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奥数应用题有解析23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4
小学六年级奥数应用题及答案五篇一、应用题一某小学六年级有200名学生,其中男生占总人数的2/5,女生占总人数的3/10,男生中参加奥数的人数是女生中参加奥数的人数的3倍。
请问参加奥数的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解答:设男生总数为2x,女生总数为3x。
根据题意得到以下两个等式:2/5 * 200 = 2x3/10 * 200 = 3x计算可得:2/5 * 200 = 2x80 = 2xx = 40所以男生总数为2x = 2 * 40 = 80人,女生总数为3x = 3 * 40 = 120人。
参加奥数的男生人数为3 * 40 = 120人,女生人数为40人。
答案:参加奥数的男生有120人,女生有40人。
二、应用题二Peter和Tom一起参加了一场有100道选择题的奥数竞赛,Peter做对了70道题,Tom做对了60道题。
两人中有10道题他们的答案完全相同,求这场竞赛中两人的总分。
解答:两人中有10道题答案完全相同,则这10道题两人均得分。
Peter实际得分为70 - 10 = 60分,Tom实际得分为60 - 10 = 50分。
除去答案相同的10道题,两人各自得分60 + 50 = 110分。
答案:Peter和Tom的总分为110分。
三、应用题三一台机器每小时能生产1000个产品,现在需要生产8000个产品,请问需要多少小时?解答:机器每小时生产1000个产品,需要生产8000个产品。
所以生产8000个产品所需的小时数为8000 / 1000 = 8小时。
答案:需要8小时才能生产8000个产品。
四、应用题四某商品原价为500元,商家为了促销将商品价格降低了30%。
现在这个商品的售价是多少?解答:商品原价为500元,降价30%。
所以商品的售价是500 * (100% - 30%) = 500 * 70% = 350元。
答案:这个商品的售价是350元。
五、应用题五某工厂计划生产A型产品和B型产品,A型产品生产一件需要2小时,B型产品生产一件需要3小时。
六年级分数除法应用题奥数题一、分数除法应用题奥数题20题及解析。
1. 甲数的(2)/(3)等于乙数的(4)/(5),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 解析:设甲数为a,乙数为b。
根据题意可得(2)/(3)a=(4)/(5)b,则a=(4)/(5)b÷(2)/(3)=(4)/(5)b×(3)/(2)=(6)/(5)b,所以甲数是乙数的(6)/(5)。
b =(2)/(3)a÷(4)/(5)=(2)/(3)a×(5)/(4)=(5)/(6)a,所以乙数是甲数的(5)/(6)。
2. 一个数的(3)/(4)是18,这个数的(5)/(6)是多少?- 解析:首先求这个数,已知一个数的(3)/(4)是18,那么这个数是18÷(3)/(4)=18×(4)/(3)=24。
这个数的(5)/(6)就是24×(5)/(6)=20。
3. 有一堆煤,第一天运走了全部的(1)/(4),第二天运走了剩下的(3)/(5),这时还剩下12吨。
这堆煤共有多少吨?- 解析:设这堆煤共有x吨。
第一天运走(1)/(4)x吨,剩下x-(1)/(4)x=(3)/(4)x 吨。
第二天运走(3)/(5)×(3)/(4)x=(9)/(20)x吨。
可列方程x-(1)/(4)x-(9)/(20)x = 12,即(20x-5x - 9x)/(20)=12,(6x)/(20)=12,x = 40吨。
4. 修一条路,甲队单独修12天完成,乙队每天修150米。
两队合修,完工时甲、乙两队工作量的比是2:1。
这条路有多长?- 解析:因为完工时甲、乙两队工作量的比是2:1,所以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比也是2:1。
甲队单独修12天完成,甲队的工作效率是(1)/(12),那么乙队的工作效率是(1)/(12)÷2=(1)/(24)。
乙队每天修150米,所以这条路的长度为150÷(1)/(24)=3600米。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奥数题及答案解析题目一题目描述:小明买了一箱苹果,每箱有100个苹果。
他每天吃掉其中的20个苹果。
请问过了几天后,小明将吃完这一箱苹果?解析:小明每天吃掉20个苹果,所以每天剩下的苹果数量是100减去20,即80个苹果。
假设还剩下的苹果数量为x个,那么满足以下等式:x = 100 - 20 - 20 - 20 - ... = 100 - (20 * 天数)若要求出需要多少天吃完全部苹果,可将x设为0,解方程得:100 - (20 * 天数) = 0化简可得:20 * 天数 = 100天数 = 100 / 20天数 = 5经过5天,小明将吃完这一箱苹果。
题目二题目描述:某店铺每天卖出50个苹果,到目前为止已经卖出了250个苹果。
剩余的苹果数量是多少?解析:该店铺已经卖出了250个苹果,每天卖出50个苹果。
剩余的苹果数量可计算如下:剩余的苹果数量 = 总的苹果数量 - 已经卖出的苹果数量将已经卖出的苹果数量代入可得:剩余的苹果数量 = 300 - 250剩余的苹果数量 = 50所以,剩余的苹果数量是50个。
题目三题目描述:一家水果店开业庆典,将苹果从原价5元/个降价为3元/个。
某位顾客购买了8个苹果,他需要支付多少钱?解析:每个苹果的原价为5元,降价后为3元。
某位顾客购买了8个苹果,所需支付的总价可计算如下:总价 = 单价 * 数量根据题目描述,单价为3元/个,数量为8个,带入公式可得:总价 = 3 * 8总价 = 24所以,该顾客需要支付24元。
小学六年级奥数应用题及答案五篇1.小学六年级奥数应用题及答案1、A、B是一圈形道路的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现有甲、乙两人分别从、两点同时沿相反方向绕道匀速跑步(甲、乙两人的速度未必相同),假设当乙跑完100米时,甲、乙两人第一次相遇,当甲差60米跑完一圈时,甲、乙两人第二次相遇,那么当甲、乙两人第十二次相遇时,甲跑完几圈又几米?解答:【分析】甲、乙第一次相遇时共跑圈,乙跑了100米;第二次相遇时,甲、乙共跑1.5圈,则乙跑了100×3=300米,此时甲差60米跑一圈,则可得0.5圈是300-60=240米,所以一圈是480米。
