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波士顿城市设计概要
- 格式:doc
- 大小:2.62 MB
- 文档页数:15
波士顿总体规划2030——传统城市规划的绝唱?Here’s the plan for Boston: Ditch the ‘plan’ - The Boston Globe译者:NovemberRain两年前,当波士顿市长 Martin J. Walsh提出新的总体规划编制计划时,很多人认为这份规划能够改变这座城市的面貌。
那时候关于波士顿是否竞争202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权的激烈争论也使这座城市需要考虑体育设施、交通系统和住宅小区等现实规划建设问题。
但事实上,Imagine Boston 2030(畅想波士顿2030)将与普遍的设想大相径庭。
缺少具体的建设计划内容,规划将更多的篇章赋予了邻里开放参观(open houses)、社区作坊、愿景工作坊(visioning kits)等内容。
相比于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Imagine Boston 2030内容并不详细具体(在城市用地、城市形态方面),但无疑展现了更多的雄心。
而波士顿上一份城市范围的总体规划(citywide plan)颁布于1965年,与之相同地,Imagine Boston 2030也将波士顿定位为“创意之城”(City of Ideas)。
除此之外,两者有着极大的不同——几十年间波士顿发生了巨变,以及,不同时代城市规划学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965年的总体规划完成于城市更新运动(urban renewal)的鼎盛时期,那是一个高速公路建设和“清除贫民窟运动”(slum clearance)等联邦项目大行其道、“造城”与“拆城”均轰轰烈烈的时代。
当然,那场造城运动的结果并不美好——当波士顿退出2024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竞选时,那种“自上而下”的规划风格所带来的糟糕回忆仍被提及。
波士顿的城市更新运动过去几十年间,一系列例如发展许可审批(development approvals)、发展激励(developmentincentives)、不动产税征收等面向私人领域的手段逐渐兴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代替了城市总体规划成为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主要方法。
美国波士顿公园系统评析一、波士顿公园系统介绍波士顿公园系统是由美国最著名的规划师和景观设计师弗勒德里克•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所规划设计,是以河流等因子所限定的自然空间为定界依据,利用200~1500英尺宽的绿地,将数个公园连成一体,在波士顿中心地区形成了景观优美的公园。
波士顿公园系统又被波士顿人亲昵地称为翡翠项链(Emerald Necklace),它是从波士顿公园到富兰克林公园绵延约16公里,由相互连接的9个部分组成(图1):(1)波士顿公园(Boston Common)(2)公共花园(Public Garden)(3)马省林阴道(CommonwealthAvenue)(4)滨河绿带(Esplanade),又称查尔斯河滨公园(Charlesbank Park)(5)后湾沼泽地(Back Bay Fens)(6)河道景区和奥姆斯特德公园(Riverway&Olmsted Park),又称浑河改造工程(Muddy RiverImprovement)(7)牙买加公园(Jamaica Park)(8)阿诺德植物园(Arnold Arboretum)(9)富兰克林公园(Franklin Park)图1(一)波士顿公园(Boston Common)波士顿公园位于波士顿市中心,面积达50英亩。
1634年以来这里就是一个公共园地,算得上是美国最早的公园。
波士顿公园在波士顿初建时期已经划定,供居民放养奶牛、士兵操练以及游戏、散步等户外活动。
后来逐步演变为一座公园。
1910—1913年,奥姆斯特德全面改造了波士顿公地:自然式布局的大树、大草坪,任人自由漫步,一派田园风光。
波士顿公园中仅有的建筑设施是:一个体量不大的管理处,以一座1877年建设的南北战争纪念碑“海员、战士纪念碑(Soldiers and Sailors Monument)”为主的若干纪念碑,一座音乐亭,一处面积较大的儿童涉水池和中央墓地。
Potland城市设计概述人口不刀0万,在美国排名第26位。
河流汇交,丘陵。
