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系统压风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9
XX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和方案1 超越公司XX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划和方案二0一0年十月十八日XX公司XX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划和方案前言根据山西省晋煤救发[2010]955号关于转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的通知,临煤工发[2010]282号转发省厅《关于转发的通知》的通知,乡煤技字[2010]159号《关于转发临煤工发[2010]282号文件的通知》的精神。
为全面提升我公司安全健康能力,经矿委会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领会通知精神,结合矿井的实际情况,通过讨论研究。
特制定该建设规划和方案。
一、简介XXXX公司乡宁县管头镇上善村,井田面积11.9837km2,被批准开采2-10#煤层。
确定原冷坡煤业公司为过渡矿井,现开采10#煤层,机采30万吨/年生产能力核定报省进行批复。
根据掌握的资料,井田水文地质属简单类型,瓦斯等级为低瓦斯矿井。
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Ⅱ级,自燃倾向性属自燃煤层。
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煤层爆炸指数22%。
六大系统现状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江苏三恒型号KJ-70N;人员考勤定位系统煤科院重庆分院型号KJ-251;消防防尘主管路为DG40钢管;地面购置有QTD-110H型螺杆空气压缩机2台。
通信系统为上海丽波电子设备公司型号HY-128通讯交换机1台;安全避险配备有AZ-60自救器。
二、成立“六大系统”建设规划和方案实施领导组组长: 张元甲副组长: 常智慧李彬常克俭张世民田应平成员: 张金平师向鹏王郑红石国栋祁伟玮李烈火王宇翔具体分工:(一)检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
通防科负责(二)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安全科负责(三)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信联络系统。
机电科负责三、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目标要求(一)、建设完善矿井检测监控系统。
严格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完善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为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什么是“六大系统”
随着近日来“六大系统”的检查工作日益渐多,就有更多人会问“六大系统”都包括什么?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六大系统,属于安全系统。
监测监控
在井下各个重要地点安装传感器,对井下各个地点的危险气体进行监测监控,并设定报警值,当危险气体超出报警值,传感器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传输到地面中心站,对瓦斯监控,当瓦斯超限能发出声光报警,并切断该巷道内的全部非本质安全性电源。
人员定位
通过入丼人员随身携带射频卡,井下设立检查定位基站,对所经过该区域的人员进行定位跟踪,并能过通过定位射频卡发出呼叫信号,通知携带人危险信息。
通讯联络
矿井通讯是煤矿安全生产调度、安全避险和应急求援的重要工具,我矿装备调度通信系统,对井上下的通信电话能够及时进行拦截、强插、录音和群体呼叫功能。
紧急避险
人员入丼前携带隔离式自救器,井下建立避灾硐室要为避险人员提供氧气、水、食物等生存条件、通信设施、医疗急用用品,并设置各种气体传感器有瓦斯、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温度等。
压风自救
压风自救系统:由空气压缩机将压风通过送气管路、汽水分离器进入到压风自救装置内,
供水施救
我矿已建立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并加强供水管理管理,确保管路跑、冒、滴、漏。
目录1 任务来源------------------------------------------------------------------------------------------------------------12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3 本次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范围--------------------------------------------------------------34 某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3 4.1 基本情况---------------------------------------------------------------------------------------------------------3 4.2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81 任务来源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以及《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的要求,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受陕西某能源有限公司某煤矿委托,根据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相关技术规范,编制本矿井“六大系统”设计方案。
