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中央干道改造工程
- 格式:doc
- 大小:887.00 KB
- 文档页数:14
关于波士顿“自由之路”景观步行系统的思考【摘要】波士顿著名的自由之路(the freedom trail)是一条连接大部分历史景点的步行“线索”。
本文从城市规划设计的专业角度对自由之路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笔者在自由之路的亲身体验,探讨“自由之路”中可借鉴的城市设计经验,最后提出构建“天津景观之路”的设想并对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字】自由之路;步行系统1. 波士顿的自由之路波士顿是美国东海岸著名的港口城市,位于查尔斯(charles river)与米斯蒂克(mystic river)两河的河口处。
市区面积有121.7平方公里,人口约为60万。
波士顿是美国一座历史悠久且具有历史意义的城市。
1775年4月,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即在波士顿打响,其地点也正是“自由之路”(the freedom trail)的起点。
波士顿在城市的规划与景观设计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如波士顿中央干道/隧道工程(boston’s central artery/tunnel project,简称ca/t),波士顿市民亲切的称之为“大开挖”工程(big dig),是美国历史上投资最多的公共事业,也是世界闻名的城市更新项目。
经过更新后的波士顿重新焕发了活力,并成为其他城市学习借鉴的范例。
1.2 “自由之路”“自由之路”最初是根据记者威廉斯科菲尔德(william schofield)在1958年提出的设想,用一条步行道来串联波士顿的历史地标。
由于其途径16个波士顿著名的历史景点,游客便利用这规划好的线路步行去了解波士顿历史,深得人们的喜爱。
“自由之路”(the freedom trail)是一条以红色(大部分是红砖,部分地段是刷的油漆)标出的步行线路,串联波士顿市中心的16处重要的历史古迹。
这条路长约2.5英里(4公里),从波士顿公园(boston common)到查尔斯顿(charlestown)的邦克山纪念碑(bunker hill monument),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美国改造跨世纪隧道工程
无
【期刊名称】《中国工程建设通讯》
【年(卷),期】2006(000)009
【摘要】日前,在美国波士顿市有个著名的“马拉松城市交通道路改造工程”即
波士顿市中心隧道改造工程,它从1991年开始动工,2006年主体工程基本完成。
据悉,这个旷日持久的城市改造工程,被波士顿市人称为“BigDig(大挖掘)”,也有人戏称它为波士顿“永恒之掘”。
据了解,该工程是世界城市改造史上的一个神话,而神话的诞生源自于波士顿人的一个梦想。
因为它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耗资最多、工期最长的城市交通道路改造项目。
目前,该工程已经投入150多亿
美元,用波士顿市人的话说那是一条用金子铺成的道路。
【总页数】1页(P14)
【作者】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12.761
【相关文献】
1.浅析越江隧道工程市政管线改造方案 [J], 王健
2.西山隧道工程改造LED节能灯居功至伟 [J],
3.敞开式顶管机改造及洞内组装升级泥水平衡顶管机施工技术
——以深圳电网北环110 kV架空线改造入地电缆隧道工程为例 [J], 董志伟;丁小彬;杨永强;张超
4.跨世纪美国体质人类学的见证美国体质人类学家协会 [J], 阮孙子凤(文/图)
5.敞开式顶管机改造及洞内组装升级泥水平衡顶管机施工技术--以深圳电网北环110 kV架空线改造入地电缆隧道工程为例 [J], 董志伟;丁小彬;杨永强;张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都市规划管理经验(2023,No.2北京规划建设)——美国波士顿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予以旳某些启示高岩 Te-MingChang波士顿重建局(如下简称重建局)是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市辖区内人口为58.9万人面积125.4平方公里)主管都市规划与经济发展旳机构它是美国为数不多旳将规划与发展合二为一旳例子。
