
~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AMI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抛硬币法进行分组,正面为对照组,反面为实验组,各44例。对照组行单一胺碘酮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结
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42例(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30例(68.18%)。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实验组发生不良反
应的几率3例(6.82%),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5例(13.64%),两组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
行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手段,不仅能够提高AMI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能够降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
【关键词】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R542.22;R5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6-077-01
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律失常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心脑血管疾病,该疾病是造成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临床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1],死亡几率可达5%~20%,临床表现为不可预见性和多重复杂性,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给予及时救治尤为重要。目
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疾病主要采取的方法是长期服用药物为主,但是预后和治疗效果并不理想[2]。本次研究通过对2014年3月-2016年3
急诊应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是快速心律失常。快速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脏传导系统异常引起的心脏节律紊乱,严重时可导致心脏骤停甚至猝死。及时有效地处理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胺碘酮是目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而门冬氨酸钾镁则是具有保护心肌细胞和维持心肌细胞正常功能的重要元素。本文将探讨急诊应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
急性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病理性窦房结功能障碍、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室颤动等。这些心律失常导致心脏节律紊乱,降低心排血量,严重时可导致心脏骤停,危及患者生命。对于急性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需要采取积极、迅速和有效的措施。
胺碘酮是一种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它通过影响心肌细胞的离子通道和抑制异常的自主节律起搏点,从而达到稳定心律、抑制心律失常的作用。胺碘酮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快速心律失常,尤其是对于难治性室速、心房颤动等复杂的心律失常有良好的疗效。一些研究还表明,胺碘酮可以通过其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心肌细胞对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胺碘酮在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得到了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认可。
与胺碘酮相比,门冬氨酸钾镁在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更为综合。除了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外,门冬氨酸钾镁还具有保护心肌细胞、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止心律失常的再发和减轻心肌细胞损伤等多种作用。研究表明,门冬氨酸钾镁可以通过调节心肌细胞内Ca2+离子浓度,减轻心肌细胞的收缩活动,改善心肌收缩功能;门冬氨酸钾镁还能减轻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维护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从而保护心肌细胞免受缺血再灌注损伤。门冬氨酸钾镁还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可以减轻心肌损伤,防止心律失常的再发。
急诊应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
一、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危害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病变是冠状动脉的狭窄和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坏死。冠心病患者往往伴随着心率异常,快速心律失常是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快速心律失常包括心房纤颤、心室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如果不及时干预,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如何及时有效地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成为临床急诊医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表现为心率加快、心律不齐、胸闷、气短、头晕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休克甚至猝死。及时干预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胺碘酮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够抑制多种心律失常的发生。胺碘酮具有广谱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不但可用于室性心律失常,还可用于治疗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快速心律失常。胺碘酮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阻滞心脏细胞的钠通道、钾通道和钙通道,延长心肌细胞的不应期,减少动作电位的连续性,从而抑制心脏的异常兴奋和传导,达到抑制心律失常的目的。
门冬氨酸钾镁是一种常用的心血管药物,能够改善心肌供血不足,提高心肌的抗缺血能力,同时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门冬氨酸钾镁可以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和周围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心肌供血情况;钾离子对心脏电生理活动有调节作用,可以减少心室的过度兴奋,抑制心律失常的发生;镁离子是多种酶的激活剂,对心脏肌细胞的代谢和电生理活动有重要影响,可抑制病理的异常电活动和扩散,并增加对缺氧和酸中毒的抵抗能力。
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能够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共同发挥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对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具有显著的疗效。
三、临床实践