第一次相遇时甲跑了240-100=140米,以后每次相遇甲又多跑140×2=280米,所以第十二次相遇时甲共跑了140+280×11=3220米,即跑了6圈340米。
2、原来将一批水果按100%的利润定价出售,由于价格过高,无人购买,不得不按38%的利润重新定价,这样出售了其中的40%,此时因害怕剩余水果会变质,不得不再次降价,售出了全部水果。
结果实际获得的总利润是原来利润的30.2%,那么第二次降价后的价格是原来定价的百分之几?答案与解析:8%×40%+x%×(1-40%)=30.2%X%=25%(1+25%)÷(1+100%)=62.5%二次降价后的价格是原来定价的百分之几,则需要求出第二次是按百分之几的利润定价。
设第二次降价是按x%的利润定价的。
2.小学六年级奥数应用题及答案1、小明每天早晨6:50从家出发,7:20到校,老师要求他明天提早6分钟到校。
如果小明明天早晨还是6:50从家出发,那么,每分钟必须比往常多走25米才能按老师的要求准时到校。
问:小明家到学校多远?解:原来花时间是30分钟,后来提前6分钟,就是路上要花时间为24分钟。
这时每分钟必须多走25米,所以总共多走了24×25=600米,而这和30分钟时间里,后6分钟走的路程是一样的,所以原来每分钟走600÷6=100米。
20 道六年级奥数题一、分数应用题1. 一桶油,第一次用去这桶油的1/4,第二次用去余下的2/3,还剩10 千克,这桶油原来有多少千克?解:把这桶油原来的重量看作单位“1”。
第一次用后剩下 1 - 1/4 = 3/4,第二次用去余下的2/3,即用去了3/4×2/3 = 1/2,此时还剩 1 - 1/4 - 1/2 = 1/4,对应10 千克,所以这桶油原来有10÷1/4 = 40 千克。
二、比例问题2. 甲、乙两数的比是3:4,乙、丙两数的比是5:6,求甲、丙两数的比。
解:甲:乙= 3:4 = 15:20,乙:丙= 5:6 = 20:24,所以甲:丙= 15:24 = 5:8。
三、工程问题3. 一项工程,甲单独做12 天完成,乙单独做18 天完成,现在甲、乙合作,中途甲休息了几天,结果共用了9 天完成,甲休息了几天?解:设甲休息了x 天。
乙工作了9 天,完成的工作量是1/18×9 = 1/2。
甲工作了(9 - x)天,完成的工作量是1/12×(9 - x)。
两人完成的工作量之和为单位“1”,可列方程1/12×(9 - x)+1/2 = 1,解得x = 3。
四、行程问题4. 甲、乙两车同时从A、B 两地相对开出,相遇时甲、乙两车所行路程的比是5:4,已知甲每小时行45 千米,乙行完全程要8 小时,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解:相遇时时间相同,路程比等于速度比,所以乙的速度是45×4/5 = 36 千米/小时。
两地距离为36×8 = 288 千米。
五、浓度问题5. 在浓度为10%的盐水中加入20 克盐,浓度变为12%,原来盐水有多少克?解:设原来盐水有x 克。
可列方程(x×10% + 20)÷(x + 20)= 12%,解得x = 800。
六、图形问题6. 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25.12 米,在花坛周围修一条宽1 米的小路,求小路的面积。
六年级奥数应用题及答案【题目一】小明和小华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小明的速度是每小时5公里,小华的速度是每小时3公里。
如果他们相遇时,小明已经走了15公里,那么小华走了多少公里?【答案一】首先,我们知道小明和小华是同时出发的,所以他们相遇时所用的时间是相同的。
小明走了15公里,速度是每小时5公里,所以他们相遇用了15公里除以5公里/小时,即3小时。
在这3小时内,小华以每小时3公里的速度行走,所以小华走了3小时乘以3公里/小时,即9公里。
【题目二】一个水池可以以每小时3立方米的速度被注满,同时有一个排水口以每小时2立方米的速度排水。
如果水池原本是空的,那么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将水池注满到100立方米?【答案二】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实际的注水速度,即注水速度减去排水速度。
这个速度是3立方米/小时减去2立方米/小时,等于1立方米/小时。
然后,我们将水池的总容量100立方米除以实际的注水速度1立方米/小时,得出需要100小时才能将水池注满。
【题目三】一个班级有48名学生,其中1/3的学生喜欢数学,1/4的学生喜欢英语,剩下的学生喜欢科学。
问喜欢科学的有多少名学生?【答案三】首先,我们计算喜欢数学的学生人数,48名学生的1/3是48除以3,等于16名学生。
然后,我们计算喜欢英语的学生人数,48名学生的1/4是48除以4,等于12名学生。
喜欢数学和英语的学生总数是16加12,等于28名学生。
剩下的学生喜欢科学,所以喜欢科学的人数是48减去28,等于20名学生。
【题目四】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两倍,如果长增加10厘米,宽增加5厘米,那么面积将增加195平方厘米。
求原长方形的长和宽。
【答案四】设原长方形的宽为x厘米,那么长为2x厘米。
根据题意,新的长方形的长为2x+10厘米,宽为x+5厘米。
新的面积减去原面积等于195平方厘米,即(2x+10)(x+5) - 2x*x = 195。
展开并简化这个方程,我们得到2x^2 + 25x + 50 - 2x^2 = 195,简化后得到25x = 145,解得x = 5.8厘米。
