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膳食》教案第四章 膳食营养调查与评价
- 格式:docx
- 大小:27.25 KB
- 文档页数:5
项目四膳食调查与营养评价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使用教材《营养与食品卫生》第四章“膳食调查与营养评价”作为主要教学依据。
详细内容涉及:膳食调查的方法、步骤和数据处理;营养评价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指标;膳食平衡的判断标准及其在健康促进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膳食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2. 学会运用营养评价的指标对个人或群体的膳食状况进行分析。
3. 培养学生根据营养评价结果提出合理膳食建议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膳食调查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营养评价指标的选取和应用。
教学重点:膳食调查的操作流程,营养评价的原则及其在健康评估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膳食调查表、营养评价软件。
学具:计算器、笔、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人群的膳食图片,引发学生对合理膳食的思考,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理论讲解:a. 介绍膳食调查的目的、方法(24小时回顾法、膳食记录法等)。
b. 讲解营养评价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指标(如能量摄入、蛋白质摄入、脂肪摄入等)。
3. 实践操作:a. 分组进行膳食调查,收集数据。
b. 使用营养评价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4. 例题讲解:以某一学生的膳食调查数据为例,进行营养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的膳食调查方法和营养评价原则,分析给定案例,提出合理膳食建议。
六、板书设计1. 膳食调查方法:24小时回顾法、膳食记录法等。
2. 营养评价原则及指标:能量摄入、蛋白质摄入、脂肪摄入等。
3. 膳食平衡的判断标准:营养素摄入量与推荐摄入量的比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对家庭成员进行膳食调查,并对其进行营养评价。
2. 答案: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项营养素摄入量,与推荐摄入量进行对比,判断膳食是否平衡,并提出合理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价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膳食营养调查与评价.膳食调查与评价一、目的和意义膳食调查是了解个人膳食结构、食物摄入量和营养素供给的重要方法。
其意义在于掌握膳食调查的方法和食物成分表的应用,学会膳食评价及平衡膳食方法,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营养膳食,调整自己的膳食结构。
二、调查方法24小时个人膳食回顾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膳食调查方法。
三、膳食调查步骤1.以个人为单位记录调查表,包括早、中、晚餐和三餐以外的零食。
2.膳食结构总体评价,包括计算各类食物摄入的总量和评价膳食结构。
2.1 一日24小时各类食物摄入量登记表,应记录时间和食物名称、原料重量等信息。
2.2 各类食物摄入的总量分为谷薯类、鱼肉蛋类、蔬菜、奶类、水果和油脂类,应计算实际摄入量和膳食宝塔推荐量,并评价膳食结构。
2.3 评价膳食结构,包括注重食物多样性、结合自身的具体营养需要选择个性化的膳食、膳食评价仅为一天的调查,因从总体来考虑。
2.4 评价食物数量,与膳食宝塔推荐的食物摄入量相比较,建议适量增加水果和豆类的摄入量。
评价蛋白质和脂肪的供能比例较为合理,但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例偏高,需要适当减少摄入量。
4营养素摄入量评价钙、铁、核黄素、尼克酸的摄入量均达到推荐量,但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偏低,需要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5餐次能量分配评价三餐能量分配合理,但间餐的能量摄入量较高,需要适当减少间餐的摄入量。
6营养素来源分配评价动物类食物摄入量较高,需要适当增加豆类食物和其他食物的摄入量,以达到膳食多样性的目的。
7总体建议增加水果和奶类的摄入量,适当减少油、奶类、水果类的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减少间餐的能量摄入量,增加豆类食物和其他食物的摄入量,以达到膳食多样性的目的。
根据我国的膳食指南,成年人的膳食应该提供55%-65%的能量来自碳水化合物,20%-30%的能量来自脂肪,而10%-12%的能量来自蛋白质。
然而,对比发现蛋白质的供能比例高于正常范围,因此需要调整膳食结构,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
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估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估【章节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人们的饮食模式与健康密切相关。
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估是了解个体或群体膳食结构、营养摄入状况以及评估是否存在不足或过量的方法。
本文档旨在为进行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估的相关人员提供指导和范本。