临床急诊中,我们常常遇到冠心病患者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病例。我们经常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的治疗方案,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以下是一例临床病例的介绍:
急诊应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临床效果评价
引言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快速心律失常是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对于冠心病患者出现的快速心律失常,急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胺碘酮是一种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门冬氨酸钾镁在治疗心衰和心律失常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本文旨在评价急诊应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材料与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00例,均为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按照就诊时间分为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组:采用胺碘酮静脉推注,首剂300mg,续用1.5mg/min,持续24h;门冬氨酸钾镁20ml静脉推注,每日3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抗心律失常治疗方案,具体治疗方案与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组相同。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心率、心律失常类型、心电图变化、血压、血氧饱和度、心肌酶谱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组中,患者心率明显降低,心律失常类型得到有效控制,心电图显示ST段、T波均有改善,并且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均得到较好的保持。而对照组中,患者的心律失常控制效果较差,心电图显示ST段、T波变化不明显,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出现波动。在对照组中出现了一些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的心肌酶谱无明显改变。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急诊应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胺碘酮具有抑制心室颤动、优化心律、减少心肌氧需的作用,门冬氨酸钾镁能够改善心肌的代谢,增加其耐缺血和耐受低氧的能力,联合使用更能够发挥相互的优势。与单独应用胺碘酮相比,联合应用胺碘酮和门冬氨酸钾镁可以降低胺碘酮的用药剂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能够有效缓解冠心病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70
·□临床研究/Clinical Research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Modern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2021年第5卷第8期2021 Vol.5 No.8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罗雄坤
(兴宁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 梅州 514500)
摘要:目的 探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兴宁市
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单药治疗,观察
组患者给予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治疗周期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心功能。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脏每搏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相较于治疗前显著升高,
两组患者心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5)。结
论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中疗效确切,可改善心功能,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接受度高。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 室性心律失常 ; 门冬氨酸钾镁 ; 胺碘酮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18.2021.08.0070.03
作者简介:罗雄坤,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急诊科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合并心律失常的占比为20%,
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且病情复杂,治疗中一旦发生意
外事件,可严重危及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1]。胺碘酮作
为心肌梗死常规药物,具有抗心肌缺血与扩张血管的作
用,但是在实际使用期间常需要根据患者肝脏功能适当控
制药量,且长期服用患者不良反应较为明显。门冬氨酸钾
镁作为门冬氨酸钾与门冬氨酸镁的一种混合药物,在细胞
草氨酸循环环节可对患者氨水平起到下调作用,其中的钾
急诊应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临床效果评价
【摘要】
本研究通过急诊应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评价其临床效果。胺碘酮和门冬氨酸钾镁的作用机制被详细探讨,结合临床方法进行分析,分别考察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比较不良反应。研究结果表明该联合治疗方案在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中取得显著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未来可以进一步完善该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率并减少不良反应。急诊应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是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关键词:急诊、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安全性评价、临床价值、建议、结论。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于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或堵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冠心病患者常伴有心律失常,尤其是快速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时可诱发心衰、心梗甚至猝死,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胺碘酮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急救与常规治疗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较好的抗心律失常效果。门冬氨酸钾镁是一种维持心肌细胞膜电位稳定的离子药物,对心律失常的发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急诊应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方法已被广泛接受,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对于该联合治疗方法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尚缺乏大规模的临床评价和认可。本研究旨在评价急诊应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急诊应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脏疾病,临床上往往需要迅速干预以防止危及生命的后果。胺碘酮和门冬氨酸钾镁分别具有抗心律失常和维持心肌稳定性的作用,结合应用可能对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有积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是否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为急性冠心病患者提供更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案。通过本研究的结果,我们希望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指导,促进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管理和预防工作,最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王林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9(12)12