六年级奥数试题及解析〔精选12篇〕假设干只同样的盒子排成一列,小聪把42个同样的小球放在这些盒子里然后外出,小明从每支盒子里取出一个小球,然后把这些小球再放到小球数最少的盒子里去.再把盒子重排了一下.小聪回来,仔细查看,没有发现有人动过小球和盒子.问:一共有多少只盒子?分析^p :设原来小球数最少的盒子里装有a只小球,如今增加了b只,由于小聪没有发现有人动过小球和盒子,这说明如今又有了一只装有a个小球的'盒子,而这只盒子里原来装有(a+1)个小球.同样,如今另有一个盒子装有(a+1)个小球,这只盒子里原来装有(a+2)个小球.类推,原来还有一只盒子装有(a+3)个小球,(a+4)个小球等等,故原来那些盒子中装有的小球数是一些连续整数.所以将42分拆成假设干个连续整数的和,一共有多少种分法,每一种分法有多少个加数,据此解答.解:设原来小球数最少的盒子里装有a只小球,如今增加了b只,由于小聪没有发现有人动过小球和盒子,这说明如今又有了一只装有a个小球的盒子,而这只盒子里原来装有(a+1)个小球.同样,如今另有一个盒子装有(a+1)个小球,这只盒子里原来装有(a+2)个小球.类推,原来还有一只盒子装有(a+3)个小球,(a+4)个小球等等,故原来那些盒子中装有的小球数是一些连续整数.将42分拆成假设干个连续整数的和,因为42=6×7,故可以看成7个6的和,又(7+5)+(8+4)+(9+3)是6个6,从而42=3+4+5+6+7+8+9,一共有7个加数;又因为42=14×3,故可将42:13+14+15,一共有3个加数;又因为42=21×2,故可将42=9+10+11+12,一共有4个加数.所以原问题有三个解:一共有7只盒子、4只盒子或3只盒子.答:一共有7只、4只或3只盒子.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将问题归结为把42分拆成假设干个连续整数的和.篇8:六年级奥数模拟试题六年级奥数模拟试题一、填空题。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详解1.如果一张电影票原价为x元,现在每张降低3元出售,观众增加一半,收入增加五分之一,那么原价为多少元?解:设一张电影票价x元,那么现在的电影票单价为(x-3),观众人数增加一半,即原来的1.5倍,收入增加五分之一,即原来的1.2倍。
所以可以列出方程:(x-3)×1.5=1.2x,解得x=15元。
2.甲乙在银行存款共9600元,如果两人分别取出自己存款的40%,再从甲存款中提120元给乙,这时两人钱相等,求乙的存款。
解:甲取出自己存款的40%后剩下的钱为9600×0.6=5760元,乙取出自己存款的40%后剩下的钱为9600×0.6=5760元,再加上从甲存款中提取的120元,即乙现在有5760+120=5880元。
由此可知,乙原来有5000元。
3.由奶糖和巧克力糖混合成一堆糖,如果增加10颗奶糖后,巧克力糖占总数的60%,再增加30颗巧克力糖后,巧克力糖占总数的75%,那么原混合糖中有奶糖多少颗?巧克力糖多少颗?解:假设原来奶糖和巧克力糖的数量比例为a:b,那么加10颗奶糖后,巧克力糖占总数的60%,即b/(a+b+10)=0.6,解得b=1.5a+15.再增加30颗巧克力糖后,巧克力糖占总数的75%,即b/(a+b+10+30)=0.75,代入b=1.5a+15,解得a=10,b=30.因此,原混合糖中有奶糖10颗,巧克力糖30颗。
4.XXX和XXX各有一些玻璃球,XXX说:“你有球的个数比我少1/4!”XXX说:“你要是能给我你的1/6,我就比你多2个了。
”XXX原有玻璃球多少个?解:设XXX原来有x个玻璃球,那么XXX有3x/4个玻璃球。
根据XXX的话,有x/6=2,解得x=12.因此,XXX原来有12个玻璃球。
XXX原本有4份玻璃球,每份有6个,所以他总共有24个玻璃球。
甲需要10小时,乙需要12小时,丙需要15小时才能搬运一个仓库的货物。
小学奥数应用题专题--年龄问题(六年级)竞赛测试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 题总分得分一、xx题(每空xx 分,共xx分)【题文】小卉今年6岁,妈妈今年36岁,再过6年,小卉读初中时,妈妈比小卉大多少岁?【答案】30岁【解析】这道题有两种解答方法:方法一:解答这道题,一般同学会想到,小卉今年6岁,再过6年(岁);妈妈今年36岁,再过6年是()岁,也就是42岁,那时,妈妈比小卉大(岁).列式:(岁)方法二:聪明的同学会想,虽然小卉和妈妈的岁数都在不断变大,但她们两人相差的岁数永远不变.今年妈妈比小卉大()岁,不管过多少年,妈妈比小卉都大这么多岁.通过比较第二种方法更简便.列式:(岁)答:再过6年,小卉读初中时,妈妈比小卉大30岁.【题文】小英比小明小3岁,今年他们的年龄和是老师年龄的一半,再过15年,他们的年龄和就等于老师的年龄,今年小英的年龄是多少岁?【答案】6岁【解析】经过15年,小英和小明的年龄和比老师多增加15岁,所以老师今年年龄的一半是15岁,即小英和小明今年的年龄和是15岁,小英今年的年龄是(15-3)÷2=6(岁).【题文】爸爸妈妈现在的年龄和是岁;五年后,爸爸比妈妈大岁.今年爸爸妈妈二人各多少岁?【答案】爸爸39岁,妈妈33岁【解析】五年后,爸爸比妈妈大岁,即爸妈的年龄差是岁.它是一个不变量.所以爸爸、妈妈现在的年龄差仍然是岁.这样原问题就归结成“已知爸爸、妈妈的年龄和是岁,他们的年龄差是岁,求二人各是几岁”的和差问题.爸爸的年龄:(岁)妈妈的年龄:(岁)【题文】今年小宁9岁,妈妈33岁,那么再过多少年小宁的岁数是妈妈岁数的一半?【答案】15年【解析】今年小宁比妈妈小(岁),那么小宁永远比妈妈小24岁.几年后小宁是妈妈岁数的一半时,即妈妈年龄是小宁的2倍时,妈妈仍比小宁大24岁.这是个差倍问题.以小宁的年龄作为1倍量,妈妈年龄是2倍量,所以妈妈比小宁大的岁数也是1倍量,即1倍量代表着24岁.所以小宁24岁时是妈评卷人得分妈年龄的一半,因此再过(年).【题文】6年前,母亲的年龄是儿子的5倍,6年后母子年龄和是78岁.问:母亲今年多少岁?【答案】51岁【解析】6年后母子年龄和是78岁,可以求出母子今年年龄和是78-6×2=66 (岁).6年前母子年龄和是66-6×2=54(岁).又根据6年前母子年龄和与母亲年龄是儿子的5倍,可以求出6年前母亲年龄,再求出母亲今年的年龄.母子今年年龄和: 78-6×2=66(岁),母子6年前年龄和: 66-6×2=54(岁),母亲6年前的年龄: 54÷ (5+1)×5=45(岁),母亲今年的年龄: 45+6=51(岁).