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心衰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有效性分析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是由于心脏室壁上的心肌组织发生异常兴奋所导致的心脏节律紊乱。
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很常见,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脏骤停,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危害。
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被广泛使用。
本文旨在分析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有效性,并对其临床应用提出建议。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难点之一。
目前的药物治疗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抗心力衰竭药物,其中胺碘酮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胺碘酮是一种多效性抗心律失常药物,它既能抑制心室早搏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又能延长心室肌细胞的不应期,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再发作。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也被广泛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门冬氨酸钾镁具有调节心脏节律、抑制室性心律失常和保护心肌细胞等作用,而且门冬氨酸钾镁联合使用,可以增加疗效,减少剂量,降低毒性反应。
近年来,有多项研究分析了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
一项发表在《中国循证医学杂志》上的研究表明,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达到了80%,而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这一结果表明,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一项发表在《心脏病学杂志》上的研究也证实了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该研究发现联合治疗可以显著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同时并未出现明显的心脏毒性反应。
虽然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已经得到了多项研究的证实,但在临床实践中仍需注意一些问题。
联合治疗的安全性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
胺碘酮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心脏毒性,因此在使用胺碘酮时要注意监测心电图和心脏功能,避免发生心脏毒性反应。
联合治疗的剂量和疗程需要严格控制。
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药物剂量和疗程,避免出现剂量过大或疗程过长导致的不良反应。
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有效性分析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它会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导致心脏搏动不规则和异常。
室性心律失常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对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胺碘酮和门冬氨酸钾镁是常用的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对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对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胺碘酮和门冬氨酸钾镁这两种药物分别是如何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
胺碘酮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它可以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膜的去极化来延长房室结和束支的不应期,从而抑制心房、室的频率及传导。
门冬氨酸钾镁是一种镁离子泵抑制剂,它可以通过增加细胞内的钾离子和镁离子含量来影响心脏的节律。
这两种药物分别通过不同的机制来调整心脏的节律,因此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可以发挥协同作用,提高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
我们来看一下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心率和心律失常发作频率,同时还能减少心脏的负荷和改善心脏功能。
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的患者在心脏事件的复发率和死亡率上也有显著的改善。
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是得到了一定的临床验证的。
我们需要注意到胺碘酮和门冬氨酸钾镁虽然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方面表现出不俗的成绩,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甲状腺功能减退、皮肤反应等。
而门冬氨酸钾镁在使用过程中也容易出现镁离子过多引起的心肌抑制等副作用。
在使用这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时,需要患者密切关注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的发生,并及时就医处理。
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有效性分析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它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胺碘酮和门冬氨酸钾镁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而它们联合使用的疗效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分析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有效性,并探讨这种联合治疗的临床应用前景。
我们需要了解室性心律失常这一疾病的特点和治疗原则。
室性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室壁肌肉产生异常激动或传导不全,造成心室内异位冲动产生和传导异常,导致心室舒张期夹杂收缩时心室内未完全充盈的血液被迫排入主动脉,引起心排量降低。
室性心律失常可表现为室性早搏、室速、室颤等,严重时可导致心源性休克、心功能衰竭、甚至猝死。
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原则是控制心率、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预防复发和减少猝死风险。
胺碘酮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广谱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对多种心律失常均有疗效,特别是对室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胺碘酮通过抑制多种离子通道的传导,延长房室结、房室束、心室肌细胞的不应期,减慢心脏传导速度,抑制心脏异位兴奋点的活动,从而达到抑制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门冬氨酸钾镁则具有增强心肌细胞的稳定性和抑制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两者联合使用可以相辅相成,增加治疗效果。
有研究表明,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
一项对300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的临床研究显示,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且治疗组的心室颤动复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联合应用胺碘酮和门冬氨酸钾镁可以降低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次,减少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除了对疗效的分析,我们还需要关注联合治疗的安全性。
胺碘酮和门冬氨酸钾镁作为抗心律失常药物,均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尤其是长期使用时会增加肝、肾功能损害、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电解质紊乱的风险。
在使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代谢调整用药剂量和频次,定期检测肝、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有效性分析室性心律失常是指源于室壁的快速过分而不规则的搏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
对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对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胺碘酮是一种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延长复极期、抑制自律性和抗交感神经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心律失常。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在心脏病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地通过调整细胞内钾、镁离子浓度,改善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离子通道不平衡的情况。
