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师德建设.doc
- 格式:doc
- 大小:76.50 KB
- 文档页数:4
师德建设论作者:丁亚贝来源:《卷宗》2013年第07期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
它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
师德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同时,也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肩负着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任,所以,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特别是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不仅是提高其他素质的基础,而且是重要的教育力量。
1 搞好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绝大部分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好的。
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热爱学生,忠于职守,勤勤恳恳,辛勤耕耘,为培养祖国的下一代而呕心沥血。
但是,不可避讳,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些教师道德意识淡薄,思想行为严重地偏离了师德的原则和规范,如果不及时进行教育,将会给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在部分教师身上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师德问题:1.1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乏进取心俗话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要一桶水”。
这就要求教师有教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要认真学习有关的教育文件,教育教学理论,有意识地获取教改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但有的教师,自从跨进了教师队伍以后就好比进了保险箱,不思学习,不求进修,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例如有的教师除了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外,从来不关注教育方面的报纸和杂志,几年来,没有买过一本教育方面的书籍,也不看有关少年儿童的电视片,知识贫乏,观念陈旧,教法呆板;站在三尺讲台上,凭“教参”念经,缺乏进取心,缺乏成就感,严重影响教育质量。
1.2 对待后进生冷漠无情——缺乏爱心学生是教师的工作、服务对象,热爱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但是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有的教师偏爱尖子生,冷漠中下生,歧视后进生的现象十分严重;特别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有的教师认为后进生影响了班级的名次,丢了教师的面子,不是从正面加以教育和耐心辅导,而是对他们放任自流,冷漠忽视,有的甚至采用讽刺挖苦,心理施暴和体罚、变相体罚的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论文
在当今社会,教育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支柱,而师德师风的建设则更是教育事业的核心。
决定一个教育机构是否具有品质,除了学术水平外,师德师风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新时代对于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师德师风的重要性
师德师风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不仅仅关系到教师个人的品德修养,更关系到学生的人格培养和道德观念的形成。
一个品德高尚、师德高洁的教师能够起到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心灵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新时代背景下师德师风的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新时代对师德师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教师不仅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更要注重情感智慧和道德情操的培养。
这也意味着教师在师德师风上不仅要传承传统美德,更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
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建立起完善的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师德修养。
其次,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培训,增强教师的道德自觉。
同时,家长和社会也应该共同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结语
在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石。
只有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德高为师的优秀教师,也才能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保障。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师德师风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师德建设的新途径摘要:办好教育关键在教师。
高尚的师德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可现实却不容乐观,必须引起国家、社会以及学校的高度关注,开辟师德建设的新途径。
关键词:师德新途径2011年教师节,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教师时说“办好教育关键在教师。
希望广大教师加强师德修养,钻研教学业务,不断开拓创新,扎实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尚的师德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通过对一些学校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现实却不容乐观。
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并系统规划,开辟师德教育的新途径。
1 需要关注的问题(1)道德标准下降。
50%的师生认为很多老师仅仅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和谋生的手段,并没有把对人民教育事业的高度负责放在第一位,更没有把教育看作是传承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传播崇高理想的一项伟大事业。
教师普遍存在忽视政治学习的现状,72%的教师认为不重要或不太重要;41%的学生认为教师对学生不能做到尊重、理解和支持。
(2)物质欲望上升。
48%的学生认为教师最关心是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对金钱、权力、地位等物质利益的索取,而不是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成功。
35%的学生认为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第二职业或争名夺利上。
教学中精神不足,科研上急功近利,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创新缺乏探索和研究。
34%的学生认为教师存在以利取人或以家庭政治地位取人的现象,对广大学生不能做到一视同仁。
(3)育人意识淡薄。
81%的学生认为很多教师对待学生态度冷漠,与学生沟通不多或基本没有沟通。
学生中认为与老师感情很深的仅为3%,认为有感情的为40%,认为缺乏感情的却高达59%。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塑造人,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培养学生优秀的人格和处事能力。
老师师德师风建设
老师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质量。
以下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几个方面: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要始终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利益放在首位,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2.严守职业道德:教师要做到诚实守信,不抄袭、不作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进行体罚、侮辱等不当行为;要维护学生的权益,不接受贿赂或教唆学生参与违法活动。