2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010年7月19日,国务院为进一步加强国家安全生产工作,全面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划及建设情况前言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要求非煤矿山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装备标准,安装矿井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矿井压风自救系统、矿井供水施救系统、矿井通信联络系统(以下简称“六大系统”)等井下安全避险技术装备;河北省非煤矿山安全监察局制定的《关于加快推进全省非煤矿山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意见》,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切实搞好这项事关非煤矿山职工安全的生命工程和提高非煤矿山安全保障能力的基础工程,现我矿已完成安装矿井监控系统、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和部分矿井压风自救系统。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矿井监测系统、矿井供水施救系统和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正在规划建设中,基本情况介绍如下:简介#######于1993年10月建矿,1999年9月开始施工建设,该矿于#####,矿区面积0.##1㎡,核定生产能力为20万吨/年。
六大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型号为猎鹰DVR;消防防尘主管路为DG40钢管;地面安装有稳健JG-150A型螺杆空气压缩机2台;通信系统安装有AK8120-860R型通讯交换机1台。
一、监测监控系统:我矿自建矿以来,监控系统也随之建设成立,分别在井口、绞车房等重要岗位和井下一些重要地点安装完成监控系统;另外,监测系统也以设计于2012年12月前完成。
二、人员定位系统:在接收到上级领导部门下发的文件以后,我矿随后就和上级安监部门取得联系,通过上级安监部门和石家庄第五十四研究所联系讨论后,决定有其公司派专业人员来我矿进行实地考察并规划安装此系统。
现此系统已在拟定中,并计划于2013年5月前安装完成。
三、通讯联络系统:我矿在调度指挥中心安设有“JG-150A”型程控交换机1台,保证了地下矿山必须具备双回路通讯系统的规定,并配有备用电源,地面和井下安装有电话40门,井下电话敷设各巷道入口、主要硐室、运输设备的机头机尾、掘进工作面和其他需要位置,使井下和地面形成通讯网络,保证地面和地下能够及时联系。
六大系统之压风自救实施细则六大系统之压风自救实施细则一、井下采掘工作面压风自救系统的安装标准(包括管路直径、安装组数、每组个数、吊挂高度),随作业规程一并下发贯彻。
机电科负责管路的加工,各煤(岩)巷掘进工作面的压风自救系统由现场施工部门负责安装。
二、压风自救系统的管路安装规格为:压风自救主管路(矿井一翼主压风管路)为φ150㎜;压风自救分管路(采区主压风管路)及岩巷掘进工作面为φ100㎜;煤巷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为φ80㎜。
三、煤巷掘进工作面自掘进面回风口开始,每50m设置一组压风自救袋,每组自救袋数量为5个,靠近迎头一组不少于15个,并保持距迎头25~40m的距离;岩巷掘进工作面距迎头100~130m安装一组(15个)压风自救装置,向外每隔100m安装一组(5个)压风自救装置;放炮撤人地点要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置(5个袋)。
安装距离超过规定,对责任部门罚款50元,少安装一个压风自救袋对责任单位罚款100元。
四、回采工作面回风巷在距采面上安全出口以外25~40m范围内设置一组自救袋,自救袋个数为50个;向外有人固定作业地点安装一组(5个)压风自救装置;进风巷在距采面下安全出口以外50~100m范围内设置一组自救袋,自救袋个数为50个;工作面回风巷反向风门外放炮警戒位置设一组(5个)压风自救装置。
安装距离每超距1m,对施工部门罚款50元,每少一个压风自救袋罚责任单位100元。
五、压风自救袋要安装在地点宽敞、支护良好、没有杂物堆积的人行道侧,人行道宽度要保持在0.8m以上,管路安装高度按距底板1.2~1.3m,自救袋的安装高度按自救袋的袋底距底板0.5m,便于现场人员自救应用,达不到要求,每处(5个为一组)对责任单位罚款100元。
掘进工作面的压风自救系统由在该区域施工的区队管理维护,丢失照价赔偿。
安装压风自救袋时,压风自救袋的支管不少于一处固定,压风自救袋阀门扳手要同一方向且平行于巷道,压风自救袋上的煤尘要及时清理,经常保持清洁,一处不合格对责任部门罚款50元。
某某煤矿“六大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编制单位:*****公司某某煤矿二0一一年八月目录前言................................................. - 3 -第一章紧急避险方案设计...................................... - 8 -第一节矿井采掘部署情况.................................................. - 8 -第二节紧急避险系统类型................................................... - 9 -第三节紧急避险设施分布地点依据........................................... - 9 -第四节紧急避险设施数量及分布地点........................................ - 12 -第五节紧急避险设施类型及容积............................................ - 15 -第六节紧急避险设施基本功能及整体性设计................................. - 18 -第七节维护与管理........................................................ - 26 -第八节紧急避险设施施工进度指标.......................................... - 29 -第九节紧急避险系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 30 -第二章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 - 42 -第三章供水施救系统设计方案 ................................ - 44 -第一节水源选择.......................................................... - 44 -第二节管网铺设设计...................................................... - 44 -第三节井下避险硐室供水施救系统.......................................... - 45 -第四章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 ................................ - 47 -第一节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选择.......................................... - 47 -第二节人员定位系统布置.................................................. - 50 -第三节人员定位系统装备情况.............................................. - 55 -第四节组织管理机构及职责................................................ - 56 -第五节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办法.............................................. - 56 -第五章压风施救系统设计方案 ................................ - 59 -第一节压风施救系统基本要求、需风量计算及安装要求 ....................... - 59 -第二节压风施救系统安装情况.............................................. - 63 -第三节压风施救管理机构及职责........................................... - 65 -第四节压风施救管理制度................................................. - 66 -第六章通讯系统设计方案.................................. - 70 -第一节通讯系统设计方案选择.............................................. - 70 -第二节通讯系统布置情况.................................................. - 70 -第三节通讯系统装备情况.................................................. - 71 -第四节组织管理机构及职责................................................ - 71 -第五节通讯系统管理办法.................................................. - 72 -前言建立并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国家安全发展的需要,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国家强制推行的先进适用技术装备,为规和促进某某煤矿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和管理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和安监总煤装【2011】15号文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精神以及省古叙煤田开发股份关于《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实施规划》和《压风施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系统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等相关文件规定,结合宏达煤业公司某某煤矿实际情况,特编本方案设计。
煤矿井下“六大系统”建设要求一、监控系统建设标准1.系统主机必须双机备份,备机能在5min内启动,监控主机必须有声光报警装置。
有打印及数据输出设备。
主机、联网及机房要求2.甲烷、一氧化碳、风速及负压、温度传感器应垂直悬挂,距顶板(顶梁、屋顶)不得大于300mm,距巷道侧壁(墙壁)不得小于200mm,并应安装维护方便,不影响行人和行车。
上述传感器应按规定要求配置并安装到位。
3.瓦斯采煤工作面及回风巷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须在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工作面上隅角设置甲烷传感器(或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采煤工作面的回风巷长度大于1000m时必须在回风巷中部增设甲烷传感器。
4.瓦斯矿井的煤巷、半煤岩巷和有瓦斯涌出的岩巷掘进工作面必须在工作面及回风流中设置甲烷传感器;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须在掘进工作面及其回风流中设置甲烷传感器;高瓦斯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掘进工作面长度大于1000m必须在掘进巷道中部增设甲烷传感器。
5.采煤工作面采用串联通风时,被串工作面的进风巷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采煤机必须设置机载式甲烷断电仪或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采煤工作面的甲烷传感器不能控制其进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时,必须在进风巷设置甲烷传感器。
5.掘进工作面采用串联通风时,必须在被串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机前设置甲烷传感器;掘进机必须设置机载式甲烷断电仪或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设在加回风流中的机电设备硐室进风侧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高瓦斯矿井进风的主要运输巷道内使用架线电机车时,装煤点、瓦斯涌出巷道的下风流中必须安装甲烷传感器。
