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各时期文学样式
- 格式:doc
- 大小:88.00 KB
- 文档页数:8
文学体裁常识复习大全1.文学体裁,古代的,包括散文和韵文(诗、词、歌、赋等);现代的,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2.我国古代的每个时期或朝代的主要文学样式大致如下:(1)远古时期——原始诗歌(二言形式)、远古神话(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原始歌舞。
(2)殷商时期——甲骨卜辞,铜器铭文,《周易》卦、爻辞,《尚书》文告。
(3)西周初至春秋中叶——诗歌(四言形式)。
(4)春秋战国(东周)——散文。
历史散文有(左传》、《国语)、《战国策)等,诸子散文有《论语》、《孟子》、《墨子》、《庄子》、《列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另有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5)战国后期——楚辞。
(6)秦代——李斯的刻石文。
(7)汉代——汉赋、汉代乐府诗、五言诗、杂体散文。
(8)魏晋南北朝——骈文,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9)唐代——格律诗(近体诗),古体诗,古文,传奇。
(10)宋代——词,话本,古文。
(11)元代——曲。
(12)明代——拟话本,小说。
(13)清代——小说。
3.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
我国文学史上向来以“风”、“骚”并称,“风”、“骚”就是指以《诗经》“国风”民歌和屈原《离骚》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
4.我国古代诗歌两大传统承继脉络现实主义:《诗经》“国风”(源头)——汉朝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继承发展)——“诗史”杜甫的诗(高峰)——唐代白居易的诗和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诗(发扬光大)。
浪漫主义:屈原(离骚)(源头)一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继承发展)一唐代李白的诗(高峰)一唐代李贺,宋代苏轼、辛弃疾,清代龚自珍(发扬光大)。
5.我国古代诗歌的两大传统是互相联系、互相结合的。
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和东晋陶渊明的诗,都是“风”、“骚”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孔雀东南飞》,也是描绘现实和抒写理想相结合的。
6.我国古代诗歌在创作上善于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
四大文学样式
中国有四大文学样式,即古典文学、儒家文学、佛教文学以及传统民间文学。
它们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精华文化的载体。
一、古典文学
古典文学是指早期中国的文学作品,大体上以经典文学著作作为代表。
古典文学基本上是偏向儒家文化、思想和风格的文学。
它把德行、贤良、自然、天地、道德等儒家思想作为内容点,以古韵、律度、礼仪、法则、格调作为形态审美,形成了独特的语言形式。
主要有《诗经》、《楚辞》、《诗经辞》和《汉书》四大经典。
二、儒家文学
儒家文学以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为基础,把儒家理念、伦理规范等概念作为内容,以推崇克己谦卑、文明和谐、仁义礼智等儒教伦理规范作为审美规范,把仁德、和谐融入文学语言形式作为独特风格,主要有《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荀子》、《三国志》等文献。
三、佛教文学
佛教文学以佛教为主题的文学,受到唐宋时期入佛文化的影响,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着重要地位。
它把宗教精神、唯美的情绪和冥想的抒发都融入文学形式,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学风格。
重要的文献有《大唐西域记》、《全唐诗》、《西游记》等等。
四、传统民间文学
传统民间文学是古老传统文化与民间传说文化相结合的文学形式。
以口头传说、方言歌谣为主要内容,以民族史诗、神话、民俗和乡土文学为代表,也是一种老祖宗的文化精髓。
传统民间文学的文献大都来源于古老传颂的口头传说,加上新时期收集编撰而成,如《毛主席诗词》、《水浒传》,《西游记》,《孔融让梨》等。
总之,中国四大文学样式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风格多样,内容丰富,不仅为中国文化提供了灵魂,也为后世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的体裁特点按照现今通行的文学体裁四分法,将我国古代文学分为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亦无不可。
下面分别谈谈我国古代文学各类体裁的基本特点和相关要求,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我国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三大类。
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包括四言古诗如《诗经》、曹操《步出夏门行四章》,五言古诗如《古诗十九首》、《短歌行》、《归园田居》,七言古诗如《春江花月夜》、《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长恨歌》等;乐府诗(包括文人用乐府旧题创作的诗歌和模拟乐府创造的新乐府诗)作为一个特殊的门类,都属于古体诗,如《长歌行》、《敕勒歌》、《木兰诗》、《孔雀东南飞》、《琵琶行》等。
相对近体诗而言,古体诗在平仄、对仗、押韵等方面要宽松得多。
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是唐人最终创制的,字数句数严格限定,且在平仄、对仗、押韵等方面有着严格的格律要求。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两大类:律诗分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和排律,五律和七律都是八句,由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构成,其中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排律则是十句以上,而且从开始到结束必须两两对仗且要一韵到底,所以除杜甫有较多排律外,一般人少有此类作品。