【摘 要】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韶山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AMI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根据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心脏每搏量(SV)、左心室收缩压(LVP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并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V、LVPS、LVEF、NT-proBNP、CTn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V、LVPS、LVEF高于对照组,NT-proBNP、CTnI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AMI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
【总页数】3页(P55-57)
【作 者】王林
【作者单位】湖南省韶山市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541.7
【相关文献】
1.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2.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3.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4.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5.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比较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收缩性 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
引言
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病,是由于心脏功能减退或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一组症候群。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而心力衰竭患者同时伴随室性心律失常则是增加了心律失常导致心衰患者死亡风险的危险因素。针对这部分患者,胺碘酮联合β受体阻滞剂的联合治疗备受关注。本文将探讨比较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和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
一、 胺碘酮与比索洛尔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
1.1 胺碘酮的作用机制
胺碘酮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膜上的钠、钾和钙通道的离子交换,延长动作电位持续时间,提高传导阻抗,抑制早期后除极,从而抑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
1.2 比索洛尔的作用机制
比索洛尔是一种高选择性的β1受体阻滞剂,可以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对心脏的作用,减慢心率,降低心脏的收缩力,降低心脏对氧的需求,改善心血管系统的稳定性,对室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二、 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效果
2.1 临床研究
一项发布在《中国心血管杂志》的研究表明,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在持续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心功能明显改善,心律失常的发作减少,心脏负荷减轻,预后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2.2 优势与不足
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治疗的优势在于,两者具有互补的作用机制,可以同时发挥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减轻心脏的负荷,降低血压,提高心脏的稳定性。不足之处在于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胺碘酮和比索洛尔的不良反应,需要严密监测和调整剂量。
四、 比较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与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
4.1 疗效比较 比较两种联合治疗方案的疗效,可以发现它们在改善心功能、减少心律失常发作、降低心脏负荷和改善预后等方面都取得了相似的效果。并且在临床上并没有发现明显的疗效优劣之分。
谷维素治疗心律失常的现状
王福军;周晓英
【期刊名称】《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5(014)001
【摘 要】谷维素(qryzanol)是从米糠油中提炼出来的,以三萜醇及甾醇为主体的阿魏酸酯混合物。主要用于治疗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周期性精神病、脑震荡后遗症、更年期综合征、月经前期紧张症等疾病。近几年来.发现谷维素还具有治疗心律失常的良好临床效果。现就谷维素治疗心律失常的现状作一综述。
【总页数】2页(P95-96)
【作 者】王福军;周晓英
【作者单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心内科,湖南,吉首市,416000;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541.7
【相关文献】
1.阿托伐他汀联合谷维素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研究 [J], 张巍;邓熠;王正龙
2.谷维素和维生素B1片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心律失常 [J], 林连枝;梁镇忠;曾勇超
3.谷维素治疗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J], 彭家庚;秦静茹;丁战
4.谷维素片联合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治疗伴室性心律失常老年慢性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的疗效 [J], 马云飞 5.谷维素和维生素B_1片配合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研究 [J], 梁镇忠;林连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诊应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临床效果评价
【摘要】
本研究旨在评价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胺碘酮通过阻断多种离子通道延缓心脏复极过程,起到抑制心律失常的作用。而门冬氨酸钾镁则能调节心肌细胞的电解质平衡,降低心律失常发作的风险。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观察了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患者。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安全性良好。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可作为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案。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探讨该联合治疗的最佳用药方案,以及更大规模、更长期的临床试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