【题文】小航的爸爸比妈妈大4岁,今年小航的父母年龄之和是小航的7倍,3年后小航的父母年龄之和是小航的6倍,那么小航的妈妈今年多少岁?【答案】40岁【解析】今年小航的父母年龄之和是小航的7倍,3年后小航的父母年龄之和刚好是小航的6倍,则小航今年的年龄与父母增加的年龄的和刚好是小航增加年龄的6倍.即“小航今年的年龄”,小航今年的年龄:(岁).小航父母今年的年龄和:(岁).小航的爸爸比妈妈大4岁,所以小航的妈妈今年的年龄:(岁).【题文】学校张老师和刘备、张飞、关羽三个学生,现在张老师的年龄刚好是这三个学生的年龄和;9年后,张老师年龄为刘备、张飞两个学生的年龄和;又3年后,张老师年龄为刘备、关羽两个学生的年龄和;再3年后,张老师年龄为张飞、关羽两个学生的年龄和.求现在各人的年龄.【答案】张老师36岁,刘备15岁,张飞12岁,关羽9岁【解析】张老师刘备张飞关羽,张老师刘备张飞,比较一下这两个条件,很快得到关羽的年龄是9岁;同理可以得到张飞是(岁),刘备是(岁),张老师是(岁).【题文】父亲与两个儿子的年龄和为84岁,12年后父亲的年龄正好等于两个儿子的年龄和,父亲现在多少岁?【答案】48岁【解析】三人现在的年龄和是84岁,12年后的年龄和是(岁),那时父亲(岁),父亲现在(岁).【题文】小明与爸爸的年龄和是53岁,小明年龄的4倍比爸爸的年龄多2岁,小明与爸爸的年龄相差几岁?【答案】31岁【解析】把小明的年龄看成是一份,那么爸爸的年龄是四份少2,根据和倍关系:小明的年龄是:(53+2)÷(4+1)=11(岁),爸爸的年龄是:53-11=42(岁),小明与爸爸的年龄差是:42-11=31(岁).【题文】一家三口人,三人年龄之和是72岁,妈妈和爸爸同岁,妈妈的年龄是孩子的4倍,三人各是多少岁?【答案】爸爸32岁,妈妈32岁,孩子8岁【解析】妈妈的年龄是孩子的4倍,爸爸和妈妈同岁,那么爸爸的年龄也是孩子的4倍,把孩子的年龄作为1倍数,已知三口人年龄和是72岁,那么孩子的年龄为:72÷(1+4+4)=8(岁),妈妈的年龄是:8×4=32(岁),爸爸和妈妈同岁为32岁.【题文】甲、乙、丙三人平均年龄为岁,若将甲的岁数增加,乙的岁数扩大倍,丙的岁数缩小倍,则三人岁数相等,丙的年龄为多少岁?【答案】76岁【解析】当遇关系复杂时,将条件分别列出,再进行解决。
一.知识的回忆....................................................................... 1 ............. ...... ..1.工厂原有职工128人,男工人数占总数的 -,后来又调入男职工假设干人,调入后男工人4,一 ,,,2 ................. ...数占总人数的2 ,这时工厂共有职工人.5 ------------【解析】在调入的前后,女职工人数保持不变.在调入前,女职工人数为128 (1 1) 96人,42 3 3调入后女职工占总人数的 1 2 3,所以现在工厂共有职工96 - 160人.5 5 52.有甲、乙两桶油,甲桶油的质量是乙桶的5倍,从甲桶中倒出5千克油给乙桶后,甲桶2,,一一一,一一4 八,一,一,, 一,油的质量是乙桶的一倍,乙桶中原有油千克.3 -------------【解析】原来甲桶油的质量是两桶油总质量的-^― -,甲桶中倒出5千克后剩下的油的5 2 74 4质量是两桶油总质量的—4 ,由于总质量不变,所以两桶油的总质量为4 3 75 4 2 一,5 (— -) 35千克,乙桶中原有油35 — 10千克.7 7 7【例2】(1)某工厂二月份比元月份增产10%,三月份比二月份减产10%.问三月份比元月份增产了还是减产了? ( 2) 一件商品先涨价15%,然后再降价15%, 问现在的价格和原价格比拟升高、降低还是不变?…一… 一,一一~ ,一一一一, 10【解析】(1)设二月份产量是1,所以兀月份产量为: 1 1+10% =10,三月份产量为:111 10%=0.9,由于—>0.9,所以三月份比元月份减产了11(2)设商品的原价是1,涨价后为1+15%=115 ,降价15%为:1.15 1 15% =0.9775,现价和原价比拟为:0.9775 <1,所以价格比拟后是价 降低了., …八,…口 ,,,,,,1 把100个人分成四队,一队人数是二队人数的 1-倍, 3倍,那么四队有多少个人 ? 方法一:设一队的人数是“ 1〞,那么二队人数是:1所以设一队有[4,5]20份,那么二队有15份,三队有16份,所以三个队之和为15 16 20 51份,而四个队的份数之和必须是 100的因数,因此四个队份数之【例3】 新光小学有音乐、美术和体育三个特长班,音乐班人数相当于另外两个班人数的23一,美术班人数相当于另外两个班人数的一,体育班有58人,首乐班和美术班各5 7有多少人?22 【解析】条件可以化为:首乐班的人数是所有班人数的,,美术班的学生人数是所5 2 7,…口,,,,,,1一队人数是三队人数的 14一 14 3 4 1 1 —— , 1 —— 45 4 5 人数是整数,一队人数一 51一,因止匕,20二、三队之和是:一队人数定是20的整数倍,而三个队的人数之和是数),由于这是100以内的数,这个整数只能是1 .所以三个队共有 二、三队各有 20, 15, 16人.而四队有:100 51 49(A).方法二:设二队有3份,那么一队有4份;设三队有4份,那么一队有 51 「, —, 由于 2051 (某一整 51人,其中一、5份.为统一一队和是100份,恰是一份一人,所以四队有100 51 49 人〔人〕., 一, 3 3_ ................ ...... 一, 2 3 29 __有班人数的——,所以体育班的人数是所有班人数的 1 上 *三,所以所7 3 10 7 10 7029 2有班的人数为58 29 140人,其中音乐班有140 - 40人,美术班有70 73 .140 / 42 人.【稳固】甲、乙、丙三人共同加工一批零件,甲比乙多加工20个,丙加工零件数是乙加工4 5零件数的4,甲加工零件数是乙、丙加工零件总数的?,那么甲、丙加工的零件数5 6分别为个、个.【解析】把乙加工的零件数看作1,那么丙加工的零件数为f,甲加工的零件数为54 5 3 ............................. ................... .... ............... 