所以,一般说近体诗,都不涉及排律。
一般说来,律诗和绝句有这样一些具体要求:①句数字数一定。
绝句四句,五绝20字,七绝28字;律诗八句,五律40字,七律56字。
②平仄要求严格。
一句之内,平仄相间(两个字一个平仄单位,原则上前一个字可平可仄,后一个字不得改变);一联之内,平则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相粘,通俗一点说就是相同);一篇之内,平仄相等。
③偶句押平声韵,不得换韵。
如杜甫《望岳》因不押平声韵,就是一首古诗,而不是五律,《唐诗三百首》正是将它收在五言古体中的。
有两点需注意:一是在实际操作中,首句也常常押韵;二是绝句偶尔有押仄声韵的,如《江雪》,但这种情况极为罕见。
④律诗严格对仗。
高考必备文学常识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中国古代文学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1先秦时期上古神话传说、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2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3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4唐代时期诗5宋代时期词6元代时期曲7明清时期小说一、先秦文学一上古神话传说记录上古神话的书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两部《山海经》、《淮南子》。
【《山海经》】我国地理名著也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和相当古老的著作。
“黄帝战蚩尤”、“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著名寓言故事均出自本书。
【《淮南子》】亦称《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撰。
一般认为它是杂家著作。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常娥奔月皆保留在《淮南子》之中。
二先秦散文1儒家经典○1“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五经”和《乐》称为“六经”又称六艺。
2历史散文《左传》编年体、《国语》国别体、《战国策》国别体西汉。
“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传”为解释经书的文字。
【《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全称为《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
《曹刿论战》、《崤之战》、《烛之武退秦师》等选自此书。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
记载春秋时期史实富有文学性。
对后世影响很大不仅在历史著作的撰写方面作出了光辉的榜样还为散文的叙事、议论和小说、戏剧的题材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相传为左丘明所著。
3诸子散文【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
【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称尼父、圣父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核心是“仁”。
《论语》一书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
《论语》为语录体列为"四书"之一。
【墨子】名翟dí春秋时期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
古代文学体裁发展历程在古代文学的早期阶段,以口头传承为主的民间文学占据了重要地位。
这些作品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传统的口头表达形式,如歌谣、谚语和俗语等。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生活和传统价值观的理解,更传承了民族文化的精髓,起到了教育、娱乐和团结人心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兴盛,古代文学体裁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先秦时期的古文运动是古代文学体裁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这一时期,古文逐渐成为正式的书面语言,主要用于政治、法律和历史记录。
一些重要的古代史书如《史记》和《春秋》等,记录了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生平事迹,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秦汉之际的统一和稳定,古代文学体裁进一步发展。
汉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之一,诗歌和散文成为主要的文学形式。
古代诗歌的代表作品有《诗经》和《楚辞》,反映了人们对爱情、自然和生活的真实感受和哲学思考。
散文方面,出现了诸多重要的作品,如《论衡》和《六艺故宫》等,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艺术的表达。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多元,文学形式更加多样化。
陶渊明的田园诗代表了魏晋文学的特点,表现了个人对自然和宇宙的抒发和思考。
此外,六朝时期的世说新语也是当时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通过描绘人物形象和生活细节,展现了社会风貌和人性的真实面貌。
唐代是古代文学的另一个高峰期。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歌流派之一,被誉为“诗的黄金时代”。
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作品,展示了他们对社会、政治和人生的独特见解,同时赋予了诗歌以音乐性和美学价值。
随着宋代的到来,文学形式和主题发生了新的转变。
宋词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瑰宝,追求言简意赅,创作时注重音韵和韵律的和谐,以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情感。