3.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要通过自身学习和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服务。
4.重视师生互动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理解和包容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同时,教师也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5.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员,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师德师风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强对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指导和监督,同时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师德师风建设讨论稿(共6篇)第一,高尚的师德务必对学生充满爱。
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第二,作为教师务必对某一学科具有的丰富的知识、精通的业务、严谨的治学、创新的教学,这也是师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第三,高尚的师德就是教师自己务必严格以教师“以德为本,身正为范”要求自己。
XXX校长总结发言: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还要求教师具备以下五种精神:1、要有服务精神。
学生既是教师的教育对象,也是教师的服务对象。
我们工作中不应成为高高在上的“师者”,而应成为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服务员”。
2、要有奉献精神。
许多职业的人员都可以拒绝八小时以外的工作,教师却不能这样做,教师在必要常常牺牲自己业余的时间向服务对象提供免费的专业服务。
3、要有敬业精神。
教师敬重所从事的专业的价值与尊严意味教师必须竭尽全力提高专业标准。
由敬业开始,历经乐业、勤业,一步步走向精业。
4、要有协作精神。
教师不仅要能和同事和睦相处,而且要与同事在教育观念和方法上努力做和谐一致,“协作精神”为现教师固有的专业精神。
5、要有以身作则精神。
师德的核心是以身作则精神,从严从高要求自己,对学生言传身教。
XXX大讨论活动总结发言:如何做一名教师所应具备的师德:一、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师德的基本规范;二、热爱学生是教师师德的基本原则;三、为人师表市教师师德的基本核心;四、勤于进取,精于业务是教师师德的基本要求。
第5篇:师德师风演讲稿师德师风建设演讲稿师德师风演讲稿师德师风建设演讲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
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首先,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
曾经有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他不幸患上了强直性脊椎炎,颈不能转,腰不能弯,腿不能曲,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着。
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
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在那里讲课,都感动得落泪。
师为农村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感人教育,他们都是具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他们对学生的爱是一种不记回报的、无私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
这种爱是以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为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他们敬业精神和对学生的真诚关爱,这份情很真,很纯,不夹杂任何功利因素,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做为一个幼教工作者,不要求自己能有多么的崇高和伟大,但应有自己的教育原则,端正好自己的工作态度,那就是爱孩子,象爱自己一样的爱孩子。
为人师表,树人先树己。
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幼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不仅要“专”,而且要“博”,不仅专业知识扎实,而且要兴趣广泛,一专多能。
要注重积累、陶冶、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学习,开阔视野,不断丰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调动各种教学要素及儿童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还必须要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及使用方法,并运用于教学,以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内在素养。
教师的一言一行及教育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幼儿今后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
幼儿喜欢模仿,尤其喜欢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言行举止得当是很重要的。
老师在平时对孩子的一些不良情绪宣泄或不当言行都能成为孩子模仿对象,我们直接面对的是纯洁无邪的孩子,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力把自己的不快与烦恼发泄到被教者身上。
保持热爱、尊重孩子的心。
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孩子看作是教师最基础的美德。
幼儿教师的特殊身份,使我拥有了许许多多的孩子,这就督促着我,要对幼儿保持一颗挚诚的爱心。
每一
个幼儿都是自己的孩子,时刻进行换位思考,要从被自己批评的幼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不能涂自己一时的口头之快,自己的一时不查,给孩子留下,可能是一生的阴影。
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幼儿也就是热爱幼教事业。
教师的爱必须升华成一种一视同仁、不偏不依的爱,对待幼儿要尽量做到公平公正,不偏爱聪明可爱的孩子,也不歧视能力较弱的孩子,特别是要去帮助一些特殊儿童,做到对每一位幼儿负责
,善于发掘每一位幼儿的个人潜能。
处处留心,处处关心。
在幼儿生活中,不安全的隐患处处存在,孩子就象是定时炸弹一样,让你处处需要留心,要把每个孩子都装入心中,牢记“安全责任书”真正意义,要知道孩子的健康是你工作最好的保证。
很深刻的记得,你的一个小小拥抱,一个不经意中的吻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温暖,特别是那些性格较内向的平时比较被忽视的孩子。
他们会在你的身上体会到爱,并不断的孕育着,在心里开枝散叶。
同时,建设师德意识,还应该不停的建设自身的教育水平:一、拜师学艺不可缺。
但更多还是要靠自己的不耻下问,多看多学多积累,并能有效地设计出一套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
二、钻研教材、科研不可缺。
各学科的知识是融会贯通的,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对于刚接手的班级,首先要做的就是先了解孩子的已有经验,再去钻研教材的内容,挖掘教材延伸的知识。
在抓业务的同时,科研也不能滞后。
走上工作岗位,给钻研科研
带来了契机。
我们年轻教师凭着刚从学校出来对理论知识的新鲜程度,就应该好好结合自身工作岗位上的实际经验,进行科研钻研。
做为一个教师,要给自己一个定位,就是“我想成为一名怎么样的教师?”,由此,我想每个教师应该进行“形象设计”,内化师德,在心中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三、因人施教不可缺。
每个孩子能力水平都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我要积极深入地去了解每个孩子的能力情况,针对这些不同情况去进行因人施教。
四、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不可缺。
积极地与家长保持联系,一方面,通过家长的有效合作可以促进孩子的成长;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自己从中获得经验,更有效地开展工作,通过家长的配合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五、保持健康的心理不可缺。
用乐观开朗的心情,用自己健康向上的心情去影响我的孩子们。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可他们渴望沟通、渴望交流,我常常觉得每次进班都非常的累,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想“今天我进班是要去和孩子们玩了”,这样的心理调适下,即便是累,那也应该是快乐的;当看到孩子们在幼儿园中长高、长大,从连吃饭也不会到什么事情都能自己做,从进园的哭哭啼啼到与老师的难舍难分,在陪伴他成长的每个阶段中所付出的辛苦都已显得不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