这就决定了它既要设置规划法规来限制盲目旳房地产开发又要采用多种形式来鼓励发展和管理房地产项目。
笔者有幸在波士顿重建局工作数年,直接或间接参与了都市规划与管理行为切身体会到它是怎样充足行使州立法赋予旳权力,将看似矛盾旳双重功能有效旳处理和发挥。
从它对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旳参与、协调、审批、管理中可以予以我们诸多旳启示。
一、重建局简介及地区规划分区法旳发展历史重建局成立于1957年,经马萨诸塞州立法法案同意,因此它旳立法权利来自于州一级,但又是专门针对波士顿市旳机构在某些问题上旳处理可以独立于波士顿市政厅。
它旳财政预算也与波士顿市政厅分开进行。
重建局当年成立旳重要原因是美国正在进行如火如茶旳都市更新运动许多大都市为了振兴衰落旳都市中心.大量征用市内土地建立一系列大型公共设施或由私人企业开发商业住房将搬家到郊区旳人口吸引回都市。
因此不管与否是居住还是商业用地,重建局具有可认为了公众利益而征用都市土地旳权力(这种权力称为“征用权”)付给原拥有者当时旳市场价格。
这可以说是美国版旳“拆迁办”。
同步它还具有买卖土地及为增进居住和商业房地产开发而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旳权力。
除了前述成立旳初始原因外发明良好旳经济发展和居住就业环境提高市民旳生活质量也一直是重建局旳工作宗旨由于它也被赋予规划控制都市旳物质形态旳权利。
它自身既拥有都市中旳许多土地(大多是20世纪60年代都市衰落期买来旳).并积极去开发经营这些土地;同步又立法管理监督其他旳私有土地开发,提供最需要旳住宅、办公楼等,从而指导都市旳发展方向。
这两种功能旳合并使得它可以完整地将规划制定旳方针、原则贯彻执行到实际旳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做到最小偏差因此规划与发展在这里是相辅相成旳关系。
零基础的住宅和城市设计_同济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中国大陆地区第一个开设城市设计专业本科的高校是?参考答案:同济大学2.请从下面选出对建筑设计艺术的客观表述:参考答案:特定类型的建筑设计工作中有一定的艺术成分3.集合住宅的目的是解决住房短缺,与城市形象、城市风貌关系不大。
参考答案:错误4.住宅设计是全国经济的一个方面,公共卫生的一个因素,行政上的一个理想,也是文化上的表现。
参考答案:正确5.建筑语言就像拉丁语一样有一套严格的语法规则;有华丽的修辞、田园诗般的恬美、抒情诗般的魅力和史诗般的宏伟。
参考答案:正确6.建筑的古典传统是起源于“仿样”,维特鲁威本人亲自把多立克柱式的显著特点解释为对原先用于木结构建筑形式的模仿。
参考答案:正确7.建筑设计是不是一种艺术形式参考答案:不是8.严格保护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与在其周边开发高层住宅建筑没有矛盾。
参考答案:错误9.城市社会地理学的研究发现,郊区化发展通常伴随着内城衰退。
参考答案:正确10.住宅设计是全国经济的一个方面,公共卫生的一个因素,行政上的一个理想,也是文化上的表现。
(林徽因)参考答案:正确11.教宗斯克斯图斯五世对罗马城的改造不包括以下哪一个内容?参考答案:林荫大道12.建筑设计是不是一种艺术形式?参考答案:不是13.德国花园城市玛格丽特高坡(Margarethenhöhe)与英国田园城市莱齐沃斯(Letchworth)的核心差异?参考答案:企业的经济基础14.普鲁伊特·艾格项目留给住区规划和城市设计很多教训,从以下选项中找不不正确的表述。
参考答案:优秀的建筑设计可以解决社会问题15.20世纪初期纽约住宅建筑和规划设计相比19世纪出租屋的进步内容不包括:参考答案:明确南北朝向比街道关系更重要。
16.郊区化发展对波士顿城市的直接影响包括:参考答案:中心城衰退17.作为波士顿著名的徒步旅游线路,“自由之路”的主题是什么?参考答案:历史文化遗产18.波士顿1848年建成的免费自来水系统没有全面接入住宅的主要原因?参考答案:复杂的产权和经济支出19.请选择1848年在波士顿大公园举行的喷泉开放活动的目的?参考答案:自来水系统建成20.沃尔瑟姆-洛厄尔体系反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城市选址的主要因素是?参考答案:水力资源21.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的核心区别?参考答案:法律化22.如何看待威尼斯大部分陆地都是围垦形成的岛屿?参考答案:泻湖的地理特征提供了天然的军事屏障23.如何看待11世纪时圣马可广场的威尼斯大公府建筑四面环水?参考答案:防卫需要24.检验城市设计成功与否的核心标准是什么?参考答案:经历时间考验25.理查·罗杰斯在《迈向城市复兴》一书中指出居住区形态对居民的生活方式有影响。