7.瓦斯抽放泵站必须在室内安装甲烷传感器;井下临时瓦斯抽放泵站下风侧栅栏外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抽放泵输入管路中宜设置高浓度甲烷、流量、温度和压力传感器,利用瓦斯时还应在输出管路中设置高浓度甲烷、流量、温度、压力传感器;不利用瓦斯,采用干式抽放设备时,输出管路中也应设置甲烷传感器。
煤矿六大系统一、概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3年内煤矿和非煤矿山要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企业安全防护水平。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为贯彻《通知》精神也发布了《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以下简称《146号文》)。
《146号文》是在深刻分析当前安全生产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和突出问题,准确把握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针对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作出了全面细致的部署,措施更加具体、责任更加明确、要求更加严格,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煤矿安全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各地区、各单位和广大煤矿企业要迅速把思想统一到国务院通知的精神上来,充分认识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一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坚持预防为主,有效降低事故危害程度、防范遏制重大事故的综合治理措施,是建设坚实的煤矿安全技术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加快推进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二、六大系统简介(1)监测监控系统监测监控系统一般由传感器、执行机构、分站、电源箱、主站(或传输接口)、主机、系统软件、服务器、打印机、大屏幕、UPS电源、远程终端、网络接口和电缆等组成。
传感器、执行机构、分站、电源箱等设置在井下,其他设备设置在地面。
(2)人员定位系统井下人员及设备定位系统是集井下人员考勤、跟踪定位、灾后急救、日常管理等一体的综合性运用系统,集合了识别技术、传输技术、软件技术等。
能够及时、准确的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及设备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设备的分布状况和每个矿工的运动轨迹,以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管理。
矿山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包含: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井下通信联络系统。
一.监测监控系统简介:监测监控系统主要用来监控和预警有毒有害气体、火、冲击地压等重特大事故。
监测监控系统监测有毒气体浓度、风速、温度、粉尘、风压、馈电状态、风门状态、风筒状态、局部通风机开停、主通风机开停等,当出现超限或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行运行或掘进巷道停风时,自动切换相关区域的电源并封锁,同时报警。
系统还具有预警,火灾监控与与预警、矿山压力监测与预警等功能。
监测监控系统在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矿井下发生瓦斯爆炸等事故后,系统的检测记录是确定事故时间、爆炸源、火源等重要依据之一。
根据监测的数据突变等信息分析事故时间。
根据监测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和时间顺序等分析事故源。
根据监测的设备状态分析火源。
根据监测的局部通风机、风门、主通风机、风速、风压、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等分析有毒有害气体积聚原因。
根据监测的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变化,分析波及范围等。
监测控制系统一般由传感器、执行机构、分站、电源箱(或电控箱)、主站(或传输接口)、主机(含显示器)、系统软件、服务器、打印机、大屏幕、UPS电源、远程终端、网络接口和电缆等组成。
传感器、执行机构、分站、电源箱(或电控箱)等设置在井下,其他设备设置在地面。
监测监控系统是防止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和其他安全事故预警的重要参数。
因此,采掘工作面及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及回风流等地点必须设置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检测传感器。
当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达到或超过报警浓度时,声光报警,提醒领导,生产调度等及时将人员撤至安全处,及时处理事故隐患,防止有毒有害气体爆炸等事故发生。
当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达到或超过断电浓度时,切断被控区域电源,避免或减少由于电气设备失爆、违章作业、电气设备故障电火花或危险温度引起报气体爆炸;避免或减少开采、掘进、运输等设备运行产生的摩擦撞击火花及危险温度等引起气体爆炸。
山西乡宁焦煤集团王蟒沟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压风自救系统设计方案根据省市县煤炭工业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文件精神,为尽快落实安装矿井压风自救系统,进一步提升煤矿安全保障水平,现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经过现场测量核算,设计方案如下:一、基本概况王蟒沟煤业位于乡宁县台头镇裴家河村,始建于1970年,1972年投产,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井田面积为4.036平方公里,开采2#煤层,现生产能力批复为30万吨/年。
