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氯化氢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1
氯化氢的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标准状态下密度为1.00045克/升,熔点-114.80℃,沸点-85℃。
在空气中发白雾,溶于乙醇、乙醚,极易溶于水。
实验室中用水吸收时不得把导管口伸入水下,而要在导管口连接倒放的漏斗,使其边缘紧贴水面以利吸收并防止倒吸。
因HCl的沸点低,不易液化,若混入少量氯气可用活性炭吸附掉易液化的C12。
若Cl2中混入HCl则可用少量水或饱和食盐水洗气以除去溶解度甚大的HCl。
干燥HCl气不活泼,对锌、铁均无反应。
其水溶液叫盐酸,常用的浓盐酸密度为l.18~l.19克/厘米3(含HCl36~38%的溶液)相当于12摩/升左右。
浓盐酸是挥发性强酸,加热蒸发时则HCl逸出得比水多,致使浓度下降,至20%即不再下降,成为“恒沸点溶液”。
盐酸具有酸的通性,其酸根Cl-无氧化性,为非氧化性酸1.氢的构成及热物理性质氢有三种同位素:原子量为1的氕(符号H);原子量为2的氘(符号D)和原子量为3的氚(符号T)。
氕(通称氢)和氘(亦称重氢)是稳定的同位素;氚则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为12.26年。
氚放出b射线后转变成。
氚是极稀有的,在1018个氢原子中只含有0.4~67个氚原子,所以自然氢中几乎全部是氕(H)和氘(D),它们的含量比约为6400:1。
不论是那种方法获得的氢,其中氕的含量高达99.987%,氘(D)含量的范围在(0.013~0.016)%之间。
事实上,因为氢是双原子气体,所以绝大多数的氘原子都是和氕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氘化氢(HD)。
分子状态的氘-D2在自然氢中几乎不存在。
因此,普通的氢实际上是H2和HD的混合物,HD在混合物里的数量在(0.026~0.032)%之间。
在通常状况下,氢是无色、无味无嗅的气体,极难溶解于水。
氢是所有气体中最轻的,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为0.0899,只有空气密度的/14.38。
在所有的气体中,氢的比热容最大、热导率最高、粘度最低。
氢分子以超过任何其它分子的速度运动,所以氢具有最高的扩散能力;不仅能穿过极小的空隙,甚至能透过一些金属,如钯(Pd)从240开始便可以被氢渗透。
氯化氢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氯化氢(HCl)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具有特定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以下是氯化氢的基本信息。
理化性质- 化学式: HCl化学式: HCl- 分子量: 36.461 g/mol分子量: 36.461 g/mol- 外观: 无色气体外观: 无色气体- 气味: 刺激性、刺鼻的气味气味: 刺激性、刺鼻的气味- 凝固点: -114.22°C凝固点: -114.22°C- 沸点: -85.05°C沸点: -85.05°C- 溶解性: 容易溶解于水,产生盐酸溶液溶解性: 容易溶解于水,产生盐酸溶液- 密度: 1.49 g/L (在25°C和1 atm下)密度: 1.49 g/L (在25°C和1 atm下)- 导电性: 高导电性导电性: 高导电性危险特性- 腐蚀性: 氯化氢是一种强酸,具有强腐蚀性。
对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有刺激作用,可能导致严重的灼伤和损伤。
腐蚀性: 氯化氢是一种强酸,具有强腐蚀性。
对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有刺激作用,可能导致严重的灼伤和损伤。
- 爆炸性: 氯化氢与可燃物质(如有机物)接触时,可能引发爆炸。
爆炸性: 氯化氢与可燃物质(如有机物)接触时,可能引发爆炸。
- 毒性: 无论是吸入、摄入还是接触皮肤,氯化氢都具有毒性。
吸入高浓度氯化氢气体可能对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毒性: 无论是吸入、摄入还是接触皮肤,氯化氢都具有毒性。
吸入高浓度氯化氢气体可能对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 危险性评估: 氯化氢被归类为腐蚀性物质和危险性气体,需要在储存、处理和运输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危险性评估: 氯化氢被归类为腐蚀性物质和危险性气体,需要在储存、处理和运输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请注意,文档中提供的信息仅为概述,可能不包含所有相关细节。
在与氯化氢相关的任何实际应用中,应严格遵守相应的安全操作指南和法规。
氯化氢的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标准状态下密度为1.00045克/升,熔点-114.80℃,沸点-85℃。
在空气中发白雾,溶于乙醇、乙醚,极易溶于水。
实验室中用水吸收时不得把导管口伸入水下,而要在导管口连接倒放的漏斗,使其边缘紧贴水面以利吸收并防止倒吸。
因HCl的沸点低,不易液化,若混入少量氯气可用活性炭吸附掉易液化的C12。
若Cl2中混入HCl则可用少量水或饱和食盐水洗气以除去溶解度甚大的HCl。
干燥HCl气不活泼,对锌、铁均无反应。
其水溶液叫盐酸,常用的浓盐酸密度为l.18~l.19克/厘米3(含HCl36~38%的溶液)相当于12摩/升左右。
浓盐酸是挥发性强酸,加热蒸发时则HCl逸出得比水多,致使浓度下降,至20%即不再下降,成为“恒沸点溶液”。
盐酸具有酸的通性,其酸根Cl-无氧化性,为非氧化性酸1.氢的构成及热物理性质氢有三种同位素:原子量为1的氕(符号H);原子量为2的氘(符号D)和原子量为3的氚(符号T)。
氕(通称氢)和氘(亦称重氢)是稳定的同位素;氚则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为12.26年。
氚放出b射线后转变成。
氚是极稀有的,在1018个氢原子中只含有0.4~67个氚原子,所以自然氢中几乎全部是氕(H)和氘(D),它们的含量比约为6400:1。
不论是那种方法获得的氢,其中氕的含量高达99.987%,氘(D)含量的范围在(0.013~0.016)%之间。
事实上,因为氢是双原子气体,所以绝大多数的氘原子都是和氕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氘化氢(HD)。
分子状态的氘-D2在自然氢中几乎不存在。
因此,普通的氢实际上是H2和HD的混合物,HD在混合物里的数量在(0.026~0.032)%之间。
在通常状况下,氢是无色、无味无嗅的气体,极难溶解于水。
氢是所有气体中最轻的,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为0.0899,只有空气密度的/14.38。
在所有的气体中,氢的比热容最大、热导率最高、粘度最低。
氢分子以超过任何其它分子的速度运动,所以氢具有最高的扩散能力;不仅能穿过极小的空隙,甚至能透过一些金属,如钯(Pd)从240开始便可以被氢渗透。
氯化氢及盐酸理化性质及危害特性表标识中文名氯化氢及盐酸 英文名称 hydrogen chloride and hydrochloric acid其他中文名称 氢氯酸,焊锡药水,盐镪水CAS 号 7647-01-0 分子式 HCl 相对分子质量 36.47 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在空气中呈白色的烟雾,有刺算的酸味熔点:℃ -114.8(纯) 沸点:℃108.6(20%)饱和蒸汽压 30.66kPa (21℃)相对密度 (水=1)1.2 溶解性 与水混溶,溶于碱液危险特性燃烧性 不燃闪点(℃)无意义危险特性 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