3 一(1 -)--,由于甲比乙多加工20个,所以乙加工了20 (— 1) 40个,甲、5 6 2 23 .4 .丙加工的零件数分别为40 - 60个、40 - 32个.2 5【例4】王先生、李先生、赵先生、杨先生四个人比年龄,王先生的年龄是另外三人年龄,1 _ ,… 八…, 1 > ,………和的一,李先生的年龄是另外三人年龄和的-,赵先生的年龄是其他三人年龄2 3一,,1和的一,杨先生26岁,你知道王先生多少岁吗?4【解析】方法一:要求王先生的年龄, 必须先要求出其他三人的年龄各是多少. 而题目中出现了三个“另外三人〞所包含的对象并不同,即三个单位“1〞是不同的,这就是所说的单位“1〞不统一,因此,解答此题的关键便是抓不变量, 统一单位“1〞•题中四个人的年龄总和是不变的, 如果以四个人的年龄总和为单位“1〞,那么单位“1〞就统一了.那么王先生的年龄就是四人年龄和的1 …,………-,李先生的年龄就是四,—一 1 12口………人年龄和的——一,赵先生的年龄就是四人年龄和的1 3 4谓的转化单位“ 1〞).那么杨先生的年龄就是四人年龄和的1 、,「,一一(这些过程就是所51 1 1 13 , 一一一一.由3 4 5 60, (11)此便可求出四人的年龄和:26 1 -12 13120(岁),王先生的年…… 1-,龄为:120 — 40〔岁〕.3方法二:设王先生年龄是1份,那么其他三人年龄和为2份,那么四人年龄和为3份,同理设李先生年龄为1份,那么四人年龄和为4份,设赵先生年龄为1份,那么四人年龄和为5 份,不管怎样四人年龄和应是相同的,但是现在四人年龄和分别是3份、4份、5份,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60份,所以最后可以设四人年龄和为 60份,那么王先生的年龄就变为20份,李先生的年龄就变为 15份,赵先生的年龄就变为 12份,那么杨先生 的年龄为13份,恰好是26岁,所以1份是2岁,王先生年龄是20份所以就是40 岁.【稳固】 甲、乙、丙、丁四个筑路队共筑 1200米长的一段公路,甲队筑的路是其他三个1 1 1 队的一,乙队筑的路是其他三个队的 一,丙队筑的路是其他三个队的 一,丁队筑23 43【例5】 小刚给王奶奶运蜂得煤,第一次运了全部的-,第二次运了 50块,这时已运来8的恰好是没运来的5.问还有多少块蜂窝煤没有运来?75【解析】万法一:运完第一次后,还剩下 -没运,再运来50块后,已运来的恰好是没运来的8了多少米?【解析】甲队筑的路是其他三个队的乙队筑的路是其他三个队的 丙队筑的路是其他三个队的 所以丁筑路为:120011」,所以甲队筑的路占总公路长的2 1 ~,……,一,,-,所以乙队筑的路占总公路长的3 1 ~ ............................. -,所以丙队筑的路占总公路长的41 1 ---- =-; 1+23 1 1一=;1+3 4 1 1--- =一,1+4 51-=260 5〔米〕5 , 7一…, ,,八一,—,也就是说没运来的占全部的一,所以,第二次运来的50块占全部的:7 125 7 1 1一—一,全部蜂窝煤有:50 一1200 〔块〕,没运来的有:8 12 24 241200 — 700〔块〕.12方法二:根据题意可以设全部为8份,由于已运来的恰好是没运来的 -,所以可以7 设全部为12份,为了统一全部的蜂窝煤, 所以设全部的蜂窝煤共有[8,12] 24份,5 7那么已运来应是24 —— 10份,没运来的24 —— 14份,第一次运来9份,7 5 7 5所以第二次运来是10 9 1份恰女?是50块,因此没运来的蜂窝煤有50 14 700 〔块〕.【稳固】五〔一〕班原方案抽1的人参加大扫除,临时又有2个同学主动参加,实际参加扫除51的人数是其余人数的1.原方案抽多少个同学参加大扫除?3【解析】又有2个同学参加扫除后,实际参加扫除的人数与其余人数的比是1:3 ,实际参加....... ..... ............. 1 1 1 …一一1 1人数比原方案多———一 .即全班共有2 —40〔人〕.原方案抽40 - 8〔人〕1 3 5 20 20 5参加大扫除.〜 .. ............ .. ... ............. ... ... .. .. ... . ... ........ 1 一一 , 〃一、,,,【稳固】某校学生参加大扫除的人数是未参加大扫除人数的1 ,后来又有20名同学参加4人乙,,,一乙一, 1 、八、,、一一,大扫除,实际参加的人数是未参加人数的一,这个学校有多少人?31 1【解析】20400 〔人〕【例6】小莉和小刚分别有一些玻璃球,如果小莉给小刚24个,那么小莉的玻璃球比小刚少3 ;如果小刚给小莉24个,那么小刚的玻璃球比小莉少5,小莉和小刚原来共7 8有玻璃球多少个?【解析】小莉给小刚24个时,小莉是小刚的 -〔=1 --〕,即两人球数和的小刚给7 7 11小莉24个时,小莉是两人球数和的—〔=——8一〕,因此24+24是两人球数和11 8 8 5的------ =—.从而,和是〔24+24〕+ — =132〔个〕.11 11 11 111 一 ,,——、一一【稳固】某班一次集会,请假人数是出席人数的-,中途又有一人请假离开,这样一来,9............................... 3 ................................... 请假人数是出席人数的—,那么,这个班共有多少人?221【解析】由于总人数未变,以总人数作为“1〞.原来请假人数占总人数的 ,,现在请假1 9人数占总人数的二一,这个班共有:1+〔」--'〕=50〔人〕.3 22 3 22 1 9【例7】小明是从昨天开始看这本书的,昨天读完以后,小明已经读完的页数是还没读的一,,1 1页数一,他今天比昨天多读了14页,这时已经读完的页数是还没读的页数的一9 3问题是,这本书共有多少页?〞1【解析】首先,可以直接运算得出,第一天小明读了全书的-9- 工,而前二天小明一共1 1 10913 1读了全书的上7 -,所以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读的14页对应全书的1 1 4311 1 〜…,,一 1 一八,E ,,…,,--2 一.所以整本书一共有14 —— 280 〔页〕.