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能够发挥协同作用,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一项研究观察了16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了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频率明显减少,心电图检测显示心脏的电活动恢复了正常,患者的心脏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这表明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在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有效地控制心律失常的发作。
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研究发现,在治疗过程中极少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患者的心脏功能得到了良好的保护,没有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
这说明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在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
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在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
需要注意的是,此治疗方案虽然在临床中已经应用广泛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以更好地评估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脏状况和其他相关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在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但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其有效性。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将为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为他们重返健康的生活。
门冬氨酸钾镁与胺碘酮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实施门冬氨酸钾镁与胺碘酮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在本次研究具体实施时,共计纳入68例研究对象,均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同时已经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愿意参与实验,与此同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最终将其分配为两个小组,即单一组、联合组,分别使用胺碘酮治疗、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比较不同方法下的临床疗效。
结果:对比了两组的临床疗效,据悉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2例、8例治疗无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4.11%、76.4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了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其中联合组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更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比较了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之下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门冬氨酸钾镁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可达到良好疗效,同时可促进改善心功能、安全性也较高。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目前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急性心肌梗死便是其中很常见的一种,具有发病急促、病情危重的特点,会极大地损伤患者心血管系统,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进展速度快,很多患者会因此出现房室传导阻滞问题,进而引起心律失常,加剧了对心功能的损伤,对此应积极给予针对性治疗。
临床上多选择胺碘酮治疗,不过其疗效相对一般,无法完全实现对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控制,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着重探析了胺碘酮与门冬氨酸钾镁联合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共计68例患者参与实验,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医,均为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符合实验参与条件。
为保障本次研究的顺利实施,将患者随机分配为单一组、联合组,每组34例,其中包括41例男性和27例女性,年龄47~79岁,平均(59.62±5.82)岁。
观察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有效性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过程中,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它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并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
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成为临床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是一种常用的药物组合,被广泛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
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本文将对观察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进行深入探讨。
我们来了解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的药理作用。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它的主要成分包括门冬氨酸钾镁和胺碘酮。
门冬氨酸钾镁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它能够调节心脏细胞的电活动,延长心肌细胞的不应期,抑制心肌细胞的兴奋性,从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胺碘酮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它具有广谱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能够有效地抑制心脏细胞的异常兴奋和传导,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而联合应用这两种药物,可以相辅相成,增强彼此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从而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我们来分析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一项临床研究观察了10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结果显示,接受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心脏的电活动也更加稳定。
这些患者的心肌梗死范围相对较小,心功能也得到明显改善。
这些结果表明,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在预防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安全性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于一些存在明确禁忌症和适应症的患者,应该遵医嘱谨慎使用,以免加重病情。
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有效性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
通过对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胺碘酮和门冬氨酸钾镁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合相关临床研究结果,对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
研究发现该联合治疗方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律失常症状,提高心脏功能并减少复发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的局限性,例如样本量较小、研究设计存在缺陷等。
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对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疗效,但仍需进一步大规模研究验证其临床效果。
【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有效性分析,临床研究,作用机制,实验设计,结果分析,临床应用,前景展望,局限性说明1. 引言1.1 背景介绍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指的是在心室内产生异常兴奋而导致心脏节奏不规律的情况。
室性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心脏骤停,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胺碘酮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心脏细胞的异常兴奋性和自动性来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门冬氨酸钾镁则具有稳定细胞膜电位和调节神经传导的作用,可以改善心脏的电生理功能。
近年来,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备受关注。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该联合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地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频率和减少患者的症状。