急诊、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评价、安全性、研究意义。
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疾病导致心肌缺血和缺氧。在冠心病患者中,快速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电生理异常,可能导致心悸、胸闷、乏力甚至心源性休克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胺碘酮是一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其主要机制包括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持续时间、抑制特定离子通道、抑制交感神经传导等。门冬氨酸钾镁是一种组合制剂,具有抗心律失常和保护心肌作用,主要通过调节离子平衡,增强心室肌细胞折返点的阈值,减少早期后除极的病理性。
急诊应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旨在评价该治疗方案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为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目前,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类型之一,快速心律失常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胺碘酮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抑制细胞膜上钠、钙、钾通道的活化,延长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进而延长房室传导系统传导时间,从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作。而门冬氨酸钾镁则可以调节心肌细胞膜的稳态和再极化,有助于维持正常的心脏电生理功能。通过对这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以更好地控制冠心病患者快速心律失常的症状,降低心衰风险,提高生存质量。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实验,评估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2. 正文
急诊应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临床效果评价
一、引言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等。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时还可导致心跳骤停。目前,对于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已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本文旨在对急诊应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胺碘酮
胺碘酮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多种离子通道的电生理活性来治疗心律失常。其作用机制包括抑制钠通道、钾通道、钙通道和β受体等,从而延缓心脏的传导速度和减慢心率,同时还可延长心肌细胞的不应期,抑制异物性心律失常的发作。
2. 门冬氨酸钾镁
门冬氨酸钾镁是一种镁离子补充剂,其主要作用是调节细胞内外离子平衡和电位状态,维持心肌细胞的正常兴奋-传导过程。镁离子还可通过抑制肾上腺素能系统减慢心室率和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对防止心律失常具有重要意义。
胺碘酮和门冬氨酸钾镁可以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联合应用,互补优势,从而有效地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
三、临床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某三甲医院急诊科就诊的60例冠心病急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包括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年龄在18~75岁之间、心动过速伴有心绞痛症状、经急诊心电图确诊为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或室性心动过速(VT),并接受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排除标准包括出现心跳骤停、不稳定血压、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所有患者均按急诊危重症抢救流程进行治疗,包括吸氧、静脉通路建立、心电监测等,同时予以胺碘酮静脉滴注(首剂300mg,维持剂量150mg/d,连续静脉泵注24小时)和门冬氨酸钾镁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钾40mmol+镁硫酸镁4g,静脉泵注24小时)。观察心率、血压、心电图及临床症状变化,并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
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 李大庆 454750河南孟州市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 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性 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98例AMI合 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 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49例在此 基础上再接受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 治疗,对照组49例在此基础上仅接受胺 碘酮治疗。现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 察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死亡 原因构成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 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O.05)。结论: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 治疗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具有病死率 低、疗效确切等优点。 关键词胺碘酮 门冬氨酸钾镁AMI 室性心律失常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 22 041 AMI是指各种原因导致持久而严重 的心肌缺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部分心肌 急性坏死,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剧烈 胸痛、心电图与心肌酶学改变、心律失常 等,其中心律失常可危及患者的生命 。 本研究即旨在探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 钾镁治疗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 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3月~2012年1月收治AMI 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8例。纳入标 准:①符合AMI的诊断标准;②经相关检 查确诊有室性心律失常。排除标准:①合 并室内或房室传导阻滞;②对胺碘酮过 敏;③合并肾功能不全;④合并高血钾、高 血镁。其中男55例,女43例;年龄43— 75岁,平均53.2±6.7岁;梗死部位:急 性前臂与前间壁29例,广泛前壁22例, 急性下壁17例,急性前壁合并下壁15 例,急性高侧壁15例。