此外,如果对分数的4 10 20 20掌握还不是很熟练的话,那么这道题可以采用设份数的方法:把这本书看作20份, 那么昨天他看了2份,而今天他看了2份还多14页,两天一共看了4份还多14页, 或者可以表示成20 1 3 5 〔份〕.那么每份是14 5 4 14 〔页〕,这本书共14 20 280 〔页〕.【例8】小明是从昨天开始看这本书的,昨天读完以后,小明已经读完的页数是还没读的页数1,他今天比昨天多读了14页,这时已经读完的页数是还没读的页数的-9 3问题是,这本书共有多少页?〞【解析】新三班人数占原来两班人数之和的 1 1 1口,所以,原来两班总人数为:3 4 12530 — 72〔人〕,新一班与新二班人数之和为:72 30 42〔人〕,新二班人数是:12_ 1 __ . .. ................ _____, 、_一、一. ..42 〔1 — 1〕 20 〔人〕,新一班人数为:42 20 22 〔人〕,新一班与新二班人数10之差为22 20 2 ,而新一班与新二班人数之差为〔原一班人数原二班人,,11 1 1 一 ,,,,数〕〔--〕,故:原一班人数原二班人数 2 〔- -〕 24〔人〕,原一班人数3 4 3 4(72 24) 2 48(人)., 一.,、,一…一............... ....................... 1 一某工厂对一、二两个车间的职工进行重组,将原来的一车间人数的-和二车间人2 ,,,,1 1 一............ 1 、一数白-分到一车间,将原来的一车间人数的一和二车间人数的一分到二车间,两3 3 2........ ...一 . (1)个车间剩余的140人组成劳动效劳公司, 现在二车间人数比一车间人数多—,现17在一车间有人,二车间有人.1 1 . ..................... 由将一车间人数的1和二车间人数的1分到一车间,将一车间人数的2 3,一,,1 八,,、,,一, —,、,,,,,、一,,,,…人数的一分到二车间〞可知,现在一、二两车间的人数之和为总人数的25 1 一.......... 所以劳动效劳公司的140人占总人数的1 5 1,那么总人数为:1401 一,、一一和一■车间31 1 52 3 6'1 .一840 人, 6现在一、二两车间的人数之和为840 - 700人.由于现在二车间人数比一车间人61 . .............................数多一,所以现在一车间人数为700171 , 1 ..................... 〔1 1 —〕340人,现在二车间人数为700 340 360人.提示:可以继续求出原来一车间和二车间的人数.由于现在〔840 120〕 2 360 人,原来二车间有 360 120 480 人.1【例9】 林林倒满一杯纯牛奶,第一次喝了 1 ,然后参加豆浆,将杯子斟满并搅拌均匀,3_ ,一, - 1 ... ....... ........... ... .......... 一一 .一 第二次林林又喝了 1 ,继续用豆浆将杯子斟满并搅拌均匀,重复上述过程,那么3【解析】 大家要先分析清楚的是不管是否参加豆浆,每次喝到的都是杯子里剩下牛奶的 (1)车间比一车间多 20人,所以原来二车间人数的 -2人,那么原来二车间人数比乙车间人数多201 3 1 61 ......................... 1 二 -比一车间人数的-多20 6 6 120人,原来一车间有 第四次后,林林共喝了一杯纯牛奶总量的〔用分数表示〕.一 一1 24865所以最后喝掉的牛奶为,248653 9 27 81 8112 【例10】 参加迎春杯数学竞赛的人数共有2000多人.其中光明区占—,中央区占朝阳37,1区占一,剩余的全是远郊区的学生.比赛结果,光明区有去的学生得奖,中央区有5 1 1 1 ’的学生得奖,朝阳区有上的学生得奖,全部获奖者的号,远郊区的学生.那 16187么参赛学生有多少名? 获奖学生有多少名?多人,所以只能是2520 .光明区、中央区、朝阳区获奖学生共 35+45+28=108 人,. (1)6 ~ (6)r ,占获奖总数的1 -所以获奖学生总数为 108=126.即参赛学生有2520名,获奖学生有126名.先明区中央区证就区 畲簧学生数456来奖学隼轨35452S一 11【例11】一炉铁水凝成铁块,其体积缩小了 一,那么这个铁块又熔化成铁水 〔不计损耗〕,34其中体积增加了几分之几 ?1 33、…一, 1 1学生数占参赛总数的 - 一 3 247216 105 1 1 一,一56511 一 …….所以有参赛学生18 90数是3、7、5、72、56、90的倍数, 即为2520的倍数,而参赛学生总数只有2000 、, .......... ............ 1 方法一:设铁水的体积为 1,那么铁块为1 —34 积就要变为单位1,那么铁水的体积就为33 ................................一.现在变回来,那么铁块的体 3433 1 一 34 34 一……,一一,故体积增加了 : 3334方法二:体积缩小是铁块比铁水缩小,所以可以设铁水为34份,那么铁块为33份,铁块又熔化成铁水,体积增加是比铁块增加,所以用差的1份除以铁块的33份就是答案133.… _ ___ 1 、 _ ____________ __ _一 ,一【稳固】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它的一.问:冰化成水后体积减少它的几分之几?101 【解析】设水的体积是10份,那么结成冰后体积为11份,冰化成水后比冰减少111 1-.1 .一【例12】在下降的电梯中称重,显不白重量比实际体重减少-;在上升的电梯中称重,显7___ _ __ ___ 1 , ... ................... ... ........................... .... ..示的重量比实际体重增加1.小明在下降的电梯中与小刚在上升的电梯中称得的6体重相同,小明和小刚实际体重的比是 .【解析】小明在下降的电梯中称得的体重为其实际体重的 5 ,小刚在上升的电梯中称得的7体重为其实际体重的7 ,而小明在下降的电梯中与小刚在上升的电梯中称得的体6一一 ~ _一__________ _________ __ 6 7重相同,所以小明和小刚实际体重的比是: 1 — : 1 —49:36.7 61 1【例13】某工厂二月份比兀月份增产 ,,三月份比二月份减产 ,.