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的人口问题
- 格式:ppt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9
福柯论技术治理作者:刘永谋来源:《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03期摘要:从技术治理的视角看,福柯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五个方面:一是区分技术、规训技术和人口技术等三种技治技术;二是“知识纪律化过程”;三是专家政治研究;四是技术反治理;五是作为反治理措施的自我技术。
福柯对技术治理的批判具有反科学主义、历史主义和精英主义的特征,对于研究技术的治理与反治理之间的平衡颇有启发。
由于对技术的理解过于宽泛,福柯的批判显得有些混乱,尤其是他将局部反抗、生存美学和自我技术作为反抗的出路,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导致无法找到人类彻底解放的方向。
关键词:福柯;技术治理;技术反治理;专家政治中图分类号:B5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099(2022)03-0009-14技术治理是当代社会公共治理领域的普遍趋势。
所谓技术治理,指的是将科学原理和技术方法运用于社会运行当中的治理活动。
技术治理是法国哲学家福柯(Michel Foucault)的重要议题,有时他称之为现代“治理术”(gouvernementalite)研究。
总体而言,他对技术治理持极端的批判态度,详细地对各种技术治理所用的治理技术进行过不厌其烦地批判。
并且,他试图寻找某种“反治理术”以对抗技术治理。
福柯对技术治理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当代社会治理的基本趋势,更好地运用和控制技术治理,为社会福祉服务。
一、批判科学运行原则“技术治理二原则”是不同形式技术治理模式都坚持的基本立场,其中最重要的是科学运行原则,即运用科学原理和技术方法来运行当代社会。
在福柯看来,现代社会是知识—权力主导政治和公共治理活动的社会,依赖科学技术知识来维持其权力秩序,因而实际上是技治社会。
对此,福柯的批判是指:现代社会坚持的科学运行原则,实际上是依据知识—权力的权力治理,而不是依据客观真理的治理,只是名之为真理的权力运作。
(一)知识—权力即技术治理福柯讨论的现代科学技术虽然涉及的学科门类众多,但均在权力—知识的范围内,即在与现代权力“共生”的知识谱系之中。
福柯权力谱系的内容和特点福柯的权力谱系是他在其著作《规训与惩罚》(Discipline and Punish)和《监狱所理论》(The Birth of Biopolitics)中提出的一个理论框架,用于分析现代社会中的权力结构和权力运行机制。
福柯在这两本书中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研究,揭示了权力如何以不同的方式操作和控制个体,并且对个体的行为和思维施加影响。
下面将对福柯的权力谱系的内容和特点进行详细阐述。
福柯的权力谱系是一个分析权力运行机制的框架,用以呈现和揭示权力的不同形态和操作方式。
这个谱系分为四个部分:君权制、规训制、生命权、生物政治。
每个部分都代表了不同的权力运行方式和权力操作形式。
第一部分,君权制,是指传统君主制社会中的权力形式。
在这个制度下,权力主要通过君主和法律来行使。
福柯认为,君主制通过建立权威性和标准化的法律规定来控制个体,使他们服从君主的统治。
这种权力形式主要依靠肉体的暴力和刑罚,以迫使个体服从。
第二部分,规训制,代表了现代社会中的一种权力形式,通过对个体的训练和社会化来实现对其行为和思维的操控。
福柯认为,规训制通过建立监狱、学校、军队等机构来规范个体的行为和思维,使他们成为符合社会标准的合格公民。
这种权力形式更加注重心理操控和社会化,对个体进行全方位的约束和规训。
第三部分,生命权,是指现代社会中权力对于个体身体和生命的控制。
福柯认为,现代社会通过医疗、卫生、生育控制等手段,对个体的身体和生命进行管理和调控。
这种权力形式将个体的生活和健康作为其主要管辖范围,通过各种手段对个体的身体和生命进行干预和调整。
第四部分,生物政治,是福柯权力谱系的最后一部分,也是最具争议性的一部分。
生物政治代表了现代社会中权力对于人口和群体的管理和调控。
福柯认为,现代社会通过人口统计学、社会福利、医疗政策等手段,对人口进行统计和分类,并且根据这些分类将人口进行管理和控制。
这种权力形式通过社会制度和政策对人口进行规范和调控。
权力与知识福柯思想的哲学解读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是20世纪法国重要的哲学家与社会学家,他对权力、知识和社会结构等一系列复杂主题的深入探讨,极大地影响了现代哲学、人文科学及社会学等领域。
