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
- 格式:ppt
- 大小:327.50 KB
- 文档页数: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法(2019年3月1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投资促进第三章 投资保护第四章 投资管理第五章 法律责任第六章 附则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促进外商投资,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规范外商投资管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下简称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外商投资,是指外国的自然人、企业或者其他组织(以下称外国投资者)直接或者间接在中国境内进行的投资活动,包括下列情形:(一)外国投资者单独或者与其他投资者共同在中国境内设立外商投资企业;(二)外国投资者取得中国境内企业的股份、股权、财产份额或者其他类似权益;(三)外国投资者单独或者与其他投资者共同在中国境内投资新建项目;(四)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方式的投资。
本法所称外商投资企业,是指全部或者部分由外国投资者投资,依照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经登记注册设立的企业。
第三条 国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鼓励外国投资者依法在中国境内投资。
国家实行高水平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建立和完善外商投资促进机制,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第四条 国家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前款所称准入前国民待遇,是指在投资准入阶段给予外国投资者及其投资不低于本国投资者及其投资的待遇;所称负面清单,是指国家规定在特定领域对外商投资实施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
国家对负面清单之外的外商投资,给予国民待遇。
负面清单由国务院发布或者批准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对外国投资者准入待遇有更优惠规定的,可以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 国家依法保护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的投资、收益和其他合法权益。
第六条 在中国境内进行投资活动的外国投资者、外商投资企业,应当遵守中国法律法规,不得危害中国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外商投资企业法一、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概述(一)概念与种类概念:依照中国法律规定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国境内设立企业外国投资者----与中国投资者共同投资,或----单独投资特征:(1)外商直接投资(2)外国私人投(3)依照中国法律、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国境内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中外投资者共同承担风险分享利润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契约式合营企业外资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问题:中外投资者范围的规定](二)投资项目鼓励类限制类禁止类允许类*鼓励类:1)属于农业新技术、农业综合开发和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工业的;2)属于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能够改进产品性能、提高企业技术经济效益或者生产国内能力不足的新设备、新材料的;3)适应市场需求,能够提高产品档次、开拓新兴市场或者增加产品国际竞争能力;4)属于新技术、新设备,能够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综合利用资源和再生资源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5)能够发挥中西部地区的人力和资源优势,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限制类:1)技术水平落后的;2)不利于节约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的;3)从事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发的特定矿种勘探、开采的;4)属于国家逐步开放的产业的;*禁止类:1)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社会公众利益的;2)对环境造成污染损害,破环自然资源或者损害人体健康的;3)占用大量耕地,不利于保护、开发土地资源的;4)危害军事设施安全和适用效能的;5)运用我国特有工艺或者技术生产产品的;*允许类:不属于以上三类的,属于允许类。
(三)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1、并购形式(1)股权并购-外国投资者购买境内公司股东的股权或者认购境内公司增资,使该境内公司变更为外商投资企业。
(2)资产并购①先设立、再并购:外国投资者先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并通过该企业协议购买境内企业的资产并运营该资产。
②先并购,再设立:外国投资者协议先购买境内企业资产,并以该资产投资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并运营该资产。
外商投资管理制度引言外商投资是指在我国境内的企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经济组织投资兴办或者参股设立的外国(地区)个人、企事业单位的经济行为。
为了规范外商投资行为,保护外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并建立了外商投资管理制度。
一、外商投资准入管理制度1.1 外商投资准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我国外商投资准入采取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即在负面清单中规定了与外商投资相关的敏感行业和相关限制条件,其他行业及领域对外商投资一律放宽、开放。
1.2 投资项目核准制度的改革我国通过简化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流程,将部分行业的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权限下放到地方,提高核准效率。
1.3 外商投资审查制度在外商投资准入环节,我国依法设立外商投资审查制度,对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等领域的外商投资进行审查。
二、外商投资经营管理制度2.1 外商投资企业治理结构外商投资企业在设立时需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建立健全企业治理结构,并明确投资者的权益和责任。
2.2 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设立后,需按照我国企业登记管理制度,完成企业注册登记、变更登记等手续。
2.3 外商投资者合规经营管理要求我国要求外商投资者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履行税收义务,保护劳动权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等。
2.4 外商投资企业信息报告制度外商投资企业需按照要求,定期报告企业经营相关信息,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三、外商投资退出管理制度3.1 外商投资企业合同期满退出管理外商投资企业合同期满时,应按照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进行退出处理。
3.2 外商投资主动退出管理外商投资者如有主动退出的意愿,需按照规定程序办理退出手续。
3.3 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变更管理外商投资企业发生股权转让等投资者变更时,需办理相关手续,确保变更合法合规。
四、外商投资管理制度的优势与挑战4.1 优势外商投资管理制度的建立,使外商投资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规范,增强了我国的投资吸引力,并提高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重点普及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2020)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促进外商投资,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规范外商投资管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下简称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外商投资,是指外国的自然人、企业或者其他组织(以下称外国投资者)直接或者间接在中国境内进行的投资活动,包括下列情形:(一)外国投资者单独或者与其他投资者共同在中国境内设立外商投资企业;(二)外国投资者取得中国境内企业的股份、股权、财产份额或者其他类似权益;(三)外国投资者单独或者与其他投资者共同在中国境内投资新建项目;(四)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方式的投资。
本法所称外商投资企业,是指全部或者部分由外国投资者投资,依照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经登记注册设立的企业。
第三条国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鼓励外国投资者依法在中国境内投资。
