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华盛顿中心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10.30 MB
- 文档页数:68
美国首都华盛顿城市规划的景观格局Review on the Landscape Pattern of the City Plans for Washington, D.C.摘 要:包括朗方规划和麦克米伦规划在内的一系列城市规划奠定了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城市景观发展基础。
这些城市规划确立了华盛顿特区“绿色核心”型国都城市格局,形成了华盛顿特区用绿色的景观轴统领国都城市结构的特点。
这些规划所安排的林荫大道和大面积绿地,不仅塑造了良好的城市形象,而且为华盛顿核心区域形成纪念性景观集群以及其他文化设施集群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源于这些规划而形成的景观格局,可为今后的国都城市建设提供有益的启迪和借鉴。
关 键 词:风景园林;华盛顿特区;城市规划;绿色核心;景观格局;纪念性景观集群文章编号:1000-6664(2016)11-0062-04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6-01-06; 修回日期:2016-07-06Abstract: A series of city plans, including L'Enfant Plan and McMillan Plan, had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landscape development in the US capital, Washington, D.C. These city plans established the "green core" pattern of the capital city of Washington, D.C., formed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apital city's structure with the green axis. The boulevard and the large area of green space that those plan had arranged, not only shaped a pleasant scenery of the capital, but also created available conditions for the forming of memorial group and other cultural facilities group in the core area of Washington, D.C. landscape pattern derived from these plans gives enlightenments and refere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apital cities in the future.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Washington, D.C.; city plan; green core; landscape pattern; memorial group1 美国首都华盛顿简介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全称是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Washington,District of Columbia,简写为Washington,D.C.),是因纪念美国开国元勋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1732—1799)和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意大利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1451—1506)而命名的,是由美国国会直接管辖的特别行政区[1]。
NO.198 世界建筑导报89City Center DC 华盛顿特区城市中心前华盛顿会议中心占地10英亩,位于华盛顿市中心东端的战略要地,与纽约大道的主要城市轴线接壤,可以看到白宫。
该市中心之前被一个单一且巨大的建筑物所包围,现在,依照福斯特建筑事务所的总体规划,将场地划分为几块较小的步行街区,在市中心各个社区之间架起了新连接:北面是以住宅区为主的历史街区,南面则以开发商业写字楼为主。
该方案灵感来自于欧洲的街道模式,打破了现有的网格系统,恢复并扩展了18世纪街区之间的原有小巷。
大道绿树成荫,配以经典的华盛顿“环球”路灯,重新种植了本土绿植后,与周围社区完美融合。
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在这个多功能规划中设计了四栋建筑,集办公室、公寓、餐厅和商店功能于一体。
建筑的设计是人性化的,与周边地区的宏伟规模形成鲜明对比,建筑从十层楼高的地方逐步下移,形成了一个中央广场,街道和小路在这里交汇,变为城市焦点。
通往广场的通道像一个玻璃“珠宝盒”,内有两部电梯,是该规划的一个动态地标。
通道的墙上和楼板底面都安装有一台大型LED 设施,从而进一步扩展了公共领域,场地西北角的公园里设有景观游泳池和喷泉,对角线道路贯穿其中,与整个项目的小巷模式相呼应。
该规划具有高密度、综合性的特点,旨在将所有物体聚集在一起,创造一个低碳且对行人友好的街区。
在获得LEED 黄金级认证后,景观、办公和公寓楼根据太阳方位定向,并采用绿色屋顶来吸收水分进行循环利用——该规划的目标是回收100%现场使用的水。
许多公寓都设有宽敞的阳台和露台,均由凯瑟琳•古斯塔夫森(Kathryn The 10-acre site of the former Washington Convention Center occupies a strategic position in the East End of downtown Washington, bordering the main city axis of New York Avenue with views towards the White House. Previously enclosed by a single, vast structure, Foster + Partners masterplan breaks the site down into smaller, pedestrian blocks that bridge new connections between diverse downtown communities: the historic and predominantly residential neighbourhoods to the north, and the mainly commercial office developments to the south. Drawing inspiration from European street patterns, which break the existing grid system, the scheme reinstates and expands the original 18th century alleyways that run between the blocks. The tree-lined avenues, complete with classic Washington ‘globe’ street lights, are re-planted with local species to integrate seamlessly with the surrounding neighbourhood. Foster + Partners has designed four buildings within the mixed-use scheme, which brings together offices, condominiums, restaurants and shops. Designed to be human-scaled in contrast with the imposing scale that characterises the surrounding area, the buildings step down from ten storeys at the perimeter of the site to frame a