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核磁共振波谱法讲课教案
- 格式:ppt
- 大小:602.50 KB
- 文档页数:53
第第八八章章 核核磁磁共共振振波波谱谱法法一 .教学内容1. 核磁共振波谱法的概念2. 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基本原理(原子核的自旋和磁距、核磁共振的产生及相关表达式和意义、饱和与驰誉)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质子核磁共振波谱(化学位移、自旋偶合与裂分、一级图谱与复杂图谱、化学交换、共振吸收强度)4.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质子核磁共振波谱5. 核磁共振波谱仪6. 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基本应用二.重点与难点1.核磁共振产生的条件及基本原理、表达式的意义2.影响化学位移地各种因素3.自旋偶合、裂分的机理4.一级图谱的裂分规律及应用5.图谱解析及结构分析三.教学要求1. 较牢固掌握核磁共振产生的条件及基本原理2. 较深入离解化学位移地概念、产生原因、表达式及影响因素3. 掌握某些常见基团的质子化学位移4.一般了解复杂图谱的概念、自旋体系的分类及复杂图谱的简化四.学时安排 3 学时第第一一节节 核核磁磁共共振振基基本本原原理理原原子子核核的的自自旋旋若原子核存在自旋,产生核磁矩:自旋角动量: 核磁矩I :自旋量子数;h :普朗克常数;核磁子b =eh /2M c 自旋量子数(I )不为零的核都具有磁矩,原子的自旋情况可以用(I )表征:质量数 原子序数 自旋量子数I偶数 偶数 0偶数 奇数 1,2,3….奇数 奇数或偶数 1/2;3/2;5/2…讨讨论论::1. I=0 的原子核 O (16);C (12);S (22)等 ,无自旋,没有磁矩,不产生共振吸收。
2. I=1 或 I >0的原子核I=1 :2H ,14NI=3/2: 11B ,35C l ,79B r ,81B rI=5/2:17O ,127I 这类原子核的核电荷分布可看作一个椭圆体,电荷分布不均匀,共振吸收复杂,研究应用较少;3.I=1/2的原子核 1H ,13C ,19F ,31P原子核可看作核电荷均匀分布的球体,并象陀螺一样自旋,有磁矩产生,是核磁共振研究的主要对象,C ,H 也是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组成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