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
具有强腐蚀性。
毒理学简介职业接触限值 MAC :7.5mg/m³侵入途径主要经呼吸道吸入,也可经皮肤及消化道进入人体 急性毒性LD 50:900mg/kg (兔经口)LC 50:3124ppm ,1h (小鼠吸入) IDLH 50ppm中毒机理氯化氢气体或盐酸烟雾刺激性强,能严重刺激眼睛和呼吸道黏膜,引起炎性水肿、充血和坏死。
在高浓度氯化氢作用下,动物尸检可发现的水肿及出血。
与皮肤接触,能引起腐蚀性的灼伤。
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及牙齿酸蚀症等。
盐酸属强酸,可使蛋自质凝固,造成凝固性坏死。
其病理变化是局部组织充血、水肿、坏死和溃疡。
严重时可引起受损器官的穿孔、瘢痕形成、狭窄及畸形 。
临床表现接触盐酸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
轻症者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黏膜有烧灼感、鼻衂、牙龈出血、气管炎及支气管炎等症状和体征。
重症者出现呼吸及脉搏加快、咳嗽胸闷加重、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等肺水肿征象。
较高浓度吸入时,可引起喉痉挛或喉水肿,甚至导致窒息。
误服盐酸后,口腔、咽部、胸骨后和腹部发生剧烈的灼热性疼痛和灼伤。
重症者可发生胃穿孔、腹膜炎、声嘶和吞咽困难以及便秘、腹泻等。
皮肤受氯化氢气体或盐酸烟雾污染后,可发生皮炎,若接触盐酸液体,可造成化学性皮肤灼伤。
盐酸理化特性及危险特性表物质名称氯化氢盐酸危化品编号81013 UN编号:1789物化特性沸点(℃)-84.8比重(水=1) 1.19饱和蒸气压(kPa)4225.6 (20℃)熔点(℃)-114.3蒸气密度(空气=1) 1.27溶解性易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和苯外观与气味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火灾爆炸危险数据闪点(℃)爆炸极限灭火剂灭火方法本品不燃。
但与其它物品接触引起火灾时,消防人员须穿戴全身防护服;关闭火场中钢瓶的阀门,减弱火势,并用水喷淋保护去关闭阀门的人员。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危险特性无水氯化氢无腐蚀性;但遇水时具有强腐蚀性。
它能与一些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
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反应活性数据稳定性不稳定避免条件稳定√聚合危险性可能存在避免条件不存在√禁忌物碱类、活性金属粉末燃烧(分解)产物健康危害数据侵入途径吸入√皮肤口急性毒性LD50无LC504600mg/m3,1h(大鼠吸入)健康危害(急性和慢性)本品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急性中毒时出现头痛、头昏、恶心、眼痛、咳嗽、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
重者发生肺炎、肺水肿、肺不张。
眼角膜可见溃疡或浑浊。
皮肤直接接触,可出现栗粒样红色小丘疹而呈潮红痛热长期较高浓度接触时,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胃肠功能障碍及牙齿酸腐蚀症泄漏紧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露时隔离150m,大泄露时隔离450m,严格限制出入。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
尽可能切断泄露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氨水或其它稀碱液中和。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储运注意事项属不燃有毒压缩气体。
应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温不宜超过30℃。
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
氯化氢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氯化氢(HCl)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具有一系列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本文将介绍氯化氢的相关信息。
理化性质
1. 外观: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2. 熔点和沸点:氯化氢的熔点为-114.2℃,沸点为-85.1℃。
它在常温下以气体的形式存在。
3. 密度:氯化氢气体的密度较大,为1.49 g/L。
它比空气重,会聚集在低洼地区。
4. 溶解性:氯化氢是高度溶于水的,与水反应生成盐酸。
5. 酸性:氯化氢被认为是典型的强酸,它能与碱反应生成盐。
危险特性
1. 腐蚀性:氯化氢是一种剧烈腐蚀性物质,能腐蚀皮肤、眼睛和呼吸道。
暴露于高浓度氯化氢会造成严重的灼伤和伤害。
2. 毒性:氯化氢对生物体具有一定的毒性。
吸入高浓度氯化氢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喉头水肿和窒息。
3. 燃烧性:氯化氢本身是不可燃物质,但可以加剧其他物质的燃烧,导致火灾或爆炸。
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氯化氢的一些常见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的简要介绍。
在处理氯化氢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并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以确保安全。
氯化氢(1)标识中文名称:氯化氢英文名称:hydrogen chlorideCAS No.:7647-01-0分子式:HCl分子量:36.46(2)成分/组成信息有害成分:氯化氢浓度≥(3)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2 类不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出现头痛、头昏、恶心、眼痛、咳嗽、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
重者发生肺炎、肺水肿、肺不张。
眼角膜可见溃疡或混浊。
皮肤直接接触可出现大量粟粒样红色小丘疹而呈潮红痛热。
慢性影响:长期较高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胃肠功能障碍及牙齿酸蚀症。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强刺激性。
(4)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5)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无水氯化氢无腐蚀性,但遇水时有强腐蚀性。