问三月份比元月份增产1010了还是减产了?1工厂一月份比兀月份增广一,将元月份产量看作1,那么二月份产量为:101 11 一 , 一一1 , 一 ,、一口,1 (1 —) 一 ,三月比二月减产一,那么三月份产量为10 10 1011 1(1 ) 10 10991001 ,所以三月份比元月份减产了.一 ,一—,,,. 1 ____________ __ 1【稳固】一件商品先涨价 -,然后再降价-,问现在的价格和原价格比拟升高、降低还是 5 5不变?1 1【解析】1〔1 _〕〔1 _〕 0,96 1 ,所以现在的价格比原价降低了.5 5【例14】如图⑴,线段MN将长方形纸分成面积相等的两局部. 沿MN将这张长方形纸对折后得到图⑵,将图⑵沿对称轴对折,得到图⑶,图⑶所覆盖的面积占长方........... 3 .......................................................................形纸面积的一,阴影局部面积为6平方厘米.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10【解析】如图⑶所示,阴影局部是2层,空白局部是4层,如果将阴影局部缩小一半,即变为3平方厘米,那么阴影局部也变成4层,此时覆盖面的面积占长方形纸片面积的1 ................................................................... 3 1 ......................—,即缩小的3平方厘米相当于长方形纸片面积的〔一一〕,所以长方形纸片面4 10 4… 3 1积为3 〔石7〕 60〔平万厘米〕.刖|崛课后练习练习1.某小学六年级有三个班,一班和二班人数相等,三班的人数是全年级总人数的—,20并且比一班多3人,六年级共有多少人?【解析】根据条件“三班的人数占全年级的—,并且比二班多3人〞可知一班、二班都比20全年级的工少3人,假设一班、二班都占全年级的—,那么将比实际人数多出20 203 X2=6人,比单位“ 1 〞多出〔工+工 + 工—1 〕,两个数量正好对应.因此20 20 203X2- (― + — + — -1) =120 (人)六年级共有 120 人.20 20 20练习2.有三堆棋子,每堆棋子数一样多,并且都只有黑、白两色棋子.第一堆里的黑子和第二堆里的白子一样多,第三堆里的黑子占全部黑子的 -,把这三堆棋子集中在5一起,问白子占全部棋子的几分之几?【解析】不妨认为第二堆全是黑子, 第一堆全是白子,〔即将第一堆黑子与第二堆白子互换 〕, 第二堆黑子是全部棋子的 1 ,同时,又是黑子的1--.所以黑子占全部棋子的 」3 53+〔1--〕=—,白子占全部棋子的 1--=—.5 99 9练习3.有红、黄、白三种球共 160个.如果取出红球的那么还剩120个;如果取出红球的 1/5 ,黄球的1/4 ,白球的1/3 ,那么来J 116个, 问:〔1〕原有黄球几个? 〔2〕原有红球、白球各有几个?1 18【解析】〔1〕两次共取出球160 X2-〔120 + 116 〕 = 84 〔个〕,共取出红、白球的」1,3 5 15练习4.有一块菜地和一块稻田,菜地的一半和稻田的三分之一放在一起是 13公顷,稻田的一半和菜地的三分之一合在一起是12公顷.那么这块稻田有多少公顷?1 1【解析】 菜地+稻田 —+— =13+12 , 整 理得到 菜地+稻田=30,2 31 1 1—采地+稻田=15,而题目中」采地+1稻田=13,两者比照分析得到,稻田 2 2 3全年级的人数为: 1/3 ,黄球的1/4 ,白球的1/5 ,一,,1 黄球的一 4 红白 1 1—-.推知原有黄球 4 2160 40 (160(2) 1 1 1 整理得—红—40 —白 160 1203 4 5 8 8 1 人—84) (― -) 40(个) 15 15 2红白1201 . 1 , —红 —白 30,解彳#红=45,白=75 3 5、, 11 -为15 13 - - 12〔公顷〕练习5.学校派出60名选手参加2021年“华罗庚金杯小学数学邀请赛〞,其中女选手占1-.正式比赛时有几名女选手因故缺席,这样就使女选手人数变为参赛选手总数4的-.正式参赛的女选手有多少名?11【解析】由于女选手人数有变化, 男选手人数未变, 所以抓住男选手人数不变求解. 把总人数视为“ 1〞,男选手人数是60 X〔1- - 〕=45〔人〕,男选手人数占正式参赛选手总4数白1 1--,所以正式参赛选手总数是:45 -^〔1--〕=55〔人〕,正式参赛的女选手11 11人数是55 X —=10〔人〕.11… 1 ................. … ......... ...... ..................... 1 ….......... ......练习6.四只小猴吃桃,第一只小猴吃的是另外三只的总数的-,第二只小猴吃的是另外3............ 1 ….......... ...... ..................... 1 ……―三只吃的总数的一,第三只小猴吃的是另外三只的总数的1 ,第四只小猴将剩下4 5的46个桃全吃了 .问四只小猴共吃了多少个桃?【解析】根据题意知前三只小猴分别吃了总数的1, 1, 1,4 5 6... .......... .. 1 1 1人所以四只小猴共吃了46 (1 - - -) 120 (个)4 5 6。
应用题综合训练23
221. 瓶中装有浓度为15%的酒精溶液1000克.现在又分别倒入100克和400克的A,B两种酒精溶液,瓶里的浓度变成了14%.已知A种酒精溶液是B种酒精溶液浓度的2倍.那么A种酒精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三种混合后溶液重1000+100+400=1500克,含酒精14%×1500=210克,原来含酒精15%×1000=150克,说明AB两种溶液共含酒精210-150=60克。
由于A的浓度是B的2倍,因此400克B溶液的酒精含量相当于400÷2=200
克A溶液酒精的含量。
所以A溶液的浓度是60÷(100+200)=20%。
222. 某商店分别花同样多的钱,购进甲、乙、丙三种不同的糖果.已知甲、乙、丙三种糖果每千克的价格分别是9.60元、16元、18元.如果把这三种糖果混合成什锦糖,按20%的利润来定价,那么这种什锦糖每千克定价是多少元?