世界耗资最大工程一个国家到底能花费多大的资金来建设一项工程呢,那可是一个你无法想象的巨大金额,到底有多大呢,下面让小编告诉你世界上耗资最大的工程是什么。
世界耗资最大的十大工程1.美国洲际公路系统 4590亿美元(Interstate Highway System)是指用来连接美国州与州之间的公路,以公路两旁优美的风景为标志。
公路大多以直道为主,是美国人外出旅游的首选。
2.国际空间站 1500亿美元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是一项由六个太空机构联合推进的国际合作计划,也指运行于距离地面360公里的地球轨道上的该计划发射的航天器。
国际空间站的设想是1983年由美国总统里根首先提出的,经过近十余年的探索和多次重新设计,直到苏联解体、俄罗斯加盟,国际空间站才于1993年完成设计,开始实施。
国际空间站的六个机构分别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加拿大航天局、欧洲空间局及巴西航天局。
2013年11月12日,一名俄罗斯宇航员携带的优盘导致国际空间站感染病毒。
2020年后,国际空间站会结束使命,脱离轨道,直接坠入大海。
[2]3.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经济城 950亿美元阿卜杜拉国王经济城(King Abdullah Economic City,以下简称KAEC)是全世界最宏大的建筑项目之一,始建于2006年,至今仍未完工。
其投资额将达到1000亿美元,旨在打造一个可供200万人生活、居住的城市。
在油价持续飙升、财政收入充裕的时期里,沙特政府对其资助以及补贴可谓不计其数。
沙特人希望,随着经济城的兴建以及其他类似项目的发展(如吉赞经济城等),沙特将从根本上改变其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他们还希望KAEC将来能真正与阿联酋的金融中心——迪拜平起平坐。
然而,如今国际油价大跌,短期回升无望,沙特政府不惜向海外筹资以弥补财政赤字,对KAEC的投入也大幅削减。
波士顿中央干道改造工程波士顿中央干道改造工程波士顿,麻萨诸塞州设计时间:1992-2000年波士顿中央干道改造项目为重新组织城市结构、提供周围街区乃至整个波士顿中心城区所迫切需要的公共空间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主要场所透视图多年以来波士顿人一直希望改善城市中心区的交通状况。
1982年启动的中央隧道工程的规划将梦想变成现实,中央隧道的建设于2004年完工通车,穿越波士顿市区的中央干道高架路被拆除并产生约12公顷有准备的位于波士顿中心城区的可用土地。
中央干道改造总平面图该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改善波士顿城市中心区的街道系统,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生活。
将步行街道引向海边,促进滨水区的活动,形成环海港的步行系统,同时将一系列的公共空间联系起来,从而恢复社区感。
城市肌理和八个主要地区该项目的规划设计完成于2001年,设计过程中体现了广泛的公众参与原则,邀请了市民、周围居民、历史学家、水景规划师、艺术家、设计师、国家和地方官员参与设计讨论。
公园和休息场所成为城市中心的绿洲城市结构关系原中央干道的土地将被开发为城市公共活动的开放空间,并形成整个地区城市公共活动的主干和核心,改造后的中央干道很宏伟,但不对称,有大片的绿化和公共建筑,通过多条与之连接的街道将周围地区形成统一整体。
滨海区结构示意主要场所透视图考虑到多样化的城市肌理,规划将中央干道从南至北分成了8个区,每个区都有其独特的形式、历史特征和与海港的联系,在城市居民、上班族和游客的生活中各有其作用。
公园等公共开放空间在该项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是城市里的绿洲,是举行重大活动和庆典的场所,也是政府对市民承诺的象征。
该项目对于波士顿而言是一个总结过去、思索未来的机会,改造后的中央干道将根植于城市及其历史,它将成为未来城市肌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逐渐消除高速公路在城市中心区留下的印迹,将成为波士顿城市中心区新形象的象征,就如同巴黎的杜拉瑞花园,华盛顿的林荫大道,芝加哥的湖滨公园和巴塞罗那的兰布拉大街。
波士顿大开挖项目——交通整顿带来的城市设计整合“我们经过空间的设计鼓舞大家直接走到海滨,更好地使用水边的资源,更好地赏识海上美景。