道路方格网:200ft:城市渗透性、55%开放空间;一系列的公园街区隔开CBD和近郊区;追求设计品质特色文化,设计师、Portland 大厦大都会区政府:1979,24座城市,增长型城市边界,紧凑型开发,经济住宅、交通设施(地铁),区域性规划框架(1990)城市规划决策的州政府立法及政策基础俄勒冈周土地使用法案1973;Portland 综合规划1979规划实践的发展演变1970年代已形成美国最适宜居住城市;84英亩south Auditorium地区:美国城市复兴一部分,较早使用大尺度城市设计和二次开发;城市设计:1956设计顾问委员会;1968历史地标委员会;1971公众参与《市区规划》生机勃勃的步行系统、滨水公园;1972市区规划,清新空气法案,公交商业街(两条南北向街道,只有公交单向行使,树木、喷泉)。
1974,市区邻里协会1977,主干道分级政策,1980年代:表演艺术中心;滨江公园50英亩;先锋法院广场(正中心)1988市区规划,重新修订;20年期限;1998获得广泛好评追求设计品质的政治和社会背景公民自豪感:始于二战,带有道德观念的政策、公众利益排挤个人主义色彩的政见;俄勒冈州固有的保守主义和保护保存的伦理道德;市区规划1972,办公和零售业高度聚集的狭长地带、公共交通和停车限制、河滨康乐设施及大量人行道改善措施、邻里小磜复兴及保护其多样性、公私合作稳定的商业社会、无拍戏选举产生的政府郊区社会比较差,郊环并为让商业迁出;内城:种族一致性,92%的白人仍住内城,且一直保持中上阶层;城市增长缓慢但平稳;1979强制执行《增长型边界城市》:有助于保持和提升邻里社区质量,鼓励在市区和邻里社区的稳定投资;公众参与:68个截然不同邻里社区和54个独立的邻里社区协会参与住房、交通、公园、规划发展问题;有趣的措施;地区联合理事会(自发的)、提供挑选意见的标准、更富于技术性而非政治和纯美学。
波士顿中央干道改造工程波士顿中央干道改造工程波士顿,麻萨诸塞州设计时间:1992-2000年波士顿中央干道改造项目为重新组织城市结构、提供周围街区乃至整个波士顿中心城区所迫切需要的公共空间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主要场所透视图多年以来波士顿人一直希望改善城市中心区的交通状况。
1982年启动的中央隧道工程的规划将梦想变成现实,中央隧道的建设于2004年完工通车,穿越波士顿市区的中央干道高架路被拆除并产生约12公顷有准备的位于波士顿中心城区的可用土地。
中央干道改造总平面图该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改善波士顿城市中心区的街道系统,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生活。
将步行街道引向海边,促进滨水区的活动,形成环海港的步行系统,同时将一系列的公共空间联系起来,从而恢复社区感。
城市肌理和八个主要地区该项目的规划设计完成于2001年,设计过程中体现了广泛的公众参与原则,邀请了市民、周围居民、历史学家、水景规划师、艺术家、设计师、国家和地方官员参与设计讨论。
公园和休息场所成为城市中心的绿洲城市结构关系原中央干道的土地将被开发为城市公共活动的开放空间,并形成整个地区城市公共活动的主干和核心,改造后的中央干道很宏伟,但不对称,有大片的绿化和公共建筑,通过多条与之连接的街道将周围地区形成统一整体。
滨海区结构示意主要场所透视图考虑到多样化的城市肌理,规划将中央干道从南至北分成了8个区,每个区都有其独特的形式、历史特征和与海港的联系,在城市居民、上班族和游客的生活中各有其作用。
公园等公共开放空间在该项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是城市里的绿洲,是举行重大活动和庆典的场所,也是政府对市民承诺的象征。
该项目对于波士顿而言是一个总结过去、思索未来的机会,改造后的中央干道将根植于城市及其历史,它将成为未来城市肌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逐渐消除高速公路在城市中心区留下的印迹,将成为波士顿城市中心区新形象的象征,就如同巴黎的杜拉瑞花园,华盛顿的林荫大道,芝加哥的湖滨公园和巴塞罗那的兰布拉大街。
美国波士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城市更新(上)波士顿是美国历史古城,也是交通最繁忙的城市,其城市交通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城市中心区活力降低,经济增长缓慢,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我国目前许多大城市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城市更新与改造,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交通设施的建设、城市的开发建设都呈献快速的增长,城市矛盾日益突显。