central plaza, a civic focus where the streets and pathways converge. The gateway to the plaza is a glass ‘jewel box’ containing two elevators, which provides a kinetic landmark for the scheme. The gateway features a dramatic large-scale LED installation on the walls and soffit. Further extending the public realm, a park in the north-west corner of the site includes a landscaped pool and fountains, and is intersected by diagonal pathways, which echo the pattern of alleyways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The high-density, mixed-use scheme is designed to bring everything together, creating a low-carbon, pedestrian friendly quarter. Having achieved a LEED gold rating, the landscape, office and apartment buildings are oriented according to the pattern of the sun and incorporate green roofs to absorb water for recycling – the scheme aims to recycle 100 percent of the water used on site. Many of theClient: Hines / Archstone-Smith Location: Washington DC, USA Architectural Design: Foster + Partners Collaborating Architect: Shalom Baranes Associates Structural Engineers: Offices – Thornton Tomasetti; Condominiums – SK&A Mechanical Engineers: Tolk Landscape Architect: GGN Design / Completion: 2006 / 2014Photography: Nigel Young / Foster + Partners业主单位:Hines / Archstone-Smith项目地点:美国华盛顿特区建筑设计: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合作单位:Shalom Baranes 联合公司结构设计:Offices – Thornton Tomasetti;Condominiums – SK&A机电设计:Tolk景观设计:GGN设计/建造:2006 / 2014年摄影:Nigel Young / 福斯特建筑事务所90WORLD ARCHITECTURE REVIEW福斯特建筑事务所专辑 SPECIAL ISSUE ON FOSTER + PARTNERSGustafson)单独设计,以日光最大化和被动式环境效益为导向。
1 特区水环境治理背景美国华盛顿特区面积177 km 2,人口约60万,其中有10.16%的地区是水域,属于Chesapeake 湾流域。
特区有1/3中心区域是雨污合流区,每年有32亿加仑的溢流水。
特区雨水管理主要为了Chesapeake 湾的水质保护和改善,有以下四个管理目标:一是控制有毒物质;针对海湾周边(Anacostia 河)的工业污染企业的勘察和评估。
二是合流区污染控制;针对1/3合流区,采用深隧摘要通过对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各种海绵城市建设实例的介绍,客观真实地反映华盛顿特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运营和维护现状,务实、低维护、可持续的建设理念与国内目前所流行的“美丽海绵”“万能海绵”思路的区别,希望通过对特区海绵城市建设现状的阐述,让国内海绵城市建设参与者回到对海绵城市的正确认识上,海绵城市以雨水服务功能为主,强调功能性和后续可持续性,景观只是次要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华盛顿特区;海绵城市;景观策略Abstract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various examples of sponge city strategy in Washington DC, it objectively and truly reflects the status of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sponge city strategy in Washington DC.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ractical, low-maintenance and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concept and the famous "beautiful sponge" and "universal sponge" ideas in China, we hope to expla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ponge city strategy in the SAR. Let domestic sponge city participants return to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sponge city. Sponge city focuses on rainwater service functions, follow-up sustainability; however, the landscape is only a secondary form of expression.Key wordsWashington DC; sponge city; landscape strategy浅析美国华盛顿特区海绵城市建设景观策略梁发 刘洁A Brief Analysis of the Landscape Strategy of Sponge City in Washington, D.C., USALiang Fa Liu Jie梁 发1984年生/男/湖北武汉人/硕士/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景观规划与设计(武汉 430010)刘 洁1983年生/女/湖北宜昌人/硕士/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景观规划与设计(武汉 430010)(直径7 m,约14.5 km2,水面30 m以下)储存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将原来的溢流次数65次减少至2次,目前即将建成。
城市中心区域建筑的设计思路城市中心区域是城市的精髓所在,也是城市的代表性区域。
这里不仅有商业、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还涵盖着城市的历史、文脉、人文等重要元素。
因此,城市中心区域的建筑设计,不仅要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还要充分考虑文化传承和城市形象的塑造。
一、文化传承城市中心区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展示区,建筑设计中的文化传承应成为设计思路的重要一环。
建筑设计要充分融入当地文脉,以此来反映当地的文化、信仰、历史和社会风貌。
首先,建筑设计要充分体现当地历史文化的特征。
比如,在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城市中心区域,新的建筑设计,要在保留传统建筑造型和空间布局的基础上,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以此来展示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