【章节二、膳食调查的方法】2.1 问卷设计2.1.1 选择适当的问卷类型2.1.2 确定问卷的调查对象2.1.3 选择合适的调查时间段2.2 记录饮食习惯2.2.1 饮食种类分类2.2.2 食物摄入量记录2.2.3 食物准备方法记录2.3 记录饮食频率2.3.1 设计食物频率表2.3.2 数据收集和处理2.4 统计学方法在膳食调查中的应用2.4.1 描述性统计分析2.4.2 探索性因子分析2.4.3 相关性分析2.4.4 多元回归分析【章节三、营养评估的方法】3.1 标准营养素摄入量评估3.1.1 确定适宜的营养素摄入标准3.1.2 计算实际摄入量3.1.3 比较实际摄入量与推荐摄入量3.2 营养不良评估3.2.1 体质指标评估3.2.2 临床症状评估3.2.3 生化指标评估【章节四、讨论与建议】4.1 分析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估结果4.2 提出改善饮食质量和调整营养摄入的建议4.3 指导个体或群体改善膳食结构和营养摄入【章节五、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如:附件一、膳食调查问卷样本附件二、食物频率表范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饮食指南:由或专业机构制定的关于健康饮食的指导原则。
2、营养素摄入标准:根据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制定的各种营养素的摄入推荐量。
3、体质指标:通过测量身高、体重、体脂率等指标来评估个体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状况。
【结束语】本文档提供了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估的方法和步骤,并附带了相关附件,包括问卷样本和食物频率表范例。
通过本文档的指导,相关人员可以更好地进行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估工作,为人们提供更准确的膳食建议和营养指导。
项目四膳食调查与营养评价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膳食调查与营养评价》这一项目,涉及教材第三章的第三节内容。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膳食调查的目的与方法,掌握膳食调查的步骤与数据整理,学习如何进行营养评价,以及如何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改善建议。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膳食调查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自己或他人的膳食进行营养评价。
3. 能够根据营养评价结果提出科学合理的膳食改善建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膳食调查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营养评价的计算与判断。
教学重点:膳食调查的方法与步骤,营养评价的原理与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膳食调查表格、计算器。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人群的膳食实例,让学生了解膳食调查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膳食调查的目的、方法、步骤以及营养评价的基本原理。
3. 例题讲解(20分钟):以某一具体膳食调查为例,讲解如何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及营养评价。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对给定膳食进行调查、评价,并提出改善建议。
六、板书设计1. 膳食调查目的与方法2. 膳食调查步骤(1)收集数据(2)数据整理(3)数据分析3. 营养评价原理4. 膳食改善建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对自己近一周的膳食进行调查,进行营养评价,并提出改善建议。
2. 答案:(1)膳食调查数据整理表(2)营养评价结果(3)膳食改善建议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膳食调查与营养评价的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营养与健康方面的最新研究,了解膳食调查与营养评价的发展趋势。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膳食调查数据的整理与分析2. 营养评价的计算与判断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4. 作业设计的实施与评价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膳食调查数据的整理与分析(1)数据收集:要求学生在收集数据时,注意食物的重量、烹饪方法、食材搭配等方面的详细记录。
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估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估一、引言在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领域,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工具。
通过对个体或群体的膳食和营养摄入进行评估,我们可以了解其饮食结构和营养状况,为制定个性化的膳食计划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估的流程和方法。
二、膳食调查1-目的和背景膳食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个体或群体的饮食结构、习惯和膳食摄入量。
背景信息包括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等。
2-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设计膳食调查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饮食信息。
问卷可以包括饮食种类、频率、食物摄入量等。
(2)食物记录:要求调查对象记录自己一段时间内的所有食物和饮品摄入情况,包括时间、食物类型和摄入量。
(3)面谈调查:与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的访谈,详细了解其饮食习惯和摄入量。
3-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食物摄入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计算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并进行统计分析。