本文旨在对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1.2 研究目的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心脏电生理异常导致的心律失常,严重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胺碘酮和门冬氨酸钾镁是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它们单独应用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时效果有限。
本研究旨在探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并对其临床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评估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对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心律失常的影响机制,探讨其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并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和方法。
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有效性分析室性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室壁发生异常电激动所引起的心律失常,它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
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临床上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方法有很多,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已经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方法之一。
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有效性一直备受关注,而且也得到了不少研究的支持。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们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采用该治疗方案。
本文将对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原理。
胺碘酮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抑制多种电活动和速率依赖的离子通道来延长心肌细胞的去极化时间,减慢心室率,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非常显著。
而门冬氨酸钾镁是一种能够调节心脏肌肉细胞电活动的微量元素,可以阻断激动在心肌细胞中的传导,从而抑制心律失常。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有效性。
研究表明,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是非常显著的。
一项临床研究显示,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在治疗后的心律失常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心律失常的抑制效果非常明显。
另外一些临床实践也证实了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该治疗方案的有效性,患者的心律失常得到有效控制,心功能得到改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虽然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有效性已经得到了不少研究的支持,但是在临床应用中还是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胺碘酮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肝功能异常等问题,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和肝功能。
门冬氨酸钾镁的治疗效果可能会受到患者自身的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调节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电解质平衡。
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有效性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在心室内部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受损,严重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室性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跳过快或过慢,甚至可能导致心脏骤停,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胺碘酮是一种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够抑制心脏电生理异常,延长心室肌动作电位持续时间,并且具有β受体阻滞作用,能够减少心脏对交感神经的反应,从而稳定心律。
门冬氨酸钾镁是一种重要的电解质,在维持正常心脏电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缺乏门冬氨酸钾镁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
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已经被广泛应用,通过综合作用来抑制心脏电生理异常,并纠正电解质紊乱,从而改善心律失常情况,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探讨该联合治疗方案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其可能的治疗机制。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案参考,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也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初步验证,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该联合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从而为临床实践和患者治疗带来更大的益处。
通过对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有效性分析,本研究旨在填补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为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选择。
1.3 研究意义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胺碘酮和门冬氨酸钾镁被广泛应用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但是它们单独使用的效果并不理想。
本研究旨在探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案。
通过对这种联合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估和分析,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门冬氨酸钾镁与胺碘酮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发表时间:2017-01-16T16:16:23.923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16期作者:蔡少澜[导读] 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律失常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心脑血管疾病。
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心内科 321000【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行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AMI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抛硬币法进行分组,正面为对照组,反面为实验组,各44例。
对照组行单一胺碘酮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42例(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30例(68.18%)。
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实验组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3例(6.82%),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5例(13.64%),两组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通过行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手段,不仅能够提高AMI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能够降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
【关键词】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中图分类号】R542.22;R5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6-077-01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律失常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心脑血管疾病,该疾病是造成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临床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1],死亡几率可达5%~20%,临床表现为不可预见性和多重复杂性,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给予及时救治尤为重要。
目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疾病主要采取的方法是长期服用药物为主,但是预后和治疗效果并不理想[2]。
本次研究通过对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AMI患者行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改善AMI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AMI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各44例。