”——大开挖项目工程主席马修·阿莫约罗波士顿中央干道 / 地道工程( Boston ′s Central Artery/Tunnel Project,简称 CA/T)是美国历史上投资最多的公共事业,也是世界有名的城市更新项目。
它从上世纪的 1991 年开始动工,直到本世纪的 2006 年其主体工程才算基本达成,当前仍有些扫尾工程在进行中,这个旷日长久的城市改造工程被当地人和蔼地称之为“ Big Dig (大发掘)”,也有人戏称它是波士顿的“永久之掘”。
项目的最先目的是为认识决城市主要交通系统的拥挤问题,但跟着工程计划及实行的深入与睁开,整个项目发展为一个综合性的城市设计整合工程。
一、项目缘起1.背景美国马萨诸塞州首府波士顿 (Boston) ,是美国东北部濒临大西洋的一座历史名城,由英国殖民者建于1630年,到现在已有超过 400 年的历史,同时它也是新英格兰地区最大的城市及美洲大陆最早的港口城市之一。
波士顿拥有人口图 01 Boston 的 93 号高速公路60 余万,是周边约 200座市镇、650 万人口的多半市地区的中心。
市里范围包含波士顿内港 (Boston Inner Harbor) 、洛根机场( Logan Airport )、查尔斯顿( Charlestown )和南波士顿中心区 (South Boston) 。
因为该市所在的地区几乎是一个小岛,只有一条特别狭小的通路与大陆连结。
半岛上令人着迷的小山上有三座不高的山岳,半岛还与一个漂亮而寂静的海港毗邻,当年殖民者把其称作“山城”。
从两个最主要的方面能够说明波士顿的重要性:第一是波士顿历史上主要的有名古迹和建筑物被很好保护下来了;此外就是它一直充满活力的经济。
20 世纪 50 年月,当海上运输对经济工业的支持逐渐减少,水运码头的功能开始衰败,与此同时大批的汽车从郊区开往市里,造成的交通拥挤是当时人们心中的梦魇。
波士顿花了143亿美元挖了个隧道,政府还要背债30年所有在波士顿南来北往的车辆,一定会经过O’Neill Tunnel.这是著名的Big Dig 的一部分。
说起这个 Big Dig,老一代波士顿都是又爱又恨,收集君很早就想写一写了。
正好在知乎上看见一篇关于这个的文章,要比我写得好,于是就问了授权,转载过来。
知乎原问题为“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失败的大型工程项目?”美国波士顿的 Central Artery/Tunnel Project (中央干道/隧道工程),民间俗称 Big Dig,从这个优雅的别称也能看出它工程量有多大,当然它也名副其实,是美国建造费用最高的高速公路工程(虽然只有5公里的海底隧道和十来公里的高架桥)。
这个工程倒也不算是彻底的失败——毕竟勉强完工投入运营了——但它的预算规划,成本控制,工期控制,QA等方面几乎到处都是败笔。
首先,Big Dig 项目上马的目标是要解决波士顿 Downtown 拥堵的交通状况。
在建造Big Dig之前,波士顿中心城区的主干道早已拥堵不堪,麻省交通部门甚至预计,如果不采取行动,那么在2010年,93号公路上的交通堵塞最多将会达到16个小时。
当然不排除是有关部门通过危言耸听来申请工程经费,但我在波士顿的导游说在建造 Big Dig 之前实打实地堵过长达5小时。
(不堵车的话大概可以从波士顿开车到纽约了)于是 Big Dig 计划在1982年正式启动。
(Big Dig之前,车穿过波士顿都是走路面的,十分拥堵)在一个城市的繁华中心城区做这样的大的工程,其复(shao)杂(qian)程度可想而知,1982年最初的工程预算就高达28亿美元,仅凭波士顿所在的麻省财政是难以负担的,于是就想到了去抱联邦政府的大腿,请国会的大爷们拨钱。
经过长达5年的游说,国会终于在1987年(5年后)通过了拨款法案,但随后被里根总统因为费用太高否决。
当然以包工头为主的利益集团没有放弃游说,国会又于1991年推翻了总统的否决,为该工程拨款7亿美元(剩下的自己筹)。
国内外地下道路规划建设案例与实践——以深圳前海、宝安片区地下道路建设为例摘要:对于高密度开发的城市中心区,路面交通系统面临严峻挑战,开发地下空间资源、合理建设地下道路是提高交通系统供给的有效手段。
本文总结了不同类型城市地下道路的功能定位,分析国内外已建或在建地下道路实际案例,并以深圳前海-宝安中心区规划建设的地下道路方案为例,说明其对完善城市中心区路网系统、分离快慢交通、缓解交通拥堵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国内其他城市地下道路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下道路、地下空间、城市中心区、地下道路规划1、引言地下空间是城市的宝贵资源,受土地资源、环境保护等约束条件的限制,城市路面交通系统面临严峻挑战。
