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藏族高中生美术鉴赏课教学
- 格式:pdf
- 大小:472.02 KB
- 文档页数:2
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民族绘画特色的传承和学习中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绘画方法与新媒介相结合创造作品,能够开发想象力,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藏民族有着独特的艺术思维和图案设计能力,最具特色的民族绘画就是装饰图案绘画。
人们把自然界的事、物、景等自然形态通过丰富的想象、抽象、变化、组合而成为千姿百态的图纹艺术,从而显示出自然万物千变万化的形态。
把人们对生命力的赞美,表现为意味深长的装饰图案,将它引入到教学中加以吸收和借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弘扬民族特色艺术。
一、藏式装饰图案绘画在美术教学中的意义藏式装饰图案绘画是藏民族绘画的一种形式,它丰富的线条、明亮的色彩、强烈的装饰性,有着直观的视觉冲击力,适合本民族人民的欣赏特点,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藏式图案绘画内容丰富、直观、易懂,是朴素、直观、通俗的美术教材。
它不像素描明暗造型,也不像水墨画难以理解,也没有繁琐的束缚,所呈现的质朴美非常符合学生的审美观,易认知,易动手,有情趣,符合学生追求个性的心理,也符合他们活泼跳跃的欣赏角度。
由于我与当地学生的生活成长环境和民族习俗不同,致使对事物美的看法也有所差异,很多时候对教材上的一些绘画方法和作品反映的思想方面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引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沟通和了解,我发现,当地学生对民族性较强的、生活中经常接触的藏式装饰图案绘画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在平时的美术课中,学生也喜欢凭借想象,自己绘制一些花卉、动物图案。
藏式装饰图案是藏族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的,是经过传承和发展的智慧的结晶。
它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是我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式装饰图案绘画图案饱满、对称、均衡,加上色彩明快和对比强烈,使当地的学生在认知这些图案时有亲切感和熟悉感,学习的时候充满兴趣和热情,对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藏式装饰图案绘画的特点1.构图饱满、繁密、完整这种装饰效果,不仅给人以视觉上强烈的冲击和心灵震撼,而且体现出被装饰物的厚重感和凝重感。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作者:谢娜来源:《成才》 2015年第1期谢娜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起来。
现在,虽然大家都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美育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然而面对目前竞争仍旧激烈的文化和艺术高考,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实施的效果并不乐观,学生学不进,教师无心教。
美术鉴赏课是高中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有可能会使本来充满活力的艺术学科在学生面前变得枯燥无味。
所以美术鉴赏课应融知识理论性与兴趣持久性为一体,才能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达到教学要求。
知识理论性是鉴赏课意义实现的目标之一,兴趣持久性是鉴赏课意义实现的条件,二者缺一不可,而且必须相互融合。
没有知识理论性的美术鉴赏课堂失去了它的基本存在意义,没有兴趣持久性的美术鉴赏课堂达不到它的教学目的。
要改善这样的情况,首先要了解当前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现状。
一、当前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现状作为一所省级示范高中,我校高一年级每周都有一节美术鉴赏课,从学生上课前兴奋的表情来看是很喜欢这个课的,然而在现实中,美术鉴赏课实施的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表现如下:现在都是电子白板教学,看PPr、幻灯片和影像资料都很方便,教师仅仅播放一下影片就可以很容易地打发一节课,学生表面上很开心,有的看视频,有的做与美术课无关的事情比如写其他科目的作业或者看书,一堂美术欣赏课伴随投影屏幕上的影片结束了,但学生并没有欣赏到什么,更谈不上鉴别。
有的老师讲美术知识时只是照本宣科,按照统一的光盘资料,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不向学生提问,师生没有互动。
老师偶尔点击一下鼠标,投影屏幕上的文字、图片出现又消失。
学生对此并不在意,因为屏幕上的东西书本上都有,只是放大了搬到了屏幕上而已。
有的老师不用多媒体,满堂灌,学生看不到图片,感觉除了坐着听不需要做任何事情,虽然一堂美术鉴赏课上完了,但学生并没有学会怎样鉴赏美术作品。
教学争鸣新课程NEW CURRICULUM美术鉴赏顾名思义就是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文化底蕴从自己的视觉去感知和欣赏美术作品,获得审美享受的活动。
美术鉴赏模块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但是,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一直都存在着很多问题,教师通过常规化模式开展的教学形式,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却无法形成良好的艺术感知能力和专业分析能力,久而久之,我们会发现学生似乎对学习丧失了应有的兴趣,这无形当中让本来就不被受重视的高中美术教学开展起来更加举步维艰。
一、适度拓展———形成多元化艺术感知高中美术鉴赏活动要通过适度的教学内容进行拓展,让高中生形成多元化的艺术感知,进而将美术欣赏的活动融入自己真实的生活空间之中,循序渐进地形成长期的艺术感知效果。
例如,我们在教学“古代玉石艺术”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是单纯地介绍玉石的种类、形态和特征,以及让学生只是通过欣赏这些具备优秀品质的玉石工艺品,而是要指导学生让其感知到玉石文化背后的真正意义,这样学生能够对中国的玉石文化有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还使得学生有效地结合文学知识进行综合艺术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必要时要提出适当的问题,如:玉分为哪几种?玉器制作又有哪几种审美上的追求呢?为什么古话说得好“君子比德于玉”?在新石器的时代,我们又有哪些玉器文化?学生当中有谁能够举例说明或者整理出一些与玉相关的古诗文呢?那么耳熟能详的古代四大名著《红楼梦》之中的玉文化又表现在了哪些方面呢?这些教学内容的设置将美术与文学完美地结合了起来,一方面激发了高中生的探究兴趣,另一方面也让玉石艺术的感知深深地扎根在每一位学生的心中,学生在课后也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这方面的美术知识,久而久之便会形成良好的知识储备。