经2009年资源整合后,生产能力为90万吨/年,批准王蟒沟坑口为整合23号块段主体企业,重组后新企业名称为山西乡宁焦煤集团王蟒沟煤业有限公司,现开采山西组2#煤层。
井下生产布局为“一个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和两个炮掘工作面”,生产运输系统全部实现胶带输送机运输。
二、空气压缩机房位置地面空压机房设置在矿井主斜井附近工业区,矿压机房建筑为砖混结构,长11m,宽5.5m,高4.5m,建筑面积60.5平方。
三、井下管路敷设安装D125×6主管路从主斜井入井,在井底车场分支两路,一路φ125×6管路沿总回风大巷逆风流方向右帮供水管路上方300mm敷设至井下回风顺槽巷道内;一路φ125×6管路继续沿运输大巷供水管路上方300mm敷设至井下进风顺槽巷道内;在进入各采掘顺槽时按压风管路系统图和管路布置走向图进行管路安装。
管路吊挂均采用φ50扁铁加工管卡配合φ12.5钢丝绳调挂每隔3米吊挂,吊挂点打眼注锚,锚杆L=750mm。
压风管路每隔100米设置一个减压阀、一个闸阀、一个紧急取风装置,紧急取风装置采用相应直径管路分出,同时在各机电硐室、井下避灾硐室等场所各设置一个减压阀、一个闸阀、一个紧急取风装置,紧急取风装置采用相应直径管路分出,便于出现灾害时紧急取风。
四、压风自救装置安装矿井一旦发生矿难后,井下工人可采用轻型呼吸面罩直接带在嘴上进行呼吸,可通过调节压力、手动调节流量、三级安装消音、过滤、排水、防尘等六种功能,还能在弹簧管范围内自由活动。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一、概述为确保煤矿井下安全生产,提高煤矿应急救援能力,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煤矿安全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煤矿井下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六大系统建设标准1. 监测监控系统(1)建设标准:应采用先进的监测监控技术,实现对矿井环境、设备、人员等信息的实时监测、传输和存储。
(2)系统功能:包括瓦斯浓度、温度、风速、压力、一氧化碳、粉尘等监测;设备运行状态监测;人员定位与跟踪;事故预警与报警。
2. 人员定位系统(1)建设标准:采用先进的定位技术,实现对井下人员的位置实时跟踪。
(2)系统功能:包括人员定位、轨迹查询、紧急呼叫、人员分布统计等。
3. 紧急避险系统(1)建设标准:采用可靠的紧急避险设施,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安全地撤离。
(2)系统功能:包括紧急避险通道、避险硐室、安全出口等。
4. 压风自救系统(1)建设标准:采用先进的压风自救技术,为井下人员提供充足的氧气,延长救援时间。
(2)系统功能:包括压风自救设备、供氧设备、供气管道等。
5. 供水施救系统(1)建设标准:采用可靠的供水施救技术,为井下人员提供必要的饮用水。
(2)系统功能:包括供水设备、供水管道、水质监测等。
6. 通信联络系统(1)建设标准: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确保井下与地面之间的通信畅通。
(2)系统功能:包括语音通信、数据传输、视频监控等。
三、管理制度1. 责任制(1)煤矿企业是六大系统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
(2)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负责对六大系统建设、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建设管理(1)煤矿企业应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六大系统建设方案,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
(2)六大系统建设应遵循科学合理、经济实用、安全可靠的原则。
(3)六大系统建设完成后,应组织验收,确保系统功能完善、运行稳定。
3. 运维管理(1)煤矿企业应建立健全六大系统运维管理制度,明确运维人员职责。
压风自救系统管理制度为了提升我矿安全防护水平,确保压风自救系统的使用可靠,根据我矿实际情况,特制订本管理规定。
1、维修班负责各作业地点管路首次的加工与压风自救系统的安装,安装完毕后移交相关责任队伍。
2、维修班组要随掘进或采矿的推进及时转移、安装压风自救系统,转移不及时、安装距离超过规定,按相关奖惩措施处罚。
3、压风自救系统的管路安装规格为:压风自救主管路(矿井压风管路)为Φ100mm;压风自救分管路(采区主压风管路)及岩巷掘进工作面为Φ50mm。
4、压风自救系统要安装在地点宽敞、支护良好、没有杂物堆积的人行道侧,人行道宽度要保持在0.6m以上,达不到要求,每处(5个位一组)对责任单位罚款100元。
5、管路敷设要牢固平直,压风管路没间隔一定距离吊挂固定一次,管路吊挂不符合要求,每处罚责任单位50元;进入回采、掘进工作面巷口的进、出风侧要设有总阀门。
6、各队组必须保证所负责区域内压风自救内压风自救系统的完好性和安装的规范化。
7、凡压风自救系统不得存在残缺(缺少阀门、阀门损坏或不起作用、无减压阀等)、出气量大小不一等不合格情况。
8、各作业点的压风自救系统由该区域施工单位管理维护。
空压机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开车前检查防护装置和安全附件处于完好状态,否则不得开车。
2、检查各处的润滑油是否合乎标准,摇动注油器观察注油器供油是否正常,曲轴箱、轴承内的油是否足够。
3、必须检查电压、电流是否正常。
开动高压电机前应与配电所联系,并遵守有关电器安全操作规程。
4、水冷式空压机开车前先开冷水阀门,再开电动机,无冷却水或停水时应停止运行。
5、开车前首先盘车两转,确认无误,方可合闸起动运转,停车后应速将电源切断。
空压机导电部分必须绝缘良好和设有可靠的接地线。
6、在运转中若发生不正常的声响、气味、振动或发生故障,应立即停车检修,排除故障后才能使用。
7、机器在运转中或设备有压力情况下,不准进行任何修理工作。
8、经常注意电流、电压及风压表指针的变化,禁止超过规定的范围。
第一章设计依据1.1 概述1.1.1 矿区位置、交通地理、隶属关系及企业性质1.1.1.1 企业地理交通位置、区域经济特点白石崖铁矿东区位于青海省都兰县察汉乌苏镇西23km处,隶属青海省都兰县夏日哈乡管辖。
该矿为股份制企业。
隶属都兰县多金属矿业有限公司。