但是单一发展轨道交通难以解决所有的交通问题,道路系统适度的地下化,已被实践证明是改善城市交通并使之进一步现代化的有效途径[1]。
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加上人们对效率、环境和舒适性要求的提高,地下道路开发已经成为国内外许多大城市关注的焦点。
本文总结了不同类型的地下道路的功能定位和特征,介绍了波士顿、东京、上海一些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地下道路案例,并通过正在开展的项目——深圳前海、宝安地区地下道路规划为例,从中得到有益的经验和启示,以期为今后其他城市地下道路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2、地下道路功能定位按照地下道路承担功能的不同,可将地下道路分为快速通过地下道路、完善区域性路网的地下道路、改善交通瓶颈的地下道路三类[2]。
2.1 快速通过地下道路此类地下道路的特点是设计车速较高,一般在60km/h以上,其主要功能是为较长出行距离的车辆服务,并在一定距离内设置出入口。
快速通过地下道路的功能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完善和补充地面、高架道路系统的不足,连接重要集散点,分离过境交通;二是出于对风景区、文物古迹、山体等的保护,穿越地面道路难以联通的区域;三是保护城市景观,节约城市核心区的土地资源;四是解决潮汐交通和进出城市中心区的交通问题[2]。
美国波士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城市更新(上)波士顿是美国历史古城,也是交通最繁忙的城市,其城市交通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城市中心区活力降低,经济增长缓慢,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我国目前许多大城市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城市更新与改造,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交通设施的建设、城市的开发建设都呈献快速的增长,城市矛盾日益突显。
本文通过对波士顿中央大街改造方案的介绍,分析城市更新改造的方法,借鉴国外城市改造的经验,对我国目前城市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波士顿中央大道建成于1959年,为高架6车道,它直接穿越城市中心区,当时设计每天运量为75,000辆机动车,现在实际运量达到200,000辆,成为美国最拥挤的城市交通线。
现在每天交通拥堵时间超过10小时,交通事故发生率是其他城市的4倍,通向机场的隧道境况也相同。
如果不进行改造,预计交通拥堵时间从现在的10小时发展到2010年的16小时据估算,由于堵塞、事故、油料浪费、尾气污染、时间延误等因素每年损失5亿美元。
由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建设高架路很少考虑到道路对周围地区的割裂,中央大道高架桥的建设,将原来的波士顿北区及相邻的滨水区与老城中心区相隔离,限制了这些地区在城市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并且建设中搬迁了2万左右的居民。
严重的交通堵塞和高发事故率,使一些商业机构搬迁出去,以寻求更好的有利增长和交通便捷的地区,由此带来的利税损失高达数百万美元。
波士顿已没有更多的用于开发的城市用地,不能在老城和滨水区再建新的道路,唯一可行的方案是在现有的中央大街下面建设一条地下快速干道,在波士顿海湾建设一条海底隧道用来联系机场和城市中心,建立一个新的交通系统,完善城市交通,并以此为契机改善城市环境。
中央大街规划方案——线路图及已建成的通向1959年中央大街建成时交通状况与现在的比较建设中央大道的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城市中心区进行改造和保持建设期间城市经济生活的持续性、交通的连续性,以及居民生活的正常,今天不能向原来建设高架桥时那样不考虑道路对社区的各种影响,如分隔、错位等因素解决方案。
论述为要大力开发地下空间的理由(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11-8班刘甲翔)关键词:环境污染,交通问题,城市美观,世界趋势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过,近几年随着我国的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国家加快城镇建设的政策。