本文将从福柯的权力与知识关系出发,分析其思想的核心内容,并透视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启示。
权力与知识的关系在福柯的理论中,权力并非单一、线性的,而是一种分散且无处不在的网络。
他提出“知识就是权力”,意味着知识不仅仅是理解世界的工具,更是塑造权力关系的重要因素。
福柯认为,权力与知识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
知识作为控制工具在现代社会中,知识被用作控制与监管的工具。
教育系统、科学研究、医疗机构等领域所产生的知识,有时候并非仅仅是中性的真理,它们具有一定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属性。
例如,在教育中所传播的价值观和知识体系,会通过不同形式规范学生的行为,塑造他们的思维方式。
福柯通过“生物权力”概念阐释了这一点。
生物权力是指国家对个体生命进行管理与控制的能力,它通过对人口健康、出生、死亡等方面进行干预,实现对社会整体的控制。
而这种控制不仅仅依赖于法律和暴力,更依赖于知识——例如医学、统计学及生物科学等。
这说明了知识如何渗透到权力结构之中,并影响人们日常生活。
历史透视福柯探讨了不同历史时期权力与知识关系的变迁。
从古代至今,知识产生和传播的方式随着权力结构的发展而演变。
古代社会中,斯多噶学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强调理性和真理在道德中的重要性,但这些知识往往是在特定权力结构下形成并维持的。
进入近现代社会,随着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的兴起,知识又被赋予了新的角色,它逐渐成为规范与标准化的重要依据。
福柯考察了如何通过“话语”的形式来理解这种变化。
他认为,不同历史时期的话语决定了一种特定类型的知识如何被接纳和传播。
例如,在精神病学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疯癫”这一概念被重新定义,其背后反映出当时社会对精神病人的控制及其文化场域。
福柯访谈录读书笔记权力的眼睛(边沁从权力的角度看待人口的支配关系,提出圆形监狱的构想),是对卢梭的补充。
激励了众多革命者的卢梭式的梦想是什么呢?那是梦想一个透明的社会,每一部分都清晰可见,梦想一个没有任何黑暗区域的社会,那些黑暗区域是由王家和其他组织的特权建立起来的。
那是梦想每一个人,无论其地位如何,都能洞察整个社会,人的心灵可以沟通,他们的视觉不受任何阻碍,公众的观点相互作用。
斯塔罗宾斯基(Starobinski)关于这一点在他的《自由的透明度、障碍和创造》中有很好的说明。
边沁既是这种观念的体现,又是它的对立面。
他提出了可视性的问题,但是把可视性想象成完全围绕着一种统治性的、无所不见的凝视。
他发起了普遍的可视性的计划,该计划为严酷而细致的权力服务。
所以,边沁的这种实施“全景”的权力的技术观念,是嫁接在伟大的卢梭主题之上的,后者从某种意义上构成了大革命的诗意的音调。
两者结合起来,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政体:卢梭的抒情注意和边沁的执着。
对大革命来说,公正问题的新的视角,并不在于惩罚过失者,而是要从根本上杜绝过失的可能性,通过把人置于完全可视的空间,这样他们的观点、思考和有关他人的话语就可以避免导致有害的行为。
这种观念在大革命时期的文字中经常出现。
从17世纪70年代开始,在英国和法国,对于圆形监狱有过很大的关注。
当时不断兴起的“看法”的统治,代表了一种操作模式,通过这宗模式,权力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事实来得以实施,即在一种集体的、匿名的凝视中,人们被看见,事物得到了解。
一种权力行使,如果它主要由“看法”构成,那么,它就不能容忍黑暗区域的存在。
如果边沁的计划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这是因为它提供了一种可以施用于许多领域的公式,即“通过透明度达成权力”的公式,通过“照明”来实现压制。
启蒙时期的一个任务也就是要消除人心中的黑暗区域。
大革命最关注的问题的核心:防止人们干坏事,驱散他们想要干坏事的念头。
换言之,使人们处于不能和不愿的状态。