4-结果解释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解释调查对象的饮食结构和摄入量。
将结果与食物指南和膳食参考摄入量进行比较,评估调查对象的膳食质量。
三、营养评估1-目的和背景营养评估的目的是评估个体或群体的营养状况,包括营养缺乏、超量和平衡情况。
背景信息包括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年龄、性别等。
2-评估指标(1)体质指数(BMI):通过身高和体重的比值计算得出,用于评估体重是否偏低、正常、超重或肥胖。
(2)生物化学指标:包括血液中的营养物质水平、尿液中的代谢产物等,用于评估个体的营养状态。
(3)营养问卷:通过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营养摄入信息,并根据膳食指南和参考摄入量进行评估。
3-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营养评估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计算各项指标的数值,并与参考范围进行比较。
4-结果解释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评估调查对象的营养状况,如营养不良、缺乏某种营养素、超量摄入等情况。
四、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膳食调查问卷、食物记录表、数据处理表格等,用于辅助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估的实施。
膳食调查与营养评价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营养师培训实习指导——膳食调查与营养评价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性别____一、目的要求1、了解膳食调查的意义,进一步掌握膳食调查是营养调查的一部分。
2、初步掌握膳食调查的方法和食物成分表的应用,了解每人每日各种主副食的摄入量。
3、利用食物成分表计算每人每日从膳食中所摄取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是否达到供给标准的要求,并评价膳食构成是否合理,提出改进方法。
二、调查时间调查时间为5-7天,从本周(月日)午餐开始至下周(月日)早餐结束。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本次调查以学员自身膳食为例,采用自己记录每日每餐膳食情况,计算每日膳食。
1、资料的收集记录调查时间内每日每餐所食食物的种类和数量。
2、计算每人每日各种营养素摄入量应用“食物成分表”计算各种食物的各种营养素含量,然后计算每人每日各种营养素摄入量。
3、评价每人每日各种营养素摄入量情况参照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中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hineseDRI S”标准进行膳食评价。
查出与自己年龄、劳动强度相符的供给量,计算摄入量占供给量的百分比,评价摄入量充足与否。
4、计算热量、蛋白质及铁的来源分布将各种食物分为动物类、豆类、一般植物类(不含豆类)三类。
分别计算来源于动物类、豆类、一般植物类热量、蛋白质和铁的摄入量并计算其占总量的百分比。
由此评价热量、蛋白质和铁的不同来源优劣。
5、计算一日三餐热量分配百分比将早、中、晚餐食物分别列出,计算其热量,并计算其占总热量的百分比。
6、计算膳食中热能来源分配计算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糖类的摄入量并换算为热量,求出蛋白质、脂肪、糖类占总热量的百分比。
7、膳食构成:膳食构成与平衡膳食宝塔建议食物参考摄入量对比。
四、膳食评价与膳食改进1、与推荐供给量比较,分析各种营养素摄入量是否充足,有无摄入不足或过剩现象,应如何改进,提出具体措施。
膳食营养调查与评价膳食调查与评价一、目的和意义1、了解膳食调查的意义。
2、掌握膳食调查的方法和食物成分表的应用3、学会膳食评价及平衡膳食方法4、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营养膳食,调整自己的膳食结构二、调查方法24小时个人膳食回顾法三、膳食调查步骤1.以个人为单位记录调查表,可以是自己或某个同学,收集摄食资料,应含有早、中、晚餐,三餐以外的零食,也应计算在内。
2.膳食结构总体评价2.1一日24小时各类食物摄入量登记表调查时间2015.5.10餐次食物名称原料名称原料重量(g) 早餐吐司面包小麦粉90豆浆豆浆150鸡蛋鸡蛋60 中餐米饭大米90酸辣土豆丝土豆、青椒、花生油80、10、5青椒肉片青椒、瘦猪肉、花生油80、40、7 晚餐米饭大米90 清炒西兰花西兰花、花生油90、3凉拌番茄西红柿、花生油90、3注:原料重量指可食部2.2计算各类食物摄入的总量类别食物名称摄入量(g)谷薯类小麦粉(标准粉)90大米180土豆90合计360鱼肉蛋类瘦猪肉40鸡蛋60合计100蔬菜青椒90西兰花90西红柿90合计270奶类0水果香蕉80豆类豆浆150油脂类花生油18合计9782.3评价膳食结构食物种类实际摄入品种评价谷薯类小麦粉、大米、土豆较全蔬菜、青椒、西兰花、西红柿较全水果类香蕉较全肉鱼蛋类瘦猪肉、鸡蛋较全豆类及其制品豆浆较全奶类及其制品~~ 无油脂类花生油较全2.3.2因注重食物多样性,需摄入一定量的豆类及其制品;2.3.3结合自身的具体营养需要,选择个性化的膳食;2.3.4膳食评价仅为一天的调查,因从总体来考虑。
2.4评价食物数量类别实际摄入量宝塔推荐量(g)谷薯类360 200~400畜禽肉类40 50~75鱼虾类0 50~100蔬菜270 300~500奶类0 300水果80 200~400豆类150 30~50油脂类18 25~30合计9782.4.1与膳食宝塔推荐的食物摄入量相比较,禽肉类、鱼虾类、奶类、水果类、豆类、油脂类的摄入均少于推荐摄入量,建议适量增加水果和豆类的摄入量;2.4.2并非每天都需要按照膳食宝塔的食物品种和数量来,平均水平保持即可。
膳食营养调查与评价一、调查目的与意义膳食营养调查是通过收集、分析和评价人们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了解人群膳食结构与营养摄入的现状,评估营养状况,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膳食指导和政策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膳食营养调查的方法与过程,并对膳食营养评价的重要性进行阐述。
二、膳食营养调查方法1. 目标人群选择在进行膳食营养调查时,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人群。
可以选择不同年龄段、性别、地域等不同特征的人群作为调查对象,以获取全面的膳食信息。