大量的人涌入城市,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从而导致的城市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而汽车尾气是导致城市污染的最严重问题。
而目前我们大多数城市拥堵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城市地铁、地下街、共同沟以及90年代掀起的大深度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地下空间开发用的日本模式。
美国波士顿中央大道隧道改造工程历时15年,于2004年全面完工,工程的复杂程度和难度都被世界公认,其对城市建设必将具有深远的影响。
为波士顿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有人说,19世纪是桥的世纪,20世纪是高层建筑的世纪,21世纪是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
城市建设应当顺应城市空间发展的这一趋势,结合城市建设的新要求,突出抓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现在,此项工作更显得紧迫而重要,其意义不言自明。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经成为提高城市容量、缓解城市交通、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正在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重要途径,已得到各级政府自上而下的普遍重视。
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地下空间建成面积已达到3000万平方米,今后,全市地下空间平均每年将增加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约占总建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筑面积的10%。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速度居世界首位最近几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了空前发展的时期,截至2006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已有地铁的城市有7个(北京113km,天津7.4km,上海123km广州36km)。
城市的发展具有集聚效应。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人口数量的直线上升,城市的规模必将不断扩大。
城市人口和规模的扩大,又会给交通带来巨大压力,拥挤的交通又会使城市的环境恶化。
因此,交通问题是困扰大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城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首要难题。
波士顿中央干道
改造工程
波士顿中央干道改造工程
波士顿,麻萨诸塞州
设计时间:1992-2000年
波士顿中央干道改造项目为重新组织城市结构、提供
周围街区乃至整个波士顿中心城区所迫切需要的公共
空间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主要场所透视图
多年以来波士顿人一直希望改善城市中心区的交通状况。
1982年启动的中央隧道工程的规划将梦想变成现实,中央隧道的建设于2004年完工通车,穿越波士顿市区的中央干道高架路被拆除并产生约12公顷有准备的位于波士顿中心城区的可用土地。
中央干道改造总平面图
该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改善波士顿城市中心区的街道系统,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生活。
将步行街道引向海边,促进滨水区的活动,形成环海港的步行系统,同时将一系列的公共空间联系起来,从而恢复社区感。
城市肌理和八个主要地区
该项目的规划设计完成于2001年,设计过程中体现了广泛的公众参与原则,邀请了市民、周围居民、历史学家、水景规划师、艺术家、设计师、国家和地方官员参与设计讨论。
公园和休息场所成为城市中心的绿洲