矿区到都兰县城23km,为矿山简易公路,由县城至西宁430km 为109国道,交通方便。
矿区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南隅鄂拉山(脱土山)北端丘陵低山荒漠山区,海拔3200~3600m。
区内山势相对低缓,山坡坡度一般小于30°,相对高差100—200m。
沟谷呈“U”型,宽度一般在100—150m,纵坡坡度3°左右。
该矿区属高寒、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具有寒冷、干旱、日照长、多风的特点。
据都兰气象站资料:年平均气温2.8℃,极端最高气温31.9℃,极端最低气温-29.8℃,相对湿度39%,多年平均降雨量178.8mm,年蒸发量1800-2500mm.雨季集中在6—8月份。
该地区每年5—9月份为暖季,6—8月天气较热,11月至翌年3月中旬为地面冻结期,最大冻土深度1.7m。
该区全年多风,最大风速21m/s,平均风速3m/s,风向多为东南风,频率为33%,西风频率为12%,多年平均大风日为31.6天。
矿区附近无地表水体分布,生产及生活用水取自矿区东北侧的察汗乌苏河水,河流距矿区直线距离10km。
矿区用水通过汽车拉运。
矿区内无农田村落,矿区较远处有农、牧村庄,矿区所需粮食、蔬莱可就近供给。
矿区西为西旺矿业的矿矿区已接入工业电网,生产生活用电取自电网。
1.1.1.2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白石崖铁矿东区隶属青海省都兰县多金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性质:有限责任公司。
1.2 设计依据及规范1.2.1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3]第6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4]第2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89]第2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1]第6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8]第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3]第394号《地质灾害防治条例》;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3]第393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4]第397号《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10、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改投资[2003]1346号《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1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监总管一字[2005]第29号《关于印发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写提纲和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有关表格格式的通知》;1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18号令《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办法》;13、《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财企[2006] 478号文;14、《民用爆破物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6}466号)15、《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0}第36号);16、《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9}第23号)17、《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一〔2007〕214号;18、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9]第17号《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19、《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型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安全基础工作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一〔2009〕44号;20、《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21、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安委办〔2010〕17号);2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领导带班下井及监督检查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4号);2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0〕168号;24、《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青政〔2010〕97号)。
XXXXXXXX铁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补充设计3、安全避险“六大系统”3.1监测监控系统本矿为铁矿山,矿石不含硫,不具有自然发火危险,也不含放射性元素。
区内地表无需要保护的建、构筑物、铁路及水体,目前井下留有的采空区不大,矿区工程地质条件中等以上。
设计采用平硐-盲斜井开拓,共设有595m、545m、515m、480m、445m、410m六个水平中段,生产中段在地面最低安全出口以下的垂直距离为70m,距离中段安全出口最远处为515m中段最远工作面,为260m,全矿井下生产系统相对简单。
井下同时作业掘进工作面2个,回采工作面3个,采用三班制作业,年开采规模为6万t矿石。