将上述患者随机 分为两组,两组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常 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接 受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具体方 案:胺碘酮首次用量150mg,静注,若治疗 无效可再追加150mg,用法同样为静注, 此后再以0.5~1.5mg/分维持24小时, 以后再酌情减量,总共维持静滴1—3天; 与此同时口服胺碘酮,0.2g/次,3次/日, 持续7天。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40ml, 加入适量等渗葡萄糖液中,1次/日静滴, 持续7天。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仅接受 胺碘酮治疗,使用方法同观察组。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室性心律失 常消失或与治疗前相比减少>90%;②有 效:室性心律失常与治疗前相比减少 50%一70%;③无效:室性心律失常无变 化甚至与治疗前相比增多。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 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 料采用率(百分比)表示;组间率、构成比 之间的比较采用R X C表 检验,组间 治疗效果的比较采用结果变量为有序变 量的单向有序R×C列联表资料的秩和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病死率的比较:49例观察组,治 疗期间6例死亡,病死率12.2%;49例对 照组,治疗期间14例死亡,病死率 28.6%;观察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各死亡原因构成比相比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两组的死亡原因分 析,见表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剔除死亡患 者,对存活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 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讨论 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是 AMI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治疗不及 时易导致患者猝死。胺碘酮是目前临床 上心内科常用药物之一,其治疗心律失常 的主要机制为延长各部分心肌组织的动 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非竞争性地阻滞仅 以及B肾上腺素能受体,降低窦房结自 律性,直接扩张冠状动脉与周围血管,但 是胺碘酮对静息膜电位与动作地位高度 无影响 。门冬氨酸钾镁是门冬氨酸钾 盐与门冬氨酸镁盐的混合物,钾离子与镁 离子是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AMI患者 常处于低血钾、低血镁状态,当AMI患者 接受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后,门冬氨酸与心 肌细胞结合,并作为钾离子、镁离子进入 细胞的载体。钾离子返回心肌细胞后可 促进细胞除极化与细胞代谢,维持细胞的 正常功能;镁离子返回心肌细胞后具有增 强门冬氨酸钾盐、营养心肌等作用 。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死率显著低于 对照组(P<0.05),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 照组(P<0.05)。此外,通过对两组死亡 原因的分析,本研究显示两组各死亡原因 构成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观察组死 亡患者室颤所占比例仅16.7%,而对照 组死亡患者室颤所占比例高达57.2%, 这主要是由于本研究患者的例数较少所 致,如果样本数足够大,可能会得出不同 的结论。 综上所述,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 治疗AM1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具有病死率 低、疗效确切等优点,该联合方案可常规 用于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年1月第21卷第2期
• 15 •
谷维素片联合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治疗伴室性心律失常老年
慢性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的疗效
马云飞
(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 郑州450006)
摘要:目的:探讨谷维素片联合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在伴室性心律失常的老年慢性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
年3
月~2019
年7
月收治的112
例伴室性心律失常老年慢性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
均接受常规慢性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治疗。在此基础上,将接受胺碘酮治疗的37
例患者纳入A
组,接受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治疗
的37
例患者纳入B
组,接受谷维素片联合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38
例患者纳入C
组。比较三组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左
心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0.05
),其中C
组治疗
总有效率高于A
组、B
组(PV0.05
);治疗后C
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均高于A
组、B
组(P<0.05
);C
组不良反应发
生率低于A
组、B
组(PV0.05
)。结论:谷维素片联合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治疗伴室性心律失常的老年慢性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
者的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缺血性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谷维素片;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
中图分类号
:R542.2
文献标识码
:B
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21.02.006
缺血性心肌病(ICM)是由于冠心病引起心肌长
期缺血,供氧与需氧不平衡,致使心肌弥漫性纤维
化,形成心肌瘢痕,产生与扩张型心肌病类似病症,
患者心脏收缩、舒张功能障碍,随着病程进展,常诱
发心力衰竭,加重病情。室性心律失常(VA)是ICM
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临床ICM心衰患者猝
死的主要原因叫目前胺碘酮是临床常用的抗心律
失常药物,但单一用药的效果并不突出。近年有胺
碘酮、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心肌梗死并发VA的
报道,并取得肯定效果
[2
~3]O本研究在胺碘酮、门冬氨
酸钾镁基础上引入谷维素片,探讨三者联合在伴
VA的老年慢性ICM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
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
〜2019年
7月我院收治的112例伴VA的老年慢性ICM心
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胺碘酮治疗的37例患者
纳入A组,接受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37例
患者纳入B组,接受谷维素片联合胺碘酮、门冬氨
酸钾镁治疗的38例患者纳入C组。A组男23例,
女 14 例;年龄 60~78 岁,平均(68.98±4.47)岁;ICM
病程2~8年,平均(4.98±1.45)年。B组男22例,女
15 例;年龄 61~80 岁,平均(70.16±4.56)岁;ICM 病
程3~8年,平均(5.20±1.08)年。C组男24例,女14
例;年龄60~79岁,平均(69.48±4.73)岁;ICM病程
3~9年,平均(5.34±1.14)年。三组基线资料均衡可
比(
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
过。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经心电图、心脏彩 超、冠状动脉造影术等确诊为伴VA的ICM心衰,