城市结构关系
原中央干道的土地将被开发为城市公共活动的开放空间,并形成整个地区城市公共活动的主干和核心,改造后的中央干道很宏伟,但不对称,有大片的绿化和公共建筑,通过多条与之连接的街道将周围地区形成统一整体。
滨海区结构示意
主要场所透视图
考虑到多样化的城市肌理,规划将中央干道从南至北分成了8个区,每个区都有其独特的形式、历史特征和与海港的联系,在城市居民、上班族和游客的生活中各有其作用。
公园等公共开放空间在该项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是城市里的绿洲,是举行重大活动和庆典的场所,也是政府对市民承诺的象征。
该项目对于波士顿而言是一个总结过去、思索未来的机会,改造后的中央干道将根植于城市及其历史,它将成为未来城市肌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逐渐消除高速公路在城市中心区留下的印迹,将成为波士顿城市中心区新形象的象征,就如同巴黎的杜拉瑞花园,华盛顿的林荫大道,芝加哥的湖滨公园和巴塞罗那的兰布拉大街。
城市背景信息:
波士顿是麻萨诸塞州的首府,也是美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城市之一,建于1630年。
波士顿是美国重要的商业、金融和工业城市,并且是发展最迅速的高科技中心之一。
城市面积约124平方公里,城市人口555000(1998年)。
卡拉马祖市
区
规划项
目
卡拉马祖市区规划项目
卡拉马祖市,密歇根州
设计时间:1998年
卡拉马祖市位于底特律和芝加哥之间,是一个重要的艺术
和教育中心,以其活跃的音乐舞台和五个高等教育机构而
引以为荣。
此外,该市还作为美国第一个拥有市区步行商
业街的城市而闻名。
这些都是该市的有利条件,但是该市
的中心商业区却由于整体上的忽视,缺乏设计和规划思路
而走向了衰落。
市区规划项目就是为改变这种状况而进行的,这项包含十
项内容的复兴计划起始于1998年,目的在于促进该区的发
展,创造社区感,使中心商业区成为广泛吸引居民、商人、
消费者和游客的场所。
规划将联接该市的六个区域,设法
解决交通流量问题和新建进入市区的通道。
街道景观
为改善市区状况提出和着手进行的项目包括:重新设计卡拉马祖中心商业区,街道景观多样化,强化进入市区通路,改变交通和停车结构以更好地适应目前和将来的基础设施需要,在南部商业街区重新引入车辆交通。
针对卡拉马祖市中心城区再开发地段的规划设计过程始于一系列公众参与的研讨会,鼓励市民表达他们对于该项目的设想和期望,通过这个过程收集到的意见加上市政有关机构所进行的对城市现状的调查,成为指导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
街面铺地处理
促进中心城区再开发地段更新的第一步是设计两个进入市区的入口,为步行和车行到达的人创造一种到达目的地的氛围。
其后是约6.4公里长的街道景观设计,延续整个步行商业街的社区。
街景设计概念来自美国传统的拼织艺术,意图将各个历史片段和有关家庭与社区的种种记忆拼织在一起。
新旧城市肌理的融合表明了历史遗产与未来前景的结合,这是一个与卡拉马祖市区改造的目标相称的主题。
人行道灯、路沿草坪、花草植被的设计为开发区增添了光彩和特色。
人行道环境设计
规划中制定了步行商业街街景和建筑立面设计导则,以确保正在实施的设计与未来的改进设计之间取得整体的协调。
这些设计导则,连同由历史保护委员会制定的阿卡狄亚公共设计标准,为将来的土地用途转换、分区问题和新的市区历史建筑保护规章打下了基础,将对促进建筑与景观质量及促进建筑保护的设计起作用。
最初在卡拉马祖市进行的调查中,有被调查者指出市区的单行道令人生畏,这被他们列入了不愿来市区的五大原因之一。
为此,卡拉马祖市决定将市区几条主要的单行道改造为双行道,并进行街道景观设计。
南卡拉马祖中心商业区更新项目完成于1998年,允许一条车辆交通线进入该区,同时保持步行为主的环境特征,并通过植被、砖铺地、装饰艺术特征的灯光设备、街道设施、水景广场和新式的融雪系统来改善街道景观。
正在进行的改进项目还包括结合公共艺术、行道树和灯光,在市区其他街区实施街道景观设计,还开发了一项市区路标指示系统,帮助到市区的游客顺利泊车和到达各自目的地。
城市背景信息:
卡拉马祖始建于1823年,最初是一个交易点,
1884年正式建市。
纸制品生产发达。
城市面积
约6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81000(1992年)。
有关资料出自:理查德•马歇尔,沙永杰.美国城市设计案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 特此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