2. 数据采集工具和方法膳食营养调查的主要数据采集工具是膳食记录和食物频次问卷。
膳食记录要求被调查者详细记录每日所有食物及其摄入量,包括食物的附加物等。
食物频次问卷则是通过让被调查者回答一系列与食物摄入频率相关的问题,来获取膳食摄入情况。
3. 数据分析与统计采集到的膳食数据需要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使用专业的膳食评价软件,如食物营养成分数据库进行计算。
通过计算得到的数据,可以得出被调查人群的能量、营养素摄入量以及膳食结构等信息。
三、膳食营养评价的指标与方法1. 营养素摄入评价营养素摄入量是评价膳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与推荐摄入量(DRI)进行对比,可以评估人群的营养素缺乏或过剩状况。
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平均摄入量和百分比分布。
2. 膳食结构评价膳食结构评价主要包括能量来源、主食摄入、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等指标。
合理的膳食结构对于身体的健康非常重要,通过评价膳食结构,可以发现不平衡的饮食习惯并提出改善建议。
3. 营养素供给评价营养素供给评价是通过分析膳食中特定营养素的素食及其摄入量,来评估人群是否满足营养需求。
常用的指标有平均供给量、中位数供给量和营养素供给不足率等。
四、膳食营养评价的重要性膳食营养评价可以为制定膳食指导和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根据评价结果,可以针对人群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缺乏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以保障人们的营养需求。
同时,膳食营养评价还可以为公共卫生领域的疾病预防工作提供支持,帮助人们预防慢性病和营养相关性疾病。
项目四膳食调查与营养评价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项目四,具体包括膳食调查与营养评价。
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调查和分析来了解个人的膳食营养状况,进而提出合理的营养改善建议。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掌握膳食调查的方法和技巧。
2. 能够运用营养评价的知识对个人膳食进行合理分析。
3. 能够提出针对性的营养改善建议,以提升个人健康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地进行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价。
教学重点:掌握膳食调查的方法,能够独立进行营养评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投影仪、电脑、课件。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关于膳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案例,引发学生对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价的兴趣。
2. 理论知识讲解:介绍膳食调查的目的、方法和技巧。
讲解营养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实例分析:以具体案例为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价。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调查和评价结果,互相提出改进建议。
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运用所学知识对指定个体的膳食进行调查和评价。
6. 作业布置:布置关于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价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膳食调查的目的和方法。
2. 营养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价的实践操作步骤。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你对你的日常膳食进行调查和评价,并提出合理的营养改善建议。
1. 我每天早餐吃面包、鸡蛋和牛奶,午餐吃米饭、蔬菜和肉类,晚餐吃面条、蔬菜和豆腐。
2. 经过评价,我的膳食营养较为均衡,但午餐的蔬菜种类较少,可以增加多样性。
3. 我可以在午餐中加入一些水果和坚果,以增加膳食的营养价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关于膳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探索更多的营养改善方法,以提升个人健康水平。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营养知识竞答、膳食营养设计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2024年项目四膳食调查与营养评价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使用《营养与膳食》教材第6章“膳食调查与营养评价”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膳食调查的方法和步骤,掌握食物摄入量的计算与评价,学习营养素需要量的计算,以及运用营养评价工具对个人或群体膳食进行评价。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膳食调查与营养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学会运用营养评价工具对个人或群体膳食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3. 能够根据膳食调查结果,合理调整食物摄入,提高自身营养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膳食调查与营养评价的计算方法,营养素需要量的估算。
教学重点:膳食调查的方法和步骤,营养评价工具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膳食调查表格,营养评价工具。
