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氯酸钠危险特性识别表.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2
次氯酸钠溶液的毒理学特性及危险特征
(表-)
次氯酸钠溶液的毒理学特性及危险特征
1. 毒理学特性
次氯酸钠溶液是一种具有一定毒性的化学物质。
以下是其主要毒理学特性:
- 刺激性:次氯酸钠溶液具有刺激性,可能引起眼睛和皮肤的刺激症状,如痛感、红肿和烧灼感。
- 吸入毒性:吸入次氯酸钠溶液的蒸汽或雾气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导致呼吸困难、咳嗽和胸闷等症状。
- 摄入毒性:误食或摄入次氯酸钠溶液可能对消化系统造成刺激,并引起腹痛、呕吐和腹泻等不适。
- 急性毒性:高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可导致严重的化学灼伤和腐蚀伤害,甚至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2. 危险特征(表)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次氯酸钠溶液的一般毒理学特性和危险特征介绍,并非详尽无遗的描述。
在处理或使用次氯酸钠溶液时,请始终遵循相应的安全操作指南,确保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
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危险性类别 品名、CAS 码 危险性标志 腐蚀品次氯酸钠溶液CAS 码:7681-52-9危险性理化数据 危险特性 性状:微黄色溶液,有似氯气的气味熔点:-6℃沸点:102.2℃:相对密度(水=1):1.10闪点/℃ :无资料溶解性:溶于水 具有强氧化性。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与可燃性、还原性物质反应很剧烈,与酸反应也会放出氯气。
具有腐蚀性。
接触后表现 现场急救措施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吸入次氯酸气雾可引起呼吸道反应,甚至发生肺水肿。
大量口服腐蚀消化道,可产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水或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
就医。
【吸入】吸入粉尘有中等程度危险。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催吐。
就医。
身体防护措施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耐腐蚀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佩戴空气呼吸器灭火。
用雾状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必须在安全距离以外施救。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本品不燃。
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最高容许浓度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及电话企业应急救援电话 MAC (mg/m 3): 无资料急救:120 消防: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