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有机波谱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5.57 MB
- 文档页数:57
---------------------------------------------------------------最新资料推荐------------------------------------------------------ 第八章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第八章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授课对象:应用化学、制药工程、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药学学时安排:6h 教材:《有机化学》(第四版)高鸿宾主编2005 年 5 月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分子的振动与转动能级跃与红外吸的关系, 2、掌握红外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3、熟悉各类有机物的特征吸收频率大致范围,解析红外光谱图的一般步骤。
4、核磁共振谱产生的基本原理,核的自旋和共振与 NMR。
掌握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峰面积与质子数的关系,自旋偶合裂分的一般1HNMR 谱的解析(寻找信号的位置、数目、强度及裂分状态) 。
规律;5、初步了解紫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碳谱产生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6、掌握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在鉴定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1、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自旋偶合裂分的一般规律; 2、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分析(谱图剖析)。
三、教学难点 1、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影响化学位移的因1/ 23素,自旋偶合裂分的一般规律。
2、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图的剖析。
3.质谱的产生原理。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应注意如下几点:1、通过复习物理学已学过的波的性质,引出四大波谱。
并举例说明其在有机化合物分析中的应用。
2、尽量结合实际波谱谱图来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多做多练。
六、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引言:研究有机化合物,不论是从天然产物中提取的还是化学方法合成的,都要测定它们的分子结构。
如果对某一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还不太了解,则对其性质和作用的研究是很难深入的,更不用说合成和改进它了,因此,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很自然地变成了研究有机化学的首要任务。
---------------------------------------------------------------最新资料推荐------------------------------------------------------ 第八章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1 1、掌握核磁共振氢谱1HNMR 的化学位移、自旋偶合、自旋裂分与分子结构的一般规律。
掌握各种质子的化学位移,并能利用值、峰裂分的数目和形状、峰面积比等一级谱图的规律推断简单有机物分子的结构。
了解13C 谱。
2、了解红外光区吸收分子的结构特征,掌握一些特征官能团及苯环的特征吸收频率,并能根据谱图的吸收峰位置、强度和形状鉴别简单有机物分子。
3、了解在 4~400 nm 紫外光区,价电子在分子轨道中跃迁的三种类型,掌握紫外光谱与共轭分子结构关系的一般规律。
4、了解质谱的基本原理,母离子峰与分子量的关系。
Contents8.1 红外光谱一、基本原理二、有机基团的特征吸收频率及其影响因素三、各类有机物的红外吸收频率 8.2 核磁共振氢谱一、基本原理二、化学位移三、自旋偶合和自旋裂分四、特征质子的化学位移与谱图解析五、碳谱(13C-NMR)简介 8.3 紫外光谱 8.4 质谱简介 8.5 谱图综合解析有机化学是用结构式来描述的一门学科。
有机化合物、有机反应、反应机理、合成方法等都能用结构式来描述,从结构式可以推断出该化合物的性质。
化合物的结构式最早是用化学法测定。
1 / 3用化学法测定化合物的结构往往是十分繁琐复杂的工作,而且在化学变化中往往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从而给结构的测定带来困难。
如吗啡(C15H15O3N)从 1803 年第一次被提纯,至 1952 年弄清楚其结构,其间经过了 150 年;胆固醇(C27H47O)结构的测定经历了 40 年,而所得结果经 X-射线衍射发现还有某些错误。
测定有机物结构的波谱法,是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现代物理实验方法。