2. 学具:计算器,笔,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不同人群的饮食案例,让学生了解膳食调查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膳食调查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
讲解食物摄入量的计算与评价方法。
介绍营养素需要量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20分钟)结合教材例题,讲解膳食调查表格的填写方法和营养评价的计算过程。
4. 随堂练习(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检查并修正膳食调查表格的填写。
学生独立完成一道营养评价的练习题。
5. 应用与实践(10分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自己或家人的膳食进行调查和评价。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疑问。
六、板书设计1. 膳食调查与营养评价的方法和步骤。
2. 食物摄入量的计算与评价。
3. 营养素需要量的计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对自己的膳食进行调查,并完成营养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2. 答案:依据教材和课堂所学,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营养与健康的最新研究,提高自身营养素养。
建议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为家人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项目四膳食调查与营养评价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膳食调查与营养评价》这一项目,内容涉及教材第十二章“膳食与营养”的第三节“膳食调查”和第四节“营养评价”。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膳食调查的方法和步骤;掌握食物摄入量的计算及膳食营养素的评价;学会运用营养软件进行膳食分析;深入理解营养平衡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膳食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能独立完成膳食调查。
2. 学会计算食物摄入量和评价膳食营养素,提高对营养知识的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健康素养,使其认识到合理膳食对健康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膳食调查的方法和步骤、食物摄入量的计算、营养素评价。
难点:如何运用营养软件进行膳食分析、营养平衡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膳食调查表格、计算器、营养软件。
2. 学具:学生需准备纸笔,以便记录关键信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人群的膳食图片,引发学生对合理膳食的思考,导入本节课内容。
2. 理论讲解:(1)介绍膳食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2)讲解食物摄入量的计算方法。
(3)阐述营养评价的标准及意义。
3. 实践操作:(1)发放膳食调查表格,学生分组进行膳食调查。
(2)运用营养软件进行膳食分析,学生跟随教师操作。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膳食调查与营养评价的例题,分析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布置两道膳食调查与营养评价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膳食调查与营养评价2. 内容:(1)膳食调查方法和步骤(2)食物摄入量计算(3)营养评价标准及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对家庭成员进行为期一天的膳食调查,并运用营养软件进行营养评价。
2. 答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一份合理的膳食调查报告和营养评价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了解我国居民膳食指南,探讨如何做到合理膳食。
(2)研究膳食与疾病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膳食调查的方法和步骤2. 食物摄入量的计算3. 营养评价的标准及意义4. 运用营养软件进行膳食分析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一、膳食调查的方法和步骤1. 准备阶段:明确调查目的、对象和范围,制定调查计划。
膳食调查和评价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营养与健康》教材的第四章“膳食与健康”,具体内容包括:膳食指南的解读、膳食平衡的判断标准、膳食调查的方法及其评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膳食指南的基本原则,能够运用膳食指南判断自己的膳食是否平衡。
2. 培养学生进行膳食调查的能力,能够通过膳食调查评价自己的膳食状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膳食指南的解读,膳食平衡的判断标准,膳食调查的方法及其评价。
难点:膳食平衡的判断标准的理解与应用,膳食调查的方法及其评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膳食指南海报,膳食平衡表,膳食调查表。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膳食指南海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膳食平衡,自己的膳食状况是否平衡。
2. 讲解:讲解膳食指南的基本原则,膳食平衡的判断标准,膳食调查的方法及其评价。
3. 实践:让学生填写膳食调查表,根据膳食调查结果评价自己的膳食状况。
4.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改善自己的膳食状况,分享改善膳食的经验和方法。