其次,建筑表达要有文化内涵。
通过建筑色彩、材料选择、装饰细节等方面体现当地文化内涵。
比如,在传统文化背景下,可以运用当地特有的窗格、雕花等手工艺来表达文化内涵,从而使建筑更具地方特色。
再次,建筑设计要充分融入当地社会文化。
一座城市的文化多种多样,建筑应充分吸纳当地的文化元素,体现出城市的综合文化氛围。
比如,在当地文化深厚的地方,可以将当地的习俗、历史、文化等元素巧妙地融入建筑设计中,让建筑体现出特定的时代特色。
二、尊重城市空间布局城市中心区域的空间布局是设计思路必须考虑的一方面。
对于城市空间布局,建筑设计要遵从并充分尊重当地规划并保持区位的空间重心,创造新的、有效地空间连接方式,提升城市景观的美感和舒适程度。
首先,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城市空间布局的谐调。
谐调不仅体现在建筑与环境相协调,还体现在建筑与城市规划相协调。
建筑设计要充分融入城市规划的整体格局中,让建筑与环境和谐统一,形成视觉上的完整性。
其次,建筑设计需要关注时代背景的变迁。
城市中心区域的空间布局会受到时代变迁的影响而改变,建筑设计需要跟随时代的变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使建筑更加适应城市的发展需求。
三、注重环境保护城市中心区域的建筑设计还要注重环境保护,注重可持续发展,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
在其他国家和中国,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风格和特点有什么不同?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是各国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但是各国在这方面的发展水平和风格特点又各有不同。
在其他国家和中国,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风格和特点有什么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1. 美国在美国,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特点是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美国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都会考虑建筑的环保性和节能性,并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和文化习俗进行设计。
美国的城市规划注重人文和社区建设。
美国的城市规划师在规划城市时,会考虑到社区和人文因素,打造出以人为本的城市。
2. 法国法国是著名的文化中心,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特点是注重历史和文化保护。
法国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都会深入挖掘地区的历史文化特色,并在设计时保护和利用历史遗产。
法国城市规划注重公共空间的开发和对于城市生活的提升。
法国城市规划师在规划城市时,会注重公共空间的建设,以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和社交活动。
3. 日本日本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特点是注重精细和密度。
日本的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会注重每一个细节和功能细节,打造出精细的建筑。
日本城市规划注重狭小空间和创新设施的使用。
日本城市规划师在规划城市时,会注重最小空间的利用和创新性的设施,以满足人口密集的城市需求。
4. 中国中国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特点是注重文化和色彩。
中国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会注重取材自然,强调古色古香和文化内涵。
中国城市规划注重功能和生态的交融。
中国城市规划师在规划城市时,会注重城市功能和生态保护的结合,打造出与自然相容的城市。
总结虽然各国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方面有各自的特点和风格,但是它们的目标都是为了打造更适合人居住的城市,以提升人类的生活品质。
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除了追求美观和实用,更需要考虑清洁、安全和环保等各个方面,以创造更加可持续和宜居的城市。
一、纽约城市规划特色与思考(一)纽约印象纽约是美国最大的城市,国际政治、金融、文化中心,其主要的商业、金融、政治等功能集中在曼哈顿地区。
曼哈顿地区包括曼哈顿岛、伊斯特河(即东河)中的一些小岛及马希尔的部分地区,总面积57.91平方公里,人口约150万。
纽约著名的百老汇、华尔街、帝国大厦、格林威治村、中央公园、联合国总部等都集中在曼哈顿岛。
曼哈顿高楼林立,50层以上的摩天大楼就有600多幢,成为现代都市形象的代表,其中,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华尔街了,美国许多大银行、金融、保险、贸易公司以及律师事务所均云集于此。
(二)纽约的规划特色1、有序的城市交通纽约市是美国城市中人口密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其中又以曼哈顿地区为最。
曼哈顿地区虽然高楼林立,开发强度很大,人口密度很高,但是城市交通却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忙乱和拥堵,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公交优先、行人优先的城市交通规划理念。
纽约的公交舒适、准时、方便、快捷。
首先公交车质量较高,也非常干净;其次,公交站点分布密集,一般纵向公交每隔2-3 个街区设一个站点,横向的公交每条街都有一站,便于市民就近上车;第三,在市中心地区专门辟有“公交专用道”,供公交线使用,其他车辆不得在这条道上行驶,保障了公交的快捷和准点;此外,纽约市政府还充分利用征油税、过桥过路费以及在一定路段除公交车以外的车辆不许“左拐弯”或“右拐弯”等等政策导向来鼓励市民多乘公交、少开私家车。
行色匆匆、川流不息的行人也是纽约街头的一大特色,在纽约的城市交通规划中,行人享有很多优先权。
首先,大部分街道交叉口人行横道都有专用指示灯,绿灯的时间可以确保行人轻松通过;其次,纽约禁止红灯方向的车辆右转弯,保证绿灯方向的行人可以安全的走过马路;同时,纽约还规定沿街的商户、住户或者单位对其门前的人行道具有保洁和维护的责任,以保证行人安全。
正因为行人具有种种便利和优先的权利,纽约许多上班族都选择步行。
2、巨大的中央公园在高楼林立的曼哈顿中央,有一片宽敞的绿色空间,这就是著名的纽约中央公园。
华盛顿的中轴线与三座地标式建筑
陈向平
【期刊名称】《创新科技》
【年(卷),期】2007(000)003
【摘要】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备受世界各国的瞩目,它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政治中心。
而法国著名建筑师皮埃尔·朗法为它所设计的都市计划,则使它成为全世界为
数不多的美丽都市之一。
朗法规划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确定了首都的建筑中轴线。
中轴线自东向西依次为美国国会大厦、华盛顿纪念碑和林肯纪念堂,而它们也正是华盛顿特区的三座著名地标式建筑。
【总页数】2页(P56-57)
【作者】陈向平
【作者单位】河南省国资委综合与政策法规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86
【相关文献】
1.奇观地标建筑的“污名化”与恶搞式消费 [J], 郑以然
2.青岛五四广场r美丽海湾环抱的地标式建筑 [J], 白英
3.华盛顿的地标建筑:国会大厦 [J], 徐艳文;
4.天津地标式建筑“津门”、“津塔”正式运营 [J],
5.天津地标式建筑“津门”、“津塔”正式运营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