在宋代,还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散文作品,如《牡丹亭》和《红楼梦》等,这些作品把小说带入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总结起来,古代文学体裁的发展经历了从民间文学到史书、古文、古诗、散文和小说等多个阶段。
文学的基本分期上古文学:先秦文学、两汉文学;文学自发的时期,突出特点是文学尚在文化的大母体之内,文史哲不分。
中古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
文学自觉的时期,诗歌和散文的成就达到顶峰。
近古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清文学。
文学转型的时期,戏剧和小说兴起并达到顶峰。
近代文学:古典与现代交叉,从古典到现代的过度的时期。
行路难三首(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
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
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过程上古时期(神话传说);先秦时期(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唐代时期(诗);宋代时期(词);元代时期(曲);明清时期(小说)。
上古时期:神话传说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先秦时期:代表作名称《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
汉武帝“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置五经博士”(《汉书·武帝纪》),崇《诗》为经,称《诗经》。
两汉时期: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属于韵文。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文坛上涌现了大量的作家,“三曹”、“七子”和蔡琰是其中的代表。
他们都曾被卷入极度动乱的时代漩涡,生活和思想都有较大的变化。
唐代时期:代表人物李白,李白的诗歌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代表。
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
宋代时期:继元祐词人而登上词坛的,是以李清照、朱敦儒、张元干和叶梦得、李纲陈与义等为代表的南渡词人。
这批词人主要生活在12世纪上半叶徽宗、钦宗和高宗三朝社会由和平转向战乱的时代。
元代时期:元杂剧音乐的基础,是前人说董解元为“北曲”的首创人;它按不同宫调将多个曲牌分别联套演唱一段段故事情节和曲与说白交错的体式,也为元杂剧所继承。
明清时期:代表作《红楼梦》,在一个整体的“命运”构架中包含着双重结构:象征结构和写实结构。
二者相辅相成,展示了一个多重层次,又互相融合的悲剧世界。
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经过了哪六个阶段?.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主要经过了六个阶段。
一,先秦散文。
指的是秦统一以前,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兴起,如儒家的孔孟,道家的老庄等,其代表作品均为散文,文章言简意赅,意味深邃,流传至今。
二,汉赋。
两汉期间,盛行汉赋,或华丽铺陈,或劝百讽一,蔚然成风。
也出现了贾谊、司马相如这样的大家。
01、中国古代文学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1)上古时期;神话传说(2)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3)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4)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5)唐代时期:诗(6)宋代时期:词(7)元代时期:曲(8)明清时期:小说02、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A、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B、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C、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0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2)在先秦,《诗经》统称为《诗》或《诗三百》直到汉武帝时期,儒学者将起奉为经典,才名为《诗经》。
(3)《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形式上以四言为主,现手法为“赋”“比”“兴”。
(4)《诗经》的名篇有:《硕鼠》、《伐檀》、《关雎》等。
(5)《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基础。
(6)《诗经》名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 靡不有初,鲜克有初04、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1)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出身贵族。
他“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政治上主张修明法度,联齐抗秦,遭保守派反对,先后两次被放逐(前——汉北;后——江南洞庭)。
公元前278年夏历5月5日投汨罗江而死.(2)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诗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得伸展抱负的愤懑。
名篇有:《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
(3)《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不朽的浪漫主义杰作,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抒情诗(第一首叙事诗是汉代的《孔雀东南飞》)。
目录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 (3)先秦的诗歌散文 (3)汉乐府、辞赋 (5)魏晋风度批评文学 (6)唐诗 (6)宋词哲理诗 (7)元散曲戏剧 (8)明清小说 (9)(一)先秦诗歌:《诗经》与《楚辞》(二)先秦散文:历史散文和诸子散二、先秦的诗歌散文 中国古代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一、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神话是富于人民性 神话是文学的渊源神话材料保存最多的两本书1、《山海经》:《山海经》全书18篇,约31000字。