门冬氨酸钾镁与胺碘酮联合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疗效【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者,应用门冬氨酸钾镁与胺碘酮联合的效果。
方法:对2020年5月~2022年4月间收治的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者118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参照组(胺碘酮治疗)各59例,对比2组治疗效果情况。
结果:联合组治疗后射血分数和心输出量均明显增高,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
联合组hs-CRP和BUN明显下降、FT3明显提高,同参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
总有效率联合组为99.31%,有效率更高,优于参照组的76.27%。
结论:门冬氨酸钾镁与胺碘酮联合治疗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改善心功能,具有较好的预后及安全性。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门冬氨酸钾镁;联合应用;胺碘酮;效果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迅速[1],室性心律失常为常见心律失常,严重危及患者健康及生命,治疗的难度较大,治疗中有效的终止室性心律失常为治疗的关键。
胺碘酮与门冬氨酸钾镁常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
本研究对联合应用于AMI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2020年5月~2022年4月间收治的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者118例,联合组59例,其中男27例,女32例,年龄 44~68岁,平均年龄(55.2±4.3)岁;病程1~8.5h,平均病程(5.1±1.2)h。
参照组59例,其中男28例,女31例,年龄 40~67岁,平均年龄(55.0±3.7)岁;病程0.5~8.0h,平均病程(5.5±14)h。
2组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性,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
参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首次用量150mg同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20ml,进行静脉推注,观察心律情况,无变化于15min后,再次推注150mg,再用0.5~1.5 mg/min 维持静脉滴注24小时,胺碘酮总量在1500~3500mg。
观察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有效性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常常导致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是一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疗效,本文将深入探讨观察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
一、急性心肌梗死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肌细胞坏死。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过程中,由于心肌细胞的损伤和炎症反应,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导致心源性猝死。
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心室内的快速、不规则搏动,它严重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二、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的药理作用1. 门冬氨酸钾镁门冬氨酸钾镁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它可以延长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持续时间,抑制心室肌细胞的早期复极,从而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门冬氨酸钾镁还可以增强心肌细胞的电兴奋性,减小心室肌细胞的不应期间的传导速度,从而抑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三、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的临床研究1. 观察对象本次研究选取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200例患者。
2. 研究方法将这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功能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 研究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心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
四、讨论通过本次临床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有明显的疗效,它可以显著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改善心功能,且安全耐受性较好。
这说明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可以作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在治疗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如心动过缓、心肌损伤、肝功能损害等,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剂量和间断时间,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70·□临床研究/Clinical Research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2021年第5卷第8期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罗雄坤(兴宁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 梅州 514500)摘要:目的 探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兴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单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治疗周期均为1个月。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心功能。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脏每搏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相较于治疗前显著升高,两组患者心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5)。
结论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中疗效确切,可改善心功能,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接受度高。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 室性心律失常 ; 门冬氨酸钾镁 ; 胺碘酮中图分类号:R54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718.2021.08.0070.03作者简介:罗雄坤,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急诊科临床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合并心律失常的占比为20%,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且病情复杂,治疗中一旦发生意外事件,可严重危及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1]。
胺碘酮作为心肌梗死常规药物,具有抗心肌缺血与扩张血管的作用,但是在实际使用期间常需要根据患者肝脏功能适当控制药量,且长期服用患者不良反应较为明显。
门冬氨酸钾镁作为门冬氨酸钾与门冬氨酸镁的一种混合药物,在细胞草氨酸循环环节可对患者氨水平起到下调作用,其中的钾离子也能维护患者心肌细胞功能,强化患者心肌功能,并可降低心肌耗氧量,在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改善中也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2]。
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疗效探究刘杰;姜淑娟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7(033)010
【摘要】目的:分析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疗效.方
法:124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胺碘酮治疗;B组给予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药物起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心律失常发作状况、心功能水平.结果: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
A组(P<0.05);B组患者的药物起效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A组(P<0.05);B组治
疗后心律失常发作状况显著低于A组(P<0.05),心功能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具有确切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
临床症状和心功能,对患者预后有益.
【总页数】2页(P19-20)
【作者】刘杰;姜淑娟
【作者单位】264300 山东省荣成市人民医院心内科;264300 山东省荣成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探究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 [J], 温红
英
2.评价门冬氨酸钾镁与胺碘酮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J], 焦婷婷
3.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 [J], 李敏