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 放出氢气。
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灭火方法:本品不燃。
但与其它物品接触引起火灾时,消防人员须穿戴全身防护服,关闭火场中钢瓶的阀门,减弱火势,并用水喷淋保护去关闭阀门的人员。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6)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300m,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从上风处进入现场。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氨水或其它稀碱液中和。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盐酸、硫酸、环戊烷、间⼆甲苯、天然⽓、压缩空⽓等理化特性表表2.4-5 硫酸理化性质标识中⽂名:硫酸英⽂名:sulfuric acid 分⼦式:H2SO4分⼦量:98.08 CAS号:7664-93-9 危规号:81007 UN编号:1830 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化学类别:硫酸理化性质外观和性状:纯品为⽆⾊透明油状液体,⽆臭。
相对密度(⽔=1):1.83,相对密度(空⽓=1):3.4,熔点:10.5℃;沸点:330℃;饱和蒸⽓压(kPa):0.13(145.8℃)溶解性:与⽔混溶。
主要⽤途:⽤于⽣产化学肥料,在化⼯、医药、⽯油提炼等⼯业也有⼴泛的应⽤。
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不燃闪点(℃):⽆意义爆炸下限(%):⽆意义爆炸上限(%):⽆意义引燃温度(℃):⽆意义最⼩点⽕能(mj):⽆意义最⼤爆炸压⼒(Mpa):⽆意义危险特性:遇⽔⼤量放热,可发⽣沸溅。
与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剧烈反应,甚⾄引起燃烧。
遇电⽯、⾼氯酸盐、雷酸盐、硝酸盐、苦味酸盐、⾦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爆炸或燃烧。
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吸⽔性。
灭⽕⽅法:消防⼈员必须穿全⾝耐酸碱消防服。
灭⽕剂:⼲粉、⼆氧化碳、砂⼟。
避免⽔流冲击物品,以免遇⽔会放出⼤量热量发⽣喷溅⽽灼伤⽪肤。
包装与储运包装分类:Ⅰ包装标志:20包装⽅法:螺纹⼝或磨砂⼝玻璃瓶外⽊板箱;耐酸坛、陶瓷罐外⽊板箱或半花格箱。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燥、通风良好的仓库内。
应与易燃物或可燃物、碱类、⾦属粉末等分开存放。
不可混储混运。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包装及容器损坏。
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防护。
毒性危害中国MAC:2mg/m3前苏联MAC:1mg/m3美国TVL-TWA:ACGIH 1mg/m3美国TLV-STEL:ACGIH 3mg/m3侵⼊途径:吸⼊、⾷⼊急性毒性:LD50:2140mg/kg(⼤⿏经⼝)LC50 510mg/m3 ,2⼩时(⼤⿏吸⼊)320mg/m3,2⼩时(⼩⿏吸⼊)健康危害:对⽪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
目录2.1 类易燃气体表-氢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表-甲烷[压缩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表-天然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表-液化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表-液化天然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表-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表-液化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表-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表-正丁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9)表-环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0)表-液化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1)表-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2)表-异丁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3)表-丁二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4)表-乙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5)表-1,1-二氟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6)表-1,1,1-三氟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7)表-氟乙烯[抑制了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8)表-二氟氯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9)表-环氧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0)表-甲乙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2)表-乙烯基甲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3)表-三甲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4)表-乙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5)表-液化石油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6)2.2 