五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
该书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
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然后向西,在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
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围。
古代中国也一直把《山海经》作历史看待,是中国各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连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认为:“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2、《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及门客李尚、苏飞、伍被等共同编著。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淮南子》内21篇,外33篇。
近现代仅流传内21篇。
全书体系比较庞杂,主要是发挥老子思想。
幻想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大推动力 神话传说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一)先秦诗歌之Ⅰ--------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1、《诗经》分类:①风:民歌 ②雅:宫廷安享的乐歌,“雅”即“止” ③颂:朝廷、宗庙祭祀的多少乐歌2、《诗经》的内容:(1)周族史诗 (2)贵族诗人的政治讽刺诗 (3)反奴役的民歌 (4)爱情与婚姻诗3、《诗经》的艺术成就(1)浑朴自然 (2)手法:赋(铺陈)、比(比喻)、兴(起兴) (3)语言:句法灵活多变(4)章法:复沓(重章叠唱)(一)先秦诗歌之Ⅱ-----------我国第二部诗歌总集《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首的楚国人在本国民歌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诗体。
《楚辞》收集了屈原及其弟子宋玉等人的诗歌。
西汉刘向作出结论:中国诗歌史上的“风骚”。
1、 指《诗经》国风和《离骚》。
(狭义的)2、 指国风和《离骚》所代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广义的)(二)先秦散文之Ⅰ-----------历史散文(1)《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
(2)《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是儒家五经之一,编年体春秋史。
是孔子据鲁国史书《鲁春秋》修订的,记载自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史事,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3)《左传》: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中国春秋时期历史,多用事实解释《春秋》,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据司马迁说作者是鲁国的左丘明。
它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其中保存了许多宝贵的哲学思想资料,反映了西周末期已开始动摇的宗教天道观的进一步瓦解,记录了唯物主义的阴阳五行说、无神论和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发展。
(4)《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国语》是关于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时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人物、事迹、言论的国别史杂记。
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因其内容可与《左传》相参证,所以有《春秋外传》之称。
(5)《国策》:即《战国策》,国别体史书,刘向编订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共33卷,共497篇。
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它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二)先秦散文之Ⅱ-----------诸子散文1、诸子散文可分为三期:诸子散文发展由简括趋于详细,文辞简约趋于富庶。
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
诸子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老子》为代表。
《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和活动。
《墨子》是一部墨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的汇编,反映的是墨家学派所代表的小生产者的思想。
其艺术特点是文质意显,富于逻辑性。
《墨子》有方向有组织的论说文形式发展,并初见规模。
《老子》基本上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老子》多用韵,句式较整齐;它以玄深的哲理思辩和精妙的诗一般的语言相结合,显示着独特的艺术风格。
(2)战国中期:以《孟子》、《庄子》为代表,它们都以对话体的形式出现。
《孟子》孟子及其弟子的著作,反映了战国中期儒家思想的面貌。
《孟子》的散文体现着语录体向专题性论文的过渡,其突出的文学成就在于高超的论辩艺术。
《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亦是道家的又一部经典。
其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之中,奇妙的构思、汪洋恣肆的语言、浪漫的风格,都体现了在诸子散文中的独特地位和辉煌的文学成就。
(3)战国末期:以《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为代表,它们多为专论文的形式。