患者心电图出现3个及以上室性期前收缩、QRS波
群形态畸形、心室率通常为100~250次/min等,且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W40%;美国纽约心脏病学
会(NYHA)心功能分级II
〜W级;临床资料完整;患
者知情同意本研究。⑵排除标准:严重心动过缓、尖
端扭转型室速、主动脉夹层、房室传导阻滞者;合并
哮喘、慢阻肺等肺功能障碍者;对本研究用药过敏
者;伴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死亡病例。
1.3
治疗方法 三组入院后均进行心电图、生命体
征监测等,予以低流量吸氧、卧床休息,积极治疗原
发病,常规调节血压、血脂,使用血小板凝集抑制剂、
利尿剂、茁-受体阻滞剂、心肌营养药物等进行常规
慢性ICM心衰治疗,具体药物选择以患者临床病情
而定。
1.3.1 A
组予以盐酸胺碘酮片(国药准字
H32024766)治疗。第 1 周 600 mg/d,第 2 周 400
mg/d,第3周200 mg/d,然后以此剂量维持,共12
周。
1.3.2 B
组 予以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片(国药准
字H20045718)治疗。胺碘酮用药方法同A组。门冬
氨酸钾镁:第1周9片/d,第2周6片/d,第3周3
片/d,然后以此剂量维持,治疗12周。
1.3.3 C
组 予以谷维素片(国药准字H35021444)
联合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治疗。 胺碘酮、门冬氨酸
钾镁用药方法同B组。谷维素片:第1周240 mg/d,
第2周150 mg/d,第3周90 mg/d,然后以此剂量维
持,治疗 12 周。
1.4
观察指标(1)疗效。显效:治疗后心衰、心律
・16・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年1月第21卷第2期
失常等症状消失,超声心动图显示室性期前收缩、短
阵室速减少〉90%;有效:治疗后上述症状明显改
善,超声心动图显示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速减少
70%~90%;无效: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显效、有
效计为总有效。
(2)心功能。使用心脏超声心动图检
测三组治疗前后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恶心、低血压、肝功能轻度
受损、皮疹。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
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x 土
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
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
资料用
%表示,采用
字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疗效比较三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C组治疗总有效率高
于A组、B组(
P<0.05)。见表1。
表1
三组疗效比较[
例(%)]
组别
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
A组
379 (24.32)
16(43.24)
12(
32.43)
25(
67.57)
B组
3710(27.03)
16(43.24)
11(
29.73)26(
70.27)
C组
字23818(
47.37)
17(
44.74)
3(
7.89)35(
92.11)
7.648
P0.022
2.2
三组心功能比较治疗前三组LVEF、FS比较
无显著差异(
P>0.05);治疗后C组LVEF、FS均高
于A组、B组(
P<0.05)。见表2。
表2
三组心功能比较(%,
£ ±
s)
组别
nLVEFFS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A组
3736.01±2.9743.05±2.7422.01±3.1929.17±3.74
B组
3736.12±3.1245.14±3.32
*22.23±3.5032.28±3.25
*
C组
3835.91±2.8749.35±4.01
*#21.71± 4.0536.17±4.06
*#
F0.04633.4310.19733.389
P0.955<0.0010.821<0.001
注:与同期
A组比较,
*PV0.05;与同期
B组比较,
#PV0.05。
2.3
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C组不良反应
发生率低于A组、B组(
P<0.05)。见表3。
表3
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组别
n恶心低血压肝功能
轻度受损皮疹总发生
A组
372(
5.41)
1(
2.70)3(
8.11)
2(
5.41)
8(
21.62)
B组
373(
8.11)
1(
2.70)
1(
2.70)2(
5.41)
7(
18.92)
C组
380(
0.00)
0(
0.00)
0(
0.00)
1(
2.63)
1(2.63)
*
字26.490
P0.039
注:与
A、
B组比较,
*PV0.05。
3讨论
慢性ICM心衰是老年患者常见心脏病,病情呈 进行性发展,且老年患者身体机能降低,易诱发各种
心律失常,以VA较为多发,治疗难度大,严重危害
患者生命健康。
胺碘酮是第III类抗心律失常药,已普遍用于治
疗心律失常患者,可通过同时阻滞钠钾通道、L型钙
通道,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持续时间,进而缓解心律失
常,是各种心脏病伴VA的基础首选药物〔〜。有研
究发现,机体缺镁可加重心肌缺氧,引发心电不稳
定,而钾代谢紊乱可影响心肌舒张,造成心律失常,
因此应用门冬氨酸钾镁调节机体钾镁水平,门冬氨
酸可充当K
+、Mg2+载体,提高心肌细胞稳定性,改善
因缺K
+、Mg2+造成的心肌损伤,促进心功能恢复[6
~7]。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B组LVEF、FS高于A组,
表明两者联合用药对伴VA的老年慢性ICM心衰
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较单独胺碘酮用药好。本研
究C组在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用药基础上加用谷
维素片,谷维素片自米糠油、胚芽油等谷物脂中提取
而来,近年研究发现其具有调节心脏自主神经、对抗
儿茶酚胺类物质的作用,可降低心肌兴奋性,改善心
肌供血,达到抗心律失常的目的,明显改善心慌、心
悸等临床症状嘔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C组治疗
总有效率、LVEF、FS均高于A组、B组(
P<0.05),
表明将三者联合应用于伴VA的老年慢性ICM心
衰患者,可通过多种机制与各系统间平衡作用提高
临床抗心律失常治疗效果, 调节心肌功能,改善心功
能。此外,本研究发现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
组、B组(
P<0.05),提示三者联合应用反而能降低
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可能与门冬氨酸钾镁中的门冬
氨酸参与机体鸟氨酸循环,保护肝功能,降低胺碘酮
对肝功能损害有关,且谷维素可调节机体各系统平
衡,具有改善消化道系统症状、降脂等作用,提高胺
碘酮损害机体的制约效果,安全性好。综上所述,谷
维素片联合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治疗伴VA的老
年慢性ICM心衰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明显改善
患者心功能,安全性较好。
参考文献
[1] 朱小山,马可忠,周汉云,等•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与富马酸比索洛
尔对缺血性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
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影响的对比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
杂志,2018,26(7):60-64.
[2] 冯圣娇,陈鹤•门冬氨酸钾镁与胺碘酮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
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8,18
(3):354-355,358.
[3] 杨晓东•急性心肌梗死与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及胺碘酮联合
门冬氨酸钾镁的干预效果[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15
(5):171-174. (下转第 3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