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历年真题——社会学理论真题(1997-2011年)一、名词解释1.有机团结2.科层制3.价值关联4.非正式制度二、论述1.试述并评论帕累托的精英循环思想2.试析中国单位组织中的社会互动与人际关系的特点3.从托克维尔、韦伯、齐美尔三人中任选两人,评述他们关于现代社会“平庸化”或夷平趋势在经济、政治、社会、人心等方面的观点4.试述认识与分析社会问题的几种不同理论视角三、简述题1.中国农村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取得了哪些成绩并产生了哪些问题2.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三十年来对我国城乡人口结构、家庭结构与消费模式的影响3.“中国文化是集体主义的,西方文化是个人主义的,所以中西方人的心理与行为不一样”,对这一主张进行评述4.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一般分为几个阶段?我国1949年以来城市化经历阶段与特点5.如果要研究全球化对中国劳动关系的影响,你打算从哪些方面考虑?一、名词解释(5×4 = 20)城乡二元结构、共同体、初级社会群体、新功能主义二、论述题(20×4 =80)1、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转型进程中,群体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发生条件及预防措施。
2、试述孔德的人类认识阶段理论,并阐述其意义。
3、试分析下列四个概念的联系:文化、社会化、社会互动和社会群体。
4、试评估吉登斯的现代性的理论特征。
三、简答题(10×5 = 50)1、试述社会转型中社会心理的特征。
2、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人口数量,按此标准中国城市人口统计中存在什么样的偏差?3、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民工潮”,有了很大的加剧,就农村方面分析其原因。
4、试述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
5、试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道路的特点。
福柯权力理论之概述福柯权力理论之概述福柯权力理论之概述在《知识分子与权力》一文中,福柯说了这样一段话,“毕竟,直到19世纪,人们才认清剥削。
但人们大概永远不会知道权力是什么。
可能马克思和弗洛伊德还不足以帮助我们认识这个神秘的、被称作权力的、被到处授与人的东西。
它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既是显现的,又是隐蔽的。
”这段关于权力的论述多少带有一些神秘主义的色彩,这也是它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所在。
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权力(pouvoir )一语在福柯的著作中占据了中心地位,福柯在权力领域所作的探究,被认为堪与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领域的建树相匹,甚至福柯本人,也因而被称为“权力思想家”。
但即便是这样,这段话却更像是福柯发自内心的最真实的声音,或许在他看来,其实自己和其他人一样——大概永远不会弄清楚“权力”是什么。
但是,福柯仍然尽量对权力作了最大程度上的体认,这里的“权力”我觉得更倾向于现代意义上的。
他指出,权力的隐蔽性的一处重要表现就是:权力有意向却没有主体性。
我个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一方面权力的行使无不具有一系列目标和目的,另一方面这又不意味权力产生于某一个人的选择和决定。
任何个人或国家机器,都不可能指挥在一个社会中产生作用的整个权力网。
这也是福柯在《知识分子与权力》中所谈到的,他说,“实际上人们很不了解:谁在行使权力?在哪儿行使权力?人们几乎已了解到:谁在剥削?利益去哪儿了?然而,权力……很清楚,并不是统治者拥有权力。
”这里的意思应该是指在现代社会中,并不仅仅是统治者拥有权力。
因为福柯多次批评过传统的权力观念,即视权力为确保奴役一个国家国民的一组机构和机制,或者说,是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实施统治的总体系统。
他一再强调权力不是一样“东西”,而是一种关系,是各种势力关系的复合体,是这些势力关系通过持续不断的相互抗争,改变、增强或颠覆它们的过程。
在《性史》第一卷中,福柯写道,“权力不是一种机制,不是一种机构,它不是赋予某人的一种力量;它是外借得来的一个名称,用于一个特定社会中某种策略情景。
福柯的身体政治评析作者:徐国超来源:《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06期摘要:福柯哲学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身体政治。