《荀子》一书多为荀子自作,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是儒学的进一步发展。
其文章多为结构严谨、论说周详的专题性论文,标志着先秦说理散文进入了完全成熟的阶段。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文章峭拔锋锐、质朴无华,体现着法家文章的基本特色。
《吕氏春秋》是吕不韦集门客的集体创作,体制宏大、内容博杂、兼收并蓄是先秦学术思想的一次大规模的总结,也具有较强的文学性。
2、《简约主义的先秦史》盘古说:我开。
共工说:我撞。
女娲说:我补。
夸父说:我追。
精卫说:我填。
后羿说:我射。
仓颉说:我造。
神农说:我尝。
燧人说:我钻。
有巢说:我搭。
黄帝说:我们怎么搞?尧说:我让。
舜说:我也让。
禹说:我还让。
启说:让让让,让你个头啊?也不知道人家愿不愿意!看看人家受得了受不了!鲧说:我堵。
禹说:我疏。
盘庚说:我迁。
伯仪说:我采。
叔齐说:我饿。
子牙说:我钓。
武王说:我伐。
穆王说:我游。
幽王说:我点。
褒姒---倾国一笑。
干将说:我铸。
鲁班说:我锯。
专诸说:我砍。
荆轲说:我刺。
秦王说:没刺着。
孙子说:我谋。
孔子说:我仁。
孟子说:我义。
老子说:无为。
庄子说:自在。
公孙龙说:我辩。
韩非子说:把这些人给我统统抓起来!所以没了!三、汉 乐府、辞赋 (一)乐府1、乐府:汉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 汉乐府:指反对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 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100卷,是乐府最为完备的一部诗集,倾向现实主义。
2、代表作:《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
《孔雀东南飞》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3、手法:汉乐府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及对比、烘托等技巧。
(二)汉末:建安风骨“风骨”指人的气概、品格,也指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建安风骨”:汉魏之际三曹、建安七子等的风格。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四、魏晋风度 批评文学(一)魏晋风度1、竹林七贤【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
作品揭露和讽刺朝廷的虚伪。
(二)批评文学1、曹丕 《典论·论文》《典论》是三国时代曹丕的一部学术著作。
原有22篇,后大都亡佚,只存《自叙》、《论文》、《论方术》三篇。
《典论·论文》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题论文,所论的“文”是广义上的文章,也包括文学作品在内,涉及了文学批评中几个很重要的问题,虽不免有些粗略,但在文学批评史上起了开风气的作用。
2、陆机 《文赋》陆机(261—303年),字士衡。
祖陆逊、父陆抗,都是三国时东吴名将。
他的《文赋》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而精辟地论述创作的文章。
在《文赋》中,陆机认为,进行创作需要学习前人的典籍,学习前人的著作,可以吸收间接的经验。
又要深察外物,在观察外物变化中有了感情上的冲动,才能进入创作过程。
而在进入创作过程时,要心怀高洁的志趣,这样才能写出有价值的作品。
3、 刘勰 《文心雕龙》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
南朝梁刘勰著。
成书于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501~502)间。
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
全书共10卷,50篇,分上下两编,各25篇。
内容全书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4个部分。
4、钟嵘 《诗品》《诗品》是诗歌评论专著,以五言诗为主。
全书将两汉至梁的作家122人,分为上、中、下三品进行评论,故名为《诗品》。
在《诗品》中,钟嵘提倡风力,反对玄言;主张音韵自然和谐,反对人为的声病说;主张“直寻”,反对用典,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诗歌品评的标准。
2、魏晋风度产生背景:乱象和屠杀 知识分子心态:拯救自身内涵:自由意识和生活情调 思想基础:老庄+玄学具体表现:药、酒、文章、书法、清谈、雅集生活态度: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 3、魏晋风度为什么历代遭贬? ①饮酒过度,醉生梦死 ②放达出格,有悖常理 ③就是清淡误国④带来了弊端,许多人赶时髦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是一个承上启下,走向繁荣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在文学思想、文学的题材、体裁以及整体风貌上,都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
而这些变化又是同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哲学思想、文艺思潮密切相关的。
五、唐诗(一)初唐诗坛:这是唐诗繁荣的准备时期,重要诗人有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沈佺期、宋之问等。
唐代建国初的诗歌仍沿着南朝诗歌的惯性发展,柔靡纤弱,毫无生气。
“四杰”的出现开始转变了这种风气。
他们才气横溢,不满现状,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不平之情和壮烈的怀抱,拓宽了诗歌题材。
1、贞观诗风及上官体①贞观诗风:贞观诗歌的政治性较强,贞观社会积极、健康的政治情况,反映在诗歌中的是贞观君臣建功立业、励精图治、雍容自信的向上的精神风貌。
贞观诗歌与一味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诗歌是有区别的,它确实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朝臣们在作品中赞美大一统的盛世及其欣欣向荣的社会气象,这些是梁陈的宫体诗所没有的。
②上官体:在贞观诗坛后期,出现了一位重要的诗人---上官仪,形成一种诗风“上官体”。
上官仪,贞观初进士及第,高宗时官至三品西台侍郎,地位很高,名噪一时。
上官仪的诗是以写景清丽婉转而显得突出。
诗人的杰出写景技巧和善于营够明秀灵动的诗景的能力。
诗人有意拜托从类书中拾掇辞藻的陈规旧习,注重对景物的细致体察,通过景物的动态变化,写出情思的婉转,从而构成情感,隐于内而秀发于外的诗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