4.谷维素片联合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治疗伴室性心律失常老年慢性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的疗效 [J], 马云飞
5.门冬氨酸钾镁联合盐酸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分析 [J], 乔雯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胺碘酮与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45例疗效观察杨改宁【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并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应用胺碘酮与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C H F并V A 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n=45)和联合组(n=45).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胺碘酮,联合组予以基础治疗+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用药1疗程后,联合组总有效率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两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心律、血钾、血镁、甲状腺功能、心电图等各指标比较,联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对照组是17.78%,两组间比较具有差异(P<0.05),均对症治疗,均得到改善.结论:胺碘酮与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好,且不良反应较少.【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年(卷),期】2017(046)011【总页数】2页(P1594-1595)【关键词】心律失常/药物疗法;慢性心力衰竭/并发症;胺碘酮/治疗应用;@ 门冬氨酸钾镁【作者】杨改宁【作者单位】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心内一科咸阳7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6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为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患者5年内病死率高达70%以上[1];而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VA)是CHF致死的常见并发症,若得不到及时救治,可导致心源性猝死[2]。
1 一般资料我院心内科于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CHF并VA患者90例,男57例,女33例,年龄47 ~84岁,病程1~24年;按HYHA标准对心功能分级,Ⅱ级20例,Ⅲ级41例,Ⅳ级29例;心脏病类型:冠心病29例,高血压心脏病25例,扩张型心脏病16例,风湿性心脏病9例,心肌炎11例。
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心衰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
察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364-01
【摘要】目的验证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
方法将100例心衰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用胺碘酮治疗,研究组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
比较二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电图、生化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患者显效29(58%)例,有效17(34%)例,有效率92%,对照组患者显效22(44%)例,有效15(30%)例,有效率74%,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用药后二组间qt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用药前血清钾(3. 50±0. 4) mmol/l、血清镁(0.86±0.25)mmol/l,治疗后血清钾为(4. 20±0.3)mmol/l、血清镁为(1.12±0.2)mmol/l,治疗前后血清钾、镁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二组患者均积极治疗基础病,对症处理心衰,防止感染等。
1.2.1 对照组:若患者合并有恶性心律失常,给予胺碘酮150 mg,5%葡萄糖注射液20 ml,静脉注射, 10 min内注射完;再以胺碘酮0.5~1.5 mg/min,静脉滴注维持;若在初次静脉推注后心律失常未控制,间隔15~30 min,可再次静脉推注150mg,总量不超过450 mg/24 h。
在心律失常得到有效控制24 h后,给予胺碘酮0.2 g,
口服, 3次/日,7 d后减量为0.2 g,口服, 2次/日,再7 d后减量为0. 2 g, 1次/日。
若患者非恶性心律失常,从开始即口服胺碘酮治疗,用法同上。
4周1疗程。
1.2.2 研究组:治疗组胺碘酮的使用方法同对照组。
同时给予门冬氨酸钾镁40 ml, 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 1次/日,4周1疗程。
二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监测心电图、血压、x线胸片、心脏彩超,化验肝肾甲状腺功能,监测血糖、血脂、电解质等。
记录用药不良反应。
1.3 疗效标准[2]: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短阵室速消失≥90%,成对室早减少≥80%,频发室早减少≥70%,心功能ⅰ级或改善≥ⅱ级;有效:临床症状改善,连发室早减少≥90%,频发室早减少≥70%,心功能未达ⅰ级或改善ⅰ级;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录入spss1
2.0,率的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
用药后二组间qt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用药前血清钾(
3. 50±0. 4) mmol/l、血清镁(0.86±0.25)mmol/l,治疗后血清钾为(
4. 20±0.3)mmol/l、血清镁为(1.12±0.2)mmol/l,治疗前后血清钾、镁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二组患者均有1例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经保肝治疗后恢复正常;对照组有2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小端扭转型室速,经补充钾镁及电复律恢复正常。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chf是由于心肌电传导折返,引起心肌异常电活动出现心律失常[3],以室性心律失常多见,一般采用药物或电复律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治疗室chf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时,理的药物选择可以有效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而药物选择不当,可导致心律失常与降低心肌收缩力,加重患者心衰症状及心律失常,危及患者生命。
胺碘酮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同时有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理作用,无负性肌力作用,很少引起心律失常[4],改善心肌供血,在改善心功能的同时,可治疗心衰时室性心律失常,减少心室颤动,降低死亡率[5-7]。
门冬氨酸钾镁通过补充细胞内k+、mg2+浓度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 k+降低心肌兴奋与传导性, mg2+参与细胞氧化磷酸化,高血mg2+使细胞内k+升高,缩短心肌易损期,消除折返;心肌细胞mg2+浓度高时,与ca2+竞争,防治心律失常[8]。
k+与mg2+激活na+-k+-atp酶,参与心肌能量代谢过程,是多种生化过程的辅酶,能加速心肌细胞除极化,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氧耗,有利于心衰时心肌能量供应,防治心律失常,控制心衰和强心苷中毒[9]。
我们的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显效29(58%)例,有效17(34%)例,有效率92%,优于对照组。
而且用药后研究组qt间期延长时间短于对照组,与门冬氨酸钾镁增加k+浓度以抵消钾的外流有关,可以防止尖端扭转型室速发生。
门冬氨酸钾镁除对心肌细胞补充钾镁,促进细胞代谢,还可以促进肝细胞代谢,加速抗心律失常药代谢,防止蓄积中毒。
参考文献
[1]程训民,席瑞霞,何国祥.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现状[j].心脏杂志,2004,16(2):165-168.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 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9-170.
[3]陈明龙.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7,28(3):351-357.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2008)[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36(9):769-777.
[5]张萍.室性心动过速药物治疗的选择[j].医师进修杂志,2004,27(1):12-14.
[6]袁贤奇,宋有城,朱俊,等.大剂量胺碘酮静脉注射在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1,15(5):295-297.
[7]高传玉,马业新,朱中玉,等.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5,
25(5):362-363.[8]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 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64.
[9]何永祥,陈云.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
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误诊误治杂志,2010,23(4):307-309.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平能化集团一矿医院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