适度的拓展就是要形成这种自主探究的艺术感知氛围,这样的教学效果才能够让高中生真正地走入艺术的殿堂,让高中生真正地学到美术知识,对于美术鉴赏水平的学习和认识也更为全面,最终形成以艺术修养、文化知识、社会生活经验、理论水平等方方面面都得到综合性发展的真实过程,而教师的这个教学程序设计就是为这个终极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地加强对学生这些方面的培养,为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作者:金资华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18期摘 ;要:美术鉴赏主要是开展审美活动的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同时影响学生的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
为实现高中美术鉴赏的教育价值,促进学生在课上获得提升,教师需要重视美术教学的基础,也要重视其教育功能,联合学生实际情况,以不断提高音乐美术鉴赏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美术;美术鉴赏;鉴赏能力;审美素养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相比其他学科的体系发展,美术鉴赏还有许多值得补充和完善的地方。
就现阶段的美术鉴赏而言,不少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教育功能,利用严重脱离学生实际的例子来进行授课,教学语言专业且高深,学生在课上很难理解美术作品或教师的指点导,致学生的审美能力很难得到大幅度提升。
因高中美术鉴赏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实践,探索更加有效的开展高中美术鉴赏的方法与策略。
一、分析时代特征,渗透传统文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促进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不断进行着变化,社会文化环境也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促使审美能力、鉴赏能力表现出时代强烈的时代特征。
為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教师教学时着重分析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审美文化,通过不同时期的不同审美影响和熏陶学生,促进学生正确、全面看待美术作品,丰富学生审美态度。
例如,“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这一课的学习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作为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教师的良好设计,有助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美术鉴赏的意义和价值,促使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做铺垫。
在讲解什么是美术鉴赏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并尝试着鉴赏《捣练图》。
这是一幅工笔重设色画,古代仕女画的代表作,虽然刻画了12个不同人物的仪容,但画作生动而自然,人物形象逼真,利用“丰肥体”的人物造型反映出了盛唐时期推崇“健康丰腴”的审美观念。
同时,教师还可以拓展《捣练图》的创作背景,在绘画兴旺鼎盛的时代,丝织品的盛行为绘画制造了更多可能,让学生了解作品开始绘制于绢上的原因,为更好的保存卷上的传世工笔画,又是如何将颜色慢慢浸入绢丝纹理之中的。
藏族地区中学美术唐卡课程教学思考作者:马才成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第34期【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唐卡的概念及分类,进而分析了藏族地区中学美术唐卡课程教学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最后结合国家的新课改内容,提出了唐卡课程教学的新思路。
【关键词】藏族地区中学美术唐卡课程教学思考【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10-02唐卡在翻译上又被翻译为唐噶或者是唐喀,是藏语的不同拼写方式,在意思上进行理解,可以将其理解为藏区卷轴绘画。
唐卡在藏族的文化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有必要通过学校办学的方式,将这门艺术继续传承下去。
一、唐卡的概念及分类(一)唐卡的概念唐卡在翻译上又被翻译为唐噶或者是唐喀,是藏语的不同拼写方式,在意思上进行理解,可以将其理解为藏区卷轴绘画[1]。
首先唐卡其属于西藏地区的一种绘画艺术,起源于西藏,其次唐卡多绘画于纸面或者是布面之上,因此在携带上可以直接卷起携带,也被称作卷轴画;最后还需要理解到的是,唐卡和我国传统刺绣存在着很多不同之处,属于一种笔和颜以及布面结合而成的的绘画作品。
(二)唐卡的分类在不同研究方向下,唐卡的分类也会出现很大的不同,从题材上进行观察可以将唐卡划分为宗教唐卡和非宗教唐卡两种。
其中宗教唐卡又可以划分为造像类唐卡、佛本生故事唐卡、曼陀罗唐卡、人物传记唐卡以及宗教伦理类唐卡五种;非宗教唐卡其存在十分广泛因此在分类上也十分多元化。
例如按照年代划分可以划分为新唐卡和旧唐卡两种,按照起源地划分又可以划分为西藏唐卡、尼泊尔唐卡和青海唐卡三种,而按照画派划分又可以划分为勉唐派唐卡、噶玛嘎孜画派以及仿古唐卡三种,此外还有按绘画材料、颜色内容等诸多划分的方式。
二、藏族地区中学美术唐卡课程教学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一)优势因为唐卡本身就是藏族的艺术因此对于藏族地区的唐卡教学而言,本身就具备一定的优势。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美术教育摘要:相对于发达地区来说,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水平较为落后,出现非常多的问题,无法实现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科的重要性不应被忽视,这一学科可实现学生审美意识、创造能力的提升。
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教师需要结合多方面的情况调整美术教育,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少数地区;中学美术;重要性在少数地区的美术教学中,教师需全面分析和了解本地的民族特色,运用特有的艺术作品展开教学,促使学生形成特色审美观;带领学生了解少数民族,发展学生的个性;巧妙运用地区优势、当地资源,开发出更符合学生需求和能力的校本课程;设计课堂互动活动,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积极开展不同类型的校园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艺术修养。
一、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少数民族地区拥有独特的艺术文化,而这些文化资源需要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实现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相对于城市地区来说,少数民族地区拥有独特的文化优势,拥有非常多独特的文化遗址、艺术作品等,可给予学生良好的熏陶。