在他那里,规训机构通过作用于身体对人实施控制。
福柯的身体政治意义重大,它提供了对权力新的理解、开启了空间政治的研究、为消费社会的研究注入了活力、对“新社会运动”产生重要影响。
但同时,他的身体政治存在着缺乏宏观维度、良好的政治策略及意识形态维度的片面和不足之处。
关键词:福柯;尼采;身体政治;空间政治;规训中图分类号:D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68(2012)06-0017-05一、福柯的身体政治福柯哲学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身体政治。
福柯的身体政治理论直接受惠于尼采。
在西方哲学史上,从柏拉图,到笛卡尔,再到康德、黑格尔甚至马克思,一直存在着意识与身体的对立。
意识举足轻重,是哲学研究的重要对象,而身体或者被压制、或者被视为罪恶之源、或者被认为微不足道。
身体在西方传统理论中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地位,这一现象直到尼采才发生改变。
尼采可以说是第一位将身体提高到哲学高度地位的哲学家。
在他那里,权力意志就是身体,身体就是一切()。
正如用权力意志去反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尼采用身体正是为了反对西方传统意识哲学。
福柯堪称尼采的忠实信徒,福柯在历史、主体、权力,当然也包括身体等诸多方面都受到了尼采的影响,因此他又被视为新尼采主义者。
在福柯那里,身体的重要性体现在各种社会控制机制、微观权力和规训机构都是通过身体作用于人,达到规训和控制人的目的。
福柯一生都非常关心权力的运作问题,他认为从古典时代开始,身体成为了权力运作的对象和目标。
在《规训与惩罚》中,福柯直言:“身体也直接卷入某种政治领域;权力关系直接控制它,干预它,给它打上标记,训练它,折磨它,强迫它完成某些任务、表现某些仪式和发出某些信号。
这种对身体的政治干预,按照一种复杂的交互关系,与对身体的经济使用紧密相连;身体基本上是作为一种生产力而受到权力和支配关系的干预;但是,另一方面,只有在它被某种征服体系所控制时,它才可能形成为一种劳动力;只有在身体既具有生产能力又被驯服时,它才能变成一种有用的力量()。
纪念福柯系列讲座之二--福柯的权力和主体人在一个自由的氛围里控制性行为……自我控制也是自我技术,自己可以创造自己、锻造自我,完成自我的发明。
从而使新的自我具有系统化、审美化、风格化、气质化讲座主题: 福柯的权力和主体主讲人 : 汪民安(社科院社科出版社文学编辑室编辑)讲座时间: 2004年5 月13日19:00讲座地点: 3112主办方 : 青年读书社这是青年读书社福柯系列讲座的第二场。
汪民安老师演讲的主题为:福柯的权力和主体。
他耐心地讲解福柯,因为台下的观众全神贯注。
他们也了解福柯,正因为了解,才更渴望获得更多关于福柯的东西,老师的诠释显然要比枯燥的中文译著生动得多。
福柯(1926--1984)法国当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1953年完成其第一部著作《精神病与个性》。
1966年因《词与物》的出版而一举成名。
1969年发表的《知识考学》。
1970年进入法兰西学院任思想系统教授。
1975年后发表《监禁与惩罚》及《性意识史》等著作。
福柯的著述代表了深入历史和文化话语之真实性的艰巨努力,他通过历史讲述他的哲学。
法国当代另一位哲学家夏特莱指出:“福柯的著作使人对西方文化的过支产生一种全新的看法,对西方文化现在的混乱产生更加清醒的认识。
”而汪老师讲解“福柯的权力和主体”,阐述了以下观点:对于“权力”,一般人理解它为一种压力,一种沉默的力量;对于福柯而言,权力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对传统权力概的颠覆,他认为权力是一种产生,其基本品质是生产性和创造性。
在早期作品中,福柯论述了权力与知识的关系:权力生产、创造了知识。
这样的理解与我们通常熟悉的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有很大的差别,培根的理论告诉我们知识可以改革社会,可以创造事物。
考察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人们对“疯颠”和“疯子”定义的变化中,福柯认为对于这些概念,之所以没有行成牢固的、可靠的认识,根源在于权力。
随着运用的权力的不同,对一个概念的创造力、解释力就会不断变化,因此,知识也就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真理的东西也不是永远的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