国家实行高水平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建立和完善外商投资促进机制,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第四条国家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前款所称准入前国民待遇,是指在投资准入阶段给予外国投资者及其投资不低于本国投资者及其投资的待遇;所称负面清单,是指国家规定在特定领域对外商投资实施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
国家对负面清单之外的外商投资,给予国民待遇。
负面清单由国务院发布或者批准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对外国投资者准入待遇有更优惠规定的,可以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国家依法保护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的投资、收益和其他合法权益。
第六条在中国境内进行投资活动的外国投资者、外商投资企业,应当遵守中国法律法规,不得危害中国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第七条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投资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外商投资促进、保护和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外商投资促进、保护和管理的相关工作。
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外商投资成为了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外商投资企业在投资、生产、经营等方面要遵守各国家法律法规,并在当地开展相关的业务活动。
本文将主要介绍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的法律制度。
外商投资企业的概念外商投资企业指的是外国投资者以货币或货物等有形或无形资产对中国企业进行投资或者与中国企业共同筹建一家企业的组织形式。
法律法规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相关的法律文件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合资经营企业法》、《外商投资企业法》等文件。
其中,外商投资法作为最核心、最基础的法律法规,规定了外商投资企业的基本制度。
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1. 合资企业合资企业是指中外方各自出资成立的企业,共同承担经营责任并按照约定共享经营收益,也共同承担经营风险。
在合资企业设立上,中方必须是国内企业法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外方必须是外国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
2. 独资企业独资企业是指外国投资者独资或者与中国企业共同出资成立的企业,外方独资企业可以是外国企业或者个人。
3. 合作企业合作企业是指中外方共同承担经营责任、共享经营收益、共同承担经营风险的企业。
合作方式包括中方合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监管机构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主要由外交部、商务部、工商行政管理机构、税务机构等进行监管。
其中,商务部主要负责外商投资企业的审批、登记、备案、变更等,工商行政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外商投资企业的登记、注销、变更等,税务机构主要负责外商投资企业的税务管理等。
外商投资企业的经营范围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可以开展的业务范围主要由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外商投资准入特殊管理措施等决定。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明确了外商投资企业可以在哪些领域进行投资和经营活动,而外商投资准入特殊管理措施则规定了外商投资企业在相关领域的投资门槛和条件。
外商投资企业的税务制度外商投资企业的税务制度与国内企业一样,主要由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组成。
2013年企业法律顾问网上辅导 企业法律顾问实务(第六章)第1页 第六章 涉外投资法律实务 考情分析本章主要内容是:外商投资法律制度、境外投资管理及外汇管理制度、涉外投资交易流程、法律尽职调查;在考试中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比较多,题型主要是单选题、多选题;预计2013分值在5左右。
第一节 外商投资法律制度一、概述外商投资指中国境外的企业、其他经济实体和个人在中国境内设立企业或购买资产或股权的经济行为。
外商投资可分为外商直接投资和外商间接投资。
二、外商投资法律制度(一)外商投资行业准入制度根据该规定,外商投资项目分为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四类。
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的外商投资项目,为允许类外商投资项目。
1.产品全部直接出口的允许类外商投资项目,视为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2.产品出口销售额占其产品销售总额70%以上的限制类外商投资项目,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主管部门批准,可以视为允许类外商投资项目。
【例题·单选题】我国实行外商投资行业准入制度,未列入《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外商投资项目类别是( )。
(2012年)A.鼓励类B.允许类C.限制类D.禁止类[答疑编号506300060101]【答案】B【解析】本题考核外商投资项目的类别。
外商投资项目分为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四类。
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的外商投资项目,为允许类外商投资项目。
(二)外商投资企业形式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1)组织形式:有限责任公司。
合营企业协议与合营企业合同有抵触时,以合营企业合同为准。
经合营各方同意,也可以不订立合营企业协议而只订立合营企业合同、章程。
(2)资本制度:合营企业各方可以现金、实物、工业产权等进行投资。
在合营企业的注册资本中,外国合营者的投资比例一般不低于25%。
①外国合营者作为投资的技术和设备,必须确实是适合我国需要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②中国合营者的投资可包括为合营企业经营期间提供的场地使用权。
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外商投资企业是指以外国投资者为主要出资人或控股人,成立在我国境内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对于加强我国与外国的经济联系、实现经济发展、吸引外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规范外商投资企业的行为,保护外商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规定,构成了我国的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
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地位外商投资企业是在我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其法律地位主要包括企业法人地位和外国投资者投资地位。
依据《企业法》等法律规定,外商投资企业拥有独立的企业法人地位,与其他企事业单位一样,有独立的财产、经营权、民事权利和义务等法律地位。
在投资地位方面,外商投资企业根据外国投资者的出资比例,享有不同的投资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投资法》规定了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地位划分,即按照外国投资者出资比例的高低分为中外合资企业、外方独资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制度外商投资企业准入制度我国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制度,根据不同的行业领域,制定不同的准入条件和政策。
外商投资企业申请设立,需要向相关部门提交材料,按照规定程序办理审批手续。
《外资企业投资法》规定,外方投资比例不超过25%的外商投资企业,可以省级人民政府认可的投资服务机构备案登记而不需审批。
外商投资企业运营制度外商投资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需遵守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确保经营行为合法、公正、诚信。
此外,外商投资企业还需建立健全国际商事仲裁和纠纷解决机制,以规避合同履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纠纷。
外商投资企业退出制度外商投资企业有时会出现经营不善等问题,需要退出市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投资法》规定了外商投资企业的退出方式和条件,包括企业解散、转让出资等多种方式。
在退出时,外商投资企业需向有关部门提交申请,并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相关手续。
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的实践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的实践证明,该制度对于保护外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与外国的经济联系、吸引外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