5. 练习:让学生运用膳食平衡表,判断自己的膳食是否平衡,如何调整。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膳食指南:1. 均衡摄取各类食物2. 适量摄入能量和营养素3. 避免过量摄入油脂和糖膳食平衡的判断标准:1. 能量摄入与消耗平衡2. 营养素摄入充足且平衡3. 无过量摄入油脂和糖膳食调查的方法及其评价:1. 膳食调查表2. 评价膳食平衡状况3. 调整膳食结构,改善膳食状况七、作业设计1. 请根据膳食调查表,评价自己的膳食状况,并写出改善膳食的计划。
答案:根据膳食调查结果,评价自己的膳食状况,如能量摄入是否平衡,营养素摄入是否充足,是否过量摄入油脂和糖等。
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改善膳食的计划,如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减少油脂和糖的摄入等。
2. 请运用膳食平衡表,判断自己的膳食是否平衡,如何调整。
答案:根据膳食平衡表,判断自己的膳食是否平衡,如能量摄入是否平衡,营养素摄入是否充足,是否过量摄入油脂和糖等。
膳食调查和评价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膳食调查和评价》教材的第3章“膳食调查方法”和第4章“膳食评价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膳食调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食物摄入量的测定,膳食营养素的计算和评价,以及膳食结构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膳食调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学会计算和评价食物中的营养素含量,分析膳食结构。
3. 培养学生关注健康饮食,提高自我营养保健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膳食营养素的计算和评价,膳食结构的分析。
重点:膳食调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食物摄入量的测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膳食调查表格、计算器。
学具:笔、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一组学生日常饮食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饮食习惯,提问:“你们觉得自己的饮食是否健康?如何了解自己的饮食状况?”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膳食调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介绍食物摄入量的测定方法。
(3)阐述膳食营养素的计算和评价方法。
(4)分析膳食结构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一位学生的饮食为例,演示如何进行膳食调查和评价。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膳食调查,填写膳食调查表格,计算营养素摄入量,分析膳食结构。
5.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每组派代表分享调查结果,讨论饮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板书设计1. 膳食调查方法:24小时膳食回顾法食物频率法膳食记录法2. 膳食评价方法:营养素摄入量评价膳食结构评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运用所学方法,对自己或家人的饮食进行为期一周的膳食调查。
(2)根据调查结果,计算营养素摄入量,评价饮食状况。
2. 答案:(1)膳食调查表格。
(2)营养素摄入量计算结果及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调查和计算,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饮食状况,提高营养保健意识。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共同改善饮食习惯。
《膳食调查和评价》教案项目五(《膳食调查和评价》教案【总体教学目的与要求】《膳食调查和评价》一章是《烹饪营养配膳》课程中重要的章节。
通过《膳食调查和评价》一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食物和生熟比的测量与计算,掌握食物成分表的识读;掌握调查问卷设计与询问技巧。
掌握膳食结构分析与评价、调查结果计算与评价。
了解不同个体和人缺的膳食习惯,包括摄入的食物品种及每日从食物中所能摄取各种营养素的量,了解营养工作者需要选择适当的膳食调查方法对有关人群进行膳食调查的方法了解在一定时期内人群的膳食摄入状况以及人们的膳食结构、饮食习惯,借此来评定正常营养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在整章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较全面地掌握膳食调查和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烹饪营养配膳的具体实施方法和理论知识。
【课时安排】本章教学约需 16课时,具体分配如下:项目 .膳食调查与评估学习单元 1:膳食摄入量调查——称重法学习单元 2:膳食摄入量调查——24h回顾法学习单元 3:膳食摄入量调查——记账法学习单元4:膳食调查结果的计算与评价4课时4课时4课时4课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多媒体教学【教学用书】《营养配餐员》赵霖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教材)【参考资料】《公共营养师》(杨月欣主编)【分课时教学安排与课程内容】1第 1 次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安排由调查对象或研究者称量记录一定时期内的食物消耗总量,研究者通过查归纳法授课阅这些记录,并根据同一时期进餐人数,计算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平均摄入量。
2、优缺点操作简单,消耗低,人力少,结果准确,可自行调查,适合于大样本调查以及全年不同季节的调查。
此方法只能得到全家或集体中人均的摄入量,难以分析个体膳食摄入情况。
1.3称重记账法调查表的设计由调查对象或研究者称量记录被调查家庭在一定时期内的食物消耗总量,研究者通过这些记录并根据同一时期进餐人数,计算出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平均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