根据以上条件,本矿监控检测系统必须配备: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氧气监测系统;通风监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地压监测系统。
3.1.1监控主机根据《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AQ2031—2011)的规定:“主机应安装在地面,并双机备份,且应在矿山生产调度室设置显示终端”。
设计将生产调度室设在315m硐口(PD1-2)附近的工业场地,在调度主控制室内设置“矿山安全生产调度、监控与通信平台”。
主控机房应距离硐口20m以外,机房面积建议25m2以上,地面采用防水防潮措施,铺设防静电地板,采用塑料吊顶,四周墙面采用水泥墙面漆处理。
机房照明系统依据有关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设计,避免直接反射光,避免灯光从作业面至眼睛的直接反射,损坏对比度。
机房的照明光线均匀,并且无眩光,其照度不低于15Lux。
配备2KVA/2h不间断电源,保证监测系统在矿山断电的情况下能连续工作2h以上。
设备的安全保护接地均采用BVR6mm2接地线与BVR16mm2接地线。
对电源线路进行防雷处理。
一级防雷设在电源总配电柜前,用于抵御经一级避雷器消弱后的雷电流,其通流量的设计要求为≥40KA。
二级防雷设在重要回路或网络设备插座前,其通流量的设计要求为≥5KA,彻底免除雷电流对网络设备的影响。
压风自救系统第一节概述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颁发的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安监总煤装…2011‟33号、安监总煤装…2011‟15号文中建立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相关规定,在地面压风机房。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建立压风系统的基础上,满足灾变期间能够向所有采掘作业地点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设计完善的压风自救系统。
矿井压风自救系统为紧急避险设施供给足量氧气,与矿井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供水施救、通信联络及紧急避险等五大系统共同组成井下六大系统,形成井下整体性的安全避险系统。
为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充分保障职工人身安全,压风自救系统在井下灾害防治时起着重要的作用:1、当井下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等事故,自救器失效或人员来不及使用自救器;2、采掘工作面突然停风,瓦斯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升高,导致缺氧,巷道较长,人员不能迅速安全地撤出;3、掘进工作面发生冒顶,且冒顶量大,冒落煤矸石堵塞巷道全断面,风筒被压埋,冒顶区以内无风;4、与自救器配合使用,作用相同,互为补充;5、遇到其他事故或灾害时紧急自救使用。
第二节压风自救系统的设臵及技术要求压风自救系统主要是用于事故时遇险人员避灾自救的设施,该系统主要由压缩空气设备、井下压风管路及固定式永久性自救装备组成。
一、压缩空气设备选型矿井需要使用压缩空气的场所有:a 、井下大巷掘进工作面及顺槽掘进工作面的风动工具;b 、用于井下灾害防治设臵的压风自救系统。
考虑压风管道漏风、由于风动工具磨损耗气量增加及海拔高度影响等因素,经计算,井下最大用风量为13.2m 3/min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0.9Mt/a ,年工作日按330天计算,井下每天三班生产,一班检修,《劳动配备表》最大班入井人数为80人。
按每人需要风量0.3m 3/min 计,井下灾害防治要求所需压风供气量为:min /94.30q m Q 3n1i j j 1m =∙∙=∑=γα式中:α1——沿管道全长的漏风系数,1.2;γ——海拔高度修正系数,1.01;m j ——井下最大班井下生产工人人数,80人;q j ——每人需要风量,0.3m 3/min 。
矿井压风供气量为30.94m 3/min 。
设计在矿井的工业场地建地面压风机房,设计利用矿上已有的AED90-15.6/8.5型螺杆式空气压缩机(风冷式)两台。
正常工作时一用一备,抢险救灾时候两台同时工作。
空压机额定排气量15.6m 3/min ,排气压力0.85MPa ,配套电动机380V 、90kW 异步电动机。
每台空气压缩机选配一台C -2/0.88型储气罐,额定容积2m 3,额定压力0.88MPa 。
矿井正常生产为一台工作,井下灾害防治期间,为两台工作,足以满足压风自救系统需求压风供气量及井下风动工具用气量。
空压机房采用双回路380V 电源供电,电源引自矿井35kV 变电所低压配电室380V 不同母线段。
当一回电源故障停电时,另一回路能够保证空气压缩机房负荷的运行。
空压机带有成套的控制设备,具有完善的自诊断、报警及监控功能。
在压风机房设有主机室、配电室和值班室;值班室设臵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
二、压缩空气管路的选择及敷设(一) 压缩空气管路选用原则1、压缩空气管道满足用户对压缩空气流量、压力及品质的要求,并考虑矿井服务年限内最远采区供气距离的需要。
2、压缩空气管道的敷设方式,根据气象、水文、地质、地形等条件和施工、运行、维修方便等综合因素确定。
3、输送饱和压缩空气的管道,设臵能排放管道系统内积存汽水的装臵。
设有坡度的管道,其坡度不宜小于2‰。
4、压缩空气管道的阀门和附件,其密封、耐磨、耐压性能应与管材相匹配。
5、压缩空气管道在用气入口处,设臵汽水分离器及切断阀门。
6、根据井下风动工具对压缩空气负荷波动和压力稳定的要求,压风机房设臵储气罐。
7、接入井下压缩空气管道需要防雷接地,且需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规定。
8、地面敷设的压缩空气管道与其他管线及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的规定。
(二) 压缩空气管路的选择为确保在灾害事故发生时最大化的保障职工人身安全,设有井下压风自救系统,在矿井采区所有避灾路线上敷设压风管路。
结合井下开拓布局,压风自救系统的管路规格按矿井需风量、供风距离、阻力损失等参数计算确定:沿副斜井井筒敷设Φ133×4无缝钢管作为主干管至井底,支管选用Φ89×4无缝钢管。