类不燃气体表-氧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7)表-液氧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8)表-空气[压缩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9)表-氮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0)表-液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1)表-氦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2)表-液氦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3)表-氖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4)表-液氖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5)表-氩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6)表-液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7)表-一氧化二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8)表-二氧化碳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8)表-二氧化碳[液化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9)表-六氟化硫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0)表-稀有气体混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2)表-稀有气体和氧气混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3)表-稀有气体和氮气混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4)表-二氧化碳和氧气混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6)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二氮混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7)表-二氧化碳和环氧乙烷混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8)表-三氟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9)表-四氟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0)表-氯二氟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1)表-氯三氟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2)表-氯四氟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3)表-二氯二氟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4)表-二氯四氟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5)表-三氯一氟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6)表-氯二氟甲烷和氯五氟乙烷共沸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7)2.3 类有毒气体表-液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8)表-液氨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9)无货物危险编号表- 1,1,1,2-四氟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0)表-五氟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1)表-氢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甲烷[压缩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天然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液化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液化天然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液化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液化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乙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1,1-二氟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1,1,1-三氟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氟乙烯[抑制了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二氟氯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环氧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二)甲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甲乙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乙烯基甲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三甲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乙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液化石油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氧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液氧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空气[压缩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一氧化二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二氧化碳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二氧化碳[液化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六氟化硫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氯化氢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稀有气体混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稀有气体和氧气混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稀有气体和氮气混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二氧化碳和氧气混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二氮混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