3÷(1/9.6+1/16+1/18)×(1+20%)=16.2元
223. 甲地到乙地都是坡路,有上坡也有下坡.某人骑自行车往返甲、乙两地共用4.5小时,若已知此人上坡时速度为12千米/小时,下坡速度为18千米/小时,那么甲、乙两地全长多少?
去是上坡返回就是下破,因此往返36千米共需要36÷12+36÷18=5小时,所以1小时可以往返36÷5=7.2千米。
4.5小时可以往返7.2×4.5=32.4千米。
224. 一项工程,甲一人需1小时36分完成,甲、乙二人合作要1小时完成.现在由甲一人完成1/12以后,甲、乙二人一起干,但因途中甲休息,全部工作用了1小时38分完成,那么由乙单独做那部分占全部工程的几分之几?
解:乙1小时做的相当于甲36分钟做的,乙和甲的工效比是36:60=3:5。
甲做1/12用了1/12×96=8分钟。
后来用了98-8=90分钟,如果合做90分钟就要完成90÷60=3/2,实际少完成了3/2-(1-1/12)=7/12,说明甲休息这段时间可以做7/12。
这段时间就是乙单独做的,能完成7/12×3/5=7/20。
225. 设A,B,C三人沿同一方向,以一定的速度绕校园一周的时间分别是6、7、11分.由开始点A出发后,B比A晚1分钟出发,C比B晚5分钟出发,那么A,B,C第一次同时通过开始出发的地点是在A出发后几分钟?
从条件可以知道,C出发时,A刚好行了5+1=6分钟,即一圈,也就是说,A 和C再次同时经过出发点时,是6×11=66的倍数分钟后。
由于B还需要7-5=2分钟才能通过,说明要满足66的倍数除以7余2分钟。
当66×3=198分钟时,198÷7=28……2分钟,满足条件。
因此ABC第一次同时通过出发地点是A出发后6+198=204分钟的时候。
226. 某班同学分成若干组去植树,若每组植树N棵,且N为质数,则剩下树苗20棵,若每组植树9棵,则还缺少2棵,这个班的同学共分成几组?
解:可以看出N是小于9的质数,相差20+2=22。
说明组数是22的约数,9-N也是22的约数。
9-N小于11,所以9-N=2。
所以组数就是22÷2=11组。
227. 学校举行计算机汉字输入技能竞赛,原计划评选出一等奖15人,二等奖20人,现将一等奖中的后5人调整为二等奖,这样一等奖获得者的平均速度提高了8字/分,二等奖获得者平均速度提高了6字/分,那么原来一等奖平均速度比二等奖平均速度多多少?
原来一等奖的平均分比这5人的平均分高8×(15-5)÷5=16字
原来二等奖的平均分比这5人的平均分低6×(20+5)÷5=30字
那么原来一等奖的平均分比二等奖高16+30=46字
228. 红光农场原定9时来车接601班同学去劳动,为了争取时间,8时同学们就从学校步行向农场出发,在途中遇到准时来接他们的汽车,于是乘车去农场,这样比原定时间早到12分钟.汽车每小时行48千米,同学们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几千米?
学生步行的路程,汽车需要12÷2=6分钟,说明是在9:00前6分钟接到学生,即8:54分,说明学生行了54分钟。
所以汽车的速度是步行的54÷6=9倍,因此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行48÷9=16/3千米。
229. 甲、乙两地公路长74千米,8:15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半个小时后,又有一辆同样速度的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王叔叔8:25从乙地骑摩托车出发去甲地,在差5分不到9点时,他遇到了第一辆汽车,9:16遇到第二辆汽车,王叔叔骑摩托车的速度是多少?
根据题意,汽车40分和摩托车30分共行74千米,汽车31分和摩托车51分共行74千米。
可以知道汽车40-31=9分钟相当于摩托车51-30=21分钟行的。
可以得到摩托车行完需要40÷9×21+30=370/3分钟。
所以摩托车小时行74÷370/3×60=36千米
230. 在底面边长为60厘米的正方形的一个长方体的容器里,直立着一个长1米,底面为正方形,边长15厘米的四棱柱铁棍.这时容器里的水半米深.现在把铁棍轻轻地向正上方提起24厘米,露出水面的四棱柱切棍浸湿部分长多少厘米?
减少24厘米的铁棍的体积,水面就要下降24×15×15÷(60×60)=1.5厘米。
所以露在水面的有1.5+24=25.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