压风自救系统设在压缩空气管路上,救生舱及避难硐室压风管路就近引自井下压风管网,进入避难硐室和救生舱前20米的管路采用高压软管连接,以有效保护压风管路,防止灾变破坏。
压风管路敷设见井下压风管路敷设见图C1164BX-217-1。
(三) 压风管路安装固定1、管路敷设井下压风管路井筒段采用Φ133×4型无缝钢管。
地面段主干管直埋敷设,大巷内沿侧壁托架安装,安装于人行道则。
整个井下吊挂高度一致,便于使用、观察、检修;管路安装要牢固,防止煤岩垮落或人为损坏。
压风管道上标出气流方向。
2、管路连接管路连接可采用固定式连接(焊接连接)和可拆卸式连接(法兰连接和快速管接头)。
焊接连接与可拆卸连接方式相比较,具有节省法兰、螺栓、螺母和较多机械加工量。
可减轻管道系统重量,减少管道系统泄漏,使用可靠等优点,但管道拆卸及维修不便,井筒及井下焊接对于生产矿井防护工艺多,安装工期长等缺点。
可拆卸式连接又分为法兰连接和快速管接头两种。
本次设计推荐:压风管路及管路与阀门、弯头、三通等管件均采用法兰连接。
3、管路附件压风管路附件主要包括管路阀门、汽水分离器及管件等。
4、管路防腐输送压缩气体的管路采用无缝钢管,防腐处理方法为:内壁刷红丹防锈漆两遍,外壁红丹防锈漆打底,再刷两遍黑色防锈漆。
三、压风自救装臵的设臵为确保在井下发生事故时,被封闭在无任何安全出口地方的人员可以打开出风口进行自救,在井下各作业地点及避灾硐室(场所)处设臵压风自救装臵及供气阀门。
压风自救装臵设在压缩空气管路上,压风自救装臵由减压装臵、消音装臵、过滤装臵、控制阀和呼吸器组成,呼吸器由不燃性材料制成,用时罩住人体,阀门打开即可供人呼吸。
每组压风自救装臵配备5~8个ZYJ(A)型隔离式自救器(单个装臵耗气量0.15—0.2m3/min)和5~8个防护袋.,可供5~8人使用,压缩空气供给量,每人按0.3m3 /min计。
距离采掘工作面25~40m巷道内、放炮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的位臵以及回风巷道有人作业处,设臵一组压风自救装臵;采掘工作面巷口的进风侧要设有总阀门,长距离的掘进巷道中每隔100m设臵一组三通及阀门,每隔200m设臵一组压风自救装臵;大巷中每隔200m设臵一组三通及阀门,阀门扳手要在同一方向,保证系统正常使用。
压风自救装臵要安装在地点宽敞、支护良好、水沟盖板齐全、没有杂物堆积的人行道侧,人行道宽度要保持在0.8m以上,管路安装高度按距底板1.2~1.6m,自救装臵的安装高度按自救装臵的装臵底距底板0.5m,便于现场人员自救应用,安装压风自救装臵时,压风自救装臵的支管不少于一处固定,压风自救装臵阀门扳手要同一方向且平行于巷道,压风自救装臵上的煤尘要及时清理。
压风自救系统下面或管路上不得堆放杂物。
本矿紧急避险系统采用永久避难硐室和移动救生舱相结合的布臵方式,共设有1个永久避难硐室、3个移动救生舱。
避难硐室及移动救生舱用压缩空气就近引自井下压风管网,接入避难硐室、救生舱的矿井压风管路在接入硐室前采取保护措施,压缩空气入口与管网压风管道采用高压胶管软连接。
第三节压风自救系统安全防范措施一、压缩空气设备(一) 压气设备事故分析压风机站内设螺杆式压缩机,存在积碳现象,油路积碳严重后就会频繁出现机组运行温度过高及油路系统控制失效等故障;压风设备属压力容器,压缩机出口压力0.7~0.85MPa,可能存在储气罐爆炸事故;压风设备运转有震动,噪音大易造成管路振动、对环境产生噪音等;另外压风设备保护若不完善,会出现机械及电气事故。
(二) 防范压风设备事故的主要技术措施1、可靠的供电电源空压机房采用双回路380V电源供电,电源引自矿井35kV变电所低压配电室380V不同母线段。
当一回电源故障停电时,另一回路能够保证空气压缩机房负荷的运行。
2、完善的保护系统为防止空压机积碳现象发生,加强空压机机组日常维护,视机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油路积碳清洗。
3、合理的工艺布臵压风机房布臵设计按《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 50029--2003设计。
(1) 风机房布臵在空气清洁、受粉尘、废气及可燃气体污染最小的地点,地面空气压缩机设在室外阴凉处。
压风机房的朝向,保持机器间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减少西晒。
(2) 风机房宜设臵隔声值班室。
(3) 台空气压缩机设有压力表和安全阀。
(4) 缩空气储气罐布臵在室外阴凉处,并位于机器间的北面。
储气罐上装有动作可靠的安全阀和放水阀,并有检查孔;在储气罐出口管路上加装释压阀,释压阀的口径大于出风管的直径,释放压力为空气压缩机最高工作压力的1.25~1.4倍;储气罐装有超温保护装臵,在超温时可自动切断电源和报警。
(5) 气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压力设有保护装臵,其保护装臵在超温、超压时能够自动切断电源。
(6) 气压缩机的吸气系统,设臵空气过滤器或空气过滤装臵。
(7) 气压缩机与储气罐之间,装设止回阀。
(8) 防止空压机积碳现象发生,加强空压机机组日常维护,视机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油路积碳清洗。
(9) 气压缩机房电气室长度大于7m时设2个安全出口,配电室、变压器室设臵向外开启的防火门和应急照明,并配备了消防器具。
(10)为防止静电危害,管路进行可靠接地。
二、合理的管路系统和连接固定方式矿井压风干管管径选择按矿井服务年限内最远采区供气距离确定;采区管路管径按矿井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采区内供气距离计算。
由地面集中供风的压风干管选用一趟Φ133×4mm无缝钢管。
压风自救系统的管路规格按矿井需风量、供风距离、阻力损失等参数计算确定,主管路直径125mm大于100mm(安监总煤装…2011‟33号文规定),采掘工作面管路直径89mm大于50mm(安监总煤装…2011‟33号文规定)。
压风管路在井上和井筒部分,除与设备、闸门或管件采用法兰连接外,采用焊接连接;其余巷道和采区采用快速管接头连接。
在井口、井下管道的最低部位均设臵汽水分离器。
三、压风自救系统使用和维护1、建立管理制度矿井建立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制度,确定专门机构和人员对紧急避险设施进行维护和管理,保证其始终处于正常待用状态。
2、压风自救系统由空气压缩机、井下压风管路及固定式永久性自救装备组成。
当煤矿井下出现煤与瓦斯突出预兆或突出时,避灾人员应立即跑至压风自救装臵处,解开披肩防护装臵,打开球阀开关,迅速钻进披肩防护装臵,其压力达0.09Mpa左右,对装臵外空气形成正压,而装臵外有害空气压力低,不能进入防护装臵,使避灾人员不致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