此外,美术学科的教学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还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基础。
二、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美术教育的策略(一)立足少数民族特色,培养特色审美观第一,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有不同的历史文化,而这也就造就了不同的民族特色。
因各项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远不如东部发达地区。
少数民族地区的美术教学面临诸多困境,如教学理念、师资水平、经费投入以及教学设施等。
要想取得最理想的美术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本地的各种文化素材、民族特色和艺术作品,落实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的原则,认真分析并处理文化差异问题,将本地区的民族特色充分发挥出来。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更应当学习和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以及地理,并将自己的体会、感悟等融入带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作品中,这可实现文化的有效发扬和传承,还能让学生了解本民族的独特魅力与特色。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一下《21.藏族帮垫(四川)》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21.藏族帮垫(四川)》是一幅描绘四川藏族生活的美术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
这幅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展现了藏族人民的生活场景,让人感受到藏族文化的魅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21.藏族帮垫(四川)》的欣赏和分析,以及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尝试绘制具有藏族特色的美术作品。
教材内容丰富,既包括了美术欣赏,也包括了实践操作,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欣赏能力和绘画基础。
他们能够理解和分析一些简单的美术作品,并且能够运用基本的绘画技巧进行创作。
但是,对于藏族文化及相关艺术特色,他们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欣赏《21.藏族帮垫(四川)》的艺术特色,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绘制藏族特色作品的基本技巧,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藏族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21.藏族帮垫(四川)》的艺术特色和绘制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藏族特色。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21.藏族帮垫(四川)》的艺术特色和绘制技巧进行讲解和分析。
2.示范法:教师现场演示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学习和模仿。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绘画经验。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21.藏族帮垫(四川)》的图片、相关资料和绘画工具。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作品展示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21.藏族帮垫(四川)》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和观察,提问:“你们觉得这幅作品有哪些特色?”让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对《21.藏族帮垫(四川)》的艺术特色和绘制技巧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藏族文化和艺术风格。
课题§1-1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课时 1 课型新课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和评价美术作品的价值有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标准。
2.了解美术鉴赏的对象、范围。
3.学习一些美术史论知识。
过程与方法了解欣赏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让同学们树立美育概念,陶冶审美情操。
2.调动学生参与欣赏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介绍鉴赏方法,特别强调美术评论的非唯一性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本课为全册的引言,故设法消除学生的枯燥、乏味感,引导学生用鉴赏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教具或课前准备本课准备教材、课件。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手写)新课导入提问:1、鉴赏=欣赏? (引导学生看书)2、美术=艺术?讲解:1、假设有这么两个人评价同一幅作品:甲说:“这幅作品我不懂得欣赏”。
乙说:“这幅美术作品我鉴赏不了”。
这两句话和这两个人的身份有什么实质性上的区别?(甲外行,乙具备这一专业知识。
“欣赏”强调一个“赏”,表示看,可以是走马观花似的;“鉴赏”则强调一个“鉴”字,有鉴别之意,要对美术作品和美术形式进行评价。
)2、美术、艺术:源于古罗马拉丁文“art”,都指自然造化的人工艺术,即通过手工制作的一种艺术。
包括文学、音乐和戏剧等等。
之后中国文艺界、教育界才把“美术”和“艺术”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
艺术包含美术,美术只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艺术还包括音乐、戏曲、影视、文学、杂技等。
教学过程有人说:美术姓美,也有人认为美术姓术。
这其中的争论也历来为教育专家所关注。
从美术的符号语言来说,他是姓术,因为他是运用点、线、面、色彩来表述的一门学科。
从鉴赏的角度来分析,美术应该姓美,因为美术形象的本身就是通过美术家或作者经过提炼加工的生活原型,这些形象是通过审美的提炼加工成具有美感的形象。
(让同学们说说哪种说法比较正确引出美术的真正定义)1、美术的定义: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