本文通过对波士顿中央大街改造方案的介绍,分析城市更新改造的方法,借鉴国外城市改造的经验,对我国目前城市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波士顿中央大道建成于1959年,为高架6车道,它直接穿越城市中心区,当时设计每天运量为75,000辆机动车,现在实际运量达到200,000辆,成为美国最拥挤的城市交通线。
现在每天交通拥堵时间超过10小时,交通事故发生率是其他城市的4倍,通向机场的隧道境况也相同。
如果不进行改造,预计交通拥堵时间从现在的10小时发展到2010年的16小时据估算,由于堵塞、事故、油料浪费、尾气污染、时间延误等因素每年损失5亿美元。
由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建设高架路很少考虑到道路对周围地区的割裂,中央大道高架桥的建设,将原来的波士顿北区及相邻的滨水区与老城中心区相隔离,限制了这些地区在城市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并且建设中搬迁了2万左右的居民。
严重的交通堵塞和高发事故率,使一些商业机构搬迁出去,以寻求更好的有利增长和交通便捷的地区,由此带来的利税损失高达数百万美元。
波士顿已没有更多的用于开发的城市用地,不能在老城和滨水区再建新的道路,唯一可行的方案是在现有的中央大街下面建设一条地下快速干道,在波士顿海湾建设一条海底隧道用来联系机场和城市中心,建立一个新的交通系统,完善城市交通,并以此为契机改善城市环境。
中央大街规划方案——线路图及已建成的通向1959年中央大街建成时交通状况与现在的比较建设中央大道的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城市中心区进行改造和保持建设期间城市经济生活的持续性、交通的连续性,以及居民生活的正常,今天不能向原来建设高架桥时那样不考虑道路对社区的各种影响,如分隔、错位等因素解决方案。
波士顿的美景描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波士顿是美国东北部马萨诸塞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也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
它不仅是美国独立运动的发源地,也是美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波士顿不仅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还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城市建筑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
本文将详细描绘波士顿的美景,包括其自然风光、城市建筑和文化氛围,探讨这些美景对人们的吸引力和启发。
通过展现波士顿的独特之处,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座美丽城市的魅力所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旨在说明整篇文章的框架和组织方式。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部分,介绍了文章的主题-波士顿的美景描写。
文章结构部分则通过本文的目录表明了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包括自然景观、城市建筑和文化氛围三个方面。
最后,在目的部分,说明了撰写该文章的初衷。
正文部分依据目录分为自然景观、城市建筑和文化氛围三个主要小节。
自然景观包括公园和花园、河流和湖泊,山脉和林地等内容;城市建筑包括历史建筑、现代建筑,街道和广场等内容;文化氛围则包括博物馆和艺术馆、音乐和表演艺术,餐饮和购物等内容。
每个小节将介绍波士顿的相关美景,并进行生动的描写与分析。
结论部分汇总全文的精华,强调美景的吸引力、波士顿的独特之处以及对人们的启发,旨在凸显波士顿的风景之美和文化之荣。
通过本文的结论,读者也能更深入地了解波士顿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波士顿的美景进行描写和赞美,展现这座城市独特而迷人的魅力。
通过对波士顿自然景观、城市建筑和文化氛围的描述,让读者们能够感受到这里的美丽和独特性。
同时,我们希望通过分享这些美景,能够激发人们对自然环境、历史建筑以及文化活动的热爱和关注,促进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最终,希望本文能够带给读者一种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让大家对波士顿这座城市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